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本原理
法律基本原理
法律基本原理在社会中,法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规范并维护着人们的行为与权益。
法律的实施离不开一些基本原则的支撑,这些原则为法律体系的运行提供了指导。
本文将介绍法律的基本原理,并分析其对法律实践的重要性。
一、法治原则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了法律的权威和全体公民面对法律的平等性。
法治原则要求法律应公正、透明地管理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无论个人身份或地位如何,都必须遵守法律。
法治原则的重要性在于为社会创造了公平、稳定的环境,促进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二、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法治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法律对待所有人应该平等,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社会地位等因素。
平等原则确保了权力的均衡和公正的司法制度的实施。
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和谐。
三、公正原则公正是法律实践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公正原则要求法律对待所有人都应该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公正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法官和律师以公正的态度审判案件,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在法律实施中,公正原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自治原则自治原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体现了公民的自主和自治权。
自治原则赋予个人能力和自由,使其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行为,并对其行为负责。
自治原则的实施需要公民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五、合法原则合法原则意味着一切行为都必须依法进行,个人的权利与义务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或承担。
合法原则为社会提供了行为准则和约束,使社会秩序能够得到保障,人们的权益得以维护。
六、公共利益原则公共利益原则强调了个人权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
在法律实践中,个人权益有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以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如国家安全、公共卫生等。
公共利益原则旨在找到权益的平衡点,保护个人权益的同时保证社会的整体利益。
七、自由原则自由原则强调了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权,每个人都有从事自己喜欢的合法活动的自由。
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解和应用对任何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士,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都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理。
什么是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的基本原理是指构成法律体系的核心理念和规则。
这些原理通常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价值观制定的,以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下面是一些法律的基本原理。
公正和公平公正和公平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
法律要求对每个人都公平对待,不论他们的种族、性别、财富或社会地位。
法律应该是中立的,不偏不倚地处理每个案件,并确保公正的判决。
法律的确定性法律的确定性是指法律应该是明确、一致和可预测的。
每个人都应该能够理解和遵守法律,并根据它们的规定行事。
法律应该为人们提供明确的指导,以便他们知道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自由和个人权利法律的基本原理还包括保护人们的自由和个人权利。
法律应该确保人们享有言论、信仰、组织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它还应该保护人们的隐私,并禁止歧视和虐待。
行政公正行政公正是法律的一个关键原则。
它要求政府以公正和透明的方式行使职权,并对其行为负责。
行政公正还包括财务透明度和政府的合法性。
如何应用法律的基本原理?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还需要知道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应用法律的基本原理的方法。
依法行事首先,我们必须遵守法律并依法行事。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和程序,并遵从法院和其他法律机构的判决和裁决。
我们不能随意违反法律,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我们需要明确知道哪些权益受法律保护,并了解我们作为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只有当我们知道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时,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
寻求法律帮助如果我们面临法律问题或纠纷,我们应该寻求法律帮助。
法律专业人士可以根据法律原则和经验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法的原理和应用
法的原理和应用法的基本原理1.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法的出现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人们在协调利益冲突、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遇到了各种问题,需要有一套规范和制度来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2.自由与责任的平衡:法律的基本原理是平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任何人的自由都不应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法律的出现就是为了维护这种平衡,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不受侵犯。
3.平等和公正:法律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平等和公正。
法律应该对所有人平等适用,不论其身份、地位、财富等方面的差异。
法律要求公正的程序和决策,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公正地得到裁决和对待。
法律的应用领域1.刑法:刑法是法律中的一大领域,主要涉及到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和对犯罪分子的惩罚。
刑法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护人民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2.民法:民法涉及到人民之间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合同法、家庭法、婚姻法等方面的规定。
民法对于保护人民的个人权利、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起着重要的作用。
3.行政法:行政法是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管和限制的法律领域。
行政法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政府的权力行使,确保政府行为合法、公正、透明。
4.商法:商法主要关注商业活动中的法律问题,包括公司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
商法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一套行为准则和规则,保护商家的权益和市场的正常运行。
5.劳动法:劳动法主要涉及到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合同关系和劳动权益保护。
劳动法旨在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法的应用原则1.法的优先性:法律具有最高的约束力,任何其他规则、行为或协议都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
法律的优先性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一。
2.效力公正性:法律的效力必须建立在公正的程序和原则上。
法律应该公正地适用于每个人,不论其身份、地位、财富等方面的差异。
3.文明和人道主义:法律应该遵循人类文明和人道主义的原则,保护人的生命、尊严和自由。
法律基本原理
二、法律渊源
(一)宪法 (二)法律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 (五)自治法规 (六)行政规章 (七)司法解释 (八)国际条约、协定
三、法律体系
(一)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二)刑法 (三)民商法 (四)行政法 (五)经济法 (六)社会法 (七)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③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 活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是法律允许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可 以作为或不作为,或者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并有他人的法律 义务作保证的资格。义务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要求为一定行 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权利与义务具有密切的关系:①没 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② 权利人行使权利依赖于义务人承 担义务;③权利的行使有一定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而损害义务人的利益。
第二节 法 律 关 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内容表现的社
会关系。 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一)法律关系是一种意志关系,属上层建筑范畴 (二)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并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三)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三、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法律关系产生、变更 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根据不同的标准,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但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 观情况。
能够导致一定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件有以下几项: ①人的出生与死亡。人的出生与死亡能够引起民事主体资格的产生和消灭,也
法律知识大全
法律知识大全引言:法律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素养,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关乎到每一个人的权益和义务,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发展。
本文将全面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帮助读者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制度和个人权益保护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法律基本原理1. 法律的定义和特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公布并强制执行的一种社会规范。
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2. 法律的形成过程:法律的形成通常包括立法、公布和生效三个阶段。
立法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并通过法律文件;公布是指将法律内容向公众宣布;生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日期开始执行。
3. 法律的层级和优先级:法律按照层级划分,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地方性法规等。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优先级。
第二部分:法律制度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其他法律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2. 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相应刑罚的法律,旨在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
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刑罚种类。
3. 民法: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包括婚姻家庭、财产权益、合同、侵权责任等方面。
民法保护个人权益和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4.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主要包括行政组织、行政程序和行政行为等方面内容。
行政法保证政府的合法行使权力,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部分:个人权益保护1. 人权的概念:人权是指每个人由生而具有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
人权是法律保障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2. 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是指保护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滥用的行为。
个人应该了解自己的个人信息权益,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3. 劳动权益保护:劳动权益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工资、工时、休假和社会保险等。
法学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学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法律基本原理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一套规则和准则,用于管理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解决争议。
2. 法律的分类有哪些?法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例如:- 按法律性质分类: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按法律层级分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 按法律领域分类:劳动法、刑事法、合同法等。
3. 法律的效力有哪些?法律的效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其他法律必须符合宪法规定;- 法律在法律层级中具有较高效力,其他法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行政法规在行政管理范围内具有效力,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合同、条例等属于较低效力的法律。
第二部分:刑法基础知识1. 什么是犯罪?犯罪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违反法律为目的而实施的行为。
2. 刑法的目的是什么?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惩罚犯罪行为并实现社会正义。
3. 刑法的主体有哪些?刑法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但法律对不同主体的构成要件和责任规定可能有所不同。
第三部分:民法基础知识1. 什么是民事关系?民事关系是以民事法律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关系,主要涉及个人之间的权益、义务和责任。
2. 民法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民法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人格权利:生命权、姓名权、肖像权等;- 财产权利:所有权、使用权、担保权等;- 婚姻家庭权利:婚姻权、离婚权、继承权等。
3. 合同是什么?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依法达成的协议,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以上是法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些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法律】法律常识解读,知晓法律的基本原理
【法律】法律常识解读,知晓法律的基本原理引言法律是人类社会规范行为的重要工具,它以其普遍性、公正性和明确性对社会进行治理。
作为一个公民,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权益,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法律的基本常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
法律定义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规则和制度。
它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利益和解决争议。
法律来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确保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法律的分类一般来说,法律可以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
•公法:公法是调整国家与个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公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刑法和国际法等。
它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私法:私法则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
私法包括民法和商法等。
它的目的是维护个人权益和财产利益。
法律的平等原则法律平等原则是法治社会的基石,它要求法律在适用于人们时应该做到公正公平,不分种族、性别、地位、财富等因素对待每个人。
这个原则的核心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司法的公正和平等。
法律的人性化原则法律的人性化原则指的是法律应该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和价值观进行适度调整。
换句话说,法律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和尊重人们的权益和人性。
通过人性化的法律,社会将更加和谐、稳定,人们的权益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法律的公正原则法律的公正原则是指法律应该对所有人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司法体系应该是中立和客观的,并且判决应该基于已有的证据和法律条文。
这个原则确保人们能够在法律面前平等对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法律的确定性原则法律的确定性原则意味着法律应该明确、具体和清晰。
法律的规定应该尽量详细,让人们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确定性原则的好处是能够减少争议和误解,使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
法律的效力原则是指法律应该具有可执行性和约束力。
法律的规定应该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履行,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知识学习资料汇编
法律知识学习资料汇编第1章法律基本原理 (2)1.1 法律的概念与特征 (2)1.2 法律的渊源与体系 (3)1.3 法律的效力与适用 (3)1.4 法律关系 (4)第2章宪法 (4)2.1 宪法的基本原理 (4)2.2 国家的基本制度 (4)2.3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4)2.4 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 (4)第3章民法 (5)3.1 民法的基本原理 (5)3.1.1 合法权益保护原则 (5)3.1.2 契约自由原则 (5)3.1.3 平等自愿原则 (5)3.1.4 公平正义原则 (5)3.1.5 诚实信用原则 (5)3.1.6 公序良俗原则 (5)3.2 自然人 (6)3.2.1 民事权利能力 (6)3.2.2 民事行为能力 (6)3.2.3 监护制度 (6)3.3 法人 (6)3.3.1 法人的设立 (6)3.3.2 法人的人格 (6)3.3.3 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6)3.4 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 (6)3.4.1 民事法律行为 (7)3.4.2 代理 (7)3.4.3 代理权的行使 (7)3.4.4 代理关系的消灭 (7)第4章物权法 (7)4.1 物权法的基本原理 (7)4.2 所有权 (7)4.3 用益物权 (7)4.4 担保物权 (8)第5章合同法 (8)5.1 合同法的基本原理 (8)5.2 合同的订立与生效 (8)5.3 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8)5.4 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9)第6章侵权责任法 (9)6.1 侵权责任法的基本原理 (9)6.2 侵权行为的构成与责任 (9)6.3 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9)6.4 特殊侵权责任 (10)第7章刑法 (10)7.1 刑法的基本原理 (10)7.2 犯罪与犯罪构成 (10)7.3 刑罚与刑罚适用 (10)7.4 刑事责任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11)第8章民事诉讼法 (11)8.1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 (11)8.2 诉讼参加人 (11)8.3 诉讼证据 (11)8.4 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 (11)8.4.1 审判程序 (11)8.4.2 执行程序 (12)第9章刑事诉讼法 (12)9.1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 (12)9.2 立案、侦查与起诉 (12)9.3 审判程序 (12)9.4 刑事执行与刑事赔偿 (13)第10章商法与经济法 (13)10.1 商法基本原理 (13)10.2 公司法 (13)10.3 破产法 (13)10.4 经济法基本原理 (14)10.5 市场监管法 (14)10.6 金融法 (14)第1章法律基本原理1.1 法律的概念与特征法律,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对社会成员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的规范性文件。
法学基本原理
法学基本原理一、法的基本特征:(一)什么是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并由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二)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1)规范:即规则、范式,它提供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行为模式,并以一定手段保障其实现,其作用在于以此来调整:仁体的观念或行为,从而“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可预测性的特征。
(2)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形为规范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种类,就规范所调整的对象的属性而沦,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可以分为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
技术规范调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则,反映着自然规律的要求,其主要作用在于指导人们适应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
社会规范: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规定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应如何行为,如“诚实信用”等,其作用在于指明人与人之间交往行为的方向和限度,调节主体的行为,以避免或减少纠纷。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二、法律规范:(一)概念: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法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各种内在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关于一国法的整体必须由哪些要素构成,人们有不同看法,我国法学界关于法律的构成因素也有不同看法,这里将法的构成要素分为规范、原则、概念(技术)。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保障。
法律规范的形式是特定的,是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的程序用规范性文件表现。
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深入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
深入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规则和公民行为准则,法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对于保护我们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公正非常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
第一部分:法律的基本原理H1:法律的定义和目的法律是一套由国家或社会制定和实施的规则和程序,旨在调整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它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公正。
H2:法律的层级结构法律按照层级结构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宪法是最高法律,对其他法律具有指导意义。
法律是在宪法的基础上制定的普通法律规范。
行政法规是由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的限定于特定地区的法规。
H2:法律的适用原则法律的适用原则是法官在审理案件时遵循的准则。
常见的适用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无禁止即可为等。
适用原则的正确运用可以保证法律的公正和合理。
H2: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是法官在具体案件中的工作内容。
法律的解释是指法官根据法律的规定解释案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法律的适用是指法官根据解释的结果决定案件的胜负。
H1: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行为所导致的法律后果。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当一个人犯下违法行为时,法律会给予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部分:法律的应用技巧H1:案件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案件分析是指对案件进行全面分析、权衡各种因素和确定合理结论的过程。
案件分析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方法:•事实为依据:案件分析的第一步是了解案件的详细事实,只有准确的事实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
•法律触角:案件分析需要熟悉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判例,以便准确运用法律。
•利害关系:案件分析要考虑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以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权衡利弊:案件分析时需要权衡各种利弊因素,以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反思总结:案件分析的最后一步是反思和总结,以便从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
法律基本原理
法律基本原理
法律基本原理是指构成法律条文的基础原则和价值观念,是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法律基本原理包括法治原则、平等原则、公正原则、人权原则等。
首先,法治原则是指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原则。
它要求国家行使权力、管理社会,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不得超越法律的限制。
其次,平等原则是指法律对所有人平等适用的原则。
法律应当保护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并且对违法行为要一视同仁,不因个人身份、地位、性别、种族等差异而歧视。
公正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要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公正裁决的原则。
司法是独立的,法官应当客观、公正地审理案件,不被外界的压力和影响所左右。
人权原则是指法律保护和尊重人权的原则。
人权是每个人天生具有的、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法律应当保障人权的实现,禁止侵犯他人的人权行为。
此外,法律基本原理还包括合法性原则、私有财产权保护原则、契约自由原则等。
合法性原则要求政府权力的行使必须有法律授权,不得滥用权力。
私有财产权保护原则要求法律保护个人和组织的财产权益,不得非法侵犯。
契约自由原则要求法律保护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合同,促进经济交易和合作的自由。
这些法律基本原则是法律体系的基石和根基,它们的遵守和实施,有助于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法学的基本原理与价值观
法学的基本原理与价值观法学是一门研究法律的学科,它涵盖了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治的核心价值观。
法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在构建和应用法律制度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理论。
法学的价值观是指法律领域中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理念。
本文将探讨法学的基本原理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一、法学的基本原理1. 法治原则: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法律和法律制度约束和引导社会行为的原则。
法治原则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和公平的价值观,也是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
2. 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合乎法律规定的程序,符合公共利益,并通过正当程序进行审核和执行。
合法性原则是保障公众参与决策和制度稳定的重要基石。
3. 平等原则:法学的平等原则要求法律必须平等对待所有人,不论其社会地位、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特征。
平等原则是实现社会正义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核心价值。
4. 自由原则:自由原则是法学中的重要原理,它要求个人在法律框架内享有自由和权利。
自由原则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个人尊严和人权的基础。
5.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法学中的核心原理,要求法律和司法系统在公正、中立和无偏见的基础上行使职权。
公正原则是确保法律公信力和司法公正性的基础。
二、法学的价值观1. 正义:正义是法学的核心价值观,它要求法律和司法制度在处理冲突和纠纷时遵循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
2. 人权:人权是法学中至关重要的价值观,它认为每个人都有基本的人权,包括生命、自由和尊严等。
法学通过保护和维护人权,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
3. 自由:自由是法学中的重要价值观,它认为个人在法律框架内应享有自由和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行动自由等。
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个人发展的保障。
4. 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法学的基本价值观,它强调法律和法律制度应该服务于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有效治理。
法律的基本原理
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忽视的存在,究竟有着怎样的基本原理呢?要理解法律,首先得明白它并非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社会的需求和人类的共同约定。
法律的首要原理是维护社会秩序。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法律,社会将会陷入一片混乱。
人们可能会随意侵犯他人的权利,盗窃、抢劫、欺诈等行为将不受约束,社会的稳定与安宁将无从谈起。
法律通过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是被禁止的,为人们的行为设定了界限,从而保障了社会的正常运转。
法律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保障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的基石,法律要确保每个人在相同的情况下受到相同的对待,不偏不倚。
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强者还是弱者,在法律面前都应当平等。
例如,在司法审判中,法官依据法律和证据来做出裁决,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或偏见。
如果有人违法犯罪,不论其身份地位如何,都应当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法律应当给予其公正的救济。
法律还遵循着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原理。
这意味着法律的规定应当清晰明确,让人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法律模糊不清、变幻莫测,人们将无所适从,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判断。
比如,交通法规明确规定了各种交通信号的含义和车辆行驶的规则,这样驾驶员在道路上行驶时就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法律的权威性也是其基本原理之一。
法律的权威来自于国家的强制力,一旦法律被制定和颁布,就必须得到遵守和执行。
如果有人违反法律,国家将通过执法机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予以制裁。
这种权威性确保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使得法律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具有实际的约束力。
法律的发展性原理也不容忽视。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涌现,法律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更新。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日益增多,法律就需要针对这些新的犯罪形式制定相应的法规,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法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
法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法学是研究法律规则和制度的学科,它包括了广泛的内容,从法律哲学和法律原理到具体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实践。
本文将探讨法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以及它们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一、法学的基本原理法学的基本原理是指法律制度建立和运行的基本依据,它们指导着法律的制定、解释和实施。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法学基本原理:1.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指法律应该是公正、公平和合法的。
法治原则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性,法律适用于所有人,并且法律可以对国家的行为进行限制和监督。
2.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法律应该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身份、地位或财富。
平等原则保证了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3.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法律应该根据公平和正义的原则进行制定和执行。
它要求法律能够保障每个人的权益,并处理纠纷时能够进行公正的裁决。
二、法学的基本理论法学的基本理论是指对法律的本质和内涵进行研究和解释的理论框架。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法学基本理论:1. 法律哲学:法律哲学是研究法律的本质和价值的学科。
它探讨了法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法律与道德、伦理等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2. 法律逻辑学:法律逻辑学是研究法律推理和论证的学科。
它研究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和规范的推理过程,以及如何运用逻辑原则解决法律争议。
3. 法律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是研究法律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法律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和影响,揭示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法学的应用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在法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指导着法律的制定、解释和执行,并为法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法律制定: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指导着立法机关制定法律。
例如,平等原则要求法律应适用于所有人,这就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利益和权益。
2. 法律解释:法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对于法律解释至关重要。
法律解释需要基于法律的目的和原则,以及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和背景。
法律的基本原理
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正义的重要工具,它是一套用于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性规则,依靠其基本原理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基本原理,包括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平等性、法律的公正性以及法律的合法性等方面的内容。
一、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具有普遍而抽象的特征,适用于所有人,不分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背景。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法治的基石,它表明法律对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无论是国家元首还是平民百姓,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规则行事。
这种普遍适用性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确保了每个人都受到平等对待。
二、法律的平等性法律的平等性是指法律对所有人都平等适用,不偏袒任何特定的个人或群体。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无论是贫富、官员还是普通公民,在法律面前,都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法律的平等性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预防了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法律的公正性法律的公正性是法律的重要属性之一,它要求法律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必须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法律的制定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保证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到法律的制定过程中。
而在法律的执行过程中,法官和法律执行者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案件,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做出公正的判决。
法律的公正性是维护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它体现了法治的核心价值。
四、法律的合法性法律的合法性是指法律依据国家法律体系的规定制定,具备合法的形式和程序。
合法性是法律得以被普遍承认和接受的基础,它是法律规则得以实施的前提。
法律的制定必须依据国家法律制定程序,通过立法机关的合法程序进行,以确保法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只有合法的法律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遵守。
总之,法律的基本原理包括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平等性、法律的公正性和法律的合法性。
这些原理是法律制度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它们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人们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社会才能实现持续的和谐发展。
法律基本原理
法律基本原理法律基本原理是指在法律领域内,根据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的规定,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这些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是法律体系中的基石,为法律的解释、适用和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本文将探讨几个重要的法律基本原理。
一、法律平等原则法律平等原则是法律基本原理的核心之一,也是民主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
它体现了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包括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平等的保护和责任。
根据法律平等原则,法律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和背景如何,都应受到平等的法律保护和对待。
这也意味着法律不应设立歧视性条款,而应确保公众的平等权利和平等机会。
二、法律公正原则法律公正原则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原则,它要求法律的制定、解释和适用都应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在法律的领域内,法律公正原则对司法机关的公正判决和公正裁决提出了要求。
这意味着法律裁判应该在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进行,依法从严、公正客观地判断案件的性质和涉及的权益。
法律公正原则还体现在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中,要求立法机关的行为公正且符合公众利益。
三、法律效力原则法律效力原则是指法律规范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的原则,它是法律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
根据法律效力原则,法律的规定应得到保障和执行,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追究。
同时,法律效力原则要求法律规范的内容明确、具体且具有明显的适用对象和范围,以确保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
四、法律保护原则法律保护原则是指法律应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并保障社会秩序的原则。
根据法律保护原则,法律规范不仅仅是对行为的限制和规范,更是对权益的保护和推动。
法律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法律规范,为公民提供保护,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并为公民提供救济和维权的途径。
五、法律自由原则法律自由原则是指法律制度应该给予公民以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的原则。
法律自由原则包括法律的宪法保障、司法审查、权利平衡和自治等内容。
法律的基本原理
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障着我们的权利和利益。
然而,法律究竟是什么?它的基本原理又包含哪些呢?要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首先我们得明白法律的定义。
简单来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适用于国家领土范围内的所有公民和组织。
法律的第一个基本原理是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法律存在的核心价值。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财富如何,都应当受到同样的法律对待。
公平不仅仅意味着同样的情况同样处理,还意味着不同的情况不同处理,要根据具体的情节和情况进行合理的裁决。
正义则要求法律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保护弱者的权益,惩罚违法犯罪行为,使社会的秩序得以维护,公平得以实现。
比如,在一个刑事案件中,无论犯罪嫌疑人是富有还是贫穷,是权贵还是平民,都应当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审判和处罚。
如果因为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殊而网开一面,那就是对公平正义的践踏,会严重损害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
法律的第二个基本原理是秩序维护。
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秩序,而法律就是维护这种秩序的重要工具。
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人们行为的界限和规范,从而避免社会陷入混乱和无序的状态。
例如,交通法规规定了车辆和行人在道路上的行驶规则,使得交通能够有序进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再比如,合同法规范了经济交易中的各种行为,保障了交易的安全和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如果没有这些法律的规范,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将无法正常进行。
法律的第三个基本原理是权利保障。
法律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公民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言论自由权等等。
法律通过明确这些权利,并规定对侵犯权利行为的制裁措施,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比如说,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可以依据民法的相关规定,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法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法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一、法学基本原理法学是研究法律的科学,其基础是法学基本原理。
法学基本原理包括法律的客观性、法律的普遍性、法律的合理性、法律的效力和法律的发展性等。
1.法律的客观性法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意志干扰。
法律在适用时必须考虑到客观情况,不能随便修改或解释。
在实践中,法律的客观性可以通过相关法律的规定和司法解释得以体现。
2.法律的普遍性法律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人。
法律的适用不应受到身份、地域等因素的限制。
法律的普遍性要求法律的适用应该是公正的,不应该偏袒某些人或集团。
3.法律的合理性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该合乎道义、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
法律应该体现正义、合理和可操作性。
法律的合理性是保证法律制度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和遵守的重要保障。
4.法律的效力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规定的内容应得到全体人民的遵循和执行。
法律的效力需要通过法律制定、宣传、教育和实施等方面的措施来保障。
5.法律的发展性法律与时俱进,法律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法律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需求的变化和国家利益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法学的应用法学的应用是将法学基本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咨询和服务法律咨询和服务是指为个人或机构提供法律知识和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和服务需要综合考虑具体案件的法律事实和法律条款,协助当事人解决具体法律问题。
2.法律培训和教育法律培训和教育是指向专业人员或普通公众提供法学知识和技能培训。
法律培训和教育应该强调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员掌握实际应用中的技能。
3.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指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辅导,使其在公正、公平的情况下行使法律权利。
法律援助旨在保证社会公众的法律制度安全和公正性,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4.司法实践司法实践是指在法律规定基础上,通过司法机关进行的法律应用和实行的过程。
司法实践的核心是判决和裁定,判决和裁定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和法律实践,实现法律的公正和公平。
法律的基本原理
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其基本原理是法治的基石。
本文将从法律的适用、公平正义、法律权威和法律制定程序等方面探讨法律的基本原理。
一、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是指法律对特定行为、事件的适用规范。
首先,法律适用应遵循普遍适用和平等适用的原则。
即同样的案件在相同条件下应得到相同的法律适用结果,不受个人身份、背景、财富等差异的影响。
其次,法律必须确保法律文本明确、适用范围明确,以便司法机关正确、公正地进行判决。
二、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法律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法律应该平衡各方利益,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首先,法律应确保公民在法律面前一视同仁,不应有任何歧视。
其次,法律应该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同时限制强势群体的滥用行为。
此外,法律还应当通过司法程序确保公平审判和合理判决的实现。
三、法律权威法律权威是法律得以有效执行的基础。
法律权威要求法律规章的权威性和可信性。
规章制定应该经过严谨的立法程序和广泛的社会参与,以确保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此外,法律权威还要求法律必须明确,便于人们理解和遵守,同时司法机关的判决也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
四、法律制定程序法律制定程序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法治的基本要求。
首先,法律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各方意见,尊重民主原则,提高制定质量和合法性。
其次,法律制定程序应该透明公开,方便公民获得信息和发表意见,以增加法律的可预见性和公众参与度。
此外,法律的修改和废止也应当遵循相应的程序,以保证法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结语法律的基本原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根本准则。
只有通过合理的法律适用、公平正义、法律权威和法律制定程序等方面的努力,才能使法律更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在现代社会中,法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相信通过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和强化法律意识,我们必将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稳定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
1、法律关系的主体
2、法律关系的客体
3、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4、法律事实
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1、民事行为能力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由法定代理人实施的行为有效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独立实施的行为无效
由法定代理人实施的行为有效
(2)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行为有效
独立实施的行为经法代追认有效
非以上行为效力待定拒追或催告后1个月内未追认无效(撤销前追认)
善意相对人撤销(通知方式)无效(追认前撤销)无论相对人是否善意均可行使催告权;只有善意相对人才可以行使撤销权。
追认权、撤销权属于形成权;催告权不属于形成权。
一般情况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
(3)法人超越经营范围
违反规定认定合同无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独立实施行为
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
2、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双方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行为
违反强制性规定的行为
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
【解释1】如果民事法律行为违反的是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中的“效力性规范”,则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解释2】如果民事法律行为违反的是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中的“管理性规范”,并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一经依法撤销,自始无效)
表面行为无效
(1)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法律规定不允许的无效(例如卖毒品)
实质行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法律规定允许的有效(例如卖奶粉)
(2)基于重大误解实施可撤销(行为人双方)(对动机、价值的错误认识不构成重大误解)当事人一方欺诈可撤销(受欺诈方)
(3)欺诈当事人一方(受益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考虑善意相对人)可撤销(受欺诈方)第三人欺诈
当事人一方(受益方)不知道或也不应当知道合同有效
当事人一方胁迫
(4)胁迫均可撤销(受胁迫方)
第三人胁迫(不考虑是否善意)
(5)因乘人之危导致显失公平可撤销(受损害方)
【解释1】以上撤销权均须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自发生之日起+5年
放弃撤销权撤销权消灭
撤销权的消灭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1年内
重大误解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3个月内
其他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1年内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非纯获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的代理行为(表见代理除外)
自已代理(经被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有效)、双方代理(经双方同意或追认有效)
如果权利人同意或追认,则有效;如果拒绝追认或善意第三人行使撤销权,则无效。
4、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条件不一定成就;期限一定会到来。
【解释1】所附条件,可以是自然现象、事件,也可以是人的行为。
但应当具备下列特征:(1)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2)必须是将来不确定的事实;(3)条件应当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4)条件必须合法。
【解释2】所附条件应当是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如果是法律规定的特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不属于此处所谓的“条件”。
5、有权代理
自己代理效力待定(经被代理人同意或追认有效)
有代理权双方代理效力待定(经双方同意或追认有效)
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合法权益的无效(代理人和相对人承担连带责任)
6、无权代理
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经被代理人追认有效(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义务的视为追认)狭义无权代理超越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效力待定相对人催告后1个月内追认有效(撤销前追认)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善意相对人撤销(通知方式)无效(追认前撤销)
表见代理((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有效
无论相对人是否善意均可行使催告权;只有善意相对人才可以行使撤销权。
表见代理与无权代理的竞合
7、诉讼时效
除斥期间VS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物权法律制度
1、物的种类
2、物权变动
取得:
基于事实行为: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如建造行为)非基于法律行为基于法律规定: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基于公法行为政府征收自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物权的变动法院、仲裁的法律文书自法律文书生效时发生效力
有权处分动产
基于法律行为不动产
(根据意思表示)无权处分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应当公示;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不必以公示为前提,但处分前要公示。
3、有权处分
(1)动产
所有权:“交付”时发生效力
一般动产质权:“交付”时发生效力
动产抵押权:“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特殊动产(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的所有权:“交付”时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合同:有效
一般动产的一物二卖
物权:交付>付款>合同成立
合同:有效
特殊动产的一物二卖
物权:交付>登记>合同成立
现实交付
交付的种类简易交付
交付替代指示交付
占有改定
(2)不动产
所有权: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房屋所有权
不动产房屋抵押权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抵押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抵押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自合同生效时设立,
地役权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解释】是否登记,不影响地役权的设立。
但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首次登记
变更登记:“同一权利人分割或者合并不动产的”,办理变更登记
转移登记:是指不动产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发生转移所需进行的登记
“共有人增加或者减少以及共有不动产份额变化的”,办理转移登记。
注销登记:不动产权利消灭时,需要办理注销登记
不动产登记制度更正登记:区别于变更登记,更正登记和异议登记用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登记错误
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异议登记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
预购商品房
预告登记以预购商品房设定抵押
房屋所有权转让、抵押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3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4、无权处分
合同:有效
无权处分经权利人追认或行为人事后取得处分权有效
物权:效力待定受让人善意
善意取得支付合理对价有效
交付或登记
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
(1)基于事实行为、公法行为和直接基于法律规定(非因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
(2)转让人基于真权利人的意思合法占有标的物(委托物),遗失物、盗窃物(脱手物)
(3)
5、共有
7、抵押权
●抵押权的设定:
(1)建设用地使用权、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可以抵押
(2)土地所有权不可抵押
(3)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可以抵押
a) 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有荒地等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
b) 乡镇、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但厂房抵押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
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抵押
不动产:自登记之日起设立
●抵押登记
动产: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抵押权的担保范围:(1)主债务及其利息(2)违约金(3)损害赔偿金(4)实现担保权的费用。
(质
权和留置权多一个“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
抵押物转让限制: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或提存转让价款
或未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的,受让人可以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涤除权)抵押权的保全
●抵押权的效力抵押权的孳息: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孳息。
(收取的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
出租在先,抵押在后(原租赁关系不受抵押权的影响)
抵押与租赁抵押在先,出租在后(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抵押
实现后,租赁合同对受让人不具有约束力)不动产: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物权重合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动产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抵押权均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动产的浮动抵押
(1)经当事人书面协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可以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实现抵押权时的动产优先受偿。
(2)浮动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3)浮动抵押即使已经登记,也不得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已支付合理价款并取得抵押财产】的买受人。
8、质权
证券权利: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交付设立;其他登记设立
基金份额与股权: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权力质押其他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时设立
知识产权:自【有关主管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应收账款: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是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机构。
9、留置权
留置权的成立要件
(1)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2)债权已届清偿期
(3)动产的占有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留置权>法定登记的抵押权>质权>未登记的抵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