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方向

合集下载

第七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考点三类化学平衡图像-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考点三类化学平衡图像-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左上方(E 点),A%大于此压强或温度时平衡体系中的 A%,E 点必须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才能达到平衡状态,所以,E 点 v 正>v 逆;则右下方(F 点)v 正<v 逆。
[对点训练]
2.[双选]用 CO 和 H2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 反应如下:CO(g)+2H2(g) CH3OH(g)。在体积一定的 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 1∶2 充入 CO 和 H2,测得 平衡混合物中 CH3OH 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氢碳比:X________2.0(填“>”“<”或“=”)。 (4)在氢碳比为 2.0 时,Q 点 v(逆)________P 点的 v(逆)(填“>”“<”或 “=”)。
[解析] (2)随温度升高,α(CO2)减小,说明为放热反应,ΔH<0;(3)在相 同温度下,X 越大,n(H2)相对越多,α(CO2)越大,故 X>2.0;(4)Q 点为非平 衡点,该温度下,Q 点到 P 点时 α(CO2)增大,反应正向进行,Q 点的 v 正>v 逆,Q 点到 P 点的过程中 v 正减小,v 逆增大,故 Q 点的 v 逆<P 点的 v 逆。
2
c V 寄志言不燕 立雀,莫如相无唣舵,这自舟有,云无霄衔万之里马高,。漂荡2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鹰鸭爱仔高 无飞娘,也鸦长栖大一,枝几。多白手也成家。
项,恒容充氩气,不影响平衡状态和速率,错误;D 项,b 曲线先平衡,说明 远志大坚的 者希,望功造名就之伟柱大也的。人登物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设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了 1 mol CO 和 2 mol H2,CO 的转化率为 x,则
CO(g) + 2H2(g)
CH3OH(g)
起始/mol 1

6.3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高考总复习化学选择性考试复习课件

6.3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高考总复习化学选择性考试复习课件

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 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CO(g)+2H2(g) ⅱ.CO2(g)+3H2(g) ⅲ.CO2(g)+H2(g) 回答下列问题:
CH3OH(g) ΔH1; CH3OH(g)+H2O(g) ΔH2; CO(g)+H2O(g) ΔH3。
①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________;图
α(HCl)T曲线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α(HCl)的有________(填字
母)。
A.增大n(HCl) C.使用更好的催化剂
B.增大n(O2) D.移去H2O
(2)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
考点一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一、化学平衡移动
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 (如温度、浓度、压强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 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平衡 状态。这种由旧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称 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2.实质: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就是外界条件改 变,使v正≠v逆才发生移动。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v正=v逆,平衡不移动;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 向移动。
2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
________(填“a”或“b”),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②合成气组成
n(H2) n(CO+CO2)
=2.60时,体系中的

高三化学上课课件-第七章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高三化学上课课件-第七章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考点一
B.K 不变 D.v 正(H2)=v 正(CO2)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递进题组 题组一
解析
1 2
题组二
3
(1)由表格数据可得,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
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A 项,达到平衡时 c(CO2)不一定等于 c(CO),反之相等时也不 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 项,温度不变 K 不变,不正确; C 项,此反应不论是否平衡,压强均不改变,故不正确; D 项,v 正(CO2)与 v 正(H2)表示的反应方向一致,故不能判断是否 达到平衡;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知识梳理
I
考点二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1.分析三个量:即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明确三个关系: (1)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3)各转化量之比等于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考点二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递进题组 题组一 题组一
c2HI c4HI 2 2 K①= =64, 而 K②= 2 = K = 64 =4 096, 故 ① cH2· cI2 c H2· c2I2 选项 B 错;
考点一
知识梳理
递进题组
返回
递进题组 题组一
1 2
题组二
3
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一个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氢气的浓 度相同,故其转化率相同,C 错;
c(P)=bx mol· L-1 c(Q)=bx mol· L-1 cP· cQ bx· bx 1 K= = = cM· cN b1-x· b1-x 2 解得 x≈41%。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ppt 人教课标版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ppt 人教课标版

C u O C O 2 C u C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解析:(1)由图像可知,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甲醇的物质的量 减小,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H2)=2v(CH3OH)=
发过程。 2.焓变是一个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因素,多数能自发进 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但也有不少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还有些吸热反应在室温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较高温度
下则能自发进行,因此,反应焓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
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3.熵是用来描述体系混乱度的一个物理量,符号为S,熵值越大 ,体系混乱度越大,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不同,而同一物 质的熵与其24聚集状态及外界条件有关,如对同一物质来说
2 c (C o C l4 ) K 2 4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 (C o )c (C l)
C.将盛有CoCl2和盐酸混合液的试管置于热水中,试管内溶液
为红色 D.增大Cl-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 、Cl-浓度都减小
答案:B 解析: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错;该反应的正反应 为吸热反应,所以在热水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为 蓝色,C错;增大Cl-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浓度
mol,则M为0.8 mol,故M的转化率为
2 m o l 0 . 8 m o l 1 0 0 % 6 0 % 。 2 m o l
4.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
催化剂 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 CH3OH(g)

新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新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3节 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目标导读]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1.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 学反应的方向。
1.平衡思想——从动态平衡的观点 考察、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标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 志及条件改变平衡的移动方向。 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 2.模型认知——利用 Qc 与 K 的关系
进行平衡移动的定量判断,同时会
所以开始时 c(NO2)=0.012 5 mol·L-1+0.032 1 mol·L-1×2=
0.076
7
mol·L-1,其转化率为0.076
7
mol·L-1-0.012 5 0.076 7 mol·L-1
mol·L-1
×100%≈83.7%。
Ⅱ.(3)推动活塞,气体的体积减小,NO2 浓度增大,气体的 颜色加深。(4)推动活塞,减小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颜色会变浅。(5)此过程中温度无变化,平衡 常数不变,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 NO2 的转化率增大。
(续表)
平衡体系 条件变化 速率变化 平衡变化 速率变化曲线
增大压强
正反应方 或升高温 v正、v逆均增大,逆向移动
向为气体 度
且 v′逆>v′正
体积增大
减小压强
的放热反 或降低温 v正、v逆均减小,正向移动


且 v′正>v′逆
(续表) 平衡体系 条件变化
速率变化 平衡变化 速率变化曲线
任一平衡 正催化剂或 v正、v逆同等 或反应前 增大压强 倍数增大
(等效于减压)
考向 3 绝热体系的平衡移动 5.(2019 年名校联考)某绝热恒容容器中充入 2 mol·L-1NO2, 发生反应 2NO2(g) N2O4(g) ΔH=-56.9 kJ·mol-1,下列分 析不.正.确.的是( )。 A.5 s 时 NO2 的转化率为 75% B.0~3 s 内 v(NO2)增大是因为体系温 度升高

第七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七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条件的改变(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的移动 向气体体积 减小 的 方向移动 向气体体积 增大 的方 向移动 平衡 不 移动
压强(对
有气体 参与的 反应) a+b=m a+b≠m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改变压强
条件的改变(其他条件不变) 升高温度 温度 降低温度
化学平衡的移动 向 吸热 反应方向移动 向 放热 反应方向移动
的转化率为60%
[解题指导]

D 根据图示,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10 s时
达到平衡.在0~10 s内,Z增加1.60 mol,X减少0.80 mol,Y减少 0.80 mol,由于X、Y起始物质的量不同,故平衡时X、Y的转化率不 同,A项不正确;根据n(X)∶n(Y)∶n(Z)=0.80 mol∶0.80 mol∶1.60 mol=1∶1∶2,得T℃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2Z(g),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 压缩为1 L,平衡不移动,B项不正确;达到平衡时,c(X)=0.40 mol/2 L=0.20 mol/L,c(Y)=0.20 mol/2 L=0.10 mol/L,c(Z)=1.60 c2Z mol/2 L=0.80 mol/L,平衡常数 K= =32,C项不正确;若 cX· cY 起始时X为0.71 mol,Y为1.00 mol,则: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充入惰性气体 原平衡体系 ―――――→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反应成 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充入惰性气体 原平衡体系 ――――――→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 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等效于减压)
1 向移动,Z的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 ,B项不正确;若增大 2 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物质Y的转化率增大,C项不 正确;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化学平衡逆 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ΔH<0,D项不正确.

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_化学平衡移动

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_化学平衡移动

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1)定义:在下既可以向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 (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2)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保持不变的状态。

(3)平衡特点小题热身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

( )(2)对反应A(g)+B(g)C(g)+D(g),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 )(3)平衡状态指的是反应静止了,不再发生反应了。

( )(4)对于反应A(g)+B(g)2C(g)+D(g),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 )(5)在2 L密闭容器,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当该容器颜色保持不变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6)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 )[考向精练提考能]考向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判断平衡状态的方法——“正逆相等,变量不变”1.“正逆相等”:反应速率必须一个是正反应的速率,一个是逆反应的速率,且经过换算后同一种物质的减少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

2.“变量不变”: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当不变时为平衡状态;一个随反应的进行保持不变的量,不能作为是否是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1.可逆反应N2(g)+3H2(g)2NH3(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2.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2NO2(g)2NO(g)+O2(g) (乙)H2(g)+I2(g)2HI(g)现有下列情况:①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②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③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④浓度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⑤百分含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⑦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⑨体系温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⑩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⑪反应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⑫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其中能表明(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考向二从定性、定量两个角度考查可逆反应的特点3.在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2+O22SO3中,充入由18O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18O 存在于下列物质中的( )A.多余的氧气中 B.生成的三氧化硫中C.氧气和二氧化硫中 D.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中4.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2、O2、SO3浓度分别为0.2 mol/L、0.1 mol/L、0.2 mol/L,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 )A.SO2为0.4 mol/L B.SO2为0.25 mol/LC.SO2、SO3均为0.15 mol/L D.SO2为0.24 mol/L,SO3为0.14 mol/L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平衡移动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的过程。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重点内容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内容讲解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含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正和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应注意:v正'≠v 正,v逆'≠v逆;2、影响因素: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在下列反应速率v 对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在t1时刻发生下述相应条件的变化,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①增大反应物浓度;②减小生成物浓度;③增大生成物浓度;④减小反应物浓度注:①由于纯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所以改变纯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平衡不发生移动;②增大或减小一种反应物A的浓度,可以使另一种反应物B的转化率增大或减小,而反应物A的转化率减小或增大;2压强:其它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不相等,则当缩小体积以增大平衡混合物的压强时,平衡向气体体积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反之当增大体积来减小平衡混合物的压强时,平衡向气体体积数增大的方向移动;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相等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则平衡不移动;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在下列v-t图中,在t1时刻发生下述相应条件的变化,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① m +n > p +q,增大压强;② m +n > p +q,减小压强;③ m +n < p +q,增大压强;④ m +n < p +q,减小压强;⑤ m +n = p +q,增大压强;⑥ m +n = p +q,减小压强;3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H>0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H<0方向移动; 在下列v-t图中,在t1时刻发生下述相应条件的变化,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①正反应△H>0,升高温度;②正反应△H>0,降低温度;③正反应△H<0,升高温度;④正反应△H<0,降低温度;4催化剂: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在下列-图中,在t1时刻加入了催化剂,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注:①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或温度;②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已达平衡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项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但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④当反应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例如:改变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数相等的反应无影响此时浓度也改变,同等程度增大或减小;因此,在浓度、压强、温度三个条件中,只有温度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二、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1、焓判据: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化学反应, ⊿H<0即放热反应,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2、熵判据:在一定条件下,自发过程的反应趋向于由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大,这个原理叫“熵增原理”;综合判据:△H <0 △S>0 一定自发△H >0 △S<0 一定自发△H >0 △S>0 不一定高温自发△H <0 △S<0 不一定低温自发说明:1判断某一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与熵变;2在讨论反应方向问题时,是指一定温度、压强下,没有外界干扰时体系的性质;如果允许外界对体系施加某种作用如:通电、光照,就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3反应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不能确定反应是否一定会发生和反应发生的速率;即反应的自发性只提供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趋势,而不提供有关反应是否能现实发生的信息;经典例题1.可逆反应Cs+H2Og COg+H2g △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改变下列条件:1投入焦炭粉末 2增加CO 3降温 4加压5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各怎样变化化学平衡怎样移动分析与解答:改变反应条件,正、逆反应的速率变化是一致的,只是变化程度大小不同而引起平衡的移动;浓度对固体物质无意义,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移动没有影响;因此,答案如下“×”表示无影响:2、在某容器中,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已建立化学平衡,容器中的压强是100kPa;在恒温下使容器体积比原来扩大1倍,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中的压强是A.小于200kPaB.大于200kPaC.等于200kPaD.等于400kPa分析与解答:扩大容器体积,必然减小气态物质的浓度,而使压强减小,平衡向着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答案是B;3、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 △H<0 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分析: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前者恒温,后者相对前者,温度升高;使平衡向左移动,从而使Br2的转化率降低;所以b<a; 答案:A4、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分析与解答: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左移动,选项A正确;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的转化率越高,选项B错误;平衡常数应为生成物浓度除以反应物浓度:,选项C错误;利用该反应,可往钨矿石中加入I2单质,使其反应生成WI2富集,再通过高温加热WI2生成钨,从而提纯W,选项D正确; 答案:AD5、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2和Fe3O4;1将 mol SO2g和 mol O2g放入容积为 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SO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_________填字母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E、加入催化剂F、移出氧气分析与解答:考查学生对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的了解;考查学生计算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知识迁移能力;2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降低温度可使平衡向右移动,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加入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故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恒容条件下,增大压强,若充入O2,可使平衡向右移动,能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若充入SO2,可使平衡向右移动,但SO2的平衡转化率将下降;若充入SO3,将使平衡向左移动,使SO2的平衡转化率下降;若充入无关气体,并不影响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故平衡不移动;因此,增大压强不一定会使S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同理,减小压强也不一定会使S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重点内容】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内容讲解】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含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正和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应注意:v正'≠v正,v逆'≠v逆。

2、影响因素:(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在下列反应速率(v)对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在t1时刻发生下述相应条件的变化,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①增大反应物浓度;②减小生成物浓度;③增大生成物浓度;④减小反应物浓度注:①由于纯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所以改变纯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平衡不发生移动。

②增大(或减小)一种反应物A的浓度,可以使另一种反应物B的转化率增大(或减小),而反应物A 的转化率减小(或增大)。

(2)压强:其它条件不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不相等,则当缩小体积以增大平衡混合物的压强时,平衡向气体体积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反之当增大体积来减小平衡混合物的压强时,平衡向气体体积数增大的方向移动;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即气体体积数相等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则平衡不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在下列v-t图中,在t1时刻发生下述相应条件的变化,则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情况如图所示:①m +n >p +q,增大压强;②m +n >p +q,减小压强;③m +n <p +q,增大压强;④m +n <p +q,减小压强;⑤m +n =p +q,增大压强;⑥m +n =p +q,减小压强。

(3)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H>0)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H<0)方向移动。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

第3讲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一、化学平衡常数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2.表达式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化学平衡常数K=①。

式中A、B、C、D的浓度均为平衡浓度。

如在一定温度时,4 mol A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分解:A(g)2B(g)+C(g),达到平衡时测得已有50%的A分解成B和C,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②。

3.意义(1)K值越大(一定温度下),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也④。

(2)一般认为,K>105时,反应就基本进行完全了。

4.影响因素K值的大小与物质的浓度、压强等无关,只随⑤变化而变化。

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常数,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倍增大或减小,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2.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3.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因其浓度可看作“常数”而不代入公式,H2O的状态不是液态而是气态时,则需要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4.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是平衡浓度,而不是任意时刻的浓度,更不能将物质的量代入。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1.自发反应在给定的条件下,无须外界帮助,一经引发即自发进行的反应。

2.焓变与反应方向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⑥反应,但也有不少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3.熵变与反应方向ΔS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

熵⑦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而有些熵减小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自发进行。

4.反应方向的判断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反应的方向:ΔG=ΔH-TΔS1.自发反应、非自发反应是指该反应过程中是否有自发进行的倾向,而这个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则不能确定。

如C的燃烧是一个自发反应,但需借助外界条件点燃才能发生。

2.同一物质在三态时的熵值大小顺序一般为气态>液态>固态。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反应进行的方向

答案:不会。因为升高温度v吸和v放均增大,但二者增大的程度不同,v吸增大的程度大于v 放增大的程度,故v 吸和 v放 不再相等,v 吸 > v放 ,原平衡被破坏,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 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降温则相反。
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自发过程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于外力作用就能自发进行的过程。 (2)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s\up7(充入惰性气体(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反应成分 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移动时,只会使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自身转化率降低。
D.固体的溶解过程只与焓变有关
解析:A项,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正确;B项,放热、熵增时,ΔH -TΔS<0,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错误;D项,固体的溶解也与熵变有关。
4.对于可逆反应 N2 (g)+3H2 (g) 2NH3 (g) Δ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C ) A B C D 压强对反应的影 温度对反应的影 平衡后增加 N2 对 催化剂对反应的 研究目的 响(p2 <p1 ) 响 反应的影响 影响 示意图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测控导航表 考点 题号(难易度)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平衡图象

化学高考总复习(选择性考试)第三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高考总复习(选择性考试)第三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考点展示
1.理解外界条件 (浓度、温度、压 强、催化剂等)对 化学平衡的影响, 认识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 的调控在生活、生 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中的重要作用
素养链接
1.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 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 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 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 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 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 影响因素,建立模型。通过运用模 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 和规律
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结合题中 α(HCl)T 图象可知,随着温度
升高,α(HCl)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得出正
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即 ΔH<0;A、B 两点 A 点温度低,
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平 温 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 度 温度,v正、v逆均减小,平衡向
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催 使用催化剂,因其能同等倍数 化 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平衡 剂 不移动
三、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 压强或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 动。 2.适用:该原理适用于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 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动态平衡。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 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 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②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 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 丁烯、丁烷、氢气等。图 5 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nn((氢丁气烷))的关系。图 5 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 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 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  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的方向



4.反应的________是制约化学反应能 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除热效应外, 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 素是________,也就是熵变。熵变和 焓变是影响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 素但不是________因素。因此要判断 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综合考虑这两 个方面的因素。 5.有些条件下,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除了要考虑焓变和熵变之外还要考虑 ________。当ΔH<0,ΔS<0或ΔH>0、 ΔS>0,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考虑

(2008·江苏南通5月)根据下列有关图像, 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图Ⅰ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 且该反应的ΔH<0 B.由图Ⅱ知,反应在t6时刻,NH3体积 分数最大 C.由图Ⅱ知,t3时采取降低反应体系压 强的措施 D.图Ⅲ表示在10 L容器、850°C时的 反应,由图知,到4 min时,反应放出 51.6 kJ的热量

5.(2009·合肥模拟)在密闭容器中通入 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2A(g)+B(g)2C(g) ΔH<0;达 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下列量(Y) 的变化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Y (X ) 再加入 B的转化 A B 率 再加入 A的体积 B C 分数 增大压 A的转化 C

3.结合典型题目的分析解答,掌握典型 题目解题方法思路,平衡图象题的分析 方法思路(看懂图象、联想规律、作出判 断)。



一、影响平衡移动的外界条件 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________或________,平衡正向移 动;________或________,平衡逆 向移动。 2.压强:对于________的可逆反应,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 ________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 衡向________的方向移动。 对于________的可逆反应,在其他条

新课标高考化学总复习讲义:第7章 第3节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的方向(含答案解析)

新课标高考化学总复习讲义:第7章 第3节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的方向(含答案解析)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的方向[考纲定位]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一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aA(g)+bB(g)mC(g)+nD(g) ΔH<0达到了平衡状态,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小提醒:,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若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了,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如加入催化剂;但若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

巩固练习:1.一定条件下C(s)+H 2O(g)CO(g)+H 2(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1)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平衡 移动;(2)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平衡 移动;(3)充入水蒸气,反应速率 ,平衡 移动;(4)加入碳,反应速率 ,平衡 移动;(5)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 ,平衡 移动。

答案:(1)增大 增大 逆反应方向(2)增大 增大 正反应方向(3)增大 正反应方向(4)不变,不 (5)增大 不2.对于反应2SO 2(g)+O 2(g)2SO 3(g),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 2和1 mol O 2,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c(SO 2)=a mol/L ,c(SO 3)=b mol/L ,若将容器缩小为原来的12,达到新平衡时,a mol/L c(SO 2) 2a mol/L ,c(SO 3) 2b mol/L 。

(填“>”“<”或“=”)。

答案:< < >知识点二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自发过程(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量状态转变为低能量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能量);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压强。 ①若 a+b≠m 增大压强,平衡向___气_体__体__积__减__小____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向___气__体__体_积__增__大____的方向移动。 ②若 a+b=m 改变压强,平衡__不___移动。
(3)温度。 升高温度,平衡向_逆__反__应__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 衡向__正__反_应__方向移动。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因其同等倍数地改变正、 注: 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移动中 相关量的变化分析。 2.以图象题综合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 的关系。 3.结合工农业生产、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化学 平衡理论的应用。 4.利用焓变、熵变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化学平衡移动 1.概念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 __温__度_、__压__强_、__浓__度___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 分 的 浓 度 也 会 随 之 _改__变__ , 从 而 在 一 段 时 间 后 达 到 _新__的__平_衡__状__态___ 。这种由_原__平__衡_状__态_____向__新__平__衡_状__态____的变化过程, 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 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aA(g)+bB(g) mC(g) ΔH<0 达 到了平衡状态,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 的影响如下:
(1)浓度。 ①增大 A(B)的浓度或减小 C 的浓度,平衡向_正__反__应__ 方向移动; ② 增 大 C 的 浓 度 或 减 小 A(B) 的 浓 度 , 平 衡 向 __逆__反__应__方向移动。
2.过程
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1)v 正__>___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 正_=____v 逆,平衡不移动。 (3)v 正__<___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思考 1 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外界条件影响了反应速率,使得 v 正≠v 逆, 平衡将发生移动。
提示 不会。因为升高温度 v 吸和 v 放均增大,但二 者增大的程度不同,v 吸增大的程度大于 v 放增大的程度, 故 v 吸和 v 放不再相等,v 吸>v 放,原平衡被破坏,平衡向 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降温则相反。
三、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自发过程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发进行 的过程。
(2)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_高__能__量__状态转变为_低__能__量___状态 (体系对外部___做_功__或__放__出_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__有_序___转变为_无__序___的 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1)焓判据 放热过程中体系能量__降__低___,ΔH_<____0,具有自 发进行的倾向,但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故只 用焓变判断反应方向不全面。 (2)熵判据 ①熵:量度体系__混_乱___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_S____。
a.当ΔH<0,ΔS>0时,ΔG_<__0,反应一定自发进 行。
b.当ΔH>0,ΔS<0时,ΔG_>__0,反应不可自发进 行。
c.当ΔH>0,ΔS>0或ΔH<0,ΔS<0时,反应是否能 自发进行与__温__度__有关。
思考5 放热反应ΔH<0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吸热反应 一定没有自发进行的倾向,此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提示 不一定提高,不能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 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只会使 其他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
思考 4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 移动,此时放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会减小吗?
提示 此说法不正确。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 如:N2O5分解:2N2O5g===4NO2g+O2g ΔH=+56.7 kJ/mol。不能单纯用焓判据或熵判据判断某反应是否可自发 进行。
2.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 强或温度),平衡将向着__能__够_减__弱__这_种__改__变___的方向移动。 (2)适用:①该原理适用于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 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动态平衡;②这种减弱并不能消除 外界条件的变化。
思考 3 改变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料的 转化率一定提高吗?
②熵的大小:同种物质,三种状态下,熵值由大到 小的顺序为_S_(_g_)_>__S_(l_)_>__S_(s_)___。
③熵判据:体系的混乱度_增__大___,ΔS__>____0,反应 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但有些熵减的过程也能自发进行, 故只用熵变来判断反应方向也不全面。
(3)复合判据——自由能变化 ①符号:__Δ_G___,单位:k_J_/_m_o_l__。 ②公式:ΔG=_Δ_H__-_T_Δ_S___。 ③应用:恒温、恒压下,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 据,不仅与焓变和熵变有关,还与温度有关,可推出下 列关系式: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考 纲 展 示: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 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 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之间 的关系。 4.掌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依 据,能够利用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判断化学反应的 方向。
思考 2 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① 若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吗?②若平衡发 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吗?
提示 ①不一定,如使用催化剂或反应前后气体分子 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移动。 ②一定,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就是外界条件改变, 使 v 正≠v 逆才发生移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