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

合集下载

海南万宁市城市规划有关内容

海南万宁市城市规划有关内容

海南万宁市城市规划有关内容万宁素有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咖啡之乡、槟榔之乡、温泉之乡、书法之乡、华侨之乡、海南美食天堂、中国冲浪之都等美誉。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海南万宁市城市规划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海南万宁市城市规划一,滨海度假带项目石梅湾-华润实业石梅湾度假区项目是海南省“十一五”重点项目,总体面积为12平方公里。

由华润集团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统一管理,总投资额约80亿人民币(目前已投资约15亿人民币),建设周期15年,并聘请世界顶级的规划公司--英国伟信(Scott Wilson)为项目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和市场策略研究,重点项目包括6 个五星级度假酒店、游艇会、高尔夫球场、文化村、SHOPPING MALL、直升机停机坪、度假公寓、别墅及与之配套的海上活动设施等。

神州半岛旅游度假区-中信泰富神州半岛位于万宁市城南30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三面环海,一面陆地。

由中信泰富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100 亿元,建设为10 年,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0 亿元。

神州半岛地区总体规划布局结构为“一轴两区”。

即“一轴”指老爷海及两侧的红树林共同构成的自然生态轴;“两区”指生态轴西南侧的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区和生态轴东北侧的现代化新市镇社区。

乌场湾-国瑞地产项目位于海南万宁市东部海滨的保定-乌场湾一带:东临南海,西至太阳河旧河道两岸,北起小海南岸至乌场岭(含甘蔗岛)一线,南抵保定湾南部的太阳河分洪口两岸。

项目占地17平方公里是未来万宁乌场滨海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规划性质属于滨海城区土地综合开发及滨海旅游度假项目建设。

日月湾日月湾是万宁开发较早的湾区,已经基本开发完,开发档次不高。

山钦湾国际社区-中信集团中信博鳌山钦湾山崖海景国际社区位于海南博鳌核心规划区,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为936 亩,一期开发410 亩,总建筑面积19.26 万平方米,将建一所超星级酒店,五千多套高档酒店式公寓,独立式度假别墅和配套完善的休闲度假设施。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口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1•【字号】海府办[2012]55号•【施行日期】2013.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司正文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海府办〔2012〕5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4月1日海口市东寨港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指导东寨港旅游区(以下简称本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适当开发旅游功能,统筹社会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西至东寨港大道与规划海涛路、南至规划新老铺(暂名)公路、东至规划通往文昌市的高等级公路及海口市域边界、北至琼州海峡,但不包括已经批准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地。

规划总面积为78.88平方公里。

严格执行《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切实保障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及生态修复。

积极加强本区与自然保护区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科普与教育培训、旅游观光等方面的协调。

第三条规划原则生态保护和修复优先原则。

本区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紧邻中国最早且已经纳入国际湿地公约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本区的综合环境整治、旅游功能开发、村镇社区建设等,都应以自然保护区及本区内的自然生态和修复为优先原则,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切实加强历史人文资源保护,禁止各类破坏性的规划及发展建设活动。

核心品牌开发原则。

重点依托享有国际盛誉的东寨港红树林资源,在重点加强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结合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大力推进核心品牌项目的发展,塑造中高端生态休闲旅游形象。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度)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度)

摘: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2012-01-03 16:29:05)转载▼标签:全国城镇体系分类:转:城乡规划与规划管理导言 (1)第一章指导思想与目标 (2)1.1 指导思想 (2)1.2 规划目标 (2)1.3 城镇发展的阶段目标 (3)1.4 技术路线 (3)第二章城镇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4)2.1 城镇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 (4)2.2 城镇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10)2.3 城镇化与城镇发展特征 (15)第三章城镇化与城镇规模预测193.1 城镇化的现状与趋势 (19)3.2 城镇化总体策略 (20)3.3 城镇化政策分区与发展指引 (20)3.4 城镇化水平预测 (24)3.5 城镇规模结构 (29)第四章城镇空间规划 (35)4.1 城镇空间发展策略 (35)4.2 城镇空间布局 (36)4.3 城镇空间发展指引 (41)4.4 省域城镇发展指引要点 (44)第五章城镇发展支撑体系 (47)5.1 综合交通设施 (47)5.2 市政基础设施 (57)5.3 社会基础设施 (60)5.4 公共安全体系 (62)第六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63)6.1 生态保护 (63)6.2 环境治理 (64)第七章规划实施 (65)名词解释 (66)大都市连绵区 (66)城镇群 (66)全球职能城市 (66)区域中心城市 (67)门户城市 (67)老工业基地城市 (67)矿业(资源型)城市 (67)历史文化名城 (67)第一章指导思想和目标1.1 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合理把握城镇化进度,实现健康城镇化;(2)适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发挥城乡规划对空间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协调发展,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3)进一步发挥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发挥城乡规划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4)继承与发扬历史文化传统特色,弘扬民族精神,保护好珍贵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多样化的社会主义城市新文化。

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

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

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发文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发布部门】海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09.07.27【实施日期】2009.10.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已由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09年7月2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9年7月27日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7月24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乡总体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特定地区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特定地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本条例所称特定地区,是指国有农(林)场,依法确定的重点景区、沿海重点区域,经国家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旅游度假区、开发区、产业园区、成片开发区域,以及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区域。

应当编制村庄规划的区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突出热带海岛特色,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民族特色与传统风貌,并符合建设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的要求。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旅游度假区规划,应当注重资源优化利用,加强对海岸线、山体、耕地、生态公益林地、岛屿、红树林、湿地、河湖水系等自然资源和风景旅游资源的保护;坚持低容积率、低建筑密度、高绿地率的开发原则,注重建筑景观和整体风貌的塑造。

海南省环境卫生规划编制导则

海南省环境卫生规划编制导则

海南省环境卫生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二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垃圾收运与处理系统规划导则第三章公共厕所布局规划导则第四章停车场布局规划导则第五章集贸市场与临时摊位布局规划第六章规划保障与管理措施第七章环卫基本人员及设备配备标准第八章年度计划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全省环境整治工作,提高我省城乡环境卫生水平,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与旅游环境,加快生态文明示范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指导各市、县、自治县以及乡镇、旅游区、开发区的环境卫生规划的编制,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环境卫生规划的编制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积极采取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第三条环境卫生规划应当符合《海南城乡总体规划》及城镇、旅游区和开发区总体规划。

第四条规划范围1.市域或镇(乡)域环境卫生规划的范围应与城镇体系或村镇体系规划范围相一致。

2.城市主城区或城镇、旅游区、开发区环境卫生规划范围应与其总体规划范围相一致。

第五条规划期限:2009—2015年。

第六条规划目标1.2009年底以前,所有市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厂(场)投入使用,垃圾处理设施基本满足城市(乡镇)需求。

2.2010年,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

3.2011—2012年,配套与完善各类环卫设施,停车场、公厕、集贸市场等公共设施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建设或改造,垃圾收集、转运设备基本配备,城市主要街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25%~45%。

所有乡镇(农、林场)达到文明生态镇标准。

4.至2013年,30%的县城创建为国家级卫生城市(或县城),60%的市县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或县城)。

2013—2015年,城镇基础设施严格按规划布局,公共设施配套完善。

健全法规、规划、标准和监管体系,推进市场化进程,形成环境卫生作业的市场化机制,环卫设施达到国内同类型城市(乡镇)先进水平。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公示稿)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公示稿)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公示稿)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公示稿)三亚市人民政府2011年01月目录1.总则 (2)2.发展目标与策略 (3)3.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3)4.滨海地区规划 (8)5. 中心城区规划 (11)6.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7)1.总则1.1编制背景国际旅游岛建设: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三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必须承担先锋的角色与义务。

海南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和相关省域规划要求,在海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中,三亚要发挥带头作用,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区,并进一步强化南部中心城市的职能。

农垦体制改革: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原则,三亚垦区将纳入三亚市统一规划和管理。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即将到期。

1.2指导思想深刻认识三亚区位及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认识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贯彻国际旅游岛建设思路和精神,按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旅游及相关产业,明确城乡整体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发展。

以人为本,统筹考虑游客等外来人口和本地常住人口需求,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设施,保障城市发展惠及广大民众。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调政府在战略性资源管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1.3规划期限2008年-- 2020年。

近期为2008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

1.4规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分为市域、滨海地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松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查论证

松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查论证

海南省松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区划报告(报批本)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海南省水务局二OO七年八月委托单位:海南省水务局编制单位: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审定:李学灵(所长、教授级高工)审查:闻平(总工、高级工程师)张立(副所长、教授级高工)校核:姜海萍(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龙江(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姜海萍编写:周训华姜海萍参加人员:杜勇王大魁吴炜姜沛目录1总论 (1)1.1 项目背景 (1)1.2 编制依据 (3)1.3 指导思想与划分原则 (4)1.3.1指导思想 (4)1.3.2划分原则 (5)1.4 主要任务及水平年选取 (6)1.4.1主要任务 (6)1.4.2水平年选取 (6)1.5 技术路线 (6)2区域环境现状 (9)2.1 自然环境概况 (9)2.1.1地理位置 (9)2.1.2所在地环境简况 (9)2.1.3流域水系 (10)2.1.4水库概况 (11)2.2 社会经济概况 (14)3松涛水库的主要环境问题 (16)3.1 库区污染问题 (16)3.1.1库区原有污染源情况回顾 (16)3.1.2库区现有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6)3.1.3库区现有污染源综合评价 (24)3.2 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24)3.3 渔业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问题 (26)3.4 旅游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问题 (26)3.5 库区管理问题 (27)4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0)4.1 松涛水库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功能区划 (30)4.2 评价标准及方法 (31)4.3 水环境现状评价与分析 (31)5松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 (40)5.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回顾 (40)5.2 影响松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相关因素 (42)5.3 划分方法的选定 (43)5.4 松涛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 (43)6划分方案可达性分析及纳污能力计算与总量控制 (46)6.1 水质可达性分析 (46)6.1.1上游排污对水库水质的影响预测 (46)6.1.2库区富营养化预测 (53)6.2 水量可达性分析 (55)6.2.1供水规划 (55)6.2.2供水能力及可达性分析 (57)6.3 水质水量综合评价结果 (61)6.4 纳污能力计算与总量控制 (61)6.4.1纳污能力计算 (61)6.4.2总量控制 (64)7水资源保护对策 (65)7.1 饮用水水源地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的规定 (65)7.2 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相关管理规定 (65)7.3 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相关管理规定 (66)7.4 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内的相关管理规定 (66)8结论和建议 (67)8.1 结论 (67)8.2 建议 (68)8.2.1库区污染控制措施 (68)8.2.2库区生态保护措施 (71)8.2.3库区水质监测计划 (71)8.2.4库区管理措施 (72)8.2.5做好水库下游引水渠道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工作 (73)8.2.6其他建议 (73)1总论1.1项目背景松涛水库是海南省最大的水库,担负着琼北儋州、临高、屯昌、澄迈、定安、海口等市县及洋浦、老城工业开发区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供水任务。

全域规划

全域规划

陆枭麟、张京祥等将以行政边界为规划区界限并着重解决区内城乡发展问题的规划统称为"全域城乡规划"。

并提出在规划层次上,"全域城乡规划"既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作为区域规划在宏观层面上指导市域甚至省域的城乡发展(如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和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也可以在中微观层次上作为专项规划研究,以解决地方城乡发展的实际问题"。

从字面理解,全域意味着某一区域的全部,即从更高的层次上将城镇与乡村作为一个一体的异质地区。

为什么要进行全域规划新形势下,小城镇发展需要在镇域及区域环境层面梳理城乡发展要素,突破传统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模式的"一隅"到"全域"的转变。

这包括三个层面的"全域观",一是"全空间"的转变,即全域规划具有全地域性,不仅涉及城镇建成区,而且还包含广大乡村地区以及大量非建设用地;二是"全要素"统筹,即从整个镇域空间调动土地、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要素,实现空间发展与资源承载、产业驱动、基础保障、生态保护的親合和系统性计划和布置;同时,也包含出于区域协调、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互动的考虑,挖掘小城镇特色,做出优化区域生产力格局的基本价值判断,即"全方位"的考量。

总之,小城镇全域规划是一种以物质空间利用为手段,从镇区到镇域、从建设要素(用地)到非建设要素(用地)、从微观到宏观进行有机整合和系统规划的新理念。

其他城市的全域规划三种典型的全域城乡规划形式:(1)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为代表的城乡差距极大地区的全域城乡规划;(2)以南京巿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南京市滨江新城地区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为代表的大都市边缘快速成长地区的全域城乡规划;(3)以温岭巿城乡一体化规划、宁波市域总体规划为代表的城乡高度交融地区的全域城乡规划。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DOC)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DOC)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2015-2030)一、目标愿景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

“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30年,海南岛陆域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空间类型2020年2030年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一级生态功能区1153533.6%1153533.6%二级生态功能区1598446.4%1598446.4%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其他用地33099.6%31819.2%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注:一级生态功能区。

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

海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海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海南省人民政府二○○九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I)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指导思想 (1)第三条规划原则 (2)第四条规划依据 (3)第五条规划范围 (3)第六条规划期限 (3)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形势 (4)第七条土地利用现状 (4)第八条土地利用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5)第九条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8)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0)第十条土地利用战略 (10)第十一条土地利用政策导向 (12)第十二条土地利用目标 (13)第十三条土地利用主要任务 (17)第四章农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 (19)第十四条农用地结构调整 (19)第十五条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20)第十六条林地布局 (20)第十七条园地布局 (21)第十八条牧草地布局 (21)第十九条其他农用地布局 (21)第五章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 (23)第二十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3)第二十一条城镇工矿用地布局 (24)第二十二条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25)第二十三条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26)第二十四条旅游设施及其他建设用地布局 (27)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与区域调控 (28)第二十五条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8)第二十六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2)第二十七条土地用途分区与用途管制措施 (34)第二十八条实施统筹区域的土地利用政策 (39)第七章土地利用重点工程 (43)第二十九条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程 (43)第三十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工程 (45)第三十一条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工程 (46)第三十二条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 (50)第三十三条土地整治工程 (52)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5)第三十四条行政管理措施 (55)第三十五条经济调控措施 (56)第三十六条法律约束措施 (57)第三十七条技术措施 (57)第三十八条社会监督措施 (58)第九章附则 (59)第三十九条规划文件 (59)第四十条规划实施 (59)第四十一条规划解释 (59)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及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保护耕地、保障建设、改善生态的关系,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的基础上,制定《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海口市人民政府2005年6月 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海口市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鉴于《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1988-2005)》即将到期,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特编制《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第二条规划修编背景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思想.2.中共海南省第四次党代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提出了"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区域发展新思路.3.海口市委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两个翻番,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提出了"突出沿海,开发沿江,提升中心,拓展两翼,带动腹地"的城市发展战略.4.2002年海口市行政区划调整,原海口,琼山两市合并.行政区划调整标志着海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1.贯彻"五个统筹"原则,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构建海口和谐社会的能力.2.遵循海岛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律,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调整并加强中心城市的各项经济功能.3.突出省,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4.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工程地质条件对城市发展建设的综合影响,以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省建设为方向,保持并提高海口可持续发展的能力.5. 突出表现海口生态环境优势,增强海口热带滨海城市景观风貌特色.6. 加强与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海南省各部门行业规划,海口市"十一五"规划思路以及各专项规划的紧密衔接和相互协调.第四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25.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6.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7.《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8.《海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9.《琼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五条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近期2005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第六条本次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海口市行政辖区,包括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总面积为2304.8平方公里.第七条确定上版规划的老城组团以及文昌市的铺前镇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区.海口市城市发展建设应与协调区相衔接.第八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第九条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第十条本规划由海口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十一条城市发展总目标把海口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最强,服务设施最优的海南省经济中心城市,拥有一流生态环境的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理想居住地,国际知名的绿色生态城市. 第十二条城市发展阶段性目标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富裕,提前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成为中国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90亿元,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优势更加突出,初步建成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以热带滨海风光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市.第十三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1.积极推进海口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在旅游业,热带农业,新型工业,航空业,金融服务业,房地产等方面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格局.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海口市人民政府2005年6月 32.进一步强化海口作为全省经济中心城市地位与省会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商贸流通,旅游服务,快速提升海口对全省的综合辐射带动作用.3.调整海口工业与港口布局,继续推动马村港集装箱枢纽港区和老城工业区的建设,培育现代物流与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海南西部工业走廊的龙头,实现琼北地区统筹协调发展.第十四条社会发展策略1.优先强化基础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总体水平跨入国内发达地区行列.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社会保障面和就业面,努力使人民生活整体实比较宽裕的小康水平,进而达到富裕水平.3.创新文体事业发展机制,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市,区,街道,居(村)委会四级文化网络,建设面向全省服务的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综合性体育场馆,社区和农村体育设施,积极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4.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逐步建立起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第十五条经济发展策略1.落实海南省"一省两地"经济发展战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环保,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化纤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重视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依托海南热带海岛风光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健康疗养,商务会展,购物娱乐,体育健身等热带滨海旅游业,适度发展旨在服务于岛外的房地产业.3.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建立以港口,机场,铁路,公路运输和物流配送为主体的物流服务体系;依托马村枢纽港的建设,构建临海型现代物流园区.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省会职能,促进行政服务,文化体育,教育科研,商业服务,金融保险,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多功能服务型的中心城市.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发展热带特色生态农业为重点,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热带资源的高附加值开发,促进生产型农业向都市服务型农业转变.第十六条生态环境发展策略1.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布局合理,生态景观和谐的人居环境,全面完成生态省建设的各项奋斗目标,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2.建成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工业企业全部开展清洁生产,农业基本实现生态化生产,将生态旅游建设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支柱.3.积极推广城镇生态型住宅小区建设,发展农村生态型村庄.4.加强江,湖,海和城市水体的综合整治力度,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5.重点保护近海水体环境,更新改造现有的东,西海岸防护林.保护沿岸红树林,规范管理滨海养殖.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生物多样性.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46.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确保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山国家地质公园等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市民的生态文明水平.第十七条城市特色发展策略1.绿色环境特色构建组团间,沿海,沿江和南部生态防护林带,加大城市绿化覆盖率,大幅度,高标准提升城市净化,绿化和美化水平.2.热带风光特色充分利用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通过建筑物,道路,广场和园林等各项建设,突出展示热带城市的环境和景观特色.3.滨海滨江特色加大岸线生态恢复性建设和美化绿化,合理使用岸线,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岸线的不同功能.4.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大力维护和修缮名胜古迹,深入挖掘海口历史文化底蕴,开辟新的历史文化主题资源,申报海口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促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交融,保护与塑造海口历史文化风貌.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职能第十八条城市性质南省省会,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南海海洋生态产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第十九条城市主要职能1.海南省政治中心,省级党政军机关所在地.2.海南省经济中心,省级金融保险,商务办公,重要商业服务设施所在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物流园区,研发与生产基地.3.海南省文化中心,省级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会展中心,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机构所在地.4.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地,海南历史文化展示基地,海南旅游综合服务基地.5.具有热带海岛风光和优良生态环境的理想居住地.6.海南省综合交通枢纽,海南主要进出岛门户.7.国家开发南海海洋资源战略基地.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第二十条人口发展规模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海口市人民政府2005年6月 5近期(2010年):预测总人口180-200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29万以内;远期(2020年):预测总人口230-250万人,其中主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75万以内.第二十一条市域城市化水平近期(2010年):预测市域城镇常住人口144-14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2%左右;远期(2020年):预测市域城镇常住人口192-2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左右.第二十二条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建设用地123.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5.8平方米; 远期(2020年):建设用地209.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6平方米. 第二十三条城镇人口引导与分布1.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人口增长实行有效调控,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2.中心组团应疏散第二产业,适度控制人口密度,远期人口规模控制在113万人;长流组团和江东组团应积极推进教育产业,第二产业和房地产业的集聚,远期人口规模分别控制在40万人和22万人.3.积极发展建制镇,加快市域城镇化进程,远期建制镇和大型居民点人口控制在17-25万人.第二十四条城市建设用地控制1.建立城市发展的动态监控机制,依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及时调控城市建设用地投放总量,合理确定建设时序,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处置积压房地产.尽快收回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制度.第五章市域城乡协调发展第一节城镇化目标第二十五条城镇化目标1.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策略.以工业化为核心,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布局调整为契机,通过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积极引导农业产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建制镇和城区转移.2.城镇发展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加强市域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与控制.强调市域城镇结构合理,布局有序,特色突出的原则.城镇建设空间与自然生态空间应有机结合,相互穿插,采用集约式组团发展模式.3.重点建设建制镇,走集约化和生态型发展道路;合理制定村镇规划,逐步完善村镇的集市,交通,供水等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大型居民点和农村生态型村庄建设.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6第二十六条城乡协调发展原则与目标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以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为原则,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为目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是海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发达,农民富裕的根本出路.是改善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客观需要.第二节城镇规模,职能与布局第二十七条城镇结构特大城市1个:海口市主城区;建制镇9个:永兴,东山,新坡,龙塘,云龙,红旗,三门坡,三江,大致坡;大型居民点14座:石山,美安,遵谭,龙桥,十字路,美仁坡,旧州,新民,甲子,大坡,演丰,演海,咸来,谭文.第二十八条城镇职能1.海口市主城区:海南省省会,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和宜居城市,南海海洋生态产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永兴镇:以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3.东山镇:以发展旅游,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城镇.4.新坡镇:以发展旅游,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5.龙塘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城镇.6.云龙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7.红旗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8.三门坡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城镇.9.三江镇: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城市.10.大致坡镇:以发展商贸型业为主的城镇.第二十九条城镇布局建立并完善中心放射式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强化"一心四轴"的空间结构特色."一心"是指主城区,"四轴"是指由主城区为中心放射出的四条城镇发展轴,9个建制镇镇区构成四条城镇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四条城镇发展轴分别为:1.海文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以海文高速公路为依托.该发展轴上有三江镇区和大致坡镇区.2.海榆东线公路城镇发展轴,以海榆东线公路为依托.该发展轴上有云龙镇区,红旗镇区和三门坡镇区.3.东线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以东线高速公路和南渡江西岸沿江公路为依托.该发展轴上有龙塘镇区和新坡镇区.4.海榆中线公路城镇发展轴,以海榆中线公路为依托.该发展轴上有永兴镇区和东山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海口市人民政府2005年6月7镇区.第三十条城镇撤并与城镇建设1.适时进行乡镇区划调整,邻近市区的城镇纳入主城区.市区外围17个镇合并为9个建制镇,撤并的城镇成为农村居民点.2.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原则,加强建制镇公共交通体系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小城镇集约发展,切实改善小城镇的生产,生活条件.3.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建立符合农村居民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第三节城乡空间管制第三十一条空间类型划分市域空间划分为主城区,镇区(居民点),保护区和农林生产区等四种类型.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第三十二条区域空间管制分区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禁止建设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的预留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限制建设区多数是资源环境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按照相关的保护要素提出具体建设限制标准,严格控制发展,严格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补偿政策,达到相应的保护要求.适宜建设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也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1)禁止建设区:包括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文保单位的重点保护区,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和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坡度大于25%的山体等.(2)限制建设区:包括河湖湿地的生态控制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行滞洪区,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历史文化街区的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和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工程地质中度控制建设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玉龙泉森林公园,沙坡水库森林公园,永庄水库森林公园,五源河森林公园及经济林,主城区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生态绿地及山体保护区等.(3)适宜建设区:指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第三十三条重要空间管制(1)主要公路,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控制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规划要求,严禁城市,城镇和村庄夹公路发展.(2)主要河道两侧防护带控制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规划要求,城镇地段防护带不小于50米,城镇以外地段防护带不小于100米.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8(3)控制预留市政基础设施走廊用地.(4)水源地,雷达站,气象站,军事设施,外事机构,微波站,微波通道,危险品等设施应按照有关规范和规划要求确定控制范围.第三十四条促进主城区带状组团式结构的发展,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组团建设规模,禁止占用生态隔离绿地,保证主城区生态环境完整性.第三十五条促进城镇集约化发展,避免其沿交通干线盲目蔓延;农村大型居民点一般不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三十六条重点加强生态型城镇的建设.建立针对规划建设的环境评估制度,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持,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以《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为依据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第三十七条基本农田保护保护区应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予以长期严格保护,不得随意征用或改作它用.禁止在保护区内挖沙,取土,采石,采矿,建房,堆放固体废弃物;禁止进行非农业开发建设,国家和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应经法定程序报批调整.第四节市域公路交通系统第三十八条加强海口市域公路交通系统网络化建设,形成"五纵五横一滨江"公路网.1."五纵"是指海文高速公路,东线高速公路,海榆东线公路,海榆中线公路,海榆西线公路,现状基本完备;2."五横"是指滨海公路,海口绕城高速公路,老(城)铺(前)公路,长(流)大(致坡)公路,澄(迈)文(昌)公路等五条横向联系道路,其中新建设的有海口绕城高速公路(高速),澄文公路,老铺公路,长大公路,需要完善的有滨海公路; 3."一滨江"是指南渡江西岸滨江公路;在南渡江西侧自南渡江大桥起,经龙塘镇在新坡镇南部南渡江转弯处接入东线高速公路4.所有新建道路,技术等级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技术标准.第三十九条加快县道公路网和乡道公路网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公路网密度和道路技术等级.第五节市域基础设施第四十条远期主城区外城镇人口18.5万人,用水量标准为350升/人·日,总用水量达6.48万立方米/日.四十一条东山镇,新坡镇和龙塘镇以南渡江为水源,其他乡镇和大型居民点均以地下水为水源,但应避免过量开采地下水.四十二条加强南渡江流域水源涵养地的保护,建设绿色生态保护屏障.第四十三条主城区外居民生活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0%计算,总污水量为5.18万立方米/日.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文本海口市人民政府2005年6月9第四十四条各乡镇和大型居民点污水采用小型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自然水体,或用于农业用水及景观绿化用水.四十五条实施南渡江城镇段河道污水截流与河岸绿化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南渡江周边污染源的控制,城镇新建排水管道应实施雨污分流.第四十六条主城区外各乡镇及居民点人均综合用电指标为3300千瓦时/人.年,年用电量为6.1亿千瓦时,最大负荷为11.74万千瓦.第四十七条110千伏电网:新建110千伏红旗变,主变容量为2×4万千伏安,由220千伏琼山变出双回线路供电,同时220千伏东路变出线为备用电源;将35千伏新坡变升压改造为110千伏变电站,容量2×3.15万千伏安,由220千伏琼山变出线供电,同时接入玉洲至塔岭的110千伏线路上.第四十八条35千伏电网:新建35 千伏东山变,永兴变,云龙变,结合周边电力网架建设联络线,使35 千伏电网形成完整的环网结构.第四十九条变电站型式一般采用户外式,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户内式或半户外式,110千伏变电站用地标准:户外式为0.35-0.55公顷,户内式为800-1500平方米;35千伏变电站用地标准:户外式为0.2-0.35公顷,户内式为500-1000平方米.第五十条远期主城区外乡镇电信交换机容量达14万门,固定电话普及率将达到60%,用户数达11.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40%,用户数为7.4万户.第五十一条大力发展乡镇电信市场,提高电话普及率.在建制镇中分别设置电信模块局,即:永兴镇,东山镇,新坡镇,龙塘镇,云龙镇,红旗镇,三门坡镇,三江镇,大致坡镇,共9个.第五十二条近期建设永兴镇,东山镇,新坡镇,龙塘镇,云龙镇,红旗镇,三门坡镇,三江镇,大致坡镇等9个邮政支局,远期建设城乡一体化邮政设施服务体系.第五十三条市域各乡镇居民生活耗热定额为2520兆焦/人·年(60万千卡/人·年),远期年。

中海石油化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135页)

中海石油化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135页)

中海石油化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135页)目录1.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概述 1 1.1.规划背景分析 11.1.1.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11.1.2.规划实施区域内现有及在建装置概况 11.2.规划方案概况 21.2.1.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定位21.2.2.总体战略目标21.2.3.“十一·五”规划目标 21.2.4.六大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1.2.5.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远景目标描述31.3.东方化工城规划 31.3.1.东方化工城发展性质和规模41.3.2.总体布局规划及总平面布置11.3.3.交通运输系统规划11.3.4.公用工程配套规划21.3.5.环境保护规划和防治措施51.3.6.绿地规划 91.3.7.安全及防灾规划 92.现有工程环境影响回顾分析102.1.现有及在建项目工程概况102.2.现有及在建项目“三废”排放 102.2.1.废气102.2.2.废水222.3.现有环保设施232.3.1.废气治理设施232.3.2.废水治理设施242.4.现有和在建工程污染物排放量核算253.规划分析及污染源排放量估算 273.1.产业发展原则、思路、布局273.1.1.产业发展原则273.1.2.产业发展思路273.1.3.产品链构成及产业发展布局273.2.相关的法规和其它规划 293.3.在建项目介绍293.4.重点规划项目介绍323.5.营运期主要工程分析及污染源分析333.5.1.现有及在建项目工程分析及污染源分析333.5.2.重点规划项目工程分析及污染源分析 333.5.3.“十一五”规划实施后东方化工城污染源汇总表664.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694.1.污染控制要求694.2.环境保护目标69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73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735.2.海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35.3.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745.4.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74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66.1.海域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66.1.1.正常工况水环境影响预测766.1.2.事故排放水环境影响预测776.2.环境空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86.3.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797.生态影响评价与生态建设817.1.生态影响评价817.2.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828.规划综合论证和环境保护措施 838.1.规划方案的协调性分析 838.1.1.规划指导思想、总体发展目标的合理性分析 838.1.2.与《海南省国土综合规划》协调性分析848.1.3.与《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协调性分析848.1.4.与《关于加快海南省新型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一致性分析858.1.5.与《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协调性分析 868.1.6.与《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协调性分析888.1.7.与《东方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888.1.8.与《东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东方市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908.1.9.与《海南八所港务有限责任公司(2007-2010年)五年滚动发展规划》协调性分析908.1.10.与《东方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分析918.2.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938.2.1.化工城产业发展布局需求938.2.2.工业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94 8.2.3.小结958.3.环境保护对策及减缓措施96 8.3.1.环境保护对策968.3.2.环境保护减缓措施1008.3.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079.综合结论与建议 125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概述规划背景分析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状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经营范围是化肥、化工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化肥、化工原料和产品进出口贸易;石油天然气加工、处理和相关产品销售(凭许可证经营);塑料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化工原料、备品配件销售;机械、电气设备检修;农化技术服务。

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研究及启示

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研究及启示
涉密信息 切勿泄露
惊地飘风
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
研究及启示
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惊地飘风
编制单位 审批阶段 审批时间 发布主体 发布内容
02
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序言
惊地飘风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 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以落实国家战略、 保护全省生态安全、保障未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要在继承海南 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发扬敢闯敢试、敢为 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的“海南样板” 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海南方案”,整体谋划新时代海南省国土空 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城市化发展区:在这一范围内合理安排和控制各项城市设施
的新建和改建,进行现有用地的合理调整和再开发
农产品主产区:具备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提供农产品为
主体功能,以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为其他功能, 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 发,以保持并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区域
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
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重点布局国际(离岸)数据中心,优化骨干网网络结构,
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工矿通信业、海洋旅游业等开发利
用活动的岸段,以及规划期内为重大项目预留的后备发展岸段;
海岛资源分类保护利用,无居民海岛分为领海基点所在海岛、国
防用途海岛、海洋自然保护地内海岛、保留类海岛、旅游娱乐用
岛、工业交通用岛、公共服务用岛七类;实施更为严格的无居民
海岛管理,尚未开发的无居民海岛作为“留白”并纳入生态保护
服务一体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统一开放市场。
一核双港:一核,海口城区,双港,理论是海口港、洋浦港

2011-2020年海口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海口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海口市总体规划今年5月17日获国务院批复的《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就正为海口描绘了未来10年的发展蓝图。

主城区规划“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新的总规走出了过去“东强、西拓、南控、中强”格局,形成“东进、南优、西扩、北拓、中强”新格局。

东进:建设东海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桂林洋高校区,着重发展休闲度假、教育科研、空港物流等产业,打造全省人才培育和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国家级滨海生态旅游示范区。

南优:加强南郊生态保护,适度发展优势产业。

西扩:科学规划建设西海岸新区,加快推进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五源河文化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建成聚集高端人才的生态宜居区和全省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

北拓: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邮轮、游艇、帆板等休闲产业,加快海上人工岛等项目建设,拓展城市空间,有序发展高端旅游地产,凸显海湾旅游休闲城市特色,展现北岸城市的秀美。

中强:突出综合特色,合理布局产业和生活空间,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加强城市路网建设,构建循环有序、畅通便捷的城市路网;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业态;建设舒适和谐的生活居住区和现代化的中心商务区。

江东、长流组团重点拓展面向岛外服务功能“一个中心”为具有岛内中心职能的中心城区组团;两个组团分别为具有岛外职能发展特色要求的长流组团和江东组团。

各组团功能为:中心城区组团:重点完善面向岛内综合中心功能(政治、金融商贸、工业产业、交通枢纽、文化中心、旅游服务等)。

江东组团:重点拓展面向岛外现代综合服务功能(旅游度假、对外交通、工业产业、仓储物流、休闲体育、科研文教等)。

长流组团:重点拓展面向岛内、岛外综合功能(滨海旅游、对外交通、科研文教、办公、体育、工业、仓储物流等)。

城镇空间布局“一心四轴”布局海口城镇空间结构“一心”是指主城区,“四轴”是指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四条呈放射状城镇发展轴。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内容摘要海南省人民政府2015年9月目录一、目标愿景二、总体布局三、生态保护格局四、开发布局五、新型城镇化六、产业发展七、基础设施(五网)八、公共事业十、政策措施一、目标愿景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

“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30年,海南岛陆域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 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 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注:一级生态功能区。

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

二级生态功能区。

指进行生态指标管控的区域,既是农、林业的生产空间,也是重要生态空间。

三、生态保护格局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区为核心,以重要湖库为节点,以自然山脊及河流为廊道,以生态岸段和海域为支撑,构建全域生态保育体系,总体形成“生态绿心+生态廊道+生态岸段+生态海域”的生态空间结构。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省和市县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琼府〔2022〕8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省和市县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琼府〔2022〕8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省和市县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省和市县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琼府〔2022〕8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海南省省和市县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海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2月15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管控第三章规划调整第四章监督检查第五章附则TM〗海南省省和市县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和市县总体规划管理,促进国土空间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根据《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海南省总体规划的决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和经省政府批准的市县总体规划(含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以及经省政府同意入库的海口市和三亚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调整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规划管控第三条《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和市县总体规划是我省本岛及近岸海域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开展用地、用林、用海等国土空间用途转用审批的重要依据。

市县总体规划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含旅游度假区开发边界和产业园区开发边界,下同)以及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必须严格执行,未经批准,严禁修改。

第四条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确实无法避让生态保护红线且符合国家和我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要求的新建和改扩建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五条未经批准,建设项目严禁占用耕地(含永久基本农田)和林地。

海南省城乡热带风貌设计导则

海南省城乡热带风貌设计导则

海南省城乡热带风貌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海南省建设厅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海南省勘察设计协会2008.10目录1总则2总体目标3城市(镇)区3.1建设目标3.2规划控制3.3建筑设计3.4园林绿化3.5市政设施3.6城镇照明4 风景旅游度假区4.1建设目标4.2 基本原则4.3规划控制4.4生态园林4.5 建筑风格4.6市政设施4.7景区照明5 村庄5.1总体目标5.2规划控制5.3建筑布局5.4乡村风貌5.5基础设施5.6服务设施1 总则1.1.1为了全面贯彻实施《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指导建设独具海南地方特色的城乡热带风貌,保护自然生态山水风光,推动岛屿国际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建设,结合海南实际,特编制本风貌设计导则。

1.1.2风貌设计与城乡规划设计的关系:风貌设计是城乡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规划设计的补充与深化,应强调将城乡风貌设计落实到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各个阶段的设计中,是海南城乡建设、建筑设计的指导和依据。

1.1.3本导则对海南省城乡所有项目设计、环境绿化建设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为塑造热带海岛特色风貌起到指引作用。

1.1.4海南省城乡热带风貌特征:热带滨海风光,碧海蓝天沙滩,生态雨林绿水,阳光地热温泉, 椰风海韵浓郁,民族风情文化,南亚特色鲜明,历史遗存厚重,改革开放创新,热情淳朴祥和。

1.1.5在海南省城乡范围内的项目设计建设除应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外,涉及风貌内容的建设尚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妥善处理好城乡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体现自然与人文和谐融理念,尊重自然,充分考虑建筑、环境、景观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等各项要素,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环境。

避免盲目扩张、破坏性建设。

2可持续性原则:保护生态、延续历史、优化环境、集约发展,合理安排各项用地,有序规划各类项目、永续利用各类资源。

保亭黎族苗自治县什玲镇

保亭黎族苗自治县什玲镇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玲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征求意见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玲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5)第一章总则 (7)第一条规划编制目的 (7)第二条规划编制依据 (7)第三条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8)第四条规划编制原则与任务 (9)第五条规划编制范围与期限 (9)第六条什玲镇区域概况 (10)第七条土地利用现状 (10)第八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形势 (11)第二章土地利用功能定位和目标 (13)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定位 (13)第九条土地利用功能定位 (13)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 (14)第十条土地利用总体目标 (14)第十一条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14)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7)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原则 (17)第十二条调整原则 (17)第二节农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 (18)第十三条农用地结构调整 (18)第十四条农用地布局调整 (20)第三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 (21)第十五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1)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5)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减少的措施 (25)第十七条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25)第十八条加强对农用地结构调整的引导 (25)第二节加大耕地补充力度的措施 (25)第十九条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25)第二十条大力加强农村土地整理 (26)第二十一条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 (26)第三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26)第二十二条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26)第二十三条强化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 (26)第二十四条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 (27)第二十五条积极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 (27)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28)第二十六条重点交通项目安排 (28)第二十七条重点独立工矿项目安排 (28)第二十八条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安排 (28)第六章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29)第二十九条基本农田保护区 (29)第三十条一般耕地区 (30)第三十一条林业用地区 (30)第三十二条木本园地区 (31)第三十三条草本园地区 (32)第三十五条城镇建设用地区 (33)第三十六条村镇建设用地区 (34)第三十七条工矿用地区 (34)第三十八条旅游用地区 (34)第七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6)第三十九条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 (36)第四十条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 (36)第八章近期规划安排 (38)第四十一条近期规划安排 (38)第四十二条近期规划要点 (38)第九章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0)第一节行政执法保障措施 (40)第四十三条强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40)第四十四条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问责制 (40)第四十五条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40)第四十六条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 (41)第四十七条严格规划修改 (41)第四十八条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41)第二节经济保障措施 (42)第四十九条探索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机制 (42)第五十条探索实施盘活存量土地的各种经济引导和调控手段 (42)第三节科技保障措施 (43)第五十一条加强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43)第十章附则 (44)第五十二条规划文件 (44)第五十三条规划实施 (44)第五十四条规划解释 (44)附表: (45)附表1 2006—2020年什玲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45)附表2 什玲镇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规划面积统计表 (46)附表3 什玲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46)附表4 2006—2020年什玲镇独立选址建设项目表 (47)附表5 未确定具体用地范围的建设项目 (47)附表6 什玲镇非农建设用地新增面积控制指标表 (48)附表7 2006—2020年什玲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规划表 (49)附表8 什玲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方案表 (50)前言为适应什玲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新形势和土地利用管理的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全局出发,妥善处理好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