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自动计算表(1#房)

合集下载

基于 Excel 的沉降观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 Excel 的沉降观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 Excel 的沉降观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陈雪【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年(卷),期】2014(000)007【摘要】The processing system of t is based on the EXCEL VBA .The system has the capacity of data calculation , analysis , forecast and outpu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is system is simple to operation , and the processing result is reliable .It helps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data in Building Settlemen observation , and is worth extension .%设计基于Excel VBA的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处理系统,实现数据自动计算、分析、预报和可视化成果输出。

研究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有效提高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4页(P207-209,219)【作者】陈雪【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青海西宁8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5;TU196【相关文献】1.基于Excel VBA的高校数据处理系统模型构建 [J], 魏明锐;姚兴平2.基于Excel的小型多维气相色谱分析数据处理系统 [J], 张铁柱;肖景娴3.基于Excel和Oracle的专项普查及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J], 周艳会; 张磊; 尹党辉4.基于VB、EXCEL设计的移液器数据处理系统 [J], 张晓晔;刘炜5.基于Excelize函数库Excel多关键字排序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J], 李琨;贾立伟;石晓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罐体沉降观测 (1)

罐体沉降观测 (1)
罐体沉降观测的次数及观测周期的安排
1 罐体为空时首次观测
2 加注到1/3罐体时后,第二次观测
3 1/3罐体静置12小时,后第三次观测
4 加注到2/3罐体后,第四次观测
第一周期
5 6
2/3罐体静置12小时后,第五次观测 满罐体积第六次观测
7 满罐体积静置12小时后,第七次观测
累计天数
经过一次排空(加注至满体积,待气体排空后)准 备第二周期观测
21 满体积静置12小时后
14天
经过三次排空之后是第四周期观测
21天
22 罐体为空 23 加注到1/3 24 1/3静置12小时后 25 加注到2/3 第四周期 26 2/3静置12小时后 27 满体积 28 满体积静置12小时后
经过四次排空之后是第五周期观测
28天
29 罐体为空 30 加注到1/3 31 1/3静置12小时后 32 加注到2/3 第五周期 33 2/3静置12小时后 34 满体积 35 满体积静置12小时后
第五周期
经过五次排空之后是第六周期观测
35
36 罐体为空 37 加注到1/3 38 1/3静置12小时后 39 加注到2/3 第六周期 40 2/3静置12小时后 41 满体积 42 满体积静置12小时后
经过六次排空之后是第七周期观测
42
43 罐体为空 44 加注到1/3 45 1/3静置12小时后 46 加注到2/3 第七周期 47 2/3静置12小时后 48 满体积 49 满体积静置12小时后
பைடு நூலகம்
7天
8 罐体为空
9 加注到1/3
10 1/3静置12小时后
第二周期
11 12
加注到2/3 2/3静置12小时后

浅谈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

浅谈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

浅谈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张XX(中铁二十一局宝兰客专咸阳 712000)摘要: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是确保铺设质量的基础,对保障高速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和高速铁路轨道的几何平顺性及稳定性有极大作用,是确定合理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的关键。

本文结合宝兰客专西坪隧道沉降观测实例,介绍了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布设方案和观测过程,对高速铁路隧道沉降观测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测点布设;二等水准1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高速铁路建设也得以迅猛发展。

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是高速铁路的两个重要特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高铁工程沉降变形监测的意义和重要性。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对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沉降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因此对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的数据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把关,使作业过程规范化,保证沉降监测作业的顺利实施,从而有力保障高速铁路的建设。

1.1工程概况宝兰客专西坪隧道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与社堂镇之间渭河右岸黄土覆盖的黄土梁峁区,设计为双线式无砟轨道隧道,隧道起点里程IDK750+027,终点里程IDK754+304.8,全长4284.624m,隧道洞身全部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层中,通过段地形起伏较大,洞身段最大埋深244m,海拔高程1102~1342m,相对高差约340m。

1.2电子水准仪相对于其它测量仪器,电子水准仪出现较晚,这主要是由于水准仪和水准标尺不仅在空间上是分离的,而且两者的距离可以以1米多变化到100米,因此在技术上引起数字化读数的困难,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攻克这一难题,电子水准仪也已普及,并具有能自动读数,作业效率高,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电子水准仪又称数字水准仪,它采用条码标尺进行读数,将仪器照准条码尺并调焦使条码尺成像清晰,人工完成照准和调焦之后,标尺条码一方面被成像在望远镜分化板上,供目视观测,另一方面通过望远镜的分光镜,标尺条码又被成像在光电传感器(又称探测器)上,即线阵CCD器件上,供电子读数。

路基工程沉降观测细则

路基工程沉降观测细则

目录一总则 (1)二技术依据 (2)三组织管理 (2)四职责 (2)1.职责 (2)2.测量阶段 (3)五沉降变形测量 (4)1.基本原则 (4)2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3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4)4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5)5 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7)6 测量过程具体要求 (8)六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1)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1)2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7)七附表 (17)路基工程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总则新建昆明铁路枢纽东南环线工程路基的沉降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有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是评估工作的基础。

因此,观测工作尤其重要,必须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为适应昆枢东南环线工程对路基(含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的统一,为路基工程提供完整详实、准确可靠的评估依据,特制订本细则。

二技术依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2009-12-01实施《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交桩资料表》中铁第二勘察设计院提供《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285号)《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J447-2005)新建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工程设计文件铁道部有关规定;三组织管理中铁七局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工程指挥部测量组负责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测量管理工作。

沉降变形观测配备专职人员2~3名组长沉降变形观测组。

各测量组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和专职测量员。

四职责1.职责1. 中铁七局昆明枢纽东南环线工程指挥部测量组职责:负责本标段测量工作的统筹和协调;代表本标段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沉降观测点型式及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点型式及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点型式及沉降观测记录为了在建筑变形测量中,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测量的成果和记录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供项目工地参考。

一、沉降观测点1、沉降观测点的留设位置: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首先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当设计无要求时,可设置在以下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烟囱、水塔、油罐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10)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应避开障碍物。

根据经验,观测点上方至少1000mm范围不得有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详见附图1、附图2)2、沉降观测点的型式和保护:沉降观测点可按照附图1、附图2制作、安装。

二、沉降观测记录1、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建筑物施工阶段需按照设计要求对其进行沉降观测,如设计中无明确规定,可按照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大型、高层建筑,可在零米以下基础施工完成后埋设临时沉降观测点,做好临时沉降观测记录。

待零米以上第一层结构施工完成后换成永久沉降观测点。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沉降量计算公式

沉降量计算公式

沉降量计算公式1. 什么是沉降?沉降指的是土地表面在一段时间内的下沉或抬升,常见于建筑物或其他重型设施施工后。

沉降量的大小与地层的性质、施工方式、建筑物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2. 沉降量的计算公式沉降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土壤的变形及建筑物的载荷,因此计算公式也分为多种方法。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弹性沉降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计算方法。

弹性沉降的计算公式为:△h=E×△b/2×[1-(1-v^2)/Epl]式中:△h为沉降量,E为弹性模量,△b/2为建筑物载荷作用面的下降值,v为泊松比,Epl为等效弹性模量。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计算公式为:△h=∑[Zi/Gi×(qi-△p)]×[1+∑(dZi/Di)×(qi-△p)]式中:Zi、Gi、qi、△p代表第i层的厚度、剪切模量、第i层的土层压力和建筑物自重引起的土压力,dZi、Di分别为第i层的厚度变化和刚度变化。

3. 沉降量的实际应用沉降量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建筑物和其他重要设施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未考虑到沉降量的大小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结构变形、裂缝等问题的出现。

沉降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对土层的变形及建筑物的载荷进行科学计算和合理预测,从而制定出更为准确的施工方案和使用方案。

同时,沉降量的实际检测工作也十分重要,可以为施工和使用中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指导。

4. 总结沉降量的计算公式有多种,需要根据实际场景和建筑物质量等条件综合考虑。

同时,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科学检测和数据记录,以确保施工和使用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如果您需要进行相关计算和检测工作,建议咨询相关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意见。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

沉降观测规范要求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30天/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此外,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是否会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1、工程概况兰渝铁路LYS-4 标一分部承建的工程位于宕昌县官亭镇与两河口乡,为时速200km客货共线(双箱运输)电气化双线铁路。

合同段起讫里程为:DK285+81卜DK303+782全长17.971km。

主要工程项目为天池坪隧道(14528m羊古堆隧道(439n)、化马隧道(进口段2500n)以及龚家沟中桥108.5m (2 (3-32)m连续梁桥)、庙下中桥124.2m (3X32mj梁)、羊古堆中桥81.5m (2X32m梁)。

2、编制依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办法》《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3、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的目的及意义兰渝铁路铺设无砟轨道地段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较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监测。

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兰渝铁路无砟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4、沉降变形测量4.1兰渝铁路LYS-4标一分部管区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隧道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根据桥梁、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4.2兰渝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

4.4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4.5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4.5.1基准网、变形点测量网均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包韬昌学号:1041629126专业:工程测量与监理指导教师:王建强实习时间:2012.11-2013.5实习地点:江西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东华理工大学高职院目录绪论 (2)一.实习简介 (3)1.1 建筑物地基和基础变形观测 (4)1.2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特点 (4)1.3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精度 (5)1.4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频率 (7)2.1水准测量法 (7)2.2 一般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11)3.1工程介绍 (13)3.2监测任务及监测项目 (13)3.3工作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和坐标系统 (13)3.4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 (14)3.5监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15)3.6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 (17)3.7变形观测成果分析总结 (18)3.8沉降观测成果展示 (19)4实习体会与结束语 (35)致谢 (37)参考文献 (38)绪论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兴建了大量、复杂和精密的工程建筑物,为使这此工程建筑物安全、可靠地运行,为民造福而兴起的。

近20年来,高层建筑如春笋般兴建。

在这些建筑物及其设备运营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形边。

这种形变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与运营期间,必须对它们进行监视观测。

了解建筑物变形的成因非常重要。

建筑物变形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建筑物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下水位的升降和它对基础的侵蚀作用,地基土在荷载与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产生的各种工程地质形象,温度的变化,建筑物附近新工程对地基的扰动等。

建筑物变形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地质勘探不充分与结果不准确,设计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方法不当等。

一.实习名称:沉降观测实习二.实习目的及要求: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实验课堂理论外,还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

运城市万达广场主体楼地面沉降观测分层监测方法

运城市万达广场主体楼地面沉降观测分层监测方法

1 引言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指通过使用一定的监测设备,按照相关规程,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变形状态,并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信息。

当建筑物的变形量未超过一定的阈值时,该变形属于正常沉降;当超过这一阈值时,就很有可能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对建筑物的变形过程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其沉降变形状况。

此项动作同样适用于建筑物运营期间,有助于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本文以运城市万达广场主体楼为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为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2 作业区概况本次以运城市万达广场为观测对象,该建筑物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铺安街至禹西路一带,其主楼是一座四层(局部五层,并附带一层地下超市)框架结构的商用楼宇,总建2筑面积约1.09×105m ,安全等级为二级。

根据建筑物设计说明书,运城市万达广场地基部分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3 监测方法本次观测时间为2018年4月10日至2018年2月21日,历时10个月,共观测10次。

测量采用二等沉降观测,监测点个数为49,中误差0.5mm。

根据沉降量—荷载—时间关系曲,判定建筑变形沉降是否达到稳定。

根据相关标准,结合当地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当最后100天的最大沉降速率不大于0.02mm/d 时,即可视为稳定。

3.1 观测方法基准网、监测网分别采取往返、单程观测的方式,观测所需设备为电子水准仪(DNA03)、铟钢条码尺(2m)、尺垫(2.5kg)。

沉降观测所用仪器都经过了质检部门检定,后附仪器检定证书。

每期观测开始前,测定数字水准仪的i 角,其值均小于15″,满足规范要求。

本次外业观测中,为保证观测过程的连续性,将奇数站与偶数站的观测顺序分别规定为“后—前—前—后”和“前—后—后—前”;内业数据处理与变形分析时,高程、高差、沉降量均取位至0.01mm。

3.2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及观测1)基准点埋石情况为便于沉降观测,在建筑物北边的水泥路边,大约50m 外的稳定地面布设3个高程基准点,编号为A1-A3,以A1作为起算点,以A2(海拔366.468m)作为高程的基准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自动计算、自动生成曲线图(修正2.0)

沉降观测自动计算、自动生成曲线图(修正2.0)

结 M-9
11.111m
11.100m 11mm 11mm 11.099m 1mm 12mm 11.099m 0mm 12mm 11.099m 0mm 12mm 11.099m 0mm 12mm
M-10
11.111m
11.099m 12mm 12mm 11.098m 1mm 13mm 11.098m 0mm 13mm 11.098m 0mm 13mm 11.098m 0mm 13mm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m
11.108m 3mm 3mm 11.107m 1mm 4mm 11.107m 0mm 4mm 11.107m 0mm 4mm 11.107m 0mm 4mm
M-2
11.111m
11.109m 2mm 2mm 11.108m 1mm 3mm 11.108m 0mm 3mm 11.108m 0mm 3mm 11.108m 0mm 3mm

累计沉降深度

10mm


8mm
线

6mm
4mm
2mm
0mm
第一次
第二次
沉降曲线图
第三次
第四次
观测时间
第五次
第六次
M-1 M-2 M-3 M-4 M-5 M-6 M-7 M-8 M-9 M-10 M-11
施工 单位 观测 人员 签字
监理 单位 检查 人员 签字
专业测量员
专业监理 工程师
年月 日
技术负责人
沉降观测记录附表一(GB50300-2013)
建筑层数
仪器
施工 单位 观测 人员 签字
监理 单位 检查 人员 签字
专业测量员
专业监理 工程师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第3章)(1)

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第3章)(1)

利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时,假设条件: (1) 地基是均质的、各向同性的半无限大的、线性的 变形体; (2) 在压力作用下,地基不产生侧向变形,因此可采 用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 为了弥补由于忽略地基土的侧向变形而对计算 结果造成的误差,通常取基底中心点下的附加应 力进行计算,以基底中点处的沉降代表基础的平 均沉降。
2µ 2 β = 1− 1− µ
一般 0 < µ < 0.5 硬土
β ≤1
软土
ES ≥ E0
E0 和 β E 较接近
E0 >> β ES
土的工程性质的分类
α1~ 2
< 0.1MPa-1 或 Es>15MPa ,属低压缩性
土; 0.1≤
α1~ 2
<0.5MPa-1 或 4≤Es≤15MPa 时,
属中压缩性土;
附加应力系数面积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为 α
z A = ∫ Kdz p0 0
= α
Kdz ∫=
0
z
z
A p0 z
1 z A = S′= ∫ ε dz = σ z dz ∫ 0 Es 0 Es
z
_
上式表明z深度范围内附加应力系数K 的平均值,所以 α 称为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_ 几何意义:以z为高、 α p0 为底的矩形面积,是z深度内附 加应力分布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的等代面积。 地基沉降量的计算公式
z S ′ = α p0 Es
规范法的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p0 ψ s ∑ ( ziα i − zi −1α i −1 ) = = s ψ ss i =1 Esi
'
n
角点法
式中
s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地基沉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完成

施工
单位
观测
人员
签字
监理 单位 检查 人员 签字
1层结构完成
2层结构完成
3层结构完成
4层结构完成
施工单位名称(章)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成果
建筑B-14-1
工程名称
沪亭小区动迁安置配套商品房A地块 基础中心最终沉降量计算值
1号楼
偏心距
仪器规格
NAL124
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
6
4.798 1 4 4.798 0 4 4.798 0 4
7
4.83 0 3 4.829 1 4 4.828 1 5
8
4.827 1 6 4.827 0 6 4.826 1 7
施 工 进 度
施工 单位 观测 人员 签字
监理 单位 检查 人员 签字
5层结构完成
6层结构完成
7层结构完成
施工单位名称(章)
3
4.818 2 8 4.816 2 10 4.815 1 11
4
4.78 2 9 4.778 2 11 4.777 1 12
5
4.8 1 9 4.798 2 11 4.796 2 13
6
4.797 1 5 4.796 1 6 4.795 1 7
7
4.828 0 5 4.827 1 6 4.826 1 7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4.818 1 8
2
4.809 1 6 4.809 0 6 4.808 1 7
3
4.821 2 5 4.82 1 6 4.82 0 6
4
4.784 2 5 4.783 1 6 4.782 1 7
5
4.802 1 7 4.802 0 7 4.801 1 8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成果
建筑B-14-1
工程名称
沪亭小区动迁安置配套商品房A地块 1号楼
基础中心最终沉降量计算值 偏心距
仪器规格
NAL124
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
水准点号数及高度
TG2 3.55
结构层数
地上18层、地下1层
2012年5月25日 2012年6月5日
测点 初次高程 (m)
高程 (m)
本次 下沉 (mm)
水准点号数及高度
5.1
结构层数
地上18层、地下1层
月日 测点 初次高程
(m)
1
月日
高程 (m)
本次 下沉 (mm)
2012年7月10日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4.82 2 6
7月 20 日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4.819 1 7
7月 28日
3 4.804 2 5 4.803 1 6
6
4.802 4.801 1 4.799 2
3 4.799 0 3 4.799 0 3
7
4.833 4.832 1 4.831 1
2 4.83 1 3 4.83 0 3
8
4.833 4.829 4 4.829 0
4 4.828 1 5 4.828 0 5

工 进
监理 单位 检查 人员 签字
砌筑阶段
砌筑阶段
装饰阶段
施工单位名称(章)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B-14-1
工程名称
沪亭小区动迁安置配套商品房A地块 1号楼
基础中心最终沉降量计算值 偏心距
仪器规格
NAL124
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
水准点号数及高度
5.1
结构层数
地上18层、地下1层
月日 测点 初次高程
(m)
1
月日
高程 (m)
本次 下沉 (mm)
2012年9月 28日 2012年 10 月 10 日 2012年 11 月 15 日
2013年 3 月 15 日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4.804 1 22
2
4.795 1 20 4.794 1 21 4.794 0 21
3
4.806 0 20 4.806 0 20 4.805 1 21
4
4.767 1 22 4.766 1 23 4.766 0 23
2
4.815 4.814 1 4.812 2
3 4.811 1 4 4.81 1 5
3
4.826 4.825 1 4.823 2
3 4.823 0 3 4.823 0 3
4
4.789 4.789 0 4.787 2
2 4.786 1 3 4.786 0 3
5
4.809 4.807 2 4.806 1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4.816 2 10
2012年8月 10 日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4.815 1 11
2012 年8月15 日
高程 (m)
本次 下沉 (mm)
累计 下沉 (mm
)
4.814 1 12
2
4.807 1 8 4.806 1 9 4.804 2 11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成果
建筑B-14-1
工程名称
沪亭小区动迁安置配套商品房A地块 1号楼
基础中心最终沉降量计算值 偏心距
仪器规格
NAL124
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
水准点号数及高度
5.1
结构层数
地上18层、地下1层
月日 测点 初次高程
(m)
1
月日
高程 (m)
本次 下沉 (mm)
2012年8月2日
11层结构完成
12层结构完成
13层结构完成
施工单位名称(章)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成果
建筑B-14-1
工程名称
沪亭小区动迁安置配套商品房A地块 1号楼
基础中心最终沉降量计算值 偏心距
仪器规格
NAL124
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
水准点号数及高度
5.1
结构层数
地上18层、地下1层
月日 测点 初次高程
2012年6月15日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2012年6 月 25 日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2012年7月 2 日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1
4.826 4.824 2 4.823 1
3 4.822 1 4 4.822 0 4
5
4.786 0 23 4.786 0 23 4.785 1 24
6
4.784 1 18 4.783 1 19 4.783 0 19
7
4.814 1 19 4.814 0 19 4.813 1 20
8
4.813 0 20 4.812 1 21 4.811 1 22
施 工 进 度
施工 单位 观测 人员 签字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4.808 2 18 4.808 0 18 4.806 2 20
2
4.798 0 17 4.797 1 18 4.796 1 19
3
4.808 0 18 4.807 1 19 4.806 1 20
7
4.82 2 13 4.819 1 14 4.819 0 14
8
4.82 0 13 4.819 1 14 4.818 1 15
施 工 进 度
施工 单位 观测 人员 签字
监理 单位 检查 人员 签字
14层结构完成
15层结构完成
16层结构完成
施工单位名称(章)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成果
5
4.795 1 14 4.794 1 15 4.793 1 16
6
4.794 1 8 4.793 1 9 4.791 2 11
7
4.824 2 9 4.823 1 10 4.822 1 11
8
4.821 0 12 4.82 1 13 4.82 0 13
施 工 进 度
施工 单位 观测 人员 签字
监理 单位 检查 人员 签字
基础中心最终沉降量计算值 偏心距
仪器规格
NAL124
结构形式
剪力墙结构
水准点号数及高度
5.1
结构层数
地上18层、地下1层
月日 测点 初次高程
(m)
1
月日
高程 (m)
本次 下沉 (mm)
2012年8月25 日
2012年 8月 30 日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0 12 4.813 1 13
2012年 9 月 5 日
高程 (m)
本次 累计 下沉 下沉 (mm) (mm)
4.813 0 13
2
4.803 1 12 4.803 0 12 4.802 1 13
3
4.813 2 13 4.812 1 14 4.811 1 15
4
4.775 2 14 4.773 2 16 4.773 0 16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