毒物分析的方法

合集下载

毒物分析的方法

毒物分析的方法

一 挥发性毒物的检验 挥发性毒物是指分子量小,结构较简单,

常温常压下挥发性较强的毒物。常见的有氰
化物、甲醇、乙醇、水合氯醛、苯酚、硝基 苯等。
挥发性毒物的检验

这类毒物的分离方法有:

水蒸气蒸馏法
微量扩散法 顶空分离法


醇类中毒
1 .醇类具有麻醉作用,其作用随碳原子
数目的增加而增强。 2. 实践中甲醇和乙醇多见。 一、甲醇中毒 (一)中毒原因 1.接触甲醇蒸气 2.制作假酒 3.自杀和他杀少见
20

4 .主要在小肠吸收,分布与组织的含水量成正


5.代谢为乙醛、乙酸,最终为二氧化碳和水。
21
中毒致死量
1 .因人而异:一般 75 ~ 80g 为中毒量, 250 ~ 500g 为致死量。 乙醇中毒与血醇浓度有关: 血醇浓度 中毒程度 0.05~0.1% 轻度中毒 0.15~0.3% 麻醉状态 0.35~0.4% 严重中毒 0. 4~0.5% 致死浓度(4~5g/L)

对分析结果的判断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是否发生中毒? 2.如系中毒何种毒物中毒?
3.进入体内毒物的量是否足以引起中毒或死亡?
4.毒物是何时、以何种途径进入体内?
5.死亡方式(自杀、他杀、意外或其它)?
鉴定书的基本要求

鉴定书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序言 2.检验 3.结论



常见毒物中毒检验
(二)毒理作用

1 .甲醇的氧化产物(甲醛、甲酸)比其本身的
毒性大,故潜伏期长,约12小时。

2 .甲醛的毒性:比甲醇的毒性大 30倍,选择性
作用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引起视觉障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十大技术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十大技术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十大技术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正确检测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发生化学事故后尚难断定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查明毒物的种类就更有意义。

根据《简氏核生化防护年鉴》2001年版提供的资料,目前国际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现场快速检测总结起来有以下十种技术,即:电离/离子迁移谱技术离子迁移谱技术使用的检测器是一种典型的连续工作的检测器,它使用一只空气泵从环境中采样,采集的污染物通过离子化检测器中的一微弱电场并被离子化。

气态毒物的电离在大气压条件下即可实现。

使用质子迁离法、电荷迁离法、离解电荷迁离法或负离子反应如离子迁离谱法等,几乎所有的有毒有害物质都能被离子化。

火焰光度法检测技术该技术是基于氢火焰燃烧原理,火焰能够分解存在于空气中的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含有磷和硫的有毒有害物质各自产生氢磷氧(HPO)和元素硫。

在提高火焰温度时,磷和硫发散出特殊波长的光,通过较理想的过滤器来传递这种光,磷和硫发散出的光传送到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产生一个类似物质的电信号,这个电信号与空气中所含的磷和硫化合物的浓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此可见,只要是含磷和硫的化合物都可用火焰光度法进行检测。

火焰光度法非常灵敏,因此允许仪器直接对环境空气采样分析。

但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环境空气中只要有磷和硫存在,就会产生干扰出现误报现象。

为了减少检测中的干扰,在制造仪器时使用气相色谱技术中的火焰光度检测器就会大大降低误报的发生。

红外光谱学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测定在特定波长范围内(4000~200厘米)样品吸收红外光的强度。

红外吸收谱带的波长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每个分子均具有独特的红外光谱。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解析分子结构的特征峰,从而检测出未知的有毒有害物质。

目前,有两种红外光谱技术被运用到现场快速检测仪器中,一是光声红外光谱学技术。

光声红外检测器是利用光声效应监测和测定有毒有害物质的蒸气,当一种气体吸收到红外辐射时,会引起温度升高,由此引起气体膨胀。

法医毒物分析

法医毒物分析

法医毒物分析法医毒物分析是指法医学家或专业检验官通过仔细分析毒物物质,以确定毒物的性质,找出毒物的出现来源以及它起到的作用,从而推断出其中可能的罪犯,并及早发现刑事犯罪的一项技术服务。

一、理论基础:1、历史发展:法医毒物分析的历史发展可追溯到19世纪,随着刑事犯罪案件的不断增多,毒物分析能够提供关键证据确定刑事犯罪和涉案人的身份,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

2、分析过程:法医毒物分析的具体分析过程主要包括汇总研究报道、取证提取、实验室分析、数据对比和结果验证等步骤。

3、分析目的:法医毒物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毒物的性质、原料来源和可能的罪犯。

二、分析方法:1、化学分析:法医毒物分析的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鉴别分析和定性分析。

鉴别分析是通过各种复杂技术来确定毒物种类,如红外光谱、质谱和色谱等;定性分析是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来确定毒物的数量,如氰化物、酰基化合物或微量元素等。

2、生物化学分析:通过对毒物进行发酵、酶催化及多种特殊的生物反应实验,确定毒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具体机理,从而确定毒物种类和数量。

3、微生物分析:通过对毒物传染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胞孢分析,确定生物毒物及微生物血清学确定毒物污染来源。

三、分析结果1、结果确定:法医毒物分析的结果确定是通过不同的物质特征和生物特征,结合鉴别、定性试验和比对,根据实际情况,诊断判断出毒物性质、原料来源和可能的罪犯提出结论。

2、证据有效性:法医毒物分析所提供的证据需要遵守严格的科学规范,通过实验报告及适当的证据证明,来证实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及其有效性。

四、可靠性1、技术可靠性:法医毒物分析的技术可靠性主要体现在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及技术水平上,他们需要掌握相关的科学研究、分析方法及实验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分析的专业作用。

2、程序可靠性:法医毒物分析的程序可靠性是指在分析过程中,要遵循合理流程,确保每一步程序都采用专业程序,保证检验结果真实有效。

3、结果可靠性:法医毒物分析在尽力确定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上才能起作用,以避免在确定刑事犯罪和罪犯身份时出现误差。

毒物分析-第五章

毒物分析-第五章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测定方法中3种必要的试剂: 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 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③酶作用的底物。
(二)、酶联免疫法的类型
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以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 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双抗体夹心法
间接法测抗体
竞争法
1、双抗体夹心法
受检标本抗原含量高,抗血清的亲和常数较大:可选择较高 的温度(15~37℃),短时间的温育 抗原抗体复合物较为牢固。
2、B、F分离技术 在RIA反应中,标记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的含量极微, 形成的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B)不能自行沉淀,需加 入合适的沉淀剂或吸附剂使它彻底沉淀,以完成与游离
标记抗原(F)的分离。
抗原制备 高度纯化的Ag(>纯度90%)是建立 RIA的关键。分子量小的一些小分子缺乏 抗原性 称半抗原(Hapten),接到 carrier 後也可诱生抗体。如通过戊二 醛等与蛋白质或多肽等大分子(如牛血 清白蛋白等)共价结合,提高动物免疫性, 使其产生特异抗体(Ab)。例如吗啡分子 结构有多个位点可连接蛋白质。
③加底物显色,对照管由于只加酶标抗原,与固相抗体 充分结合,故分解底物显色深;测定管的显色程度则 随待测抗原和酶标抗原与固相抗体竞争结合的结果而 异。如待测抗原量多,竞争性地抑制酶标抗原与固相 抗体结合,使固相上结合的酶标抗原量减少。因此, 加入底物后显色反应较弱。分别测定两管的光密度(OD) 值,根据对照管与测定管OD值之比, 计算标本中待测 抗原含量。
2*Ag + 2Ag+ 2Ab → *Ag + Ag + *AgAb +AgAb
*Ag与Ag的免疫活性完全相同,对Ab具有同样的亲和
力,当标记抗原、非标记抗原和特异性抗体三者同时存

法医学的法医毒物分析

法医学的法医毒物分析

法医学的法医毒物分析法医学中的毒物分析是一项关键而复杂的工作,它通过对尸体和生物组织中的毒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帮助法医学家判断死因和确定是否有毒物引起的死亡。

毒物分析在法医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法医毒物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毒物分析的意义毒物分析是法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帮助法医学家确定死因,尤其是对于涉嫌中毒引起的死亡案件,毒物分析更是至关重要。

通过对死者体内组织、体液以及现场物证中的毒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找到可能存在的毒物及其浓度,为法医学家判断死因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毒物分析还可以帮助司法机关追踪破案,揭开案件的真相,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二、毒物分析的方法毒物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生化和色谱两大类。

生化方法是通过对生物体内的毒物进行生化反应,利用不同的酶和底物间的相互作用来确定毒物的种类和浓度。

而色谱法则是通过色谱技术对毒物进行分离和定性,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常常需要结合使用才能更准确地对毒物进行分析。

三、毒物分析的应用毒物分析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刑事司法、法医学、毒理学以及环境保护等。

在刑事司法方面,毒物分析可以帮助侦破毒药杀人案件,对于试图掩盖罪行的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在法医学中,毒物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法医学家判断死因,辅助司法机关做出正确的判决。

毒物分析还在毒理学和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科学家了解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四、毒物分析的挑战与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毒物分析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样品预处理、检测方法的更新换代、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培训队伍建设等。

但是,毒物分析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毒物分析的检测方法将更加准确、快速和便捷,为法医学和刑事司法带来更大的便利。

总的来说,法医毒物分析作为法医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毒物分析-第四章

毒物分析-第四章

分析试样时,取和制作标淮曲
线时同样量的试样(固定量进样), 测得该试样的响应信号,由标准 曲线即可查出其含量,也称为标准
曲线法。
外标一点法(Single dot calibration method) 当被测试样中各组分浓度变化范围不大时,截距为零时,可不 必绘制标准曲线,而用外标一点法。即配 制一个和被测组分含量十 分接近的标准溶液,定量进样,由被测组 分和外标组分峰面积比或 峰高比来求被测组分的含量:
C = FA F 为斜率
C F1 A F2
F1为斜率 F2为截距
C 2 C1 F1 A2 A1
A2 C1 A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点样 一般要求使用市售薄层板。
对照品(R)2个(同质量) 外标一点法:至少6个原点, 供试品(S)4个(同质量)
等)或在样品中添加标准物质,如果被测物的保留时间仍然与标 准物质一致,则可认为它们为同一物质。
(2)、利用峰高增量定性
若样品复杂,流出峰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 可将已知物加到样品中,混合进样,若被测组分峰高增加了,
则可能含该已知物。
(3). 利用不同检测方法定性
同一样品可以采用多种检测方法检测,如果待测组分和标
目视比较法 薄层色谱扫描仪法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Scan TLCS薄层扫描法 (1)定义:用一束光照射到薄层斑点上进行整个斑点的扫描,对
薄层色谱中有紫外或可见吸收的斑点或经照射能激发产生荧光的斑 点进行扫描,根据斑点颜色的深浅、浓淡及斑点大小在不同的波长 产生不同反射、透射,转换成电讯号,从而达到定量的目的。
2、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method 气相色谱定量测定方法

刑侦中的化学化学应用

刑侦中的化学化学应用

刑侦中的化学化学应用刑侦中的化学应用刑侦工作是指警方根据法律职责,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从事犯罪侦查、刑事取证等工作。

在这其中,化学应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探讨刑侦中常见的化学应用,包括毒物分析、鉴定和痕迹检测。

一、毒物分析毒物分析在刑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时侦破一起案件就取决于对涉案毒物的快速准确分析。

毒物分析是通过现代化学技术手段对涉案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定,从而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常用的毒物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光谱法等。

以色谱法为例,它是将待测物质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检测不同物质的峰值,从而确定待测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对各种毒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如毒品、农药和重金属等,既灵敏又可靠。

二、毒物鉴定毒物鉴定是刑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受害者体内或案发现场的生物样本进行化学分析,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毒物中毒,并找到准确的毒物种类和含量。

这对于刑侦人员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证据。

常用的毒物鉴定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蛋白质组学等。

例如,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血液或尿液中的毒物进行快速鉴定,准确判断是否中毒以及中毒的毒物类型。

三、痕迹检测痕迹检测在刑侦中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通过对嫌疑人、受害者或案发现场的物品进行痕迹检测,可以找到隐藏的线索或证据,为案件破案提供有力支持。

在痕迹检测的过程中,常常会运用到化学分析技术。

例如,指纹检测就是一种常见的痕迹检测技术。

通过将指纹残留物与化学试剂发生反应,使之显现出来,从而进行指纹的提取和比对。

这项技术在破案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特的,可以用来确认嫌疑人的身份。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化学应用在刑侦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DNA鉴定、火灾现场分析和爆炸物鉴定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破案的效率和准确性,也大大促进了刑侦工作的发展。

综上所述,化学应用在刑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毒物分析、鉴定和痕迹检测等方面。

毒物分析方法概述

毒物分析方法概述
形态学方法——外观性状鉴别
通过感观对天然药毒物的外观性状进行鉴别 形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大小:大小、长短、粗细等 颜色:表面和内部的色泽 表面特征:光滑还是粗糙,皱褶、槽沟、皮孔、 毛茸等 质地:软硬、脆韧、轻重、粘性、粉性等 折断面:平整-粗糙、致密-疏松、断面纹路及颜色。
形态学方法——显微形态鉴别
分析方法类别
方法类别
常用毒物分析方法
方法类别
方法原理
方法特点
形态学方法
利用检材外观形态或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辨认、比对
简便、快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筛选和鉴别的作用,为侦查或检验提供线索
动物试验法
利用毒物的毒性及毒理作用机制,通过观察染毒试验动物是否死亡或其中毒表现,初步判断检材中是否含有剧毒物质或可能含有哪种毒物
色 谱 法
根据物质分子量、断裂碎片质量大小及结构特征信息的质谱分析法。各类质谱法及多级色质联用法
质谱分析法 (mass spectrometry MS)
Mass Spectrometry: A Tool with Increasing Analytical Potentials
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毒物的组织结构、细胞种类和形态以及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及形态等,通过与已知物核对进行。 细胞种类: 纤维细胞、石细胞、栅栏细胞、薄壁细胞等。 后含物: 如淀粉粒、菊糖、草酸钙结晶、钟乳体、油珠等。
动物试验(animal test)
大多毒性大,且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和特殊的中毒症状。 体外检材充裕、新鲜时,可用动物作急性毒性试验或毒效试验,以预试是否有剧毒或有某类毒物存在。
分析方法概述(第一部分)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目的 确定检材是不是某种药毒物,或确定检材中是否含有某种或某几种药毒物。 过程 探查方向 初步判断 确证 方法要求 Ø灵敏 Ø 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法医毒物分析总结

法医毒物分析总结

【合成药毒物种类】:安眠镇静药、抗精神病药、解热镇痛药、兴奋药以及麻醉药等。

体外检材:成分简单,药片、药粉等固体检材一般可直接用乙醇溶解或提取后检测;注射液、饮料等液体检材,可适当调酸碱性后液-液萃取。

体内检材:①和肝匀浆,提取时一般需先经过沉淀蛋白。

提取吩噻嗪类药物时,无机酸类沉淀蛋白剂应慎用;②苯骈二氮卓类的用药量较小,体内结合率较高,必要时可先行水解再提取。

③用有机溶剂萃取时,应先调节检材的酸碱性,使被提取的药物处于游离状态。

苯骈二氮杂卓类-弱酸性到弱碱性;吩噻嗪类-碱性;巴比妥类-酸性。

氟西泮游离碱的水溶性较大,不宜用萃取法提取。

吩噻嗪类提取时应避光。

④有机提取液可通过吸附柱或反提法净化。

⑤巴比妥类不宜在碱液中久置。

⑥血尿也可直接用固相萃取小柱提取净化。

化学法检识安眠镇静药:方法微量颜色反应和微量结晶反应;操作瓷反应板、载玻片或试管;适用体外检材中安眠镇静药的预试筛选和检识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除眠尔通外,绝大部分的安眠镇静药都有明显的紫外吸收光谱,对一些成分简单的体外检材,如药片、注射液、剩余饮食物或胃内容物和洗胃液中的药物残渣,经简单处理后即可用紫外光谱预试或筛选。

三类安眠镇静药的紫外光谱完全不同,可用于鉴别。

在定性的基础上,常用于定量。

常用于HPLC方法的检测。

【气相色谱法检验安眠镇静药:】特点: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要求被分析物易挥发、对热稳定。

适用:体内、成分复杂、含量低的检材;苯骈二氮卓类部分适用。

有些热稳定性差或极性太大的效果不好,如去甲羟基安定。

多数易被固定相吸附而造成拖尾或难出峰,宜选OV-1、DB-!等弱极性固定液;吩噻嗪类: 受热易分解,效果不好;巴比妥类一般选用中等极性柱,如OV-17;FID检测器。

极性较大,普通条件下峰形不佳,可通过甲基衍生化可改善峰形,并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安眠镇静药】特点:灵敏度较高、分离能力强。

应用:体内检材、样品有紫外吸收的;三类药物均可适用,特别对热稳定性差或极性大的,效果较GC 好;一般采用C18反相液相色谱法;紫外或荧光检测;三类药物均具有酸碱性,常通过在流动相中加入适量酸抑制解离或形成离子对可改善分离效果。

法医毒物检测方法

法医毒物检测方法

法医毒物检测方法法医毒物检测方法是在法医学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通过对毒物在人体内的代谢物及面部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来确定个体是否存在与毒物相关的死因。

在现代法医实践中,毒物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毒物的存在往往使得法医学的鉴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目前常见的法医毒物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毒物胆囊分析法毒物胆囊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胆囊中的毒物浓度来判断是否存在中毒的方法。

在胆囊内,很多有机物质会被胆汁吸附,尤其是那些在肝脏中被代谢却不容易被排泄的物质。

如果被检测者曾经摄入过某种含有毒物的物质,那么这种物质就会被分泌到胆汁中,随着胆囊的收缩而囤积在胆囊内。

通过对胆囊内容物进行毒物分析,可以得到摄入毒物的时间、摄入的剂量、代谢产物等信息,这对于法医学的判断和处理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使用范围主要是在尸检中,对于活体检测的应用则比较少见。

毒物尿检测法是一种通过检测尿液中的毒物代谢产物来判断是否存在中毒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并且测试费用较低,成本相对较低。

尿液对于许多药物及毒物的代谢产物有很高的浓度,因此进行毒物检测时,收集被检测者的尿便样本非常重要。

毒物尿检测可以应用于死前或死后的检测中,尤其是能帮助查明在病人生前是否大量摄入过某种药品或毒物引起死亡,或是已经死亡后是否存在某种毒物泄漏的情况。

毒物血液分析法是一种血液检测技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毒物成分、浓度以及对机体的影响来判断是否存在中毒的情况。

血液检测是一种很常见的方法,但是在毒物检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细节,比如检测时间的选择、样本存储条件等。

血液样本对于很多药物及毒物的代谢产物有较高的浓度,因此进行毒物检测时,一般采用血浆样本进行检测。

毒物血液分析法可以用于确定重金属中毒、气溶胶和气体中毒等各种毒物引起的死亡原因,这种方法在法医检测中应用特别广泛。

4.毒物发酵法毒物发酵法是一种依据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毒物进行检测的方法。

毒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毒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毒物分析知识点总结一、毒物分析的基本概念毒物分析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涉及到化学、生物学、医学、法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毒物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毒物的来源和种类毒物是指能够引起有害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或生物物质,它们可以来自于自然界,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

毒物的种类非常广泛,包括有机毒物、无机毒物、生物毒素、放射性物质等,其中有些毒物具有明显的毒性,有些毒物则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引起中毒反应。

2. 毒物的检测和鉴定毒物的检测和鉴定是毒物分析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检测样品中的毒物成分、性质和浓度来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毒物,并进一步确定毒物的种类和来源。

毒物的检测和鉴定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免疫学方法等。

3. 毒物的代谢和排泄规律毒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规律是毒物分析研究的重要方面,它可以帮助确定毒物在体内的生物学效应和毒性反应,为毒物的毒性评价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毒物的代谢和排泄规律通常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来研究。

4. 毒物分析的应用毒物分析在犯罪侦查、事故勘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确定案件的真相,为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开展食品和环境监测,保障公共健康和安全。

二、毒物分析的技术方法毒物分析的技术方法非常丰富和多样,它们主要根据毒物的性质、样品的来源和实验要求等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毒物分析的常用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色谱法色谱法是毒物分析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它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可以用来检测和分离样品中的毒物成分。

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2. 质谱法质谱法是毒物分析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它主要包括质谱仪、质谱联用技术和质谱成像技术等,可以用来检测和鉴定样品中的毒物种类和结构。

质谱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毒物分析和毒性评价等领域。

毒物分析标本采集的操作

毒物分析标本采集的操作

毒物分析标本采集的操作
一、定义
不明原因的各种急性中毒,为了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必须要做毒物的实验室检查进行标本分析。

二、操作步骤
毒物分析的标本可以从容器、剩余毒物、可疑食物和水、染毒空气和中毒患者的呕吐物、第1次洗胃液、血、尿中取得。

三、护理注意事项
①了解中毒史:生产性中毒,应询问职业史、工种、生产过程,接触的毒物种类和数量,中毒途径,同伴发病情况;非生产性中毒,要了解患者的生活、精神状态,本人或家人经常服用药物的情况。

②注意调查了解中毒环境,收集患者身边可能盛放的毒物的容器、食物纸袋和剩余毒物。

③群体发生中毒时,了解现场情况,进一步核实毒物的种类,中毒途径。

④呼吸道中毒时,应了解发生中毒时空气中毒物的浓度、风向、风速,患者的位置及与毒源的距离。

毒物分析

毒物分析

法医毒物分析重点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毒物:进入生物体后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能损害生命正常活动,引发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乃至造成死亡的化学物质。

中毒:生物体受到一定量的毒物作用而引起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或死亡。

作用途径快慢排名:心脏血管注射,呼吸道吸入,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毒品的特征:1,毒害性: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急慢性中毒,产生严重症状或死亡。

2,依赖性3,管制性4,非法性(是区别毒品与麻醉药品的重要因素)药物滥用:非医疗目的、不正常的连续大量使用有依赖性的药物。

毒物分析:是以分析化学尤其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为基础,以能损害生命正常活动的毒物为对象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判定的一门应用学科。

法医毒物分析:属于突发性毒物分析,主要对涉及或怀疑涉及有毒物引起的伤害或死亡事(案)件中的有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

相比于毒物分析:1,突发性2,法律性法医毒物分析的任务:1,提供侦破案件的线索2,提供科学客观的法律依据。

质量控制包括的环节:人鸡胸的患侧疗法。

人,机,料,法,环,测。

1,人员2,设施与环境3,仪器与设备4,标准操作步骤5,试剂与材料6,?第二章检材及检材处理体外检材:未经过体内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的检材。

(胃内容物属于体外检材)检材处理的必要性:1,去除内源性杂质2,减少对检测的干扰3,降低仪器损耗检材处理的大致步骤:分离,净化,富集,定容液液萃取法(LLE):利用待测物在互不相容的两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差异,使待测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之中。

萃取原则:少量多次分配比:当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溶解分配达到平衡时,两相中该溶质的的浓度比成为分配比。

液固提取法(固相萃取技术,SPE):利用待测毒物与杂质在柱中固定相和洗脱液之间吸附或分配作用或不同组分分子大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离。

包括:1,正相固相萃取2,反相固相萃取3,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反相固相萃取:原理:固定相为非极性,洗脱液为中等极性或极性;分离时,由于生物检材中的内源性物质的极性往往较大,故适用于将非极性毒物分离出来。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的十大技术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的十大技术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的十大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个人健康,都需要对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快速检测以保障安全。

本文将介绍十种常用的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技术。

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高灵敏度分析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和鉴定复杂的有机物。

它能够通过样品的分离和质谱检测,精确地确定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的优势,对大多数有机和无机物质都有很好的检测能力。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和药物等领域,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定量分析有毒有害物质。

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AAS)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元素分析技术,可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中的金属元素。

该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常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4.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紫外-可见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特性,可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5. 核磁共振技术(NMR)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技术,可以对样品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快速准确的结构鉴定。

它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药物研发等领域。

6. 电化学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通过测量电化学信号,可以定量分析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电化学分析技术包括电化学传感器、电解池和电化学光谱等多种方法,广泛用于环境监测、药物分析等领域。

7. 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利用生物体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选择性反应,通过传感器转化成可测量的信号。

这种技术对于环境中微量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非常有效,并且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

8. 原子力显微镜(AFM)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可以通过探针的扫描来获取样品表面的显微图像。

该技术常用于纳米材料的表征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粒径分析。

法医毒物知识点总结

法医毒物知识点总结

法医毒物知识点总结一、毒物概念1、毒物的定义毒物是指有害物质能够通过吸入、摄入、注射或接触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的物质。

2、毒物的分类毒物通常可以按其来源、性质、作用方式等进行分类,按来源可分为化学毒物、生物毒物和物理毒物;按性质可分为药物、农药、化学品、工业毒物等;按作用方式可分为致死毒物、致病毒物等。

3、毒物的性质毒物具有剂量依赖性、时间依赖性、作用途径依赖性等特点,它们的毒性大小、作用时间、作用方式等均与其性质有关。

二、毒物的检测与分析1、毒物的检测方法毒物的检测方法常见的有生化试验、免疫学方法、毒物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生理指标、检测毒物的化学成分等来确定毒物的存在及其毒性。

2、毒物的鉴定技术毒物的鉴定技术包括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等,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毒物的特征峰、保留时间、相对含量等来鉴定毒物。

3、毒物的分析方法毒物的分析方法包括毒物化学成分的鉴定、浓度的测定、毒物代谢产物的检测等,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确定毒物的种类、含量及其代谢情况。

三、毒物的作用机制1、毒物的作用途径毒物作用的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等,毒物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入人体,产生毒性反应。

2、毒物的作用方式毒物的作用方式包括直接损伤细胞、影响细胞的代谢、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等,毒物通过这些方式对人体产生损害。

3、毒物的毒性机制毒物的毒性机制包括毒物的分子结构、化学反应、生物转化等,这些机制决定了毒物的毒性大小及其作用方式。

四、毒物对人体的影响1、毒物的急性毒性毒物的急性毒性表现为短时间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甚至致死。

常见的急性毒物包括氰化物、砷化物、砒霜等。

2、毒物的慢性毒性毒物的慢性毒性表现为长期接触后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可能导致器官损害、恶性肿瘤等。

常见的慢性毒物包括重金属、某些农药等。

五、毒物的防治1、毒物的防护措施对于化学工厂、实验室等工作场所,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包括通风设备、防护服、个人防护用品等,以防止毒物对工作人员产生伤害。

《毒物分析方法概述》课件

《毒物分析方法概述》课件

毒物的种类及特点
化学毒物
以化学反应为特征的毒物, 如铅、汞、砷等,广泛用于 工业生产中。
生物毒物
来源于生物,通过人体消化 道、呼吸道或皮肤对人体产 生影响的毒物,如细菌、病 毒、真菌等。 Nhomakorabea物理毒物
以物理属性为特征的毒物, 如辐射、高温、低温等,对 人体产生直接的生理影响。
毒物分析方法的类
1
生物分析法
《毒物分析方法概述》
本课件旨在介绍毒物分析方法的种类、特点、选择和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其中涵盖了化学分析法、生物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及其应用,帮助大家了解 毒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重要性。
引言
毒物分析是指在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通过检测毒物在样品中的存在,确定其种类、浓度和来源的过程,具 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社会价值。
2
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进行毒物分析的
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
测定法等。
3
化学分析法
广泛用于毒物分析的方法之一,包括气 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 法、荧光光谱法等。
物理分析法
主要是指质量分析、红外光谱法、电化 学法等,根据毒物的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分析的方法。
毒物分析方法的选择
样品性质
毒物分析方法的关键 技术
毒物分析的精确定量、精确度 和灵敏度取决于检测仪器的精 度和稳定性,并需要配合良好 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毒物分析方法的发展 前景
随着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 毒物分析技术的应用将日益广 泛,服务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毒物分析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样品 来源、样品状态等因素,才能选 择最适合的分析方法。
检测限
分析时间
不同毒物分析方法的检测限不同, 选择时需注意此项指标以保证分 析的可信度。

法医学的法医毒物分析

法医学的法医毒物分析

法医学的法医毒物分析法医学的法医毒物分析是法医学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部分。

它通过对尸体组织、体液或其他物质样本的检测与分析,确定死因和进行毒物鉴定,为司法机关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法医毒物分析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常用的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定义法医毒物分析是指根据法医学的要求,通过对尸体组织、体液等样本的检测与分析,确定死亡原因或进行毒物鉴定的一项科学技术。

它主要依靠化学、生化、药理学等科学的原理与方法,从尸体或生前采集的样本中筛查痕量、毒物成分,以达到鉴定死因、发现、鉴定或排除毒物中毒等目的。

二、应用领域法医毒物分析在刑事侦查、法律诉讼和安全事故调查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鉴定自然死亡和非自然死亡,譬如判断死因是因为病变、外伤或毒物中毒等。

同时,法医毒物分析在涉及毒物与法律及司法领域的问题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毒物刑案的证据分析、交通事故中司机是否吸食了毒品等。

三、常用的分析方法1. 毒物鉴定技术毒物鉴定技术是法医毒物分析的核心内容。

常见的毒物鉴定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以及毛细管电泳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复杂的样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准确地鉴定出毒物的种类和含量。

2. 毒物蓄积与排泄分析毒物蓄积与排泄分析是指通过对尸体组织和生前采集的样本进行分析,确定毒物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时间和数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肝脏、肾脏等组织的毒物测定,以及尿样、血样等的毒物排泄分析。

3. 毒物作用机制研究毒物作用机制研究是通过对毒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揭示毒物对人体的损害机制。

这项研究对于法医毒物分析的改进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加对毒物中毒的认识和了解。

四、案例分析以下将列举几个实际案例,以展示法医毒物分析的实际应用:1. 案例一:一名中毒身亡的男子通过对该男子尸体组织样本进行毒物鉴定,确定其死因是因为砒霜中毒。

分析结果显示,男子体内检测到了高浓度的砒霜成分,且与死者生前所居住的房间中发现的砒霜样本相吻合,从而证明了他是被砒霜毒害致死。

法医学的法医法医毒物分析

法医学的法医法医毒物分析

法医学的法医法医毒物分析【正文】法医学的法医毒物分析引言:法医学(forensic medicine)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结合了医学和法律的知识,通过科学手段来解决与刑事诉讼相关的医学问题。

法医毒物分析作为法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和毒物的检测与分析方法,其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探讨法医毒物分析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一、法医毒物分析的意义法医毒物分析是通过检测与分析物证以及对受害者进行尸检等手段,确认和鉴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为司法机构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刑事司法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1. 提供科学证据法医毒物分析通过检测和分析受害者体液、组织和物品中的毒物,在法庭上提供科学证据,帮助法官和陪审团了解案件中毒物的来源、种类和数量,从而推断出案件的真相,并用于犯罪嫌疑人的定罪或无罪判断。

2. 防止错案发生法医毒物分析能够通过对受害者进行尸检,检测和分析尸体组织中的毒物,确定死因和毒物的致死量,从而避免因误判导致的冤假错案,保障被害者和其家属的合法权益。

3. 防范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法医毒物分析可通过对食品和药品中毒事件进行检验,判断其是否与毒物有关,从而揭示其源头和责任,提醒监管部门加强食品药品的安全管理,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法医毒物分析的方法法医毒物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毒物的性质和检测对象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分析方法。

1.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要用于毒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色谱的分离和质谱的检测,可以高效、准确地确定样品中的毒物成分和含量。

2. 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复杂样品中的毒物成分,通过核磁共振的谱图分析,可以确定样品中毒物的种类和结构,为毒物的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3. 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检测毒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法等,通过检测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情况,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样品中的毒物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奋期:表现为皮层下兴奋,哭、闹、笑、手舞足 蹈、冲动、攻击性等(酒后吐真言)
共济失调期:皮层下中枢及小脑受到抑制,步态不 稳,易摔跌,动作不协调、语无伦次、舌头发硬。
昏睡期:脑干受到抑制,呼吸循环受抑制。最终死 于呼吸衰竭。
24
尸检所见
1.颜面潮红 2.内脏充血 3.体腔有酒味 4.实质脏器病变:出血、脂肪变性等 5.其它伴随病变(损伤、气道内呕吐物、肺
32
中毒症状
其中毒症状是先兴奋后抑制,最终导致呼吸麻 痹而死亡。
摄入大量氰化物: 10~60s:突然昏倒、呼吸困难及强直性、阵
发性痉挛 2 ~ 3m: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而死亡
剂量较小时:
口腔麻木、流涎、剧烈头痛、继而胸闷、心悸、 呼吸困难、眼球突出、头痛加剧、症状可持续 10~30m
注弱射阳—性—或血痕液迹及反局应78部..有—化注—毒学射不气物组能体质织确中泄认毒漏引起的中毒
阴阴道性————阴不道能分排泌除89物..现其、场它阴周道围粘的膜勘和察血液 2
中毒案件检材的采集
中毒案件的检材可分为体外检材和 体内检材两大类。这两类检材有不同 的性质,其检验方法和检验结果的意 义也不尽相同。
式他杀的先行手段或投毒的掩盖剂
19
中毒机制
1.由上向下的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早期抑制大脑皮层 兴奋期
豪言壮语 皮层下中枢兴奋,
出现冲动言行
抑制皮层下中枢、小脑 共济失调期 胡言乱语
舌硬,步态不稳, 易摔跌
抑制脑干
昏睡期 低头不语 抑制状态
2.扩张毛细血管,尤其是皮肤血管,产生温热感, 麻痹体温调节中枢,使得体温下降。
(四)中毒症状
1.胃肠道症状:呕吐,腹痛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无力、昏迷、
呼吸困难及呼吸麻痹。 3.视觉障碍:数小时或2~3天后出现,视力模糊、
复视、失明、瞳孔散大、固定。 最终死于酸中毒或呼吸麻痹。
(五)尸检所见
1.皮肤青紫(紫绀) 2.胃肠道、膀胱粘膜充血及点状出血 3.脑、肺淤血水肿,肝、肾细胞变性或坏死 4.视神经细胞变性、萎缩、坏死
炎)
25
检材采取
1.一般采外周静脉血,烧死者可采心血或颅内 热血肿
2.脑、肺、肝、肾 3.尿 4.睾丸、前列腺(碎尸或难以收集血液的尸体) 5.肌肉、玻璃体(腐败尸体)
26
鉴定要点
1.血、尿中定性、定量是关键 2.排除其它死因(疾病、外伤、低温等) 3.注意联合中毒 4.死后腐败可以产生乙醇,但同时会有大
一 挥发性毒物的检验 挥发性毒物是指分子量小,结构较简单,
常温常压下挥发性较强的毒物。常见的有氰 化物、甲醇、乙醇、水合氯醛、苯酚、硝基 苯等。
挥发性毒物的检验
这类毒物的分离方法有: 水蒸气蒸馏法 微量扩散法 顶空分离法
醇类中毒
1.醇类具有麻醉作用,其作用随碳原子 数目的增加而增强。
口服中毒者的胃内容,呕吐物及剩余食物 心血及肝、肾、肺 注射途径:注意取注射部位组织 心血要注意装满 中毒死亡过程快,应首先考虑氰化物中毒 检材要尽早采取,否则毒物可分解或挥发而损失 送检应冷藏并尽早
37
氰化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1.普鲁士蓝反应 2.巴比妥酸反应 定量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法 顶空气相色谱法
醇类的定性定量分析
1. 传统方法:用水蒸气蒸馏,将乙醇从检材中 分离出来,取蒸馏液用化学方法检验乙醇;
缺点:灵敏度低、特异性差 2.近代血醇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 优点:灵敏、快速、准确
氰化物中毒
氰化物是毒物中作用发生最快的一种, 俗称三步倒,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二大类, 无机为NaCN及KCN,有机有腈类(如植物果 实中含腈甙)
3.甲酸的毒性:比甲醇的毒性大6倍,引起酸中 毒;抑制含铁酶(递氧功能),使得需要大量氧 的视网膜细胞受损。
4.甲醇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含水丰富的组织中, 以眼房水、玻璃体、脑脊液为高;直接损害眼球 组织;引起血管麻痹;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肝脏。
5.甲醇中毒的死因:酸中毒。
(三)中毒致死量
个体差异较大,15毫升致盲;30~60毫升致死;致 死血浓度为71mg%。
食用含腈甙植物症状常出现在食后3~6h,中 毒轻的有呕吐、头晕、嗜睡,重的出现昏迷痉 挛,并能引起死亡
中毒致死量
氢氰酸0.05~0.1g 氰化物0.15~0.25g
35
尸检所见
血液鲜红色 尸斑鲜红色 肌肉鲜红色 体腔有苦杏仁气味 胃粘膜腐蚀出血 如苦杏仁中毒,胃内容有
未消化的苦杏仁颗粒
36
检材采取
毒物分析的方法
检验鉴定步骤 1.案情调查
11..现一场般救情况治或送医院急救,并详 细2.记中录毒现发场生情经况过
2.现场勘察 23..死中亡毒者既,往观的察健尸康体情位况置和姿态, 3.中毒症状分析检4.查中衣毒着者和近尸期表的思想情绪有无异 昏迷4.—尸—体酒检精、验催眠31镇常.尸剩静体余剂衣食、着物安检、定查药或物一,氧指化纹碳中毒 瞳孔5.缩检小材、采肌取纤维颤425动.尸.呕集、体吐体多外物食汗表或物、检排中口查泄毒吐物白及沫其—位—置有机 磷农6口.药服毒中—物毒—分胃析、及肠其及536.其结中.遗怀内果毒书疑容尸、评农物体信价药解件中剖、毒日记 ※注7经阳意.一综性与定合或疾时强分病间阳相析死性鉴作亡—别出——67鉴.—中.集疑肝毒定体为、死中结医肾毒论源、事性血件药、物尿中毒
严重中毒
0. 4~0.5%
致死浓度(4~5g/L)
22
2.特殊情况:中毒和中毒致死量会下降,如 联合用药(安眠药、呼吸抑制剂或麻醉),身 体有疾病。
各种饮料中酒精含量
白酒
45%-65%
黄酒
16%-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果酒
16%-48%
葡萄酒
10%
啤酒
2%-6%
23
中毒症状
1.急性中毒症状(豪言壮语――胡言乱言――低头 不语)
中毒案情
工作中意外中毒: 工业中毒 冶金、电镀、染料工
业等 仓库烟熏灭鼠 捕兽丸意外中毒 氰化物自杀 氰化物他杀:投毒、注射
31
中毒机理
氰离子(CN-)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氧化过程电
子传递 细胞不能利用氧
窒息
中枢NS对缺O2最敏感,加上氢氰酸在类脂质中溶解 度较大,故脑组织首先受损,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
3.增毒效应
20
4.主要在小肠吸收,分布与组织的含水量成正 比
5.代谢为乙醛、乙酸,最终为二氧化碳和水。
21
中毒致死量
1.因人而异:一般75~80g为中毒量,250~500g 为致死量。
乙醇中毒与血醇浓度有关:
血醇浓度
中毒程度
0.05~0.1%
轻度中毒
0.15~0.3%
麻醉状态
0.35~0.4%
中毒案件检材的采集
1.体外检材--未经人体消化的检验材料。 常见的有:药粉、药片、药丸、注射药、 中草药及其药汁药渣、农药、灭鼠药饵、 化学品、各种饮料和各类食品等等,且有 各式各样的包装。
中毒案件检材的采集
2.体内检材--药(毒)物经人体消化、 吸收、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后,取自活体或 尸体的检验材料,包括血、尿、唾液等体 液,各种内脏乃至毛发、骨骼、肌肉等, 甚至包含死后久埋的尸体与腐泥等。
初步检验
1.外观检验:核对检材、包装及封签状况,有 无防腐剂
2.形态、颜色、气味等检验 3.预实验或筛选实验
毒物的分离、提纯
近代毒物分离方法--微量、快速仪器化 挥发性毒物--微量扩散及顶空分离法 不挥发性毒物--沉淀蛋白、酶消化、酸水解
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薄层色谱、气相色谱等 定量分析
对分析结果的判断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是否发生中毒? 2.如系中毒何种毒物中毒? 3.进入体内毒物的量是否足以引起中毒或死亡? 4.毒物是何时、以何种途径进入体内? 5.死亡方式(自杀、他杀、意外或其它)?
鉴定书的基本要求
鉴定书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序言 2.检验 3.结论
常见毒物中毒检验
量的正丙醇产生,且尿中不会出现乙醇。
鉴定要点
5.部分换算公式: a.估计饮酒量:饮酒量(g)=体重×血中乙醇浓度×0.8 饮酒量(ml)=饮酒量(g)×0.813 b.喝酒时的酒精量(g)=[(喝酒距死亡的时间间隔-1.5) ×15+检测的酒精浓度值]×1.4 c.肌肉与血中乙醇浓度的相关系数:0.74~0.94
2. 实践中甲醇和乙醇多见。 一、甲醇中毒 (一)中毒原因
1.接触甲醇蒸气 2.制作假酒 3.自杀和他杀少见
(二)毒理作用
1.甲醇的氧化产物(甲醛、甲酸)比其本身的 毒性大,故潜伏期长,约12小时。
2.甲醛的毒性:比甲醇的毒性大30倍,选择性 作用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视神经,引起视觉障 碍。
(六)检材采取
1.首选玻璃体液 2.死后1~2天的检验,仍然有价值 3.尿中甲酸增高
(七)鉴定要点
1.有饮酒史,呼气中有醇香味。 2.中毒症状中有视力障碍、失明
等典型症状。 3.毒物化验证实
乙醇中毒 中毒原因
1.主要为意外:酗酒、醉酒及酒后各种意外, 临床误用
2.偶见自杀,如用50%医用酒精自杀 3.他杀少见,但酒精常常被用来作为其他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