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典故
历史名人典故4篇
历史名人典故4篇历史名人典故篇(一):十位中国历史名人作文素材集锦中国历史上名人辈出,这些经典的素材也是写谈论文的重要论据,各位高考考生若能派上用场,定让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获得抱负的分数。
1.岳飞“精忠报国”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自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托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历史名人典故篇(二):历史典故:划粥割齑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
闻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宠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当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胜利抵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
西夏的军官相互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
”话里对范仲淹布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定的因果关系。
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
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
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
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闻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学问,立志报国为民。
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特别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探望他,发觉他的伙食特别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非常坚决地推辞了。
他的伴侣没方法,其次天送来很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伴侣又来访问范仲淹。
他惊讶地发觉,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
他的伴侣有些不兴奋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敬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愿接受,岂不让伴侣太难过了!”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会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
历史名人节俭的典故
历史名人节俭的典故
历史名人节俭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
1.朱元璋“四菜一汤”的故事:朱元璋在贫困时期,常常只能吃些大麦饭和一碗葱汤。
即使
在成为皇帝之后,他仍然保持简朴的生活习惯,每顿饭只有四菜一汤。
他还规定,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必须吃粗粮和青菜,不允许奢侈浪费。
2.季文子的故事:季文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贵族和著名外交家,他非常节俭,穿衣只求朴
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
他吃的食物也很简单,从不讲究奢华。
3.司马光的故事: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他以节俭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
容。
他给儿子写了一篇《训俭示康》的文章,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认识,教导儿子要节俭持家。
4.傅玄的故事:傅玄是晋代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看到时俗非常奢侈,便上书朝廷说:“粮
食和绢帛的生产很不容易,人们不注意节约,必然会出现断粮缺绢的时候。
”他还表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
这些历史名人的节俭故事告诉我们,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珍惜资源,避免浪费,保持简朴的生活态度。
[古代名人典故]名人典故4篇
[古代名人典故]名人典故4篇名人典故一:名人故事爱因斯坦的故事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
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
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
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
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
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
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
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
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
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
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
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
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
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本文将精选500则中华典故,从历史传说到名人故事,从寓言故事到成语引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中国传统典故的魅力。
一、历史传说1. 大禹治水在古代,《大禹治水》是中国四大文化神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传说大禹治水耗时九年,劝农耕田,引河直道,最终战胜洪灾,天下太平。
大禹治水成为了中国改革传统的代表,并且大禹治水也是大禹学堂的教育理念的来源。
2. 妲己在《山海经》中,妲己是商纣王的美女宠妃,她曾经勾结率领各部落反叛,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 吕布与貂蝉《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貂蝉是国色天香的绝世美女,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4.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因为长得太漂亮,被迫牵延千里。
5.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是一个很感人的古代故事,她丈夫被强迫劳作,她在长城旁召集村民,想重新寻找丈夫的尸体。
6.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爱情传说,故事主要讲述了荆宁和白素贞之间的爱情故事。
7. 梁山泊《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宋江和他的几百兄弟反抗腐败官员的故事。
8.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和英雄豪杰之间的恩怨情仇。
9.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10. 燕郊说葛《燕郊说葛》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主要讲述了齐国人葛文的故事,作为后人向往和学习的榜样。
二、名人故事11. 孔子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12. 孟子说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言行对后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3. 关公关公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忠诚和义气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4. 范蠡的为山移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贤臣,他通过为山而移水的举动,成就了岳州。
15. 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的用兵谋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故事5篇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故事5篇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学家。
华佗创造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比西方的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奉献特别巨大。
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受了千辛万苦,最终获得了渊博的医学和超群的医术。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故事5篇2屈原其有用大器晚成来形容屈原可能不太适宜,但我认为屈原在文学上成就的顶峰确实是比拟晚的时候。
这于他一身坎坷的经受是有关的。
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报国的忠臣可能在文学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坛遭到排挤,被放逐后宏大的《离骚》才横空而出。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见,怀王遂被秦拘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连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襄王二十一年(62岁),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
他为了实现政治抱负,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盼望的国家,被弄到了面临危亡的绝境。
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抱负的沉痛感情,熔成了这篇兴奋人心的诗歌。
《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抱负的坚贞行动,表现了诗人为崇高抱负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感情;也表现了他的喜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据说屈原还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故事5篇3文天祥.同胞兄弟志向径庭文天祥有一个弟弟叫文溪山,当时还在惠州做官,他看着宋室江山大势已去,不思振作,却甘心媚颜事敌。
就在文天祥被俘后的次年5月,他投降元朝,后即赴燕京,骑马招摇于市。
历史名人故事典故5篇
历史名人故事典故5篇历史名人故事典故篇1在明初的时候,有一个叫宋濂的文学家,诗人。
在小时候他十分好学,但是由于家里很穷就没有办法去买书来读。
于是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然后把借来的书亲自重新抄在一张纸上,再按时归还给别人。
的时候,天气十分寒冷,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而宋濂却坚持的抄书。
有时,连砚台里的墨都冻成冰了,他的则端来热水,把热水倒进砚里,使它溶解。
宋濂的十分关心宋濂,当宋濂全身都冻僵时,母亲则找来棉被给宋濂披上,怕他冻着。
的时候,天气十分炎热,蚊虫又多,宋濂还是坚持的抄写,有时把他的手都咬肿了,可宋濂毫不在乎。
而母亲却在旁边为他把扇,母亲的爱,让宋濂更加勤奋的学习,抄完后,就小步加快跑地送去,生怕超过了约定的期限。
由于他十分坚守信约,因此有许多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他,他就更勤奋地阅读,每天早起晚睡,宋濂的母亲十分担心他吃不消,但宋濂只是一笑了之。
于是他广泛地阅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知识也就更多了。
到了成年时,宋濂就更加仰慕圣人贤士的学说。
但是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在这时,他每天跑到很远的地方,专心的去跟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前辈的弟子很多,挤满了房间,先生十分严厉,宋濂毕恭毕敬。
提出问题并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先生有时训斥,但宋濂并没畏缩,而是表现得更恭敬、态度更好。
有时等到先生高兴时,先生便更具体的给他讲道理,这让宋濂受益匪浅,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但宋濂并不满足于现状,于是他去拜师。
在拜师途中,他遇到了严酷的条件,身上又背着许多的东西。
大雪像鹅毛一样的下着,北风像猛兽一样迎面扑来。
宋濂踩在一尺深地雪中,艰难的行走着。
一次宋濂由于冷得昏倒了,被一位好心的人家收留,当他补充完体力后,谢过老人便又上路了。
经过了艰难的经历,让宋濂更加坚强。
到了校舍,他四肢都僵硬了,不能动弹,学舍的佣人端来热水给他洗,用棉被给他披上。
宋濂才慢慢暖和起来。
他寄居在旅店,主人每天只给他两顿饭吃,但宋濂并没有和别的比,依旧很满足。
中国历史名人典故
中国历史名人典故
炎黄子孙: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整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周公吐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封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
据说他“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周公也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的朋友之情。
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鲍叔牙甘居管仲之下,情谊不减。
后来,管仲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名人的历史典故
名人的历史典故关于名人的历史典故在中国古代,有不少能力崇高而备受景仰的人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名人的历史典故,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名人的历史典故(一):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名人的历史典故(二):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
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
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名人的历史典故(三):田忌赛马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40个历史名人,一人一成语典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0个历史名人,一人一成语典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即是五千年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您对以下40个成语典故以及这些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多少呢?40个历史名人,一人一成语典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1.梦笔生花(李白)简析:李白年少之时,梦见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天才赡逸,名满天下。
比喻写作能力有很大进步。
也形容文章写的很出色。
2.洛阳纸贵(左思)简析:原指西晋洛阳之纸,因大家都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致一时供不应求。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很广。
3.成竹在胸(文与可)简析: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
画竹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
比喻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4.力透纸背(颜真卿)简析: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穿透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也用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炼。
5.马革裹尸(马援)简析:出自《后汉书》:“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用马革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6.黄袍加身(赵匡胤)简析:出自《宋史太祖本纪》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用来指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7.赤膊上阵(许褚)简析: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光着膀子上阵。
比喻做事鲁莽,没有策略。
8.初出茅庐(诸葛亮)简析: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比喻新露头角。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者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9.退避三舍(重耳)简析:出自《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其锋芒,避免冲突。
10.闻鸡起舞(祖逖)简析:出自《晋书祖逖传》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
历史名人故事简写
1、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
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2、刘备三顾茅庐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卧龙岗诸葛草庐山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
3、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
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时期,孙权想取回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
诸葛亮识破,安排赵云陪伴前往,先拜会周瑜的岳父乔公,乔公说动吴国太在甘露寺见面,吴国太真的将孙尚香嫁给刘备。
孙权与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4、项羽自刎乌江
秦王朝被推翻后。
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数年战争,史称“楚汉相争”。
在近五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由强大转为弱小,最后被刘邦的军队包围。
这则故事记述了项羽的最后一战,此时他带着几十人突围。
逃到乌江边。
最后自刎身亡。
5、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学习而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而不逮捕,张衡于是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的。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于是张衡和他的雇工而不要求赔偿。
主人很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得到主人的书都读的。
主人感叹”,资助写信,成功大学。
经典的中国名人故事有哪些
经典的中国名人故事有哪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经典的中国名人故事有哪些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从古代到现代名人成千上万,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想必每个人都听过一些名人事迹。
各个朝代的名人与典故
各个朝代的名人与典故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朝代都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名人。
这些名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杰出的成就,成为了后世的楷模和典范。
他们的事迹和故事也成为了流传至今的典故,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和思考。
本文将从不同朝代选取几位代表性的名人和他们的典故,以展示中国历史的辉煌和智慧。
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与《论语》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们的对话和思想。
其中的典故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为了后世教育和道德的重要参考。
2. 秦汉时期: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他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史记》以其严谨的史料和独特的叙事方式,成为了后世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其中的典故如“兵贵神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和思考的重要素材。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与《三国演义》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的智勇和谋略成为了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
《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中曹操的形象被塑造得深入人心。
他的典故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等,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和借鉴的重要经验。
4. 唐宋元明清时期:杜甫与《杜甫诗集》杜甫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杜甫诗集》收录了他的许多名篇,其中的典故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成为了后世人们品味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5. 近现代:鲁迅与《狂人日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犀利的批判和深刻的思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的独白,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名人典故
篇一:名人典故名人典故:苏秦合纵张仪连横舍生取义众志成城白起攻郢襄王徙陈鞭尸楚王子胥报恨田单火牛大破幽燕庄周梦蝶不知其然墨翟兼爱孟轲性善鲁班技巧法家厉残酒池肉林纣王失道孙膑神算围魏救赵邹忌讽谏诸侯来朝相如使秦完璧归赵指鹿为马二世糊涂口蜜腹剑宰相林甫请君入瓮来俊残酷为高专横飞扬跋扈韩非囚秦孤愤名篇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杨意不逢相如盘桓中期不遇伯牙孤单韩娥弦歌余音绕梁将军卫青彪炳煌煌刘伶豪放阮籍猖狂扪虱而谈王猛雅量远伐孤舟竹沙漠迷路管仲多谋老马识途隆中对策三顾茅庐刘备托孤乐不思蜀卧薪尝胆越王勾践脱颖而出毛遂自荐魂魄曹操赤壁之战东临碣石观海挥鞭才高八斗陈王曹植文如泉涌七步成诗兄弟互残煮豆燃箕同根而生相煎何急纸上谈兵长平大殇元嘉草草北顾仓皇风声鹤唳前秦覆亡隋灭南陈叔宝躲藏羽衣霓裳禄山反唐秦桧乱政谋害忠良郑和宝船威武西洋一怒红颜三桂弃防江夏黄香扇枕温衾哭竹生笋孟宗孝心吴县陆绩怀橘遗亲王祥恭敬求鲤卧冰晋文行赏退隐子推殷商伯夷首阳采薇莼羹鲈脍三径就荒蒋诩柴扉法不阿贵明镜高悬铁面御史执法如山真凭实据规矩准绳翦灭贼奸张翰思归有例可援篇二:名人典故陶宏景。
母梦青龙自怀而出。
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
因而有娠。
宏景读书万卷。
为人圆通谦谨。
出处冥会。
齐宜都王铿。
为明帝所害。
其夜宏景梦铿告别云。
某日命过。
无罪。
后当生某家。
因访其幽冥中事。
多说秘异。
因着梦纪。
曾梦佛授其菩提记。
名为胜力菩萨。
乃诣鄮县阿育王塔。
自誓受五戒。
卒年八十五。
颜色不变。
屈申如恒。
谥贞白先生。
(处士传。
并南史齐高帝诸子传)陶弘景字通明,南朝时丹阳秣陵人(今江苏省江宁府附近)。
其母梦见青龙从怀出来,并见两位夫人手持香炉前来,因而怀孕生陶弘景。
陶弘景自幼就有杰出的德操,读书万余卷,善于弹琴下棋,又善写草隶,爱好道术,精通阴阳五行医药等学术。
为人谦和谨慎,进退默契,处事合宜得理,心如明镜,凡事过去便了,不留滞心中。
齐高帝时,任他为左卫殿中将军,引进做诸王侯侍读官,平日除奉朝会讲召以外,虽在豪贵门中,却闭门独处,不交外物,唯以批阅政事为务,天子治朝仪叙及一切旧事,多由他决断。
历史名人典故
历史名人典故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的事迹被传颂千古,成为了我们民族的精神象征。
这些历史名人的典故,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在周游列国之后,回到了故乡鲁国,开始广收门徒,传授他的儒家思想。
他的学生颜回,为了追求真理,不顾一切困难,刻苦钻研。
即使生活贫困,颜回也始终坚守着孔子的教诲,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真理的道路虽然艰难,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提出的“空城计”,更是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典故。
面对司马懿的大军压境,诸葛亮却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利用空城计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化险为夷。
唐朝时期,李白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卓越的诗歌才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
他的诗作《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出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只有胸怀壮志、敢于创新的人,才能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取得卓越的成就。
近代以来,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的统治。
他的一生都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他的名言“世界为公”,成为了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动力。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只有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才能真正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这些历史名人的典故,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人生的指路明灯。
它们告诉我们:要坚定信念、勇于创新、胸怀壮志、担当天下。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以这些历史名人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古代名人报恩的典故
古代名人报恩的典故一、韩信报恩韩信报恩的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当时韩信还只是一名贫困的青年。
他曾经在一位老婆婆那里吃午饭,婆婆年纪已大,还有眼疾,韩信就留下了一个大红袍,然后离开了。
几年之后,韩信被封为将军,他找到老婆婆,送给她一千两黄金。
韩信在离开时说:“我还您一千两黄金,您是我的恩人。
”二、伍子胥报恩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将军,他曾经在逃亡时受到一位渔夫的帮助。
伍子胥送给渔夫一枚明珠,并告诉他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来找他。
多年后,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追杀,渔夫的儿子这时已经长大成人,他带着伍子胥逃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
在那里,他们躲藏了几天,直到伍子胥被安全送往吴国。
三、秦叔宝报恩秦叔宝是唐朝初期的一位将军,他小时候曾经卖过豆腐。
有一次,一位客人不小心将一只金子掉在了地上,秦叔宝捡起来还给了他。
这位客人后来发现自己丢失的金子并不知道是谁捡到的,于是发布了一张告示。
秦叔宝看到告示后前去归还金子,客人感激不尽,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当时的宰相。
宰相听后十分高兴,任命秦叔宝为将军。
四、李世民报恩李世民是唐朝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小时候曾经得到过一位老师的帮助。
这位老师教给他很多知识,并帮助他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忘记老师的恩情,他前去探望老师并向他表达了感激之情。
为了纪念这位老师对李世民的帮助,朝廷每年给他送去大量的礼品。
五、郑成功报恩郑成功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将领,他曾经在一位老人的帮助下成功地逃脱了敌人的追捕。
多年后,郑成功当上了国姓爷并掌握了南明的军权。
他回到当年逃亡的地方并修建了一座小庙,将老人供奉在里面以示感激之情。
六、岳飞报恩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小时候曾经得到过一位老人的帮助。
老人借给他一本书并教给他很多东西。
岳飞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将领,他回到老人身边并向他表达了感激之情。
老人被岳飞的真诚所感动,送给他一把弓箭和一本书。
岳飞在战斗中经常使用老人送给他的弓箭并取得了许多胜利。
七、文天祥报恩文天祥是元朝末年的一位爱国诗人,他曾经得到过一位老婆婆的帮助。
人名中的历史典故
人名中的历史典故人名是社会中的基本单位,每个人名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典故。
一些人名可能来源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一些人名则因为其含义与历史事件相关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著名人名中的历史典故,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与故事。
一、曹操:权谋之王曹操(15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堪称权谋之王。
他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曾经统一北方,实施一系列改革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操的名字中,“曹”是一个城邦的名字,而“操”则有握持、掌控之意,正好预示了他权谋高手的角色。
二、赵云:忠勇之将赵云(168年-229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被尊称为常胜将军。
他以忠诚、勇敢和谦虚著称,为人所敬重。
他的名字中,“赵”是他的姓氏,而“云”则象征他的志向高远、神秘而不可侵犯。
赵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勇之将的典范。
三、孙权:统一南方的能臣孙权(182年-252年)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南方各国,成为南方最强大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之一。
孙权的名字中,“孙”是他的姓氏,而“权”则有权力、主导之意,准确地预示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刘备:仁者之主刘备(161年-223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仁主,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立者。
他被尊称为刘氏帝王中的仁者,致力于恢复汉朝的正统,实行仁政,深得人民爱戴。
刘备的名字中,“刘”是他的姓氏,而“备”则代表他的胸怀和担当,预示了他作为仁主的伟大责任。
五、诸葛亮:智者之师诸葛亮(181年-234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被誉为智者之师。
诸葛亮的名字中,“诸葛”是他的姓氏,源于古代的官名,“亮”则有聪明、明亮的意思,表达了他卓越的智慧和才华。
六、李世民:睿智之君李世民(598年-649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朝皇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他采取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使得唐朝迎来了繁荣与盛世。
李世民的名字中,“李”是他的姓氏,而“世民”则预示了他具有卓越的智慧和睿智的领导能力。
著名的名人历史典故
著名的名人历史典故1. 背景介绍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名人,他们以其杰出的成就和卓越的才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故事被流传至今,成为了典故的来源。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个著名的名人历史典故,带领读者回到那个时代,了解这些名人的故事和影响。
2. 诸葛亮托孤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
他的才智和智谋令人称道,因此有一则著名的典故与他息息相关:诸葛亮托孤。
据史书记载,刘备曾在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希望他能继续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并帮助蜀国稳定和发展下去。
这个故事展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才华的高度评价,也展示了诸葛亮的责任与担当。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才的珍贵和责任的重大,同时也展示了诸葛亮作为一代名臣的伟大魅力。
3. 爱迪生的研究精神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科学家和商人,他对世界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他创造了许多发明,并获得了数百项专利。
然而,他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失败。
据传,爱迪生在研发电灯泡的过程中尝试了数千次,但仍未能成功。
然而,当有人问他是否感到沮丧时,他回答道:“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千种不起作用的方法。
”这个典故展示了爱迪生坚持不懈、乐观向前的精神,他的坚持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代伟大的发明家。
4. 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广泛被翻译、演绎和赏析,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表达方式被称为“莎士比亚精神”,他的作品成为了经典的代表。
莎士比亚的文学成就和他的个人生活也有一定的典故。
据传,莎士比亚在愚人节写了一首名为《伏尔塔·厄特尔》的诗,向当地贵族嘲笑他的不幸婚姻。
这个典故展示了莎士比亚机智幽默的一面,也反映了他作品中常见的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
5. 杰出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玛丽·居里是一位波兰出生的法国科学家,她是放射性的先驱之一。
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镭元素,并因此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签:标题]
篇一: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个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典故个
1.一鼓作气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
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作;不能写作“做”。
[近义]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一败如水一败涂地偃旗息鼓
[用法] 含褒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
[成语故事]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
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
悬殊。
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
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
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
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
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
并要求
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
双方列
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
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
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
曹刿阻止道:“等一等。
”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
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
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
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
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
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
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
曹刿说:“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
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
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
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
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
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
诈败引诱我们。
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
皇逃窜。
)
补充说明:“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
的故事。
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
以赴,这叫“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把进攻的目标攻下,叫做“一鼓而下”。
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气和力量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
2.一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