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地壳变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01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地壳变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01

[专题针对训练]一、选择题(2019·长春质量检测)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作用会导致分水岭被切穿,一侧河流被另一侧河流抢夺,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湖北省清江上游某河谷的发育过程就是典型的河流袭夺现象,其发育速度较一般河流袭夺更快,称为“清江袭夺模式”,下图为该河谷不同发育阶段示意图,A、B、C表示不同时期发育阶段。

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的基岩类型可能是()A.沉积岩B.喷出岩C.侵入岩D.变质岩2.“清江袭夺模式”袭夺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下沉运动B.地下水的溶蚀C.岩石风化作用D.地表流水侵蚀3.袭夺后,图中袭夺河流域内变化最小的是()A.流域面积B.水系形态C.河流流量D.气候特征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基岩具有层理结构,故为沉积岩。

第2题,根据河流袭夺的概念判断河流袭夺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A、C错;根据图中河谷不同时期发育阶段和水流方向判断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加快了河流袭夺的速度,B对,D错。

第3题,分水岭是河流流域的分界线,决定流域面积的大小。

材料中由于侵蚀作用,分水岭被切穿,一侧河流被另一侧河流抢夺,袭夺河流域面积增大,河流流量增大,A、C错;河流袭夺使袭夺河的支流增多,流域面积增大,水系形态发生较大的变化,B错;河流袭夺只是局部地区的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对该区域气候影响不大,气候特征变化不大,D对。

答案:1.A 2.B 3.D(2019·合肥质量检测)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样弯曲的地貌景观,它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

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也有规模宏大的蛇曲群,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南北两侧植被差异明显。

下图示意延川县附近黄河某段蛇曲。

据此回答4~6题。

4.伏义河村是图示区域为数不多的村庄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冬暖夏凉,气温适宜B.降水稀水,光照充足C.港阔水深,航运便利D.地势较缓,水源丰富5.延川县黄河蛇曲群的形成过程是()①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②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③地壳受内力作用抬升④河流下切侵蚀使河床下降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6.图中甲地比河对岸植被茂密,因为甲地()A.水源丰富B.光照充足C.蒸发较少D.土层较厚解析:第4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夏热,降水并不稀少,A、B错;伏义河村位于黄河曲流的凸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地势较缓,水源丰富,利于农耕和建房居住,但不利于建设港口码头,C错、D对。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2.1.4 地壳的运动规律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2.1.4 地壳的运动规律
(3)外力作用:风力、流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凸岸堆积、凹 岸侵蚀。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主干知识再现
考点分类突破
2 基础夯实 一、岩石圈物质循环 完成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的相互转化)示意简图(写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名 称,以及→所示的地质作用)。
答案: 上:岩浆 左:岩浆岩 下、右:沉积岩、变质岩(可互换) 地质 作用有:上升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而对于外力作用,也要综合分析不同的外力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沿海
地区,尤其是河口处,当泥沙沉积的速度大于海水侵蚀强度时,海岸线会向海洋
方向推进,反之向陆地方向推进。由此可反推,根据海岸线的变动情况,判断某
一河口处泥沙沉积和海水侵蚀的强弱关系。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2.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地貌景观的岩石呈层状分布,最可能是沉积岩,且
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可判断地质构造为褶皱。
答案: B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主干知识再现
考点分类突破
(2017·江苏单科)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2~3 题。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主干知识再现
2.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3.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考点分类突破
二轮地理 第二部分 核心整合提升
主干知识再现
考点分类突破
解析: 第 2 题,断层乙上方岩层形成的时间晚于断层。岩浆岩丙的形态反 映出,岩浆活动侵入断层乙所在岩层及其上方岩层,说明岩浆岩丙形成晚于断层 乙。甲岩层形成晚于丙,因此选项 B 正确。

2020高考全国通用版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限时达标: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全国通用版地理大二轮专题复习限时达标: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广西桂林检测)下左图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1~2题。

1.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A.甲B.乙C.丙D.丁2.右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1.B 2.B[第1题,左图中的岩石呈球状风化,球状风化是花岗岩的特征。

图中岩浆火山喷发形成的丁是喷出岩,D错。

乙没有喷出地表,是侵入岩,即花岗岩,B对。

甲是沉积物堆积形成的,是沉积岩,A错。

丙是变质岩,C错。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的岩石类型,形成丙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数字②,B对。

①是外力作用,③是固结成岩作用,④是冷却凝固作用,A、C、D错。

](2019·试题调研)“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天山北麓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冒出几个气泡。

图1为新疆天山北麓“泥火山”分布图,图2为“泥火山”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

3.新疆天山北麓“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冰川侵蚀强烈C.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D.流水侵蚀强烈4.“泥火山”喷出的气体源自()A.沉积岩层B.变质岩层C.侵入岩层D.喷出岩层5.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A.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B.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C.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D.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解析:3.C 4.A 5.D[第3题,天山位于亚欧板块内部,A错;冰川、流水侵蚀强烈可以形成谷地,属于侵蚀地貌,而“泥火山”是泥浆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属于堆积地貌,B、D错;“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来自地下深处,因为背斜顶部和断层处岩层破碎,地下的泥浆和气体极易沿着这些岩层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C对。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程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专题检测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程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专题检测

专题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北京海淀上学期期中)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断层①、②与岩层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答案A解析断层①完整,没有切断其他岩层,说明断层①形成最早;断层②切断了岩层③,说明断层②形成晚于岩层③;岩层④最完整,覆盖于断层②和岩层③的上方,形成最晚。

故A项正确。

2.图中()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答案B解析图示断层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丙处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丁处岩石先由外力沉积后因变质作用形成。

(2019·江西八校联考)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

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据此完成3~5题.3.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情况是( )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河流东岸缺少岩层T4,表明该岸地层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这与该地区岩层先下降(沉积)后上升(侵蚀)有关,上升过程中遭受侵蚀导致T4地层缺失。

故选D项。

4.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A.T3〉T4〉T5B.T4>T3>T5C.T3>T5>T4D.T5〉T4>T3答案A解析河谷地貌中靠近河流的地层海拔低,一般年代较老。

故选A项.5.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A.向斜谷B.背斜山C.背斜谷D.向斜山答案A解析若地层年龄T3〉T2〉T1,则出现“中部岩层年龄新,越往两翼越老”的地层年龄分布,属于向斜谷。

2020《新高考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地理 全国卷地区专用》PPT(专题精讲)第1部分 专题4 地壳运动规律

2020《新高考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地理 全国卷地区专用》PPT(专题精讲)第1部分  专题4 地壳运动规律

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一
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
图 2 甲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 3 丁处),
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 2),侵入岩体要
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地理
专题导图
高频考点一 高频考点二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地理
专题导图
高频考点一 高频考点二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2) 风 速 的 变 化 也 导 致 了 风 力 对 地 表 风 蚀 程 度 的 差 异,同时搬运的物质也随着风速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颗 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尘土可以飘 到远方。风的源地附近风力强,以侵蚀作用为主,如风 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离风源较远的地区,风 力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如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风 力堆积地貌。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地理
专题导图
高频考点一 高频考点二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第(1)题,注意“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 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是流 水作用的关键证据。
第(2)题,关键词“断流期间”说明在冬春干旱季节, “洼地增多增大”说明是受外力侵蚀影响。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地理
专题导图
高频考点一 高频考点二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 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 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②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2020高考地理决胜大二轮新高考地区专用版:第一部分 透析高考命题第一板块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

2020高考地理决胜大二轮新高考地区专用版:第一部分 透析高考命题第一板块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
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
26
[智慧解题]
沉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
27
浅薄
[尝试解答] 3.C 4.B 5.B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
7
2.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3.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
8
[智慧解题]
沿海地区
海水运动
海浪作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
30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的分析方法 ①流水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河流上游
地形陡峭、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 峡谷、瀑布等流水侵蚀地貌
作用为主
地形平坦、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 河漫滩、三角洲等流水堆积地
河流中下游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板块 自然规律主题
18
甲、乙两地的沉积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相近,岩层Ⅰ、Ⅱ、Ⅲ先后形成,随着时 间的推移,乙地沉积岩层序列发生变化。据图回答 6~7 题。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4 地壳的运动规律(讲)(含解析)

专题4 地壳的运动规律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高考考查方向预测:1.考查内容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结合时事工程建设、能源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结合实例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网络构建】知识点一、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知识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

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第一部分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4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

(专题限时训练)一、选择题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下图)。

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据此完成1~2题。

1.底部岩石按成因属(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解析:第1题,底部岩层有分层构造,应为沉积岩。

第2题,蘑菇石顶部应为喷出岩,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再经历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景观。

答案:1.C 2.A海洋蓝洞表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呈现出深邃、神秘、诡异的自然景观。

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的四壁陡直、敞口朝天的有水洞穴,有的在海洋中,有的在陆地上。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海洋蓝洞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形成B.多形成于板块交界处C.在干燥少雨的环境下形成D.由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而成4.海洋出现蓝洞现象反映了( )A.海陆升降变迁B.全球气候变暖C.地震火山频繁D.海洋深不可测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海洋蓝洞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碳酸盐和二氧化碳、水可以发生反应形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即碳酸盐地区发生流水溶蚀作用易形成洞穴,所以海洋蓝洞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由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而成的。

第4题,根据上题结论,洞穴形成的地质历史时期是处于地表环境,现在海洋里出现蓝洞现象,说明该地区发生了海陆升降变迁。

答案:3.D 4.A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5~7题。

5.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北向西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6.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 )A.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B.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C.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7.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拆除水电站B.上游城市进程加快C.下游整治疏通河道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河流有东南岸和西北岸,所以河流流向为东北—西南或者西南—东北;根据河流中的沉积物在东南岸,说明该岸为沉积岸,西北为冲刷侧,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冲刷右侧,淤积左岸,所以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2020版 江苏 步步高二轮专题复习地理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2020版 江苏 步步高二轮专题复习地理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核心考点1地壳物质循环1.地壳物质循环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

期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的关系;板块内部与边缘的结构特点与活跃程度。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4)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2018·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 C解析乙位于花岗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受岩浆高温作用影响,可能导致该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断层——上覆沉积物——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因此,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

石灰岩中的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

命题角度一结合地理景观和地壳物质循环图,考查地壳物质循环(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9·江苏南京、盐城高三模拟)“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4 地壳运动规律 选择题42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刷题本:04 地壳运动规律 选择题42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刷题本:04 地壳运动规律选择题42题1.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如图是扇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2.下面是某区域地质演变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三幅地质结构图反映的地质演变过程,按照发育早晚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甲丙(2)该区域地貌与地质演化的特点是( )A.背斜成山B.趋向崎岖不平C.向斜成山D.以内力作用为主(3)若该区域准备建设高速铁路,规划人员需要考虑( )A.铁路施工过程中注意防止地震发生B.线路最好选择在河谷地带C.为降低成本,一定要修穿山隧道D.沿山脊修建,避免受山洪威胁3.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现内力作用的主要有( )①固结成岩②褶皱③沉积作用④岩浆侵入⑤断层⑥侵蚀作用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④⑤⑥(2)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岩浆的喷出B.断层的发生C.页岩的沉积D.褶皱的发生4.如图中的甲河流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乙处地貌类型和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处为断层,地壳垂直运动形成B.乙处为峡谷,地壳垂直运动形成C.乙处为断层,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切割形成D.乙处为峡谷,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切割形成(2)丙处发育成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侵蚀作用强烈,挟带大量泥沙到河口B.多条河流在此交汇,泥沙大量沉积C.海洋潮汐运动,大量海水挟带泥沙沉积D.受板块挤压运动影响,地壳不断抬升5.下图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重要考点练【地壳的运动规律】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重要考点练【地壳的运动规律】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重要考点练【地壳的运动规律】贵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下图)。

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石蛋直径约30~60厘米,最重的达300余公斤。

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才暴然露于地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和形成原因是A.玄武岩、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火山蛋B.花岗岩、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C.沉积岩、碳酸钙经化学作用形成结核D.沉积岩、恐龙蛋经地质作用形成化石2.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A.岩石间风化差异B.海水的强烈侵蚀C.风力的搬运作用D.冰川的缓慢堆积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深在0—3km,大陆边缘的地壳一般属于陆壳性质,但厚度往往小于大陆内部的地壳,有宽有窄。

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A图)和活动型(B图和C图)两大类。

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下列大陆边缘属于上图中A类大陆边缘的是A.我国东海岸B.墨西哥西海岸C.新西兰东海岸D.菲律宾东海岸4.根据板块构造理论,C类大陆边缘成因可能是①洋壳与陆壳碰撞挤压②陆壳与陆壳碰撞挤压③洋壳与洋壳碰撞挤压④洋壳与洋壳张裂分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下图是某区域岩层分布及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Y3岩层与Y4岩层分布位置的最大高差约为A.45米B.95米C.145米D.195米6.Y3岩层所在地属于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谷D.向斜山7.从地形和岩层新老关系看,与Y4岩层分布处最相似的是A.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红砂岩地区B.中国云南路南石林地区C.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D.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地区岩层埋藏深度表示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某地地形剖面及同一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高处为背斜,地势低处为向斜B.①地和④地是同一种构造地貌C.③地两侧的岩层较中间的新D.④地最容易找到地下水9.②地发生的地质作用为A.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褶曲凹陷B.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谷地C.向斜作用下形成的沟谷D.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断裂下陷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

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4讲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刷典题 把 脉高考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研考向 突 破高考
抢高分 规 范训练
1.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 命题探源
核心提炼 对点精练
技法归纳
考点一
刷典题 把 研考向 突 抢高分 规
脉高考
破高考
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核心提炼 对点精练 技法归纳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1)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间 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 等。 (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3)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
脉高考
破高考
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核心提炼 对点精练 技法归纳
(3)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 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考点一
刷典题 把 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向 突 抢高分 规
脉高考
破高考
范训练
高考 命题探源
试题
〉〉题组一 地壳物质循环与岩石形成
图 1 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 核心提炼 落),图 2 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对点精练
技法归纳
考点一
刷典题 把 研考向 突 抢高分 规

【2020版江苏省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

【2020版江苏省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

命题主题四 地壳变动规律内力作用与地貌(2019·高考江苏卷)右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 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 是岩层层面。

读图回答1~2题。

1.界面M 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 的是( ) A .沉积物变化 B .古气候变化 C .古环境变化 D .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 )A .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 .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 .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 .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解析:第1题,界线N 是向斜构造中岩层的层面,反映了地壳受水平挤压产生了明显的褶皱运动;界面M 是水平岩层的下界,反映了地壳的下沉运动,N 、M 分别反映了水平运动和垂直升降运动对岩层的作用,D 正确。

第2题,M 界面以下与向斜构造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反映了甲岩层形成之前乙岩层已经形成,并且褶皱抬升后经历长期侵蚀,然后再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甲岩层,A 、B 错误,C 正确;甲岩层及其以上为水平岩层,没有发生褶皱,即没有形成背斜或向斜,D 错误。

答案:1.D 2.C(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 、P 、C 、D 、S 2、S 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3~4题。

3.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4.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解析:第3题,根据等高线可判断从甲至乙,海拔先升高后降低,为凸地形,C、D错;从地层分布看,从甲至乙地层分别是C、P、C,其地层时代分布是老、新、老,属于向斜构造,岩层应该向下弯曲,A对、B错。

第4题,据图可知,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东南翼,丙处地表岩层为D,因而从丙处向下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应该比D老(参见下图,箭头指示钻探方向),最可能是S1和S2地层,对照图例可知为志留系,A对。

答案:3.A 4.A(2017·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四)P119]
(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广西桂林检测)下左图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1~2题。

1.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
A.甲B.乙
C.丙D.丁
2.右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1.B 2.B[第1题,左图中的岩石呈球状风化,球状风化是花岗岩的特征。

图中岩浆火山喷发形成的丁是喷出岩,D错。

乙没有喷出地表,是侵入岩,即花岗岩,B对。

甲是
沉积物堆积形成的,是沉积岩,A错。

丙是变质岩,C错。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的岩石类型,形成丙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数字②,B对。

①是外力作用,③是固结成岩作用,④是冷却凝固作用,A、C、D错。

]
(2019·试题调研)“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天山北麓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冒出几个气泡。

图1为新疆天山北麓“泥火山”分布图,图2为“泥火山”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

3.新疆天山北麓“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冰川侵蚀强烈
C.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
D.流水侵蚀强烈
4.“泥火山”喷出的气体源自()
A.沉积岩层B.变质岩层
C.侵入岩层D.喷出岩层
5.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A.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B.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C.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D.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解析:3.C 4.A 5.D[第3题,天山位于亚欧板块内部,A错;冰川、流水侵蚀强烈可以形成谷地,属于侵蚀地貌,而“泥火山”是泥浆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属于堆积地貌,B、D错;“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来自地下深处,因为背斜顶部和断层处岩层破碎,
地下的泥浆和气体极易沿着这些岩层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C对。

第4题,“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略带油气味,而油气资源一般形成并分布于沉积岩中;变质岩和岩浆岩形成过程中不会产生油气。

选A。

第5题,结合上面两题分析,天山北麓“泥火山”是黏稠泥浆沿着背斜顶部和断层的薄弱处涌出形成的,“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应是先形成背斜和断层,后出现泥浆涌出,泥浆中含有大量的水,在流水作用下,泥浆堆积形成“泥火山”。

背斜和断层的形成过程是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

选D。

]
(2019·安徽合肥二模)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样弯曲的地貌景观,它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

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也有规模宏大的蛇曲群。

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南北两侧植被差异明显。

下图示意延川县附近黄河某段蛇曲群。

据此完成6~8题。

6.伏义河村是图示区域为数不多的村庄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冬暖夏凉,气温适宜
B.降水稀少,光照充足
C.港阔水深,航运便利
D.地势较缓,水源丰富
解析:D[图示村庄位于等高线较稀疏处,地势较缓,同时接近河流而水源丰富。

] 7.延川县黄河蛇曲群的形成过程是()
①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②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③地壳受内力作用抬升④河流下切侵蚀使河床下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
解析:A[依据“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可判断应先在黄土高原表面形成河流,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而形成;注意图中信息“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则河
流是在断裂处发育而成;故形成过程为①②③④。

]
8.图中甲地比河对岸植被茂密,因为甲地()
A.水源丰富B.光照充足
C.蒸发较少D.土层较厚
解析:C[该地位于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植被长势受水分影响较大。

由等高线可知,甲位于背阴坡而蒸发较少,而河对岸位于向阳坡而蒸发强。

]
(2019·赣湘粤三省六校4月联考)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

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

读图完成9~11题。

9.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
C.甲丙乙D.丙甲乙
解析:D[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图中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则D正确。

] 10.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
D.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解析:D[乙处位于河流下游,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则可能是流水沉积、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即D正确。

]
11.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是()
A.结冰期由短到长B.径流量由大到小
C.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解析:C[图示丙河段海拔最高,应位于甲河段上游;图示近10万年来,丙甲段河流落差变小,则流速变慢,即C正确。

结冰期、径流量与区域气候关系密切,材料不能体现其变化;河流含沙量与区域气候、植被、土壤等相关,材料也不能体现。

]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20·福建厦门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陕西省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图Ⅰ示意该县部分地区地形分布。

县城北侧的城隍庙(图Ⅱ)建在长安河的江心洲上。

历史上,该县城及周边地区常遭洪水袭击。

1926年7月,该县大雨连绵七天七夜,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致使民房和良田被淹,损失惨重,而城隍庙却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

(1)分析宁陕县城易遭洪水袭击的原因。

(6分)
(2)绘制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图Ⅱ中西河道的剖面示意图(含水位线及河床地形)。

(4分)
(3)解释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明显的原因。

(8分)
(4)指出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江心洲两侧的东、西河道中水量较小的河道,并说明判断理由。

(6分)
解析:(1)可从来水多(降水多且集中)、快(地势落差大而汇水快),以及排水慢(地势低平)的角度分析。

(2)从河流形态上看,西侧为凹岸、东侧为凸岸,则河床东浅西深;“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城隍庙却安然无恙”“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说明水位西侧高、东侧低。

(3)凹岸处来水补充快、多而水位高。

(4)水量与河宽、河床深度呈正相关。

答案:(1)所在区域(位于秦岭南麓),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强度大;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快;县城地势低洼,且多条河流在此交汇。

(2)
(3)降雨量大且历时长,长安河流量大,河道弯曲度大;东侧为凸岸,西侧为凹岸;与东侧相比,西侧流速较快,水位迅速上涨,明显高于东侧;
(4)东河道。

理由:东河道较窄;东河道(位于凸岸)水深较浅;城隍庙未受洪水影响,说明东河道水位较低。

13.(2020·河南新乡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板块运动引起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原或盆地,在隆起的高原上,通过流水不断侵蚀和搬运,导致河谷发育,随着流水下切、侧蚀,河谷不断加深、展宽。

下图为某河谷地形图,图中T1、T2、T3、T4是不同地质时期流水沉积的鹅卵石。

(1)说明图中鹅卵石的形成过程。

(8分)
(2)推测河流T4以上剖面没有鹅卵石分布可能的原因。

(8分)
(3)列举该河谷“V”型剖面原先所属的岩土层消失后在河流中下游形成的地貌。

(6分)
解析:(1)其过程如下:先有较大的石块进入河流中,经流水作用变为较圆的鹅卵石形状,最后河流流速慢,鹅卵石堆积下来。

(2)可从没有鹅卵石这种物质而无法堆积,或堆积后被侵蚀破坏的角度分析。

(3)本问题含义是该处岩层被侵蚀后,物质被河水搬运到河流中下游,能形成什么地貌。

河流中下游因流速变慢而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答案:(1)河流上游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随流水进入河流;石块在流水搬运途中相互摩擦并受流水长期的磨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当流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

(2)有两种可能性: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的沉积物中没有鹅卵石;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

(3)冲积扇、河流沿岸平原、沙洲、河漫滩、河口三角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