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定理
等腰三角形定理是一个关于等腰三角形的定理,它描述了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等腰三角形是指有两条相等的直角边的三角形。
由于这两条直角边相等,所以等腰三角形也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定理指出,在等腰三角形中,对角线(即两个直角边的中垂线)是等于直角边的一半的。
这意味着,在等腰三角形中,对角线的长度是直角边长度的一半。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是6 厘米,那么它的对角线长度就是3 厘米。
等腰三角形定理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关于等腰三角形的问题,例如计算对角线的长度,或者确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一般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但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每个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所在的直线,和高所在的直线就是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8.等腰三角形中腰长的平方等于底边上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勾股定理)。
9.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它的高的关系:腰大于高;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
判定的方式定义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定理:在同一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除了以上两种基本方法以外,还有如下判定的方式: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该角对边上的中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角为顶角。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该角对边上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角为顶角。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条边上的中线与该边上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该边为底边。
显然,以上三条定理是“三线合一”的逆定理。
有两条角平分线(或中线,或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推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相关定理
推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相关定理等腰三角形是指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具有许多特点和性质,也有一些相关的定理与推导。
本文将探讨等腰三角形的各种性质以及相关的定理,并通过推导来进一步理解这些性质。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是相等的,即两条底边所对的内角相等。
2. 两腰边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边长度相等,即两边边长相等。
3. 顶角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平分线也是底边所在的直线。
4. 表面积: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长度和高的关系来求解,即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再除以2。
二、等腰三角形的定理1. 定理一: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即对于等腰三角形ABC,若AB=AC,则∠B=∠C。
证明:我们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此定理。
假设∠B≠∠C,那么不妨设∠B>∠C。
由于∠B+∠C=180°,所以∠B-∠C>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在三角形ABC中,∠B-∠C<∠B+∠C=180°,所以∠B-∠C<∠B-∠C,这与假设∠B-∠C>0矛盾。
因此,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2. 定理二: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与高相等。
即对于等腰三角形ABC,若AB=AC,则AM=AH,其中M为BC的中点,H为顶角A所在边的垂足。
证明:根据定义可知,AM为BC的中线,AH为三角形ABC中顶角A所在边的高。
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边相等,所以AM=1/2(AB+AC)=AB=AC,同理可得AH=AM,即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与高相等。
三、推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定理现在,我们通过推导来进一步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相关的定理。
假设有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其中AB=AC,我们还可以假设三角形ABC中的底边为BC。
根据性质1,我们知道∠B=∠C,假设∠B=x,那么∠C也为x。
根据性质2,我们知道AB=AC,所以假设AB=AC=a。
由于三角形ABC中三个内角和为180°,根据角度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180°-2x。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D
2 1
36 72° °
答: ∠1= 72°, ∠2= 36°
△ABC、 △ABD、 △BDC是等腰三角形。 、 B
(2)
C
例:一次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是测量河宽,如图,即测 量A,B之间的距离.同学们想出了许多方法,其中小聪的 方法是:从点A出发,沿着与直线AB成60°角的AC方向
前进至C,在C处测得∠C=30°.量出AC的长,它就是河
2. 已知:如图,DE∥BC,∠1=∠2.
求证:BD=CE.
证明: ∵∠1=∠2(已知)
∴AD=AE(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 角对等边) ∵DE∥BC(已知) ∴∠1=∠B,∠2=∠C ∴∠B=∠C B D 1
A
2 E
C
∴AB=AC(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AB-AD=AE-AC
即 BD=CE
D
B
H
C F E
3:如图,AD平分△ABC的外角∠EAC,AD//BC,则 △ ABC是等腰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
证明:∵AD∥BC, ∴∠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
∵ ∠1=∠2, ∴∠B=∠C ∴AB=AC(等角对等边)
B
1 A 2 D
C
△ODE的周长=BC=16
O D E C
B
名 图 形 称 等 腰 三 角 形
A
概念
性
质
判 定 两边相等
有两边 两腰相等
相等的
三角形
B C
等边对等角 等角对等边 三线合一
是等腰
三角形
说能出你这节课的收获和体验让大家 与你分享吗?
2.已知:△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 延长AC至点E,使CE=BD,连结DE交BC于F。 A 求证:DF=EF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断及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知识梳理: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两腰所夹的角叫做,底边与腰所夹的角叫做.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相等,也可以说成.这一性质是今后论证两角相等的常用依据之一。
(2) 三线合一: 即.这一性质是今后论证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及两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
(3)等腰三角形是图形.除此外,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还应有如下重要的性质,虽在证明中不能直接引用,但对于填空、选择则可直接运用,并且这些性质对今后的推理证明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③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有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也相等.简写成.4、有关等腰三角形周长的计算给出三角形中两边的数据求周长时,一定要考虑对某一边有两种可能情况:一它可能是腰,二它可能是底。
最后确定具体是腰还是底,就要看得出的三边关系是否符合: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3cm,5cm,则周长此时有两种情况:11cm或13cm。
当腰长为3cm时,周长为:3cm+3cm+5cm=11cm;当腰长为5cm时,周长为:3cm+5cm+5cm=13cm。
若两边分别是4cm,8cm,则周长只有一种结果,长为20cm(8cm做腰,4cm做底)。
另一种可能是以4cm做腰,8cm做底,此时,4cm+4cm=8cm,不符合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三角形三边关系,故不能考虑在内。
【例题讲解】例1:已知:如图,∠A=∠B,CE∥DA,CE交AB于E,求证:CE=CB。
例2:如图,已知点D,E在BC上,AB=AC,AD=AE,求证:BD=CE。
例3:如图,点D ,E 在AC 上,∠ABD =∠CBE ,∠A =∠C ,求证:BD =BE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如何进行相关计算。
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等腰三角形中,两边被称为等腰,而剩下的一边被称为底边。
(2)角度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两边的夹角相等,被称为顶角。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顶角可以将底边等分。
(3)对称性质:等腰三角形具有对称性质,即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可以得到另一个等腰三角形。
(4)高度性质:等腰三角形的高度是指从顶点到底边的垂直距离。
在等腰三角形中,高度同时也是中线、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
二、等腰三角形的计算方法(1)边长计算: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和顶角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计算方法求得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1. 通过正弦定理计算: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公式为:边长 = 底边长度 / sin(顶角的一半)。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求得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2. 通过余弦定理计算:根据余弦定理,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公式为:边长 = 2 * 底边长度 * cos(顶角的一半)。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同样可以求得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2)面积计算: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和高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计算方法求得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知道,等腰三角形可以看作是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组成。
因此,可以通过计算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来求得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3)角度计算: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边长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计算方法求得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根据边长计算方法中的公式,可以将已知的边长代入,通过反正弦函数求得顶角的一半,再将其乘以2,即可得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三、实例应用例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为8cm,顶角为60度。
我们可以通过边长计算方法中的公式,将底边长度和顶角代入,计算得到等腰三角形的边长为8 / sin(60/2) ≈ 9.24cm。
等 腰 三 角 形 概念及 性 质
______=_____( ).
②∵AB= AC, BD= DC,
∴∠_____=∠_____,
_____⊥_____(
).
A
③∵AB= AC,AD平分∠BAC
∴ ______⊥______,
_____⊥____(
)
B
C
D
例1:已知:如图房屋顶角∠BAC=100° 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檐AB= AC. 求顶架上的∠B,∠C,∠BAD,∠CAD 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 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顶角
腰
腰
底角 底角
底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A
12
B
C
D
A
B
C
D
A
B
C
D
已知:如图,在△ABC中,AB=
AC.
求证:∠B=∠C.
常见证明方法:
A
(1)作顶角的平分线;
BE交于F, ∠ADB等于_度,则∠CBE等
于_度,∠AFB为_度,含30°角的直三
角形共有_个,它们是_,在 Rt△BEC
中30°所对的直角边_____占斜边_____
的
.
A
E F
B
C
D
课后思考: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等边对等角”,那么大边所对的 角也较大吗?请同学们课后研究。
A
B
C
(2)作底边上的高;
(3)作底边上的中线;
B
C
D
还有一种特殊证明方法:
A
A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2)符号语言:如图,在△ABC中,因为AB=AC,所以∠B=∠C(3)证明:取BC的中点D,连接AD在△ABD和△ACD中∴△ABD≌△ACD(SSS)∴∠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4)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个角相等。
知识点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2(1)文字语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2)符号语言:∵AB=AC ∵AB=AC ∵AB=AC∠1=∠2 AD⊥BC BD=DC∴AD⊥BC,BD=DC ∴∠1=∠2 ∴∠1=∠2BD=DC AD⊥BC(3)定理的作用: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或垂直。
知识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文字语言: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为“等角对等边”)(2)符号语言:在△ABC中∵∠B=∠C ∴AB=AC(3)证明:过A作AD⊥BC于D,则∠ADB=∠ADC=90°。
在△ABD和△ACD中∴△ABD≌△ACD (AAS)∴AB=AC(4)定理的作用: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
二、【典型例题分析】基础知识应用题:例1. 如图,已知P、Q是△ABC边BC上两点,且BP=PQ=AP=AQ=QC,求∠BAC的度数。
例2. 已知:如图,在△ABC中,∠B=∠C,D、E、F分别为AB,BC,AC上的点,且BD=CE,∠DEF=∠B。
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
综合应用题:例3. 已知: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AB∥CD,OA=OB,求证:OC=OD例4. 如图,在四边形ABDC中,AB=2AC,∠1=∠2,DA=DB,试判断DC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例5.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解: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D,CE是△ABC的中线求证:BD=CE例6. 如图,点C为线段AB上的一点,△ACM,△BCN是等边三角形,AN,MC相交于点E,CN与BM相交于点F。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例3已知:如图,AD平分∠BAC,∠ADB=∠ADC 求证:AD⊥BC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已知: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 º, 过屋顶A的 立柱AD BC , 屋椽AB=AC. 求顶架上∠B、∠C、 ∠BAD、∠CAD的度数.
A
B
D
C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
的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
角形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 垂直于底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定理解析
定理解析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A
在△ABC中
12
(1)∵1 AB=A2C,ABDD⊥BCCD,
∴∠___=∠___,____=____;
(2)∵1 AB=2AC,AADD是中BC线, B ∴∠_=∠_,____⊥____;
D
C
(3)∵AB=AC,AD是角平分线,
∴____⊥____,____=____.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是我们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定理,并提供一些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边长相等的三角形。
具体而言,等腰三角形拥有以下特点:1. 两个底边边长相等(a = b)2. 两个底边所对的角度相等(∠A = ∠B)3. 顶点角可以是锐角、直角或钝角,但不可能是等边三角形的顶点角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 顶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也是它的高线,且它们重合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点。
2. 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底边所对的角)相等。
3. 对称性:等腰三角形具有对称性。
即,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为中心,底边为轴进行对称变换,可以得到另一个完全相同的等腰三角形。
4. 面积计算: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可通过底边长度和高(顶角平分线)的关系公式计算,即S = 1/2 * b * h。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 边长判定:若三角形的两边边长相等,则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 角度判定:若三角形的两个角度相等,则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3. 边角关系判定:若三角形的一个角度和一个边边长与另一个角度和另一边边长相等,则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实例一:已知三角形ABC,AB = AC,∠B = ∠C。
判断该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若两边边长相等且两个底角相等,则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可以得出AB = AC,∠B = ∠C。
因此,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
实例二:已知三角形DEF,DF = EF,∠E = 60°。
判断该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理,若两边边长相等且两个底角相等,则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可以得出DF = EF,∠E = 60°。
因此,三角形DEF为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一、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与底边相对的两个角)是相等的。
证明如下: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要证明∠B=∠C。
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AB=AC,又∠ABC=∠ACB。
再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A+∠B+∠C=180°。
将已知条件代入,得到∠A+∠ABC+∠A=180°。
化简可得2∠A+∠B=180°,即2∠A=180°-∠B,再化简可得∠A=90°-∠B/2同样地,我们有2∠A+∠C=180°,即2∠A=180°-∠C,再化简可得∠A=90°-∠C/2将∠A的两个表示式相等,得到90°-∠B/2=90°-∠C/2,即∠B/2=∠C/2、由此可得∠B=∠C,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定理成立。
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中线与顶角的角平分线重合。
证明如下: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CD为底边AB的中线,要证明CD是∠B和∠C的平分线。
由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AB=AC,又CD是AB的中线,所以CD=AD。
再由三角形的两边和定理可知,∠B>∠C,即∠B与∠C不等。
假设CD不是∠B和∠C的平分线,即∠BCD≠∠BCD。
根据∠BCD和∠BCD的不等性,可知∠BCD+∠BCD>180°。
而∠BCD+∠BCD=2∠BCD,且∠BCD<∠B+∠C。
代入已知条件,得到2∠BCD<∠B+∠C<∠B+∠BC,再结合∠B+∠C=180°可知,2∠BCD<180°。
由此推出,∠BCD+∠BCD=2∠BCD<180°,与假设不符。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CD是∠B和∠C的平分线。
从上述证明中可以看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是顶角的角平分线。
二、判定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三
线合一”)。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等腰三
角形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一般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
对称轴。
但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每个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所在的直线,和高所在的直线就是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8.等腰三角形中腰长的平方等于底边上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勾股定理)。
9.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它的高的关系:腰大于高;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
平方
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
相等。
(等角对等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等腰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等腰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一、一周知识概述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为“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推论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6、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7、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8、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二、重难点知识1、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用已学过的公理或定理进行证明,命题证明的步骤:先画图,写出已知、求证,给出严格的证明.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是重点也是难点.三、典型例题讲解例1、如图所示,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 交AB于D,交AC于E.求证:BD+EC=DE.分析:因为DE=DF+FE,即结论为BD+EC=DF+FE,分别证明BD=DF,CE=FE即可,于是运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易证结论成立.证明:∵DE∥BC(已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BF平分∠ABC,∴∠1=∠2.∴∠1=∠3.∴DB=DF(等角对等边).同理可证EF=CE.∴BD+EC=DF+EF,即BD+EC=DE.小结:过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的一点作一边的平行线与另一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是一个常见的构图,应熟练掌握.例2、数学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道几何证明题,让大家讨论它的证明方法,通过大家的激烈讨论,有几位同学说出了他们的思路,并添加了辅助线,你能根据他们的辅助线的作法写出证明过程吗?如图,已知△ABC中AB=AC,F在AC上,在BA延长线上取AE=AF.求证:EF ⊥BC.解:首先,小明根据等腰三角形这一已知条件,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想到了过A作AG⊥BC于G这一条辅助线,如图.证明1:过A作AG⊥BC于G.∵AB=AC,∴∠3=∠4.又∵AE=AF,∴∠1=∠E.又∵∠3+∠4=∠1+∠E,∴∠3=∠E,∴AG//EF,∴EF⊥BC.接着小亮根据题设AE=AF,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出过A作AH⊥EF于H这条辅助线,如图.证明2:过A作AH⊥EF于H.∵AE=AF,∴∠EAH=∠FAH.又∵∠AB=AC,∴∠B=∠C.又∵∠EAH+∠FAH=∠B+∠C,∴∠EAH=∠B,∴AH//BC,∴EF⊥BC.小彬也作出了一条辅助线,过C作MC⊥BC交BA的延长线于M,如图.证明3:过C作MC⊥BC交BA的延长线于M,则∠1+∠2=90°.∵AE=AF,∴∠AEF=∠AFE,∴∠EAF=180°-2∠AFE.又∵AB=AC,∴∠B=∠1.又∵∠EAF=∠B+∠1,∴∠EAF=2∠1,∴2∠1=180°-2∠AFE,∴∠1+∠AFE=90°,∴∠2=∠AFE,∴DE//MC,∴EF⊥BC.小颖的作法是:过E作EN⊥EF交CA的延长线于N,如图.证明4:过E作EN⊥EF交CA的延长线于N,则∠1+∠2=90°.∵AE=AF,∴∠2=∠AFE,∴∠EAF=180°-2∠2.又∵AB=AC,∴∠B=∠C,∴∠EAF=∠B+∠C=2∠B,∴2∠B=180°-2∠2,∴∠B+∠2=90°,∴∠1=∠B,∴EN//BC,∴EF⊥BC.小虎的作法是:过E点作EP//AC交BC的延长线于P,如图.证明5:过E作EP//AC交BC的延长线于P,则∠AFE=∠2,∠3=∠P.又∵AE=AF,∴∠1=∠AFE,∴∠1=∠2.又∵AB=AC,∴∠B=∠3,∴∠B=∠P,∴EB=EP,∴EF⊥BC.大家都在激烈地讨论着如何作出辅助线时,小红突然站起来说,不作辅助线也可以证明,你说是吗?(如图).证明6:∵AE=AF,∴∠1=∠E.又∵∠2=∠1+∠E,∴∠2=2∠E.又∵AB=AC,∴∠B=∠C,∴∠2=180°-2∠B,∴2∠E=180°-2∠B,即∠E+∠B=90°,∴∠3=180°-90°=90°,∴EF⊥BC.小结:本题证法中运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要注意灵活运用与牢固掌握相结合.例3、如图,在△ABC中,AB=AC=CB,AE=CD,AD、BE相交于P,BQ⊥AD于Q.求证:BP=2PQ。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腰、底边在小学里我们就已经学过,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腰,第三条边叫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知识点二: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边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知识点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2、这两个性质证明如下:在△ABC中,AB=AC,如图所示.作底边BC的高AD,则有∴Rt△ABD≌Rt△ACD.∴∠B=∠C,∠1=∠2.BD=CD.于是性质1、性质2均得证.3、说明:(1)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用符号表示为:∵AB=AC,∴∠B=∠C;②性质1是等腰三角形的一条重要(主要)性质,也是今后我们证明角相等的又一个重要依据.(2)①性质2实质包含三条性质,符号表示为:∵AB=AC,AD⊥BC,∠1=∠2,∴BD=CD;或∵AB=AC,BD=CD,∠l=∠2,∴AD⊥BC.②性质2的用途更为广泛,可以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一、规律方法指导1.等腰(边)三角形是一个特殊的三角形,具有较多的特殊性质,有时几何图形中不存在等腰(边)三角形,可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特征,适当添加辅助线,使之构成等腰(边)三角形,然后利用其定义和有关性质,快捷地证出结论。
2.常用的辅助线有:(1)作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中线。
(2)在三角形的中线问题上,我们常将中线延长一倍,这样添辅助线有助于我们解决有关中线的问题。
二、难点分析1、对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一定要注意是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和顶角平分线,其他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不满足三线合一。
2、分类讨论是等腰三角形问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在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边和角的情况下求其他三角形的边或角,要对已知的边和角进行讨论,分类的标准一般是根据边是腰还是底来分类。
类型一:与度数有关的计算1.如图,在△ABC中,D在BC上,且AB=AC=BD,∠1=30°,求∠2的度数。
思路点拨:解该题的关键是要找到∠2和∠1之间的关系,显然∠2=∠1+∠C,只要再找出∠C与∠2的关系问题就好解决了,而∠C=∠B,所以把问题转化为欲找出∠2与∠B之间有什么关系,变成△ABD的角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容易的多了。
解析:∵AB=AC∴∠B =∠C∵AB=BD∴∠2=∠3∵∠2=∠1+∠C∴∠2=∠1+∠B∵∠2+∠3+∠B=180°∴∠B=180°-2∠2∴∠2=∠1+180°-2∠2∴3∠2=∠1+180°∵∠1=30°∴∠2=70°总结升华:关于角度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进行解决。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D、E在△ABC的边BC上,且BE=BA,CD=CA,若∠BAC=122°,求∠DAE的度数。
【变式2】在△ABC中,AB=AC,D在BC上,E在AC上,且AD=AE,∠BAD=30°,求∠EDC的度数。
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2.当腰长或底边长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10cm,求周长。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7cm,求周长。
思路点拨: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我们在解此题前,必须明确所给的边的定义,在这里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不明确,而且还要考虑到三条线段能够构成三角形的前提,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解析:(1)因为8+8>10,10+10>8,则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构成三角形;当腰长为8时,周长为8+8+10=26;当腰长为10时,周长为10+10+8=28;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或28cm。
(2)当腰长为3时,因为3+3<7,所以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腰长为7时,因为7+7>3,所以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因此三角形的周长为:7+7+3=17;故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总结升华:对于此类题目在进行分类讨论时,必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验证是否能构成三角形举一反三:【变式1】当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4倍,求它的各个内角的度数【变式2】当高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必须分类讨论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边的夹角为25°,求这个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变式3】由腰的垂直平分线所引起的分类讨论在三角形ABC中,AB=AC,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5°,求∠B的度数。
【变式4】由腰上的中线引起的分类讨论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求腰长。
类型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应用3.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ABC=∠AED,点F是CD的中点.求证:AF⊥CD思路点拨:要证明AF⊥CD,而点F是CD的中点,联想到这是等腰三角形特有的性质,于是连接AC、AD,证明AC=AD,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结论.解析:连接AC、AD在△ABC和△AED中,AB=AE(已知)∠ABC=∠AED(已知)BC=ED(已知)∴△ABC≌△AED(SAS)∴A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ACD中AF是CD边的中线(已知)∴AF⊥CD(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和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变式1】如图,△ABC 中BA=BC ,点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DF ⊥AC 于F 交BC 于E ,求证:△DBE 是等腰三角形.ED CABF课后作业一、填空:1、等腰三角形的的两边长为4cm 和9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cm 。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 cm ,一边长为6 cm ,则底边长为__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为_____。
4、已知BD 是等腰△ABC 的角平分线,如果∠A=80°,那么∠ADB 等于____。
5、如图,在等腰Rt △OAA 1中,∠OAA 1=90°,OA =1,以OA 1为直角边作等腰Rt △OA 1A 2,以OA 2为直角边作等腰Rt △OA 2A 3,…则OA 4的长度为_________。
6、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120°,D 是BC 的中点,DE ⊥AC. 则AB : AE =____________。
7、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一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 .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 ; ②PQ ∥AE ; ③AP=BQ ;④DE=DP ;⑤∠AOB=60°.恒成立的有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第6题图 第7题图二、选择题1.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度数比为2:3:3,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2. 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形状,两条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图1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3. 如图2,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若∠A=18°,则∠GEF 的度数是( )A .80°B .90°C .100°D .108°E DCABHFG 图2 图34. 如图3,已知∠AOB =60°,点P 在边OA 上,OP =12,点M ,N 在边OB 上,PM =PN ,若MN =2,则OM =( ) A . 3 B . 4 C . 5 D . 65. 在△ABC 中,AB=AC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AD 是中线,那么AD ⊥BC ,∠BAD=∠DAC B 、如果BD 是高,那么BD 是角平分线C 、如果AD 是高,那么∠BAD=∠DAC 、BD=DCD 、如果AD 是角平分线,那么AD 也是BC 边的垂直平分线三、解答题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且其各边长均为整数,求各边长。
2、(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0°,求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8cm和10cm的两部分,求该等腰三角形的各边长。
4、如图2所示,△ABC和△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E=CD。
5、如图,等腰△ABC中,AB=AC,∠DBC=15°,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求∠A的度数6、“有两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这个命题对与否,甲、乙、丙三位同学给出了如下论断:甲:正确。
因为若两边都是直角边,则用(SAS)全等识别法就可以证它们全等。
乙:正确。
因为若其中一边是直角边,另一边是斜边,则可用(HL)定理证全等。
丙:不正确。
若一个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与另一三角形斜边相等,较短的直角边与另一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相等,则显而易见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请你就这三个同学的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