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及传热方程讲解
第四节对流传热
含义
Nu
Re Pr Gr
L
lu
表示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
流体的流动状态和湍动程 度对对流传热的影响
Re
Cp
普兰特数 (Prandtl number)
格拉斯霍夫数 (Grashof number)
Pr
2
表示流体物性对对流传热 的影响
表示自然对流对对流传热 的影响
Gr
l g t
l —特征尺寸
基本因次:长度L,时间 ,质量 M,温度T 变量总数:8个 由定律(8-4)=4,可知有4个无因次数群。
l
lu C p l g t K 2
3 2 a b c
Nu K Re Pr Gr
☺思考:与u、d有何比例关系?
0 . 023
d ( du
)
0 .8
(
cp
u
0 .8 0 .2
) 0 . 023
n
u d
0 .8 0 .2
0 .8
cp
0 .8
n
1 n
di
提高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的措施: • u,u0.8 • d, 1/d0.2 • 流体物性的影响,选大的流体 •强化措施:增大流速,减小管径
第四节
给热系数
一、对流传热速率方程—牛顿冷却定律
Q At t 1 A
—牛顿冷却定律
热流体:
Q T A T TW
冷流体: Q t A t W t
牛顿冷却定律存在的问题:
Q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围绕传热学的基本概念、传热方式、传热方程、传热实验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传热学的相关知识。
一、传热学的基本概念1. 热量传递热量传递是指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产生的热量的传递过程。
热量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
2. 传热方程传热方程描述了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热量传递的数学关系,是传热学的基础理论。
传热方程一般包括传热率、温度差和传热面积等参数,可以用来计算热量传递的速率和大小。
3.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描述物体材料对热量传递率影响的重要参数,通常用符号h表示。
在物质传热过程中,传热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热量的传递速率。
4. 传热表面积传热表面积是指在热量传递过程中热量流经的表面积,是计算热传递速率的重要参数。
传热表面积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有关,也与传热方式和传热系数有关。
5. 热传导热传导是一种物质内部热量传递的方式,指的是热量通过物质内部原子、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传递过程。
热传导是传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6. 热对流热对流是一种物体表面热量传递的方式,指的是热量通过流体传递到物体表面,然后再由物体表面传递到其它介质的传热过程。
7. 热辐射热辐射是一种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是物体之间没有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热量传递的重要方式。
热辐射是传热学的另一个基本概念之一。
二、传热方式1. 传导传热传导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原子、分子的直接作用而传递的方式。
在传导传热过程中,热量的传递是从高温区向低温区进行的,其传热速率与温度差和物质的传热系数有关。
2. 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指流体传热传递的方式,包括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
在对流传热过程中,流体的流动是热量传递的主要形式,其传热速率与流体的流速、温度差和传热面积有关。
3. 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方式,是物体之间没有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热量传递的重要方式。
在辐射传热过程中,热量的传递不依赖于介质,而是通过电磁波的辐射进行的。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第一题:知识点总结(一)对流传热概述1、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量传递。
传热机理:热对流和热传导的联合作用热流量用牛顿冷却公式表示:Φ=hA△t其中对流传热面积A,温差△t,对流传热系数h2、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1)流动的起因:>由于流动起因的不同,对流换热分为强迫对流传热与自然对流传热两大类。
(2)流动速度:>根据粘性流体流动存在着层流和湍流两种状态,对流传热分为层流对流传热与湍流对流传热两大类。
(3)流体有无相变:同种流体发生相变的换热强度比无相变时大得多。
(4)壁面的几何形状、大小和位置:对流体在壁面上的运动状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有很大影响。
(5)流体的热物理性质:影响对流传热系数有热导率λ,密度,比定压热容,流体粘度,体积膨胀系数。
综上所述,影响对流传热系数h的主要因素,可定性地用函数形式表示为h=f(v,l,λ,,,或,,)(二)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1、流动边界层特性:(1)流体雷诺数较大时,流动边界层厚度与物体的几何尺寸相比很小;(2)流体流速变化几乎完全在流动边界层内,而边界层外的主流区流速几乎不变化;(3)在边界层内,粘性力和惯性力具有相同的量级,他们均不可忽略;(4)在垂直于壁面方向上,流体压力实际上可视为不变,即=0;(5)当雷诺数大到一定数值时,边界层内的流动状态可分为层流和湍流。
2、热边界层定义:当流体流过物体,而平物体表面的温度与来流流体的温度不相等时,在壁面上方形成的温度发生显著变化的薄层,称为热边界层。
热边界层厚度:当壁面与流体之间的温差达到壁面与来流流体之间的温差的0.99倍时,即=0.99,此位置就是边界层的外边缘,而该点到壁面之间的距离则是热边界层的厚度记为。
与δ一般不相等。
3、普朗特数流动边界层厚度δ反应流体分子动量扩散能力,与运动粘度有关;而热边界层厚度反应流体分子热量扩散的能力,与热扩散率a有关。
==它的大小表征流体动量扩散率与热量扩散率之比(三)边界层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组1、连续性方程+=02、动量微分方程根据动量定理可导出流体边界层动量微分方程流体纵掠平壁时3、能量微分方程热扩散率a=边界层能量微分方程式:+=4、对流传热微分方程-------x处的对流传热温差------流体的热导率-------x处壁面上流体的温度变化率(四)、管内强迫对流传热1、全管长平均温度可取管的进、出口断面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全管长温度的平均,即=()2、层流和湍流的判别由雷诺数Re大小来判别针对管内流动,当Re<2200时为层流;Re>1×时为湍流;2200<Re<1×时则为不稳定的过渡段(1)管内流动:(2)板内流动:湍流强迫对流传热管内强迫对流平均对流传热系数特征数关联式为:=0.023R P:考虑边界层内温度分布对对流传热系数影响的温度修正系数;:考虑短管管长对对流传热系数影响的短管修正系数;:考虑管道弯曲对对流传热系数影响的弯管修正系数。
传热之对流传热与传热计算讲解
Wh r Wccpc (tc 2 tc1 )
Wh 2210.9 2000 2.5 (70 20)
Wh 113.08kg / h
传热过程计算
总传热速率计算
Q KAtm
与K相对应的 总传热面积 m2
---总传热速率方程
总传热系数 W/(m2•℃)
传热平均温差 ℃
K---总传热系数
管外侧对流 传热热阻
管壁导热 热阻 管内侧对流 传热热阻
热阻:内外表面污垢热阻分别为Rsi和Rso
d0 d0 1 1 bd0 Rs 0 Rsi K 0 0 d m i di di
传热过程计算
总传热速率计算
Q KAtm
---总传热速率方程
传
热
本章章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概述(重点)
热传导(重点) 对流传热(重点) 传热过程计算(重点) 对流传热系数经验关联式 辐射传热 换热器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过程分 析
湍流主体传热方式为对流传热 层流底层传热方式为热传导
固体层传热方式为热传导
热量从热流体经过固体层传递到 冷流体过程中,两侧壁面处的层 流底层是传热阻力的主要部分 强化对流传热,就要加大流体湍 流程度,减小层流底层的厚度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牛顿公式
推动力 速率 系数 推动力 阻力
t 量均为某一局部参数 dQ dA t 1 局部对流传热系数 dA
工程计算中采用平均值: 管内 dQ i (T Tw )dA i
Q At
平均对流传热系数 总传热面积
α不是物性参数
管外 dQ 0 (tw t )dA 0
对流换热基本方程
用矢量形式表示,则为
局部的质量守恒表达式也可以写为
即
对于不可压流体,密度为常量, 连续性方程为
考虑到
( )=0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6-2 动量方程(参见图6-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考虑作用于控制体上的力平衡
应用在x方向, 得到:
切向应力
得到
法向应力
能量方程(参见图6-3)
单位时间内由于热对流流体通过界面净携入控制体的能量 单位时间内由于导热(分子扩散)在界面处净导入控制体的能量 单位时间内作用在界面上的力对控制体内流体所作的功dW 之和,等于控制体内流体的总能量对时间的变化率dE
添加标题
热对流携入的净能量
01
添加标题
单位质量流体的总能量由内能与宏观动能组成,称为总能
因为
1
得到
2
等式左侧是熵的输运项,右侧两项分别是熵流和熵产(发热与耗散引起),若控制体内存在内热源,右侧则增加内热源引起的熵增.
3
6-5 方程的封闭与求解方法 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基础上的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揭示了流体的速度、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5个方程包含了u,v,w,p,t 5个未知量,对于三维常物性对流换热问题,方程组是封闭的,求解方程组可以得到速度场和温度场。 若热物性随温度变化,可以利用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耦合求解速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但必须补充物性方程,以使方程组封闭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的求解途径主要有:数学分析方法,数值求解方法和实验求解方法
01
数量级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数量级分析的目的是,应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对所研究的物理量的数量级进行估算,即确定其数量级范围
对流传热总结
⑥ 各种流动型式的物理特点
2. 实验关联式
① 外部流动 • 三大基本量的选取 • 适用范围 • 修正(为什么?)
② 内部流动 ③ 自然对流
④ 混合对流(概念性理解)
4/6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三 凝结传热
1. 膜状凝结与珠状凝结 2. Nusselt膜状凝结分析解 ① 简化假设 3. 关联式 横管和竖直壁面 4. 影响凝结换热的主要因素及……强化
6. 分类
7. 典型条件下表面传热系数的数量级(表1-1)
2/6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二 单相对流传热
1. 基本概念 ① 对流换热的控制方程 ② 流动边界层及热边界层
③ 边界层方程
④ 相似原理及其应用 ⑤ 常用的无量纲准则数(特征数)及其物理含义
Re Nu
Pr
Gr
St
3/6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5/6
② 思路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四 沸腾传热
1. 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 2. 临界热流密度及其工程指导意义 3. 影响沸腾传热的主要因素及……强化
6/6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对 流 传 热
一 什么是对流传热?
1. 热对流 2. 对流传热 流体流过温度不同的固体壁面时的热量 传递过程
3. 特点
1/6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4. 牛顿冷却公式
h A t
关键
q h t
W m K
2
5. 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
对流传热的基本含义
对流传热的基本含义
流传热是指热量在物体之间传递的过程。
热量是一种能量形式,该能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
在流传热的过程中,热量会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达到平衡。
这种传热过程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传导、对流和辐射。
1. 传导: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分子碰撞传递的过程。
当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受热时,其分子会增加振动和碰撞,将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中,通过固体材料或液体媒介的热传导。
2. 对流:对流是指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传热过程。
当流体被加热时,其密度减小,使得热的区域上升,冷的区域下沉,形成对流循环。
这种对流通过物质的运动,将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
对流通常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
3. 辐射:辐射是指通过电磁波的传热过程。
所有热物体都会发射热辐射,即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辐射传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例如太阳的热量通过空间以辐射的方式到达地球。
辐射的传热效果受物体温度和表面特性(如颜色和纹理)的影响。
这三种方式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物体的温度分布和热传递速率。
理解流传热对于工程设计和热力学分析非常重要。
对流传热基础及微分方程组课件
对流传热类型
自然对流
由于流体内部密度变化而引起的对流 。
强制对流
混合对流
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同时存在的对流 。
由于外部机械力作用而引起的对流。
对流传热机理
热传导
流体内部质点之间的热量传递。
热对流
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
热辐射
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
对流传热系数
• 对流传热系数是描述对流传热速率的重要参数,其值取决于流 体的物理性质、流动状态、温度差以及传热面的几何形状和大 小。
对流传热基础及微分方程组课件
• 对流传热基础 • 微分方程组 • 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组 • 数值解法 • 案例分析
01
对流传热基础
对流传热定义
01
对流传热是指流体内部质点发生 相对位移时,流体的热量传递过 程。
02
在对流传热过程中,热量不仅在 流体的不同温度层次之间传递, 还在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传递。
微分方程应用
微分方程在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领域有广泛的 应用。
在物理学中,微分方程被用来描述各种物理现象的变 化规律,如力学、电磁学、热学等。在工程学中,微 分方程被用来描述各种工程系统的动态行为,如控制 系统、机械系统、电路系统等。在经济学中,微分方 程被用来描述经济系统的变化规律,如供需关系、市 场均衡等。此外,微分方程还在生物学、化学等领域 有广泛的应用。
05
案例分析
自然对流案例
自然对流是由温度差异引起的 流体流动现象,例如热空气上 升和冷空气下沉。
自然对流在气候模拟、建筑通 风和工业热过程等领域有广泛 应用。
自然对流案例通常需要考虑重 力、浮力、热传导和粘性阻力 等因素。
强制对流案例
传热学对流换热ppt课件
优化对流换热过程,提高传热效率是传热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详细描述
对流换热是传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优化对流换热过程、提高传热效率对于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对流换热的优化方法和技术,为实现高效传热提供理论支 持。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可以得到流体温度场和物体 温度场的分布,进而分析对流换热的规律和特性 。
02 对流换热的数学模型是研究对流换热问题的重要 工具,可以用于预测和分析各种实际工程中的传 热问题。
03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流体物性参数
01 密度
密度越大,流体质量越大,流动时受到的阻力也 越大,对流传热速率相对较快。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工业炉的热能回收主要涉及对流 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 传热效率、热损失、设备成本等
因素。
通过对流换热技术回收工业炉的 热量,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
环境污染。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
建筑物的自然通风设计利用对流 换热原理,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布 局、窗户位置和大小等,实现自
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传热学对流换热ppt 课件
目录
• 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 • 对流换热原理 •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 对流换热的实际应用 • 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方法 • 对流换热研究的未来展望
01
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
对流换热定义
总结词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
详细描述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是传热学中的一种基本现象。当流体与固 体表面接触时,由于温度差异,会发生热量从固体表面传递到流体的过程。
在对流换热过程中,热传导与对流同时存在,共 02 同作用,两者相互关联,共同决定热量传递的速
第5章对流换热
相同原理研究支配相同系统旳性质以及怎样用模型 试验处理实际问题旳一门科学,是进行模型试验旳 根据。但不是一种独立旳科学措施,只是试验和分 析研究旳辅助措施。
相同原理应用举例:汽车、飞机风洞试验
风洞试验旳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相同性原理。 根据相对性原理,汽车、飞机在静止空气中飞行所
8)量纲分析法——π定理
π定理旳内容:任一物理过程涉及有n个有量纲旳 物理量,如果选择其中旳r个作为基本物理量 ,则这一物理过程可由n个物理量构成旳n-r个 无量纲量所构成旳关系式描述。因这些无量纲 数是用π表示旳,故称为π定理。以数学形式可 表示如下。
设个物理量为x1、x2…… xn,则这一物理 过程可表达为一般函数关系式
0.034 0.0276
64.19W (m2 K )
准数 准数旳形式 准数旳物理涵义
Nu 努 赛 尔 特Nusselt
Nu=h·lc/λf
反应对流传热旳强弱 程度
Re 雷 诺 Reynolds
Re
lu
lu
流体流动形态和湍动 程度
Pr 普 兰 德 Prandtl
Pr cp
流体旳物理性质对对 流传热旳影响
热边界层厚度δt由流体中垂直于壁面上 旳温度 分布决定旳,与热扩散率α有关。
如果tW t 则热边界层不存在
5.1.2 相同原理
1、基本概念 1)同一类物理现象:用相同形式和相同内容旳微分
方程所描述旳物理量。 2)物理相同现象:同一类物理现象中,但凡相同旳
现象,在空间相应旳点上和时间相应旳瞬间,其 各相应旳物理量分别成一定旳百分比。
式中 h —平均对流传热系数,W/(m2K); u —流体旳特征流速,m/s; d —管道直径,m; λ—导热系数 ρ —流体密度 cp —定压比热容 η — 动力粘度系数
上4章传热3第三节对流传热概述
4-3-1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和对流传热系数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化 工 系
工程定义: 工程定义: 流体与固体壁面之 间的传热过程 简化假定: 简化假定: 认为全部阻力都集 中在有效膜δt内 中在有效膜 内
δt
1
一、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依据傅立叶方程得: 依据傅立叶方程得:
8
说明: 说明: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化 工 系
(1)流动边界层对传热边界层影响显著,改善流 )流动边界层对传热边界层影响显著, 动状况,减薄层流内层厚度,可使传热速率大大 动状况,减薄层流内层厚度, 提高。 提高。 (2)α )
进口段>
α
所以换热管长度 充分发展的流动段,所以换热管长度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化 工 系
流体及 温差, 流体 及 温差 , -(dt/dy)w↑→α↑ 。 (dt/dy)w 与流体流 动状态、传热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 动状态、传热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对流传热系数 不是流体的物理性质. 不是流体的物理性质 一般, 一般,α气<α液,α自然对流<α强制对流,α无相变<α有相变。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化 工 系
令:
T Tw dQ = = α(T Tw )dS (4-23) 1/(αdS)
牛顿冷却定律
及诸多影响因素, 包含λ及诸多影响因素, 亦沿流向变化, 亦沿流向变化,在此称为 局部对流传热系数” “局部对流传热系数”.
2
对于圆管传热面及冷热流体走 壳程, 对于圆管传热面及冷热流体走管 / 壳程,上式 圆管传热面及冷热流体 又有不同的形式: 又有不同的形式:
热传导三种方式公式
热传导三种方式公式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因温度差异而产生热量传递的现象。
热传导过程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热对流、热辐射和热传导。
本文将分别介绍三种热传导方式及其公式。
1.热对流热对流是指流体(气体或液体)在物体表面或内部通过对流方式进行热传递。
在流体中,热量传递是通过流体分子间的碰撞实现的。
热对流的公式如下所示:Q=hAΔT其中,Q为热量,h为热传递系数,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度差异。
热传递系数h是由流体的性质、流速、传热面积等因素决定的,通过实验得到的。
例如,一个半径为10cm的球体,其表面与气体接触,气体温度为30℃,球体内部温度为100℃,求其表面每秒钟传递多少热量?解:首先计算出表面积,A=4πr²=4π某10²=1256.64cm²。
然后选择恰当的热传递系数,假设为h=10W/(m²·K),将其转换为cm单位,得h=0.1W/(cm²·K)。
最后代入公式得到:Q=hAΔT=0.1某1256.64某(100-30)=940.98W。
2.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辐射方式进行热传递,而不需要介质来传递热量。
所有物体都可以辐射热量,其公式如下所示:Q=σεA(T₁⁴-T₂⁴)其中,Q为热量,σ为斯特腾-玻尔兹曼常数,ε为辐射率,A为表面积,T₁和T₂分别为两侧物体的绝对温度。
斯特腾-玻尔兹曼常数σ是一个物理常数,其数值为5.67某10⁻⁸W/(m²·K⁴),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物体的辐射率ε。
例如,一个黑色矩形板,长50cm、宽30cm、温度为100℃,悬空悬浮在25℃的房间内,求每秒钟它向房间内传递多少热量?解:首先计算出表面积,A=2(50某30+30某100+50某100)cm²=27,000cm²。
然后计算出物体的辐射率,或参考已知黑色物体的典型值,假设为ε=1、最后代入公式得到:Q=σεA(T₁⁴-T₂⁴)=5.67某10⁻⁸某1某27,000某(373⁴-298⁴)=648.43W。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
(二)、描述对流换热过程的相似准数
1、动力相似准数
运用相似理论,根据 连续微分方程: 运动微分方程:
div( w) 0
Dw g grad( p) 2 w D
可以得到如下准数
1)、均时性准数 2)、弗鲁德准数
w Ho l gl Fr w2
3)、欧拉准数
即:
div(w) 0
(四)、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不可压缩流体的纳维尔——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
Dwx 1 p 2 wx 2 wx 2 wx Fx ( 2 ) 2 2 D x x y z Dwy 1 p wy wy wy Fy ( 2 ) 2 2 D y x y z
3、对流换热系数α的分析
物理意义 因为: 所以:
Q Ft
Q Ft
物理意义:表示对流换热能力大小的参数。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表面积,单位时间内、流体 与固体表面温差相差1℃时对流换热所传递的热量。 单位:W/(m 2 ℃)
影响因素:
f (, l1, l2 , l3 , tw , t f , w, , c p , , )
系数C与n则取决于乘机(GrPr)b,参 见有关表2-6。
2、 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准数方程
指换热空间相对换热表面很小,流体的自然对流受到空间限制 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可按导热方式进行 以两个平板间的导热为例: 导热方程: 对流换热: 所以:
2)、流体流动的状态的影响
3)、流体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影响流动速度、状态的物性参数等,都会影响对流换热。 如: 流体的密度ρ(kg/m3)、 动力粘度μ(kg/m.s)或运动粘度υ(=μ/ρ), 比热容cp(kJ/kg· ℃)、 导热系数λ(W/m·℃) 导温系数a=λ/(cpρ)(m2/s)。 4)相变的影响 流体的相变:凝结——凝结换热 沸腾——沸腾换热
第五章对流传热理论基础
简化
流动
普朗特 速度边界层
类比
对流换热
波尔豪森 热边界层
38
传热学
一、流动边界层
1、流动边界层及其厚度 定义: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流 体粘性的作用,使得在固体壁面附近存 在速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流动 边界层或速度边界层。
实际流动 ≈ 边界层区粘性流动+主流区无粘性理想流动
大空间自然对流 有限空间自然对流
沸腾换热 有相变
凝结换热
大容器沸腾 管内沸腾
管外凝结 管内凝结
14
传热学
六、研究对流传热的方法(确定h的方法)
四种:1)分析法;2)实验法;3)比拟法;4)数值法
适当介绍
重点介绍 一定介绍
不作介绍
1)分析法
解析:二维、楔形流、平板 边界层积分方程(近似解析)
2)实验法
u∞
y δ
0x xc
粘性底层
掠过平板时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湍流核心 缓冲层
41
传热学
层流: 流体做有秩序的分层流动,各层互不干扰,只有分子扩散,
无大微团掺混
湍流: 流体微团掺混,紊乱的不规则脉动
粘性底层 :速度梯度较大、分子扩散—导热
湍流边界层
缓冲层 :导热+对流 湍流核心 :质点脉动强化动量传递,速度变化
换热表面的形状、大小、换热表面与流体运动方向的 相对位置及换热表面的状态(光滑或粗糙)
内部流动对流传热:管内或槽内 外部流动对流传热:外掠平板、圆管、管束
10
传热学
11
传热学
(5) 流体的热物理性质:
热导率 [W (m C)] 比热容 c [J (kg C)]
对流传热原理详解演示文稿
4. 边界条件:
说明对流换热边界上的状态(边界上速度分布, 温度 分布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类边界条件:
t w f ( x, y , z , )
恒壁温边界条件(Constant temp B.C)
t w const
第二类边界条件:
q
w
(
t n
)w
恒热流边界条件(Constant heat rate B.C)
1921年,波尔豪森提出。热边
界层厚度δt:
t tw 0.99(t tw )
温度场分区:
热边界层区: ➢存在温度梯度,发生热量传递的主要区;
➢ 温度场由能量微分方程描述。 主流区: ➢温度梯度不计,近似等温流动。
第27页,共46页。
3. 热边界层和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流动中流体温度分布受速度分布影响。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变化趋势。
4.2.2 对流传热的定解条件 1. 几何条件:
对流换热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壁面与流体的相 对位置,壁面粗糙度。 2. 物理条件: 流体的物理性质(ρ、с、λ、α), 有无内热源。
3. 时间条件:
对流换热过程进行的时间上的特点。 ✓ 稳态换热:无初始条件 ✓ 非稳态换热:初始时刻的速度场和温度场。
v
v y
1
p y
(
2v x 2
2v y 2 )
t t
2t 2t
u x v y a( x2 y2 )
第32页,共46页。
边界层内简化对流换热方程组介绍:
✓ 首先确定: u ~ 0(1), t ~ 0(1), l ~ 0(1), ~ 0(1)
✓ 从而: ~ 0( ), t ~ 0( ), x ~ 0(1), y ~ 0( )
对流换热知识点总结
对流换热知识点总结导言对流换热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流体和固体之间都会发生对流换热现象。
对流换热是指热能通过流体传输到物体表面上,然后再通过固体的传热机制传递到物体内部。
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流体的流动将热能传送到物体之间,并在传热过程中通过流体对物体表面的冷却来达到等温条件。
本文将会围绕对流换热知识点进行总结,着重讨论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传热系数计算、传热器设计、流动形式以及一些应用等方面。
一、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流体的流动将热能传送到物体之间,并在传热过程中通过流体对物体表面的冷却来达到等温条件。
对流换热是通过流体对物体表面进行冲刷,从而带走物体表面的热量。
对流换热的基本原理可以用纽塔尔方程来描述,该方程为:Q = h*A*ΔT其中Q表示热交换量,h表示传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传热温差。
传热系数h是对流换热的特性参数,它描述了在单位面积上对流换热所需要的热传导率。
当流体在物体表面上流动时,会形成一层相对静止的边界层,边界层中的流体速度较低,温度较高,因此会对物体表面带走较多的热量,进而提高传热系数h。
二、传热系数的计算传热系数是描述对流换热的特性参数,它有多种计算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两种。
理论计算方法一般包括:经验公式法、边界层理论法、流体力学法和数值模拟法。
而实验测定则通过对流体在传热器上的温度和流速进行测定,进而得到传热系数。
对于复杂的情况,常常需要采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精确求解传热系数。
在一些工程问题中,传热系数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传热器的设计和使用效果。
三、传热器的设计传热器是用来加热或冷却流体的设备,它包括热交换管、冷凝器、蒸发器、换热管、加热器和冷却器等。
传热器的设计是通过传热系数的计算和流体的流动特性来确定的。
在传热器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传热器的结构形式、材料选用、传热系数、流体流动参数等因素。
流体中的传热现象传热方程和对流传热的影响
流体中的传热现象传热方程和对流传热的影响流体中的传热现象——传热方程和对流传热的影响引言在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传热现象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烹饪、化妆品的生产、电子设备的散热,还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温热交换,传热现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流体作为一种常见的传热介质,其传热行为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重点讨论流体中的传热现象,包括传热方程和对流传热的影响。
一、传热方程传热方程是描述热传导的数学模型,它主要用于预测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和热传导速率。
对于流体中的传热现象,传热方程可以简化为如下形式:q = kA(dT/dx)其中,q表示热传导速率,k为热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dT/dx)表示温度分布的梯度。
传热方程的推导基于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即热量会自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该方程可以用于估计流体内部的温度分布,以及预测不同材料之间的热传导。
二、对流传热的影响对流是流体中的传热机制之一,其与传热方程中的热传导项相互作用,对传热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1. 对流传热的机制对流传热是通过流体的运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自然对流中,热量的传递由流体的密度和重力驱动。
而在强制对流中,热量的传递由外部力驱动,如泵或风扇。
2. 对流传热的增强对流传热可以显著增强传热速率,因此在工程应用中被广泛采用。
对流传热的增强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流体的性质:流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和热传导率,会影响传热速率。
通常情况下,密度较大、粘度较小的流体具有较高的对流传热增强效果。
(2)流动状态:流体的流动状态对传热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较高的流速可以增加热量的传递速率,促进对流传热。
此外,流体在流动中会产生湍流,进一步增强传热效果。
(3)传热表面:传热表面的形状和结构也对对流传热产生影响。
光滑的表面可能会限制对流传热,而粗糙的表面可以提高传热速率。
此外,采用翅片或管束等增强传热的结构,也可以有效地增加传热表面积,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导
T y
|y0
18
而 q导 应该等于(9-2)式中的 q,即:
q导Ty|y0h(TTs)
从而得到(9-3)公式:
hTy|y0 (TTs)
19
9.2 、热量传输方程 -傅立叶-克希荷夫导热微分方程
本节将用微元体法导出含有对流条件下的流体中的 热量传出方程。 做下列假设: 1) 没有内热源(如化学反应热效应)产生 2) 流体流速不高,由粘性引起的耗散热可忽
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 及传热方程讲解
1
一、特点(Features)
对流传热是研究有流体(气、液及其混合物)存在 的传热物质体系中,通过流体的流动(质量团的宏 观迁移)产生的热量传热现象及热量传输速率和温 度分布的定量分析。
在工程中常见到的也是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的对流 传热情况就是某种流动流体与固体壁之间的界面对 换热。
适当流速。
6
2、流体的物性量 λ↑,热阻 δ / λ 小↓,h↑ h水= 20h空气 ρc↑载热能力强,热交换强,h↑ η↑滞止作用大,δc厚 ,减弱对流,h↓ 需要综合考虑:如水,粘性大,但ρc、λ也大。因
此比空气(粘性小)的换热系数大的多。
7
3、壁面几何尺寸、形状、位置: 垂直放置h↑,水平放置h↓(顺流动方向放
下降,随流动 x 增加,温度影响层增大,δ(x)增大。
9
10
温度边界层的厚度 δ T 是如下定义的: 当流体(其温度分布不均匀)温度为整体温度 T∞ 的99% 时,即: T (x, y, z) = 0.99T∞时所对应的距离平板的高度(δ T =y),定义为温度 边界层厚度。
由于随着流体沿平板的流动距离 x 增加,流体与平板接触时间加 长,增加了流体与平板之间的传热量。所以受平板较低温度的影 响范围增加。即δT(x)随 x 增加,从而δT 增加。
q = h (T∞ - Ts)
(9-2)
式中: q—对流换热热流密度(通量:W/㎡)
h—对流换热系数(W/㎡·℃) T∞,Ts—流体和固体表面温度(℃)
5
换热系数h 的影响因素
Factors Influencing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1、流体的流速ω: 流速↑层流底尽δc变薄,热阻变小,导热增强,h↑ ω↑流体内部相对运动加剧,h↑ 在强制对流时,加强流速,耗更多能量。应选取
略 3) 流体的物性参数λ、Cp、ρ等不随温度和压
力而变
20
( ρVyH )y+ y
( ρVzH )z+ z
( ρVxH )x
( ρVxH )x+ x
( ρVzH )z ( ρVyH )y
图9-6 进出微元体的热能
21
根据能量守恒 [热量收入]-[热量支出]=[热焓变化]
1). x 方向的由传导引起的热量输入: y ·z ·t qx
q
T y
|y0
q = h (Tf - Ts)
hTy|y0 (TTs)
式中:λ-流体导热系数,
Ty-固体壁附近的的流体温度分布 。 上式是根据粘性流动流体在固相表面上的状态导出的 。
17
由于流体的粘性η≠0,在固相表面总存在一薄层流 体相对固体静止,这样流体与固相壁之间的传热热 流量q,毕竟要通过这层相对静止的流体,而且是通 过导热方式进行。由傅立叶定律
(9-2)是计算某一对流换热条件下,传热热通量 q 的基本计算式。可 见(9-2)式的数学形式是十分简单的,但通过前面对固体壁与流动流体 对流换热机理方面分析知道,这一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 固相中的导热 流体中的导热 流体的流动强度和流动状态 固体表面几何状况
15
因此,尽管(9-2)式的数学形式简单,但把复杂的影响
因素都归结r 到对流换热系数 h 中,即: h = f(v ,流动状态, λs, λ,η,ρ,cp,界面条件等)
通常影响 h 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但另一方面,要想 应用(9-2)式准确计算 q ,又需要知道某具体对流传热 条件下的 h 的精确值。
16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针对某一具体对流换热条件下,分析计 算或测出靠近固相壁附近的温度场 T(y),基于下式计算出对流换 热系数 h:
因此,工程上根据引起流体流动的原因或流动驱动力不同,通常将 流动流体与固体器壁之间的对流换热分为强制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 换热 。
3
强制对流换热(Heat Transfer with Forced Convection):
流动靠外力,如水泵、风机等来驱动 特点:流动速度大、常常是紊流→对流换热能力强、h↑
置)
8
二、热边界层概念
Thermal Boundary Layer
如图所示:
当紊流整体速度为V∞的流体流过一平板时,除产生一速度边 界层δ(x)外,类似的:当紊流流体温度T∞ 与平板表面温度Ts 不相等时,由于传热还会产生温度边界层δ T(x) 。
解释:紊流温度 T(x)> Ts ,接平板后,接触平板处,传热T
可见为确定δT(x)和 h。均需要知道沿平板流动流体中的温度分布T (x, y)。(稳态的)
11
12
13
将热边界层三个区间简化成一层流区和一紊流区,在 层流底层只有导热。故:
Q (Ts T)A T`
Qh(TsT)ABiblioteka h` T(
` T
有效热边界层厚度)
14
三、对流换热系数h的数学计算式 Calc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2
我们在绪言中已讲到流体与流体器壁之间的对流换热与许多因素有 关,除了与固体和流体的自身的导热能力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还 与固体器壁前沿流体的流动强度(速度大小)和流动方式(流动方 向、涡流密度,尤其是层流还是紊流)密切相关。而决定或者说影 响固体器壁面前沿流体流动强度和流动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 起流体流动的原因或驱动力。
自然对流换热(Heat Transfer with Natural Convection) : 由于温度/浓度分布不均匀→ρ(T, CL )不均匀,在重力场下,
会上浮或下沉→流动 特点:流动强度直接与 әT/әn, әc/әn有关,一般强度不大,通常 为层流,对流换热相对弱些,h↓
4
无论是强制对流换热,还是自然对流换热,流动流体与固体壁之 间的对流换热强度,均由牛顿换热来计算,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