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赋予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概念教学的一点体会

新课程赋予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而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是要把自己当作实践的反思者,经常反思一些教学困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来泰景已经1年半了,接触到了大部分的农村学生,发现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对数学概念模糊不清、一知半解,或者头脑中没有这些概念的表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数学概念本身很抽象,学校的教学工具又很缺乏,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效果是无效的。

可是,数学概念我们又不能不教,它渗透到了整个小学阶段,而且,掌握好这些概念,就是掌握好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与运算效率,又能培养小学生判断、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所以,数学概念教学在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概念课教学变得有效果、有效率。以下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谈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概念引入要得当

众所周知,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概念引入的得当,就是紧扣课题,使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反之,概念引入不当,往往会引起学生一头雾水,不理解概念的本质,运用概念去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率也较高,学习成绩也会受阻。比如说,我曾听了2节同课异构课--<四边形>。两个老师同样以教材设计的寻找校园布置中呈现的图形导入,可是引出四边形这个概念时却不一样。第一个老师手上捧着教科书,叫学生与他一起观察书上的情

境图,然后问这幅图是在什么的图画?学生回答是在校园后,他又问你在图中看到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他接着让多个学生上台画所看到的图形(这个过程很费时),最后教师直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边形。整个导入花了将近15分钟左右,但是课堂气氛很沉闷,接下来到整节课结束,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理解四边形这个概念,对这个四边形概念所具有的特殊性也不知道,造成了练习的时候,很多同学出现了错误,由此可知,真正掌握这个概念的学生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因为老师引入概念时不当,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思路不严谨,使大部分学生到结束课时都说不出四边形这个概念所具有的特征以及特殊性。老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可是,另外一个老师却是这样做的:她同样是让学生观察

教科书中的图,然后直接干脆利落地问学生发现了哪些图形?在学生点出了各种

图形后,直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四边形。很明显这个老师的概念引入效果较好,她语言简洁精炼,学生很清晰老师的教学思路,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接下来很容易地通过观察发现了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它具有的特殊性,并且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率较低,因此,概念引入的得当,可以让学生轻松、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否则教学的有效性就谈不上了。

当然,一个新概念的引入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除了以感性材料为基引入新概念外,还可以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从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入新概念这几种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保证概念引入的得当情况下,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

二、讲述概念要准确、完整

在我们的汉语世界里,一个字可以表示多种意思,所以我们在上课时,要给学

生讲清这个数学概念在这种情境中的意思(有表示符号的要说出它的符号),以及

和它相似的另外一层意思。比如我在教学“认识角”这节课时,如果指着一个这样

的图形 ,单单说“角是尖尖的”,没有指明或用弧线表示出哪部分是角,角具有

什么特点,而且也没有和学生进一步说明角与边的关系。我们知道,这样表述一个角是不准确的,容易给学生造成认知错误,学生头脑中肯定没有建立起准确的角的概念。我是这样表述的: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只

与角的夹角有关。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告诉学生,这与我们生活中的“元角分”中的

角是有区别的,这里的角表示人民币单位,避免学生头脑混沌。我们应该告诉学生,理解一个数学概念的意思是要放在具体情境中去理解的,我们不能给学生灌输错

误的言论,否则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错误,因此我们表述概念时要清晰、准确、完整。

三、适当讲概念的由来,吸引学生对这个概念的记忆

有些数学概念,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或者接触到较少,所以往往难掌握好这些概念,这时我们可以适当地讲一讲这些概念的由来,增强学生对它们的理解。比如有个老师在上---正负数这节课时,她发现农村学生很少接触过正、负数这两

个概念,对这两个概念很陌生,于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在上课时,

她加入了正、负数这两个概念的由来: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账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

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可见正负数是在生

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

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比如,

356摆成||| 。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老师这个类似故事的讲法以及抑扬顿挫的语调让学生也慢慢回忆起了父母的存折就有

正负号,天气预报的气温也是有正负号的影子等等,因此,联系生活增强了学生对概念的记忆。

四、及时巩固好概念

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这个概念后,我们要及时巩固好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做以

下练习来加强。(1)判断。如在学生学了倒数这个概念后,给学生判断:得数是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或是在×2=1中, 是倒数?等等让学生更加明确倒数的概念。

(2)举例。让学生自己举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为0?哪些为1? (3)比较。将易混的概念加以比较,更加突出它们

的本质属性。比如对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与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比较搞混淆可

从它们的意义与单位进行区分等等这些基本的方法。(4)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

画出长方体模型,告诉学生这些围成长方体的线段长度之和叫它的棱长总和,并叫学生动手给它的面涂上彩色,然后告诉学生,象这样给6个面都涂上彩色面的面

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与区分。

但是仅仅这样巩固概念是不够的,我们知道巩固概念的最高层次是应用这些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