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青海省2015年软件产业基本情况统计

合集下载

2015年信息化应用软件行业简析

2015年信息化应用软件行业简析

2015年信息化应用软件行业简析
一、行业管理 (2)
1、行业监管体制 (2)
2、行业法律法规 (2)
二、行业发展现状 (3)
1、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3)
2、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4)
(3)移动互联网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6)
三、行业市场规模 (7)
1、信息化应用软件市场规模 (7)
2、移动互联网软件市场规模 (8)
四、行业风险特征 (9)
1、政策风险 (9)
2、技术风险 (10)
3、市场拓展风险 (10)
五、行业竞争状况 (10)
一、行业管理
1、行业监管体制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部的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全国软件企业的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软件产品测试标准和规范;对软件产品进行登记备案;制定全国统一的软件产品登记号码体系、制作软件权属证书等。

软件行业的协会组织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及其分会,主要职能是受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并负责软件产业的市场研究、信息交流、行业资料、政策研究等工作。

2、行业法律法规
软件是信息化的基础及核心,关乎国家的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软件行业的发展,并将软件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行业。

为了支持软件行业的发展,国家相继颁布系列法规,从行业规划、税收优惠等方面对软件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近年来,软件行业重要法律法规情况如下表:。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6年02月29日 10:05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 年 2 月 29 日2015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2] 6767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9%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0863 亿元,增长 3.9% ;第二产业增加值 274278 亿元,增长 6.0% ;第三产业增加值 341567 亿元,增长 8.3% 。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9.0%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0.5%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 ,首次突破 50% 。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9351 元,比上年增长 6.3% 。

全年国民总收入 [3] 673021 亿元。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 13746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80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77116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6.10% ,比上年末提高 1.33 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 1655 万人,出生率为12.07 ‰;死亡人口 975 万人,死亡率为7.11 ‰;自然增长率为 4.96 ‰。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 [4] 2.94 亿人,其中流动人口 [5] 2.47 亿人。

软件产业统计报表填报要求和注意事项

软件产业统计报表填报要求和注意事项

软件产业统计报表填报要求和注意事项(一)各单位在填报时,必须按规定的目录、代码顺序、计算单位及指标解释的要求填报,不得擅自改动报表内容。

(二)严格按照每张表的逻辑关系审核,审核有数据逻辑关系不符的,一定要在上报时用文字说明。

(三)各单位要注意衔接年月报统计数据,保证数据口径一致。

有关财务指标的数字出现负数,不得用红笔冲销,一律加填负数符“-”号。

表中所列各种指标必须填报齐全,不得空缺不填。

如确实无法填写的,一律填“0”表示,不得划“×”或划“—”。

(四)各单位在填报“企业主要指标表”时,要严格按报表中各种指标的计算单位填写,不得擅自更改报表中各项指标计算单位、指标名称,以免影响指标的真实性。

(五)各单位不得将复印(影印件)不清的基本情况表上报给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免数字模糊不清,造成差错。

书写的内容要用正规汉字或国务院历次公布的简化字。

(六)各单位要严格认真审核,审核无误后加盖单位公章,经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方可报出,不得虚报、瞒报。

(七)本表要求一律用钢笔或黑碳素笔填写,统计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字迹要清楚、整洁,要严格按我部规定的报出日期、受表单位及报表的份数准确报送。

软件产业统计报表指标解释(一)企业基本情况(电软统企1表)企业基本情况表是软件产业统计报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企业的各种经济属性特征,其主要作用在于利用标识库中的各种属性指标,对企业进行不同分类,从而便于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取得大量系统的详细资料,以满足各级领导和经济管理部门分析研究与指导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工作的需要。

1.企业基本情况表的构成企业标识库主要由“企业法人代码;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登记注册类型;行业;控股经济;出口基地;软件园区”等代码构成。

企业法人代码:□□□□□□□□—□2.企业基本情况表的填报方法软件产业所属企业的标识代码(35位)应由企业根据相关规定填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或软件产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核上报。

2016-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运营态势报告

2016-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运营态势报告

2016-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运营态势战略研究报告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2016-2022年中国软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出版日期】2016年【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报告编号】R416482【报告链接】/research/201605/416482.html报告目录:目前,我国软件行业正处于行业成长期,软件行业发展非常快,软件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

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在国内的信息化市场越来越广阔。

随着中国软件应用的逐渐普及,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面临着信息化的选择,但用户所处行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软件需求也日趋复杂化。

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中国2016年(第30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统计(二)

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中国2016年(第30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统计(二)

18
技 航术 天股 信份 息有 股限 份公 有司 限
19
公 宇司 龙计算机通信科
20
技(深圳)有限公司
51
东 天旭 马集 微团 电有 子限 股公 份司 有
52
限公司
53
舜 上宇 海集 斐闭 讯有 数限 据公 通司 信
54
技 浙术 江有 大限 华公 技司 术股份
55
有 浙限 江公 晶司 科能源有限
56
75
技 上有 海限 华公 虹(司集团)有
76
限 万公 利司 达集团有限公
77
司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
78
限 深公 圳司 市神舟电脑股
79
份有限公司
80
普 哈天 尔东 滨方 光通 宇信 集集 团团 股
81
份有限公司
82
风 南帆 通股 华份 达有 微限 电公 子司 集
83
团 骆有 驼限 集公 团司 股份有限
66
有 中限 冶公 赛司 迪集团有限
67
公 铜司 陵精达铜材(集
68
团 广)东有生限益责科任技公股司份
69
有 惠限 科公 电司 子(深圳)有
70
限 中公 国司 华录集团有限
71
公 深司 圳市共进电子股
72
份 安有 徽限 天公 康(司集团)股
73
份 双有 登限 集公 团司 股份有限
74
公 福司 州福大自动化科
93
限 阳技股份
95
有 北限 京公 华司 胜天成科技
96
股 厦份 门有 宏限 发公 电司 声股份
97
有 华限 润公 微司 电子有限公
98
司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

2016年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2016年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目录一、行业主要监管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 41、行业监管部门 42、行业协会 43、行业监管主要法律法规 5二、行业上下游的关联性7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71、有利因素7(1)国家政策的支持7(2)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发展8(3)业务中间件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软件开发模式,简化了软件开发过程92、不利因素9(1)软件开发企业规模总体偏小9(2)人力资源结构不成熟,复合型人才缺乏9四、行业市场规模101、软件行业总体情况102、电子政务行业情况123、数字校园行业情况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13五、行业壁垒141、区域壁垒142、人才壁垒153、技术壁垒154、资金壁垒15六、行业风险特征161、行业竞争风险162、知识产权风险173、人员波动风险18七、行业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格局1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对信息传输、信息制作、信息提供和信息接收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或技术需求所提供的服务。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等方面给予了较为全面的政策支持。

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步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和产业体系。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可细分为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和集成电路设计等细分行业。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集中于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正逐步围绕大数据分析开展相关增值业务。

2015年ERP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ERP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ERP软件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1月目录一、行业的监管体系及产业政策 (4)1、行业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二、行业主要壁垒 (6)1、技术壁垒 (6)2、资金壁垒 (6)3、经验壁垒 (7)4、人才壁垒 (7)5、客户忠诚度壁垒 (7)三、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 (8)1、周期性 (8)2、区域性 (8)3、季节性 (9)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9)1、有利因素 (9)(1)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9)(2)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 (9)(3)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10)2、不利因素 (10)(1)行业整体起步较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10)(2)高端人才紧缺 (10)(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 (11)五、行业市场规模 (11)1、软件行业规模 (11)2、ERP管理系统规模 (13)3、智慧园区规模 (14)六、行业风险特征 (16)1、国内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 (16)2、市场竞争风险加剧 (16)3、政策风险 (17)4、技术风险 (17)七、行业的竞争状况 (17)1、行业格局分布较明显 (17)2、行业集中度 (1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业的监管体系及产业政策1、行业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管部门为工信部、科技部。

其中,工信部监管职责包括研究拟定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行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组织制订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等。

青海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路径选择及产业布局优化

青海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路径选择及产业布局优化

青海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路径选择及产业布局优化丁翠英【摘要】本文基于对青海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对工业经济运行形成下行压力,以及自身结构性矛盾影响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全省工业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工业转型升级阵痛持续.进一步提出青海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工业在发展中升级,准确定位发展路径选择;另一方面,要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通过传统产业升级、化解过剩产能和培育新兴产业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和多元支柱产业格局.【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8(034)024【总页数】5页(P97-100,72)【关键词】青海工业;路径选择;产业布局【作者】丁翠英【作者单位】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 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4“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青海省工业保持了稳步发展,但也面临着全国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低速,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结构调整进入攻坚期的大环境,在这一特殊阶段,经济发展新动力虽加快孕育,但由于经济总量还比较小,在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消退带来的影响,加之全省长期形成的资源型、原材料型、重化工产业结构特征,在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疲弱、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全省工业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工业转型升级阵痛持续[1]。

1 青海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2009-2011年,青海省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经历了下降过程后逐年上升[2],2015年该比例达到16.4%,2017年该比例为12.73%。

然而,即便如此,轻工业的增加值也仅为重工业增加值的19.6%,特别是以原材料、资源类为主的传统七大行业增加值占比在70%左右(见表1),工业结构中的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如图1所示)。

当然,也应该注意到,这种轻重工业结构是基于矿产资源开发和历史上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青海省的资源禀赋状况和比较优势原则,推动了青海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青海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1—11月省级部门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的通报

青海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1—11月省级部门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的通报

青海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1—11月省级部门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5.12.22•【字号】青财库字〔2015〕2158号•【施行日期】2015.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青海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1—11月省级部门财政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的通报省级各有关部门:今年以来,省级部门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工作,紧紧围绕全年财政支出目标任务,加快预算执行步伐,预算支出进度继续加快。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预算支出执行基本情况1-11月,省级部门集中支付预算471.27亿元,支出434.16亿元,执行率92%,结余资金37.11亿元。

其中:上年结转指标10.99亿元,支出8.79亿元,执行率80%,结余资金2.20亿元。

分支出类型看:基本支出预算82.65亿元,支出74.85亿元,执行率91%;项目支出预算388.61亿元,支出359.31亿元,执行率92%。

政府采购预算指标19.14亿元,支出12.28亿元,执行率64%,结余资金6.86亿元。

二、预算支出执行需关注的问题(一)部分部门预算执行进度缓慢。

1-11月,省级部门基本支出均衡有序,但项目支出进度不均衡。

从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来看,项目执行率高于平均进度92%的仅有15个部门,项目支出执行率低于平均进度92%的有86个部门,多数部门项目支出进度仍显缓慢,结余资金规模较大,其中:项目结余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有86个部门,且资金结余量过亿的有9个部门:省民宗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广播电视局、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省地勘局、省卫计委(详见附表一)。

(二)政府采购步伐需进一步加快。

1-11月,部分部门的政府采购支出工作步伐仍显缓慢,其中执行率低于平均进度的部门有27个,尚未执行政府采购预算的部门有2个,政府采购资金结余在亿元以上的有3个部门:省公安厅、省卫计委、青海大学。

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中国2015年各省市软件产业主要指标汇总统计(一)

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中国2015年各省市软件产业主要指标汇总统计(一)
8169341 1760949 5783557 4673210 16543033
8683253
嵌入式系统软
69808213
142482 1414005 19596 2863 1698 2477838 573776 123609 1802860 25902467 2466737 140497 1400804 11011 7039025 303929 569560 454623 22523703 5191
181763.98 399934 1316660.29 558401 2778024.15 255827 1052899.81 572627.76 2344568.86
单位:万元
地区
软件企业合计 一.按省市分列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按计划单列市分列 大连市 宁波市 厦门市 青岛市 深圳市 三.按副省级城市分列 沈阳市
1764 708 1022 1298 2097
15068197 3859993 9217448 13014088 42176299
6084642 979287 2305490 4150229 7503225
1639
14831215
4573223
长春市 哈尔滨 南京市 杭州市 济南市 武汉市 广州市 成都市 西安市
21712261 2502559 337104 116210 134460 10852227 1275661 653839 11852435 16334771 9632211 854767 6281803 299471 13915899 771780 5331530 2036254 17236892 89928 112096 2002534 8297108 424495 114548 3165409 114629 2962 45573 60015

it行业调研报告

it行业调研报告

it行业调研报告T行业即信息技术产业,又称信息产业,它是运用信息手段和技术,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信息情报,提供信息服务,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手段、信息技术等服务的产业。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一些it行业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用!it行业调研报告篇1IT行业调查报告IT概念:IT的英文是Information T echnology,即信息产业的意思,较为广泛:目前IT业的划分方法有各式各样,其中以美国商业部的定义较为清楚和合理,它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分成IT业和非IT生产业。

其中IT业又进一步划分为IT生产业和IT使用业。

IT生产业包括计算机硬件业、通信设备业、软件、计算机及通信服务业。

至于IT使用业几乎涉及所有的行业,其中服务业使用IT的比例更大。

由此可见,IT行业不仅仅指通信业,还包括硬件和软件业,不仅仅包括制造业,还包括相关的服务业,因此通信制造业只是IT业的组成部分,而不是IT业的全部。

行业现状分析:最主要的是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只是学了些理论知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自己也不努力自学,很多优秀的大学生都在学校里用功学习,自己钻研,找单位实习,最后都成了抢手的人才,现在计算机这块人才缺口还是很大,一些不是大学文凭的专业人士一样干的很出色,不要被那些没用的垃圾误倒了对这个行业的看法,不努力钻研这一行,就想凭学校里教的那点东西出来打拼,做什么都没有前途。

全球IT行业人才需求减缓的影响,加之我国加大了对软件人才的培养力度,我国软件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有所缓解。

随着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开始招生以及社会力量办学的培训机构的增加,我国软件人才的供给数量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软件人才的结构。

但总体来说,国软件人才状况仍未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现状并存。

具体表现为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现"橄榄型",即软件高端人才,包括系统分析师、项目技术主管等,和低端人才,如软件编码程序员等都严重短缺,中级(端)人才过剩。

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

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
通过对全国在信息产业部登记备案的上万个软件产品的统 计数据,目前已登记备案软件产品的前5类分别为:通信、电子 政务、电力、交通和金融保险,占登记产品总数的27.8%。
2002年当年有3000多家企业获得软件企业资质认定,登 记备案软件产品5000多项。累计到2002年底,全国共认定 6282家软件企业,登记备案软件产品10900项,为软件企业减 免各项税额40多亿元。整个行业企业数量大约在10000家左右。
份额 1.13% 40.20% 31.20% 9.60% 1.48% 1.39% 14.84% 100%
2001 年 90.6 2612.0 1980.0 660.5 102.3 99.0 672.9 6219
份额 1.46% 42.00% 31.80% 10.60% 1.60% 1.60% 10.82% 100%
2003-11
(一)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情况
计算机及 软件在校生
71.85万人
7%
软件相关 48.26万人 专业在校生
5%
高校 在校生 903.36万人
88%
高校在校生 计算机及软件在校生 软件相关在校生
2002年软件相关专业高校在校生构成
2003-11
(二)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计算机及软件 专业毕业生情况
(三) 2005年发展目标
2003-11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 竞争力,在《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中提出的到 2005年的发展目标为:
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2500亿元; 国产软件和服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软件出 口额达到50亿美元;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形成若干家销 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 软件专业技术人才达到80万人。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统计年鉴中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数据。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根据最新的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就业人员数量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

然而,各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具体来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则持续上升。

这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农业和工业。

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三、中国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中国就业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下: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将继续超过农业和工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同时,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服务业的业态也将更加多元化,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市场将逐步崛起。

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将逐步加快,从而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结论中国的就业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实现更加均衡的经济发展。

我们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中国政府按照三次产业划分,对各地区的就业人员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现状和特点。

2016-2022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调研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调研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调研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中国报告网2016-2022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调研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调研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相关概念、分类、应用、经营模式,行业全球及中国市场现状,产业政策生产工艺技术等,接着统计了行业部分企业盈利、负债、成长能力等详细数据,对行业现有竞争格局与态势做了深度剖析;结合产业上下游市场、营销渠道及中国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对行业未来投资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第一章信息技术产业相关概述第一节信息技术基础阐述一、信息技术范围界界定二、信息技术分类三、信息技术社会功能四、信息技术主要特征第二节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一、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体系三、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四、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五、信息技术代表之人工智能第三节信息技术就业一、人才需求二、工作需求三、加入WTO刺激了培训市场的需求四、兴趣爱好五、高校教育机制存在着不足•【报告来源】中国报告网•【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第二章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三、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第二节2014-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政策环境分析一、信息技术产业“十一五”规划二、《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三、相关行业政策第三节2014-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技术环境分析第四节2014-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社会环境分析第三章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态势分析第一节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总况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产业二、中国息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三、中国特色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道路探析四、中国力推新信息技术产业第二节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热点聚焦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二、TD-LTE-Advanced入选4G国际标准三、五城市率先开展云计算试点示范工作四、上海世博会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平台五、我国超级计算机位列全球500强前茅第四章近几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同比分析第一节2013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分析一、2013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与增长二、2013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分析三、2013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点第二节2014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分析一、2014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二、2014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三、2014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运行特点第三节2015年1-9月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分析一、2015年1-9月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二、2015年1-9月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主要特点三、2015年1-9月信息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第五章2015中国主要地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透析第一节珠三角区域一、深圳二、广州三、东莞四、佛山五、珠海第二节长三角区域一、上海二、江苏三、浙江第三节环渤海区域一、北京二、天津三、河北四、山东第四节中西部地区一、武汉二、长沙三、江西四、重庆五、四川第六章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第一节集成电路相关概述一、集成电路特点二、集成电路分类三、集成电路发展四、集成电路设计与封装第二节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综述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回顾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所处发展阶段三、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模式转型五、中国低碳经济成为集成电路产业新引擎六、中国集成电路封测业发展第三节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运营分析一、近三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分析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产品结构三、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规模四、中国集成电路产品及应用结构五、中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情况分析六、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第四节未来五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将驶入快车道二、2016-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预测三、十三五期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模预测四、十三五期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方向第七章2015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新形态分析第一节软件产业相关概述一、软件类型划分二、软件使作许可三、软件开发四、软件产品分类五、软件产业产品价值六、软件收入第二节2015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总况一、软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中国软件产业结构发展逐渐优化三、中国软件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四、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发展状况五、中国软件产业多核并行化开发情况六、我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战略七、两化融合对软件产业调整升级影响第三节2015年中国软件市场运营态势分析一、中国软件市场规模分析二、中国软件市场产销分析三、中国软件进出口贸易分析第四节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软肋二、中国软件产业做大做强的建议三、推动中国软件厂商发展的措施第五节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一、十三五时期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二、中国软件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三、十三五期间中国软件产业需求预测四、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第八章2015年中国新型元器件产业发展热点聚焦第一节中国新型元器件行业发展概况一、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二、中国新型元器件发展环境向好三、中国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趋势第二节LED一、LED产业的发展优势二、2015年中国LED产业发展现状三、中国LED产业良好发展的建议四、十三五期间LED产业发展预测第三节触摸屏一、触摸屏的基本介绍二、触摸屏市场发展格局三、中国中大尺寸触摸屏发展情况四、中国触摸屏市场畅销品牌排名五、中国触摸屏市场竞争的建议第四节光电显示薄膜器件一、中国光电显示薄膜器件发展概况二、中国光电显示薄膜器件行业特点三、中国光电显示薄膜器件发展影响因素四、中国光电显示薄膜器件产业发展预测第九章2015年中国电子新材料产业运营态势分析第一节2015年中国电子新材料行业发展概况一、中国电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环境二、中国电子信息新材料行业渐趋高端化三、中国电子信息材料新技术研发成果丰硕四、中国电子信息新材料市场前景看好第二节半导体材料一、半导体材料发展简史二、利好政策助推中国半导体材料业发展三、半导体材料制约中国IC业竞争力四、半导体材料市场扩张面临技术挑战五、半导体材料与设备业发展需政策扶持第三节平板显示材料一、中国平板显示行业总体发展状况二、中国平板显示用材料及设备产业化情况三、国内平板显示材料市场细分领域的发展四、液晶显示材料行业迎来发展新契机五、发展中国平板显示材料行业的思路第四节光纤光缆材料一、中国光纤光缆产业构成及发展概况二、中国光纤光缆材料行业迎来发展机遇三、中国通信塑料光纤研制获突破四、中国光纤预制棒行业有待进一步壮大第五节电子信息新材料发展趋势一、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用材料发展方向二、光电子材料发展方向三、新型电子元器件用材料发展方向第十章2015年中国电子专用设备产业部析第一节中国电子专用设备产业的发展一、中国电子专用设备新形势二、中国电子专用设备行业发展特点三、中国电子专用设备行业经济运行第二节半导体专用设备一、中国半导体专用设备发展概况二、中国半导体设备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三、中国半导体专用设备的发展对策第三节太阳能光伏设备一、太阳能光伏设备生产区域分布二、中国晶硅太阳能电池设备发展情况三、中国太阳能产业关键设备国产化获突破四、中国光伏设备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五、中国光伏设备厂应发展高端技术第四节中国电子专用设备产业发展预测一、十三五期间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发展规划二、中国电子专用设备主要产品发展预测第十一章2015年中国其他重点技术的发展透析第一节计算机技术一、计算机技术相关概述二、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成就三、中国计算机技术和产业发展关注焦点第二节通信与网络技术一、通信与网络技术的介绍二、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推动运营商转型三、视频通信技术发展呈现的五大趋势第三节数字音视频技术一、中国数字高清晰电视产业化中的关键技术二、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已实现产业化三、中国数字电视终端技术获新突破四、数字音视频产业各领域的关键技术第四节信息安全技术一、信息安全的界定二、信息安全产品的分类三、中国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历程四、2014年中国信息安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第十二章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一节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有利因素一、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重二、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信息产业的发展三、电子产品市场逐步转向国内转移四、平板电脑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带来利好第二节中国信息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一、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二、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第十三章2016-2022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策及前景预测第一节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一、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二、发展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对策三、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加快转变四、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议第二节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预测一、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二、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思路及方向三、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提升信息技术产业国际地位四、十三五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图表目录:(部分)图表:2007-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图表:2007-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图表: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图表:2007-2015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图表:2007-2015年财政收入图表:2007-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图表:2015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图表: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图表:2015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与增长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与增长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产业规模(一)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产业增长(一)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结构(一)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产业规模(二)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产业增长(二)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结构(二)图表:201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月增速对比图表:2014年各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利润完成情况对比图表:2014年电子信息产品月度出口额情况图表: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月情况图表: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图表:2009-2014年部分行业完成投资增速对比情况图表:2014年1-12月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行业完成情况(500万元以上项目)图表:2014年1-12月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省市完成情况(500万元以上项目)图表: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行业增速对比图表:2015年信息技术产业内外资企业发展速度图表:2015年信息技术产业内、外销市场发展速度特别说明:观研天下所出具的报告会随时间,市场变化调整更新,帮助用户掌握最新市场行情。

2015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

2015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

2015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一、全国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也取得了新进展。

(一)研发经费投入增加2014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发展(R&D)经费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0亿元,增长9.9%;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05%,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

按R&D活动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5.1万元,比上年增加1.6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为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应用研究经费支出1398.5亿元,增长10.2%;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1003.6亿元,增长9.8%。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占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7%、10.8%和84.5%。

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10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926.2亿元,增长8.1%;高等学校经费支出898.1亿元,增长4.8%。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3%、14.8%和6.9%。

201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6454.5亿元,比上年增加269.6亿元,增长4.4%;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5%。

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2899.2亿元,增长6.3%,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为44.9%;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3555.4亿元,增长2.9%,占财政科技支出的比重为5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