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类腐蚀品

合集下载

8类危险货物如何运输?这些事项需注意!

8类危险货物如何运输?这些事项需注意!
2020
8类危险货物如何运输?这 些事项需注意!
by-危司机
第8类危险货物,指能灼伤 动物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 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如硫酸、盐酸等。
• 一、酸性腐蚀品。
• 酸性腐蚀品危险性较大,它能使动物皮肤受腐蚀,它也腐 蚀金属。其中强酸可使皮肤立即出现坏死现象。这类物品 主要包括各种强酸和遇水能生成强酸的物质,常见的有硝 酸、硫酸、盐酸、五氯化磷、二氯化硫、磷酸、甲酸、氯 乙酰氯、冰醋酸、氯磺酸、溴素等。
多金属、有机化合物、动植物机体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这类物质能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动植物机体、纤维制 品等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 那么第8类危险货物运输中要注意什么?
•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 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 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 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 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2.第8类危险货物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 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 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 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3.第8类危险货物酸碱腐蚀品运输时限使用有像胶衬里钢 制罐车或特制塑料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 部门批准。公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交通部《危险货物运 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 完整,装载应稳妥。
4.第8类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 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燃物 或可燃物、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 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 口稠密区停留。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及分类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及分类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及分类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21项.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1、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磨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不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把爆炸品分为五项:1.整体爆炸物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2.抛射爆炸物品: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3。

燃烧爆炸物品: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一般爆炸物品: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5.不敏感爆炸物品: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2)温度在21.2℃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57kpa,或在54。

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

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本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

按其性质分为以下三项:①易燃气体;②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 ③有毒气体.3、易燃液体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 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八类腐蚀品(公司级).

第八类腐蚀品(公司级).

氢氟酸对猪肉的腐蚀(11.23):
氢氟酸对建筑物的腐蚀:
四、腐蚀品储存和运输(1)
• 1.腐蚀品的品种比较复杂,应根据其不同性质,储存
于不同的库房:碱类应与酸类分开储存; • 2. 在储运中应特别注意防止酸类与氰化物(6类)、遇 湿易燃物品(4类)、氧化剂(5类)等混储混运; • 3. 装卸搬运时,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作业时轻拿 轻放,禁止肩扛、背负、翻滚、碰撞、拖拉。在装卸现 场应备有救护物品和药水,如清水、苏打水和稀硼酸水 等,以备急需; • 4. 安全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督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司机和 仓管人员与卸货车辆保持2米左右的安全距离,并且严禁 人员在叉车通道上行驶;
2.碱性腐蚀品
• 碱性腐蚀品危险性较大。其中强碱易起皂化作用, 故易腐蚀皮肤,可使动物皮肤很快出现可见坏死 现象。 • 本公司该类腐蚀品是储存于11A的氢氧化钠。
3.其他腐蚀品
• 如苯酚钠、次氯酸钠溶液、甲醛溶液等。
三、腐.易燃性 3.氧化性 4.强烈的腐蚀性
• (1) 对人体有腐蚀作用,造成化学灼伤。腐蚀品 使人体细胞受到破坏所形成的化学灼伤,与火烧 伤、烫伤不同 . 化学灼伤在开始时往往不太痛, 待发觉时,部分组织已经灼伤坏死,所以较难治 愈。 • (2)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腐蚀品中的酸和碱甚至 盐类都能引起金属不同的程度的腐蚀。 • (3) 对有机物有腐蚀作用。能和布匹、木材、纸 张、皮革等发生化学反应,使其遭受腐蚀损坏。 • (4) 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如酸性腐蚀品能腐蚀 库房的水泥地面,而氢氟酸能腐蚀玻璃.
危化品第八类 •腐 蚀 品
危化品第八类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该类危化品进行了解: 一、腐蚀品的定义和标识 二、腐蚀品的分类 三、腐蚀品的特性 四、腐蚀品的储存和运输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8类 腐蚀品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8类     腐蚀品

目录8。

1类酸性腐蚀品发烟硝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硝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发烟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亚硫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盐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氢氟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氢溴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溴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氟硅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氟硼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氯化亚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2)三氯化铝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三氯化锑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4)四氯化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5)五氧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6)甲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三氟乙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苯酚磺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苯甲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正磷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2)亚磷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3)多聚磷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4)氨基磺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氯铂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6)硫酸羟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7)硫酸氢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8)亚硫酸氢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9)三氯化铝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0)硫酸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1)三氯化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2)三氯化铁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3)三氯化碘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4)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5)乙酸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6)醋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7)三氯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8)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9)甲基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0)丁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丁烯二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2)邻苯二甲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4)四氢酞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5)8.2 类碱性腐蚀品氢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6)氢氧化钠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7)氢氧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8)氢氧化钾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9)氢氧化锂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0)硫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1)乙醇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2)四甲基氢氧化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3)水合肼[含肼≤64%]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4)环已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5)二亚乙基三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6)三亚乙基四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7)二(正)丁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8)1,2-乙二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9)1,6-己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0)钠石灰[含氢氧化钠>4%]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1)氨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2)1-氨基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3)乙醇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4)二乙醇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5)异佛尔酮二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6)哌嗪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7)8.3 类其他腐蚀品氟化氢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8)氟化氢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9)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0)甲醛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1)次氯酸钠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2)氯化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3)氯化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4)汞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5)原料(非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能表(表-) (76)发烟硝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硝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发烟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亚硫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盐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氢氟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氢溴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溴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氟硅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氟硼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氯化亚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三氯化铝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化锑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四氯化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五氧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甲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氟乙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苯酚磺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苯甲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正磷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亚磷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多聚磷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氨基磺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氯铂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硫酸羟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硫酸氢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亚硫酸氢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三氯化铝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硫酸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化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化铁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化碘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酸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醋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丁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丁烯二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磺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邻苯二甲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四氢酞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氢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危险品分类

危险品分类

化学危险品的分类根据国家GB6944—86《危险货物及品名编写》的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7类:第l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其中前5类都是燃爆危险品,后3类中很多物质也具有燃爆危险性。

3.1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8类:3.1.1 第1类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3.1.2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a.临界温度低于50℃。

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b.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3.1.3 第3类易燃液体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怀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3.1.4 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3.1.5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推荐下载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推荐下载

肤接触24h, 半数致死量LD50 ≤1000mg/kg; 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

3.7 第7类放射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

3.8 第8类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 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

对于未列入分类明细表中的危险化学品,可以参照已列出的化学性质相似,危险性相似的物品进行分类。

4 标志 4.1 标志的种类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见附录B(补充件)。

4.2 标志的图形 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

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

4.3 标志的尺寸、颜色及印刷 按GB 190的有关规定执行。

4.4 标志的使用 4.4.1 标志的使用原则 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用主标志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来表示重要的其他的危险性类别。

4.4.2 标志的使用方法 按GB 190的有关规定执行。

5 危险特性 根据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易发生的危险,综合归纳为以下多种基本危险特性。

对每种危险化学品应选用适当的基本危险特性来表示它们易发生的危险。

5.1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2 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3 与铜、汞、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4 与还原剂及硫、磷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5 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5.6 本品蒸气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7 遇强氧化剂会引起燃烧爆炸。

5.8 与氧化剂发生反应,有燃烧危险。

5.9 与氧化剂会发生强烈反应,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腐蚀品事故案例分系

腐蚀品事故案例分系

第八类腐蚀品1、硝酸惹祸的两起事故[案情介绍] 案例一1973年11月3日,欧罗巴帕美国航空公司的一架喷气式货运飞机自纽约机场起飞。

数分钟后,机场的地面指挥系统就接到飞机机长的报告:机上发生异常状况,机舱内着火。

尽管采取了自救措施仍未见效果。

35分钟后,飞机坠毁于波士顿机场,三名机组人员全部死亡。

经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在所装的货物中有一批硝酸。

其包装不符合运输要求,是桶装容器外套木板箱,中间用木屑作衬垫。

货物在装上飞机时,作业人员没有注意箱顶上“该面朝上”的指示标志,而是随意堆放。

由于箱内货物倒置,硝酸自桶中渗漏出来,与木屑相混,自燃而引起火灾。

案例二1989年2月6日下午4时20分,从西安开往济南的207次列车行至三门峡铁门路段时,8号车厢尽头的行李架上突然冒出一股呛人的烟雾,旅客纷纷夺路而逃。

车上秩序顿时大乱。

这时列车员与乘警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去抓起那只冒烟的手提包,打开车窗扔到窗外,接着又拉下紧急刹车的制动阀。

经现场展开的调查,查实了手提包的主人是河南省灵宝县程村乡的一个叫朱红军的农民。

他携带了一瓶硝酸,逃过车站的检查后自以为没事了,没想到手提包在行李架上倾倒,硝酸自瓶口渗出,险些酿成大祸。

就是这样,奋不顾身扔包的女列车员的手背已被多次灼伤,身上的衣服也被腐蚀后发脆、变色。

这个肇事者当即受到治安拘留的处理。

[事故原因分析] 硝酸,联合国编号为2031,属第八类·腐蚀品,是具有严重危险性的物品。

硝酸透明、无色,通常因溶有二氧化氮而呈红棕色。

有独特的窒息性气体。

硝酸的化学性能相当活泼,具有极强氧化性,几乎可以与一切金属、非金属起反应。

硝酸中溶有的二氧化氮越多,其氧化能力越强,腐蚀性就越大。

硝酸在发生腐蚀反应时一般总会生成有毒气体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从而对人体生成危害。

硝酸的氧化能力能引起木材和其他纤维素物品燃烧。

一般常见的有机物如松节油、醋酸、丙酮、乙醇等与浓硝酸相混即发生爆炸。

危险化学品分类

危险化学品分类
第1类 爆炸品
具体的品名,如:硝化甘油、叠氮钠、苦味酸等
第3 类 易燃液体
1 项 低闪点易燃液体(如:丙酮、乙醚 正戊烷、汽油)
2 项 中闪点易燃液体(如: 苯、甲苯、乙醇、乙酸乙醋、乙酸正丁酯)
3 项 高闪点易燃液体(如:二甲苯、正丁醇、环己酮、松节油)
第5 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1 项 易燃气体(如:甲烷、正丁烷、氢气)
2 项 不燃气体(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3 项 有毒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硫、氯甲烷)
第4 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1 项 易燃固体(如:硫磺、萘、发泡剂H 、红磷)
2 项 自燃物品(如.黄磷、保险粉、烷基铝、二乙基锌)
3 项 遇湿易燃物品(如:碳化钙、三氯硅烷、硼氢化钠、硼氢化钾
3 项 其他腐蚀品(如:苯酚钠、甲醛溶液、次氯酸钠溶液)
第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1 项 易燃气体(如:甲烷、正丁烷、氢气)
2 项 不燃气体(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3 项 有毒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硫、氯甲烷)
第4 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1 项 易燃固体(如:硫磺、萘、发泡剂H 、红磷)
第6 类 有毒品
1 项 毒害品(如:氯化钡、红丹、四氯乙烯、苯酚)
剧毒品:要求具体的品名,如:氰化钠、氰化钾、氯气、TDI等
第1类 爆炸品
具体的品名,如:硝化甘油、叠氮钠、苦味酸等
第3 类 易燃液体
1 项 低闪点易燃液体(如:丙酮、乙醚 正戊烷、汽油)
2 项 中闪点易燃液体(如: 苯、甲苯、乙醇、乙酸乙醋、乙酸正丁酯)
2 项 自燃物品(如.黄磷、保险粉、烷基铝、二乙基锌)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第8类腐蚀品本表说明:1、请按Ctrl+F组合键进行快速查阅。

2、本表只供危险化学品名录数据的参考查阅使用;具体查阅请以国家正式书面文件为准。

3、本表数据采集自《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4、《名录》全文刊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告2003年增刊)。

5、因本表数据的疏漏、错失而引起的相关经济法律等问题,本办公室不负任何责任。

6、本表最后更新于2003-07-16 08:36 危险货物名称别名 UN号编号第8类腐蚀品第1项酸性腐蚀品81001 2032 发烟硝酸81002 2031 硝酸81003 1796 硝化酸混合物硝化混合酸81004 废硝酸81004 1826 废硝化混合酸81005 硝酸羟胺81006 1831 发烟硫酸焦硫酸81007 1830 硫酸81008 2240 含铬硫酸81009 1832 废硫酸81009 1906 淤渣硫酸81010 1829 三氧化硫[抑制了的] 硫酸酐81011 1833 亚硫酸81012 2308 亚硝基硫酸亚硝酰硫酸81013 1789 盐酸氢氯酸81014 1798 硝基盐酸王水81015 1052 氟化氢(无水)81016 1790 氢氟酸氟化氢溶液81017 1788 氢溴酸溴化氢溶液81018 溴化氢乙酸溶液溴化氢醋酸溶液81019 1787 氢碘酸碘化氢溶液81020 溴酸81021 1744 溴溴素81021 溴水[含溴?3.5%]81022 1802 高氯酸[含酸?50%] 过氯酸81023 1754 氯磺酸81024 1777 氟磺酸81025 1778 氟硅酸硅氟酸81026 1775 氟硼酸81027 1776 氟磷酸[无水]81028 1768 二氟磷酸[无水] 二氟(代)磷酸 81029 1782 六氟合磷氢酸[无水] 六氟(代)磷酸 81030 1905 硒酸81031 1755 铬酸溶液81032 1828 一氯化硫81033 1828 二氯化硫81034 1828 四氯化硫81035 1834 氧氯化硫硫酰氯;二氯硫酰;磺酰氯 81036 1817 氯化二硫酰二硫酰氯;焦硫酰氯 81037 1836 氯化亚砜亚硫酰(二)氯;二氯氧化硫 81038 1758 氧氯化铬氯化铬酰;二氯氧化铬;铬酰氯 81039 2879 氧氯化硒氯化亚硒酰;二氯氧化硒 81040 1810 氧氯化磷氯化磷酰;磷酰氯;三氯氧化磷 81041 1809 三氯化磷81042 1806 五氯化磷81043 1818 四氯化硅氯化硅81044 四氯化碲81045 1726 三氯化铝[无水]81046 1733,1730 三氯化锑81047 1731 五氯化锑81048 四氯化锗氯化锗81049 四氯化铅81050 2869 三氯化钛混合物81051 1838 四氯化钛81052 2444 四氯化钒81053 1827 四氯化锡[无水] 氯化锡81054 1792 一氯化碘81055 1939,2576 氧溴化磷溴化磷酰;磷酰溴;三溴氧(化)磷 81056 1808 三溴化磷81057 2691 五溴化磷81058 1725 三溴化铝[无水] 溴化铝 81059 2692 三溴化硼81060 2851 二水合三氟化硼三氟化硼水合物 81061 1732 五氟化锑81062 1794 硫酸铅[含游离酸,3%]81063 1807 五氧化(二)磷磷酸酐 81064 1837 硫代磷酰氯硫代氯化磷酰;三氯化硫磷灭火器药剂[腐蚀性液81065 1774 体]81066 2796 电池液[酸性的]81101 1779 甲酸81102 2699 三氟乙酸三氟醋酸 81102 三氟乙酸酐三氟醋酸酐 81103 三氟化硼乙酸酐三氟化硼醋(酸)酐 81104 2571 乙基硫酸酸式硫酸乙酯 81105 二苯胺硫酸溶液81106 苯酚二磺酸硫酸溶液81107 1803 苯酚磺酸81108 2305 邻硝基苯磺酸81108 2305 间硝基苯磺酸81108 2305 对硝基苯磺酸烷基、芳基或甲苯磺酸81109 2583,2584 [含游离硫酸,5%]81110 1716 溴(化)乙酰乙酰溴 81111 溴(化)丙酰丙酰溴 81112 2513 溴乙酰溴溴化溴乙酰 81113 1-溴丙酰溴溴化-1-溴丙酰 81113 2-溴丙酰溴溴化-2-溴丙酰 81114 1898 碘(化)乙酰乙酰碘 81115 2502 戊酰氯81115 异戊酰氯81115 己酰氯氯化己酰 81116 乙二酰氯氯化乙二酰;草酰氯 81116 丙二酰氯缩苹果酰氯 81116 丁二酰氯氯化丁二酰;琥珀酰氯 81116 癸二酰氯氯化癸二酰 81116 1780 丁烯二酰氯[反式] 富马酰氯81117 2438 三甲基乙酰氯三甲基氯乙酰;新戊酰氯81118 1752 氯乙酰氯氯化氯乙酰 81118 1765 二氯乙酰氯81118 2442 三氯乙酰氯81119 2262 二甲氨基甲酰氯81120 呋喃甲酰氯氯化呋喃甲酰 81121 1736 苯甲酰氯氯化苯甲酰 81122 2,4-二氯苯甲酰氯 2,4-二氯(代)氯化苯甲酰81123 1729 甲氧基苯甲酰氯茴香酰氯 81124 2,6-二甲氧基苯甲酰氯81125 邻苯二甲酰氯二氯化(邻)苯二甲酰 81125 间苯二甲酰氯二氯化(间)苯二甲酰 81125 对苯二甲酰氯81126 2225 苯磺酰氯氯化苯磺酰 81127 甲(基)磺酰氯氯化硫酰甲烷 81128 苯(基)氧氯化膦苯磷酰二氯 81129 1-萘氧(基)二氯化膦81130 2799 苯硫代二氯化膦苯硫代磷酰二氯;硫代二氯(化)膦苯81131 2267 二甲基硫代磷酰氯81132 2751 二乙基硫代磷酰氯一级有机氯硅烷化合物,81133 如:81133 1816 丙基三氯硅烷81133 1747 丁基三氯硅烷81133 1728 戊基三氯硅烷81133 1784 己基三氯硅烷81133 1801 辛基三氯硅烷81133 1799 壬基三氯硅烷81133 1771 十二烷基三氯硅烷81133 1781 十六烷基三氯硅烷81133 1800 十八烷基三氯硅烷81133 1766 二氯苯基三氯硅烷81133 1753 氯苯基三氯硅烷81133 1804 苯基三氯硅烷苯代三氯硅烷烯丙基三氯硅烷[稳定81133 1724 了的]81133 1763 环己基三氯硅烷81133 1762 环己烯基三氯硅烷81133 1767 二乙基二氯硅烷二氯二乙基硅烷 81133 苯基二氯硅烷二氯苯基硅烷 81133 2437 甲基苯基二氯硅烷81133 2435 乙基苯基二氯硅烷81133 1769 二苯(基)二氯硅烷81133 2434 二苄基二氯硅烷81133 三苯基氯硅烷81133 氯甲基三甲基硅烷三甲基氯甲硅烷 81134 2705 3-甲基-2-戊烯-4-炔醇81501 1805 正磷酸磷酸 81502 2834 亚磷酸81503 2578 三氧化(二)磷亚磷(酸)酐 81504 次磷酸81505 多聚磷酸四磷酸 81506 2967 氨基磺酸81507 2507 氯铂酸81508 2865 硫酸羟胺硫酸胲 81509 2509 硫酸氢钾酸式硫酸钾 81509 1821 硫酸氢钠酸式硫酸钠 81509 2837 硫酸氢钠溶液酸式硫酸钠溶液 81509 2506 硫酸氢铵酸式硫酸铵亚硫酸氢盐及其溶液,81516 2693 如:81516 亚硫酸氢铵酸式亚硫酸铵 81516 亚硫酸氢钙酸式亚硫酸钙 81516 亚硫酸氢钾酸式亚硫酸钾 81516 亚硫酸氢钠酸式亚硫酸钠 81516 亚硫酸氢锌酸式亚硫酸锌 81516 亚硫酸氢镁酸式亚硫酸镁 81511 2-氨基噻唑硫酸盐81511 2-氨基噻唑盐酸盐81512 2581 三氯化铝溶液氯化铝溶液 81513 1773 三氯化铁氯化铁 81513 2582 三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 81514 三氯化钼81514 2508 五氯化钼81515 五氯化铌81516 五氯化钽81517 2503 四氯化锆81518 三氯化钛溶液81519 2475 三氯化钒81520 2440 四氯化锡五水合物81521 三氯化碘81522 2580 三溴化合铝溶液溴化铝溶液 81523 三溴化锑81524 四溴化锡81525 一溴化碘81526 三溴化碘81527 三碘化锑81528 四碘化锡81529 除锈磷化液,如:B205型-除锈磷化处81529 理剂81530 2794 蓄电池[注有酸液]81601 2789 乙酸[含量,80%] 醋酸;冰醋酸乙酸溶液[含量,10%,81601 2790 醋酸溶液 80%]81602 1715 乙酸酐醋酸酐 81603 1750 氯乙酸氯醋酸 81604 1751 氯乙酸酐氯醋酸酐 81605 1764 二氯乙酸二氯醋酸 81606 1839,2564 三氯乙酸三氯醋酸 81607 1938 溴乙酸溴醋酸 81608 三溴乙酸三溴醋酸 81609 碘乙酸碘醋酸81610 三碘乙酸三碘醋酸 81611 1940 巯基乙酸氢硫基乙酸;硫代乙醇酸81612 1742 三氟化硼乙酸络合物乙酸三氟化硼 81613 1848 丙酸81614 2496 丙(酸)酐81615 2511 2-氯丙酸 2-氯代丙酸 81615 3-氯丙酸 3-氯代丙酸 81616 1743 三氟化硼丙酸络合物81617 2218 丙烯酸[抑制了的]81618 2531 甲基丙烯酸[抑制了的] 异丁烯酸81619 丙炔酸81620 2820 丁酸81621 2739 丁酸酐81622 2829 己酸81623 2823 2-丁烯酸巴豆酸81624 2215 丁烯二酸酐[顺式] 马来(酸)酐;失水苹果酸酐 81625 二氯醛基丙烯酸粘氯酸;糠氯酸;二氯代丁烯醛酸 81626 甲(基)磺酸81627 1,3-苯二磺酸溶液烷基、芳基或甲苯磺酸81628 2585,2586 [含游离硫酸?5%]81629 2-氯(代)乙基膦酸乙烯利;一试灵 81630 硝酸甲胺81631 2214 邻苯二甲酸酐苯酐;酞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含马81632 2698 四氢酞酐来酐,0.05%]81633 辛酰氯81633 十二(烷)酰氯月桂酰氯81633 十四(烷)酰氯肉豆蔻酰氯 81633 十六(烷)酰氯棕榈酰氯81633 十八(烷)酰氯硬脂酰氯81634 己二酰(二)氯81635 2577 苯乙酰氯81636 2-氯苯甲酰氯邻氯苯甲酰氯;氯化邻氯苯甲酰 81636 4-氯苯甲酰氯对氯苯甲酰氯;氯化对氯苯甲酰 81637 2-溴苯甲酰氯邻溴苯甲酰氯 81637 4-溴苯甲酰氯对溴苯甲酰氯;氯化对溴代苯甲酰81638 2-硝基苯甲酰氯邻硝基苯甲酰氯 81638 3-硝基苯甲酰氯间硝基苯甲酰氯 81639 2-硝基苯磺酰氯邻硝基苯磺酰氯 81639 3-硝基苯磺酰氯间硝基苯磺酰氯 81639 4-硝基苯磺酰氯对硝基苯磺酰氯 81640 苯甲氧基磺酰氯81641 2670 氰尿酰氯三聚氰(酰)氯;三聚氯化氯 81642 3-硝基苯甲酰溴间硝基苯甲酰溴81643 1793 异丙基磷酸酸式磷酸异丙酯 81644 1718 丁基磷酸酸式磷酸丁酯 81645 2819 二戊基磷酸酸式磷酸(二)戊酯 81646 1902 二异辛基磷酸酸式磷酸二异辛酯第2项碱性腐蚀品82001 1823 氢氧化钠苛性钠;烧碱 82001 1824 氢氧化钠溶液液碱 82002 1813 氢氧化钾苛性钾 82002 1814 氢氧化钾溶液82003 2680 氢氧化锂82003 2679 氢氧化锂溶液82004 2678 氢氧化铷82004 2677 氢氧化铷溶液82005 2682 氢氧化铯82005 2681 氢氧化铯溶液82006 1825 氧化钠82007 2033 氧化钾82008 1819 铝酸钠溶液82009 2818 多硫化铵溶液82010 2683 硫化铵溶液82011 1849 硫化钠[含结晶水?30%]82012 1847 硫化钾[含结晶水?30%]82013 硫化钡硫氢化钠[含结晶水82014 2949 氢硫化钠 ?25%]82015 硫氢化钙82016 2797 电池液[碱性的]82018 烷基醇钠类,如:82018 乙醇钠乙氧基钠 82018 丁醇钠丁氧基钠 82018 异戊醇钠异戊氧基钠 82018 己醇钠82019 1835 四甲基氢氧化铵82019 四乙基氢氧化铵82019 四丁基氢氧化铵82020 2030 水合肼[含肼?64%] 水合联氨 82020 肼水溶液[含肼?64%]82021 2357 环己胺六氢苯胺;氨基环己烷 82022 2264 N,N-二甲基环己胺二甲氨基环己烷 82023 2619 苄基二甲胺 N,N-二甲基苄胺 82024 2685 N,N-二乙基乙(撑)二胺82025 2079 二亚乙基三胺二乙(撑)三胺82026 2259 三亚乙基四胺二缩三乙二胺;三乙(撑)四胺 82027 2248 二(正)丁胺82028 1604 1,2-乙二胺 1,2-二氨基乙烷;乙(撑)二胺 82029 1761 铜乙二胺溶液82030 2258 1,2-丙二胺 1,2-二氨基丙烷82030 1,3-丙二胺 1,3-二氨基丙烷82031 1783,2280 1,6-己二胺 1,6-二氨基己烷;己(撑)二胺 82032 2733 聚乙烯聚胺多乙烯多胺;多乙撑多胺钠石灰[含氢氧化钠,82501 1907 碱石灰 4%]82502 2812 铝酸钠[固体]氨溶液[10%,含氨82503 2672 氨水 ?35%]82504 1841 1-氨基乙醇乙醛合氨82504 2491 2-氨基乙醇乙醇胺;2-羟基乙胺 82505 2320 四亚乙基五胺三缩四乙二胺;四乙(撑)五胺 82506 3055 2-(2-氨基乙氧基)乙醇82507 2,2′-二羟基二乙胺二乙醇胺82508 2,2′-二羟基二丙胺二异丙醇胺82509 2684 3-二乙氨基丙胺 N,N-二乙基-1,3-二氨基丙烷 82510 2542 三(正)丁胺82511 2276 2-乙基己胺 3-(氨基甲基)庚烷 82512 2565 二环己胺82513 2326 三甲基环己胺82514 2327 3,3,5-三甲基己撑二胺 3,3,5-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 82515 2269 3,3′-二氨基二丙胺二丙三胺;3,3′-亚氨基二丙胺1-氨基-3-氨基甲基-3,5,5-三甲基环己烷;3,3,5-三甲基-4,6-二氨82516 2289 异佛尔酮二胺基-2-烯环己酮;4,6-二氨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82517 三氟化硼甲苯胺82518 2579 哌嗪对二氮己环82519 2815 N-氨基乙基哌嗪 1-哌嗪乙胺;N-(2-氨基乙基)哌嗪 82520 2795 蓄电池[注有碱液的]蓄电池[含氢氧化钾固82520 3028 体]第3项其他腐蚀品亚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83001 1908 ,5%]83002 1756,1757 氟化铬三氟化铬83003 1727,2817 氟化氢铵酸性氟化铵83004 2439 氟化氢钠酸性氟化钠83004 1811 氟化氢钾酸性氟化钾83005 2604 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氯甲酸烯丙(基)酯[含有83006 1722 稳定剂]83007 1739 氯甲酸苄酯苯甲氧基碳酰氯 83008 2826 硫代氯甲酸乙酯氯硫代甲酸乙酯 83009 二氯乙醛83010 2798 二氯化膦苯苯基二氯磷;苯膦化二氯83011 2226 α,α,α-三氯甲(基)苯三氯化苄;苯(基)三氯甲烷 83012 1198,2209 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溶液83013 2497 苯酚钠苯氧基钠83014 2-甲苯硫酚邻甲苯硫酚;2-巯基甲苯 83014 3-甲苯硫酚间甲苯硫酚;3-巯基甲苯 83014 4-甲苯硫酚对甲苯硫酚;4-巯基甲苯 83015 甲苯-3,4-二硫酚 3,4-二巯基甲苯 83016 1770 二苯甲基溴溴二苯甲烷;二苯溴甲烷 83017 木镏油木焦油83018 蒽,如:83018 粗蒽83018 精蒽83019 塑料沥青次氯酸盐溶液[含有效氯83501 1791 ,5%],如: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83501 漂白水氯,5%]次氯酸钾溶液[含有效83501 氯,5%]83502 2443 三氯氧化钒三氯化氧钒83503 2802 氯化铜83504 2331 氯化锌83504 1840 氯化锌溶液83505 2809 汞水银 83506 2803 镓金属镓 83507 邻异丙基(苯)酚83507 间异丙基(苯)酚83507 对异丙基(苯)酚83508 辛基(苯)酚83509 2825 N,N-二异丙基乙醇胺 N,N-二异丙氨基乙醇83510 萤蒽。

MSDS-第8类:腐蚀品

MSDS-第8类:腐蚀品

81002硝酸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硝酸化学品英文名:nitric acid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992CAS号:7697-37-2分子式:HNO3分子量:63.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

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

皮肤接触引起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

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危险品分类9大类各是哪些

危险品分类9大类各是哪些

危险品分类9大类各是哪些
一、危险品分类9大类各是哪些
1、危险品分类9大类各是:
(1)第一类:爆炸品;
(2)第二类:压缩气体;
(3)第三类:易燃液体;
(4)第四类:易燃固体;
(5)第五类: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
(6)第六类:有毒物质;
(7)第七类:放射性物质;
(8)第八类:腐蚀品;
(9)第九类:杂项。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二、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需要有犯罪事实;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3、属于自己管辖的范围。

【免费下载】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

【免费下载】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

肤接触24h, 半数致死量LD50 ≤1000mg/kg; 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

3.7 第7类放射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

3.8 第8类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与皮肤接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 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

对于未列入分类明细表中的危险化学品,可以参照已列出的化学性质相似,危险性相似的物品进行分类。

4 标志 4.1 标志的种类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见附录B(补充件)。

4.2 标志的图形 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志。

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

4.3 标志的尺寸、颜色及印刷 按GB 190的有关规定执行。

4.4 标志的使用 4.4.1 标志的使用原则 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用主标志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来表示重要的其他的危险性类别。

4.4.2 标志的使用方法 按GB 190的有关规定执行。

5 危险特性 根据每种常用危险化学品易发生的危险,综合归纳为以下多种基本危险特性。

对每种危险化学品应选用适当的基本危险特性来表示它们易发生的危险。

5.1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2 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3 与铜、汞、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4 与还原剂及硫、磷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5 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5.6 本品蒸气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7 遇强氧化剂会引起燃烧爆炸。

5.8 与氧化剂发生反应,有燃烧危险。

5.9 与氧化剂会发生强烈反应,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

硫氢化钠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硫氢化钠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硫氢化钠使用安全注意事项一、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类碱性腐蚀品信号词:危险危险性说明:腐蚀性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痉挛、炎症和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中毒的症状可有烧灼感、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与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失明。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对水有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有腐蚀性。

事故响应:(1)泄露气体着火,切勿灭火,除非能安全的切断泄露源。

(2)如果没有危险,清除一切点火源。

(3)如果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清洗皮肤,污染的衣物需洗净后方可使用。

(4)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于呼吸的体位。

(5)如果吸入,脱离污染区,静卧,保持利于呼吸的体位。

(6)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就医。

(7)收集泄漏物。

安全储存:避免日照,在通风良好处储存。

应与易(可)燃物、强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废弃处置: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防范措施:(1)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2)避免接触眼睛、皮肤,操作后彻底清洗;(3)避免吸入气体,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4)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禁止排入环境。

二、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0~30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1滴橄榄油或3滴肾上腺激素,要反复滴可控制结膜炎症状。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水,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三、消防措施危险特性:碱性腐蚀品。

遇明火、高热可燃,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氧化分解成氢氧化钠和有毒气体硫化氢,易燃。

有害燃烧产物:硫化氢。

化学品危险性类别与标志-第8类腐蚀品

化学品危险性类别与标志-第8类腐蚀品

化学品危险性类别与标志-第8类腐蚀品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化学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超过6.25mm的固体或液体。

该类化学品按化学性质分为3项:第1项酸性腐蚀品常见的有一氯化碘、二氯乙酸、二氯化硫、丁酸酐、三氟乙酸、三氯醋酸、氯化磷、三溴化磷、五氧化二磷、五氯化锑、丙烯酸(抑制了的)、氯化钛、发烟硫酸、苯甲酰氯、氟硼酸、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甲酸、乙酸、亚磷酸、氢氟酸、氢溴酸、氢碘酸、硒酸、盐酸、氧氧化铬、氯惭酸、碘乙酰、溴、溴乙酸、磺酰氯,等等。

第2项碱性腐蚀品常见的有乙醇钠、二异丙醇胺、二环己胺、水合肼(含肼≤64%)、四乙基氢氧化铵、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乙醇钠、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四胺、硫化钡、硫化钾(含结晶水≥25%),等等。

第3项其它腐蚀品常见的有2-甲苯硫酚、4-甲苯硫酚、甲醛溶液、漂白水、苯酚钠、氟化铬、蒽、次氯酸钠溶液,等等。

其标志为腐蚀品,见图16。

图16对于有多种危险特性的化学品,首先根据其主要危险性,划分出其危险性类别,再标明其次要危险。

如苯、二甲苯、碘丙烷、二甲基吡啶、氧甲苯等属于易燃液体的化学业品既易燃又有毒性,其标志为主标志易燃液体(在上)和副标志有毒(在下);如次氯酸钙、过氧化钠、过氧化钾等属于氧化剂的化学品既有氧化性又有腐蚀性,其标志为主标志氧化剂(在上)和副标志腐蚀品(在下);如二甲苯酚、二氧化苄、三氯乙醛等属于有毒品的化学品既有毒性又有腐蚀性,其标志为主标志有毒品(在上)和副标志腐蚀品(在下)。

诸如此类的化学品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要查某一具体化学品的危险性类别和标志可查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8类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8类

3
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 . ...............................
4
亚硫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 . .............................
5
盐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 . ................. 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 .......................
16
甲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 . ..............................
17
三氟乙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 . ..........................
12
三氯化铝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 . ..........................
13
三氯化锑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 . ..........................
14
四氯化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 . ..........................
18
苯酚磺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 . ..........................
19
苯甲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 . ..........................
20
1 / 81
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 . ..........................
42
2 / 81
甲( 基) 磺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 .........................
43
邻苯二甲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硫酸氢钙
酸式亚硫酸钙
亚硫酸氢钾
酸式亚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
酸式亚硫酸钠
亚硫酸氢锌
酸式亚硫酸锌
亚硫酸氢镁
酸式亚硫酸镁
81511
81504
次磷酸
81505
多聚磷酸
四磷酸
81506
氨基磺酸
2967
※81507
氯铂酸
2507
81508
硫酸羟胺
硫酸胲
2865
※81509
硫酸氢钾
酸式硫酸钾
2509
硫酸氢钠
酸式硫酸钠
1821
硫酸氢钠溶液
酸式硫酸钠溶液
2837
硫酸氢铵
酸式硫酸铵
2506
81510
亚硫酸氢盐及其溶液
2693
如:亚硫酸氢铵
酸式亚硫酸铵
2,4-二氯(代)氯化苯甲酰
81123
甲氧基苯甲酰氯
茴香酰氯
1729
81124
2,6-二甲氧基苯甲酰氯
81125
邻苯二甲酰氯
二氯化(邻)苯二甲酰
间苯二甲酰氯
二氯化(间)苯二甲酰
对苯二甲酰氯
81126
苯磺酰氯
氯化苯磺酰
2225
81127
甲(基)磺酰氯
氯化硫酰甲烷
81128
苯(基)氧氯化膦
苯磷酰二氯
81129
81063
五氧化(二)磷
磷酸酐
1807
81064
硫代磷酰氯
硫代氯化磷酰;三氯化硫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837
81065
灭火器药剂[腐蚀性液体]
1774
81066
电池液[酸性的]
2796
81067
一级无机酸性腐蚀品[未列名的]
81101
甲酸
1779
81102
三氟乙酸
三氟醋酸
2699
三氟乙酸酐
三氟醋酸酐
81103
三氟化硼乙酸酐
81044
四氯化碲
81045
三氯化铝[无水]
1726
81046
三氯化锑
1733,1730
81047
五氯化锑
1731
81048
四氯化锗
氯化锗
81049
四氯化铅
81050
三氯化钛混合物
2869
81051
四氯化钛
1838
81052
四氯化钒
2444
81053
四氯化锡[无水]
氯化锡
1827
81054
一氯化碘
1792
1817
81037
氯化亚砜
亚硫酰(二)氯;二氯氧化硫
1836
81038
氧氯化铬
氯化铬酰;二氯氧化铬;铬酰氯
1758
81039
氧氯化硒
氯化亚硒酰;二氯氧化硒
2879
81040
氧氯化磷
氯化磷酰;磷酰氯;三氯氧化磷
1810
81041
三氯化磷
1809
81042
五氯化磷
1806
81043
四氯化硅
氯化硅
1818
1716
81111
溴(化)丙酰
丙酰溴
81112
溴乙酰溴
溴化溴乙酰
2513
81113
1-溴丙酰溴
溴化-1-溴丙酰
2-溴丙酰溴
溴化-2-溴丙酰
81114
碘(化)乙酰
乙酰碘
1898
81115
戊酰氯
2502
异戊酰氯
己酰氯
氯化己酰
81116
乙二酰氯
氯化乙二酰;草酰氯
丙二酰氯
缩苹果酰氯
丁二酰氯
氯化丁二酰;琥珀酰氯
1-萘氧(基)二氯化膦
81130
苯硫代二氯化膦
苯硫代磷酰二氯;硫代二氯(化)膦苯
2799
81131
二甲基硫代磷酰氯
2267
81132
二乙基硫代磷酰氯
2751
81133
一级有机氯硅烷化合物
如:丙基三氯硅烷
1816
丁基三氯硅烷
1747
戊基三氯硅烷
1728
己基三氯硅烷
1784
辛基三氯硅烷
1801
壬基三氯硅烷
1799
十二烷基三氯硅烷
1771
十六烷基三氯硅烷
1781
十八烷基三氯硅烷
1800
二氯苯基三氯硅烷
1766
氯苯基三氯硅烷
1753
苯基三氯硅烷
苯代三氯硅烷
1804
烯丙基三氯硅烷[稳定了的]
1724
环己基三氯硅烷
1763
环己烯基三氯硅烷
1762
二乙基二氯硅烷
二氯二乙基硅烷
1767
苯基二氯硅烷
二氯苯基硅烷
甲基苯基二氯硅烷
81055
氧溴化磷
溴化磷酰;磷酰溴;三溴氧(化)磷
1939,2576
81056
三溴化磷
1808
81057
五溴化磷
2691
81058
三溴化铝[无水]
溴化铝
1725
81059
三溴化硼
2692
81060
二水合三氟化硼
三氟化硼水合物
2851
81061
五氟化锑
1732
81062
硫酸铅[含游离酸>3%]
1794
癸二酰氯
氯化癸二酰
丁烯二酰氯[反式]
富马酰氯
1780
81117
三甲基乙酰氯
三甲基氯乙酰;新戊酰氯
2438
81118
氯乙酰氯
氯化氯乙酰
1752
二氯乙酰氯
1765
三氯乙酰氯
2442
81119
二甲氨基甲酰氯
2262
81120
呋喃甲酰氯
氯化呋喃甲酰
81121
苯甲酰氯
氯化苯甲酰
1736
81122
2,4-二氯苯甲酰氯
11 第8类 腐蚀品
11.1 第1项 酸性腐蚀品
编号
品 名
别 名
备注
81001
发烟硝酸
2032
81002
硝酸
2031
81003
硝化酸混合物
硝化混合酸
1796
81004
废硝酸
废硝化混合酸
1826
81005
硝酸羟胺
81006
发烟硫酸
焦硫酸
1831
81007
硫酸
1830
81008
含铬硫酸
2240
81009
81028
二氟磷酸[无水]
二氟(代)磷酸
1768
81029
六氟合磷氢酸[无水]
六氟(代)磷酸
1782
81030
硒酸
1905
81031
铬酸溶液
1755
81032
一氯化硫
1828
81033
二氯化硫
1828
81034
四氯化硫
1828
81035
氧氯化硫
硫酰氯;二氯硫酰;磺酰氯
1834
81036
氯化二硫酰
二硫酰氯;焦硫酰氯
三氟化硼醋(酸)酐
81104
乙基硫酸
酸式硫酸乙酯
2571
81105
二苯胺硫酸溶液
81106
苯酚二磺酸硫酸溶液
81107
苯酚磺酸
1803
81108
邻硝基苯磺酸
2305
间硝基苯磺酸
2305
对硝基苯磺酸
2305
81109
烷基、芳基或甲苯磺酸[含游离硫酸>5%]
2583,2584
81110
溴(化)乙酰
乙酰溴
2437
乙基苯基二氯硅烷
2435
二苯(基)二氯硅烷
1769
二苄基二氯硅烷
2434
三苯基氯硅烷
氯甲基三甲基硅烷
三甲基氯甲硅烷
81134
3-甲基-2-戊烯-4-炔醇
2705
81135
一级有机酸性腐蚀品[未列名的]
81501
正磷酸
磷酸
1805
81502
亚磷酸
2834
81503
三氧化(二)磷
亚磷(酸)酐
2578
溴化氢乙酸溶液
溴化氢醋酸溶液
81019
氢碘酸
碘化氢溶液
1787
81020
溴酸
81021

溴素
1744
溴水[含溴≥3.5%]
81022
高氯酸[含酸≤50%]
过氯酸
1802
81023
氯磺酸
1754
81024
氟磺酸
1777
81025
氟硅酸
硅氟酸
1778
81026
氟硼酸
1775
81027
氟磷酸[无水]
1776
废硫酸
1832
如:淤渣硫酸
1906
81010
三氧化硫[抑制了的]
硫酸酐
1829
81011
亚硫酸
1833
81012
亚硝基硫酸
亚硝酰硫酸
2308
81013
盐酸
氢氯酸
1789
81014
硝基盐酸
王水
1798
81015
氟化氢(无水)
1052
81016
氢氟酸
氟化氢溶液
1790
81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