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赋予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文献意识,是说我们在作研究之前必须查阅相关文献,弄清楚前辈和同时代的人对于相同的命题都做过哪些研究,他们研究出了哪些已经得到共识的结论。
再来看对话意识,一个问题的研究,只用引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引证不能代替论证,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新问题的解决必须有这样一个过程。
志向、趣味、学识积累、学术训练,这些应该是作为研究者所必备的学术品质。
那么,教师为何要成为研究者?一是教师营造有品味的、精彩人生的需要。
研究会赋予研究者理性、客观、求真务实、严谨审慎等品格。
而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应该做到:见多识广,梦想成真;丰衣足食,情有独钟;服务社会,受人尊敬。
这里“见多识广”中的“见”和“识”,绝非通过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得到的,也不是鹦鹉学舌式的简单传播,而是建立在研究基础之上的理解、思考所得,是经得起质疑和推敲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融入了个性观点的,唯如此才能使之变成自己成长的资源。
二是成为更加卓越教育者的需要。
我们经常喊,要从优秀走向卓越,但究竟什么是卓越却仍是一个难以名状的定位。
我们先看看“教师”的定义,教师就是引领学生与有教养的人实行对话的人。
这个“引领”其实就是价值引导: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
对引领者的要求有:对学生的要求合理、明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识渊博、精深;方法、手段高明;教育方向准确。
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方向要准确,即我们要为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
这的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多解,所以才让教育有了太多的犹豫和徘徊。
到底准确的教育方向是什么?那就是我们要为自由、民主、法治的社会培养幸福的人。
现在不自由、不民主的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虚假的信息,这样的社会环境使我们变得平庸、没有创造力。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注重自我教育的方向。
对于研究,与平时我们说的“想”“思考”是不同的,“研究”高于“思考”。
对于一个问题,只要不是弱智,都能够去想一想,而思考是有依据的、有系统的、有策略的、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和彻底的“想”。
“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统一
“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统一作者:江秀明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3期摘要:“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教师通过对自己的知识与实践进行反思性研究,实现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统一,对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研究;研究者;实践者;统一二十世纪初我国实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对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教师的课程权力得到了提高,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从理念上有了新的定位,认为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主体,以研究者身份参与设计和开发课程,成为课程的研究者。
[1]“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程设计和开发的旁观者,等待专家和学者编制课程方案,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课程研究。
教师在教学情境中不单以授课者的身份存在,同样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身份审查和分析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批判反思,探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日益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努力的方向。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内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统上,教师一直担任着传道授业的角色。
教师掌握熟练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以增进学生知识技能为目的,依据学生知识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合理教学方案,将规定的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以达到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教育研究被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专属,一线教师因为理论知识与研究能力欠缺,很少有参与教育研究的机会,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是作为专家学者的辅助,配合他们进行研究。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上世纪60年代由斯腾豪斯提出和践行的重要教育思想。
教师要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研究者
教师要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研究者摘要: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一要树立科研意识和自觉性,二要学习并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三要在学校创设科研氛围。
关键词:教育科研能力;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一、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迈入21 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教师这一职业,已经逐渐告别了“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全球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为了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成为研究者。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
具体指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具有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执著的奉献精神等。
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而且是时代对广大教师的要求。
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长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感,二是可以纠正教师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形成教育教学新观念,三是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①二、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条件(一)教师要树立和增强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自觉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还不是能否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
笔者曾就“教师教育科研观念”做过调查,调查对象是山西省大同市(包括市区、城区及部分县区)的部分初中和高中教师,共发放问卷456份,收回422份,有效问卷422份。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头脑中存在以下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诸如“教育科研神秘观”,即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这一比例占被调查总数的68.4%;“教育科研无用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无需搞科研,搞科研是额外负担,这一比例占被调查总数的35.6%;有些人则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这一比例占被调查总数的86.6%。
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创新教育改革中,要求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一:对“教师即研究者”理念的理解(一)“教师即研究者”的内涵史密斯(Cochran Smith)将教师做研究定义为:“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
”教师所做的研究直接与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相关,是为了实践、通过实践和在实践中的研究。
研究对象是与学校和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人、事、物和观念等,研究结果能解决教师所面对的一些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
教师做研究表现为教师反思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并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探讨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的教育经验等。
教育研究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实践的活动。
其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并解决教育情境中的问题,改进教育实践。
(二)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教师进行研究有很多优势,这些优势主要有:第一,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的存在。
从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得到第一手材料,总结出自己的理论经验,再应用于实践,这样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往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因此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了解到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是能从教育教学现场中、从沉重的文件(如考卷、作业、作文、周记)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实践性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品性,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针对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据采取的变革尝试,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进而产生自己的知识,建构适合情境的教学理论。
这些优势是专家学者所不具备的,教师应当增强信念,很好地发挥优势。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必看考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填空题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
参考答案: 巴格莱2、简答题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点。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从社会发展角度讲,有助于文化遗产的系统传承; (2) 从学生角度讲,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实现智力的充分发展; (3) 从教学角度讲,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容易组织,也容易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4) 从国家角度讲,在保证尖端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3、单选题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_____。
A :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 : 综合课程理论C :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 :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
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儿童,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挖掘、运用和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提倡发现学习法。
4、单选题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_____。
A :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B : 国家、省、县三级课程管理C : 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D : 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三级课程管理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本次课改按照课程的制定者不同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5、简答题试述新课改的教师观和教学观。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教师观(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1)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小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选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3。
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 D.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1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二、多选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9.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三、判断(×)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内容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必须倡导校本研究,应着力于培养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才能会提高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研究认为,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让反思实践成为教师自主、主动的一种研究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才能提高教师工作成效,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
当教师确立了作为研究者,并在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改进行动的时候,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才会培养。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一线教师,我在与其他老师们长期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必须倡导校本研究,应着力于培养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才能会提高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当教师真正确立了作为研究者,并在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改进行动的时候,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才会真正培养起来。
一、教师为什么缺少反思的能力第一,缺少反思的意识。
教师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一般都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即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教学就是“我讲你听”、“我出题你做题”等等,周而复始,教学工作成为普通教师毫无新鲜感的简单劳动,无怪乎,不少老师总是喊累,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状态。
不少教师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不能及时总结提炼。
究其原因,“为什么这样教,好在什么地方”,“讲给谁听”,“题目适合谁做”等有关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意识薄弱,再者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导致老师之间缺少真正的研讨交流,都导致一些教师还没有确立起反思的意识。
第二,缺少反思的氛围。
一方面,学校开始普遍意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有的在形式上还搞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仍然沿袭着太多的不符合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制度与要求,“说的都对,做起来却不行”。
教育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以权代法、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等等做法,不可能形成鼓励教师反思的氛围。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重新认识和思考自己的角色。
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探究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等。
[关键词] 新课程课程改革教师角色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新课程呼唤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必须尽快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学习知识的促进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感建构者、心灵的塑造者、健康向上的激励者。
作为当代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必须以丰富的创造性和敏锐进取的改革精神,为培养新型的优秀人才去实践、大胆探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一、教师是文化知识的新型传承者教学中的基本矛盾是知之与不知,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之完善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正确解决是解决教学的基石。
在解决这对矛盾中,教师无疑充当主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接受者的角色,即使作为传授者,古今的含义也有区别。
古代教师的传授,多以讲、诵、问、答为主.古代的私塾就是典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无论是家庭教师还是私塾先生都只是“照本宣读式"的讲授书本上的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那时的教学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比较单调、机械,然而现代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除讲究教学的科学性外,还必须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所谓科学性,即教师必须保证教学内容是科学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和时代发展相吻合的。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各色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
因此,教学的科学性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提出:“教师应该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然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领域.传统教师的文化形象随着时代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首先,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迅速增长并不断老化,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教师要不断的“充电".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书匠角色,自觉地、主动地改革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预测最新版(二)_55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预测最新版(二)1、单选题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_____。
A : 教学手段B : 教学内容C : 教学原则D : 教学方法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多选题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表象形式呈现,以下属于他提出的呈现方式的有_____。
A : 动作表象B : 图像表象C : 符号表象D : 情感表象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答案】A,B,C 解析: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3、多选题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_____。
A : 自愿性B : 强制性C : 规范性D : 随意性参考答案: A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D。
参考解析:课外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个性化的,这和课堂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相比是一个显著的不同,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课外活动,诱发学生的动机,给予指导,但参加与否,不具有强制性。
而且相较于课堂上的规范性,它更具有随意性。
4、单选题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_____。
A : 发展学生的智力B :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C :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D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素质教育是实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素质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本题解释:【答案】生成性学习5、单选题 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_____的现实需要。
A : 依法治国B : 以德治国C : 以人为本D : 均衡发展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
参考解析:加强师德建设是具有社会意义的重要工程,是贯彻以德治国的现实需要。
6、单选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是_____。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工作者。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师的角色;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 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这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转换教师的角色。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要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变“给学生施压”为“给学生动力”,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整个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改变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权威与服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益友,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师生互动活动。
第二,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重心上,应改变仅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特别是要着重进行学法指导,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
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
■李
学校是新课程改革的基地 ,而新 课程 能否走进 学校 , 走进课堂 , 在很大程度 上取 决于教师对改 革的 理解 、 认 同, 以及对 实施 改革 的积极态度 。同时教师 也面临着 巨大的压 力和挑 战 ,因为在课堂教学 中真 正贯 彻新 的课 程理 念 ,是 新 的教 与学 方 法 走 向规 范 化, 还需要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 , 面对 新 课 程 实 施 中 存在 的种 种问题 , 要求教师不仅观念要更新 , 而且角 色也 要 转 变 。
施。
2 . 提 高与 新 课 程 相 适 应 的 素质
作为教师如果 仅凭 旧知识和老经验 ,也许能应 付眼前 , 但绝不能适应未来 , 尤其不能适应课改 的需 要 。因此 ,作为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 习的理念和意 识 ,并保持开放的心态 ,将学校视为 自己学习的场 所, 只有不断提高 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 , 才能 与时俱进 , 才能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 专业 水平和较强的管理 能力 的现代化教师 。
二 新 课 程 中教 师 要 转变 新 的 角 色
随着社会 的发 展 ,学校越来越广泛地 同社会存 在各种各样的内在联 系。教师 的工作不能仅仅局限 于学校或课堂了 , 教师不仅仅是学校 的一员 , 而是整 个社会 的一员 , 是整 个社会教育 、 科学 、 文化事 业建 设的共建 者 , 因此 , 教师 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 教师 , “ 学校型” 教师拓展为“ 社会型” 教师 。 有 针 对 性 地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 ,教育学生要有责任 心, 知道感恩 , 珍爱生命 , 学会交往 , 掌握 自救 自护安 全常识等各个方面 的社会知识 ,使学生将来走 出校 同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 为国家做 出最大 的贡献 。 。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与教育》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生与教育》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我国的教师职业就其身份特征而言,是_____。
A : 专业人员B : 国家干部C : 公务人员D : 高级技术人员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师职业界定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
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社会地位的专业性。
这一界定说明了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单选题教师劳动的_____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
A : 系统性B : 示范性C : 广延性D : 主体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系统工程,同时,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任何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因素都不能独立地完成培养人的工程,因此要求教师的劳动应具有系统性。
3、单选题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_____A : 多样化B : 专业化C : 单一化D : 崇高化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略。
4、简答题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参考答案:答题要点:①传道者角色;②授业、解惑者角色;③示范者角色;④管理者角色:⑤研究者角色。
⑥朋友的角色。
5、填空题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____。
参考答案: 受教育权6、单选题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_____A : 高等教育B : 在职培训C : 继续教育D : 终身教育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继续教育,以便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新角色研究者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的要义有二, 一是教师工作
具有不可替代性 , 不是人皆可师, 人易成师; 二是这种专业必
告, 恭敬地递给局长。 局长把 目光投 向茶几上……
霎时, 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用异样的眼光盯着小王, 然 后慢慢地走上前, 拍拍小王的肩膀正色说: “ 可是 , — 越是 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想当初,不是把你分配到王庄医 院, 你能干出今天的成绩吗? 再说王庄是革命老 区, 为革命 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把你留在王庄也是对老区人民负责嘛。 小王啊, 取得 了一点成绩, 那是党和人民给的, 可不能骄傲
“ 教师即研究者”也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念 和努力追求的目 我国在政策法规上一直鼓励教师立足工 标。 作岗位搞教育研究, 并作为对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加以保障和 要求, 反映了新时代对科研兴教的新要求。 二、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教育研究的意义
影响到对教育教学 、 师生关系、 课程实施 的理解 , 影响到对 教育教学活动意义与方式的重新建构。教师专业成长与发 展以及专业化程度, 要凭借教师的实践知识加以保障。 教师 个人的实践知识具有这样五个特点 : (1)它依存于有限的情 境的经验性知识, 比起理论知识来说缺乏严密性和普遍性,
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 给人以新奇感, 人意料, 出 扣人心弦,
深化 了主题 , 其特点是“ 。 巧” 五、 牛刀小试 以“ 意外” 为话题写一篇小小说 , 目自拟 , 题 不少于
800 字 。
须经过不断的成长与发展。 要使教师不可替代 、 不断发展, 通
过研究, 促进学习、 思考、 探索和创新。 究 者
刘 艳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 在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中, 教 师应当而且必须成为研究者,这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 的提 高, 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即研究者” “ 已成为 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 教师专业化” 要求核心内容之一。做 一个“ 研究型教师”使 自己的教学基于研究, , 使研究与教学 相结合 , 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和努力的 目 标。 关键词: 教师 研 究者 教师专业发展 一、 教师即研究者” “ 观念的提出 当人类社会出现了以教育教学为职业的人— 教师后 , 人们对教师的角色认识就未停止过, 并且形成了各式各样的 观念, 但把教师作为 研究者的观念却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 学校教育的产生 ,标志着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存 在体系出现 , 教育教学问题及其规律逐步成为研究对象, 后 来又出现 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以及以研究教育为专门职 业的专业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教育研究受到“ 制度 化教育” 的驱动 , 并被赋予“ 科学化”“ 、规范化”“ 、程序化” 的 育教学被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系统 ,教师所关心的是把 别人给定的内容完好无缺地给学生; 教师的事业也被限定 在固有的方法模式以及内容范围内,不能完全透彻地理解 这些内容、 模式和方法背后的目的与理念。因此, 活生生的 教育教学实践被视为运用一定技法知识的传授过程 ,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教育研究素养一、“教师即研究者”观念的提出当人类社会出现以教育和教学为职业的人——教师后,人们对教师的角色认识就没有停止过,并且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念,但是把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观念却经历的了一个艰辛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反思专门教育研究者的研究与教师的消极无为不协调的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达到了空前高度,“教师即研究者”也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努力追求的目标。
总之,教育行动研究打出的口号就是“教师即研究者”,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承担研究任务,应该成为研究者。
二、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优势和素养1.教师工作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最了解教学的困难、问题与需求,能及时清晰地知觉到问题的存在。
2.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交往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因此教师能准确地从学生的学习中了解到自己教学的成效,了解到师生互动需要改进的方面,尤其是能从教育教学现场中、从学生的文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实践性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品性,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针对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所采取的变革尝试,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进而产生自己的知识,建构适合情境的教学理论。
当然,一线教师要真正成为研究者,还应当具备以下素养:1.有对于教育教学改进的热情,有教育研究的意识。
2.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自我反思和批判能力。
4.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
三、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1.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是培养人的工作,其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使得教师必须基于他对教学实践的判断和深思做出决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慎的、理智的安排。
通过研究不仅能增进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扩展教师对新思想新方法的运用,引发他们对教育教学信念的追求,而且更能增进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关注和了解,更有效地促进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巩固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巩固最新版(二)1、多选题下面属于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的有_____。
A :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 :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 : 课程资源的建设者D : 课程资源的开发者E : 传道、授业、解惑者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解析】角色有: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2、简答题课程资源的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多样性; (2) 潜在性; (3) 多质性; (4) 动态性。
3、单选题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_____级管理。
A : 三B : 四C : 一D : 二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解析: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4、单选题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_____。
A :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B : 国家、省、县三级课程管理C : 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D : 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三级课程管理的掌握。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本次课改按照课程的制定者不同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5、单选题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学者是_____A : 杰克逊B : 泰勒C : 杜威D : 博比特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在 1968 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6、简答题试述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因此,这种课程理论又称活动课程理论。
教师观知识点与练习题答案
四川省教师公招2020年下半年第0轮复习(章节知识要点罗列与练习题)1.C【解析】教师要成为“教育家”就要成为研究者,提高教育研究的能力就要对教学实践不断的反思,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A【解析】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2)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A【解析】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表现在:(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没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因此,只有A项的表述正确。
4.A【解析】教师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的社会价值;教师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因此,两者并不是对立矛盾的。
5.C【解析】“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的教师已经可以自觉依照教师发展的一般路线和自己目前的发展条件,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也开始了对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反思。
6.A【解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意思是说: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反映了教师职业“传道者”角色。
7.C【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知识传播者”角色是他们最显著的标志。
8.C【解析】略。
9.C【解析】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10.B【解析】题干的描述说明,在专业自我发展中,教师要确立专业的自我规划。
11.A【解析】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角色转变也要以学生为中心。
12.A【解析】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并不是谁都可以当教师的。
因此,A项说法错误。
13.B【解析】”心理调节者”的角色又称为“心理保健者”角色、“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角色,题干所描述的就是教师做好这个角色应做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概念教学的一点体会
新课程赋予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而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是要把自己当作实践的反思者,经常反思一些教学困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来泰景已经1年半了,接触到了大部分的农村学生,发现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对数学概念模糊不清、一知半解,或者头脑中没有这些概念的表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数学概念本身很抽象,学校的教学工具又很缺乏,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效果是无效的。
可是,数学概念我们又不能不教,它渗透到了整个小学阶段,而且,掌握好这些概念,就是掌握好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与运算效率,又能培养小学生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
所以,数学概念教学在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概念课教学变得有效果、有效率。
以下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谈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概念引入要得当
众所周知,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概念引入的得当,就是紧扣课题,使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
反之,概念引入不当,往往会引起学生一头雾水,不理解概念的本质,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率也较高,学习成绩也会受阻。
比如说,我曾听了2节同课异构课--<四边形>。
两个老师同样以教材设计的寻找校园布置中呈现的图形导入,可是引出四边形这个概念时却不一样。
第一个老师手上捧着教科书,叫学生与他一起观察书上的情
境图,然后问这幅图是在什么的图画?学生回答是在校园后,他又问你在图中看到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他接着让多个学生上台画所看到的图形(这个过程很费时),最后教师直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边形。
整个导入花了将近15分钟左右,但是课堂气氛很沉闷,接下来到整节课结束,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理解四边形这个概念,对这个四边形概念所具有的特殊性也不知道,造成了练习的时候,很多同学出现了错误,由此可知,真正掌握这个概念的学生是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是因为老师引入概念时不当,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思路不严谨,使大部分学生到结束课时都说不出四边形这个概念所具有的特征以及特殊性。
老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可是,另外一个老师却是这样做的:她同样是让学生观察
教科书中的图,然后直接干脆利落地问学生发现了哪些图形?在学生点出了各种
图形后,直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四边形。
很明显这个老师的概念引入效果较好,她语言简洁精炼,学生很清晰老师的教学思路,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接下来很容易地通过观察发现了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它具有的特殊性,并且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率较低,因此,概念引入的得当,可以让学生轻松、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否则教学的有效性就谈不上了。
当然,一个新概念的引入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除了以感性材料为基引入新概念外,还可以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从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入新概念这几种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保证概念引入的得当情况下,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
二、讲述概念要准确、完整
在我们的汉语世界里,一个字可以表示多种意思,所以我们在上课时,要给学
生讲清这个数学概念在这种情境中的意思(有表示符号的要说出它的符号),以及
和它相似的另外一层意思。
比如我在教学“认识角”这节课时,如果指着一个这样
的图形 ,单单说“角是尖尖的”,没有指明或用弧线表示出哪部分是角,角具有
什么特点,而且也没有和学生进一步说明角与边的关系。
我们知道,这样表述一个角是不准确的,容易给学生造成认知错误,学生头脑中肯定没有建立起准确的角的概念。
我是这样表述的: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只
与角的夹角有关。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告诉学生,这与我们生活中的“元角分”中的
角是有区别的,这里的角表示人民币单位,避免学生头脑混沌。
我们应该告诉学生,理解一个数学概念的意思是要放在具体情境中去理解的,我们不能给学生灌输错
误的言论,否则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错误,因此我们表述概念时要清晰、准确、完整。
三、适当讲概念的由来,吸引学生对这个概念的记忆
有些数学概念,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或者接触到较少,所以往往难掌握好这些概念,这时我们可以适当地讲一讲这些概念的由来,增强学生对它们的理解。
比如有个老师在上---正负数这节课时,她发现农村学生很少接触过正、负数这两
个概念,对这两个概念很陌生,于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在上课时,
她加入了正、负数这两个概念的由来: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
比如,在记账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
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
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
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
可见正负数是在生
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
运算法则。
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
比如,
356摆成||| 。
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老师这个类似故事的讲法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让学生也慢慢回忆起了父母的存折就有
正负号,天气预报的气温也是有正负号的影子等等,因此,联系生活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记忆。
四、及时巩固好概念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这个概念后,我们要及时巩固好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做以
下练习来加强。
(1)判断。
如在学生学了倒数这个概念后,给学生判断:得数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或是在×2=1中, 是倒数?等等让学生更加明确倒数的概念。
(2)举例。
让学生自己举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为0?哪些为1? (3)比较。
将易混的概念加以比较,更加突出它们
的本质属性。
比如对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与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比较搞混淆可
从它们的意义与单位进行区分等等这些基本的方法。
(4)动手操作。
让学生动手
画出长方体模型,告诉学生这些围成长方体的线段长度之和叫它的棱长总和,并叫学生动手给它的面涂上彩色,然后告诉学生,象这样给6个面都涂上彩色面的面
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与区分。
但是仅仅这样巩固概念是不够的,我们知道巩固概念的最高层次是应用这些概念。
我们还要设计一些解决问题题型让学生利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以便学生巩固、运用好所学的概念。
数学家王元曾经说过:“学习数学搞不清数学概念,头脑中难免是一团浆糊”,也就是说学生概念不清,必将会表现出思路闭塞,逻辑紊乱,对法则、定理的理解更无从谈起,因此数学概念的教法是数学教师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
但是不论怎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实施新课程理念,就是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困惑,争取做一名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