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5篇)《天净沙秋思》教案1【教材分析】《天净沙・秋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

这首诗歌具有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生动、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注意营造音乐的氛围,采取角色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体验优美、充满韵味的语感。

3、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教学目标】1、了解小令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片、录音带和、VCD、碟片。

2、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乐(低声地)“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学生凝神静听,乐曲像小溪般流入学生的心田。

)在音乐的节奏中,教师絮语般地导入: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以乐曲《橄榄树》为引子,激发学生兴趣,导入学习主题。

二、感知内容配乐朗读:播放陈星演唱的《流浪歌》。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呀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天净沙·秋思》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天净沙·秋思》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能够背诵和运用这首词。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词的语言特点,掌握词中的生字新词和疑难词句。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以及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词中的生字新词和疑难词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营造秋意氛围1. 情境导入,感受秋天气息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秋天景色的图片或短视频,如落叶纷飞的林间小道、金黄稻田中的劳作农民等,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秋意之中。

我会邀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秋风的声音,感受秋天的温度,以此作为进入《天净沙·秋思》这首词学习的情感铺垫。

2. 互动交流,探索秋思之源接下来,我会向学生提问:“在你们的心中,秋天是怎样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秋天的感受。

然后,我会将话题转向课文:“那么,诗人马致远又是如何描绘秋天的呢?他的秋思与我们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3. 诗意导入,铺垫学习情感最后,我会以朗读的方式呈现《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会注重情感的传递,使学生能够在初听之下就对词中的情感有所体悟。

朗读结束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首词的初步印象和感受,以此作为进入正式学习前的情感铺垫。

通过这样的导入新课环节,我旨在营造一个充满秋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我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维特点,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1. 自主阅读与初步理解(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天净沙·秋思》,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出不理解或觉得有深意的词语和句子。

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等奖

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等奖

天净沙秋思教案一等奖《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本诗歌教学应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三、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含义和作用,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诵读和意象分析,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 难点:理解诗歌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五、教学过程采用问题式的探究性学习。

(一)导入展示一些秋天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秋天的感受,从而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三)深入探究1. 提出问题:“枯藤老树昏鸦”这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分别给人怎样的感觉?它们组合在一起有什么效果?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教师总结归纳,强调意象的作用和诗歌意境的营造。

(四)情感体会再次诵读诗歌,思考: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五)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六)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

六、活动设计举行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朗诵,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七、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改写,将其改写成一篇散文,要求体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7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7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7篇《天净沙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熟读成诵。

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学会探究,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研讨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堂图片导入。

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画,说说,可以给这幅图画配一首什么诗。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诗的国度,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

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元曲。

二.介绍体裁1.我们来读一遍注释⑨:选自《全元散曲》。

天净沙,曲牌名。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在北京)人,著名戏曲作家。

2.读过注释,我们可以来猜一猜,元曲具有什么特点?预设:可以唱。

这个“曲”字告诉我们,这首秋思在古代是可以唱的。

因为是元代的作品,我们把它叫做元曲。

简单地说,元曲就是元代的可以唱的一种文学作品体裁。

3.那么,“天净沙”是什么意思呢?跟这首元曲的内容有关系吗?(可引导:注释里是怎么说的?)曲牌名。

那也就是说,“天净沙”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而与它的——曲调有关系。

它是表明一首曲的曲调的。

4.而与内容有关的是哪个部分?“秋思”。

那么“秋思”就是这首曲的题目了。

三.诵读感知1.从秋思二字,我们可以猜猜,这首曲可能会写哪些内容?预设:秋天里的想法。

引导:也可能会写一些秋天里看到的——景物。

2.那么我们来读一读这首曲。

老师先来读一遍。

(范读,读出感情,读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断句,但不点明此处断句。

)同学们也来读读看。

(生齐读)3.我们刚才猜了,马致远可能写了一些秋天里的景物,写了一些秋天里的想法。

我们猜对了吗?哪几句写了秋天里的景物,哪几句写了秋天里的想法?预设:可能有学生把“夕阳西下”划分到后一部分,明确前四句为写景,最后一句抒情。

4.前四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我们在这些表示景物的字下面加点,把形容这些景物的字用括号括起来。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6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6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运用想象和联想勾画这首小令的意境2) 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3) 学会品味语言4) 感悟对祖国对亲人深切感情教学方法启发合作学习讨论展示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元曲四大家导入课题(投影展示)1 识记关于元曲四大家的文学常识2 了解散曲的有关知识3关于这则小令的定评“秋思之祖”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握字音及初步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凄凉哀婉浓浓的归思)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诵这首小令并作出评论四小组选派朗诵最好的作展示大家做点评。

老师总结五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通过讨论和交流体会本文所勾画的深秋意境。

附讨论结果:1) 枯藤:给人一种荒凉感。

2) 老树主人公联想自己的人世沧桑,给人一种人生暮年的凄凉感3) 昏鸦:黄昏归巢,增添凄惨之感。

(以哀景写哀,衬托凄凉无比)4) 小桥流水人家:走上弯弯小桥,看到流水潺潺,人家屋顶炊烟袅袅,由幽雅、安宁、温暖之景,突然撩起主人公无尽的归思之情,景触发游子的“愁” (以乐景写哀,反衬悲意更浓-)。

5)瘦马:浪迹天涯之人的精神清瘦夕阳:笼罩整个画面此为背景6 )断肠人在天涯:篇末点题。

人在天涯和断肠的因果关系。

突出无以名状的浓重归思之情。

六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所讨论的结果,进一步展开想象和联想,拿起手中笔,把这首小令改写为一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散文。

附:范文深秋的黄昏,一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极其消瘦的老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上踽踽的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幕鸦,在自己的头顶和树梢之间盘旋,同时发出凄厉的叫声。

正在他为此而倍感凄凉之际,他走到了一座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之上。

低头他看到流水清澈见底,偶有鱼儿嬉戏,发出泠泠响声。

此时他的心情似乎有片刻的愉悦,然而,当他再次抬头看间溪旁的机会人家,已慢慢的升起了袅袅炊烟之时,他顿时感到,自己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不禁再次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 3篇

《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 3篇

《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代,美人迟暮,文士悲秋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刘禹锡的诗“自古逢秋悲寂寥”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成语中也有“老气横秋”之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看看马致远眼里的秋是怎样的,通过本文我们也一起探究探究古代文人悲秋的社会心理。

二、解题和题材: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愁绪。

元曲是我国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又一文学样式,它包括戏曲和散曲。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散曲中的小令。

三、学习课文学习活动一:诵读1.让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节奏和感情。

2.教师朗读,同学仔细听,并对老师的朗读做点评价。

3.点一学生朗读,由其他同学点评。

4.老师指导朗读后让学生听名家朗诵:(1)读出节奏。

前几句是222停顿,最后一句是312停顿。

(2)读出语调。

注意押韵的字的声调变化;注意声音的高低,总体是低沉的;注意语速的快慢,总体是缓慢的;注意语调的轻重,重读“断肠”。

(3)读出情味。

这首曲子古代是可以歌唱的,我们在歌唱时,常把带有抒情意味的短小的诗句反复吟诵,因此,我们做一次尝试,把“夕阳西下”读2次,第2次读出日暮思家的喟叹。

学生配乐诗朗诵。

(4)同学背诵这首下令。

活动二:品析,感受景与情的关系。

1、这首诗歌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悲伤,愁苦……)2、请同学找出其中最明显地表现出作者悲伤心情的一句话。

(断肠人在天涯)。

3、什么是“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4.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达他的悲伤之情的?5.请同学们分析分析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通过这些景物就可以体会游子的悲伤之情?教师补充一些资料:a.乌鸦,在中国的民俗中认为是不吉祥的鸟,在远古神话中有“后羿射日”的故事,当时十个太阳一起出来,害得人间酷热无比,是负责太阳运行的十只乌鸦不守规矩跑出来了,后裔射落九个太阳,九只乌鸦就落到人间。

写乌鸦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新课导入《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

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

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二、解题曲:元代新兴的一种体裁,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

《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标题一般由曲牌名和题目构成。

相似的有《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忆江南》(唐﹒白居易)《渔歌子》(唐﹒张志和)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与关汉卿、郑光祖、和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三、朗读指导1、生个读2、老师指导及示范读(字音、语速、节奏、情感)3、生个读(两个)4、生齐读四、赏景品情1、曲中前三句共描写了几种景物,情调氛围有何异同?在文中有何作用?(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完成)明确:①共写了9种景物,即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句,一字一景,凝练而不简陋,再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鲜明的修饰语,一幅意境苍凉的深秋晚景图就勾勒出来,言简意丰。

②第一句三种景物写出一片萧飒秋景,造成一种黯淡凄凉的气氛,衬出了这个旅人内心的悲哀。

③第二句三种景物则明净,安谧,就连那户人家的欢声笑语也似听见,对比自己的奔波不定,更感到羁旅之苦。

④第三句景物古老、凄凉、羸弱,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内心孤独凄苦之情。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4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4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4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4篇,以供参考。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天净沙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道德、情感、价值观: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意韵。

教学用具:自制录音带、录音机、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

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解题:“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朗读诗歌:1、师配乐范读2、学生齐读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学生配乐朗读。

四、品析鉴赏:1、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

如: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1)这首小令共写了藤、书、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玺、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6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6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对古典诗词曲的兴趣。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诗歌大意,在读悟想象中品味本曲的语言,体会其情味,感悟曲中创设的意境,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揣摩古诗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3、通过对比阅读,拓展延伸,体验鉴赏诗词的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小令的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在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感受曲中所创设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鉴赏表现秋景的意象,体会曲中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元曲及作者白朴的生平资料、古筝曲《香山射鼓》)胡琴曲《悲秋》)学生准备:元曲及作者白朴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采用品味、诵读、交流、研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理解课题1、学生用一至两个词语表达对秋天的印象。

2、温故知新,学生重温与秋有关的古诗词。

3、导入新课,解题,简介元曲的有关知识。

二、初读疏言,感悟诗意1、学生自由读读这首元曲,注意曲子每个字的读音,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2、指名学生朗读、齐读,教师相机评价指导读出曲的节奏、韵味。

3、借助注释或查阅工具书,同桌合作学习理解诗歌大意。

4、发挥想象,融入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大意。

教师随机提问:对“残霞、轻烟、寒鸦、飞鸿影下”等词的理解。

这首曲写的是秋天什么时候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5。

有感情地朗读本曲,把曲中所勾勒的秋之图景用朗诵表达出来。

三、细读悟象,把握诗境1、找一找作者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全曲中秋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2、朗读第一句中的景物。

(1)这些景物让你感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秋天?(暗淡、萧瑟、冷清)(特别注意:孤、落、残、轻、老、寒六个字。

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范文、策划方案、鉴定材料、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templates, planning plans, appraisal material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教案的制定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的研究和准备,以确保教师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天净沙?秋思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2023最新-《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2023最新-《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美丽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天净沙秋思》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天净沙·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写出的一幅美妙的风景图,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课外的描写“秋”三首诗词,重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情的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古诗词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1、体会本首诗词的意思和包含的情感。

2、品味诗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1、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1、朗读法、联想法、讨论点拨法2、采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曾讲过许多写景的散文和诗词,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不同的作者面对同样的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同学展示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的片段,体会现代文中表达作者对秋天的思想情感;然后展示古代诗人范仲淹《苏幕遮》和辛弃疾的《水龙吟》所描写的秋天的诗句,让学生齐读,感受一下两位词人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令,来感受一下诗人面对眼前的景物,抒发了他的什么思想情感?(展示课文题目《天净沙秋思》)* 让学生听朗读,感受朗读的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适用年级:八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天净沙秋思》。

2. 分析并欣赏《天净沙秋思》的意境和情感。

3. 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4. 能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天净沙秋思》的词意理解与背诵。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学习。

难点:1. 《天净沙秋思》深层意境的理解。

2. 运用诗词表达个人情感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天净沙秋思》全文及其注释。

3. 古典诗词鉴赏相关资料。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a. 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如分享与诗词相关的趣味故事。

b. 简介《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及其背景。

2. 文本解析(15分钟)a. 朗读《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b. 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和关键词,如“天净沙”、“秋思”等。

c. 分析诗词意境,引导学生想象并体验诗中的秋日黄昏场景。

3. 鉴赏技巧(10分钟)a. 介绍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作者、注释等。

b. 指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天净沙秋思》。

4. 背诵与理解(10分钟)a. 学生自主或集体背诵《天净沙秋思》。

b. 学生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回顾(10分钟)a. 复习《天净沙秋思》的诗句和意境。

b. 学生展示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2. 创作练习(20分钟)a. 引导学生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以“秋”为主题创作小诗。

b.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分享与评价(15分钟)a.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情感。

b. 师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生的表现。

b. 推荐相关的古典诗词作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天净沙秋思》。

2. 完成一篇关于《天净沙秋思》的鉴赏短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优秀6篇)《天净沙·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感受曲的意境,理解作者的处境和心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意象、知人论世以及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课前播放《秋思》歌曲。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们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瑰宝之一。

在华夏子民三千年的吟唱中,我们听到了远古传来的关关雎鸠在水一方唱响,我们听到了那三百首唐诗和宋词的余韵至今传唱,我们听到了梧桐深院汉宫之秋的旋律荡漾耳畔。

这是中国的诗歌华夏的精华,这是闻名于古今中外的唐诗宋词元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带给我们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二、文本解读,学习新知(一)初读,诵秋词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对学生进行抽读检测。

3.让我们节奏分明的齐读一遍,一词一顿,一句三顿。

(二)美读,赏秋景1.听老师读,然后说说这首曲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凄婉、哀伤、悲凉。

2.要读出“凄婉、哀伤、悲凉”的感情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引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出这种凝重、哀伤的感情。

3.读着读着,这秋的悲凉就渗透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中除标题并无一字为秋,无一字为悲,我们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枯藤老树。

4.这样的景有什么特点?5.它容易勾起我们怎样的情?枯藤老树: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它营造出的冷落暗淡的气氛容易让我们的心变得忧郁,沉重。

6.还有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类似的感受?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小桥、流水、人家(共10种意象)7.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想象那波动我们心弦的十种意象。

(孩子们,让我们闭上双眼,用心去想象这些拨动诗人心弦的十种意象,有枯藤、有老树、昏鸦,有小桥、有流水还有人家,古道上,吹着西风,一匹瘦马夕阳渐渐西沉入山,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的交叠,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8.这是一副怎样的图画?秋日黄昏图,深秋夕照图9.引导学生逐句品析上述10种意象有什么特征,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和文言文基础知识。

(3)分析并欣赏马致远创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天净沙·秋思》。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眼前生活。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文言文基础知识。

2. 分析《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马致远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赏析:(1)详细讲解诗词中的字词和文言文知识。

(2)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情感等。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感受爱国情怀。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6. 课后作业:(1)背诵《天净沙·秋思》。

(2)写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3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3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3篇)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大熊猫壹号书店精心整理的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天净沙秋思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领会诗歌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领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诵读并背诵。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想像法。

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个成绩比较差的班级,学习诗歌,对他们来说,也许除了朗读以外,可能就没有别的印象了。

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乡愁的诗歌,教学中我尽量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朗读的方式去领会这首小令跟我们呈现出来的节奏美,让学生还原诗歌中的画面来领会诗中展现的图画美,领会诗人表现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而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仍不得不想到这篇作品《天净沙·秋思》。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解题“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

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是元代的新诗体。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存《东篱乐府》一卷。

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

《天净沙秋思》教案《天净沙秋思》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写出的一幅美妙的风景图,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课外的描写“秋”三首诗词,重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情的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古诗词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1、体会本首诗词的意思和包含的情感。

2、品味诗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1、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1、朗读法、联想法、讨论点拨法2、采用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曾讲过许多写景的散文和诗词,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不同的作者面对同样的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同学展示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的片段,体会现代文中表达作者对秋天的思想情感;然后展示古代诗人范仲淹《苏幕遮》和辛弃疾的《水龙吟》所描写的秋天的诗句,让学生齐读,感受一下两位词人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令,来感受一下诗人面对眼前的景物,抒发了他的什么思想情感?(展示课文题目《天净沙秋思》)_ 让学生听朗读,感受朗读的节奏。

_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

_ 学生朗读小令,学习朗读的方法。

2、分析这首古词_ 一首小令,一缕情思,一种意境。

你认为《天净沙秋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情思、这种意境?(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并举手回答“断肠”)_ 进一步深入挖掘词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肝肠寸断?教师插入一个小故事(《世说新语》里记录了一个故事,是成语肝肠寸断的由来:“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优秀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马致远的生平及作品,掌握元曲的基本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天净沙・秋思》,理解曲的内容和意境。

(3)品味曲中的意象,赏析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习曲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曲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理解曲的内涵。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曲意境的直观感受。

(4)通过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曲的内容,赏析曲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曲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曲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将曲的学习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曲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加深对曲内容的理解。

讲授法:讲解曲的背景知识、字词含义、写作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曲的要点。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曲的内容、意境、情感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曲的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互动法:通过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秋天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2.提问学生:秋天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你能想到哪些与秋天有关的诗句或词语?引出课文《天净沙・秋思》。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作者简介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在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许多反映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的作品,《天净沙・秋思》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领会诗歌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领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诵读并背诵。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想象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而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仍不得不想到这篇作品《天净沙秋思》。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解题。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

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是元代的新诗体。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戏曲作家。

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

白朴。

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杂剧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存《东篱乐府》一卷。

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读文本。

2.教师配乐朗读。

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读出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学生配乐朗读。

(四)学生合作探究。

赏景品情。

1.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
(1)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

(3)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2.学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学生的思乡情。

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笔画,加深思考。

3.齐声朗读并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歌,可展开朗诵比赛,以提高朗读水平。

各小组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六)总结。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