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c3、三角形中的基本关系: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 sincos ,cos sin ,tan cot 222222A B C A B C A B C +++=== 4、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 R C===A B . 5、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化角为边: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化边为角: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A +B +A B . 6、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②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三解)7、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2R 2sinAsinBsinC=R abc 4=2)(c b a r ++=))()((c p b p a p p ---8、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2222cos c a b ab C =+-.9、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 10、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①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高中数学必修5优质课件: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5优质课件:数列的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九分。
[类题通法] 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要弄清楚公式中各部 分的关系,依次代入计算即可.另外,解答这类问题时还需 注意:若知道的是首项,通常将所给公式整理成用前面的项 表示后面的项的形式;若知道的是末项,通常将所给公式整 理成用后面的项表示前面的项的形式.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九分。
[类题通法] 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然后由前几项分析其 特点、规律,归纳总结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九分。
[对点训练] 3.已知数列{an}满足 a1=1,an=an-1+nn1-1(n≥2), 写出该数列前 5 项,并归纳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解:a1=1, a2=a1+2×1 1=1+12=32, a3=a2+3×1 2=32+16=53, a4=a3+4×1 3=53+112=74,
[类题通法] 通项公式法、列表法与图象法表示数列优点
(1)用通项公式表示数列,简洁明了,便于计算.公 式法是常用的数学方法.
(2)列表法的优点是不经过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项 数与项的对应关系.
(3)图象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随着序号的变化,相应 项变化的趋势.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九分。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九分。
3.已知 a1=1,an=1+an1-1(n≥2),则 a5=________. 解析:由 a1=1,an=1+an1-1得 a2=2,a3=32,a4=53, a5=85. 答案:85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九分。
4.已知数列{an}满足 a1>0,aan+n 1=13(n∈N*),则数列{an}是 ________数列(填“递增”或“递减”).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高中数学学考常用公式及结论必修1: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集合可以用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表示。

2、集合间的关系:若对于任意的x∈A,都有x∈B,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A⊆B。

若A是B的子集,且在B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若A⊆B且B⊆A,则A=B。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空集为∅。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A∪B;交集由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B;补集在全集U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A'或C。

5.集合{a1,a2,…,an}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若对于任意的x∈定义域,有f(–x) =–f(x),则称函数f为奇函数;若对于任意的x∈定义域,有f(–x) =f(x),则称函数f为偶函数。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三、函数的单调性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f(x),若任意的x1,x2∈D,且x1f(x2)时,称f(x)为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同增异减。

四、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顶点坐标为(-b/2a,f(-b/2a)),对称轴为x=-b/2a,最大(小)值为f(-b/2a)。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一般式f(x)=ax2+bx+c(a≠0);顶点式f(x)=a(x-h)2+k(a≠0);两根式f(x)=a(x-x1)(x-x2)(a≠0)。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5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

等差数列一.等差数列知识点:知识点1、等差数列的定义:①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知识点2、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②定义法:对于数列,若(常数),则数列是等差数列③等差中项:对于数列,若,则数列是等差数列知识点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④如果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知识点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⑤⑥对于公式2整理后是关于n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知识点5、等差中项:⑥如果,,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或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知识点6、等差数列的性质:⑦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是等差数列的第项,是等差数列的第项,且,公差为,则有⑧对于等差数列,若,则也就是:⑨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那么,,成等差数列如下图所示:10、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则,且,.②若项数为,则,且,(其中,).二、题型选析:题型一、计算求值(等差数列基本概念的应用)1、。

等差数列{a n}的前三项依次为a-6,2a -5, -3a +2,则a 等于()A . -1B . 1C 。

—2 D. 22.在数列{a n}中,a1=2,2a n+1=2a n+1,则a101的值为( )A.49 B.50 C.51 D.523.等差数列1,-1,-3,…,-89的项数是()A.92 B.47 C.46 D.454、已知等差数列中,的值是()()A 15B 30C 31D 645. 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A.d>B.d<3 C。

≤d<3 D.<d≤36、。

在数列中,,且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点在直上,则=_____________。

人教高中数学 必修五 2.1 第二课时 数列的递推公式(共17张PPT)

人教高中数学 必修五 2.1 第二课时 数列的递推公式(共17张PPT)
并归纳出通项公式:
(1)a 1 =0, a n 1 = a n +(2n-1) (n∈N);
(2)
a1
=1,
a n1=
2 an
an
2
(n∈N);
(3) a 1 =3,a n 1 =3a n -2 (n∈N,).
解:(1) a 1=0, a 2 =1,a 3 =4,a 4 =9,a 5=16, ∴ a n =(n-1)2 ;
1,1, 2, 3, 5, 8, 13, 21,… 斐波那契数列
an2an1an,
例5:已知数列 an 满足:a1=5,an=an-1+3(n≥2)
(1)写出这个数列an 的前五项为

(2)这个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是 an 3n2

累差叠加法 ( n 2 ) a n a n 1 f( n ) 或 a n 1 a 者 n f( n )
(1)a1=0,an+1=an+(2n-1),n∈N+;
(2)a1=1,a n 1
2an an 2
,
n∈N+;
解:(1)因为a1=0,an+1=an+(2n-1),n∈N+; 所以, a2=1 , a3=4, a4=9, a5=16 ,
归纳出它的通项公式是an=(n-1)2 。
(2)a1=1,a n 1
又 a1a2a3 9
解得 a 3
9 4
同理可得 a 4
16 9
,
a5
25 16
a3
a5
92561 4 16 16
(2) 2 5 6 是此数列中的项吗?
225
解:(2)令
256 225
n2 (n 1)2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步骤1.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得到b ba a sin sin =同理,在△ABC 中, bbc c sin sin =步骤2.证明: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所以C RcD sin 2sin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ii A B C R R==2c R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4)R CB A c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b a ba C ⎧=+-⎪=+-⎨⎪=+-⎩2.推论: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b a c C ab ⎧+-=⎪⎪+-⎪=⎨⎪⎪+-=⎪⎩.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 ①若222a b c +=,则90C =; ②若2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3.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面积公式: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a,b,c,1.111sin ()222a S ah ab C r a b 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2.设)(21c b a p ++=,))()((c p b p a p p S ---=(海伦公式)例: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c b a 设)(21c b a p ++=,求证:(1)三角形的面积))()((c p b p a p p S ---=; (2)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则pc p b p a p r ))()((---=(3)把边BC 、CA 、AB 上的高分别记为,、、c b h h a h 则))()((2c p b p a p p ah a ---=))()((2c p b p a p p b h b ---=))()((2c p b p a p p ch c ---=证明:(1)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a b c C ab+-=由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sin C ==代入1sin 2S ab C =,得12S ====记1()2p a b c =++,则可得到1()2b c a p a +-=-,1()2c a b p b +-=-,1()2a b c p c +-=-代入可证得公式(2)三角形的面积S 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 之间有关系式122S p r pr =⨯⨯=其中1()2p a b c =++,所以S r p == 注:连接圆心和三角形三个顶点,构成三个小三角形,则大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三个小三角形面积的和 故得:pr cr br ar S =++=212121(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12a S a h =⨯⨯所以,2a S h a =a h =同理b h c h 【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1)π=++C B A (2) 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2cos 2sinC B A =+,2sin 2cos CB A =+;A A A cos sin 22sin ⋅=, (3)若⇒>>C B A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若C B A sin sin sin >>⇒c b a >>⇒C B A >> (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4)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中最大角大于等于 60,最小角小于等于 60(6) 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钝角三角形⇔最大角是钝角⇔最大角的余弦值为负值 (7)ABC ∆中,A,B,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60=B .(8) ABC ∆为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B,C 成等差数列,且a,b,c 成等比数列. 二、题型汇总:题型1:判定三角形形状判断三角形的类型(1)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2)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222222222是直角ABC 是直角三角形是钝角ABC 是钝角三角形是锐角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注意:是锐角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3) 若B A 2sin 2sin =,则A=B 或2π=+B A .例1.在ABC ∆中,A b c cos 2=,且ab c b a c b a 3))((=-+++,试判断ABC ∆形状.题型2:解三角形及求面积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 和它们的对边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例2.在ABC ∆中,1=a ,3=b ,030=∠A ,求的值例3.在ABC ∆中,内角C B A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c b a ,,,已知2=c ,3π=C .(Ⅰ)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Ⅱ)若A A B C 2sin 2)(sin sin =-+,求ABC ∆的面积.题型3:证明等式成立证明等式成立的方法:(1)左⇒右,(2)右⇒左,(3)左右互相推.例4.已知ABC ∆中,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求证:B c C b a cos cos +=.题型4: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考察:(仰角、俯角、方向角、方位角、视角)例5.如图所示,货轮在海上以40km/h 的速度沿着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转角)为140°的方向航行,为了确定船位,船在B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为110°,航行半小时到达C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是65°,则货轮到达C 点时,与灯塔A 的距离是多少?三、解三角形的应用 1.坡角和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锐二面角叫做坡角,坡面的垂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用i 表示,根据定义可知: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即tan i α=.lhα2.俯角和仰角:如图所示,在同一铅垂面内,在目标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上方时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下方时叫做俯角.3. 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 .注:仰角、俯角、方位角的区别是:三者的参照不同。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资料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资料

必修1数学知识点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记作B A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2个子集.§、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函数的概念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函数的表示法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 §、奇偶性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 一般地,如果a x n=,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至必修5公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至必修5公式

必修二:
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公式(必会)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 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
斜角为 0 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 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 k 表示。即 k tan 。斜
log a m n log am b n
n log a m
n m
log a
b
(a、b、m
0,n
R, 且a
1)
,
log a
b
log c log c
b a
(a、b、c
0, 且a、c
1)
(换底公式)
函数图像(必须熟)
表1
y ax a 0, a 1
指数函数
定义域 值域
xR
y 0,
对数数函数 y log a x a 0, a 1
○1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d C1 C2 ( A、B都相等)
○2 设直线 l1 Ax By C1 0, l2 Ax By C2 ; 则两点间的距离为
A2 B2
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a b c)2 a 2 b2 c 2 2ab 2bc 2ac ; (a b c)2 a 2 b2 c 2 2ab 2bc 2ac (a b c)2 a 2 b2 c 2 2ab 2bc 2ac ; (a b c)2 a 2 b2 c 2 2ab 2bc 2ac

高中数学必修四必修五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四必修五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四必修五公式_知识点正弦定理:(R 为外接圆半径),sin sin sin sin sinsin a b c a b cC C ++===A +B +A B边角互化关系式: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判断方法: 设a 、b 、c 是△ABC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则;②若,则;③,则。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d n a a n)1(1-+=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1n a a d n -=-;④11n a a nd-=+;⑤nm a a d n m -=-等差数列性质: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 p q a a a =+。

求和公式:()()22111n a a d n n na S n n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21n n n S n a a +=+,且S S nd-=偶奇,1nn S a S a +=奇偶.②若项数为()*21n n -∈N ,则()2121n n Sn a -=-,且n S S a -=奇偶,1S n S n =-奇偶(其中n Sna =奇,()1n S n a =-偶)。

③n S ,2n n S S -,32n n S S -成等差数列(d n 2)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11-=n nq a a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n m a a q -=;②()11n n a a q --=;③11n naq a -=;④n mn ma qa -=求和公式:())1(11111≠--=--=q qq a q q a a S nn n , )1(1==q na S n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n ∈N ,则Sq S =偶奇,②n S ,2n n S S -,32n n S S -成等比数列(n q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及诱导公式:1cos sin 22=+αα αααcos sin tan =公式一: sin (2k π+α) = sin α cos (2k π+α) = cos α tan (2k π+α)= tan α 公式二: sin (π+α) =-sin α cos (π+α)=-cos α tan (π+α)=tan α 公式三: sin(-α) =-sin α cos(-α) =cos α tan(-α) =-tan α 公式四: sin (π-α)=sin α cos (π-α)=-cos α tan (π-α)=-tan α 公式五: sin(π/2-α) = cos α cos(π/2-α) = sin α 公式六: sin(π/2+α) = cos α cos(π/2+α) = -sin αsin (3π/2-α)=-cos α,cos (3π/2-α)=-sin α, sin (3π/2+α)=-cos α, cos (3π/2+α)=sin α, 三角函数本质:三角函数的本质来源于定义,如下图:根据上图,有。

高中数学必修5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5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用结构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好多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公比或公差 (或许经过计算能够求出数列的首项 ,公比 ),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但实质上有些数列其实不是等差、等比数列,给出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 ,要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而这些题目常常能够用结构法,依据递推公式结构出一个新数列,进而间接地求出原数列的通项公式。

关于不一样的递推公式,我们自然能够采纳不一样的方法结构不一样的种类的新数列。

下边给出几种我们常有的结构新数列的方法:一.利用倒数关系结构数列。

比如:数列 { a n } 中,若 a12,114(n N ), 求a n an 1an设b n 1 , 则b n 1b n+4,a n即 b n 1b n=4,{b n}是等差数列。

能够经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b n,然再求后数列{ a n}的通项。

练习: 1)数列 { a n } 中, a n≠0,且知足a111N ), 求a n , a n11, (n23a nn}中, a11, a n 2a n n通项公式。

2)数列 { a1a n, 求a 2n}中 , a11, a n0,且a n2a n a n 1a n1 0(nn3)数列 { a2, n N ), 求 a .二.结构形如 b n a n2的数列。

例:正数数列 { a n } 中,若 a15, a n 12a n24(n N ), 求a n解:设 b n a n 2 , 则b n1bn4,即b n1b n4数列 { b n } 是等差数列,公差是4, b1225 a1b n25(n 1)( 4)294n即 a n 24n29a n294n , (1n7, n N )练习:已知正数数列 { a n } 中, a1 2, a n 2 a n 1 (n2, n N )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三.结构形如 b n lg a n的数列。

例:正数数列 { a} 中,若 a =10,且lg a n lg a n 1 , (n2, n N ), 求a .n11n2解:由题意得:lg a n1,可设 b n lg a n,lg a n 12即b n1,bn 12b n是等比数列,公比为1, b1 lg 10 12b n 1 (1) n 1(1)n 1 ,(n N) .22(1) n 1 , a n( 1 )n 1即 lg a n10 22练习:(选自 2002 年高考上海卷)数列 { a n } 中,若 a1=3, a n 1a n2 ,n 是正整数,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学习知识点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学习知识点公式大全

全部覆盖数学必修 1 至 5 的所有知识点以及相关公式,方便复习和及时总结,数学必修 1-5 常用公式及结论必修 1:一、集合 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都有 x B ,那么称 A 是 B 的子集。

记作A B真子集:假设 A 是 B 的子集,且在 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 A,那么 A 是 B 的真子集,A B记作A B集合相等:假设:A B, B A ,那么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空集: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U B交集:由集合 A 和集合 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 A I B补集:在全集 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 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 C U A5.集合 { a1, a2 ,L , a n} 的子集个数共有 2n个;真子集有 2n–1 个;非空子集有2n–1个;6. 常用数集: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 R二、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奇函数<=> f ( – x ) =– f ( x),偶函数<=> f ( – x )= f ( x) 〔注意定义域〕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二、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定义域为 D 的函数 f(x) ,假设任意的12∈ ,且 1 < x 21x , xD x①f ( x 1 ) < f( x2) <=>f ( x 1 ) – f ( x2) < 0 <=>f ( x )是增函数②f ( x 1 ) > f ( x2) <=>f ( x 1 ) – f ( x2) > 0 <=>f ( x )是减函数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 同增异减三、二次函数 y = ax 2 + bx + c 〔 a 0〕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b , 4ac b 2 , 对称轴: xb ,最大〔小〕值:4acb 22a4a2a4a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 一般式 f (x) ax 2 bx c(a 0) ; (2) 顶点式 f (x) a( x h)2 k (a 0) ;(3) 两根式 f (x)a( x x 1 )( x x 2 )(a 0)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1、幂的运算法那么:〔 1〕 a m ? a n = am + n,〔2〕 amn= an? b nnn〔 5〕 aan 〔 6〕 a= 1 (b bn1a mma n2、根式的性质〔1〕 ( n a )n a .a nam n,〔 〕m )n= a m n 〔4〕( ab )3 ( a1 na ≠ 0) 〔7〕a n〔 8〕 amma n〔 〕a n9〔2〕当n奇数,n a n a ;当 n 偶数,n a n| a |a, a0.a, a04、指数函数 y = a x ( a > 0 且 a≠1) 的性:〔 1〕定域: R ;域:( 0 , +∞ )〔2〕象定点〔0,1〕Y Ya > 10 < a < 1110XX5. 指数式与数式的互化:log a N b a b N (a0, a 1,N0) .五、数与数函数1数的运算法:〔 1〕a b= N <=> b = log N〔〕 1 = 0〔〕a= 1〔〕log aa 2 log a 3 log a4ab= b 〔 5〕 a log a N = N〔 6〕 loga (MN) = log a M + log a N〔7〕log a (M) = log aNM -- logaN〔〕N b= b log N〔〕底公式:log N8 loga a9a = logb Nlog b a〔 10〕推log m n nlogb (a0,且a 1, m,n0 ,且m,1,N0 ).a bam 1 n〔 11〕log a N =1〔 12〕常用数: lg N = log10N 〔13〕自然log N a数: ln A = log e A〔其中e =⋯〕 2、数函数 y = log a x ( a > 0且 a ≠ 1) 的性:〔 1〕定义域: ( 0 , + ∞ ) ; 值域: R〔 2〕图象过定点〔 1,0〕Ya >1Ya < 1六、幂函数 y = xa0 <的图象 : 〔1〕 根据 a 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 .0 XX1 1a > 10 < a < a < 0211例如: y = xyx x 2yx 1x七 . 图象平移:假设将函数 yf (x) 的图象右移 a 、上移 b 个单位,得到函数 y f ( x a) b 的图象;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八 .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根底数为 N ,平均增长率为 p ,那么对于时间 x 的总产值 y ,有y N (1 p) x .九、函数的零点: 1. 定义:对于 y f ( x) ,把使 f (x) 0 的 X 叫 yf ( x) 的零点。

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知识集结知识元正弦定理公式知识讲解1.正弦定理【知识点的知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R(R是△ABC外接圆半径)a2=b2+c2﹣2bc cos A,b2=a2+c2﹣2ac cos B,c2=a2+b2﹣2ab cos C 变形形式①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②sin A=,sin B=,sin C=;③a:b:c=sin A:sin B:sin C;④a sin B=b sin A,b sin C=c sin B,a sin C=c sin Acos A=,cos B=,cos C=解决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在△ABC 中,已知a ,b 和角A 时,解的情况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 =b sin A b sin A <a <ba ≥b a >b 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由上表可知,当A 为锐角时,a <b sin A ,无解.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a ≤b ,无解.2、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1.S =a •h a (h a 表示边a 上的高);2.S =ab sin C =ac sin B =bc sin A .3.S =r (a +b +c )(r 为内切圆半径).【正余弦定理的应用】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元素.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4、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1)测距离问题: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用正弦定理就可解决.解题关键在于明确:①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再运用正弦定理解决;②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应用正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再把未知的边长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的距离问题.(2)测量高度问题:解题思路:①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因此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②对于顶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高度的测量问题,我们可选择另一建筑物作为研究的桥梁,然后找到可测建筑物的相关长度和仰、俯角等构成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即可.点拨: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锤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上时,成为仰角;当视线在水平线之下时,称为俯角.例题精讲正弦定理公式例1.已知△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A=45°,B=30°,a=,则b=()A.B.1C.2D.例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B=()A.B.C.D.或例3.在△ABC中,已知三个内角为A,B,C满足sin A:sin B:sin C=3:5:7,则C=()A.90°B.120°C.135°D.150°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知识讲解【正余弦定理的应用】1、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元素.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4、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几何等方面都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例题精讲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在△ABC中,a,b,c是内角A,B,C所对的边.若a>b,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A.A>B B.sin A>sin BC.cos A<cos B D.sin2A>sin2B例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则角A的大小为()A.B.C.D.例3.在△ABC 中,三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B =b sin A ,则a =()A.B .C .1D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知识讲解1.余弦定理【知识点的知识】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2R(R 是△ABC 外接圆半径)a 2=b 2+c 2﹣2bc cos A ,b 2=a 2+c 2﹣2ac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变形形式①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②sin A =,sin B =,sin C =;③a :b :c =sin A :sin B :sin C ;④a sin B =b sin A ,b sin C =c sin B ,a sin C =c sin A cos A =,cos B =,cos C =解决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另一角和其他两条边;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其他两角①已知三边,求各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在△ABC 中,已知a ,b 和角A 时,解的情况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 =b sin A b sin A <a <ba≥ba >b 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由上表可知,当A 为锐角时,a <b sin A ,无解.当A 为钝角或直角时,a ≤b ,无解.例题精讲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例1.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且(a +b )2=c 2+ab ,B =30°,a =4,则△ABC 的面积为()A .4B .3C .4D .6例2.设△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其外接圆半径为2,且有,则三角形的面积为()A .B .C .或D .或例3.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cos C=,且a cos B+b cos A=2,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A.B.C.D.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当堂练习填空题练习1.如图,O在△ABC的内部,且++3=,则△ABC的面积与△AOC的面积的比值为_____.练习2.锐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2-8=(a-b)2,a=2c sin A,则△ABC的面积为____.练习3.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则的最大值是____.解答题练习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1)求角B的大小;的最大值.(2)若D为AC的中点,且BD=1,求S△ABC'练习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c)sin B-b sin C=b cos A.(1)求角A;(2)若△ABC的面积为4,a=6,求△ABC的周长.'练习3.'△ABC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

高中数学必修五三角函数知识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很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五三角函数知识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很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五三角函数知识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很详细)第一部分必修五三角函数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解三角形1、三角形的性质:①.A+B+C=π,? 222A B C π+=-?sin cos 22A B C += ②.在ABC ?中, a b +>c , a b -<c ; A >B ?sin A >sinB ...........................A >B ?cosA <cosB, a >b ? A >B③.若ABC ?为锐角?,则A B +>2π,B+C >2π,A+C >2π; 22a b +>2c ,22b c +>2a ,2a +2c >2b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①.(2R 为ABC ?外接圆的直径)2s i 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sin 2a A R =、 sin 2b B R =、 sin 2c C R= 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ABC S ab C bc A ac B ?=== ②.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222cos 2b c a A bc +-=、222cos 2a c b B ac +-=、222cos 2a b c C ab+-= 补充: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⑴sin 22sin cos ααα=.222)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2sin1ααααααα±=±+=±?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升幂公式2sin 2cos 1,2cos 2cos 122αααα=-=+ ?落幂公式2cos 21cos 2αα+=,21cos 2sin 2αα-=.第二部分必修五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一章解三角形1.在△ABC 中,AB =5,BC =6,AC =8,则△ABC 的形状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非钝角三角形解析:最大边AC 所对角为B ,则cosB =52+62-822×5×6=-320B>CB .B>A>C C .C>B>AD .C>A>B解析由正弦定理a sinA =b sinB ,∴sinB =bsinA a =32.∵B 为锐角,∴B =60°,则C =90°,故C>B>A. 答案 C3.在△ABC 中,已知a =8,B =60°,C =75°,则b 等于( )A .4 2B .4 3C .4 6 D.323解:由A +B +C =180°,可求得A =45°,由正弦定理,得b =asinB sinA =8×sin60°sin45°=8×3222=4 6. 答案 C4.在△ABC 中,AB =5,BC =7,AC =8,则BA →·BC → 的值为( )A .5B .-5C .15D .-15解析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B =AB 2+BC 2-AC 22AB ·BC =25+49-642×5×7=17. ∴BA →·BC →=|BA →|·|BC →|cosB =5×7×17=5. 答案 A5.若三角形三边长之比是1:3:2,则其所对角之比是( )A .1:2:3B .1:3:2C .1:2: 3 D.2:3:2解析设三边长分不为a ,3a,2a ,设最大角为A ,则cosA =a 2+3a 2-2a 22·a ·3a =0,∴A =90°.设最小角为B ,则cosB =2a 2+3a 2-a 22·2a ·3a =32,∴B =30°,∴C =60°. 所以三角之比为1:2:3. 答案 A6.在△ABC 中,若a =6,b =9,A =45°,则此三角形有( )A .无解B .一解C .两解D .解的个数别确定解析由b sinB =a sinA ,得sinB =bsinA a =9×226=3 24>1.∴此三角形无解.答案 A7.已知△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且2R(sin 2A -sin 2C)=(2a -b)sinB(其中a ,b 分不为A ,B 的对边),这么角C 的大小为( )A .30°B .45°C .60°D .90°解析依照正弦定理,原式可化为2R ? ??a 24R 2-c 24R 2=(2a -b)·b 2R ,∴a 2-c 2=(2a -b)b ,∴a 2+b 2-c 2=2ab ,∴cosC =a 2+b 2-c 22ab =22,∴C =45°. 答案 B8.在△ABC 中,已知sin 2A +sin 2B -sinAsinB =sin 2C ,且满脚ab =4,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A .1B .2 C. 2 D. 3解析由a sinA =b sinB =c sinC=2R ,又sin 2A +sin 2B -sinAsinB =sin 2C ,可得a 2+b 2-ab =c 2.∴c osC =a 2+b 2-c 22ab =12,∴C =60°,sinC =32. ∴S △ABC =12absinC = 3. 答案 D9.在△ABC 中,A =120°,AB =5,BC =7,则sinB sinC 的值为( ) A.85 B.58 C.53 D.35解析由余弦定理,得 cosA =AB 2+AC 2-BC 22AB ·AC,解得AC =3. 由正弦定理sinB sinC =AC AB =35. 答案 D10.在三角形ABC 中,AB =5,AC =3,BC =7,则∠BAC 的大小为( )A.2π3B.5π6C.3π4D.π3解析由余弦定理,得cos ∠BAC =AB 2+AC 2-BC 22AB ·AC =52+32-722×5×3=-12,∴∠BAC =2π3. 答案 A11.有一长为1 km 的歪坡,它的倾歪角为20°,现要将倾歪角改为10°,则坡底要加长( )A .0.5 kmB .1 kmC .1.5 km D.32km 解析如图,AC =AB ·sin20°=sin20°,BC =AB ·cos20°=cos20°,DC =AC tan10°=2cos 210°,∴DB =DC -BC =2cos 210°-cos20°=1.答案 B12.已知△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不为a ,b ,c.若a =c =6+2,且A =75°,则b 为( )A .2B .4+2 3C .4-2 3 D.6- 2解析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A ,∵a =c ,∴0=b 2-2bccosA =b 2-2b(6+2)cos75°,而cos75°=cos(30°+45°)=cos30°cos45°-sin30°sin45°=22? ????32-12=14(6-2),∴b 2-2b(6+2)cos75°=b 2-2b(6+2)·14(6-2)=b 2-2b =0,解得b =2,或b =0(舍去).故选A. 答案 A 13.在△ABC 中,A =60°,C =45°,b =4,则此三角形的最小边是____________.解析由A +B +C =180°,得B =75°,∴c 为最小边,由正弦定理,知c =bsinC sinB =4sin45°sin75°=4(3-1).答案 4(3-1)14.在△ABC 中,若b =2a ,B =A +60°,则A =________.解析由B =A +60°,得 sinB =sin(A +60°)=12sinA +32cosA. 又由b =2a ,知sinB =2sinA.∴2sinA =12sinA +32cosA. 即32sinA =32cosA.∵cosA ≠0,∴tanA =33.∵0°<A<180°,∴A =30°. 答案30° 15.在△ABC 中,A +C =2B ,BC =5,且△ABC 的面积为103,则B =_______,AB =_______.解析由A +C =2B 及A +B +C =180°,得B =60°.又S =12AB ·BC ·sinB ,∴10 3=12AB ×5×sin60°,∴AB =8. 答案60° 816.在△ABC 中,已知(b +c):(c +a):(a +b)=8:9:10,则sinA :sinB :sinC =________.解析设b +c =8k ,c +a =9k ,a +b =10k ,可得a :b :c =11:9:7.∴sinA :sinB :sinC =11:9:7.答案 11:9:717.在非等腰△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不为a ,b ,c ,且a 2=b(b +c).(1)求证:A =2B ;(2)若a =XXX ,试推断△ABC 的形状.解 (1)证明:在△ABC 中,∵a 2=b ·(b +c)=b 2+bc ,由余弦定理,得cosB =a 2+c 2-b 22ac =bc +c 22ac =b +c 2a =a 2b =sinA 2sinB ,∴sinA =2sinBcosB =sin2B.则A =2B 或A +2B =π.若A +2B =π,又A +B +C =π,∴B =C.这与已知相矛盾,故A =2B.(2)∵a =XXX ,由a 2=b(b +c),得XXX 2=b 2+bc ,∴c =2b.又a 2+b 2=4b 2=c 2.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18.锐角三角形ABC 中,边a ,b 是方程x 2-23x +2=0的两根,角A ,B 满脚2sin(A +B)-3=0.求:(1)角C 的度数;(2)边c 的长度及△ABC 的面积.解 (1)由2sin(A +B)-3=0,得sin(A +B)=32. ∵△ABC 为锐角三角形,∴A +B =120°,∴∠C =60°.(2)∵a ,b 是方程x 2-23x +2=0的两个根,∴a +b =23,ab =2.∴c 2=a 2+b 2-2abcosC =(a +b)2-3ab =12-6=6.∴c = 6.S △ABC =12absinC =12×2×32=32. 19.已知△ABC 的角A ,B ,C 所对的边分不是a ,b ,c ,设向量m =(a ,b),n =(sinB ,sinA),p =(b -2,a -2).(1)若m ∥n ,求证:△ABC 为等腰三角形;(2)若m ⊥p ,边长c =2,角C =π3,求△ABC 的面积.解 (1)证明:∵m ∥n ,∴asinA =bsinB.由正弦定得知,sinA =a 2R ,sinB =b 2R (其中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代入上式,得a ·a 2R =b ·b 2R,∴a =b.故△ABC 为等腰三角形.(2)∵m ⊥p ,∴m ·p =0,∴a(b -2)+b(a -2)=0,∴a +b =ab.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cosC 得4=(a+b)2-3ab,即(ab)2-3ab-4=0. 解得ab=4,ab=-1(舍去).∴△ABC的面积S=12absinC=12×4×sinπ3= 3.。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通项公式常见求法

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通项公式常见求法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1. 叠加法a n 1 a n f (n) ,且 f (1) f (2)f (n) 比较好求 .【例题】数列a n 的首项为 3 ,b n 为等差数列且 b n a n 1 a n (nN *) .若则 b 32 ,b1012 ,则 a 8.★练习 已知数列a n 知足 a 11 a n1a n 的通项公式 ., a n 1n 2 ,求数列2n2. 叠乘法a n 1 f (n)a n ,且 f (1) f (2) f (n) 比较好求 .【例题】在数列{ a n }中, a 1 =1, (n+1) ·a n 1 =n ·a n ,则 a n 的通项公式为.★练习 在数列{ a n }中, a 1 =1,a n 1 = 2n ·a n ,则 a n 的通项公式为.3. 待定系数法(1) a n =qa n-1 +p(q 、 p 为常数 ,q ≠1且 p ≠0),可化为 a n +λ=q(a n-1+λ).结构出一个以 q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 a n +λ},而后化简用待定系数法求 λ,进而求出 a n .(2) 关于 a n 1qa n f (n)(此中 q 为常数 ) 这类形式 ,一般我们议论两种状况:①当 f(n)为多项式时,可化为 an 1g n1 q a n +g n的形式来求通项,此中g(n)是f(n)的齐次式 .【例题】设数列 a n 中, a 1 1,a n 1 3a n 2n 1 ,求 a n 的通项公式 . ★练习 设数列a 中, a 1 1,a n 1 2a n n 2 n ,求 a的通项公式 .nn②当 f( n)为指数幂即递推公式为 a n 1qa n r p n (q 、 r 、 p 为常数 ) ,可两边同时除以 p n 1 化为a n 1q a nra n的通项公式,进而求出 a n .p n 1p p n的形式,能够求出数列p np【例题】设数列 a n 中, a 1 1,a n 1 4a n 2n ,求 a n 的通项公式 .★练习 设数列a n 中, a 11,a n 1 3a n 2 3n ,求 a n 的通项公式 .4. 倒数法a n1,能够两边取倒数; a n a n 1a n 1 a n,能够两边同时除以 a n a n 1.a nka n 1ba n 1【例题】已知数列a n知足: a11,a n3a n 1,求a n的通项公式. 1★练习在数列 { a n } 中,a11a nan 1a n 1 a n,求数列{ a n}的通项公式.,35. 对数法a n 1qa n p (q、 p为常数 ) ,两边分别取对数,进行降次.【例题】已知数列a n知足:a13, a n1a n2,求 a n的通项公式 .★练习已知数列a n知足:a12, a n1a n22a n,求a n的通项公式 .6. 特点方程法(1) a n+2=A a n+1 +B a n (A 、 B 是常数),特点方程为 x2-A x-B=0,①当方程有两个相异的实根p、q 时,有:a n c1 p n c2 q n,此中c1与 c2由 a1和 a2确立;②当方程有两个同样的实根p 时,有a n(c1n c2 ) p n,此中c1与 c2由 a1和 a2确立.【例题】已知数列 { a n } 知足 a12, a23,a n23a n 12a n (n N * ) ,求 { a n } 的通项公式.★练习已知数列 { a n } 知足a1=2,a2=3, a n22a n1a n,求 { a n} 的通项公式.(2) a n 1 a a n b( a、 b、 c、 d 为常数),特点方程为x ax b ,c a nd cx d①当方程有两个相异的实根a n p a1p a cpp、q 时,数列是以a1为首项,为公比的a n q q a cq等比数列;②当方程有两个同样的实根p 时,数列1p 是以a11为首项,2c为公差的等差a n p a d数列 .【例题】已知数列{ a n} 知足 a12, a n an 12( n2) ,求数列 { a n} 的通项 a n.2a n11。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第一章 三角函数一.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R A B C===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变形:2sin (sin )22sin (sin )22sin (sin )2a a R A A R b b R B B R c c R C C R ⎧==⎪⎪⎪==⎨⎪⎪==⎪⎩推论:::sin :sin :sin a b c A B C =二.余弦定理:三.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ABC S bc A ac B ab C ∆===第二章 数列一.等差数列: 1.定义:a n+1-a n =d (常数)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d m n a a m n •-+=3.求和公式:()()d n n n n a a a S n n 21211-+=+=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 (2) m,2m,32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差数列二.等比数列:1.定义:)0(1≠=+q q a a nn 2.通项公式:q a a n n 11-•=或q a a mn m n -•=3.求和公式: )(1q ,1==na S n)(1q 11)1(11≠--=--=qq a a q q a S n n n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b ac ac B c a b ab C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a cb B aca b c C ab+-=+-=+-=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2)()m,2m,32q 1m 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比数列或为奇数三.数列求和方法总结:1.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公式法).2.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求和法) ,(错位相减法)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 若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则采用(拆项相消法)求和.注意(1):若数列的通项可分成两项之和(或三项之和)则可用(分组求和法)。

高中数学必修1-5公式大全_

高中数学必修1-5公式大全_

必修2:一、直线与圆 1、斜率的计算公式:k = tanα=1212x x y y --(α ≠ 90°,x 1≠x 2)2、直线的方程(1)斜截式 y = k x + b,k 存在 ;(2)点斜式 y – y 0 = k ( x – x 0 ) ,k 存在; (3)两点式121121x x x x y y y y --=--(1212,x x y y ≠≠) ;4)截距式 1=+bya x (0,0ab ≠≠)(5)一般式0(,0Ax By c A B ++=不同时为) 3、两条直线的 位置关系:4、两点间距离公式:设P 1 ( x 1 , y 1 ) 、P 2 ( x 2 , y 2 ),则 | P 1 P 2 | =()()221221y y x x -+-5、点P ( x 0 , y 0 )到直线l :A x + B y + C = 0的距离:2200BA CBy Ax d +++=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则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 d ;0=∆⇔⇔=相切r d ;0>∆⇔⇔<相交r d .1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1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 当00(,)x y 圆外时, 0000()()022D x xE y y x x y y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②斜率为k 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二、立体几何 (一)、线线平行判定定理: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章末总结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5《解三角形》章末总结

人教A 版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章末复习知识梳理1.正弦定理:A a sin =B b sin =C csin =2R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2.余弦定理:(1)形式一:A cos bc 2c b a 222⋅-+=,B cos ac 2c a b 222⋅-+=,C cos ab 2b a c 222⋅-+=形式二:bc 2a c b A cos 222-+=,ac 2b c a B cos 222-+=,ab2c b a C cos 222-+=,(角到边的转换)3.S △ABC =21absinC=21bcsinA=21acsinB,S △=))()((c S b S a S S ---=Sr (S=2cb a ++,r 为内切圆半径)=R abc 4(R 为外接圆半径).4.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反之亦然.5.射影定理:a=bcosC+ccosB,b=acosC+ccosA,c=acosB+bcosA.6.三角形内角的诱导公式(1)sin(A+B)=sinC,cos(A+B)=-cosC,tanC=-tan(A+B),cos 2C =sin 2BA +,sin 2C =cos 2BA ……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2)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B=60°;(3)△ABC 是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 、b 、c 成等比数列.7.解三角形常见的四种类型(1)已知两角A 、B 与一边a,由A+B+C=180°及A a sin =B b sin =C c sin ,可求出角C ,再求b 、c.(2)已知两边b 、c 与其夹角A ,由a 2=b 2+c 2-2bccosA ,求出a ,再由余弦定理,求出角B 、C.(3)已知三边a 、b 、c ,由余弦定理可求出角A 、B 、C.(4)已知两边a 、b 及其中一边的对角A ,由正弦定理A a sin =B bsin ,求出另一边b 的对角B ,由C=π-(A+B),求出c ,再由A a sin =C c sin 求出C ,而通过A a sin =Bbsin 求B 时,可能出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其判断方法,如下表:A>90° A=90° A<90° a>b 一解 一解 一解 a=b无解 无解 一解a<ba>bsinA 两解 无解 无解 a=bsinA 一解a<bsinA无解9.三角形的分类或形状判断的思路,主要从边或角两方面入手.专题一:正、余弦定理的应用1.正弦定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应用:(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的第三个角,由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两边;(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进而确定这个角和三角形其他的边和角. 2.余弦定理有两方面的应用:(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可以由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进而求出其他两角;(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利用余弦定理求出一个角,进而求出其他两角.例1..(2011江西卷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23a =,tantan 4,22A B C++= 2sin cos sin B C A =,求,A B 及,b c例2..(2009北京理)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3a b c B π=,4cos ,35A b ==。

高中必修五数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高中必修五数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高中必修五数学知识点笔记整理高中必修五数学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常用逻辑用语: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及其相互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全称量词与存在性量词,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2)圆锥曲线:曲线与方程;求轨迹的常用步骤;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注意离心率与形状的关系);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注意双曲线的渐近线)、等轴双曲线与共轭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常用公式(弦长公式、两根差公式).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常用拓展还有:焦半径公式、椭圆与双曲线的焦准定义、椭圆与双曲线的“垂径定理”、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等等.(3)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的概念、表示与运算(加法、减法、数乘、数量积);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平面的法向量、用空间向量计算空间的角与距离的方法.二、重难点与易错点重难点与易错点部分配合必考题型使用,做完必考题型后会对重难点与易错部分部分有更深入的理解.(1)区分逆命题与命题的否定;(2)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3)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定义;(4)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特别是离心率问题;(5)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6)直线与圆锥曲线中的弦长与面积问题;(7)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中的参数求解与性质证明;(8)轨迹与轨迹求法;(9)运用空间向量求空间中的角度与距离;(10)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探究.高中必修五数学必背知识点一、集合有关概念1. 集合的含义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 元素的确定性,(2) 元素的互异性,(3) 元素的无序性,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高中数学必修 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 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必修1数学知识点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BA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BA子集:对任意x A,都有x B,则称A是B的子集。

记作A B真子集:若A是B的子集,且在B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A是B的真子集,记作AB 集合相等:若:,A B B A,则A B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奇偶性1、 x fxf,那么就称函数 x f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2、 x fxf,那么就称函数 x f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一般地,如果ax n ,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

其中Nnn,1.2、当n为奇数时,aa n n ;当n为偶数时,aa n n .⑴m nmnaa 1,,,0*mNnma;⑵ 01naann;⑴ Qsraaaa s rsr,,0;⑵ Qsraaa rssr,,0⑶ Qrbabaab r rr,0,0.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记住图象: 1,0aaay x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三、二次函数y = ax2 +bx + c(0a )的性质1、顶点坐标公式:abacab44,22,对称轴:abx2,最大(小)值:abac442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xNNaaxlog;2、aa N alog.3、01loga,1logaa.4、当0,0,1,0NMaa时:⑴ N M MN a a alog log log ;⑵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⑶Mn Ma na log log .换底公式:ab bc c alog log log0,1,0,1,0 b c c a a .;a b b a log 1log 1,0,1,0 b b a a .记住图象:1,0log a a x y a§2.3、幂函数1、几种幂函数的图象:1、幂的运算法则:(1)a m • a n = a m + n ,(2)nm nmaa a ,(3)( a m ) n = a m n (4)( ab ) n = a n • b n(5) n n n b a b a (6)a 0 = 1 ( a ≠0)(7)n na a 1 (8)m n m na a (9)m n m naa 1必修2数学知识点⑴圆柱侧面积;l r S 2侧面⑵圆锥侧面积:l r S 侧面⑶圆台侧面积:l R l r S 侧面⑷体积公式:h S V 柱体;h S V31锥体;h S S S S V 下下上上台体 31⑸球的表面积和体积:32344R V R S 球球,.第三章:直线与方程1、倾斜角与斜率:1212tan x x y y k2、直线方程:⑴点斜式: 00x x k y y ⑵斜截式:b kx y⑶两点式:121121x x x x y y y y⑷一般式:0 C By Ax 3、对于直线:2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有:⑴ 212121//b b k k l l ;⑵1l 和2l 相交12k k⑶1l 和2l 重合 2121b b k k ;⑷12121 k k l l . 4、对于直线::,0:22221111 C y B x A l C y B x A l 有:⑴1221122121//C B C B B A B A l l ;⑵1l 和2l 相交1221B A B A ;⑶1l 和2l 重合 12211221C B C B B A B A ;⑷0212121 B B A A l l . 5、两点间距离公式:21221221y y x x P P6、点到直线距离公式:2200BA CBy Ax d第四章:圆与方程1、圆的方程:⑴标准方程: 222r b y a x⑵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2、两圆位置关系:21O O d ⑴外离:r R d ;⑵外切:r R d ;⑶相交:r R d r R ; ⑷内切:r R d ; ⑸内含:r R d .3、空间中两点间距离公式:21221221221z z y y x x P P必修4数学知识点第一章、三角函数 §1.1.1、任意角1、 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2、 与角 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Z k k ,2 .§1.1.2、弧度制1、 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2、 rl. 3、弧长公式:R Rn l180. 4、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13602. §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设 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y x P ,,那么:2、 设点 00,y x A 为角 终边上任意一点,那么:(设2020y x r )r y 0sin,r x 0cos ,00tan x y. 3、 sin , cos , tan 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和三角函数线的画法. 4、 诱导公式一:.tan 2tan ,cos 2cos ,sin 2sin k k k (其中:Z k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 平方关系:1cos sin22.2、 商数关系:cos sin tan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 诱导公式二:.tan tan ,cos cos ,sin sin2、诱导公式三:.tan tan ,cos cos ,sin sin3、诱导公式四:.tan tan ,cos cos ,sin sin4、诱导公式五:.sin 2cos ,cos 2sin5、诱导公式六:.sin 2cos ,cos 2sin§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 sin sin cos cos cos2、 sin cos cos sin sin3、 sin cos cos sin sin4、tan tan 1tan tan tan. 5、tan tan 1tan tan tan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cos sin 22sin ,变形: 2sin cos sin 21 .2、22sin cos 2cos 1cos 222sin 21 ,变形1:22cos 1cos 2,变形2:22cos 1sin 2.3、2tan 1tan 22tan .必修5数学知识点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图象定义域RR{x| x ≠2+k π,k ∈Z} 值域 [-1,1] [-1,1] R 周期性 2π 2π π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 奇函数单调性增区间[-2 +2k π,2+2k π] 减区间[2 +2k π,23 +2k π]增区间[-π+2k π, 2k π] 减区间[2k π,π+2k π]( k ∈Z )增区间 (-2 +k π,2+k π) ( k ∈Z )对称轴 x =2+ k π( k ∈Z ) x = k π ( k ∈Z ) 无对称中心 ( k π,0 ) ( k ∈Z )(2+ k π,0 )( k ∈Z ) ( k2,0 ) ( k ∈Z )二、平面向量1、向量的模计算公式:(1)向量法:|a | =2a a a;(2)坐标法:设a =(x ,y ),则|a | =22y x2、单位向量的计算公式:(1)与向量a =(x ,y )同向的单位向量是2222y x y,y x x ; (2)与向量a =(x ,y )反向的单位向量是2222y x y,y x x; 3、平行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五公式
第一章 三角函数
一.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R A B C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变形:2sin (sin )22sin (sin )22sin (sin )2a a R A A R b b R B B R c c R C C R ⎧
==⎪⎪

==⎨⎪

==⎪⎩
推论:::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二.余弦定理:
三.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ABC S bc A ac B ab C ∆=
==
第二章 数列
一.等差数列: 1.定义:a n+1-a n =d (常数)
2.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d m n a a m n •-+=
3.求和公式:()()d n n n n a a a S n n 2
12
11-+
=+=
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 (2)
m,2m,32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差数列
二.等比数列:1.定义:
)0(1
≠=+q q a a n
n 2.通项公式:q a a n n 1
1-•=或q a a m
n m n -•=
3
.求和公式: )(1q ,1==na S n
)(1q 11)1(11≠--=--=q
q a a q q a S n n n
4.重要性质(1)a a a a q p n m q p n m =⇒+=+
(2)()m,2m,32q 1m m m m S S S S S --≠-仍成等比数列或为奇数
三.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1.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公式法).
2.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求和法) ,(错位相减法)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
222222222
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a b ab C =+-=+-=+-222222
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a b c C ab
+-=+-=+-=
若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则采用(拆项相消法)求和.
注意(1):若数列的通项可分成两项之和(或三项之和)则可用(分组求和法)。

(2)若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相乘构成的新数列求和,采用(错位相减法). 过程:乘公比再两式错位相减
(3)若数列的通项可拆成两项之差,通过正负相消后剩有限项再求和的方法为(拆项相消法). 常见的拆项公式:
11
1)1(1.
1+-=+n n n n
四.数列求通项公式方法总结:
1.找规律(观察法)
2.为等差等比(公式法)
3.已知Sn,用(Sn 法)即用公式()()
⎩⎨
⎧≥-==-2111
n S S n S a n n n
第三章:不等式
一.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三部曲:1.化不等式为标准式ax 2
+bx+c>0或 ax 2
+bx+c<O (a>0)。

22.0ax bx c ++=计算△的值,确定方程的根。

3.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特别的:若二次项系数a 为正且有两根时写解集用口决:(不等号)大于0取两边,小于0取中间
二.分式不等式的求解通法:
(1)标准化:①右边化零,②系数化正.
(2)转 换: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依据:两数的商与积同号)
三.二元一次不等式Ax+B y+C >0(A 、B 不同时为0),确定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用口诀:同上异下 (注意:包含边界直线用实线,否则用虚线)
四.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步骤:画(可行域)移(平行线)求(交点坐标,最优解,最值)答.
五.基本不等式:
0,0)a b
a b +≥≥≥(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应用条件:一正数 二定值 三相等
旧知识回顾:1.2
0ax bx c ++=求方程的根方法:
(1)十字相乘法:左列分解二次项系数a ,右列分解常数项c ,交叉相乘再相加凑成一次项系数b 。

12x =
,(2)求根公式:2.韦达定理:2
121212,00),b c
x ax bx c x x a a
++=≠+=-•=若x 是方程(
a 的两根,则有x x )11(1)(1.2k
n n k k n n +-=+)121121(21)12)(12(1.3+--=+-n n n n ]
)
2)(1(1
)1(1[21)2)(1(1.
4++-+=++n n n n n n n )1(1n 1.5n n n -+=++()10()()0
()
()(2)0()()0()0()()()
30()()f x f x g x g x f x f x g x g x g x f x f x a a g x g x >⇔•>≥⇔•≥≠≥⇔-≥常用的解分式不等式的同解变形法则为
()且(),再通分
3.对数类:log a M+log a N=log a MN log a M-log a N=log a N M
log a M N =Nlog a M (M.>0,N>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