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部位判定
【最全总结】不同脑部位出血表现,值得收藏!
【最全总结】不同脑部位出血表现,值得收藏!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本文不仅会讲述不同部位脑出血表现,还会梳理脑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以及治疗原则、治疗方法。
从基础到临床,方能构建对该病全面的认识,让你一次学个够。
脑出血是致残率、病死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占所有脑血管病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脑出血这一临床急症,来自北京地坛医院的杜志刚主任为我们梳理了脑出血的诊治要点,现在来一起学习一下。
1百转千回的血管——脑复杂的供血系统为什么会发生脑出血,得从脑部这一复杂组织的解剖结构说起。
脑的动脉血液供应来自:① 颈内动脉系统;② 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颈内动脉经破裂孔进入颅内,颅内段穿硬脑膜经海绵窦,依次分出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视交叉旁分出),终支为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系统供应:额叶,颞叶、顶叶和基底核等大脑前3/5的血流,又称脑的前循环。
■椎-基底动脉系统:双侧椎动脉入颅后分出小脑后下动脉,行至桥延沟汇合成基底动脉,依次分出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至脚间窝基底动脉分成左右两条大脑后动脉。
两条大脑后动脉向上呈环状,并发出多支丘脑穿通支、丘脑膝状体穿通支和脉络膜后动脉,皮层支供应大脑颞叶底面和枕叶。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脑后部2/5,包括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以及部分间脑的血液,又称脑的后循环。
2血管不可承受之重——病因及发病机制正常脑动脉能耐受1500mmHg压力而不破裂,长期持续性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硬化,发生脂肪玻璃样变,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血管破裂出血。
脑出血的病因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最常见的病因。
常见:1.高血压、脑动脉硬化;2.先天性动脉血管畸形或动脉瘤,Moyamoya病;3.血液病(白血病、再障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4.抗凝或溶栓治疗及梗死后的脑出血;5.类淀粉样血管病。
不同部位脑出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大脑实质内的出血,与高血压病有直接关系,这是个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
脑出血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0%~20%。
脑出血的常见原因是高血压。
有资料表明80%以上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出于长期的血压升高,脑内小动脉形成粟粒样大小的瘤体扩张,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当血压突然波动时,就会使微小动脉瘤破裂而发生脑出血。
长期的高血压,还可使脑小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透明样变,管壁脆件增强,更易破裂出血。
此外,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也是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凡是能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剧烈活动、饮酒过度、大便用力等,都是脑出血的主要诱发因素。
脑出血可以发生在脑实质的任何部位,可以单发,也可为多发。
但大多数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多为单发。
其好发部位为内囊、基底节,其次是外囊、额叶。
脑干和小脑较少见。
脑出血发病多数较突然,病程进展迅速,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
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和大小便失禁。
并可有头痛和血压升高。
由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不同,临床预后也不同。
如果出血量较大,出血波及到脑室,形成脑疝,或并发中枢性高烧、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时,后果严重,死亡率较高。
脑出血后,血液在脑内形成凝血块,称为脑血肿。
由于脑血肿的占位及压迫,影响脑血液循环而产生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所以绝大多数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昏迷及偏瘫等共性症状。
但因出血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壳核—内囊出血,出现两眼向出血灶同侧凝视的“三偏”征,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伴有失语或吞咽障碍。
丘脑出血,常出现病灶对侧的偏身浅感觉障碍与深感觉障碍;出血常波及中脑,发生一系列眼球症状;血肿压迫第二脑室移位可果及丘脑下部出现高热,脉搏增快及血压升高,预后不良。
脑叶出血,也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
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疑虑,对侧偏瘫、运动性失话等;顶叶出血则出现对侧感觉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则以偏盲最为常见。
脑出血伤情鉴定标准
脑出血伤情鉴定标准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伤情鉴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瞳孔异常等)。
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确定其脑出血的伤情程度。
2. 影像学检查:脑出血的影像学检查通常包括头颅CT或MRI 扫描,以确定出血部位、范围和病变性质。
根据出血的大小、位置及侵犯的脑组织范围,可以初步评估脑出血的伤情。
3. 神经功能评估: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的评估,包括认知、语言、体力、平衡、协调、感觉、运动能力等方面。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有助于确定脑出血对患者的损害程度。
4. 临床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感染、脑疝等。
评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对患者的影响,对伤情的判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脑出血伤情鉴定的一些常见标准,其具体应用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评估与诊断。
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
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文章目录*一、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二、脑出血的危害都有哪些*三、脑出血病人吃什么好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1、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1.1、壳核:内囊出血,统称基底节区出血。
典型内囊出血呈凝视病灶,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的“三偏”症状,出血急性期患侧肢体呈弛缓性,反射引不出;数天至数周后呈中枢性偏瘫,位于优势半球侧可以出现失语。
1.2、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3%~31%,国内报道占17.3%。
常为丘脑膝状体动脉引起的丘脑外侧核出血或丘脑穿通动脉破裂引起丘脑内侧核出血。
少量出血局限在丘脑,临床上见病灶对侧半身深浅感觉缺失,自发性偏侧疼痛或感觉过度,出血波及或压迫内囊时可出现对侧偏瘫,但大多数病人以意识障碍和偏瘫起病,可出现丘脑性失语———语言慢,重复语言,发音困难,复述差等。
1.3、脑叶出血:以额、顶、颞多见,临床上缺乏神经系统体征或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障碍。
1.4、小脑出血:国内报道占脑出血的3.4%。
以起病急、眩晕、头痛、呕吐为特点,少数人出现强迫头位。
2、脑出血的病因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3、脑出血的诊断3.1、大多数为50岁以上,较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3.2、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3.3、发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3.4、查体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3.5、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目前已很少根据脑脊液诊断脑出血。
脑出血不同的症状表现
脑出血不同的症状表现(1)内囊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
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对侧“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内囊出血病辑范围较大,神经损害症状较重。
但若出血偏于内囊外侧,主要损害外囊部位,则临床症状多较轻些,多无意识障碍,偏瘫也轻,预后较好。
(2)丘脑出血如属一侧丘脑出血,且出血量较少时,表现对侧轻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特别是本体感觉障碍明显。
如果出血量大,受损部位波及对侧丘脑及丘脑下部,则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呕吐频繁呈喷射状,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瘫痪、双眼向鼻尖注视等症。
病情往往危重,预后不好。
(3)脑叶出血也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可发生于任何脑叶。
除表现头痛、呕吐外,不同脑叶的出血,临床表现亦有不同。
如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疑虑,对侧偏瘫、运动性失语等;顶叶出血则出现对侧感觉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则以偏盲最为常见。
脑叶出血一般症状均略轻些,预后相对较好。
(4)桥脑出血桥脑是脑干出血的好发部位。
早期表现病处侧面瘫,对侧肢体摊,称为交叉性瘫。
这是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
如果出血量大,则影响对侧,出现四肢瘫、瞳孔缩小、高热、昏迷等症;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脑室则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严重症状,预后多不好(5)小脑出血若出血量少,临床表现常常是先出现头晕,继则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压迫延髓生命中枢,严重者可突然死亡。
(6)脑室出血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室内脉络丛破裂出血,较为少见。
继发性者是由于脑内出血量大,穿破脑实质流入脑室。
临床表现为呕吐、多汗、皮肤发紫或苍白。
发病后1~2小时便陷入深昏迷、高热、四肢瘫或呈强直性抽搐、血压不稳、呼吸不规律等。
病情多为严重,预后不良。
桥脑出血在脑出血中,原发性桥脑出血约占2%~10%,主要是由基底动脉的分支旁正中动脉破裂所致。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少数病人可因桥脑内血管畸形、血液病或肿瘤引起。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表现PPT课件
不同部位出血的表现
脑室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3-5%。 出血量小者,仅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多无意识障碍及偏瘫 失语等局灶性神经体征,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血量大者 ,很快进入昏迷或昏迷逐渐加深、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四肢 及张力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早期出现去脑强直发作;常出现丘脑下部受 损的症状及体征,如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大汗、急性肺水肿、血糖 增高、尿崩症等,预后差,多迅速死亡。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表现
一病区:胡昆
1
脑是神经系统的最复杂部分,是人体的控制中枢,它被颅骨保护着,从侧面 看,可见到脑的三个部分: 大脑:控制我们的思维; 小脑:协调我们的运动; 脑干:控制呼吸及心率等基本生命活动。
2
大脑的结构
大脑分为大脑半球、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
3
4
5
6
7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临床症状,病情较急,一般 较脑血栓、脑梗塞严重。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其次是脑血 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一般有跌倒、 昏迷、偏瘫、呕吐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可有面肌瘫痪、嘴歪及 流口水等。出血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同部位出血的表现
丘脑出血: 约占脑出血的20%,系丘脑穿通动脉或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所致, 分为局限型(血肿局限于丘脑)和扩延性(血肿波及内囊内侧)。 病人常有“三偏征”,通常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深浅感觉均可有障碍,但深感觉障碍更 明显,可伴有偏身自发性疼痛和痛觉过敏。 可出现特征性眼症,如两眼不能向上凝视或不能凝视鼻尖,眼球汇聚障碍和瞳孔对光反射迟 钝等。 优势侧出血可出现丘脑性失语,也可出现丘脑性痴呆。 丘脑性失语: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语言,发音困难,复述相对较好,朗读存在障碍等 丘脑性痴呆: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情感障碍,人格改变等
不同部位出血的表现
不同部位出血的表现:1.壳核出血:最常见,约占脑出血的50%—60%,系豆纹动脉尤其是外侧支破裂所致,分为局限型(血肿局限于壳核内)和扩延性(血肿向内扩展波及内囊外侧)。
病人常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三偏征”),双眼球不能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优势半球损害可有失语。
出血量小者(〈30ml)临床症状轻,出血量大者(〉30ml)可有意识障碍,引起脑疝甚至死亡。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20%,系丘脑穿通动脉或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所致,分为局限型(血肿局限于丘脑)和扩延性(血肿波及内囊内侧).病人常有“三偏征”,通常感觉障碍重于运动障碍,深浅感觉均可有障碍,但深感觉障碍更明显,可伴有偏身自发性疼痛和痛觉过敏。
可出现特征性眼症,如两眼不能向上凝视或不能凝视鼻尖,眼球汇聚障碍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等。
优势侧出血可出现丘脑性失语,也可出现丘脑性痴呆。
丘脑性失语: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语言,发音困难,复述相对较好,朗读存在障碍等丘脑性痴呆: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情感障碍,人格改变等3.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绝大多数为脑桥出血,系基底动脉的脑桥支破裂所致,偶见中脑出血,延髓出血罕见。
脑桥病人出血常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眩晕、复视、交叉性瘫痪或偏瘫、四肢瘫等。
大量出血(〉5ml)血肿波及脑桥双侧基底和被盖部,病人立刻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呕吐咖啡色样胃内容物,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四肢瘫痪,多余48h内死亡。
出血量少者无意识障碍。
中枢性高热:由于丘脑下部散热中枢受损所致,表现为体温迅速升高,达39—40°C,躯干温度高,肢体温度次之,解热镇痛剂无效,物理降温疗法有效。
4.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多由小脑上动脉破裂所致.发病突然,眩晕和共济失调明显,可伴频繁呕吐和枕部疼痛.小量出血者主要表现为小脑症状,如眼球震颤、病变侧共济失调、站立和步态不稳等,无肢体瘫痪。
出血量较大者尤其是小脑蚓部出血,发病时或发病后12—24h内出现颅内压迅速增高、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呼吸节律不规则、枕骨大孔疝发生而死亡。
脑出血常见部位
脑出血常见部位
一、脑出血常见部位1. 脑出血常见部位2. 引发脑出血的原因3. 脑出血常见的前兆症状二、几个动作预示脑出血三、预防脑出血并发症的方法
脑出血常见部位
1、脑出血常见部位1.1、基底节区出血
基底节区出血是脑出血最好发的一个部位,基底节区出血部位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高发部位,其中这类疾病最常见的就是壳核出血和丘脑出血两种,脑出血的患者如果在基底节区出血之后,这类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不同,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也是有所不同的,对于这类的患者在出现了脑出血之后很容易出现偏瘫和语言障碍症状。
1.2、脑叶出血
脑叶出血也是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之一,这类脑出血患者大部分是因为大脑皮质的支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并且这类脑出血患者很容易伴随着头痛和呕吐的症状,随之病情会不断的加重,还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状,例如最常见的并发症有癫痫发作和精神障碍,严重的话侧肢体还会出现瘫痪。
2、引发脑出血的原因2.1、酗酒:饮酒是引起脑出血的另一危险因素,尤其酗酒,可引起血压增高或凝血机制改变和脑血流加速而促发脑出血。
许多人往往并不是酗酒,就是逢年过节或遇高兴事,比平时多饮一些,可能就此危及性命或留下终身残疾。
在一组脑出血病人中,就有近25%的是因不同程度饮酒而引起的。
2.2、情绪激动:情绪激动是脑出血的又一重要诱因。
在一组病人中,有近25%的病人是因生气,情绪激动导致脑出血。
这主要是由于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血压突然升高所致。
脑出血分型标准
脑出血分型标准
脑出血的分型有多种标准,下面将主要介绍两种:
1. 按出血部位分型:
深部出血:包括基底节区出血和丘脑出血。
脑叶出血。
脑干出血。
小脑出血。
脑室出血。
多部位出血:同时存在≥2个部位的出血。
2. 按病因分型:
原发性脑出血:主要是指高血压性脑出血(占80%以上),少数为脑淀粉
样变性及不明原因的脑出血。
继发性脑出血:继发于以下原因的脑出血,诸如血管畸形、动脉瘤、凝血
功能障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溶栓治疗后、梗死后出血转化、血液病、烟雾病、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炎、妊娠等等。
请注意,具体的分型标准可能因研究领域或临床实践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医生的专业意见和诊断来确定最适合患者情况的分型标准。
壳核出血尾状、核头出血、颞叶出血、枕叶出血等脑出血CT与MRI影像学技术应用及定位诊断表现
壳核出血尾状、核头出血、颞叶出血、枕叶出血等脑出血疾病CT和MRI影像学技术应用及定位诊断表现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颅高压症状和出血部位脑组织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不同部位脑出血的症状和体征是临床上准确定位诊断的依据。
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核区脑出血,包括壳核出血和尾状核头出血。
壳核出血影像学表现分为3型:* I型为出血局限于壳核附近,未侵犯内囊。
Ⅱ型为出血已侵犯内囊但未破入脑室。
Ⅲ型为出血经内囊破入脑室。
责任血管:豆纹动脉,尤其是豆纹动脉外侧支。
症状体征:尾状核出血责任血管:大脑前动脉的分支Heubner返动脉。
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是最常见原因,其次为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症状体征:小脑出血小脑出血小脑半球出血(左图),小脑蚓部出血(右图)责任血管:多为齿状核动脉破裂。
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小脑血管畸形,动脉瘤。
症状体征:丘脑出血责任血管:大脑后动脉垂直分出的管壁薄弱的终末支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为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仅次于壳核。
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微小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血液病。
症状体征: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出血,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常见病因有:* 高血压。
* 动静脉畸形,尤其是青年人脑叶出血的主要原因。
* 动脉瘤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可导致额叶出血,大脑中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可形成颞叶出血。
* 脑淀粉样血管病。
* 血液病。
* 烟雾病。
* 脑肿瘤。
颞叶出血`责任血管:大脑中动脉颞极动脉,大脑后动脉颞下前、颞下中、颞下后动脉。
症状体征:额叶出血责任血管:大脑前动脉的胼缘动脉、旁中央动脉,大脑中动脉的额顶升动脉、前中央沟动脉。
症状体征:枕叶出血责任血管:大脑中动脉的颞枕动脉,大脑后动脉的顶枕动脉、距状沟动脉,丘脑膝状体动脉、脉络膜后内侧动脉。
症状体征:顶叶出血责任血管: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沟动脉、顶前动脉、顶后动脉、角回动脉,大脑前动脉的旁中央动脉。
症状体征:脑室出血责任血管:脉络丛血管。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评估与观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瞳孔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包括大小、对光反射等,以判断脑部 出血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及 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脑干出血观察
1 2 3
意识状态
脑干出血患者往往出现昏迷、意识丧失等症状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以及时发现 和处理病情变化。
平衡功能训练
脑干出血可能导致平衡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包括静态平衡训练、 动态平衡训练等。训练可以由专业物理治疗师进行。
吞咽功能训练
脑干出血可能导致吞咽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口腔肌群训练、 进食技巧训练等。训练可以由专业物理治疗师或言语治疗师进行。
小脑出血康复训练建议
• 运动协调训练:小脑出血可能导致运动协调障碍,需要进行 运动协调训练,包括粗大运动协调训练、精细运动协调训练 等。训练可以由专业物理治疗师进行。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 炎等并发症。
肢体功能锻炼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要,进行适当的肢 体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其建立积 极的心态和康复信心。
脑干出血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呼 吸、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保持体位正确
为患者提供正确的体位,如平卧位或侧卧 位等,以减少对脑干的影响。
叶出血症状略有不同。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可发现脑叶内类圆形或 不规则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低 密度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神经功能评估
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包括意识 状态、肌力、肌张力、感觉功 能、语言功能等,以了解病情
脑出血
控制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1.甘露醇:4-6小时一次,可加重心脏负担, 促进排钾排钠, 2.甘油果糖:可用于肾功能有损害不能使用 甘露醇者,对脑出血和脑梗塞引起的神经 损伤,意识障碍有作用。每次250-500毫升 静脉滴注。 3.速尿:20-40㎎静脉注射或者肌肉注射。
颅内压的治疗
• 止痛和镇静 • 躁动患者如果需要气管插管或其它操作,可以考 虑给予静脉镇静措施。缓慢静脉滴注镇静药物应 缓解疼痛并降低升高的颅内压,并需监测患者的 临床状态。 • 神经肌肉阻滞 • 肌肉活动可使颅内压升高,因为它使胸内压升高 及影响脑静脉回流。如果对某些患者镇静和止痛 无效,可考虑神经肌肉阻滞。
是长时间低体温(24~48 h)会使并发症的发生 率升高,如肺部感染、血液凝固及电解质紊乱等 问题。
糖皮质激素
• 脑出血最初的3天内防治脑水肿,远期疗效 并不理想。 • 地塞米松10-20㎎,每天一次,最好和甘露 醇,速尿合用。 • 也可以配成激素利尿合剂:葡萄糖500毫升 加地塞米松10-15㎎加25%硫酸镁8-10毫升 加氨茶碱0.25克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效 果较好。
脑出血
蔚县人民医院 马桂勇
临床表现--基底节区
• 基底节区(即内囊区) 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最 好发部位该区又以壳核出血为最多见,又 因为出血经常波及内囊又称为内囊出血。 1.外侧型较轻:出血少几毫升到30毫升,出血 限于丘脑或累及内囊后肢。 三偏征及病侧凝视 2.内侧型(重型)壳核大量出血或破入脑室出 血量达30-160毫升。 意识障碍重.丘脑受压征,继而颞叶沟回疝 →枕骨大孔疝
控制血压
• 不要急于降血压,应先降颅内压后,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 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 对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者有慢性高血压征象的患者,推 荐血压控制高限为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105 mm Hg。 如果需要治疗,其目标血压为160/100 mm Hg
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
CTA前交通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并动静脉畸形。
检查禁忌症
1.碘过敏患者。 2.有过敏体质、哮喘、心衰史、甲亢、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不能进行检查。 3.孕妇及婴幼儿慎用。 4.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HUNT分级3-4期病人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检查。
FLAIR序列
临床特点
①以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多见,男多于女,可有脑出血或脑梗塞发作史。 ②多在清醒、活动时发病,可有情绪激动、用力、气候剧变等诱因。少数病例病前有头痛、动作不便,讲话不清等症状。 ③通常突然起病,在几分钟至数小时达顶峰,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抽搐、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此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关。
CT表现
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 多数病变密度不均匀。 无灶周水肿,无占位效应。
MRI表现
边界清楚的混杂信号病灶。 周围可见完整的低信号含铁血黄素环。 使病变呈“爆米花” 样,具有特征性。 病灶周围无水肿、无占位效应。
颅内动脉瘤CT表现
平扫为边缘清楚的略高密度影。 增强均匀强化。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
脑池、脑裂、脑沟密度增高可呈铸型。 早期高密度,晚期可为等密度,脑沟裂池消失。 出血部位基本反映出脑血管病变部位。 间接征象:脑积水、脑水肿、脑梗死及原发病变表现等。
CTA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规影像检查,明确有无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关系。 利用CT超快速容积扫描进行MIP,3DVR后处理。 可快速、无创地评估颅内、外血管的情况,了解血管狭窄、闭塞的重要信息,并可进行多种方式的图像重建。
右侧丘脑血肿破入脑室系统 2周后血肿吸收
脑干出血
小脑出血
后枕部头痛,频繁呕吐。 眩晕、眼震,小脑性共济运动失调。 出血量大者(即重型):可突然昏迷。去脑强直(桥脑受压枕骨大孔疝表现)。
常见脑出血部位辨识,建议收藏
常见脑出血部位辨识,建议收藏常见脑出血部位:(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
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
壳核和丘脑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
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
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血性CSF(脑脊液),直接穿破皮质者不常见。
①壳核出血(putamen hemorrhage):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等。
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
内囊外型出血1.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2.多由外侧豆纹动脉破裂引起3.内囊三偏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偏瘫)+失语②丘脑出血(thalamic hemorrhage):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由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
丘脑出血特点是:上下肢瘫痪较均等,深感觉(浅感觉:痛、温、触觉。
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和实体觉等)障碍较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视鼻尖(落日征);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出血波及丘脑下部或破入第三脑室则昏迷加深,瞳孔缩小,出现去皮质强直(无意识的睁眼闭眼,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见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如出血量大使壳核和丘脑均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核区出血。
重症脑出血 诊断标准
重症脑出血诊断标准
重症脑出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生部位:脑基底节部位或鞘核地方的出血量大于30ml,丘脑出血量大于15ml,小脑出血直径超过3cm,出血量在10-15ml以上。
2. 脑疝:脑部出血后压力特别大,组织卡在脑部出颅枕骨大孔部位,若发生脑疝,呼吸循环可能会突然消失,从而导致病人死亡。
3. 严重程度:出血量较大、中重度出血患者,可能需要到外科进行评估,看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清除血管血肿。
4. 意识障碍:出现昏睡、昏迷等意识障碍的症状。
5. 肢体刺激反应:肢体刺激不能动,病理征是阴性。
6. 其他症状:瞳孔散大等。
重症脑出血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学会脑出血部位辨识脑的解剖示意图:
常见脑出血部位:
(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
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
①壳核出血(putamen hemorrhage):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等。
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
内囊外型出血
1.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
2.多由外侧豆纹动脉破裂引起
3.内囊三偏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偏瘫)+失语
②丘脑出血(thalamic hemorrhage):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
由于位置靠近第三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固高热等症状。
内囊内型出血
偏身感觉障碍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偏瘫症状,临床表现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似。
2)脑叶出血:发生率较少,约占脑出血的5%~10%,一般合并有颅内血管畸形、血液病、烟雾病等患者常见,血肿常见于一个脑叶内,有时也会累计两个闹叶,临床上以顶叶最为常见,因为出血位置较为表浅,血肿一般较大,根据不同的部位以及出血量,临床表现较为多见复杂,可有肢体偏瘫、癫痫发作、失语、头痛、尿失禁、视野缺损等等。
(3)脑干出血(brain stem hemorrhage):
①脑桥出血(pontine hemorrhage):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脑桥是较为重要的生命中枢,这种类型的出血病情相当危重,大于5ml的出血即可出现昏迷、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出现急性应激性溃疡,出现中枢性顽固高热等,多数病人在发病后不久就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脑桥出血因极为凶险,治疗率及治愈率均较低,是属于一种危重的脑出血。
②中脑出血
③延髓出血
4)小脑出血(Cerebellar hemorrhage):小脑位于后颅窝,出血大于10ml即有手术指针。
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左右,发病后可出现小脑功能受损表现:眩晕、共济失调,患者可出现频繁呕吐、后枕部剧烈疼痛,一般不会出现肢体偏瘫症状,小脑出血量较大时刻出现脑桥受压影响呼吸功能。
小脑蚓部(双侧小脑半球中央部位)出血后血肿可压迫四脑室影响脑脊液循环,短时间内出现急性脑积水,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5)脑室出血(cerebroventricular haemorrhage):原发性脑室出血较为少见,多见周围部位出血破入脑室。
原发性脑室出血症状较为明显,如突发头痛、呕吐、颈强直等,大量出血可很快进入昏迷症状。
少量时:头痛,恶心,呕吐,Kerning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大量时:“铸型样“,并流入蛛网膜下腔。
立即昏迷,患者四肢瘫痪,瞳孔先缩小,随后散大,高热,呼吸深大,取大脑僵直,并迅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