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听课记录表

合集下载

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表

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表
2、教师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比如说:在学生从积木上找到平面图形后,教师问:“怎样将这些图形变到纸上?”再如:在围图形时,教师问:“能围出圆吗?为什么?”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六、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曹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寓教于乐
教学中教师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环环的活动中,以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
生:这是我的好朋友球,它长得圆头圆脑的,摸起来圆乎乎的,没有平平的地方,它爱滚来滚去的。我很喜欢玩球。
师:你真会观察,让它滚给大家看看(在实物投影上滚一滚),请同学们从你带来的物体中,拿出这位同学的好朋友球。我们的下一个好朋友是谁呢?
生:我的好朋友有点圆,又有点长,直直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的,要它站它就站,要它滚它就滚,它站着不会滚,只有躺着才会滚。
生:我发现球可以自由自在地滚,圆柱是直直地滚。(放实物投影上演示。)师:再提一个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呢?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但长方体是长长的,有些面大,有些面小,正方体是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听、会看、还会问,很了不起!下面有四幅图,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第二、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而教师只是这节课的引导者、材料准备者、活动的设计者。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倒数一、课前谈话突破难点1.谈话——蕴含“两个”,突破“互为”师:老师也愿和六(1)班的同学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那老师就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是老师的…(朋友)。

你们和老师互为朋友。

(指板书:互为)二、导入揭题,引导质疑师: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数学中的类似问题。

揭题——(板书:倒数的认识)师: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什么是倒数?怎样求倒数?……这节课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三、创设活动情景,理解概念——“倒数是什么”师:我们刚刚研究了分数乘法,老师想了解大家掌握的怎么样?请看计算。

1.在分类中理解“是什么”①5/8×8/5 ②0.25×4③3/4+1/4④1.6-3/5 ⑤13/7×7/13⑥3/2×6/5×5/9计算后你有什么发现?师:如果请你将这六个算式分成两类,你准备怎么分?(学生汇报:乘积是1。

)[适当处板书:乘积是1]归纳总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一类的算式。

师: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预设:乘积是1。

2.举例感悟“怎么做”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与这些算式不同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不同的算式吗?归纳总结:像刚才举的这些例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乘积是1)在数学上“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5/8×8/5=1,我们就可以说5/8和8/5互为倒数,还可以怎么说?如我们表述朋友的关系。

5/8倒数是8/5,8/5倒数是5/8。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②0.25×4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请您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活动)⑤13/7×7/133.在思辨中深入理解师:能说3/4和1/4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师:能说3/2、6/5和5/9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四、运用概念,探究方法——“怎样求倒数”过渡:大家对倒数理解的很不错,那么我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出它的倒数吗?(投影,出示例2)1.求下面各数的倒数3/5 26 7/2 0.6 1 0.25 0学生尝试。

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数学听课记录教者班别六( 2)记录者题目比的认识时间第 12周第1节课教学内容:比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提供丰富的实例,感受“比”的意义(一)实例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哪几张图片与图 A 比较像?生:图 B 和图 D 与图 A 比较像。

师;哪谁能说说图 C 和图 E 为什么与图 A 不像呢?生:图 C 变矮变胖了,图 E 变长变瘦了。

师:哪图 B 和图 D 为什么会像?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会和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出示课本探究活动的图)师:为了更好的弄清这些图片为什么像又为什么不像?老师把这些图片的长方形画在方格纸上。

师:长方形的大小与谁有关?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师:对,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使得这些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

师:这张图中的方格每一格的长是 1 厘米,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 66 页,完成下面的做一做。

(出示幻灯片)1.数一数 , 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 并填在书上 .2..算一算 ,(1)分别算出 A 、B、D 三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 ? (或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长方形 D 的长是 A 的长的几倍 ? D 的宽又是 A 的宽几倍 ?(3)长方形 B 的长是 A 的长的几分之几 ?B 的宽又是 A 的宽几分之几 ? 3. 议一议 , 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学生计算、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三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

三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

一、小学听课记录表一、情境导入1、齐读课题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3、出示词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a.指名读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c.齐读二、品读课文(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交流(二)出示第二自然段1、天气冷指名读2、你还体会到了什么?饥寒交迫——“饥饿”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显示“濒临死亡”)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配乐)齐读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指名说(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

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2、齐读第四自然段3、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

交流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五)学习第三自然段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3、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6、写话: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

(播放“小燕子”歌曲)7、交流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让我们记住——,记住——。

一、引出课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是一位乡村的孩子,邀请你们去他家玩,有话托我:拼音学得可好了,想和你们比一比——出示课题:比一比太能干了小耳朵真灵我最喜欢仔细听的小朋友二、墙上有四幅画,你能拼出来吗?1、咱们学得很不错么,我们一起展示一下——齐读2、为什么这样排?你能说说他们共同的名字吗?三、进院子,玩一玩吧。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听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听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表课题圆的面识执教者班级听课人听课时间科目教学过程点评课前谈话: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

很好,都看着我啦。

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

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请生上台指出来。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一)引导学生寻找推导圆的面积的方法(启)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

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

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小学生语文听课记录表

小学生语文听课记录表

小学生语文听课记录表小学生语文听课记录表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档,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在这份记录表中,每一堂语文课程的内容都会被详细记录下来,包括所学的文本内容、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听课反应等等,这些信息对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水平、评估老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都非常有帮助。

在这份记录表中,最为重要的是记录所学的文本内容。

每一堂语文课程都会有自己的主题,例如“写人”、“写景”、“讲故事”等等,学生需要认真记录下自己所学习的每一个主题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记录文本的核心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研究各种修辞手法,这些都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必要要素。

除了记录文本内容外,这份记录表还需要记录老师的教学方法。

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老师是否有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老师是否擅长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关注的重点。

除了记录老师的教学方法外,这份记录表还需要记录学生的听课反应。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积极参与听课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认真思考,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们交流意见。

在记录学生的听课反应时,需要注意记录学生的问题以及生动有趣的讨论内容的细节。

最后,这份记录表还需要评估老师的教学效果。

教师是学生的灯塔,学生需要通过记录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表现来评估老师的教学效果。

例如,老师是否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关注的方面。

小学生语文听课记录表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有帮助。

通过记录文本内容、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听课反应以及评估老师的教学效果等,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

同时,这份记录表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非常有帮助。

因此,学生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份记录表,注重每一次的记录和反思,使自己的语文水平不断提升。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

小学六年数学听课记录表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倒数一、课前谈话突破难点1.谈话——蕴含“两个”,突破“互为”师:老师也愿和六(1)班的同学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那老师就是你们的…(朋友),你们是老师的…(朋友)。

你们和老师互为朋友。

(指板书:互为)二、导入揭题,引导质疑师: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数学中的类似问题。

揭题——(板书:倒数的认识)师: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什么是倒数?怎样求倒数?……这节课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三、创设活动情景,理解概念——“倒数是什么”师:我们刚刚研究了分数乘法,老师想了解大家掌握的怎么样?请看计算。

1.在分类中理解“是什么”①5/8×8/5 ②0.25×4③3/4+1/4④1.6-3/5 ⑤13/7×7/13⑥3/2×6/5×5/9计算后你有什么发现?师:如果请你将这六个算式分成两类,你准备怎么分?(学生汇报:乘积是1。

)[适当处板书:乘积是1]归纳总结: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一类的算式。

师: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预设:乘积是1。

2.举例感悟“怎么做”师: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与这些算式不同的例子吗?还能举出不同的算式吗?归纳总结:像刚才举的这些例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乘积是1)在数学上“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5/8×8/5=1,我们就可以说5/8和8/5互为倒数,还可以怎么说?如我们表述朋友的关系。

5/8倒数是8/5,8/5倒数是5/8。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②0.25×4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请您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活动)⑤13/7×7/133.在思辨中深入理解师:能说3/4和1/4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师:能说3/2、6/5和5/9互为倒数吗?为什么?四、运用概念,探究方法——“怎样求倒数”过渡:大家对倒数理解的很不错,那么我给你一个数你能找出它的倒数吗?(投影,出示例2)1.求下面各数的倒数3/5 26 7/2 0.6 1 0.25 0学生尝试。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人教版小学数学听课记录1一、引子:教研室组织新课程培训,我校施老师将执教研讨课《购物策略》。

教材创设了“商店促销商品”的生活情境,提供了三种常见的优惠策略;甲店是“买一送一”,乙店是“打九折”,丙店是“累积达到一定数目后,打八折”。

教材通过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优惠策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各个商店店优惠策略的含义,然后通过对几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选择适当的购物策略,使问题得以解决。

(1)甲商店花2元,乙商店花2×0.9=1.8(元),丙商店花2元。

因此去乙商店较为划算。

(2)甲商店花10元,乙商店花12×0.9=10.8(元),丙商店花12元。

因此去甲商店较为划算。

(3)如果在甲商店买3大瓶饮料,将获赠3小瓶饮料,即要花30元,在乙商店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要花36×0.9=32.4(元),去丙商店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要花36×0.8=28.8(元),所以去丙商店较为合算。

即如果要买30元以下的饮料,去甲商店或乙商店,如果要买30元以上的饮料,去丙商店,这样购买比较合算。

(4)所买饮料已超30元,去丙商店较为合算。

通过对以上题目的讨论与交流,课很顺利的进行着,学生逐步发现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商家。

但是情况急转直下,有一学生提出了商店有远近,如果坐出租车或开车去,算上出租车费或油费不合算了,此一言激起了学生的纷纷议论,受此启发学生还提出了买12瓶小瓶比较容易分,如果买大瓶的一来分不均匀,二来大家共用也不卫生,如果再买杯子,那就不合算了。

由此讨论一发不可收拾,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课再也回不到去哪个商店买更合算的问题上来。

二、讨论:听课后教师们的研讨也主要集中在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上。

教师们纷纷出谋划策:教师1:课前就强调不考虑其他情况,只解决数学问题,考虑这样考虑那样是考虑不完的,这课还怎么上。

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一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

数学听课记录教者班别一(2)记录者题目认识图形时间第12周第1节课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不同点几何图形。

教法:演示法、观察法。

学法:小组探讨。

教具准备: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一、设景导课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看到底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谁来揭开它?大家喜欢它吗?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的到来。

二、分类感悟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机器人很高兴!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这些做机器人的玩具分分类。

1、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分类结果。

师:哪个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把玩具分成了几类,怎样分的生1:我们组按颜色分,分成了五类。

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2:我们组分成了两类,会滚的一类,不会滚的一类。

师:有同学可能没听明白,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

师:你们组很有办法,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一下?生3:我们组把长得像的放在一类,分成了四类。

师:你们说得很棒!也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

现在大家和他们组一样,把长得像的放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分成四类。

三、玩耍体验师:下面我们分别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好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赶快行动吧!学生小组活动。

每小组的学生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摸摸、看看、玩玩、说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一题)
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编故事。
通过老师示范读,带学生读,让学生带着情感模仿读,使学生的朗读上了一个层次。
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让生来表演.学生的表演是那么有趣.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小学听课记录表
听课人:
任课教师
班级
听课
日期
年月日
第节
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
课型
新授
听课记录
评议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布置通过一次一次地读,想想每句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学生经过充分自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根据学生交流,进行讲评,纠正,小结。
听课记录
评议
课后总评议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