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我为刘禹锡布置陋室——《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创设任务情景,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掌握重点文言文词汇,了解文章大意。

(重点)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布置房屋的任务,体会“陋室为何不陋”,从而理解作者高洁傲岸、不慕权贵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难点)3、掌握本文托物言志、比兴、类比等手法。

(重点)【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法、谈话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导入:某天,你所在的装修公司收到了来自大诗豪刘禹锡先生的订单,他表示由于自己被贬,被分配到了城中一间小屋,希望我们能够帮他布置下。

教师发布任务:任务一:了解诉求任务二:布置陋室任务三:陋室评价学生自由进行分组,分成四大组,组成“装修团队”,并选出一名组长,明确本节课的情景任务。

创设任务情景,有利于将学生对文言文枯燥的印象降低,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完成任务一:了解布置诉求过渡语:收到订单后,公司立马组建了“装修团队”,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刘禹锡对陋室布置的要求,我们与刘禹锡进行了面对面交谈,请你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将括号内的词语或句子翻译成现代文,完成与刘禹锡的对话。

1、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对有疑问的生字由小组间交流明确。

2、活动一:你:刘先生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公司的信任,您这次需要布置的房子是怎么样的呢?刘禹锡:___________________(斯是陋室),其实就是一间毛坯。

你:那您对这间屋子的布置有何具体要求吗?刘禹锡:我不希望把周围的自然环境做太大的变动,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之美。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你:平时到您家拜访的客人大多是什么人呢?我们会根据您的客人特点布置客厅。

刘禹锡:自从我被贬后,大多当官的朋友都和我绝交了,现在来我家的人都是__________(鸿儒),没有_____________(白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

能力目标:1、能够当堂成诵;2、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3、学习并了解文中对偶等修辞。

德育目标: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根据节奏,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2、了解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结合本文,体会作者人文情怀。

学法简析: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学生对于文章字词句内容的理解并不太难,真正的难度在于怎么读跑文章,在读中理解作者隐藏在文中的感情,以及在具体形象上寄托的情怀,能通过文章了解作者,其人其神,正确理解文章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一)文学常识积累1、本文选自《》,作者:,字:,洛阳人,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著有《》。

《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

答案:《全唐文》;刘禹锡;字梦得;唐代;《刘宾客集》1、有仙则名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案:1、名:名词作动词,译为;出名、著名2、乱,劳: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乱;使------劳累(5)、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式:“何陋之有”等于“有何陋之”,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6)、理解性默写1、《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2、《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3、《陋室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烦的句子是:4、《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6、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陋室铭》教案一、核心素养:1.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疏通文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并了解文中对偶等修辞。

4.文化传承与理解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4)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3、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合作讨论法4、教学课时 1课时5、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走近陋室(课前视频欣赏:古琴曲《陋室铭》)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古琴曲《陋室铭》。

伴随着这悠扬的旋律,让我们步入时光隧道,跟随唐朝诗人、文学家刘禹锡的脚步,踏上拜访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

(板书题目、作者)简介文体:看课题《陋室铭》,大家已经预习过,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铭文,这种文体有哪些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2)朗读感知,初识陋室○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朗读,以至成诵。

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意蕴。

A、听读:首先请大家听现代朗诵名家张家生的课文朗诵。

请同学们听准字音、节奏停顿、注意语调,并在书上作好标记。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2、技能目标:掌握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4、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爱莲说》一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3.品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

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

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二、知识链接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等。

2.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3.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陋室铭》教案(15篇)

《陋室铭》教案(15篇)

《陋室铭》教案(15篇)《陋室铭》教案1【教材简解】《陋室铭》是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几篇__分别表现了人物不同的优秀品质与风范。

《陋室铭》这篇__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进行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从而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性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通常侧重于文言字词、翻译句子等知识的教授,如何将品德的教育较好地融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这是我们这篇教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预设】1、朗读课文,了解“铭”文的特点,感受其押韵美。

2、理解__大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体会“陋室不陋”。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高洁旷达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重难点】1、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计理念】人一生之中不免会遭受各种不顺与挫折,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是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从语文课上学到生活的态度,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有了这个想法,教学安排上就着重让学生多读,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__的音韵美,感受作者的乐观与旷达,感受作者高洁的品性与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初读陋室,感音美1、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刘禹锡的《秋词》,知道了他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陋室铭》,看看他对居室又有怎样的认识?(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课题作者)2、了解“铭”(课件展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齐读)3、感音美请同学们速读这篇__,看看文中哪些字是押韵的?所押的韵是什么?__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琴in,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朗读指导:对于韵脚,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得响亮些,读得稍微长点,使韵脚能有别于一般的字词。

要想把这篇__读得更有韵味,更美,我们还得了解这篇__的节奏。

下面老师来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字音及节奏,在书上做好标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16《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16《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案
2.关于“铭”
二、
1.朗读课文。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带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课型:新授课课时:1—1授课日期:
课题:陋室铭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内容
旁注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之陋室铭》全面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之陋室铭》全面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之陋室铭》全面版教案一. 教材分析《陋室铭》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短文,作者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刘禹锡。

这篇短文通过描绘作者居住的陋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情操。

文章语言朴实,寓意深刻,对学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文化背景和文学常识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了解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思考。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进行拓展思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风格;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和解释,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17.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7.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陋室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积累文言常用实词,朗读翻译并背诵《陋室铭》。

2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1 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大意和寓意。

2 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学习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和类比的运用。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PPT播放)(一)课堂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居住在城市之中,极目远眺,所见皆是高楼大厦,老师相信如果现在给大家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那么谁也不会愿意去住。

可是在唐代却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不仅居住在陋室,还为这件陋室做了一篇“铭”,大家知道他是谁?铭又是什么吗?他就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积累文言常用实词,朗读翻译并背诵《陋室铭》。

2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高洁傲岸的节操。

(三)介绍“铭”这种文体并解题,介绍作家作品。

1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譬如:墓志铭座右铭。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2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曾中进士,官授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

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四)诵读听读课文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1 注音(学生自读后上黑板注音)惟()吾德馨( ) 苔( ) 痕鸿儒( )( )调( )素琴案牍( ) 诸( ) 葛( ) 西蜀( )2 学生听看名家视频朗读,听准字音和节奏,再齐读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共2课时)一. 教材分析《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包含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两篇短文。

这两篇短文分别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环境和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学生可以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并学习他们的品德和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古代文化和语言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需要借助注释和翻译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同时,学生对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的理解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来引导他们思考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短文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人生态度。

2.能够借助注释和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3.能够通过学习两篇短文,思考和感悟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短文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人生态度。

2.难点:借助注释和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和作者的生活背景。

2.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短文的文本、注释、翻译和相关图片等。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刘禹锡和周敦颐的生活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关注作者的生活环境和人生态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短文,让学生阅读并理解短文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二篇》之《陋室铭》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二篇》之《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了解“铭”的特点,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我们去年背过,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后的作品,从诗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积极、乐观、豁达、高扬),那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他的《陋室铭》(出示课题),看看我们从中又可以读出一个什么样的'作者呢?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能正确翻译全文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三、检查预习1、简介陋室“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简介“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教师补充:通过预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押韵的字是:名、灵、青、丁、经、形、亭;那么,韵脚就是ing3、简介作者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官至监察御史。

他和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最终失败,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但始终不屈。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四、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五、合作学习,走进陋室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陋室铭》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和文化素养。

- 学习并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翻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 通过比较分析,理解“陋室”与“不陋”的对比,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

- 通过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表达文章的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

- 认识到物质生活简朴并不影响精神生活的丰富,理解“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铭”的概念,引导学生对《陋室铭》产生兴趣。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字音和节奏。

3. 细读理解:- 学生自译,教师点拨,理解文言词汇和句式。

- 分析“陋室”与“不陋”的对比,理解作者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4. 深度探讨:- 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教师引导深入思考。

- 通过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让学生从多角度体验和表达文章的主题。

5. 拓展延伸:- 比较《陋室铭》与其他文人墨客的“寓居”诗文,理解其共性和个性。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践““陋室不陋”的精神。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强调重要知识点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7. 布置作业:- 背诵《陋室铭》,并尝试创作一篇自己的“铭”。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 创新思维:评价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的创新思考和表达。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和创作““铭”的情况,看其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7 短文两篇《陋室铭》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7 短文两篇《陋室铭》 教学设计
2.学习者分析
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文言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七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对于作者,对于课文,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善于在课堂上营造氛围,激趣点拨,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3.学习目标确定(学科核心素养)
1.积累“名”“灵”“馨”“鸿儒”“白丁”“丝竹”等词语,理解“何陋之有”的句式特点。
贫乐道,坚守着心智的独立。你知道哪些?
人是靠精神站立的,刘禹锡就是这样,一身豪气地
站立在历史的烟云中,显现出中国文人的风骨。
所以,同学们,无论何时何地,不管物质生活是匮
乏还是富有,都不要忘记:细心地呵护自己的灵魂!
个人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4
学生活动4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豪”很能概括刘禹锡,不管是其诗歌风格,还是性格。“豪”代表一种“雄浑苍老,沉着痛快”的风格,“豪”彰显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即使被贬,也要乐观坚强地生活。上学期我们读过他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一洗悲秋之态,催人奋进。我们再来读读下面这些诗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3
学生交流。明确:居室环境清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生活情趣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盏清茶,几个雅士;或谈古,或论今;或浅笑,或高歌。思想之光烁烁,何来简陋?琴不名贵,清音流出,悦人耳目。再次朗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掷地有声,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第九》,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最后一句,暗含以“君子”自居之意,巧妙照应“惟吾德馨”,结构更见缜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17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17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17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陋室铭》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一篇短文。

作者以自己的陋室为题材,通过对室内的陈设、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习惯的描述,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

文章语言朴实,寓意深刻,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尚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作者通过陋室陈设、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习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互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制作PPT。

2.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熟读课文,查阅生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作者刘禹锡的简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其他作者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学教案 公开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学教案 公开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之陋室铭》教学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陋室铭》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古文短文。

作者以自身的生活环境为背景,通过赞美陋室,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品格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对学生理解我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陋室铭》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文,对古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仍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寓意和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培养高尚的品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陋室铭》;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难点: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理解文章的寓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熟悉《陋室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3.学习资料:古文注释、译文、相关背景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陋室铭》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陋室铭》,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然后展示PPT,呈现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关注。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寓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安贫乐道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铭”文的特点,体会其韵律美。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3.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体会作者高洁傲岸、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1.了解“铭”文的特点,体会其韵律美。

2.疏通文义,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3.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

教学难点: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作者高洁傲岸、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趣。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和州陋室》2.背景故事视频上这一幅幅古朴典雅、清幽秀丽的画面,给我们展示的是安徽和县刘禹锡的陋室。

当年,刘禹锡因直言上书,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

和州的知州策文通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

他看到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处处刁难他。

先给他在城南门安排了三间小屋。

这地方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便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悬挂了这样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可气坏了策知州,又让刘禹锡由城南门搬到城北门,面积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

而这地方又位于德胜河边,依依的杨柳又让刘禹锡写下这样的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州肺都快要气炸了,便又在城中为刘禹锡选了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逼他搬家。

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觉得这狗官欺人太甚,愤然写下了《陋室铭》一文,策知州知道后,派人给他送去一块石头,意思是说“你怎么顽固不化得像块石头呢”,哪知刘禹锡高高兴兴收下了石头,请大书法家柳公权把他作的《陋室铭》刻于其上,立在门前,以示“纪念”,曾一时轰动朝野。

今天,我就一起学习刘禹锡的这篇千古铭文《陋室铭》。

(板书课题、作者,课件展示课题)二、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铭”文的特点,体会其韵律美。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正确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3.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诵读、背诵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诗豪刘禹锡,他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的词与柳宗元齐名。

据说当年他被贬安徽,按朝廷规矩,可住三室三厅。

但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他小鞋穿,以显示自己威风。

于是在城南给他安排了三间小房。

刘禹锡入住后,根据周边环境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边。

知县看见后,马上将他移居别地,并将住房面积减去一半。

此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他随即又写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大怒,将他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居住。

愤慨之时,他一口气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

2.什么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探究研读情景设置:为传承经典文化,用圣贤高尚品德浸润孩子们的心田,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塑造良好的品格。

学校决定开展以“品古贤经典,铸君子品格”为主题的作品征集和诵读活动。

经过商讨和筛选,咱们班准备选定刘禹锡的《陋室铭》参与本次作品征集与诵读。

为了更好的参与活动,我们将先一起围绕《陋室铭》,完成以下学习任务……任务一:反复诵读,读出音韵美1.听范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陋室铭》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由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骈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人生态度。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等,学习作者如何在简陋环境中发现生活的美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主题思想和诗词鉴赏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逐句解析和对比现代汉语表达来帮助大家理解。
-文化背景的融入:将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融入对文章的理解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内涵。
举例解释:
-在处理文言文翻译难点时,教师可以通过逐句解析、对比现代汉语表达等方式,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对于诗词鉴赏方法的难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指导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鉴赏。
-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陋室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陋室铭》的写作风格,描述一个自己的生活场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解释,并辅以实例。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上仍显得有些吃力。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鉴赏能力。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思考和交流。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发言不够积极。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表现,并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陋室铭》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的两篇短文之一,作者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刘禹锡。

本文通过描述作者居住的简陋房间,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文章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教育意义。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高尚品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古代文化背景和成语的理解仍有困难。

学生普遍存在阅读理解能力不强、不能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文言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重点字词的解释,课文大意的理解。

2.难点: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作者高尚品质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含课文原文、重点字词解释、文化背景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3.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原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逐句讲解课文,重点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针对课文内容,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目标】1、通过明确文言词句翻译,掌握本文重点文言词句、句式,理解本文文意;2、熟读成诵,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音调的铿锵,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3、通过分析课文,学习类比、对比、引用、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4、通过品味词句,体会和理解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傲岸的情操、安平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文言字词,理解文意;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1、了解“铭”的特点;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朗读纠音)2、齐读了解作者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他的诗与白居易。

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

这篇《陋室铭》就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写的。

3、写作背景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

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

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安排了三间小房。

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

还根据驻地的美好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了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

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

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

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

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

二、初探主旨(一)解题朗读1、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经ing,形ing,亭ing2、听音频,要求听清字音,明确停顿、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陋室铭》编排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精美简约,隽永畅达,立意鲜明,富于情趣。

短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一间陋室的描绘和赞美,极力形容了“陋室不陋”,从而寄寓作者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本文文字较为浅易,适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材这样编排也意在让学生能通过学习名家名篇,养成诵读习惯,并在反复的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能从简短的字里行间中获得精神的力量予以自励。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我近一年时间的语文素养熏陶下,有了一定的语文情感认知能力,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对于文字较为浅显的文言文能在不断诵读的基础上粗略理解。

因此,本节课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然采取了文言诵读疏通法,以课前预习与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和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并背诵课文;2、学会通过不断诵读和课文注解,能基本自行疏通文意;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4、体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本所传达的精神情操与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师生互动点评法,合作成果展示法。

【教学设想】本节课主要采用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师生快乐共享)的方式完成。

第一是深情导入环节:用董卿主持的节目《朗读者》引出关于选择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从而引出刘禹锡面对一间陋室所做的选择,给出思考。

本环节采取看小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

第二是了解作者,知人论世环节:本环节采取小微课形式带领学生简单了解作者。

第三是深情诵读环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朗读(教师范读,同学自由朗读,男女同学合作朗读,学生个体深情朗读),并让学生互评,使学生对文体产生情感认知兴趣,从而初步理解作者的情趣和情操。

本环节主要完成课堂朗读成诵的学习目标,采取了生动的师生互动法,学生互评法。

第四是疏通文意环节:本环节通过课前预习的学案,请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达成全班同学一起认知和订正文意的效果。

主要完成学生能基本自行疏通文意,并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学习目标。

第五是合作探究,快乐共享环节:本环节通过创设三个合作学习板块【(趣改对偶句,加深文本行文特色的理解)(文本主旨探究,加深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素养提升,话题小作文情感延伸)】来让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最后提升学生情感的素养。

本环节采取大面积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共享中来,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学习成果展示法、学生互动点评法、抢答法等各种方法穿插进行。

主要完成学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文本所传达的精神情操与深刻内涵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文本,并完成当堂诵读。

2、对文本主旨的探究3、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感知【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内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提前有感情地背诵这篇短文,以便在课堂上生动有情境地进行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

2、提前了解作者写这篇短文的背景,并用自己的声音配音制作成小微课。

3、寻找课文的人生价值意义,制作相关的升华情感素养的小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和结尾,以勉励学生的道德情操。

◆学生准备课前下发课前预习案,布置学生朗读文本,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之上,通过课文的注解自行疏通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别开生面,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年央视一套推出一档相当火爆的栏目,那就是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期中有一期的开场白,非常贴切今天上课的内容。

先卖一个关子,一起来看一段短视频。

导入视频二、走近作者,知人论世是啊,选择是人生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无处不在。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突如其来的艰难挫折,甚至是困顿潦倒,这都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角的名字,他叫刘禹锡,和所有不幸的人一样,他的人生也同样遭遇到了不幸。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的人生遭遇。

导入刘禹锡三迁其所背景资料三、以意逆志,深情诵读通过了解,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命运的不济和困顿,当他面对生活别无所选的时候,他选择的是另一种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傲岸。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之情,走入文本深情诵读,先由老师作一下示范朗读。

朗读的时候,一般要注意这几点,一是语气的轻重缓急,二是节奏的快慢停连,三是情感的深情投入。

老师示范朗读:同学高声自由朗读:好,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本高声自由的深情朗读课文。

看同学刚才朗读的都非常投入,我们由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读一下,看看表现怎样?从刚才你们的掌声可以知道,他们的朗读已经表现非常不错了,是吗?那有没有同学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可以超越这两位同学的?好,你来,但是在你朗读之前,可以对他们刚才朗读作一下点评吗?都是说好的啊,那有没有感觉他们读的不够到位的地方呢?因为你是要来超越他们的。

掌声代表一切!请全班同学合着节奏齐声朗读课文。

四、检查预习,疏通文意。

通过这样的朗读,我想大家对文章一定有很深的情感共鸣了。

接下来的环节,请大家拿出昨天完成的预习案,一起疏通一遍文章的意思。

我们同样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展示你的预习情况。

来,哪位同学,好的,我们请同学展示。

五、布置任务,课堂提升。

两个环节下来,大家表现得非常不错,为了活跃下气氛,老师给大家发三个红包,好不好?我把红包给刚才朗读和疏通文意的三位同学。

请拆开红包看看到底有什么奖励,哦,原来是一枚书签,有没有失望?(没有)看来觉悟很高,就像我们的诗人一样惟吾德馨,品德美好啊!不过书签的后面还有我的亲笔签名,好好珍藏哈~但是每张书签除了我的签名,还有一项接下来我们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分别问三位同学抽到的课堂合作探究练习题(趣改对偶、主旨探究、素养提升)。

六、合作探究。

好,现在请各组按照刚才抽到的任务完成课前下发的导学案。

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现在开始讨论探究。

七、快乐共享。

各组同学已经差不多完成自己的任务了,现在我们分别请各组的同学代表上来展示成果,一起快乐分享。

首先是第一板块的题目——趣改对偶这是一道对偶句的填空题目,为了让大家更熟悉课文,我故意把原来的句式作个调整,让同学们用对偶的形式补充完整。

这一纵组的同学哪个小组同学可以争取机会来表现你们完成的情况。

教师总结点拨:对偶句,我们已经接触过比较多,“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们在唐诗里学到了非常多这样对偶形式的句子,都知道对偶句有结构相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的特点。

刚才同学填写的都非常正确,掌声送给他。

现在进行第二板块题目的展示——主旨探究第1、2、3、4题,由老师来提问,第二组同学进行抢答。

通过上面4个题目,我们知道了作者为何说自己居的陋室不陋了,因为这里环境幽雅(板书),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和诗人往来的朋友高雅(板书),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闲暇之余,生活情趣淡雅(板书),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那为何这间陋室能有这么雅致的生活情趣呢?因为屋主人(惟吾德馨)。

接下来,请第二组的同学上来展示第5题,发挥想象,描述一下诗人一天的生活。

来,哪一小组的同学抢着上来展示你的才华。

好,请同学上来展示!到底写得如何呢?哪位同学可以作一下点评?(谢谢你的精彩点评)有没有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上来展示的?同样请同学点评一下,写得如何?(也同样谢谢你的精彩点评)看来都很傲骄哈,不错,掌声给他们。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共享第6题的成果,什么同学可以展示?对,说得非常好,掌声鼓励。

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一样,这篇短文就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托的物是一间陋室,那言的志是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参考答案供大家选择一下。

(逆来顺受低眉顺眼高洁傲岸与世无争安贫乐道忍气吞声)请选两个最贴切的词语总结概括诗人所要表达的志趣。

是啊,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使得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的精神力量。

这需要陋室的主人作出内心的真正选择。

接下来就让我们由请最后一组同学来展示第三个板块的学习任务——素养提升这题由哪一小组同学上来展示呢?请同学上来跟大家分享你们组写的选择。

学生点评:文笔优美,感悟自然,能通过刘禹锡的诗句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嗯,点评得很好,那你可以推荐一位同学展示吗?非常不错,这段话不仅写得生动流畅,句式整齐,而且读来出声情并茂,感悟深刻。

老师可以给个小小的建议吗?这里引用了文天祥和于谦,为何不截取引用他们自己的名句来写呢?八、课堂总结:同学们,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各种不同的选择,是选择问心无愧,还是选择妥协服从,这在于我们的内心。

当刘禹锡面对生活只留给他一间陋室的时候,他选择了从容不迫,选择了不改初心,选择了秉持本色,做一个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君子。

这节课到这里就快结束了,此刻,再让我们看一个小视频,提升我们的感悟。

导入《朗读者》选择开场语。

是啊,选择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生活的道路上,无论会遇到什么诱惑,或者艰难,我们都应该不要丢失了做人的道德根本,像我们的诗人刘禹锡一样相拥高洁的情怀,热爱生活。

课堂的最后让我们全班齐诵《陋室铭》。

九、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抛开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完全把课堂放开给学生,教师只起到创设情境和设置问题的作用,整堂课既不离教学纲本,又让学生思想得以碰撞,知识得以畅游,感悟得以提升。

学生在教师的问题设置下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在轻松的氛围下争先恐后达成师生快乐共享学习成果的教学目的。

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起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意义,从而把语文的本真归还给学习的主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