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乃德之本》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月考语文练习卷 (11)(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月考语文练习卷一、基础知识(24分)1.(8分)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相应的题目。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没透着作者的情感,闪烁着哲理的光彩。
凝望宗璞笔下的紫籐萝,开得是那样盛。
像迸.溅的水花,在和阳光互相挑dòu,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它们在努力告诉我们:生命可以如此绚丽多彩。
朋友们,走进大自然吧,在山川溪泉中听____(回荡回响)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
(1)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迸dòu(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横线上。
2.(8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爱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美德。
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后反响热烈。
“李焕英”这一词条因此多次冲上微博热搜。
为了培养同学们心存感恩、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
学校将组织开展“孝心伴我行”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我来写](1)请你为活动设计一条简洁。
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我来请](2)请你以学生会主席的身份给导演贾玲打电话。
邀请她于5月31日下午两点在学校一楼报告厅做有关“中国孝文化”主题的报告。
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我来议](3)我学习工作忙。
我钱赚得还太少。
我的父母身体都还很健康,等我将来有时间了,等我将来有能力了,等我的父母老了身体不好了,我会来尽孝。
针对这种“将来再尽孝”的观点。
你怎么看。
谈谈你的看法。
3.(8分)诗、文名句默写。
①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②,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③不畏浮云遮望亂,(王安石《登飞来峰》)④,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⑤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⑥,惟解漫天作雪飞。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1顾炎武《日知录》之《贵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北京市高考题)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贵廉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
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
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
“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
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
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
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
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①、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究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
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
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
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
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
’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
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
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②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
”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③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
《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
”④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
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
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
”此议今亦可行。
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
(取材于顾炎武⑤《日知录》)【注】①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
②相守:诸侯国相、郡守。
③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
④“不肩好货”句:大意是不任用贪财的人,而举用懂得养民、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人。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21语言文字运用 古代诗文阅读
练习21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2023·山东省临沂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每当夜幕降临,淄博俨然成为烧烤的世界,连风都带上了“孜然味儿”。
大街小巷,方桌排开,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散发出人间烟火的气息。
你要想知道某家烧烤是否正宗,只需要看烧烤桌上,是否有三样:一是小饼,二是小葱,三是小火炉。
这些都为淄博烧烤打造出别样的味道,似乎光用这些味道便可给这座城市一个完美的定义。
我想,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便是修辞格中的借代吧。
一般城市吃烧烤,都是将烤串烤好了端上桌,也就是即食烧烤。
正宗的淄博烧烤,每桌必有一个小火炉,上桌的肉串已经烤到半熟,食客接着烤,火候由食客自己掌握。
拿两串滋滋冒油的肉串,先裹上蘸料,然后摊在小饼上,手掌握住小饼将肉串攥紧,往后一①拉签子,几块肉就这样完整包裹在小饼里面了,再放一②段葱叶或者葱白,这么一③卷,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小饼。
小饼的麦香、蘸料里花生芝麻香和刚烤好的肉香混合在一④起,咬一大口细细品味:小饼让略咸的烤肉变得适口,蘸料又提供了足够的香味提成,而大葱又抵消了肉串的油腻,“君臣互佐”,相辅相成。
山东人已经“撸串”两千多年。
淄博烧烤虽为“网红”,却并非“新晋”。
在山东,烧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在临沂出土的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正在烧烤的庖厨,现代人谁看了不得说一句:“文物演我!”1.下列对文中加序号的“一”的用法与含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D.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2.文中说“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便是修辞格中的借代吧”,你认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否使用了借代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答:3.请仔细观察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结合画中要素并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含蓄表现出古人烧烤的悠然惬意。
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不超过80字。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语文试题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韦叔裕字孝宽。
大统五年,进爵为侯。
八年,转晋州刺史,寻移镇玉壁,兼摄南汾州事。
十二年,齐神武倾山东之众,志图西入,以玉壁冲要,先命攻之。
连营数十里,至于城下。
乃于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
当其山处,城上先有两高楼。
孝宽更缚木接之,令极高峻,多积战具以御之。
齐神武使谓城中曰:“纵尔缚楼至天,我会穿城取尔。
”遂于城南凿地道,又于城北起土山,攻具,昼夜不息。
孝宽复掘长堑,要其地道,仍简战士屯堑。
城外每穿至堑,战士即擒杀之。
城外又缚松于竿,灌油加火,规以烧布,并欲焚楼。
孝宽复长作铁钩火竿一来以钩遥豁之松麻俱落。
城外尽其攻击之术,孝宽咸拒破之。
神武无如之何。
俄而孝征复谓城中人曰:“韦城主受彼荣禄,或复可尔,自外军士,何事相随入汤火中邪?”乃射募格【注】于城中云:“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邑万户,赏帛万匹。
”孝宽手题书背,反射城外,云:“若有斩高欢者,一依此赏。
”孝宽弟子迁,先在山东,又锁至城下,临以白刃云:“若不早降,便行大戮。
”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
士卒莫不感励,人有死难之心。
神武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十四五,智力俱困,因而发疾。
其夜遁去。
后因此忿恚,遂殂。
(节选自《北史》)材料二: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
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
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
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
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
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节选自《三国志》)【注】募格:亦作“募征格”,募人从军、杀敌的赏格。
1.材料一中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孝宽复A长作铁钩B火竿C一来D以钩E遥F豁之G松麻H俱落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文中指面对、向,与《琵琶行并序》中“曲终收拨当心画”的“当”意思相同。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专项练习卷(一)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
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铛:锅。
②值:正好遇到,恰逢。
③即日:当天,当日。
④敛:积攒。
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遗至孝至:极,十分 (2)遗作郡主簿作:做,担任(3)辄贮收焦饭辄:就 (4)遁入山泽入:进入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做人要有孝心;要尊重老人的喜好;好人有好报。
附参考译文:陈遗十分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
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袁山松)和孙恩开战,(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粮食的,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了。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二)金山寺(并序)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课_兼爱》2020年同步练习卷(10)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课兼爱》2020年同步练习卷(10)一、基础知识1. 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当察乱何自起________(2)故不孝不慈亡有________2. 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焉①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________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③子亦有不利焉________④焉用亡郑以陪邻________⑤盘盘焉,囷囷焉________(2)疾①不知疾之所自起________②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________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3)相①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________②苟富贵,毋相忘________③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________(4)具①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________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________③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________④问所从来,具答之________⑤政通人和,百废具兴________⑥仲永生,未尝识书具________3. 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古义:________今义:家庭,人家;家庭的住所。
4. 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故亏父而自利________(2)故亏兄而自利________5. 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句式:________译文:________(2)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句式:________译文:________(3)察此何自起?句式:________译文:________(4)当察乱何自起?句式:________译文:________6. 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墨子认为爱人当不分亲疏、贵贱,爱无等差,这样才能避免混乱,从而实现天下太平。
专题15文言文断句新题型(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考点十五文言文断句新题型——突破高考第10题(解析版)第一组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
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
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画波浪线的部分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上书总裁A言要义八端B宜搜C采博而考证精D职任分而义E例一F秉笔直而持论G 平H岁月宽而卷帙简I总裁善其说J令K撰食货志L兼他纪传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
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
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
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
”庄宗以为然。
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
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
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
画波浪线的部分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明宗使延光间行A求兵B夜至河上C为梁兵所得D送京师E下F延光狱G搒掠数百H胁以白刃I延光J终不肯言。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
父岳,后唐太常卿。
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
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
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
”故名之温叟。
汉祖南下,温叟自洛从至郑州,称疾不行。
及入汴,温叟久之方至,授驾部郎中。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08 文言文专题(解析版)
08 文言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山东烟台·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曾国藩①家书【甲】纪鸿②吾儿: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乙】温甫③六弟: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
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
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
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丙】诸位贤弟足下: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注释】①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②纪鸿:曾国藩次子,数学家。
③温甫:曾国华,字温甫,曾国藩胞弟。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尔既看《史记》既:已经B.不敢稍染官宦习气稍:稍微C.亦复无益益:增加D.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负: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为:也没有益处。
益:益处;故选C。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仕宦之家先天下之忧而忧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为人谋而不忠乎C.常限以功课先帝不以臣卑鄙D.但须专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为:动词,成为/介词,替;C.以:介词,用/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D.但:副词,都可译为“只,只是”;故选D。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106(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身傥有不是之事,谁肯犯颜谏奏?5.仁恻者,仁爱怜悯之意也。
请简要概括三件能表现唐太宗仁恻之心的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送谭孝廉赴举①李咸用②鼓鼙③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④。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
【注】①赴举:此处指取得贡举资格赴京参加进士考试。
②李咸用:晚唐诗人。
晚唐时国势衰微,政治混乱,兵戈不断。
③鼓鼙: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的大鼓和小鼓。
④镐京:西周国都,这里借指京都。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谭孝廉赴举时正值遍地烽烟、危机四伏,字里行间隐含担忧之情。
B.颔联、颈联既有对谭孝廉积极仕进的勉励,也有对他可能不遂所愿的劝慰。
C.尾联诗人感慨后起之秀稀缺,望谭孝廉善用辩才对答公卿,饱含期许之意。
D.全诗文辞平易,内蕴深沉,虽作于晚唐衰颓之时,却迸发出一股昂扬之气。
7.诗中蕴含许多成才的道理,请结合全诗进行概括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二)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
虽有至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歌送别①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②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此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旅居江夏(今湖北武汉)时所作。
②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此指曹操与孙刘联军鏖兵的军队。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以“二龙争战”比喻两军相持的情形,“楼船扫地空”五字预示了战争的结局。
2024届全国高考复习统考版语文历年好题专项(语言表达+文言断句)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复习统考版语文历年好题专项(语言表达+文言断句)练习建议用时25分钟1.[2023ꞏ曲靖市一中质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
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
因为这个过程有了无数读者的拣选和参与,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组成了经典的谱系。
正是在大众的 ①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 ②的经典作品。
因此,()。
前几天,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在中国 ③的一位作家——金庸。
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
这一评价,恐怕也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
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 ④。
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 ②③ ④(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答: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上海应急科技攻关项目“上海移动式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0年8月7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正式交付。
实验室正式启用后,可支持在浦东机场开展随到随检,与原先送至市区实验室相比,可节约2小时的等待时间。
这是中国国内首个采用标准集装箱尺寸的P2+移动式核酸检测实验室,该设备由上海宝山太平货柜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海关保健中心等多家单位参与建设。
实验室外观为标准集装箱大小,可支持集卡、货轮、铁路等各种运输方式。
实验室配备的检测设备的80%由中国国内企业研发生产,其中的一体化核酸自动检测仪由上海仁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启用后能满足上海海关至少200份/天的检测需求。
新教材2025版高中语文基础过关训练8大学之道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基础过关训练8 高校之道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校之道.道:宗旨、原则B.知止而后有定.定:志向坚决不移C.安而后能虑.虑:思虑精详D.虑而后能得.得:心得、收获2.下列对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校之.道之:结构助词,的B.在.止于至善在:介词,在于C.定而.后能静而:连词,表顺承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连词,来,表目的3.下列各项中,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高校之道B.物有本末C.欲治其国者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4.下列加点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在明.明德B.先齐.其家C.事.有始终D.则近.道矣5.下列与《礼记》《高校》有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成书于汉代。
B.《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礼记》在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C.《高校》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后与《春秋》《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
D.《高校》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等八条目。
6.有探讨发觉,针对同一学习内容,采纳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后的学习效果保有率是不同的(见下图)。
请依据此图反映出的规律,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为同学们提出学习改进建议。
要求:建议合理、详细、切实,150字左右。
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保有率答:二、实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文本一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
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行。
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
”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行。
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
申生不敢爱.其死。
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孝乃德之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议论文阅读理解孝乃德之本谭用友(1)《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
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2)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
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
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
”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
”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
”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3)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
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
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久。
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4)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
”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5)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
《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
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
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6)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
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文言文挖空练习(解析版)
2024年新课标Ⅱ卷文言文挖空练习(解析版)一、2024新课标Ⅱ卷文言文阅读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①,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
”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材料二: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吕后恐,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强要曰:“为我画计。
”留侯曰:“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
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
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
”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及燕.,置酒,太子侍。
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
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材料三:论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闾,秦兵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虽全国有益,非所贵也。
”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养三军之士,明赏罚之命,严刑峻法,富国强兵,此法度也.六国之亡,皆灭于秦兵,六国之兵非不锐,士众之力非不劲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强弱不敌,众寡不同,虽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变孟贲之意②,孟贲怒之,童子操刃与孟贲战,童子必不胜,力不如也。
孟贲怒,而童子修礼尽敬,孟贲不忍犯也。
秦之与魏,孟贲之与童子也。
夫力少则修德,兵强则奋威。
秦以兵强,威无不胜。
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高皇帝议欲废太子,吕后患之,子房教以敬迎四皓而厚礼之,太子遂安。
夫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也。
强化练习3 孝老敬亲,从我做起(上)-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强化练习3 孝老敬亲,从我做起(上)中华民族有一种美德叫“孝”,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一切事情从孝开始做起。
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本。
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
如果更进一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孝敬双亲的心,扩大到敬爱所有的长辈,则是一种更可贵的品德。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并敬爱老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孝老敬亲,从我做起”。
1.综合性学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同学们围绕“孝”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请帮助其中一位同学完成手抄报余下的部分。
【答案】②“孝”的名言③孝顺;孝敬;孝道;孝行;孝亲;④董永卖身葬父。
王祥卧冰求鲤【解析】②很明显是以孝为主题的经典名句。
③考查词语积累情况。
④本题考查识记积累能力。
围绕“孝亲敬老”的主题写出即可。
2.班级进行关于“孝”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语言表达。
①“孝”之含义:图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
②“孝”之态度:孝在儒家思想中占重要一席,面对老人,有人说要孝顺,有人说要孝敬,你认为哪一观点更合理?说说理由。
③“孝”之境界:大孝于国,中孝于业,小孝于亲。
请就孝的三个境界中的任一方面,说说你对其的理解。
(不少于100字)④“孝”之行动:做事行孝,请写出你目前最想为父母做的、又是你力所能及的一件行孝之事。
【答案】①孝即子女尽心尽意的扶持(帮助,侍奉,瞻养等)老人。
②孝敬,人无完人,老人也有错时,错时不可顺从。
但每个人都应被尊敬。
③主旨明确合理。
语言表达流畅,即可。
④合理即可。
【解析】①需要根据题目的意思来解答字的含义,不要单纯的解答,题目要求根据字体结构来解答。
字:省略的“老”字在上,“子”字在下,就像“子”背着“老”。
充分体现儿女需要扶持父母,帮助父母,赡养父母。
②考查对问题的看法,解答此题,先要表明观点,同意有人说要孝顺还是有人说要孝敬。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含答案)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课外阅读)篇目(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景公说。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B.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C.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襄公二十二年”,属于王公纪年法,此外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以及年号干支兼用法等。
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夺分之文言文阅读 含解析
专题07: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文言文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题型要求考生在读懂、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中主(次)要人物的形象特点、性格特征做出合理的归纳和评判。
其中包括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等。
常见出题形式有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链接例7 (2019长沙中考)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①,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②,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③。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④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⑤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⑥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⑦;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⑧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⑨,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注解】①行县:出行属县。
②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
③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④惠:恩惠.⑤听:偏听,偏信。
⑤居官:担当的官职。
⑦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
⑧傅:推诿。
④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解题点拨】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和对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第一问:结合选文内容,从石奢关于忠孝的辩解和“自刎而死”的抉择、李离不接受晋文公的宽赦,毅然选择“伏剑而死”可知,这两个人物都具有守法尽责的精神;第二问可根据两段内容,分别概括故事情节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乃德之本
谭用发
《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
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难以接受的,就是儿女给他们脸色
看。
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
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
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间里好好待着,别到
处乱串。
”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想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
”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饭没事干。
”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竟然选择了轻生。
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
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
难就难在对自
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
正,特别是在外面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
难就难
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恒。
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
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
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
”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
《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怀恭敬之
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
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
和语气,自然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然会恭谨周到。
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
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
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
心灵。
当我们的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
2016年3月25日4版,有删改)
(1)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请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子女怎样才能对父母尽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父母好脸色,与父母说话温婉谦和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读全文,明确本文主要论述孝道问题,结
合倒数第二段内容,明确本文的“孝”主要是“给父母好脸色,与父母说话温婉谦和,照
顾侍候父母恭谨周到;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虚心悦纳父母的责备”等方面。
(2)举例论证举一位儿子对待母亲的例子,从反面具体确切地论证了“给父母好脸色
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这个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论证方法的辨析。
注意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等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的辨析。
本句是举例论证,答题规范:举了什么例子,具
体论述了什么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①对老人的“毛病”理解宽容;②对自己的缺点反省纠正;③保持孝心,持之以
恒。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概述能力。
结合文章第三段,提炼2~4句话,能概括出三点内容即可。
(4)[示例]①给父母好脸色,多与父母交流沟通;②搞好自己的学习;③适当分担家
务;④多关心父母,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们,尤其是在他们生病或事业不顺利的时候;⑤认
真聆听父母的教诲,虚心悦纳父母的责备。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注意回答本题时要结合本文作者所论
述的观点和自身实际,设身处地地谈出对父母尽孝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