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理论作业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后习题
第一章 矿山岩石和岩体的基本性质1、岩石的孔隙性、孔隙度和孔隙比有什么不同?研究它们有何意义?2、岩石受载时会产生哪些类型的变形?岩石的塑性和流变性有什么不同?3、将某矿的页岩岩样做成5cm ×5cm ×5cm 的三块立方体试件,分别作剪切角度为45°、55°和65°的抗剪强度实验,施加的最大载荷相应地为22.4、15.3和12.3KN ,求该页岩的内聚力C 和内摩擦角值,并绘出该页岩的抗剪强度曲线图。
4、对某矿石灰岩进行抗剪强度实验结果,当时,当时。
如果已知该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求侧压力时其三轴抗压强度是什么?5、莫尔强度理论和格里菲斯强度理论在本质上有何区别?为什么莫尔强度理论较广泛地用作岩石强度条件?他可用来解释那些问题?6、试叙述单向拉伸、单向压缩、双向拉伸、双向压缩、双向不等拉压、纯剪、三向等拉、三向等压和三向不等压的应力圆(设压应力为正,、、分别为最大、中间和最小应力)。
7、岩石强度的压性能有何意义?如何根据莫尔应力圆和斜直线型强度包络线求解岩石试件在单向受力条件下的压拉比?8、如果某种岩石的强度条件为试求:(1)这种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2)设压应力为正,单位为MPa ,则下列应力状态的各点是否会产生破坏,(40,30,20);(53,7,30,6.3);(53.7,30,1);(1000,1000,1000)。
9、某种岩石在单轴压缩过程中,其压应力达到28MPa 时即发生破坏,破坏面与最大主平面的夹角为60°,假定抗剪强度随正应力呈线性变化,计算,(1)这种岩石的内摩擦角;(2)在正应力为零的平面上的抗剪强度;(3)上述试验中与最大主平面成30°夹角的平面上的抗剪强度;(4)破坏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10、解释岩体强度变化曲线图的含义,是考虑是否有其他方式能更多的反映岩体ϕMPa n 8.41=σMPa 8.151=τMPa n 2.81=σMPa 181=τMPa R 6.821=MPa 53=σ1σ2σ3σ)MPa (tan 10300+=ατ321σσσ>>强度特征?11、某矿按双千斤顶法对主井井口表土层下基岩中制取的四个试体进行了原地剪切试验,每次先施加法线力N 到一定值且稳定不变后再施加倾斜15°的推力P ,直到试体沿底板岩面发生剪切破坏,试验结果如下:擦角υ值。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Ground Pressure and Strata Control)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102《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Ground Pressure and Strata Control)课程教学大纲48学时 3学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是采矿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
该课程全面反映了我国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适当介绍了可借鉴的国外相关理论和技术。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煤矿回采工作面和采区巷道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采掘空间周围岩体内的应力重新分布规律,回采工作面围岩结构及其移动、破坏规律,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矿山压力的控制方法等。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矿山生产地质条件,合理布置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合理设计回采工作面顶板和巷道围岩的控制方法,掌握防治顶板事故和冲击地压预测、预防技术。
了解矿山压力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矿山压力问题的能力。
二、适用专业采矿工程。
三、先修课程材料力学、岩石力学。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矿山压力控制等基本概念,了解研究矿山压力的目的、意义。
2.掌握开采空间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规律,原岩应力、构造应力、支承压力、极限平衡状态、超前支承压力、残余支承压力等概念,岩体内的弹性变形能。
3.掌握回采工作面及其采空区上覆岩层所形成的“竖三带”与“横三区”;掌握直接顶的稳定性,老顶岩层“梁”与“板”模型,老顶岩层破断块体形成的“砌体梁”结构及其稳定性;了解“关键层”理论、采场岩层移动与控制以及底板岩层破坏规律。
4.掌握回采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及其来压步距;掌握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因素,顶板压力的构成及其估算,老顶来压预报方法。
5.掌握直接顶分类与老顶分级。
掌握工作面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工作面支架的基本类型和性能,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的构成及其估算;支撑式、掩护式、支撑掩护式支架的特点及其适应条件。
掌握综采工作面端面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综放工作面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
最新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习题答案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2、顶板下沉量:一般指煤壁到采空区边缘裸露的顶底板的相对移近量,顶底板的相对移近量。
3、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
4、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亚现象称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来压。
5、回采工作面:在煤层或矿床的开采过程中,一般把直接进行采煤或采有用矿物的空间称为回采工作面,简称采场。
6、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7、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
8、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9、矿山压力控制:所有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作用的各种方法,均叫做矿山压力控制。
10、老顶初次来压:当老顶悬露达到极限跨距时,老顶断裂形成三铰拱式的平衡,同时发生已破断的岩块回转失稳有时可能伴随滑落失稳,从而导致工作面顶板急剧下沉,此时,工作面支架呈现受力普遍加大的现象称为老顶初次来压。
11、支承压力: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之承压力。
12、关键层:将对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13、冲击能指数:在单轴压缩状态下,煤样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值C前所积聚的变形能Es与峰值后所消耗的变形能Ex之比值。
13、沿空留巷:在上区段工作面采过后,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其他有效方法,将上区段工作面运输平巷保留下来,供下区段工作面回采时作为回风平巷。
14、沿空掘巷:回采工作面采过后,沿采空区边缘掘进的巷道。
15、软岩: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具有显著塑性变形的复杂岩石力学介质。
16、底鼓:底板向上鼓起的现象。
煤矿低压电工作业初培理论考试题库(专业技术部分试题)
煤矿低压电工作业初培理论考试题库(专业技术部分试题)煤矿低压电工作业初培理论考试题库(专业技术部分试题)第二部分专业技术部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交流电是指(B)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动势(电压或电流)。
A 大小B 方向C 大小和方向2、在一电压恒定的电路中,电阻值增大时,电流就随之(A)A 减小B 增大C 不变3、交流电流表、电压表指示的数值是(C)。
A 平均值B 最大值C 有效值4、电路中串联电阻可以起到(C)作用。
A 限流B 分压C 限流和分压5、电路中并联电阻可以起到(B)作用。
A 分压B 分流C 分流和分压6、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常在负荷端(B)。
A 并联电抗器B 并联电容器C 串联电容器7、三相电力系统是由三个频率和有效值都相同,而相位互差(B)的正弦电动势组成的供电系统。
A 90°B 120°C 180°8、对称三相电源星形连接时,线电压是相电压的(B)倍。
ABC 19、对称三相电源三角形连接时,线电压是相电压的(C)倍。
ABC 110、电动机在空载运行时的功率因数一般只有(A)。
A 0.2~0.3B 0.5~0.6C 0.7~0.8511、电击是指电流对人体(A)的伤害。
A 内部组织B 表皮C 局部12、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中,以(A)最危险。
A 左手——胸B 左手——右手C 左手——脚13、当概率为50%时,成年男子触及工频交流电的平均感知电流A 0.7mAB 1.1mAC 1.5mA14、感知电流是使人有感觉的(B)电流。
A 最大B 最小C 平均15、摆脱电流是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A)电流。
A 最大B 最小C 平均16、我国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人体触电的极限安全电流为(B)。
A 9mAB 30mAC 50mA17、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B)。
A 电压、电动势、电能B 最大值、频率、初相角C 最大值、有效值、瞬时值D 有效值、周期、初始值。
矿压
B中等稳定:指数0.25~0.4,移近50~200mm;
C不稳定:指数0.4~0.65,移近>200mm。
34无煤柱护巷基本原理问题p221
无煤柱巷道是在巷道一侧或两侧不留护巷煤柱而依靠支护维护的巷道。
无煤柱开采工艺分为两种:a一种是在上一区段回采完毕,采空区冒落严实,围岩活动相对稳定后,再沿采空区和煤体边缘掘进巷道,称为沿空掘巷。沿空掘巷工艺可以不留煤柱,完全沿采空区掘进,也可以保留3~5m宽的小煤柱;b另一种是将已采工作面后方的运输顺槽或回风顺槽用一定方法沿采空区保留下来,作为下一工作面的顺槽,称为沿空留巷。
27综采工作面,单采工作面大致原理。
28关键层: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29采场上覆岩层关键层特点:
A几何特征,相对其他同类岩层单层厚度较厚;
B岩性特征,相对于其他岩层较为坚硬,弹性模量较大,强度较高;
C变形特征,关键层下沉变形时,其上覆全部或局部岩层的下沉量同步协调;
B水平应力普遍大于铅直应力;
C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D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相差较大。
13基本假设条件下孔周围应力分布。
A圆孔周边应力:σr=0,σθ=2rH;
B任一点应力σr+σθ=2rH;
Cσr、σθ应力分布与方向角θ无关,圆孔在任一方向应力分布相同;
16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17老顶: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
(ppt版)矿山压力理论
矿压理论的建立,起初是以经验为根底 ,较多地偏重于矿山压力显现方面 (fāngmiàn)的描述,由于测试手段不完善, 所以假说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第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
缓倾斜煤层(méicéng)工作面矿压理论假说
〔1〕压力拱假说
〔2〕双支梁假说
〔3〕悬臂梁〔悬板〕假说 〔4〕预成〔生〕裂隙假说
第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
✓ 〔3) 在压力拱内为卸载区,卸载区也同时能在底板中形成。
✓ 〔4) 利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压力拱陡峭且比较高 ;用充填法时那么拱平缓且拱高小。
✓ 〔5) 拱的高度和宽度仅取决于煤层厚度(采高)、顶板管理 方法(fāngfǎ)和顶板岩石性质。
✓ 〔6) 压力拱是非对称性的,并且沿工作面的长度方向没有表 现。
第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
第3局部(júbù)
梁的假说
第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
本局部主要内容: 双支梁假说 悬臂梁假说
砌体梁假说
传递岩梁假说 弹性(tánxìng)根底梁模型
第二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
➢ 梁的假说是近代矿压假说的显著特点。
由于对属性的梁的认识不同,有双支梁假说、悬臂梁假说、砌体(qì tǐ)梁假说、传递岩梁假说等多种。
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
•
由于采场上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端的镶嵌作用在工作面较长时,对顶板活动所
起的作用是很小的,因此(yīncǐ),多视顶板为梁。
• 岩梁在自重和上覆岩层的作用下,逐渐弯曲、下沉以至于断
裂垮落。当顶板岩层坚硬时,悬伸在采空区上方的岩梁可能很
长,这时就必须采取人为的措施加以控制,以防止岩梁可能沿
标准版《矿山压力与压力控制》课后习题答案
矿山压力与压力控制习题第0章绪论1、顶板事故频繁发生的基本原因是什么?答:顶板事故频繁发生的基本原因是:(1)没有很好地研究和掌握各个具体煤层需要控制的岩层范围及其运动的规律(包括运动发生的时间和条件等),顶板控制设计缺少基础;2)没有深入地研究和掌握各种类型支架的特性,特别是在生产现场所能达到的实际支撑能力。
没有解决好针对具体煤层条件选好和用好支护手段方面的问题;3)没有更好地揭示支架与顶板运动间的关系,达到正确合理的选择控制方案。
2、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研究的主要任务为:(1)研究随采场推进在其周围煤层及岩层中重新分布的应力(包括应力大小及方向等)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该应力的存在和变化是煤及岩层变形、破坏和位移的根源,也是采场及周围巷道支架上压力显现的条件。
搞清分布在煤层及各个岩层上的应力状况,揭示它们随采场推进及岩层运动而变化的规律,是采场矿山压力研究的重点。
(2)研究采场支架上显现的压力及其控制方法。
包括压力的来源、压力大小及与上覆岩层运动间的关系、正确的控制设计方法等。
(3)研究在采场周围不同部位开掘和维护的巷道的矿山压力显现及其控制办法。
包括不同时间开掘的巷道压力的来源、巷道支架上显现的压力大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架与围岩运动间的关系等。
(4)控制采动岩层活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从十分复杂的采动岩层活动中建立采动岩层的结构力学模型,从而展开对采场顶板矿压、采场突水、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规律等进行系统描述。
(5)深部开采时采场支承压力分布、岩层结构及运动特点、围岩大变形的控制机制等。
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研究历史上主要存在几种假说?并叙述各假说的内容及优缺点?答:(1)掩护“拱”假说掩护拱假说的基本观点是:①采动形成的工作空间是在一种“拱”的结构掩护之下;② “拱”结构承担上覆岩层的重量,通过拱脚传递到煤层及岩体上的压力及由此在煤及岩体中形成的应力,是煤及岩层破坏的原因,也是“拱”结构本身向外扩展的条件;③采场空间的支护仅承受拱内已破坏岩层的岩重,支架是在由“拱”的结构尺寸所圈定的破碎岩石荷重下工作—即在一定的载荷条件下工作,支架上显现的压力大小与支架本身的力学特性无关。
采场力学理论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矿山压力2、岩石的孔隙度3、泊松比4、流变5、蠕变6、原岩应力7、支承压力8、回采工作面9、初次来压 10、砌体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根据回采工作面前后的应力分布情况,可将工作面前后划分为减压区、 和 。
2、根据破断的程度,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可分为 和 。
3、采空区处理方法有煤柱支撑法, , 和 。
4、直接顶的完整程度取决于 , 。
5、初撑力是指 。
三、简答题:(8题任选6题,每题5分,共30分)1、对原岩应力状态有哪几种假说?2、岩石的孔隙性、孔隙度和孔隙比有什么不同?3、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按破坏方式可以分为哪几个区?4、采区平道矿压显现沿走向要经历那几个阶段?5、影响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简述回采工作面支架与围岩关系的特点。
7、简述采区巷道支护的主要形式。
8、什么叫煤矿动压现象?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某回采工作面煤层采高m =2.5m ,直接顶为粘土页岩,其总厚度∑h =8m ,直接顶的破碎膨胀系数Kp =1.4,试问煤层开采后,破碎的直接顶岩石能否充满采空区?2、某矿取页岩岩样3块,作成直径cm 5,长cm 10的标准试件3块,分别做00065,55,45的抗剪强度试验,施加的最大载荷相应为kN kN kN 65.9126.17、、,求页岩的内聚力C 和内摩擦角 。
五、论述题:(4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1、画出岩体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并简述该过程。
2、莫尔强度理论和格里菲斯强度理论提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们本质上有什么区别?3、叙述采区巷道变形与破坏的影响因素。
4、简述减压区的形成及其实际意义?一、名词解释:(20)矿山压力——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其中的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做矿山压力。
岩石的孔隙度——岩石中各种孔洞、裂隙体积的总和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矿压观测工试题
矿压观测工试题1、单选采高大的工作面矿压显现。
()A、愈严重B、愈缓和正确答案:A2、单选()锚杆的杆体是一根全长纵向开缝的长钢管,锚尾端部焊有φ6~8mm圆钢弯成的挡环。
杆体直径30~4(江南博哥)5mm,开缝宽10~15mm,壁厚2~3mm。
A.水力膨胀B.缝管C.快硬水泥D.机械锚固正确答案:B3、名词解释地质软岩正确答案:指强度低、孔隙度大、胶结程度差、受构造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显著或含有大量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松、散、软、弱岩层。
4、填空题地壳中没有受到人类工程活动(如矿井中开掘巷道等)影响的岩体简称()。
正确答案:原岩5、填空题支架结构上没有掩护梁,对顶板的作用是支撑的支架称为()液压支架。
正确答案:支撑式6、填空题炮掘影响巷道顶板管理质量的主要是()、()、()。
正确答案:打眼;放炮;架棚子7、填空题位于未经采动的煤体内,巷道两侧均为煤体,称为()。
正确答案:煤体—煤体巷道8、名词解释初次跨落步距(直接顶)正确答案:跨落高度超过1—1.5米,范围超过工作面长度的一半的直接顶的跨距。
9、单选“绿色开采技术”中()形成“煤与瓦斯共采技术。
A.瓦斯排放B.放顶煤开采C.一通三防D.土地与建筑物保护正确答案:A10、填空题喷射混凝土配比为喷射砂浆的配比一般为();喷射砼配比一般为()。
正确答案:1:2;1:2:211、单选从顶板控制的目标出发,对裂隙带岩层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的顶板控制原则是采取()。
A.“支”B.“顶”C.“让”D.“躲”正确答案:C12、填空题凡因无质量标准化检查工具造成锚固力、锚杆扭矩无法检查的,锚固力和锚杆安设质量视为()。
正确答案:不合格13、填空题悬吊理论认为:锚杆支护的作用是将巷道顶板较软弱岩层悬吊在上部稳定岩层上,增强较软弱岩层的()。
正确答案:稳定性14、填空题从总的规律看,巷道上覆岩体的重量由巷道支架承担的仅占()%,其余的完全由巷道周围岩体承受。
正确答案:1~215、多选锚杆探测仪由三部分组成是()。
矿压作业
1.采场矿山压力有哪些假说,各假说的主要观点如何?可以解释哪些现象?试论述各假说间有何联系与区别?你认为往什么方向发展,才能取得较大的进展。
答:矿山压力假说:1、压力拱假说:此假说认为, 在回采工作空间上方, 由于岩层自然平衡的结果而形成了一个压力拱 , 此假说对凹采工作面的后支承压力及凹采工作空间处于减压范围做出了粗略而经典的解释, 但对岩层变形、移动和破坏的发展过程以及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层状岩体如何分布, 拱内岩层如何运动, 拱的几何特征如何, 后拱脚是否存在, 并没有做任何分析。
2、悬臂梁假说:此假说可以解释周期来压与来压步距关系、顶板下沉与支架受力关系、以及工作面前方出现的支承压力及工作区出现的周期来压现象。
但存在假设的弹性梁过于简化 (弱面等 ), 未查明覆岩活动规律, 计算顶板下沉量与支架荷载与实际相差甚远等问题。
3、铰接岩块假说:此假说对支架和围岩的相互作用做了较详细的分析。
假说能正确地阐明工作面上覆岩层的分带情况, 并初步涉及到岩层内部的力学关系及其可能形成的结构。
但未能对岩块间的力学关系及平衡机理做进一步的探讨。
4、砌体梁假说:此假说是从侧面解释了破断岩块的相互作用关系。
此假说认为,由于开采的影响,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从而形成非连续体。
在回采工作面周围形成应力降低区、应力增高区和采动影响区,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者三个区也相应的向前移动。
为了有效控制顶板,应保证支架具有足够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并应及时支撑住顶板岩层,使各岩层之间保持挤紧状态。
5、预成裂隙假说:是由钱鸣高院士对采动岩体移动的特征、基于铰接岩块学说和预成裂隙梁假说的基础上而提出的, 它主要研究了裂隙带岩层形成结构的可能性和结构的平衡条件, 提出了上覆岩层开采后呈砌体梁式平衡的结构力学模型。
但是对顶板下沉量的估计、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没有深入的研究。
6、传递岩梁假说:该假说基于老顶传递力的概念, 但并没有对此结构的平衡条件做出推导与评论。
矿压复习题
矿压复习题一、填空(每空1分)1.(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是原岩应力场的组要组成部分。
2.周期来压的矿压显现有:(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增加)、(顶板下沉量急剧增大)、(支柱载荷增大)、(煤壁片帮)、(支柱折损)和(顶板发生台阶下沉)等。
3.常见的矿压观测仪器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振弦式)、(电阻应变式)和(声波法)等。
4.采煤工作面“三量”观测是指(顶底板移近量观测)、(活柱下缩量观测)和(支柱载荷量观测)。
5.巷道围岩应力的测定方法有(应力解除法)和(应力恢复法)。
6.岩体受力后产生变形和破坏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
7.常见采空区处理方法有(全部垮落法)、(煤柱支撑法)、(缓慢下沉法)和(充填法)。
8.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按其破断的程度不同,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裂隙带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可划分为三个区,分别为(煤壁支撑区),(离层区),(重新压实区)。
9.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主要因素有(采高、控顶距),(工作面推进速度),(开采深度)和(煤层倾角)等。
10.从力学角度看,岩体与岩石有许多区别,其中较为明显的基本特征有:(岩体的非均质性)、(岩体的各向异性)和(岩体的非连续性)。
11.按顶板与煤层相对位置及垮落难易程度,可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把底板分为(直接底)和(老底)。
12.液压支架按对顶板的支撑面积与掩护面积的比值进行分类可分为:(支撑式液压支架)、(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和(掩护支撑式液压支架)。
13.按冒顶的范围大小,可以将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事故)和(大面积切顶事故)。
14.通常,把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应力应变现象统称为流变,它包括(蠕变)、(弹性后效)和(松弛)等现象。
15.在载荷的作用下,岩石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
矿山压力理论..
研究生课程论文一、采场矿山压力有哪些假说,各假说的主要观点如何?可以解释哪些现象?试论述各假说间有何联系与区别?你认为往什么方向发展,才能取得较大的进展?答:1.压力拱假说压力拱(也称自然平衡拱)假说,是最早的矿压假说,德国人哈克(W.Hack)和吉利策尔(G.Gillitzer)于1928年提出。
压力拱假说认为:在回采工作空间上方,由于岩层自然平衡的结果而形成了一个压力拱,拱的一个支撑点是在工作面前方的煤体内,形成了前拱角,而另一个支撑点是在采空区的充填体上,形成了后拱角,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前后拱角也将向前移动;开掘在任何岩层中的巷道,由于重力作用,顶板岩层发生破坏变形,形成一稳定的卸载拱。
拱承受拱面以上全部岩石的重量,并将全部载荷经压力拱的拱脚传递到巷道两帮岩石而引起巷道两帮鼓出以及底板隆起等围岩变形,巷道支架所承受的载荷是拱面以下已经破碎的有限断面内的岩石总重量。
压力拱假说比较简明地阐述了采场围岩卸载的原因,探讨了围岩平衡状态及其范围,对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的形成及回采工作空间处于卸压区做出了一些解释。
压力拱在巷道中并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支架压力取决于一系列的矿山地质条件及技术条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巷道围岩性质,支架特性及结构形式。
在回采工作面,由于煤层顶底板岩性不同,顶板管理方法,支架形式及特性以及回采工艺的差异,可能形成不同的复杂的力学结构。
这远非压力拱理论所能概括与阐明的。
压力拱假说认为:支架压力源于拱内岩石的重量,与支架特性及采深无关,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
对坚硬的层状岩石,无论在巷道还是在采场,都不可能形成拱,这对压力拱假说是不适合的。
我认为此假说以后在拱的特性、岩层变形、移动和破坏的发展过程以及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方面能取得较大的发展。
2.悬臂梁假说悬臂梁假说是由德国施撬克于1916年提出的,后得到英国的费里德,前苏联的格尔曼等的支持。
此假说认为:工作面和采空区上方的顶板可视为梁,它一端固定于岩体中,一端处于悬伸状态,在悬臂梁弯曲下沉后,受到已垮落的岩石支撑,当悬伸长度很大时,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折断,从而引起周期来压,而我们知道地下岩体是一种层状的连续弹性介质,未受扰动的岩体所受的力主要是垂直应力则形成彼此相互作用的组合悬臂梁,这种岩梁在采场上下两端的煤柱处也被固定着,因而形成了三面被固定的悬板,即所谓的悬臂梁假说。
《矿压》演示文稿1
6.计算题
回采工作面采高3m,控顶距为5m,下沉系数η =0.05, 计算工作面顶板下沉量? 解:在一般情况下,回采工作面的顶板下沉量可以用公式
SL m L
进行计算,所以,此工作面的顶板下沉量为:
SL m L 0.05 3 5 0.75m
即工作面的顶板下沉量为0.75m。
2.填空题
1)、存在煤层之上的岩层称为顶板或称为( 上覆岩层 )。 2)、位于煤层下方的岩层称为(底板 )。 3)、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 ( 直接顶 )。 4)、 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压 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老顶)。一般是由砂岩、 石灰岩及砂砾岩等岩层组成。
9)、缓倾斜煤层直接顶分类基本指标τ r≤8为( D )顶板。 A. 比 较 稳 定 B. 很 稳 定 C. 中 等 稳 定 D. 不稳定 10)、 缓倾斜煤层直接顶分类基本指标8<τ r≤18为( C )顶板。 A. 非 常 稳 定 B. 稳 定 C. 中 等 稳 定 D. 非常不稳定 11)、 缓倾斜煤层直接顶分类基本指标18<τ r≤28为( B )顶板。 A. 比较稳定 B. 稳定 C. 很稳定 D. 不稳定 12)、 缓倾斜煤层直接顶分类基本指标28<τ r≤50为( A )顶板。 A. 非常稳定 B. 非常不稳定 C. 中等稳定 D. 比较稳 定
第三章
1.单项选择题
1)、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 ( A )。 A. 直 接 顶 B. 伪 顶 C. 人 工 假 顶 D. 再生顶板 2)、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 m、极易垮落 的软弱岩层,称为( B )。 A. 人 工 假 顶 B. 伪 顶 C. 老 顶 D. 底板 3)、 通常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山 压力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的岩层称为( C )。 A. 直接顶 B. 伪顶 C. 老顶 D. 上覆岩层 4)、 位于煤层下方的岩层称为( D )。 A. 直 接 顶 B. 复 合 顶 板 C. 老 顶
矿山压力理论
研究生课程论文一、采场矿山压力有哪些假说,各假说的主要观点如何?可以解释哪些现象?试论述各假说间有何联系与区别?你认为往什么方向发展,才能取得较大的进展?答:1.压力拱假说压力拱(也称自然平衡拱)假说,是最早的矿压假说,德国人哈克(W.Hack)和吉利策尔(G.Gillitzer)于1928年提出。
压力拱假说认为:在回采工作空间上方,由于岩层自然平衡的结果而形成了一个压力拱,拱的一个支撑点是在工作面前方的煤体内,形成了前拱角,而另一个支撑点是在采空区的充填体上,形成了后拱角,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前后拱角也将向前移动;开掘在任何岩层中的巷道,由于重力作用,顶板岩层发生破坏变形,形成一稳定的卸载拱。
拱承受拱面以上全部岩石的重量,并将全部载荷经压力拱的拱脚传递到巷道两帮岩石而引起巷道两帮鼓出以及底板隆起等围岩变形,巷道支架所承受的载荷是拱面以下已经破碎的有限断面内的岩石总重量。
压力拱假说比较简明地阐述了采场围岩卸载的原因,探讨了围岩平衡状态及其范围,对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的形成及回采工作空间处于卸压区做出了一些解释。
压力拱在巷道中并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支架压力取决于一系列的矿山地质条件及技术条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巷道围岩性质,支架特性及结构形式。
在回采工作面,由于煤层顶底板岩性不同,顶板管理方法,支架形式及特性以及回采工艺的差异,可能形成不同的复杂的力学结构。
这远非压力拱理论所能概括与阐明的。
压力拱假说认为:支架压力源于拱内岩石的重量,与支架特性及采深无关,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
对坚硬的层状岩石,无论在巷道还是在采场,都不可能形成拱,这对压力拱假说是不适合的。
我认为此假说以后在拱的特性、岩层变形、移动和破坏的发展过程以及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方面能取得较大的发展。
2.悬臂梁假说悬臂梁假说是由德国施撬克于1916年提出的,后得到英国的费里德,前苏联的格尔曼等的支持。
此假说认为:工作面和采空区上方的顶板可视为梁,它一端固定于岩体中,一端处于悬伸状态,在悬臂梁弯曲下沉后,受到已垮落的岩石支撑,当悬伸长度很大时,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折断,从而引起周期来压,而我们知道地下岩体是一种层状的连续弹性介质,未受扰动的岩体所受的力主要是垂直应力则形成彼此相互作用的组合悬臂梁,这种岩梁在采场上下两端的煤柱处也被固定着,因而形成了三面被固定的悬板,即所谓的悬臂梁假说。
矿压考试题
16.支撑压力大小,分布范围与顶板悬露面积和时间;开采深度;采空区充填程度;顶底板岩性;煤的软硬有关。
17.当顶底板均为厚而坚硬的岩层,煤质很坚硬,开采深度有较大,形成很大支承压力时,就可能产生冲击地压。
18.基本顶初次垮落前后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称为初次来压。
23.顶板离层指示仪是检测顶板锚固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变化趋势的一种检测装置。(√)
24.锚杆支护是以锚杆为基本支护形式的支护方式。(√)
25.巷道一侧为采空区另一侧为煤体,称为煤柱—煤体巷道。(×)
三、名词解释
1.什么叫支撑压力?
答:
在岩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必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一般将巷道两侧改变后的切向应力增高部分称为支承压力。
(4)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围岩强度理论是针对软岩煤巷特点提出的。其理论要点为:
①巷道锚杆支护的实质是锚杆和锚固区域的岩体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承载结构。
②巷道锚杆支护可以提高锚固体的力学参数(
E、C、υ),改善被锚固岩体的力学性能③煤巷锚杆支护可以改变围岩的应力状态,增加围岩,从而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
④巷道围岩锚固体强度提高以后,可减少巷道周围破碎区、塑性区的范围和巷道的表面位移,控制围岩破碎区、塑性区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保持巷道围岩的稳定。
11.煤层倾角对顶板下沉有明显的影响,煤层倾角越大,影响顶板下沉的力愈小。
12.存在于采掘空间围岩内的力叫矿山压力。
13因在矿山压力作用下通过围岩运动与支架受力所表现出的矿山压力现象叫矿压显现,如顶板下沉;产生裂隙冒顶;工作面支架变性损折;底鼓;煤壁片帮和冲击等。
14.基本顶按来压强度及来压步距可分为来压不明显;来压明显;来压强烈;非常强烈四级。
2010年矿压预测题35道
2010矿压预测题1、岩体变形能;2、莫尔库仑强度理论;3、顶板破碎度;4、R Q D指标;5、增载系数;6、周期来压;7、非充分采动;8、支架的工作阻力;9、关键层;10、冲击矿压;11、支承压力;12、岩石残余碎胀系数;13、岩体的变形能;14、初次来压步距;15、支架初撑力;16、原岩应力;17、巷道松动圈;18、经测定,弹性波在某岩体中传播速度v=1750m/s,弹性波在该种岩石中传播速度v=2120m/s,岩石单向抗压强度R c=220M P a,试求该岩体的准岩体强度R c m及R t m。
19、对某矿石灰岩进行抗剪强度测试,测试结果为:当σn=4.8M P a时,τ=15.8M P a;当σn=8.2M P a时,τ=18M P a。
如果已知该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R c=82.6M P a,求侧压力σ3=5M P a时,其三轴抗压强度是多少?20、绘图解释岩石蠕变曲线及其应用。
21、绘图论述双向等压条件下圆形巷道周边的应力分布规律。
22、绘图说明采煤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分布的基本规律。
23、简述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顶板来压过程。
24、试论述采场矿山压力估算的常用方法。
25、论述影响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
26、试述锚杆支护常用的支护理论及适用条件。
27、绘图说明无煤柱护巷的基本原理。
28、试述近水平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矿山压力显现的一般规律。
29、论述岩体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0、绘图说明结构面对岩体的强度影响。
31、假设岩体为各向同性均质连续的弹性体,岩体的泊松比μ=0.2,试估算埋深500m处岩体的自重应力大小。
32、论述影响岩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3、绘图说明巷道支架支护时,“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原理。
34、试推导出护巷煤柱上的载荷计算公式。
35、阐述放顶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压力理论学院:能源与安全学专业班级:2013级采矿硕士研究生学生姓名:闫化晴学号: 2 0 1 3 2 0 0 0 68任课老师:高明中(教授)2014年1月3号1 展望深部开采采场与巷道矿山压力理论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答:国内外众多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围绕地下开采围岩应力分布、支承压力计算、采动裂隙演化特征等矿山压力理论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推动煤矿安全高效开采起到积极重要作用。
但地下开采是围岩应力场、破坏场、变形场和裂隙场不断演化的过程,采场矿山压力客观上是一个三维问题,开采引起的围岩压力重新分布、围岩变形移动破坏及煤岩动力灾害等根本上是采场围岩三维矿山压力演化所决定的,故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急需矿山压力理论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支持,以便更好地指导高强度开采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更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采出率,实现安全高效生产。
因此,在掌握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以大范围围岩为研究对象,注重三维矿山压力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应注重深部开采围岩支承压力演化及其对采动裂隙的动态效应和应力场、裂隙场与渗流场的耦合理论研究。
1)开展深部开采三维矿山压力基础理论和现场试验研究。
传统的采场矿压理论所研究的范围多为6~8倍采高以内的基本顶范围,开采沉陷研究多研究地表的下沉变形参数与形态。
对于地表以下6~8倍采高以上的基本顶上覆岩层,开展的研究不多。
而这部分岩层对深部采场来说厚度很大,无论对采场矿压还是对覆岩与地表沉陷控制研究,都是不应逾越的研究主体。
因此,以采场大范围三维围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煤岩体应力场、裂隙场和渗流场的测试方法和技术研究,系统开展深部采场矿山压力基础理论研究。
2)开展深部开采采动应力演化特征和岩体结构失稳机制研究。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基岩厚度和原岩应力尤其是水平应力均增大,导致采动应力在覆岩和底板岩层中演化的非线性特征更加明显,其演化特征和演化形态将影响到开采后岩层运动的形式及地表坍陷形态的描述。
因此,研究深部条件下采动应力演化特征和岩体结构失稳机制,建立深部开采条件下采动应力演化分析模型,揭示采动应力演化与岩体结构失稳之间的关系。
3)开展深部开采采动应力与采动裂隙的动态效应研究。
采动裂隙的演化是一贯穿开采始末的动态过程,是应力重新分布的主导因素。
采动裂隙的演化势必影响到采动应力的形成、发展、演化和失稳过程,而采动应力演化又影响采动裂隙的演化过程,二者在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理仍不清楚。
因此,开展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岩层的垮落与破坏机制及煤岩体裂隙时空演化与分布规律,建立煤岩层垮落、裂隙、变形与相关参数的关系,阐明裂隙发育与分布特征,揭示采动应力与采动裂隙演化的关系研究。
4)开展深部开采应力场、裂隙场与渗流场的耦合理论研究。
根据深部煤岩体结构特征、原岩应力特征和采动应力与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建立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断裂演化模型,建立围岩应力场、裂隙场与渗流场耦合数学模型,揭示应力场、裂隙场与瓦斯流动场相互作用机理。
2 绿色开采关键技术有哪些?试论述矿压理论对指导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的作用。
答:煤矿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充填与条带开采和离层注浆减沉技术、保水开采技术、煤炭的地下气化技术以及煤巷支护和矸石井下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构成了煤矿绿色框架的关键部分。
钱鸣高院士编写的矿压从资源与技术的角度阐述了煤炭绿色开采的定义,即是从广义资源的角度认识和对待煤、瓦斯、水、土地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基本出发点是从开采的角度防止或尽可能减轻开采煤炭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目标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开采的概念体现了煤矿开采在现有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上应遵循安全、经济和环保的原则,以人为本,创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生活以及节能减排的新理念。
煤矿的地下采掘活动造成的安全和环境问题源于采矿活动造成的岩层移动以及破坏,从而引起岩体周围的应力场、地压、节理裂隙场以及瓦斯水体运移场等的相关变化,因此,煤矿的绿色开采必须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
目前,绿色开采理论依据主要有:关键层理论,采掘活动对岩层移动的影响及移动规律,开采后岩层节理裂隙分布发育规律,水与瓦斯在裂岩体中的渗流规律,岩体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岩层控制技术等。
3 试从“梁”和“拱”两大体系的思路,论述砌体梁理论、关键层理论和传递岩梁理论。
这些理论有无实质性的区别?若有,区别在哪里?若无,请详细说明。
答:砌体梁理论----采场上覆岩层可分为“纵三带”和“横三区”,砌体梁结构为梁-拱式结构,运动特征为分组一致下沉,且受支配层制约,力的传递关系为垂直力传向水平力,结构特征为半拱式结构和关键块,平衡条件为S-R平衡,滑落失稳显现为台阶,回转失稳显现为顶板下沉量增大)。
传递岩梁理论----一组同时运动的岩层看作一个整体,传递力的岩梁;老顶是由对采场矿压显现有明显影响的一组或几组“岩梁”组成,对于老顶中的每一岩梁,由于裂断岩块之间的相互咬合,始终能向煤壁前方和采空区矸石上传递作用力;岩梁运动时的作用力无需由支架全部承担,支架承担作用力的大小,由对其运动的控制要求决定;内应力场由运动岩梁决定,以塑性区存在为前提,改变支架工作阻力可以改变内应力场的大小和分布;外应力场由上覆岩层决定,稳定与否取决于基本顶的运动状态和工作面的推进;支架对直接顶的作用是给定荷载;支架对基本顶的作用是给定变形和限定变形。
两种理论无实质性的区别,都是采用梁假说,均认为岩梁可以传递水平力,考虑成层性,假定分组一致下沉。
4 巷道矿山压力有哪些理论,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何?可以解释哪些现象?试论述各理论间有何联系与区别?你认为往什么方向发展,才能取得较大的进展。
答: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规律;相邻巷道的应力分布及巷道间距的确定;构造应力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受采动影响巷道的围岩变形;巷道围岩控制原理;巷道的布置;巷道的保护及支护。
回采巷道的矿压理论:煤层巷道开掘的位置和时间;回采巷道围岩变形量预计方法;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法;回采巷道支护设计方法;沿空留巷理论;沿空掘巷理论,外层自稳三角板大结构:基本顶破断、回转运动,形成稳定的三角板结构,其结构稳定主要受直接顶的厚度和岩性影响,与是否留巷关系不大,内层围岩支护小结构:巷内支护、巷旁充填墙体、巷内辅助加强支护构成沿空留巷围岩支护小结构,其稳定性取决于外层结构产生的力学环境和巷道支护结构的适应性,大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小结构稳定对大结构也有影响。
这些理论可以解释巷道变形、底鼓、沿空留巷沿空掘巷的支护、巷道围岩的卸压、支架和围岩的相互关系、巷道锚杆锚索支护、锚梁网联合支护技术等。
就目前煤矿发展趋势,巷道逐步向深部,高温和复杂环境下发展,所以巷道的这些理论应该往深部巷道、高温环境下巷道、复杂环境下巷道的矿压理论方向发展,才能取得较大的进展。
5 采场矿山压力有哪些假说,各假说的主要观点如何?可以解释哪些现象?试论述各假说间有何联系与区别?你认为往什么方向发展,才能取得较大的进展。
答: 1.压力拱悬臂梁铰结岩块及预成裂隙假说压力拱假说:由德国人哈克和吉里策尔于1928年提出。
此假说认为,在回采工作空间上方,由于岩层自然平衡的结果而形成了一个“压力拱”。
此假说对凹采T作面的后支承压力及凹采丁作空间处于减压范围做出了粗略而经典的解释,但对岩层变形、移动和破坏的发展过程以及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层状岩体如何分布。
拱内岩层如何运动,拱的几何特征如何,后拱脚是否存在,并没有做任何分析。
悬臂梁假说:由德国施托克于1916年提出,后得到英国弗里德、前苏联格尔曼等人的支持。
此假说可以解释周期来压与来压步距关系、顶板下沉与支架受力关系、以及工作面前方出现的支承压力及工作区出现的周期来压现象。
但存在假设的弹性梁过于简化(弱面等),未查明覆岩活动规律,计算顶板下沉量与支架荷载与实际相差甚远等问题。
铰接岩块假说:由前苏联库兹涅佐夫于1950.1954年提出。
此假说对支架和围岩的相互作用做了较详细的分析。
假说能正确地阐明工作面上覆岩层的分带情况,并初步及到岩层内部的力学关系及其可能形成的“结构”。
但未能对岩块间的力学关系及平衡机理做进一步的探讨。
预成裂隙假说:由比利时学者A.拉巴斯于20世纪50年代初几乎与铰接岩块假说在同一时期提出,假塑性梁是此假说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此假说对岩块之间的平衡以及支架受力关系没有明确介绍。
2.砌体梁传递岩梁假说及关键层理论“砌体粱”假说:是由钱鸣高院士对采动岩体移动的特征、基于铰接岩块学说和预成裂隙梁假说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它主要研究了裂隙带岩层形成结构的可能性和结构的平衡条件,提出了上覆岩层开采后呈砌体梁式平衡的结构力学模型。
但是对顶板下沉量的估计、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没有深入的研究。
“传递岩梁”假说:是宋振骐院士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该假说基于老顶传递力的概念。
但并没有对此结构的平衡条件做出推导与评论。
关键层理论:是钱鸣高院士领导的课题组根据多年对顶板岩层控制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将对上覆岩层活动全部或局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砌体梁与传递岩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考虑成层性,假定分组一致下沉;垮落步距采用梁假说;认为岩梁可以传递水平力。
不同点:对砌体梁来说,岩块的受力与平衡(推断);给定荷载与给定变形工作状态;顶板压力估算应防止台阶下沉;对传递梁来说,梁的几何特征(双曲线关系,实测);给定变形与限定变形工作状态;顶板压力取决于岩梁的位态(控制)。
发展趋势:(1)精确化现有的采场矿压理论。
上述介绍的理论都是从经验事实、现场实测以及数学力学的一般原理出发,在假定岩体基本属性的前提下.采用某些分析手段来阐述巷道压力的基本问题,每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成分,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它们目前还只能够定性的来解释问题,不能定量,不够精确,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理论必然会逐步精确化。
(2)因地制宜,发展针对特定条件的矿压理论。
煤矿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尤其是进入深井开采后,应该结合现有的巷道压力理论。
予以改进、结合,以便能对安全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3)与弹塑性介质学说紧密结合。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笔者认为松动罔理论为巷道压力理论提供了方向。
注重研究巷道围岩松动罔的形成与范围,进而需要研究巷道围岩的弹性与塑性变形破坏计算的耦合。
弹甥性介质学说是综合了弹性介质学说和理性介质学说的发展。
它能够较为准确的概括巷道嗣岩支护的特点,因此应该大力发展。
同时要与顶板矿山压力理论相结合。
不能孤立的看待这个问题。
(4)与绿色开采方向相结合。
未来的煤矿,将继续向深井发展,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提倡绿色开采,所以未来的采场矿山压力理论应该要向着如何应对新的深井条件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