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第四章表面粗糙度和检测
互换性04第三章10
2、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形状误差的划分
(1)波距小于1mm,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 (2)波距10mm以上的且不呈明显周期性变化的——宏观的几何形 状误差。 (3)波距介于1~10mm的并呈周期性变化的——表面波纹度
3
3、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⑴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⑵影响零件配合性质 ⑶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⑷影响零件的接触刚度 ⑸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
22
2、表面粗糙度代号
23
2、表面粗糙度代号
24
2、表面粗糙度代号
a 上限或下限符号U或L • 在完整符号中表示双向极限时应标注极限代号 •上限值在上方用U表示,下极限在下方用L表示,上 下极限值为16%规则或最大化规则的极限值。 •如果同一参数具有双向极限要求,在不引起歧义的情 况下,可以不加U、L。 • 上下极限值可以用不同的参数代号和传输带表达。
用带字母的完整符号的简化注法 可用带字母的完整符号,以等式的形式,在图形或标题 栏附近,对有相同表面结构要求的表面进行简化标注
45
3、表面粗糙度标注
表面结构要求的简化注法
只用表面结构符号的简化注法
未指定工艺方法的多个表面结构要 求的简化注法
要求去除材料的多个表面结构要 求的简化注法
不允许去除材料的多个表面结构要 求的简化注法
46
铣 6.3 0.8 3.2 (5) 3.2 3.2
a)
b)
c)
d)
图4-10表面粗糙度其它项目的标注
3.2
30
3.2
3.2 12.5
c 45
其余
25
12.5
1.6
3.2
30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实验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用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光切显微镜评定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2.加深对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和工具光切显微镜、被测工件三、实验原理光切显微镜是以光切法原理,测量和观察机械零件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又称表面粗糙度显微镜。
在不破坏零件表面的条件下测出工件截面轮廓最大高度和沟糟宽度的实际尺寸。
此外,还可测量零件表面上个别位置的加工痕迹和破损情况。
该仪器用于测量零件表面轮廓最大高度Rz值,其测量范围取决于选用的物镜的放大倍数,通常适用于测量Rz等于 0.8—63 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此种仪器只能对外表面进行测量,除对金属进行测量外,也可对纸张、木材和人工材料进行测量。
光切显微镜的外形及成像原理图如图 2-1和图 2-2所示。
图 2-1 光切显微镜外形图图 2-2 光切显微镜成像原理图由光源1发出的光,穿过夹缝2,形成带状光束,经物镜组O1O1′,斜向45°射向工件,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呈现出曲折光带,再以45°反射,经物镜组O2O2′,到达分划板3上。
人眼通过目镜可以看到如图2-3所示。
图 2-3 光切显微镜的目镜视野四、测量步骤1、根据被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物镜组,分别安装在投射光管和观察光管的下端。
2、接通电源。
3、擦净被测工件,把它安放在工作台上,并使被测表面的切削痕迹的方向与光带垂直。
当测量圆柱形工件时,应将工件置于V形块上。
4、粗调节:用手托住支臂,松开锁紧螺钉,缓慢旋转支臂调节螺母,使支臂上下移动,直到目镜中观察到绿色光带和表面轮廓不平度的影象。
然后,将螺钉固紧。
要注意防止物镜与工件表面相碰,以免损坏物镜组。
5、细调节:缓慢而往复转动调节手轮,调焦环和调节螺钉,使目镜中光带最狭窄,轮廓影象最清晰并位于视场的中央。
6、松开螺钉,转动目镜测微器,使目镜中十字线的一根线与光带轮廓中心线大致平行(此线代替平行于轮廓中线的直线)。
互换性表面粗糙度测量
表面粗糙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报告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表面粗糙度检测仪器样板原理和使用方法;2.加深对参数Ra,Rz,Ry的理解;3.上网探究学习。
【二】实验工具表面粗糙度样板,TIME3202实验装置。
【三】实验原理1.比较法测表面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样板对12个6种加工方法的试件进行比较,确定Ra值,记好试件号,Ra,加工方法,试件盒号。
注意:试件不要随意放,从固定盒中拿取。
将被测表面直接与表面粗糙度样板,直接进行比较,前提是两者的加工方法和材料应该尽可能相同,否则将产生较大的误差。
可以用眼或者放大镜比较,也可用手摸,用指甲划动的感觉来判断被测表面的粗糙度,但是用于比较粗糙度的样板不能用手直接触摸,防止生锈——这种方法用于车间或者Ra值比较。
样板有六种加工发法,车,立铣,平铣,外圆磨,平磨,刨削。
2.用TIME3202测量粗糙度1)测量方法测量工件表面粗糙度时,将传感器放在工件被测表面上,由仪器内部的驱动机构带动传感器沿被测表面做等速滑行,传感器通过内置的锐利触针感受被测表面的粗糙度,此时工件被测表面的粗糙度引起触针产生位移,该位移使传感器电感线圈的电感量发生变化,从而在相敏整流器的输出端产生与被测表面粗糙度成比例的模拟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及电平转换之后进入数据采集系统,DSP芯片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字滤波和参数计算,测量结果在液晶显示器上读出,也可在打印机上输出,还可以与PC机进行通讯。
2)实验步骤①检查电压,擦干净被测表面,一起摆放正确,平稳,放在被测表面上,使传感器滑行轨迹必须垂直于被测表面的加工纹理方向;②按下电源键(红色三角形),开机;③零位调整,0位以下触针偏低,向上旋转,0位以上触针偏高,向下旋转,按回车键(注意:向下旋转时,小心轻用力,动作要慢);④按启动键,运动有个过程,回到起始点才算完成测量,量程40微米,取样长度2.5微米;平定长度3微米。
TS100传感器结构TIME3202控制界面【四】实验数据处理1.比较法测量粗糙度1)绘制表格,整理数据不同标号的粗糙度(盘号:4)2)实验比较图片立铣比较(正面)图六立铣比较(反面)平铣比较(正面)平铣比较(反面)刨床比较(正面)刨床比较(反面)平磨比较(正面)平磨比较(反面)车床比较(正面)车床比较(反面)外磨比较(正面)外磨比较(反面)2.TIME3202实验装置测量表面粗糙度1)实验数据2)Ra,Ry,Rz的理解Ra:Ra是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l的范围内,被测轮廓上各点至基准的距离的算术平均值;Ry:Ry是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在取样长度l的范围内,被测表面山五个最大的轮廓峰值与五个最低的谷底深的平均值之和。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集(2)
六.改错题:1.改错题试指出图3.11中标注的误差,并加以改正。
2.改错题试指出图3.12中标注的误差,并加以改正。
3.试指出图3.13中形位公差标注的误差,并加以改正。
4.试改正图3.14a和b中形位公差标注的错误(以形位项目符号为准)。
述技术要求标注在题1.1图上。
1.2 轴承盖上四个通孔的位置用位置度公差控制。
端面I 为第一基准,ф80f9圆柱面的轴线为第二基准,试在图3.16上标注这四个孔的轴线的位置度公差ф0.5mm ,并注上基准代号和采用的公差原则。
1.3 试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在图3.17上。
1.3.1 圆锥面的圆度公差0.004mm ;1.3.2 圆锥母线的直线度公差0.0025mm ; 1.3.3 圆锥面对ф800-0.015mm 孔的轴线的圆跳动公差0.01mm ;1.3.4 ф80-0.015mm 孔的圆柱度公差0.008mm ; 1.3.5 左端面对ф800 -0.015mm 孔的轴线的垂直度公差0.01mm ;1.3.6 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0.06mm ;1.4 试指出图3.18中没有按下列形位公差要40k6题1.1(+0.018+0.002图 3.17求标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4.1 圆锥面A 的轴线对圆柱面B 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ф0.02mm ; 1.4.2 圆柱面B 的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为ф0.01mm ;1.4.3 圆柱面C 对圆柱面B 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3mm 。
2.3. 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图3.20上: 3.1 фd 圆柱面的尺寸为ф300 -0.025mm ,采用包容原则。
3.2 фD 圆柱面的尺寸为ф500 -0.039mm ,采用独立原则。
3.3 фd 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允许值R a=1.25µm ;фD a=3.4 键槽侧面对фD 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2µm 。
3.5 фD 圆柱面对фd 轴线的径向圆跳动量不超过0.03mm ;轴肩端平面对фd 轴线的端面圆跳动量不超过0.05mm 。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绪言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样的一批零件或部件就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和机械性能的互换。
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量就称为公差。
互换性课按其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公差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公差标准,技术标准又分为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和企业标准。
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基本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尺寸。
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即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实体状态是具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此时的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
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称为孔的作用尺寸,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称为轴的作用尺寸。
尺寸偏差是指某一个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 - 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的绝对值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间隙配合:孔德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上,即具有间隙配合。
间隙公差是允许间隙的变动量,等于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的代数差的绝对值,也等于相互配合的孔公差与轴公差的和。
过盈配合,过渡配合T=ai,当尺寸小于或等于500mm时,i=+(um),当尺寸大于500到3150mm时,I=+(um).孔与轴基本偏差换算的条件:1.在孔,轴为同一公差等级或孔比轴低一级配合2.基轴制中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与基孔制中轴的基本偏差代号相当3.保证按基轴制形成的配合与按基孔制形成的配合相同。
通用规则,特殊规则例题基准制的选用:1.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
2.与标准件配合时,基准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
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需要,允许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组合成配合。
第13次课表面粗糙度(2)教材
4.3.2 表面粗糙度的代号及其注法
3.表面粗糙度其他项目的标注
Hale Waihona Puke 取样长度若按标注规定的默认值,且评定长度为5个取样长
度,在图样上可以省略标注;若选用非标准值或评定长度
不为5个取样长度,则应在相应位置标注取样长度的值或
取样长度的个数。如:
Ra 3 3.2
若某表面的粗糙度要求由指定的加工方法(如铣削)获得,
(1)在图中未标注传输带、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的,则默认为
采用标准化值.
例如下图所示:
URa 6.3
Ra 3.2
LRz 3.2
图 12
图 13
图 14
图 15
图 16 19
(2)需要标注传输带、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数值的 , 例如下 图17、18 所示:
图17
传输带为0.008—0.8mm, lr = 0.8 mm
上、下限 符号
加工 余量
滤波器 类型
加工 工艺
磨
评定长度
极限判断 规则
U“X” 0.08-0.8 /Ra3 max 1.6
1.5 =
轮廓
传输带
极限值 特征
加工
表面
工艺类型 结构纹理 24
上、下限 符号
加工 余量
滤波器 类型
加工 工艺
磨
评定长度
极限判断 规则
U“X” 0.08-0.8 /Ra3 max 1.6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航空工程系 张艳星
第4章 表面粗糙度
本次课主要内容 4.3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4.4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4.5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2
第4章 表面粗糙度
4.3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国家标准GB/T131-2006对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代号及其标注做了规定。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六版)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六版)》习题参考答案绪言0-1题:写出R10中从250~3150的优先数。
解:公比q10= ,由R10逐个取数,优先数系如下: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3150 0-2题:写出R10/3中从0.012~100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解:公比q10/3= 3;由R10中的每逢3个取一个数,优先数系如下:0.012, 0.025, 0.050, 0.100, 0.200, 0.400, 0.800,1.600, 3.150, 6.300, 12.50, 25.00, 50.00, 100.00。
0-3题:写出R10/5中从0.08~25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解:公比q10/5=5;由R10中的每逢5个取一个数,优先数系如下:0.80, 0.25, 0.80, 2.50, 8.00, 25.0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1-1题 1.1231-2题(1)为间隙配合,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为:φ2088d H(3)为过盈配合,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为:φ5567r H1-3题 (1)为基孔制的间隙配合φ+ 0 - H8最大间隙:Xmax=+0.131㎜ 最小间隙:Xmin=+0.065㎜配合公差为:f T =0.066㎜r 6φ+ 0 - H7 +0.060+0.041最大过盈:Ymax=-0.060㎜ 最小过盈:Ymin=-0.011㎜ 配合公差为:f T =0.049㎜+ 0 - H8孔、轴公差:h T =0.039㎜,s T =0.025㎜; 配合的极限:Xmax=+0.089㎜,Xmin=+0.025㎜4(2)为基轴制的过渡配合(5)为基孔制的过盈配合1-4题φ+ 0 - 孔、轴公差:h T =0.021㎜, s T =0.013㎜;配合的极限:Xmax=+0.019㎜,Ymax=-0.015㎜ 配合的公差:f T =0.034㎜φ+ 0 - H7 u 6+0.235+0.210孔、轴公差:h T =0.040㎜,s T =0.025㎜; 配合的极限:Ymax=-0.235㎜,Ymin=-0.17㎜ 配合的公差:f T =0.065㎜;5(1)φ600.1740.10000.01996D h ++- (2)φ50018.0002.0025.0067+++k H (5)φ800.0910.12100.01976U h ---1-5题 (1)Ф2588f H 或Ф2588h F (2) Ф4067u H 或Ф4067h U(3) Ф6078k H 或Ф4078h K(1-6题)孔与轴的线胀大系数之差:△6105.11=⨯=α/℃, 降温-70℃导致的间隙减少量:△X = -0.040 mm设计结果:①Ф5078e H (基孔制);②Ф5078f F (非基准制,X max 和 X min 相同)。
02609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基础
02609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基础绪言1.互换性: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修配就能装到机器上,达到规泄的要求, 这样的零件就具有互换性。
2.优先数系中R20系列是基本系列。
3.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互换性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和机械性能的互换。
4.对厂际协作,应采用完全互换法:而厂内生产的零部件的装配,可以采用不完全互换法。
5.完全互换:装配时不需附加选择或调整的互换称为完全互换。
6.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互换性有哪些主要作用?答:a)为重要零件制造的专业化创造了条件。
b)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c)缩短机器设讣时间,促进产品的开发。
d)可减少修理机器的时间和费用。
第一章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1.在最大实体状态下,孔的最大实体尺寸为孔的最小极限尺寸。
2.最大实体尺寸:是指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尺寸,即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的统称。
3.最小实体尺:是指在最小实体状态下的尺寸,即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的统称。
4.体外作用尺寸:指被测要素在指左长度上,与实际孔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轴或与实际轴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孔的直径或宽度。
5.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称为基本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称为实际尺寸。
6.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即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与下偏差之差。
7.间隙公差:是允许间隙的变动量,它等于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之差,也等于相配合的孔公差与轴公差之和。
&公差带:在公差带图解中,由代表上偏差和下偏差或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的两条线所限定的区域,称为公差带。
9.在国家标准中,标准公差的等级共分为20级。
10.在国家标准中,尺寸公差带包括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两个参数。
11.影响标准公差因子的主要因素有加工误差和测疑误差等。
12.标准公差:是国家标准规圧的用以确左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值。
由公差等级系数和标准公差因子来决定。
13.当公差带在零线以上时,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总复习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总复习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与G8/和h7配合具有同样配合性质的配合是H8/g7。
H7/f6配合的配合性质为间隙配合。
在任意方向上中心要素的平行度的公差带为圆柱体。
对于过渡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重叠。
对于间隙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含相接)。
与基准轴配合的孔,A~H 为间隙配合,P~zc为过盈配合尺寸公差是指尺寸的许用变动量。
尺寸公差的大小等于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
基孔制配合的孔的公差带代号为H,其下偏差为零。
配合公差等于相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
IT2.1T5级用于高精度量块公差。
400+0.013mm比150+0.013mm 的精度高。
配合的零部件的公差值越小,则其配合公差也越小。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应选用基孔制。
孔、轴配合中,工作时有相对运动应选用间隙配合。
装配时不需附加选择或调整的互换称为完全互换。
最人实体状态是指孔或轴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多的状态。
最小买体尺寸是指消耗材料最小的状态下的尺寸最人实体状态下.,轴的尺寸为最大极限尺寸。
轴的最小实体尺寸为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孔的最大实体尺寸为孔的最小极限尺寸。
基孔制配合中,轴的公差带在零线下方形成间隙配合。
过盈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
公差是指允许质量参数的变动量过遮配合的最大间隙大于零,最大过盈也大于零。
基孔制与基轴制的选用原则:1)基孔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基轴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3)一般优先采用基孔制:加工孔比加工轴要困难,加工孔所削的刀具、量具尺寸规格多。
4)采用基轴轴制:冷拔钢作轴,轴不必加工;同一基本尺寸的轴上要装配儿个不同配合的零件。
5)与标准件配合时,基准制依标准件确定。
标准公差: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公差是公差等级系数和公差因子的乘积值来决定的,是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标准公差值。
表面粗糙度与检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VS
超声检测法
利用超声波在被测表面上的反射和传播特 性来检测表面粗糙度。该方法适用于各种 材料和形状的表面,具有无损检测、可穿 透性强的优点。
PART 05
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应用
零件加工精度保证措施
01
02
03
合理的工艺设计
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选 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工艺 参数和加工设备,确保加 工精度。
测量误差来源及处理
系统误差
由测量设备、方法本身引起。通过校准设备、改 进测量方法减小误差。
随机误差
受环境、操作等因素影响。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 值、提高操作稳定性等方法降低误差。
粗大误差
由于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需加强操 作规范培训、定期维护设备以避免。
提高测量精度策略
选择合适的测量量方法。
典型案例分析
汽车工业中的互换性应用
电子设备中的互换性应用
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通过实施互换性标 准,使得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零部件可以 相互替换,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停车时间。
电子设备中的元器件和插件需要具备互换 性,以便在维修和升级时能够快速替换和 扩展,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机械制造中的互换性应用
先进的加工技术
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如 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 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严格的检验制度
建立完善的检验制度,对 加工完成的零件进行严格 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 检验,确保零件质量。
装配过程中互换性实现途径
标准化设计
采用标准化的设计理念和标准化 的零部件,使得不同厂家生产的 零部件可以相互替换,提高装配
PART 01
表面粗糙度概述
定义与分类
表面粗糙度定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绪言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样的一批零件或部件就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和机械性能的互换;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量就称为公差;互换性课按其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公差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公差标准,技术标准又分为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和企业标准;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基本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尺寸;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即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最大实体状态是具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此时的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称为孔的作用尺寸,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称为轴的作用尺寸;尺寸偏差是指某一个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公差=|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的绝对值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间隙配合:孔德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上,即具有间隙配合;间隙公差是允许间隙的变动量,等于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的代数差的绝对值,也等于相互配合的孔公差与轴公差的和;过盈配合,过渡配合T=ai,当尺寸小于或等于500mm时,i=+um,当尺寸大于500到3150mm时,I=+um.孔与轴基本偏差换算的条件:1.在孔,轴为同一公差等级或孔比轴低一级配合2.基轴制中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与基孔制中轴的基本偏差代号相当3.保证按基轴制形成的配合与按基孔制形成的配合相同;通用规则,特殊规则例题基准制的选用:1.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2.与标准件配合时,基准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需要,允许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组合成配合;公差等级的选用:1.对于基本尺寸小于等于500mm的较高等级的配合,由于孔比同级轴加工困难,当标准公差小于等于IT8时,国家标准推荐孔比轴低一级相配合,但对标准公差大于IT8级或基本尺寸大于500mm的配合,由于孔德测量精度比轴容易保证,推荐采用同级孔,轴配合;2.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考虑工艺的可能性和经济性;各种配合的特性:间隙:主要用于结合件有相对运动的配合;过盈:主要用于结合件没有相对运动的配合;过渡:主要用于定位精确并要求拆卸的相对静止的联结;第二章长度测量基础测量包括,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量块在长度计量中作为实物标准,用以体现测量单位,并作为尺寸传递的媒介;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00,0,1,2,3,k级;根据量块长度极限偏差,量块长度变动允许值,测量面的平面度,量块的研合性及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标尺间距:沿着标尺长度的线段测量得出的任何两个相邻标尺标记之间的距离;标尺分度值:两个相邻标尺标记所对应的标尺值之差;标尺范围:在给定的标尺上,两端标尺标记之间标尺值的范围;测量范围:在允许误差限内计量器具的背测量值的范围;长度计量中的五大原则:阿贝原则:在长度测量时,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应使被测零件的尺寸线简称被测线和量仪中作为标准的刻度尺简称标准线重合或顺次排成一条直线;圆周封闭原则:要求在圆周分度测量中充分利用这一自然基准,亦即利用整圆周上所有角间隔的误差之和等于零这一自然封闭特性,进行测量方案的选择和数据处理,从而提高测量精度;最小变性原则:在测量过程中,控制测量温度及其变动、保证测量器具与被测零件有足够的等温时间、选用与被测零件线胀系数相近的测量器具、选用适当的测量力并保持其稳定、选择适当的支承点等,都是实现最小变形原则的有效措施;基准同一原则:测量基准要与加工基准和使用基准统一;即工序测量应以工艺基准作为测量基准,终检测量应以设计基准作为测量基准;最短测量链原则:在间接测量中,与被测量具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与被测量形成测量链;形成测量链的环节越多,被测量的不确定度越大;因此,应尽可能减少测量链的环节数,以保证测量精度,称之为最短链原则;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按“级”使用时,以刻在量块上的标称长度为工作尺寸,忽略了量块的制造误差;按“等”使用时,以量块检定证书上列出的实际尺寸为依据,忽略了检定量块实际尺寸时的测量误差;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位置公差:定向: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定位: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跳动:圆跳动径向,端面,全跳动径向,端面形状公差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形状公差带指限制被测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变动的区域;位置公差指关联实际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带指限制被测关联实际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变动的区域;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相互独立,互不相关,分别满足各自的公差要求的一项公差原则;包容要求:实际要素处处不得超越最大实体边界,而实际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越最小实体尺寸;最大实体边界:指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且具有正确几何形状的理想包容面最小实体边界:指尺寸为最小实体尺寸,且具有正确几何形状的理想包容面;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指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且具有正确几何形状的理想包容面;最小实体实效边界:指尺寸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且具有正确几何形状的理想包容面最大实体要求:控制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处于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之内的一种公差要求;当被测要素的实际状态偏离了最大实体实效状态时,可将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的一部分或全部补偿给形状或位置公差;D mv =Dm-t d mv=dm+t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的,因而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是一样的;第四章表面粗糙度及检测取样长度l是用于判别和测量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它在轮廓总的走向上取;评定长度Ln 轮廓中线m表面粗糙度参数:高度参数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试点高度Rz,轮廓最大高度Ry,间距参数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综合参数轮廓支撑长度tp第五章光滑极限量规光滑极限量规是一种无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只能确定工件是否在允许的极限尺寸范围内,不能测量出实际尺寸;通规按被测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制造,止规按被测孔的最小实体尺寸制造;合格:通规通过,止规不通;按不同用途可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校对量规泰勒原则:是指控的作用尺寸应大于或等于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并在任何位置上孔德最大实际尺寸应小于或等于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作用尺寸应小于或等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并在任何位置上轴的最小实际尺寸应大于或等于轴的最小极限尺寸;第六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滚动轴承是机器上广泛应用的一种作为传动支撑的标准部件;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滚动轴承配合尺寸的互换性称为完全互换性;滚动轴承组成零件之间的互换性称为不完全互换;按公称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分为五个精度等级,G,E,D,C,B,G最低,B最高;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配合应按基孔制,但内径的公差带位置却与一般基准孔相反;滚动轴承国标将dmp的公差带分布在零线下侧;此时,当它与一般过渡配合的轴相配时,不但能保证获得不大的过盈,而且还不会出现间隙,从而满足了轴承内孔与轴的配合的要求,同事又可按标准偏差来加工轴;轴承内圈与轴采用基孔制,外圈与壳体孔德配合采用基轴制;第七章尺寸链尺寸链是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组;特点为:1.尺寸链的封闭性,即必须由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尺寸排列称为封闭的形式;2.制约性,即某一尺寸的变化将影响其它尺寸的变化;完全互换法是按尺寸链中各环的极限尺寸来计算公差的,但是在大量生产总,零件实际尺寸的分布是随机的,多数情况下可考虑成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如果加工中工艺调整中心接近公差带中心时,大多数零件的尺寸分布于公差带中心附近,靠近极限尺寸的零件数目极少;第十一章圆柱齿轮传动公差及检测对齿轮传动的要求因用途的不同而异:传递运动的准确性;传动的平稳性;载荷分布的均匀性;传动侧隙;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几何偏心;齿轮孔德几何中心与齿轮加工时的旋转中心不重合引起的;运动偏心;分度蜗轮的加工误差及安装偏心引起的;机床传动链的高频误差;滚刀的安装误差;前两个是长周期误差,影响齿轮运动的均匀性,后两个是短周期误差,影响齿轮工作平稳性影响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切向综合误差△Fi' 齿距累积误差△Fp 齿圈径向跳动△Fr 径向综合误差△F’’i ,公法线长度变动量△Fw影响传动平稳性的误差:一齿切向综合误差△f'i 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i'' 齿形误差△ff基节偏差△fpb 齿距偏差△fpt 螺旋线波度误差△ffβ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齿向误差△Fβ 接触线误差△Fb 轴向齿距偏差△Fpx齿轮副误差及其评定指标:轴线的平行度误差,齿轮副的中心距偏差△fa 接触斑点。
互换性第四章
(3)波纹度轮廓:对原始轮廓连续应用λf滤波器抑 制长波成分,λc滤波器抑制短波成分后形成的轮廓。
(4)形状误差曲线:分离掉比波纹度波长短的成分 后形成的轮廓。
通过对前三项轮廓曲线的数据处理,可获得 不同的误差参数,分别归类为
P参数:从原始轮廓上计算所得参数。 R参数:从粗糙度轮廓上计算所得参数。 W参数:从波纹度轮廓上计算所得参数。
2、中线 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基准线。 原始轮廓中线指轮廓上各点到该线的距离Z(x)的平方和 为最小的线。 3、取样长度lp、lr、lw 用于判别被评定轮廓的不规则特征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 取样长度方向沿轮廓总的走向量,至少包含5个以上轮 廓峰和谷。 4、评定长度ln
用于判别被评定轮廓的X 轴方向上的长度。
Rmr(c)主要在耐磨性、接触刚度要求较高等场 合附加选用。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比较法
比较法将被测表面和表面粗糙度样板直接 进行比较,用于车间,评定表面粗糙度值较大 的工件。
光切法
光切法利用光切理,用双管显微镜测量, 常用于测量Rz为0.5-60μm。
被测阶梯表面P1、P2的 高度为h,扁平光束A以45度 方向入射,折射成S1、S2两 段,经B方向反射后,在显 微镜内两段光带的放大像为 S1’’和S2’’,同时S1与S2的 距离h被放大为h’’。用测微 目镜测出h’’值,根据放大 关系计算出h值。
说明:旧标准中也有轮廓最大高度,符号为Ry。旧标 准中的“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在新标准中已取消。
(2)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Pa、Ra、Wa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所有纵坐标值Z(x)绝对值的 算术平均值。
1 l Ra, Pa,Wa Z ( x) dx l 0
近似为
互换性04第三章10讲解
1 m
m i 1
Xsi
17
5、轮廓支承长度率Rmr(c)
定义: 在给定水平位置c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Ml(c)与评定长 度的比率。 计算式如下:
18
三、评定参数的数值规定及图样标注
1、评定参数的数值规定
GB规定的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允许值为见表4-1~表4-4:
表4-1
表4-2
0.012 0.2 3.2
2、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形状误差的划分
(1)波距小于1mm,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 (2)波距10mm以上的且不呈明显周期性变化的——宏观的几何形
状误差。 (3)波距介于1~10mm的并呈周期性变化的——表面波纹度
3
3、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⑴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⑵影响零件配合性质 ⑶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⑷影响零件的接触刚度 ⑸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
8
一、主要术语及定义
2、评定长度ln 定义:
在评定或测量表面轮廓时所必需的一段长度。
作用:
反映加工表面的不均匀性。
取法:
最小的评定长度等于取样长度 5个连续取样长度
9
一、主要术语及定义
3、轮廓峰和轮廓谷 定义:
轮廓和X轴相交,连接两相邻交点的从材料向 外的轮廓部分称为轮廓峰 连接两相邻交点的向材料内的轮廓部分称为轮 廓谷
Ra
0.025 0.4 6.3 50 0.05 0.8 12.5 100
0.1 1.6 25
0.025 0.4 6.3 100
Rz
0.05 0.1
0.8 1.6
12.5 25
200 400
1600
0.2 3.2 50 80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部分答案_廖念钊第六版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六版)习题参考答案绪言1题:写出R10中从250~3150的优先数。
解:公比q10= ,由R10逐个取数,优先数系如下:250,315,400,500,630,800,1000,1250,1600,2000,2500,3150 2题:写出R10/3中从0.012~100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解:公比q10/3= 3;由R10中的每逢3个取一个数,优先数系如下:0.012, 0.025, 0.050, 0.100, 0.200, 0.400, 0.800,1.600, 3.150, 6.300, 12.50, 25.00, 50.00, 100.00。
3题:写出R10/5中从0.08~25的优先数系的派生数系。
解:公比q10/5=5;由R10中的每逢5个取一个数,优先数系如下:0.80, 0.25, 0.80, 2.50, 8.00, 25.0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1题 1.2题(1)为间隙配合,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为:φ2088d H(3)为过盈配合,孔与轴配合的公差带代号为:φ5567r H 3题 (1)为基孔制的间隙配合(2)为基轴制的过渡配合φ+ 0 - H8最大间隙:Xmax=+0.131㎜ 最小间隙:Xmin=+0.065㎜配合公差为:f T =0.066㎜r 6φ+ 0 - H7 +0.060+0.041最大过盈:Ymax=-0.060㎜ 最小过盈:Ymin=-0.011㎜ 配合公差为:f T =0.049㎜φ+ 0 - H8孔、轴公差:h T =0.039㎜,s T =0.025㎜; 配合的极限:Xmax=+0.089㎜,Xmin=+0.025㎜配合的公差:f T =0.064㎜+ 0 - K7孔、轴公差:h T =0.021㎜, s T =0.013㎜; 配合的极限:Xmax=+0.019㎜,Ymax=-0.015㎜(5)为基孔制的过盈配合 4题(1)φ600.1740.10000.01996D h ++- (2)φ50018.0002.0025.0067+++k H (5)φ800.0910.12100.01976U h --- 5题 (1)Ф2588f H 或Ф2588h F (2) Ф4067u H 或Ф4067h U (3) Ф6078k H 或Ф4078h K 6题孔与轴的线胀大系数之差:△6105.11=⨯=α/℃, 降温-70℃导致的间隙减少量:△X = -0.040 mm设计结果:①Ф5078e H (基孔制);②Ф5078f F (非基准制,X m ax 和 X m in 相同)。
互换性第4章
9
第4章 表面粗糙度
4.2 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4.2.1 基本术语
1、取样长度L 取样长度L 取样长度是指测量或评定表面粗糙度时用 取样长度是指测量或评定表面粗糙度时用 于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 于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 规定和选择取样长度,可以限制和减弱其他 的截面轮廓形状误差尤其是表面波纹度对表面粗糙 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4章 表面粗糙度
第4章 表面粗糙度
4.1 4.2 4.3 表面粗糙度 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1
第4章 表面粗糙度
4.1 表面粗糙度
4. 1. 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无论是切削加工的零件表面还是用铸、锻等方法获得 的零件表面,总会存在着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的微观几何 形状误差。这种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 称为表面粗糙度。 为了正确评定表面粗糙度和保证互换性,我国发布了 GB3503-2000 《表面粗糙度 术语、定义及其参数》,GB/T 1031-1995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等国家标准。
24
第4章 表面粗糙度
25
第4章 表面粗糙度
26
第4章 表面粗糙度 4. 3. 3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一般标注在可见轮廓线、 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必 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如下图所示。
27
第4章 表面粗糙度
图 表面粗糙度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
使配合变松,降低了定位和导向的精度。
6
第4章 表面粗糙度 2. 耐磨性 耐磨性 相互接触的表面由于存在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只 能在轮廓峰顶处接触,实际有效接触面积减小,导致 单位面积上压力增大,表面磨损加剧;但过于光(即 表面粗糙度值过小)的零件表面,由于金属分子间的 吸附作用,接触表面的润滑油被挤掉形成干摩擦,也 会使摩擦系数增大而加剧磨损。
互换性课件第4章
a
e
d b
图4-9 表面粗糙度轮廓代号
二、表面结构完整图形符号的组成
1).极限值的判断规则的标注 GB/T10610-2009规定:表面结构要求中给定极限 值的判断规则有两种: (1)16%规则
当参数的规定值为上限值时,如果所选参数在同 一评定长度上的全部实测值,大于图样或技术产 品文件中规定的个数不超过实测值总数的16%, 则该表面合格。
当参数的规定值为下限值时,如果所选参数在同 一评定长度上的全部实测值,小于图样或技术产 品文件中规定的个数不超过实测值总数的16%, 则该表面合格。
二、表面结构完整图形符号的组成
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技术要求
一、 表面粗糙度轮廓技术要求的内容
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技术要求时,必须给出 表面粗糙度轮廓幅度参数及允许值和测量时的取样 长度值这两项基本要求,必要时可规定轮廓其他的 评定参数、表面加工纹理方向、加工方法或(和)加 工余量等附加要求。如果采用标准取样长度,则在 图样上可以省略标注取样长度值。
二、表面粗糙度轮廓评定参数的选择
评定参数的选择: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仅选用幅度参数 ( Ra 或Rz ),根据功能需要可附加选用间距参数(如涂 镀性,抗腐蚀性、密封性要求)或Rmr(c)(对表面的 支撑刚度和耐磨性有较高要求时)。推荐优先选用Ra值, 因为Ra能充分反映零件表面轮廓的特征。以下情况下例外: 当表面过于粗糙(Ra>6.3μm)或过于光滑( Ra< 0.025 μm )时,可选用Rz,因为此范围便于选择用于 测量Rz的仪器测量。 当零件材料较软时,Ra一般采用触针测量。 当测量面积很小时,如顶尖、刀具的刃部、仪表的小 元件的表面,可选用Rz值。
互换性测量技术4_4[1]
4.4、表面粗糙度的选用确定零件表面粗糙度时,既要满足零件表面的功能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性$评定参数的选择$参数值的选择一、评定参数的选用只有当幅度参数不能满足表面的功能要求时,才选取附加参数作为附加项目RSm主要在对涂漆性能.冲压成形时抗裂纹、抗震、抗腐蚀、减小流体流动摩擦阻力等有要求时选用Rmr(c)主要在耐磨性、接触刚度要求较高等场合附加选用二、参数值的选用选用原则满足功能要求其次考虑经济性及工艺的可能性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参数的允许值应尽可能大些(除Rmr(c)外)具体设计时,多采用经验统计资料,用类比法来选用类比法选择参数值时应注意1)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粗糙度值小于非工作表面2)摩擦表面粗糙度值小于非摩擦表面3)运动速度高、单位面积压力大,以及受交变应力作用的钢质零件圆角、沟槽处、应有较小的粗糙度4)配合性质要求高的配合表面,如小间隙的配合表面,受重载荷作用的过盈配合表面,都应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5)尺寸精度要求高时,参数值应相应地取得小6)要求防腐蚀、密封性能好或外表美观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比较高7)凡有关标准已对表面粗糙度要求作出规定,则按该标准确定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类比法选择参数值时应注意 尺寸公差、表面形状公差小时,表面粗糙度值也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T:形状公差值;IT:尺寸公差值T≈0.6IT,则Ra≤0.05IT;Rz≤0.2ITT≈0.4IT,则Ra≤0.025IT;Rz≤0.1ITT≈0.25IT,则Ra≤0.012IT;Rz≤0.05ITT<0.25IT,则Ra≤0.015T;Rz≤0.6TP116。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四章 (3)公差原则
2.2单一要素的体内作用尺寸 轴:dfi =da- t△;
孔:Dfi =Da+t△
关联要素的体内作用尺寸
2 作用尺寸
作用尺寸是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的综 合尺寸。
对一批零件而言,每个零件的实际尺寸和 误差都不一定相同,但每个零件的体外或体内 作用尺寸只有一个。
对于被测实际轴,dfe≥dfi;而对于被测实际 孔,Dfe≤Dfi
公差原则
公差原则
公差原则:处理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
之间关系而确立的原则。
I. 独立原则
包容要求 II. 相关要求 最大实体要求
最小实体要求 可逆要求
一、术语及定义
1.局部实际尺寸:
在实际要素的任一正截面上,两对
应点之间测得的距离。
Da
da
注意:由于零件存在尺寸和形位误差, 所以要素各处的尺寸往往是不同的。
1)图样标注: ø10
0 0.2
0.1 M
2)分析:实效边界:尺寸为ø10.1 mm的理想孔
实际尺寸合格范围:9.8—10 mm。
实际尺寸为ø9.8mm时,轴线直线度公差0.3 mm。
实际尺寸为ø10 mm时,轴线直线度公差0.1 mm
2、最大实体原则用于关联要素
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同时对同轴度进行补偿
辨析实效尺寸与作用尺寸
区别: 实效尺寸是实体尺寸和形位公差的
综合尺寸。对同一批零件而言是定值
作用尺寸是局部实际尺寸和形位误
差的综合尺寸。对同一批零件而言是变 化值
联系: 实效尺寸是作用尺寸的极限值
实效尺寸举例
一、基本概念
5 边界
理想边界是设计时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面。 边界尺寸是极限包容面的直径或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单一基准使用的基准
(4)(3)多基准: 由两个或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所构成的基 准
(4)目标基准:在零件表面上指定一些点、线或局部表面
(5)
作为基准
二 位置公差
(一) 概述 1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量 2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量 3 定向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
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二 形位公差研究的对象
要素: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 线、面 ·理想要素: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 ·实际要素:实际存在的要素
·被测要素: 具有形位公差要求的
要素
单一要素: 只对自身形状有要
求的要素
·基准要素: 确定其它要素方位的
要素
轮廓要素
中心要素
关联要素: 对其它要
素有功能要 求的要素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形状公差和误差 第三节 位置公差和误差 第四节 形位误差的检測 第五节 公差原则 第六节 形位公差的选择 第七节 形位公差的标注
第一节 概述
一 标准 GB/T1182—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
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 GB/T4249—1996 《公差原则》 GB/T16671—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
基准轴线
基准平面
位置度: 被测要素(点、线、面)对基准的位置的要求 位置度公差控制点的位置度误差
(1)位置度公差控制点的位置度误差
点的位置度公差,其公差带是以被测点的理想位置为 球心,以公差值0.08mm为直径的球内区域.
B基准平面 A基准轴线
公差带
位置度公差控制线的位置度误差
A基准平面
公差带
5 公差带的各项形状
t
t
a)
b)
t
d)
e)
t
g) h)
st c)
f)
i)
二 各项形状公差
1 直线度:用于限定平面内或空间直线的形状误差 (1) 给定平面内
二 各项形状公差
1 直线度:用于限定平面内或空间直线的形状误差
(1)给定平面内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
(2)
行直线间的距离
(2) 给定一个方向 公差带的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 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有的最小宽度或直径
实际被测要素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
↓
与基准平面 平行的理想要素
被测实际要素
f
基准平面
↑
基准直线
定向最小区域
二 位置公差项目
(二) 定向公差项目
1 平行度:控制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成0角 面对线平行度
基准直线
面对面平行度
线对线的平行度 一个方向
给定方向
基准直线
线对线的平行度 二个方向
3 倾斜度:控制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成0~90º之间 某一确定角度的要求 面对面的倾斜度
45°
45°
基准平面
线对面的倾斜度
线对面的倾斜度
基准平面
基准平面
二 位置公差项目
(一) 概述 (二) 定向公差项目
(三) 定位公差项目
1 同轴度:控制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的要求 2 对称度:控制被测中心与基准要素的共面性 3 位置度:被测要素(点、线、面)对基准的位置要求
(4) 在定任意方向
二 各项形状公差 1 直线度:用于限定平面内或空间直线的形状误差
2 平面度:限制平面的形状误差
0.03
二 各项形状公差
3 圆度:限制回转体径向截面的形状误差
二 各项形状公差
4 圆柱度:限制整个圆柱表面的形状误差
二 各项形状公差 5 线轮廓度:限制平面曲线或轮廓线的形状误差
线对线的平行度
任意方向
φD
二 位置公差项目 (二) 定向公差项目
2 垂直度:控制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成90º角
面对面的垂直度
基准平面
面对线的垂直度
基准直线
线对面的垂直度
一个方向
基准平面
线对面的垂直度
二个方向
φd
基准平面
线对面的垂直度 任意方向
φt
基准平面
二 位置公差项目 (二) 定向公差项目
理想轮廓线 基准直线B
基准直线A
5 线轮廓度:限制平面曲线或轮廓线的形状误差
二 各项形状公差 6 面轮廓度:限制空间曲面或轮廓面的形状误差
理想轮廓面
第三节 位置公差和误差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1 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依据 2 基准要素的实现 模拟法、分析法、直接法、目标法
基准实际要素
3 最小条件:确定实际要素最大变动量为最小的理想 要素位置
理想要素位置的确定: 对轮廓要素
被测实际要素
f
f2 f1
最小区域
理想要素位置的确定: 对中心要素
理想轴线
被测实际轴线
最小区域
4 最小包容区域: 以理想要素为基准,包容实际要素,具有的最小高
度或直径的区域 理想平面
被测实际面
f
最小区域 包容面
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确定 4 定位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位置的理想要素
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 尺寸确定
5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按理想要素的方向来包容被测实 际要素,具有的最小宽度或直径
6 定位最小包容区域:按理想要素定位包容被测实际要 素,具有的最小宽度或直径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 按理想要素的方向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具
二 各项形状公差
1 直线度:用于限定平面内或空间直线的形状误差
(1) 给定平面内
(2) 给定一个方向
(3) 给定二个方向 公差带是在给定两个方向上的
(4)
平行平面
(5)
0.2
0.1
t2
二 各项形状公差
1 直线度:用于限定平面内或空间直线的形状误差 (1) 给定平面内 (2) 给定一个方向
(3) 给定二个方向
模拟法
基准实际要素
基准
模拟基准
支承(调到等高)
直接法 目标法
φ4 A1
B1
B2
B
φ4 A3
φ4 A2
φD
C1
一 基准和基准体系
1 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依据
2 基准要素的实现:模拟法、分析法、直接法、目标法 3 基准体系
(1)单一基准:由一个要素(一个平面、轴线)建立的基准
(2)组合基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共同建立而作为
三 形位公差的分类
分类 项 目
直线度 形
平面度
状 圆度
公 圆柱度
差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
符号
分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位定 置 公向 差
定
项目 平行度 垂直度 倾斜度 同轴度
位 对称度
位置度 跳 圆跳动 动 全跳动
号符
第二节 形状公差和误差
一 基本概念
1 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2 形状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 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