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培养观察细菌的简易方法
培养观察细菌的简易方法一、牙垢中的细菌用消毒牙签,在自己牙齿缝里挑下一些碎屑,放在洁净载玻片上的水滴中,调匀,制成涂片。
待涂片干燥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徐徐来回掠过3~4次,细菌外面的一些胶质粘着在载玻片上,使细菌固定、稍冷,加一滴亚甲基蓝溶液,染色1~2分钟后,用清水冲洗,然后盖上盖玻片。
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可观察到杆菌、弧菌、球菌等。
若使用油镜观察,效果更清楚明显。
二、粪池里的细菌在粪池用吸管吸取一滴沤过的粪混合液上层液体,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置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可见到活的螺旋菌及杆菌。
注意在观察时光线应暗些,效果好。
三、酸莱、酸奶中的细菌取酸菜液上部的白色薄膜或酸奶澄清液,制成临时装片,放在高倍镜下观察,可看到乳酸杆菌。
四、根瘤菌的观察取豆科植物[大豆、蚕豆、花生]的根瘤用刀片切开,用针挑取一小块内容物,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制成涂片,晾干后,用酒精灯火焰烘烤固定,然后滴一滴亚甲基蓝溶液,染色2~3分钟,清水冲洗,盖上盖玻片,吸干后,用500倍高倍镜观察,可见到短杆状根瘤菌。
五、枯草杆菌的培养和观察把25克新鲜干草切成小段,放在盛200毫升清水烧杯中,加热煮沸15分钟,待溶液呈暗褐色时,倒入烧瓶,放在黑暗、20~30℃的温暖环境中。
2~3天后,液体混浊,表面形成薄膜。
用吸管吸取浮在上层的液体,制成临时涂片,放在高倍镜下观察,可看到连成线的枯草杆菌。
若将培养液放在低温处1~2天,再取出制成临时涂片,用600倍或更高倍数的显微镜观察还能看到枯草杆菌的芽孢。
微生物学实验细菌细胞的生化反应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各种细菌由于具有不同的酶系统,致使它们能利用不同的底物,或虽然可以利用相同的底物,却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细菌。
糖发酵是最常用的生化反应,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中。
实验一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涂片制作及染色法.pdf
实验一 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涂片制作及染色法 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 实验学时: 2学时一、目的要求1.了解、熟悉油镜的使用和使用原理。
2.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及美蓝和革兰氏染色方法。
3.能够识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染色特征。
4.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学特征和特殊构造。
二、知识背景细菌个体微小,无色透明,在一般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用适当的染料使其着色后,才能看到其形态、排列和结构。
某些细菌因有特殊的染色性,更可借特殊的染色方法加以鉴别。
因此染色技术是细菌鉴定中的基本技术之一。
检查微生物标本,需要使用显微镜。
比较多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
根据不同要求,可使用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前几种显微镜用可见光线或紫外光线作照明光源,它们都属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则是用电子流代替照明光源,与光学显微镜不同。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或称生物显微镜)的构造,使用与保护方法,已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中讲过,这里概述油镜的原理和使用要点:检查细菌标本,多用油镜进行,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95-100倍)的物镜,一般都标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和特别标记,以便识别。
国产镜多用“油”字表示,国外产品则常用“Oil 或“HI”作记号。
油镜上还常漆有黑环或红环,而且油镜镜身比高倍镜和低倍镜长,镜片最小,这也是识别的另一个标志。
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量也较少,其视野比用高倍镜时为暗。
当油镜头和载玻片之间为空气层所隔时,因为空气的折光指数与玻璃的不同,故有一部分光线被折射而不能进入镜头之内,使视野更暗;若在镜头与载玻片之间放上与玻璃的折光指数相似的油类,如香柏油等,使光线不致于因折射而大为损失,则可使视野充分照明,并能使操作者清楚地进行观察和检查(图l )。
实验室中几种常用物质的折光指数 品名 玻璃 檀香油香柏油 加拿大树胶二甲苯 液体石蜡松节油甘油 水 折光指数 1.52-1.59 1.52 1.51 1.52 1.49 1.48 1.47 1.47 1.33进行油镜检查时,应先对好光线,但不可直对阳光,采取最强亮度(升高集光器,开大光圈,调好反光镜等)。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和关键点3、识别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二、实验原理: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为什么要对细菌染色?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
简单染色法可用以观察微生物的形状、大小及细胞排列状态,是微生物技术中应用广泛,操作简便的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性染色法。
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厚,交联而成的肽聚糖网状结构致密,经乙醇处理发生脱水作用,使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与碘形成的大分子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壁内使细胞呈蓝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薄,网状结构交联少,且类脂含量较高,经乙醇处理后,类脂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被溶出细胞壁,再经番红复染后细胞呈红色。
三、实验器材1、菌种牛肉膏琼脂斜面28℃培养24h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斜面菌种,牛肉膏琼脂斜面28℃培养16h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斜面菌种;2、仪器显微镜;3、材料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染色缸等。
4、染料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Lugol)碘液,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细菌的简单染色步骤: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步骤: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染色,水洗,碘液媒染,水洗,乙醇脱色,水洗,番红复染,水洗,干燥,镜检.五、实验关键步骤和注意点:1、玻片要洁净无油,否则菌液涂不开。
实验二细菌的观察
细菌一般形态染色观察一、实验目的学习了解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习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鉴别染色技术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细菌的个体极微小,无色透明,必须借助于染色法,使细菌(或背景)着色,与背景(或菌体)形成明显的对比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构造。
染色方法主要有:见下图简单染色法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常用染料有:碱性染料:结晶紫、碱性复红、龙胆紫、番红、中性红、孔雀绿等。
酸性染料:酸性复红、刚果红、曙红等简单染色一般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原因: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细菌细胞壁含有蛋白质或多肽,也就有等电点已知细菌的等电点pH为2~5。
革兰氏阳性菌为2~3,革兰氏阴性菌为4~5。
当细菌的培养液pH值大于等电点时,细菌带有负电荷;反之,带有正电荷。
一般,细菌的培养、染色、试验过程均在偏碱性(7~7.5)、中性、偏酸性(6~7)条件下,都高于细菌的等电点,故均带有负电荷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根据细菌对这种染色反应的不同,可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大类,其机理是由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不同和通透性不同的缘故。
革兰氏染色对于细菌的分类、鉴定及食品卫生检测都有重要意义。
革兰氏染色原理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因素菌龄培养基pH值染色技术:涂片质量、染色时间、脱色时间、染色脱色均匀度等三、实验器材1. 器材: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香柏油,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火柴,吸水纸,无菌牙签。
2. 染色液及试剂:石碳酸复红染液、碱性美蓝染液、结晶紫染色液,路戈氏碘液,95%的酒精,蕃红染色液,黑色素水溶液,蒸馏水。
3. 菌种:白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新鲜斜面菌种各1支。
四、操作步骤(一)简单染色涂片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二)革兰氏染色涂片→干燥→火焰固定结晶紫染色→水洗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水洗蕃红复染→水洗干燥镜检(三)口腔中微生物观察负染色五、实验报告1、实验结果绘图2、思考题(1)细菌制片过程应注意哪些?(2)试分析菌龄、培养pH、染色技术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课:02细菌鉴定试验-涂片染色
涂片抗酸染色结果观察
镜检时,油镜下仔细查遍整个涂片或至少100个视野; 抗酸性菌呈红色,其它细菌及细胞呈蓝色; TB为细长,着色不均匀,可2个以上的菌形成V、Y、T
等或平行排列等。
涂片抗酸染色结果报告
结果报告,1984年国内统一暂行规定报告方式: 未找到抗酸菌-; 找到抗酸杆菌1或2个,全视野发现1或2个; 找到抗酸杆菌+,全视野发现3-9个; 找到抗酸杆菌++,全视野发现10-99个; 找到抗酸杆菌+++,每视野发现1-9个: 找到抗酸杆菌++++,每视野发现10个以上。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吲哚(靛基质或蛋白胨水)试验: 阳性: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水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
加入指示剂形成红色界面; 阴性:加入指示剂不变色; 区分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
尿素分解试验: 阳性:尿素分解酶分解尿素产生大量的氨,使培养基
呈碱性,加入指示剂为红色; 阴性:加入指示剂不变色。
4、墨汁染色查隐球菌
新生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可存在于人体体表、 口腔及肠道中;
经呼吸道侵入人体,由肺经血行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 器组织,主要侵犯肺、脑及脑膜;
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AIDS、恶性肿瘤、糖尿 病、器官移植及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临床上怀疑脑膜炎时,常抽取脑脊液检查细菌真菌、抗 酸菌、隐球菌。
3、涂片抗酸染色:检查抗酸杆菌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增加结核病人约800万 1000万,死亡病人约300万;
全人类的三分之一即17亿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 结核病人主要见于发展中国家,尤其经济落后地区; 我国是结核病高发国家,广东地区发病率较高。
实验二 细菌的形态观察(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二细菌的形态观察(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一目的要求1.了解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细菌的涂片与革兰氏染色技术。
2.初步学习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染色方法,并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3.观察细菌的菌落平板,学会识别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特征,学会初步鉴别微生物的种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原理1.简单染色法原理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观察个体形态与细菌排列。
由于细菌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环境中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一种碱性染料如美蓝、碱性复红、结晶紫对细菌进行染色。
美蓝是美蓝的盐酸盐,可解离为带正电荷的美蓝,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菌体着色。
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简单染色过程:涂片→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涂片→固定→干燥→水洗、吸干→镜检→染色 1mim2.革兰氏染色法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由丹麦医生 Hans Christian Gram于 1884 年创立。
它是细菌学中很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因为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为革兰氏阳性菌(G + )和革兰氏阴性菌(G -)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过程: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1min)→碘液媒染(1min)→乙醇脱色(95% 酒精,30s)→番红复染(30 秒)→干燥→镜检阳性菌:紫色阴性菌:红色革兰氏染色要点:(1)初染:用结晶紫,染色 1 分钟,水洗。
(2)媒染:加碘液覆盖 1 分钟后水洗。
(3)脱色:连续滴加 95%乙醇,约 30 秒,直到滴下的乙醇无色为止,水洗。
(4)复染:加番红染色 1 分钟,水洗。
(5)干燥。
(6)镜检:先低倍镜,后油镜观察。
注意:涂片要薄而均匀,脱色程度要控制得当。
学生做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革兰氏染色。
观察细菌个体形态与排列,绘图。
3.芽孢染色原理细菌的芽孢壁比营养细胞壁厚,致密,透性差,着色和脱色都比营养细胞困难,故一般采用一种碱性染料并在微火上加热,或延长染色时间,使菌体和芽孢都染上颜色以后水洗或稀酸冲去菌体的染料,芽孢仍保留颜色,再用另一种对比鲜明的染料使菌体着色,如此可明显区分芽孢和营养体结构。
微生物学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染色、特殊形态观察、细菌分布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的比较
细胞壁 质地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糖类含量 脂类含量 磷壁酸 外膜
G+菌 坚韧 20-80nm 15-50 50-80%(干重) 约45% 1-4%
+ —
G-菌 疏松 10-15nm 1-2 5-20%(干重) 15-20% 11-22%
实验结果
(1) 绘图:画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 形态图。如果染色结果不理想,请分析原因。 (2) 思考: 进行革兰氏染色的意义?
细菌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 二、细胞膜 三、细胞质 四、核质
细菌的特殊形态结构
• 芽孢:休眠体,不利环境下产生,耐受各 种极端环境。
• 荚膜:多糖,包裹在菌体外围,保护菌体 • 鞭毛:运动,菌落形态。
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染色、特殊形态观察、细菌分布
实验目的
• 学习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原理和方法
• 了解细菌的特殊形态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 了解细菌在环境(空气、污水),人体(皮肤、 口咽腔)中的分布
革兰氏染色法基本原理
•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 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 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 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 鉴别染色法。 G+ -紫色 G- - 红色
细菌荚膜的观察
主要成分是多糖、 多肽或蛋白质, 尤以多糖居多。
荚膜
细菌鞭毛的观察
菌毛
芽胞
肉毒梭菌
破伤风芽孢杆菌
了解细菌在环境中的分布 空 气: 每组一个琼脂培养皿 污 水: 每组一个琼脂培养皿
了解细菌在人体中的分布 皮 肤: 2人一个琼脂培养皿红 1min——水洗
微生物学实验-1 口腔微生物的染色观察与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蒸馏水;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 ;卢戈氏碘液
95%乙醇; 番红复染液;香柏油;二甲苯 光学显微镜
实验方法
滴水 取菌 涂片 自然干燥 火焰固定
结晶紫染色1分钟 乙醇脱色 (20~30秒) 水洗 碘液1分钟
水洗
水洗
番红1分钟
水洗
干燥
镜检 (油镜)
革兰氏染色操作步骤
E.coli
混合菌
S. aureus
涂片方法示意图
n=1.515 a 空气n=1
λ 分辨率 D= —— 2NA a 数值孔径 NA=n×sin— 2
电源
电源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护
1.
2.
3.
开显微镜电源开关。 调节显微镜光源。 先用低倍镜、高倍镜查找标本视野,下降载物台约2cm , 加香柏油一滴于标本的待检部位,换用油镜观察。 换用油镜后,眼睛从侧面注视油镜头,缓慢上升载物台至 油圈不再扩大为止,此时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 及装片。 观察标本时,双眼同时挣开,左眼观察,右眼画图。 油镜用毕,转动粗调将载物台下降,取下标本,用擦镜纸 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擦净,然后再用擦镜纸擦去二甲苯。 使各部分还原,物镜镜头呈八字形,光源强度调至最暗, 关闭电源,罩上防尘罩,收拾干净台面。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微生物学实验-1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
实验一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思考题
实验目的
1. 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 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2.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技术,进一步 熟练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
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ing) 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染 色方法,该染色法由丹麦医 生(Christian Gram)于1884 年创立,故名。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ppt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 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交通运输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至胥各庄铁 开平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2)成果:1909年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修筑权 。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筹办航空事宜
处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邮传部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
2.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办电报的开端。 (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 化。 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
当用结晶紫初染 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 成初染剂的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 结晶紫一碘的复合物 ,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 。革兰 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 壁厚、类脂质含量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 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 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 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 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 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 ,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 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革兰氏染色法详细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详细步骤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用于鉴别细菌的类型,也是临床和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革兰氏染色法的详细步骤:1. 涂片: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用移液器或毛细管将菌液滴在载玻片上,涂布均匀。
涂片时,应先滴少量菌液,涂布均匀后再滴加剩余菌液。
涂片时需注意不要将菌液涂成条状或块状,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2. 固定:涂片完成后,将载玻片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用镊子夹住,用外焰固定约30秒至1分钟。
固定时需注意不要将玻片烧焦,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3. 初染:用移液器或毛细管取少量结晶紫溶液,滴加在涂片菌膜上,染色3分钟至5分钟。
结晶紫是一种碱性染料,能够与细菌中的核糖核酸结合,使其呈现紫色。
4. 媒染:用移液器或毛细管取少量沙黄溶液,滴加在初染后的菌膜上,染色1分钟至2分钟。
沙黄是一种酸性染料,能够使革兰氏阳性菌被染成红色,革兰氏阴性菌被染成绿色。
5. 脱色:用移液器或毛细管取少量95%乙醇溶液,滴加在媒染后的菌膜上,轻轻摇动玻片,使菌膜上的染料脱色。
脱色时需注意不要将菌膜洗脱或出现折痕。
6. 复染:用移液器或毛细管取少量番红溶液,滴加在脱色后的菌膜上,染色3分钟至5分钟。
番红是一种碱性染料,能够使革兰氏阳性菌被染成红色,革兰氏阴性菌被染成蓝色。
7. 镜检:染色完成后,用吸水纸吸干菌膜上的染料,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呈现红色或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现蓝色或绿色。
以上是革兰氏染色法的详细步骤。
操作时需注意安全,避免酒精灯等高温物品烫伤。
同时需注意每一步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以保证染色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实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结果判断的注意事项
观察时需注意染色结果是否清晰、准确,避免因操作不当或染色时间过长导致颜色 过深或过浅。
对于某些特殊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氏染色结果可能与其他 细菌不同,需结合其他实验结果进行鉴别。
学习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步骤
结晶紫染色
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色 1-2分钟,水洗去多余染液。
复染
涂片上滴加复染液,染色30秒 左右,水洗去多余复染液。
涂片
将待测细菌均匀涂布在载玻片 上。
脱色
涂片上滴加脱色液,脱色30秒 左右,水洗去多余脱色液。
干燥
将涂片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 干。
掌握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判断
据。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
染色过程中出现颜色不均 的现象。
问题
部分细菌在染色后形态不 清晰。
问题
部分细菌在染色过程中脱 落。
解决方案
调整染色时间或染色液的 浓度,确保染色均匀。
解决方案
优化制片步骤,确保细菌 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以
便观察。
解决方案
增加固定步骤,使用更好 的固定剂,以保持细菌在
在观察革兰氏染色结果时,需注意区分污染菌和实验菌,避免误判。
06
实验结论
实验总结
实验过程顺利,染色效果明显, 成功地进行了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革兰氏染 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 了不同细菌在染色后的形态特征。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革兰氏阳 性菌和阴性菌在染色后的明显差 异,为后续的细菌鉴定提供了依
革兰氏染色的重要性
简述细菌革兰氏染色方法的操作过程
简述细菌革兰氏染色方法的操作过程
细菌革兰氏染色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其操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备细菌涂片:在玻片上滴加一滴凝胶状细菌培养液,用铅笔头托平并使其干燥。
2. 固定:将制备好的细菌涂片通过火炬加热或者使用甲醇进行固定,以使细菌在染色过程中不容易掉落。
3. 染色:将固定的细菌涂片在水流下冲洗,接着将涂片倾斜
45度角,滴加革兰氏染色液(由结晶紫和碘化钾混合而成),保持1分钟。
4. 冲洗:将染色液用水流冲洗,直到液体流出呈淡紫色为止。
5. 漂洗:滴加乙醇或乙醚漂洗液,将涂片中多余的染色液冲掉,直到液体流出呈粉红色为止。
6. 冲洗:用水冲洗涂片,直到液体流出呈淡粉红色为止。
7. 活化:将涂片在高温火焰(或蓝灯火焰)中快速加热,使其干燥。
8. 镜检:使用显微镜观察涂片,革兰阳性细菌呈紫色或紫蓝色,革兰阴性细菌呈粉红色。
细菌革兰氏染色方法可以根据细菌细胞壁存在的差异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类,对于快速初步鉴定细菌的类型非常有用。
实验三 细菌形态观察和革兰氏染色技术
⑥ 复染:
已经脱色处理的细胞或其结构常以复染液作复染 以便于观察。 复染液与初染液的颜色不同而成鲜明对比,所以 复染也称为对比染色。 复染液不宜太强,以免掩盖初染的颜色而失去对 比作用。
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 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力或附着力,
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
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
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 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 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
三、结果:
② 固定:
染色前必须先行固定。其目的在于凝固细胞质和 其它细胞结构成分而杀死细菌;使菌体粘附于玻 片上以及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因活菌通常 不易使染料透入细胞内)。
固定的方法一般采用火焰加热法,在特殊目的时 也可用冷冻干燥法或化学法如醇、酸、氯化高汞 、重金属盐或氧化剂等进行固定。
③ 媒染:
① 涂片制备:
随标本的种类而略有不同。
• 若为液体培养液,亦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
• 若为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则先取一接种环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中 央,然后从培养基上取菌少许,在盐水中研磨均匀,使呈轻度乳 浊,以接种环扩成1cm2或2份硬币大小的涂面。
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放在火焰上方的热空气中慢 慢烘干。但切忌紧靠火焰烤干。
⑤ 脱色:
脱色:是使被染物脱去已染上的颜色。脱色的目 的是观察细菌与染料结合的稳定程度,故可作为 鉴别染色之用。
凡具有脱色作用的化学试剂称脱色剂。脱色剂或 呈溶媒作用,如醇类、丙酮等;或能影响蛋白质 的电离程度,改变其电荷性质或数量,因而影响 细菌与染料的结合程度,如酸类能减少细菌的负 电荷,故可作碱性染料的脱色剂。
微生物涂片、干燥、固定涂片法制片的基本流程,
微生物显微观察——制片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细菌的简单染色步骤涂片→干燥一固定一染色→水洗→干燥一镜检1. 涂片取干净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无菌蒸馏水,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红,待冷却后从斜面挑取少量培养物与玻片上的水滴混匀后,在载玻片上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2.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下使其自然干燥,有时为了使之干得更快些,可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执,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3.固定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外层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钟,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4. 染色在涂片薄膜上滴加染色液(石炭酸复红、草酸铵结晶紫或美蓝任选一种)一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5.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6.干燥用吸水纸吸去涂片边缘的水珠,置于室温下自然干燥。
用吸水纸时切勿将菌体擦掉。
7. 镜检涂片的步骤单染色法,以观察菌体形态为主。
1、把泡在酒精中的片子用镊子夹出,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去掉片子上的酒精及油脂。
2、片子冷却后,蘸一接种环发酵液,均匀地涂在片子上。
3、涂后的片子,于酒精灯火焰上过几遍,使所涂的细菌固定在片子上,注意,片子温度不易过高,以不烫手背为主,温度过高,会使菌变形,影响观察结果。
4、片子涂菌的位置,滴几滴结晶紫染液,使染液完全覆盖住所涂的菌,染1分钟左右。
5、用水冲洗片子至无紫色水流下后,进行火焰烤干。
6、镜下观察。
在涂点处滴1滴香柏油,于油镜下观察菌体形态。
涂片固定方法(1)带湿固定:涂片后未待标本干燥即行固定的方法称带湿因定。
此法因定细胞结构清楚,染色新鲜。
适用于巴氏或HE染色。
痰液、阴道分泌物及食管拉网涂片等常任常用此方法。
(2)干燥因定:涂片后未待其自然干燥,再行固定。
实验二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
实验二细菌的染色及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染色的基本原理。
2、掌握细菌的简单染、革兰氏染色及其他染色方法。
3、观察和识别细菌的形态及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二、实验说明细菌菌体微小、而且折光率低,在显微镜下特别是在油浸物镜下几乎与背景无反差,很难看清楚,如将其染色,使折光率增大,便容易观察。
由于菌体的性质及各部分对某些染料的着色性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不同的染色方法来区别不同的细菌及其结构。
用于细菌染色的染色剂是苯环上含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化合物。
发色基团使化合物本身具有染色之能力,助色基团有电离特性,可以于被染物结合,使被染物着色。
染色剂有三种:酸性染色剂(电离后分子带负电荷);碱性染色剂(电离后分子带电荷);复合染色剂(在电离后分子不带电荷,故也称为中性染色剂)。
酸性染色剂主要用于染细胞质;碱性染色剂主要用于染核和异染颗粒等细胞结构;复合染色剂主要用来染螺旋体和立克次氏体。
三、实验材料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2、酒精灯、接种环、载玻片。
3、石炭酸复红染色液、革兰氏染色液、荚膜染色液、鞭毛染色液(配方见附录)。
四、方法步骤(一)简单染色法步骤: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1、涂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蒸馏水,以无菌操作法,从斜面上挑取少量菌种,在载玻片上和水混合后,涂成一均匀薄层。
2、干燥固定涂片让其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有时为使其干燥得快点,也可在酒精灯上加温,但勿贤紧靠火焰。
3、固定待涂片干燥徨,手持载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向上,在酒精灯火焰上通过几次(用手背触载玻片背面,以不烫手为宜),待冷却后,再加染料。
4、染色玻片置于水平位置。
加石炭酸复红液于菌膜部位。
染1-2min。
5、水洗倾去染液,斜置玻片,用很细水流的自来水冲洗(切勿使水流直接冲刷在菌膜处),直至洗下水呈无色为止。
6、干燥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
(二)革兰氏染色法步骤: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染色水洗吸干 95%酒精脱色水洗吸干蕃红复染水洗干燥镜检。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
二、实验原理---简单染色
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 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利用单一染料对 细菌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 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 的观察。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 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 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经染色 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常用作 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 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此时可用伊红、酸性复红或刚 果红等酸性染料染色。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
当用结晶紫初染后,像简单染色法一样,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 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一碘的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脱色剂处 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 构组成,壁厚、类脂质含量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 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 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 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 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干燥
2.革兰氏染色
涂片:取清洁玻片一块,在玻 片两端1/4处下面用记号笔分别 标明S和E(见图示),并滴一 滴蒸馏水,分别将金黄色葡萄 球菌和大肠杆菌涂布在相应的 区域内。
微生物学实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分析“染色”)共7张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火焰灼烧后,横放于玻片架上;
5将烘、染干水好 菌的液洗涂〔:片注放:倒空不去气能中直染晾接液干在或火,者焰用用上吸烘洗水烤瓶纸,吸以自干免载。菌体玻变片形〕的。一端轻轻冲洗〔切勿将菌膜冲掉〕,
使菌体固直定至于载流玻下片的上。水为无色为止。
6、枯燥:将玻片置于玻片架上,自然枯燥或用吸水纸沿菌膜外缘吸干残留水分。
脱色时间对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脱色时间过短,G-菌转呈革兰氏阳性结果;
3微、生固物学定实:验细用菌夹的简子单夹染色住和载革兰玻氏片染色一端,迅速通过火焰2~3次, 涂载片玻使不 片菌易、过接体厚种固,杯否、定那木于么夹造子载成、玻局酒片部精菌灯上体、。脱擦色镜不纸完、全显,微而镜使。G-菌呈现革兰氏阳性结果。
将菌载玻片龄倾斜对使少革量菌液兰延伸氏至玻染片中央色。 结果的影响:选取处于活泼生长期— —指数生长期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菌体尚未成熟或 菌体过老,可能使染色结果呈现相反的结果。
四、实验步骤
〔一〕简单染色的步骤 〔见P11〕
1、涂片:取干净载玻片,火焰灼烧后,横放于玻片架上;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生理盐水,
混匀用并涂接成种薄环膜〔以注无:菌涂片操不作易取过厚少〕许。菌体于水滴中〔注:不要挑破培养基〕,
直至混流下匀的水并为涂无色成为薄止。膜〔注:涂片不易过厚〕。
3、固定:用夹子夹住载玻片一端,迅速通过火焰2~3次, ②在碱性、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菌体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局部带正电荷〔酸性染料的染色局部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1、 涂片制备:
随标本的种类而略有不同。一般临床标本大多可 直接涂抹于洁净载玻片上;培养的细菌,若为液 体培养液,亦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若为固体培 养基上的细菌,则先取一接种环生理盐水于载玻 片中央,然后从培养基上取菌少许,在盐水中研 磨均匀,使呈轻度乳浊,以接种环扩成1cm2或2 份硬币大小的涂面,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放在火 焰上方的热空气中慢慢烘干。但切忌紧靠火焰烤 干。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常用染色法
细菌的常用染色法有:单染色法、复染色 法、特殊结构染色法、负染色法以及荧光 染色法等。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一)、单染色法:
单染色法是指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 。如用美兰或稀释石炭酸复红等,使各种 细菌均染成同一种单一的颜色。故此法只 能显示细菌的形态及大小,对细菌的鉴别 价值不大。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1)、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固定—→初染—→媒染—→脱色
(结晶紫或龙胆紫)
( 卢戈氏碘液)
(95%酒精)
—→复 染 (稀释复红)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固定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革兰氏阳性菌,用符号“G+”或“GP”
(Gram’s Positive)表示。 革兰氏阴性菌,用符号“G¯”或“GN”(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2、 固定:
染色前必须先行固定。其目的在于凝固细胞质和 其它细胞结构成分而杀死细菌;使菌体粘附于玻 片上以及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因活菌通常 不易使染料透入细胞内)。
固定的方法一般采用火焰加热法,在特殊目 的时也可用冷冻干燥法或化学法如醇、酸、氯化 高汞、重金属盐或氧化剂等进行固定。
4、 染色:
随目的而选用适宜的染液。染色时,滴加 染液以覆盖涂面为度,染色时间随方法而 定。单染法只用一种染料如吕氏美兰、稀 释石炭酸复红等;而多数染色法需用第二 种染液进行复染。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5、 脱色:
脱色:是使被染物脱去已染上的颜色。脱色的目 的是观察细菌与染料结合的稳定程度,故可作为 鉴别染色之用。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3、 媒染:
媒染的目的是增加染料和被染物的亲和力。凡使 染料固定于被染物;或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的 物质统称为媒染剂。常用的媒染剂有明矾、苦味 酸、金属盐、碘等。也可用加热法媒染。媒染剂 可用于固定之后,亦可含于固定液或染液中,也 可在初染之后复染之前进行。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3)、革兰氏染色法的临床意义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第二节 染色标本检查法
所谓染色标本检查法是用特殊的手段对细 菌进行染色,而后再检查其形态、大小、 排列方式、染色反应以及特殊结构的一种 检查方法,有助于细菌的初步识别或诊断。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细菌染色的一般程序
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是: 涂片 → 固定 → (媒染)→ 染色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革兰氏阳性产芽孢杆菌例子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革兰氏阳性短杆菌例子 (李斯特 菌 x 1000)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革兰氏阴性弯曲菌例子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例子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革兰氏染色的结果与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操 作技术及菌龄等有密切的关系。 培养基成分:在缺乏镁盐的培养基中,革兰氏阳 性菌可变为革兰氏阴性菌。 培养条件:在酸性环境中细菌带正电荷。 操作技术:如涂片太厚影响酒精脱色,革兰氏阴 性菌则可染成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倘酒精作用 时间太长,革兰氏阳性菌又会染成革兰氏阴性菌。 菌龄:菌龄也能影响染色的结果,这和细菌生长 过程中核酸含量的改变有关。例如本是革兰氏阳 性的老龄菌,因核酸减少则常有许多菌细胞变为 革兰氏阴性。
细菌的染色和涂片观察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第一节 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所谓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是将细菌标本不经 染色直接镜检,从而观察生活状态下细菌 的形态及运动状况的一种检查方法。这种 检查方法虽可看到细菌的大致轮廓,但主 要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一、不染色标本检查法的具体方法
1 、压滴法 2、悬滴法 3、毛细管法
凡具有脱色作用的化学试剂称脱色剂。脱色剂或 呈溶媒作用,如醇类、丙酮等;或能影响蛋白质 的电离程度,改变其电荷性质或数量,因而影响 细菌与染料的结合程度,如酸类能减少细菌的负 电荷,故可作碱性染料的脱色剂。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6、 复染:
已经脱色处理的细胞或其结构常以复染液作复染 以便于观察。复染液与初染液的颜色不同而成鲜 明对比,所以复染也称为对比染色。复染液不宜 太强,以免掩盖初染的颜色而失去对比作用。
细菌染色和涂片法是用二种以上染料进行染色的方 法。此法除显示细菌的形态、大小外,还 有鉴别细菌种类的价值,因此也称鉴别染 色法。常用的鉴别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法 及抗酸染色法。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1、 革兰氏染色法(Gram’s Stain)
是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之一。此染色法是 由丹麦细菌学家 Christian Gram氏于1882 ~1884年发明的,至今已逾百年,仍在广 泛使用,是细菌学中最为经典的染色方法 。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较多,脂类较少, 与95%酒精接触后可迅速导致细胞壁脱水,通透性 降低,使在细菌细胞内着色的染料——结晶紫与碘 的复合物不易透出,所以保留了紫色。而革兰氏阴 性菌细胞壁含肽聚糖较少、脂类较多,与95%酒精 接触后肽聚糖脱水不明显,而脂类被酒精溶解后使 细胞壁通透性增加,酒精易透入菌体内溶解染料— —碘复合物并使其透出,因而使紫色被洗脱后又被 染成红色。
Gram’s Negative)表示。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例子 (金黄 色葡萄球菌 x 1000)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革兰氏阳性链球菌例子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革兰氏阴性杆菌例子 (大肠杆菌 x 1000)
细菌染色和涂片观察方法
革兰氏阴性弧菌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