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易考点、易错点汇总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及分析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及分析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及分析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很多考生容易失分的科目之一。

在高考中,地理的命题形式多样,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广泛。

因此,掌握地理易错知识点并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高考地理中易错的几个重点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

1. 自然资源分类与利用自然资源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考生常常容易混淆各种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式。

例如,水资源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总和,而不仅仅是河流或湖泊;土地资源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农田和林地等;矿产资源是指地球中蕴藏的各种矿产物质。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考生要了解不同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以及明确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我们应该注重保护环境,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同时限制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2.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是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引起的一种对地球表面进行保温作用的现象,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考生容易忽略自然界存在温室效应的事实,并误认为温室效应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实际上,温室效应是自然界的基本物理现象,但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现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因此,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需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3. 网状河流与冲积平原的形成考生常常对于网状河流与冲积平原的形成机制存在一定的困惑。

网状河流是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水系发育较为充分的河流系统,常见于河湖交错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

而冲积平原是由河流冲积物沉积而形成的地表地貌。

我们要明确网状河流的形成与地形因素和水系发育状况有关,而冲积平原是由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而形成的。

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对河流和地区地貌的认识和分析。

4.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当代社会中频繁发生的现象,也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考生常常对于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城市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混淆。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考地理易错易混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高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但是有些知识点往往容易出错或混淆。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易错易混的地理知识点入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高考。

一、地球的形状和参考系很多同学往往将地球的形状理解为一个完美的球体,实际上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即地球的两个主要轴线不相等。

另外,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通常使用地理坐标系来表示,其中经度是从东向西,纬度是从南向北。

同学们需要注意区分地球的形状和参考系,以免在考试中出现混淆。

二、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分布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理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但同学们往往容易将板块构造与地震混淆。

事实上,板块构造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层通过外力的作用被分割为若干块,它解释了地球上地壳运动的原因。

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地震并不是所有板块边界都有发生。

同学们在学习板块构造理论时,要明确其与地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台风和龙卷风在学习气象学时,很多同学常常将台风和龙卷风混淆。

台风指的是热带气旋,是由海洋的热量提供能量而形成的大规模风暴系统。

而龙卷风是一种小范围内旋转的剧烈风暴,通常伴随着暴雨和强烈外旋风。

两者在形成原因、范围和强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意加以区分。

四、湖泊和海洋湖泊和海洋都是地球上的水域,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湖泊是相对较小的淡水水域,形成于地表低洼处,而海洋则是巨大的咸水水域,占据着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其次,湖泊通常是静止的或水流缓慢,而海洋涨潮、退潮、海浪等自然现象频繁。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要明确湖泊和海洋的定义、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五、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地理学中两个重要且容易混淆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来衡量。

而可持续发展则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追求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和人类福祉的持续改善。

高考题易错系列地理常见易错题解析

高考题易错系列地理常见易错题解析

高考题易错系列地理常见易错题解析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常常给考生带来一些困惑和挑战。

在高考中,地理题往往是考试中易错的科目之一。

本文将针对地理常见易错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考试。

一、地理常见易错题解析1. 风力与地理在地理中,风力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很多考生容易混淆风力与风向,导致回答错误。

实际上,风力是指风的力量大小,而风向是指风的吹向方向。

因此,在解答关于风力的题目时,考生应准确区分风力与风向的概念,避免混淆造成错误答案。

2.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是地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考生常常容易将地球的内核、外核、地幔、地壳的概念搞混。

实际上,地球的内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固态铁镍组成,而外核是地球内核外围的一层液态铁镍。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固态岩石,地壳则是地球的最外围一层薄壳。

因此,考生在解答与地球结构相关的题目时,应准确区分各个部分的概念,避免错误答案的出现。

3. 生态环境与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是地理考试中的热点问题。

考生容易在解答关于生态环境与保护的题目时,陷入主观判断或简单分类的误区。

实际上,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等多个因素。

因此,考生在解答生态环境与保护的题目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4. 地球上的气候区划地球上的气候区划是地理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考生常常容易将气候与气象混淆,导致答题错误。

实际上,气侯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统计得到的天气状况,而气象是指短期天气变化的学科。

因此,考生在解答与地球上的气候区划相关的题目时,应注意区分气候与气象的概念,准确回答问题。

5.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高考地理考试的一个考点。

考生常常在解答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关的题目时,陷入记忆材料的死记硬背,而忽略对基础概念的理解。

实际上,地理信息技术是通过获取、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来解决地理问题的技术手段。

高考地理必备:易错点精析终极大盘点

高考地理必备:易错点精析终极大盘点

高考地理易错点精析终极大盘点郓城一中杨光跃易错点1 对地图三要素理解不清易错分析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关注以下相关知识: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书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然后进行判断。

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

在宇宙空间中,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二、比例尺复习点睛1.比例尺的缩放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

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

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2. 图幅的缩放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

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倍。

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

地理高考易错知识点

地理高考易错知识点

地理高考易错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广泛而深入的知识领域。

在高考中,地理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然而,由于地理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度,高考中也存在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理高考易错的知识点,并提供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易错在自然地理方面,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1. 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形的总称,是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高考中,对于不同地貌类型的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理解是一个常见的易错点。

例如,对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机制以及典型地貌特征的记忆不准确,容易混淆或遗忘。

解决方法:要加强地貌的实地考察和观察,对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了解。

在学习中掌握典型地貌的特征,并进行分类总结。

2. 气候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在高考中,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是对气候形成因素的记忆和对气候类型的概念模糊。

解决方法:对于气候形成因素,要深入研究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分类理解。

对于不同气候类型,要掌握其主要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等。

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生物资源的保护等方面。

解决方法: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认知,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对于生物资源的保护,要了解各种资源的特点,掌握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易错在人文地理方面,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

1. 人口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考中,易错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人口数量统计、人口迁移和人口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解决方法:要熟悉人口统计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人口数量的计算方法和统计指标的含义。

对于人口迁移和人口问题,要掌握各种迁移类型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和方法。

2. 城市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同学们常常会在一些知识点上犯错。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那些容易出错的部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一、地球运动1、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多同学在判断昼夜长短变化时容易出错。

要记住,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反之。

而在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在计算昼夜长短时,一定要注意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

2、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变化规律是个易错点。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要注意,当所求地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纬度差用减法;在不同半球时,纬度差用加法。

3、时区和区时计算时区和区时的时候容易混淆。

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求某地所在时区,用该地经度除以 15°,若余数小于75°,商数即为该地所在时区;若余数大于 75°,商数加 1 即为该地所在时区。

区时的计算要注意“东加西减”原则。

二、大气环流1、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原理理解不透彻容易出错。

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冷却地区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2、三圈环流在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中,容易忽略一些细节。

比如,赤道地区受热,空气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向南北两侧分流。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 30°附近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季风的成因是个易错点。

东亚季风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南亚季风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其形成原因除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三、气候类型1、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容易记错。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 60°大陆西岸。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必考科目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有一些知识点往往容易引起学生混淆或错误理解。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容易混淆的是人口净迁移与人口流动率的概念。

人口净迁移是指从一个地方流出的人口减去流入的人口,而人口流动率则是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 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中,易混淆的有城市人口与城市化率的含义。

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数量,而城市化率则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二、环境与资源1. 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易错的知识点有生态系统和生态红线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种系统,而生态红线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而设定的一条界限,禁止开发和破坏。

2. 能源资源在能源资源方面,易混淆的是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区别。

传统能源主要是指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清洁能源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再生能源。

三、地理分区1. 气候区划气候区划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易错的地方在于各个气候类型的特征。

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温、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冬暖、夏热、降水集中于冬季。

2. 土壤分布土壤分布方面,易混淆的是各个土壤类型的特征。

例如,黄土是我国特有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呈干燥、稀疏、薄层分布。

四、地理实践1. 地图阅读地图阅读是地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容易混淆的是方向与比例尺的使用。

方向是根据地图上的指北针或经纬度来确定的,而比例尺则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图表分析在图表分析中,易错的地方在于对图表中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需要注意图表的单位、标度、趋势等因素,结合地理常识进行推测和分析。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中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人口与城市、环境与资源、地理分区以及地理实践等方面。

高考地理的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的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的易错知识点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关键时期,其中地理科目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尽管地理涵盖的范围广泛,有关地理的易错知识点是可以被鉴别和解决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第一部分:物理地理物理地理是许多学生觉得困难的一个主题。

其中一个常见的易错知识点是地球的内部结构。

学生常常混淆地心说和日心说观点,导致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理解出现偏差。

因此,学生应重点掌握地球的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的结构和特点。

建议学生使用地震波传播的原理来概括地球内部的层次。

另一个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是地球的形状。

许多学生误认为地球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忽视了地球的扁球形状。

学生应该理解地球的赤道直径要大于极地直径,并能够解释地球形状的因素和原理。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也是一个让学生感到困惑的主题。

一个常见的易错知识点是人口与人均资源分布的关系。

学生经常忽略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而只看到人口的多少或者资源的丰富程度。

因此,学生应该充分理解资源分布与人口分布的相互作用,并考虑到战略、经济和政治等因素。

另一个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是城市化和城市发展。

学生常常误以为城市化只是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而忽略了城市化的影响和原因。

学生应该理解城市化是一个多方面的过程,包括工业化、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等。

建议学生用实例来论证城市化对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部分:环境地理环境地理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一个常见的易错知识点是全球气候变化。

许多学生未能正确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学生应该关注温室效应、气候变异和自然与人类因素等,并能够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另一个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通常只关注环境保护的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学生应该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中常见知识点的汇总一、等值线与地图判读1.等值线判读:o判读等值线时要遵循“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规律,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等值线数值的高低,而非地理位置的高低。

o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海洋上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指示洋流的流向;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区,向下凸为低压区。

2.地图方向判读:o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

o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

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利用此法则。

二、时间与日期1.地方时与区时:o北京的时间(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不同。

o进行时间换算时,需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

o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界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2.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o自然日界线是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线,该线的东侧比西侧早一天。

o人为日界线是国际日界线,该线的东侧比西侧晚一天。

注意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重合。

三、气候与天气1.光照与热量:o光照侧重于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

o热量侧重于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纬度位置,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

o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

2.气候要素:o包括气温、降水等,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气温等方面考虑。

o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3.降水与干旱:o并非降水最少的地区缺水最严重,如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更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缺水严重。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高考地理可能是很多小伙伴的比较头疼的科目,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考地理易混的一些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大题易混知识点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①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地壳与岩石圈地壳——是指地球内部结构分层中的最外层,它位于莫霍面以上的部分,平均厚度约为17 km,随着海拔的不同地壳厚度会发生变化,总体来讲,陆壳厚,洋壳薄。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包含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区别——岩石圈的范围比地壳层大。

高考地理答题易混知识点海岭与海沟海岭——是板块张裂形成,形成在生长边界,由于洋壳张裂,岩浆涌出地表,遇到冰冷海水,向两侧迅速冷凝,形成海岭。

海沟——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形成在消亡边界,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在交界处形成岛弧,在海岸上形成海岸山脉,在洋壳物质流失区域,形成海沟。

冲积扇、冲积平原冲积扇——冲积扇系指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山地溪、河,流出谷口到山麓地带后,由于比降减小,失去约束,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

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的制约,堆积物的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冲积平原——指大面积的河漫滩、三角洲平原以及山前冲积扇和山间盆地冲积平原。

它可由一条或几条河流形成。

冲积平原多发生在地壳下沉的地区,这里地势平坦,有深厚的沉积层。

密西西比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恒河平原等都是世界有名的大冲积平原。

必备高考地理解题易混知识点流水侵蚀作用与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是物理侵蚀,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

被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流水溶蚀——是化学侵蚀,是指溶解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等产生的溶解侵蚀作用。

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

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

高考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排查一、“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博主左岸右岸注:特别注明除外)。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 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复习技巧】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

【复习技巧】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

【复习技巧】高考地理考前必纠40个易混易错点1.光照与热量光照指的是太阳辐射,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

热量指的是温度,与纬度位置有关,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

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因为该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该地区海拔较高,温度较低。

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充足。

2.区时与地方时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

例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3.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4.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等方面去考虑)。

气候因素是指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5.积温与气温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C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某地气候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

而气温是某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6.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月均温与最冷月月均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大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引起的,常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

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导致海陆之间气压中心发生季节变化,从而引起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现象。

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会形成季风气候。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高考地理作为高中生最后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对于考生来说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考易错的知识点。

在地理科目中,必考易错的知识点非常多,每个考生都需要认真地学习和掌握。

本文将涵盖几个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的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1. 交通运输地理交通运输地理是高考地理中必考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掌握交通运输地理的基本概念,例如交通运输的分类、运输方式的选择因素,以及交通运输的空间分布规律等。

在此基础上,考生还需要重点掌握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缺点以及其应用,例如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交通运输对于区域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掌握交通网络规划的方法。

2. 城市地理城市地理也是高考地理中必考的知识点,需要考生掌握城市地理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城市化进程、城市内部结构和城乡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城市规划、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考题。

因此,考生更需要深入了解城市规划和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回答考题。

3. 自然灾害地理自然灾害地理是高考地理中的重点考点,包括各种自然灾害的起因、发生规律以及各种灾害的应对和预防措施等。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地震、台风等。

考生需要掌握不同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理条件和形成机制,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和救援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地理试卷中的相关考题。

4. 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与保护也是高考地理中不可忽视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掌握土地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和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试中,通常会涉及到土地利用与保护的政策和计划,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了解各种政策和规划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措施。

5.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也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空间分布特征,例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等。

经济地理还包括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等方面的知识。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易错点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易错点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易错点高考地理易错点及重要知识点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高考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和易错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地球及其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地理实证研究等方面,针对高考地理的易错点和重要知识点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地球及其运动地球是地理学的基本对象,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易错点主要集中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上。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一周的时间周期,即地球自转一天约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迹,一年完成一个公转周期。

在解答与地球运动相关的问题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回答准确。

2.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水文系统、气候系统等。

易错点主要出现在对地貌特征的理解和记忆上。

地貌特征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形状、构造和分布等。

例如,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易错点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河流类型的判断上。

在回答有关河流的问题时,要结合地理背景和地学原理进行判断,同时注意避免死记硬背,而是注重理解与应用。

3. 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内容。

人文地理易错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统计学相关指标的理解和计算,如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二是对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应用。

针对人口统计学指标,应熟悉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对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要关注当代的热点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保措施等。

4. 地理实证研究地理实证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科研方法之一,它通过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来揭示地理问题的规律和原因。

易错点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数据处理上。

在回答涉及地理实证研究的问题时,应注意区分定性和定量方法,并能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此外,数据处理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环节,应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总结起来,高考地理的易错点主要包括地球自转与公转关系、地貌特征的记忆与理解、人口统计学指标的计算与应用、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的认识与应用,以及地理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数据处理。

高考地理常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常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常错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高考中,考察的地理知识点也是学生们经常会犯错的。

下面列举了一些高考地理中常见的易错知识点,以便同学们能够对其有所了解,并在备考中加以重点关注。

1. 世界人口问题在地理考试中,人口问题往往是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然而,同学们在对世界人口问题的把握上往往容易出错。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将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混淆。

实际上,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老龄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人口过多的挑战。

因此,在考试中要注意正确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理中的基本概念,然而同学们在理解上却常常存在混淆的情况。

自转是指地球自身以自西向东的轴线进行旋转,而公转则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进行的椭圆形轨道运动。

同学们在记忆时要准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并注意它们的区别。

3. 太阳直射区和地球倾斜地球的倾斜轴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

然而,同学们常常对太阳直射区的概念理解模糊。

太阳直射区是指太阳直接照射到地球上的区域,包括赤道附近的地区。

在夏至和冬至时节,太阳直射区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理解太阳直射区的概念,对于后续学习地理中的气候和季风等知识非常重要。

4. 地理经纬度和地形图地理经纬度和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但是同学们常常在使用上出错。

经度是指东西方向上的划分,而纬度则是指南北方向上的划分。

要想正确标示经纬度,需要注意将经度放在纬度之前。

此外,地形图上各种符号的含义也是同学们容易混淆的地方,需要加以重视和记忆。

5. 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地理学习中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考察内容。

然而,同学们在记忆和理解上往往存在问题。

常见的错误包括弄混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以及对防灾减灾措施的模糊认识。

自然灾害常见的有地震、洪涝、旱灾、台风等,同学们要学会区分和记忆它们的特点。

易错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易错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易错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经纬度的理解:经度是指从本初子午面开始,向东或向西测量的度数,而纬度是从赤道开始,向北或向南测量的度数。

学生常会混淆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

2. 地图比例尺的运用: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例关系,学生在使用时需注意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

3. 地图符号解读: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理要素,如蓝色通常代表水体,绿色代表植被,学生需熟悉这些基本的地图语言。

二、自然地理1. 地球运动的影响: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学生需理解其科学原理。

2. 气候类型判断:高中地理中会介绍多种气候类型,学生需掌握每种气候的特征,以及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量来判断气候类型。

3. 地质构造理解: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基础,学生需理解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对应的地质活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与迁移: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学生需掌握人口迁移的模式和原因。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及其带来的问题,如城市扩张、交通拥堵等,学生应了解城市化的多维度影响。

3. 农业与工业布局: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的选择,学生需理解不同产业布局的地理和经济原理。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如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学生应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2. GIS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数据分析和管理中的作用,学生需掌握基础的GIS操作和分析方法。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在定位和导航中的作用,学生应了解GPS的工作原理和常见应用。

五、资源与环境1. 资源分类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分类(如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学生需了解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2. 环境保护措施: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措施。

3. 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学生需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原理及其应对策略。

高中地理100易考、易错点

高中地理100易考、易错点

高中地理易错、易考点考前总结100总汇等值线:1.相邻的等值线差值为等值差或0.2.等值线的特殊判断方法: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注:两条相邻的等值线之间的等值线取值只能是这两条相邻的等值线的数值。

等高线:3.高差计算。

对角线相减法。

开区间不能取两头数值。

注:陡崖高度取值可取小值4.地形的判断:山脊、山谷、陡崖、陡坡、缓坡、凸坡、凹坡、鞍部、火山口等5.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地形的标准:等深线判断:五大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盆和海岭。

注:地势平坦与地势低平不同。

湖和海的区别,是不是0米。

海滨浴场(稀疏)和港口(密集)6.地形特征分析:地形、地势。

7.等高线影响视觉:山脊的两侧、凸坡和陡崖看不见;山谷和凹坡看见。

8.水库的选址;在山间盆地的出口位置修大坝。

既布袋口处。

注:坝高和坝长。

河流和等高线相交,流向和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

9.等高线疏密反应出坡度、进而影响流速。

影响航运(地势平坦)和水能(落差大)。

10.地形的影响:气候的降水和温度。

注:海拔低的低山丘陵形不成迎风坡。

11.影响农业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和草地等。

12.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

注:山区和高原一般少。

但热带地区的高原较多,海拔高、天气凉爽。

墨西哥城、巴西利亚等大城市在热带地区的高原。

13.影响交通的选线和疏密。

在山区交通线大致与河谷平行或重合。

盘山公路与等高线大至平行。

注:隧道(交通设施)和索道(旅游设施)不同。

等压面和等压线:14.不同高度气压相等的面;低压向下凹;高压向上凸。

15.热力环流中,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相反。

温度低或高——气流下沉或上升——近地面气压高压或低压——晴朗或阴雨16.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山谷风和郊区风等:白天:海风、谷风。

晚上:陆风、山风17.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的气压相同的点的连线。

温差越大、气压差就越大、水平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18.风向的判定:(南或北)半球、(高或低)气压、近地面或高空三个信息就能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给大家总结高考地理重点、热点知识~1.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4)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①从热力环流可以看出,冷热不均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使得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从而促使大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由此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要认清影响风向的三种力的相互关系。

②不同情况下风向特点: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2、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4.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5、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2)风向与等压线关系:①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②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6.等压线图的判读(1)等压线图: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2)等压线图判读: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3)判读规律: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 (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 (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A.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B.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示。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7.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②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A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B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季风环流①.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

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②.东亚季风最显着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③.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④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宜兴修水利。

⑤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A--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B--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C--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D--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盛行风的垂直郊外)。

E--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8、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1)雨带的移动:①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②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③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反气旋)④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2)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3)旱涝灾害:①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②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③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9.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注意: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0.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由于低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气,而高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

(1)低压(气旋)系统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2)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除整体自西向东移动外,还应注意比较冷锋与暖锋的移动速度。

如果冷锋移速较快,则冷锋附近形成较窄的雨区,并伴有大风降温;暖锋雨区较宽,持续时间也较长。

若冷空气势力很强,冷锋便追赶暖锋,直至暖空气完全被抬升,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明显下降,云和降水逐渐消失,天气以冷、晴、干为主。

一般气旋是辐合上升系统,特别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常常产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的降水天气,气旋的中部(两锋之间)是暖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

(3)高压(反气旋)系统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外流出后,垂直方向上高层的空气就自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结。

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

例如,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经常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4)存在锋面的低压系统,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多见于温带地区,人们习惯称之为锋面气旋。

在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

是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

(5)低压系统(气旋)、高压系统(反气旋)及其影响下的天气比较11、影响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12、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

(1)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0℃(或15℃-有分亚热带沙漠划分时)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①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②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③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形成。

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④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总的来说:热带季风比热带草原雨量多重点区别: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①前者年雨量1500-2000mm而后者 750-100mm;②前者的雨季是突变的,而后者的雨季是渐变的;③前者月降水量超过3个月,而后者的月降水量不超过3个月。

(2)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10℃,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①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它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º—40º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º--35º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

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偏南风--高温多雨。

预热不同期:重点区别:亚热带季风气候是雨热同期而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3)温带与亚寒带、寒带气候类型: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0℃之间,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②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º--55º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