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在文化交流中地位的区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在文化交流中地位的区别

摘要: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转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开始面向世界接受世界的文化思想,在被动中不断学习成长,吸收国外的文化。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在艺术交流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与外国的交流是被动的,中国一直保持着一种泱泱大国的自豪心态,中国在国力上的强大使中国一直处于一个主动地位,如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传播,汉代艺术的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艺术如犍陀罗的输入,由此使中国的石窟艺术受到外来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佛教造像具有犍陀罗艺术的风格;隋唐之际陶瓷的外销,敦煌壁画接受了由运输而带来的文化的影响;宋元时期镰仓时代日本绘画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日本的宋风建筑和雕刻。无论是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之中都处于一个主动的地位,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强烈热爱,喜欢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由此接受中国的文化影响,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到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不是自己主动学习,而是在商业化的输出过程中,中国的商人或是传教士入华传教的过程中接触到的,如早期的开拓者利玛窦,他来到中国翻译中国的文化典籍,学习中国的礼仪知识,传播天主教的教义,在这个过程中他带来了数理、地理知识。利玛窦制作并印行《山海舆地全图》,这是中国人首次接触到了近代地理学知识。可以看出,中国在这之前并没有地理知识也没有主动去学习。因为中国经济文化的发达,在中西交流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中国文化的师法自然,道法万物的思想,也导致了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没有主动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中国,这种心态依旧没有改变。一个多世纪后郎世宁到中国传教,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入职画院,郎世宁是一位油画家,当中国人无法接受光影造型时,他根据中国的绘画习惯调整画面,使他的主张能够在中国得以发展。这个时期的人物绘画明显受到了西方油画的影响,典型的如明清肖像画,选择性的接受了部分西方绘画,在中国一维的绘画基础上又增加到了二维。这其中的变化也是由郎世宁所带来的油画自然又被动的接受的。中国绘画的本质从魏晋至清代一直没有改变,中国思想中“和”“中庸”的思想并未改变,西方的光影和透视法并没有得到重视。

鸦片战争前的中西方艺术交流过程中,中国东方文明之国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即使处于经济衰微的状态下,中国也没有主动地学习西方的文化,中国人眼中的中国一直没有改变。鸦片战争使中国人逐渐清醒起来。

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在艺术交流中的地位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角色转变了,工业革命后的西方科学经济飞速发展,国力的上升使西方在艺术交流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西方从汉代接受中国的影响到传教士来华传教,历经几个世纪的时间学习中国文化。但对于中国的文人

来说,逐渐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渴望进步的思想,所以,当中国人看到中西方的差距之后,中国人在摸索中近乎疯狂的学习西方的科学、制度、文化,在这种快速的学习中,一些弯路避不可免。

中国的艺术家们学习西方的艺术,西方的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包括西方的透视法,光影立体感,所有能学的,好似在几十年间全部学会。中国的画家迅速接受西方的写实主义基础的训练,讲究眼见得真实,这时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光影的出现,造型意识上的改变,思想观念的转化,都使人物画与古代人物有了本质上的不同。水墨人物画从五代的石恪、宋代的梁楷、明代吴伟到清代的闵贞、黄慎、任伯年,水墨人物画注重的是笔墨意趣,造型并不是很严谨。鸦片战争之后,到了30年代,水墨人物在探索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大量的借用了西方的绘画语言,学习西方的造型,西方的光影手段塑造立体感,人物结构更加严谨,绘画似乎变得更为科学了,也更符合当时追求科学与民主的心态,达到真实的状态了,这时的人物与古代水墨人物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到了现在,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又站在世界的艺术之林中,中国的文化应该更具有国家的民族性,中国人一方面希望欣赏到传统国画,强调传统,学习传统的绘画技法,传统的人物造型,人物画不应该要西方的光影,透视,那些不是中国画一开始有的,即使走过一段弯路,现在也应该摒弃;另一方面希望水墨应与国际接轨,发展实验水墨,现在已经开始有了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水墨走向国际视野中,这就是与西方艺术站在同一个舞台上展示,这已经与传统的绘画形式不同了,只是使用了传统的绘画工具,当然,观念上也许还有一些传统的影子,生长在中国会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这样的痕迹是抹杀不掉的,但是它已经不再是水墨人物了。

随着中国的发展,信息化成度的加强,国内外信息的交流的深入,观众的审美也已经发生变化,大家的承受能力好像变强了,各种新的艺术形式能快速的被大家接受并加以推崇。鸦片战争前,西方的传教士几个世纪做不到的事情,反而不得不依据中国的审美习惯做出改变,到了鸦片战争后,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西方能让中国做到迅速适应西方文化并加以发展,达到与国际接轨的高度。这其中的转变,目前看,更多是受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程度,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