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2000-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合集下载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这事儿当年可轰动了。

一些不良奶粉厂商,为了让检测的时候蛋白质含量数据好看,就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

这三聚氰胺可不是啥好东西,根本就不能被人体正常吸收,结果好多小宝宝喝了这种奶粉后,都出现了肾结石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那些可爱的小宝贝们,有的肾都被结石折磨得不行了。

全国上下都愤怒了,这简直是拿宝宝们的健康开玩笑啊。

那些无良企业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事件也让咱们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更加重视了,标准也更严格了。

二、地沟油事件。

你能想象有人把从下水道里捞出来的油重新加工,然后再送上咱们的餐桌吗?没错,地沟油事件就是这么可怕。

一些不法分子,收集饭店下水道里那些油腻腻、脏乎乎的泔水油,经过一些简单又恶心的加工,伪装成正常的食用油。

这些地沟油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吃多了对身体那可太有害了,什么肠胃病啊,致癌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老百姓知道这事儿的时候,都觉得太恶心了,在外面吃饭都提心吊胆的。

后来国家大力打击地沟油的生产和销售,就是要把这种恶心又危险的东西彻底赶出咱们的餐桌。

三、瘦肉精事件。

那些养猪的人里啊,有一小撮贪心的家伙。

他们想让猪长得瘦肉多,卖相好,就给猪喂瘦肉精。

这瘦肉精可不得了,猪吃了它虽然是长瘦肉了,但是人要是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那心跳就会加速,就像刚跑完百米冲刺一样,还会手抖、头晕呢。

好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这种猪肉,身体出现各种不舒服。

这事儿被曝光后,大家买猪肉的时候都开始小心翼翼的,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猪肉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不让这些喂了瘦肉精的猪肉流入市场。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我国历年食品安全事件一.1. 激素门2010年8月,一则“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的报道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8月8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发布“致媒体的公开信”表示,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

11日,湖北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3女婴进行集体会诊,诊断认为“雌激素水平正常”,属于假性性早熟。

15日,卫生部举行专题发布会称,“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2010年10月,“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引发蒙牛及其公关公司的涉案传闻“开始以为没什么大的问题,没有想到约一个月之后,这些症状还没有消除。

”无奈之下,邓小云于7月5日带着女儿到武汉市儿童医院就诊。

武汉市儿童医院的老教授江泽熙初步断定是激素引起的性早熟。

我的评论铁证面前还在说假话!难以服众啊为什么恰巧全国那么多儿童都恰恰吃的圣元奶粉出的问题。

值得深思!所谓的砖家都是垃圾!小孩的体质差!阻挡不了任何外界的东西!可吸收能力很好!恰恰把奶粉中所有的激素都吸收了(吸收好)!身体排出不了那些激素(体质差)!才会出现这种结果!二.2.反式脂肪酸原来在1920年一个德国的叫威廉•诺曼化学家发现了一种叫氢化油脂的东东,这种油脂特别容易保存,而且用这种油做出来的食品特别的可口于是就被食品行业广泛的运用了。

但是过了70年以后1990年突然美国科学家发现氢化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反式脂肪酸的东西这种东西的危害大到什么程度?美国食品与**监督管理局叫他又一个DDT(剧毒杀虫剂)!由此可见他的危害性有多大。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明白,到底这个东西对我们身体本身有什么影响?我们平时烧菜用的都是豆油,菜油,麻油,好像没什么关系吧。

说到这里我举个例子,纽约知名摄影师半年前做了一个实验,惊讶地发现把儿童餐放在室温下,竟然180天也不会腐烂。

令萨利没想到的是,整整6个月过去了,这份开心乐园餐竟丝毫没有腐烂,甚至连一星半点儿的霉斑都没有长。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1号”被滥用为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就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辣椒酱、辣腐乳、酱腌菜,到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长沙坛坛香牌风味辣椒萝卜、河南豫香牌辣椒粉以及方便面里相继被检出了“苏丹红1号”……。

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1987年12 月至1988年2 月,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性流行事件,30万市民染上甲肝。

1996年6月27日至7月21日,云南曲靖地区会泽县发生食和散装白酒甲醇严重超标的特大食物中毒事件,192 人中毒,35人死亡,6人致残。

1997年6月底至7月上旬,云南思茅地区发生群众自行采食蘑茹中毒事件,共有255人中毒,死亡73人。

1998年2 月,山西省朔州、忻州、大同等地区连续发生的多起重大的假酒中毒事件,有200多人中毒,夺去了27人生命。

1999 年1月,广东省46名学生食物中毒;同年6月,某省一医院接受了34人中毒事件,中毒原因都是食用带有甲胺磷农药残留的“蔬菜”。

2001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60多人到医院就诊,症状为心慌、心跳加快、手颤、头晕、头痛等,原因是食用了含有“ 瘦肉精” (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7]。

2001 年,江苏、安徽等地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 H7 食物中毒,造成177 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 万人[8]。

2003年3月19日,辽宁省海城市部分小学生及教师饮用豆奶引发食物中毒,其中涉及2556名小学生(中毒人数达292人),豆奶食物中毒的原因是,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抗营养因子未彻底灭活[9]。

2.2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10]。

据卫生部提供的信息,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

与2002年比较,重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1%、80.7%、134.1%[11]。

但是,在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中,大量肠炎、痢疾等散发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病毒、寄生虫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并不包括在其中。

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现状表明,由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O157∶H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伤寒沙门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 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及疾病散发是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主要食源性危害[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事记 新颖 完整 优质 复习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事记   新颖 完整 优质 复习资料

2000年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摘要一、2000年1.“毒瓜子”事件: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在省卫生厅的组织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卫生执法检查,查获了“正林”等5种近200吨含矿物油的西瓜子,并进行了查封处理并对生产这些瓜子的企业进行整改①。

二、2001年1.河源瘦肉精中毒事件:2001年7月河源数百名市民进食猪肉后,出现呕吐、头昏等症状,经查是猪肉含有“瘦肉精”。

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迅速抵达河源,指导当地调查处理此事,中毒的四百八十四名患者,经住院治疗以后均出院,无一例死亡。

河源市委、市政府对已查实的三个养猪场的一百一十八头毒猪集中统一销毁,并对全市范围内的生猪进行调查,表示决不遗留隐患②。

2.吉林豆奶中毒事件: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000多名学生集体中毒。

3年后,46名曾经中毒的学生在复查时,有13人发现血液有改变,并被诊断为“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③。

三、2002年1.陈馅制汤圆恶性事件:2002年2月,哈尔滨香香鸟食品有限公司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在所查获的汤圆馅是由去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的月饼经粉碎后制得,月饼早已超过保存期,有些已发霉变质,甚至被鼠咬④。

2.金华白糖碜加硫酸镁事件:2002年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在某仓库发现标识为广西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9.5吨假冒“白砂糖”,该“白砂糖”30%的成分为蔗糖,30%成分为硫酸镁,其余成分无法确认,对这批“白砂糖”全部没收并予以公开销毁⑤。

3.吉林省长春市假冒劣质“鸭血”案:2002年5月21日,长春市南关区东岭南街查获一处用牛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黑窝点,销毁假冒劣质“鸭血”及原料一千公斤。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 危害: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提
高蛋白质检测值,人如果长期摄入会导致 人体泌尿系统膀胱、肾产生结石,并可诱 发膀胱癌。
Top.2瘦肉精
• 曝光时间:2011年3月15日 • 事件概况:自2011年3月15日“瘦肉精”事件曝光至
23日18时,河南全省共排查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近6 万个,确认“瘦肉精”呈阳性的生猪126头,涉及60 多个养殖场;排查50头以下散养户7万多个,确认 “瘦肉精”呈阳性生猪8头;同时还查获含“瘦肉精” 饲料若干批次。2011年3月25日从“瘦肉精”事件国 务院联合工作组获悉,河南“瘦肉精”事件所涉案 件调查取得重要突破,肇事“瘦肉精”来源基本查 明,并已发现3个“瘦肉精”制造窝点。之后河南警 方发布消息称“瘦肉精”案已经侦破,查明流入河 南省“瘦肉精”源头在湖北襄阳。
• 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
30多家超市。事件曝光后上海公安部门对涉嫌犯 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 司分公司法人代表叶维禄、销售经理徐剑明等5人 依法刑事传唤。经审查,这5名犯罪嫌疑人分别交 代了企业自2011年1月以来,违法生产、销售掺 有违禁添加剂“柠檬黄”的“染色’馒头83716 袋,共计334864只,价值20余万元。目前,公安 部门已依法对5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案件 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2011年4月29日,上海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公布了 对“染色”馒头相关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宝山区 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邢晓金等监管人员分别受 到记过、撤职等处分。
Top.7海南毒豇豆
• 曝光时间:2010年2月初 • 事件概况: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
自海南省陵水县英洲镇和三亚市崖城镇等 地的5个豇(jiang)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 留超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立即对 不合格豇豆予以销毁,并根据湖北省农产 品市场准入的规定采取了相应的市场监管 措施。

2000-2011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00-2011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00-2011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000-2011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

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

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

(沈阳“毒豆芽”)2、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

(毒生姜)3、2011年4月13日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

(雀巢“砷含量”超标)4、2011年4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

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

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

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牛肉膏” 事件)5、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

2000年至2011年部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00年至2011年部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00年至2011年部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00年:“毒瓜子” 事件
2001年:广东“瘦肉精”事件、吉化学生豆奶中毒事件
2002年:长春假“鸭血”事件、金华有毒“白砂糖” 事件
2003年:“敌敌畏火腿”事件、杭州“毒海带”事件
2004年:“陈化粮”事件、“大头娃娃”事件、广州“剧毒散装白酒”事件
2005年:上海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雀巢奶出碘含量超标事件
2006年:北京福寿螺事件、“人造蜂蜜”事件、浙江有毒猪油事件、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苏丹红咸鸭蛋事件
2007年:“思念”、“龙凤”品牌云吞及水饺事件、台湾味全奶粉事件
2008年:新疆人造红枣事件、三鹿奶粉事件
2009:,“咯咯哒”问题鸡蛋事件、砒霜果汁饮品事件
2010年:“紫砂门”事件、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
2011年:“毒血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牛肉膏”事件、毒生姜事件、沈阳“毒豆芽”。

中国2000-2010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2000-2010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2000-2010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4、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5、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6、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7、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

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

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案例资料

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案例资料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双汇瘦肉精事件 18道检验不检瘦肉精 消费者熟悉的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被央视3· 15特别节目曝光。 央视报道,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 肉不检测“瘦肉精”。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 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 2011年7月25日16时30分,经过长达八小时的庭审,河南 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河南“瘦肉精”案中的刘襄、奚 中杰、肖兵、陈玉伟、刘鸿林等5名犯罪嫌疑人一审宣判。 其中主犯刘襄制售“瘦肉精”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 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主犯奚中杰制售“瘦肉精”被依 法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主犯肖兵销售“瘦 肉精”被依法判处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主犯陈玉伟加 工、销售“瘦肉精”被依法判处14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从犯刘鸿林被依法判处9年。5名罪犯的非法所得予以收缴, 犯罪使用财物予以没收。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2002年2月,哈尔滨香 香鸟食品有限公司用去 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 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 在所查获的汤圆馅是由 去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的 月饼经粉碎后制得,月 饼早已超过保存期,有 些已发霉变质,甚至被 鼠咬。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2002年5月21日,长春 市南关区东岭南街查获 一处用牛血和化工原料 加工假“鸭血”黑窝点, 销毁假冒劣质“鸭血” 及原料一千公斤。三名 制假人员被刑事拘留, 制假业主判处有期徒刑 八个月,两参与制假者 被判拘役六个月,并处 罚金一万八千元人民币。
十年食品质量事故回顾
2004年5月11日,广州 一市民被怀疑饮用散装 白酒中毒死亡,短短10 天内,共有14人因饮用 假酒死亡、39人受伤。 这些散装白酒中含有剧 毒工业酒精甲醇。甲醇, 别名木醇或木酒精,无 色透明液体,经口摄入 0.3-1g便可致人于 死地。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一、“砒霜门”据《今日早报》报道“农夫山泉有点甜。

”伴随这句广告语的广为流传,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以及其它系列产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

然而,现在网上已经有网民把这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改成了“农夫山泉有点毒”。

日前,海口市工商局对海口部分批发市场、商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销售的部分食品进行抽样初检,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生产的30%混合果蔬(生产日期:2009—6—27,规格:500毫升/瓶)、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生产日期:2009—8—16,规格:445毫升/瓶)、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蜜桃多汁(生产日期:2009—8—22,规格:250毫升/瓶)3种饮料总砷超标。

海口市工商局的消费警示还表示,上述结果经过了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和海口市卫生防疫站复检证实。

消息一出,统一和农夫山泉深陷“砒霜门”的新闻遍布了各大门户网站。

杭州卖的“涉毒”饮料产地有别据介绍,总砷指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中砷的总量。

常说的砒霜中毒,就是急性砷中毒。

如果检验报告属实,也就意味着“农夫山泉”、“统一”有批次饮料“涉毒”。

昨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杭州朝晖路的华润万家超市,发现平日受白领青睐的农夫山泉“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和统一蜜桃多汁等“问题果汁”仍占据货架显著位置,尚未撤柜。

不过,记者仔细查看了该饮料包装,发现与海口市工商局公布的“黑名单”里的生产产地并不一样。

“黑名单”中涉及的是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和广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而在杭城这两家超市销售的是农夫山泉杭州千岛湖饮用水有限公司和昆山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

杭州华润万家公关部负责人表示,一在网上看到相关消息,超市便对相关产品进行了自查,同时让供应商给我们一个说法。

发现这些产品三证齐全,进入超市的流程手续也符合规定。

目前,没有接到国家和省内相关部门发出的权威通知。

而且由于目前销售的饮料与海口检测的广东产品不属于同一产地和批次。

2000年——2012年我国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汇总

2000年——2012年我国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汇总

2000年——2012年我国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汇总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从2000年到2012年的这段时期,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与损失。

本文将对这段时间内出现的我国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汇总。

一、肉类制品安全问题2001年,广东省深圳市发生了著名的“瘦肉精事件”。

大量暴露在瘦肉精中的生猪肉流入市场,导致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此前的1999年,安徽省阜阳市也曾发生肉制品中添加瘦肉精的事件。

二、奶制品安全问题2008年,三聚氰胺添加到奶制品中的丑闻被曝光,让全国人民震惊。

这一事件造成了大批婴幼儿感染尿毒症,甚至有婴儿因此而死亡。

此次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对中国奶制品行业造成了重创,导致了人们对奶制品的安全问题普遍怀疑。

三、鱼虾类食品安全问题2006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多个地方曝出了鱼虾类海产品中含有非法添加物的事件。

这些非法添加物的使用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对渔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豆制品安全问题2011年,我国河南省信阳市8020豆制品中检出亚硝酸盐超标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亚硝酸盐超标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容易形成亚硝酸类化合物,进一步危害人体。

五、油脂制品安全问题2000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多次曝出油脂制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事件。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2004年发生在山东省的“地沟油事件”,大量地沟油流入市场,严重危害了人民的食品安全。

六、水产品安全问题此期间,我国多个地方曝出水产品被过度使用抗生素的事件。

这种滥用抗生素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而且对水产品的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

七、果蔬类食品安全问题2002年,我国广东省广州市曝出了大量果蔬类食品含有有害农药残留物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种有害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特别危害儿童和孕妇。

中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NO1.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2005全国2005年6月5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

7月7日,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发了《关于组织查处“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的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的行为。

随后多地报道海鲜产品使用“孔雀绿石”。

NO2.苏丹红鸭蛋2006北京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06年11月12日报道,在北京市场上,一些打着白洋淀“红心”旗号的鸭蛋宣称是在白洋淀水边散养的鸭子吃了小鱼小虾后生成的。

经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鸭蛋样品里含有偶氮染料苏丹红Ⅳ号,具有高致癌性。

NO3.三鹿“三聚氰胺奶粉”2008河北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宗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多个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查出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该事件导致逾30万儿童受害。

NO4.皮革奶2005-2011山东2005年,山东等地曝出在牛奶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事件,引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重视,曾经大力整顿。

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条被广大网友热议的名为《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报道。

报道中声称,不法商家把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提炼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企图以此来提高奶里的蛋白质含量好蒙混过关。

NO5.地沟油2010全国2010年3月19日,地沟油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地沟油被销往全国各地,主要用于火锅底料中。

NO6.瘦肉精2011全国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海城学生豆奶中毒
2003-3
3月19日,辽宁海城三千多名小学生同时饮用了一种“高乳营养学生豆奶”,部分学生先后出现了腹痛、恶心头晕等症状,并致人死亡。卫生部及辽宁省的13名专家在连续调查6天后宣布:“中毒病因是豆粉中未彻底灭活的抗营养因子”。
金华火腿农药浸泡
2003-11
2003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揭露了个别金华火腿生产厂家为生产“反季节火腿”,使用农药敌敌畏浸泡猪腿防止蚊苍和生蛆的内幕。业内人士称:金华市此前的一次调查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有25家之多。
2008-9
震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在随即掀起的行业整肃风暴中,公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奶源造成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于全行业,大企业、知名品牌的问题尤其集中。中国乳业承受了空前的行业危机。
海南毒豇豆
2010-2
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豇豆。所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为高毒杀虫剂,属高毒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以及中草药植物上。2006年,国务院就明确禁用了一系列高毒农药。“毒豇豆”事件使人们对这一禁令的执行效果生出质疑。如何加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链条的基础环节,成为一个沉甸甸的课题。
地沟油风波
2010-3
在中国数百个城市中,但凡有餐饮业的地方就有地沟油回收业务。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脏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研究和报料者称:中国人每年吃掉两三百万吨地沟油。媒体做出这样的标题—“你一定吃过地沟油!”
多宝鱼“嗑药”
2006-11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近期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含有可能致癌的禁用渔药残留—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专家指出,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事发后,国家食监局即派调查组前往山东沿海各地,调查多宝鱼及其他海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使用情况。

2000年——2010年食品安全大事件

2000年——2010年食品安全大事件

2000年—— 2010年食品安全大事件扫描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6、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7、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举国震惊,而在此前后,食品安全的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

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中,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之道。

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2011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 2012年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爆料称,老酸奶和果冻很可能是破皮鞋制成。

众消费者一时愕然:破皮鞋进了肚子!关于老酸奶安全的问题成了热门话题。

2.2012年4月份,浙江警方破获了一起制售地沟油的案件。

警方在案件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地沟油,部分小作坊将劣质、过期、腐败了的动物皮、肉、内脏经过简单的加工提炼后生产出来油脂。

经过行动,警方摧毁制售地沟油窝点13处,查获油品3200余吨。

3.2012年3月27日,温州市查出8000斤竹笋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这些被硫磺熏过的竹笋在端上消费者餐桌前的最后一步被成功截获了,很多家庭也因此无法品尝到硫磺的味道了。

4.2012年3月22日,进口的雅培奶粉被查出质量问题,因其酪蛋白过多,婴儿食用可能会肠道出血、营养不良、腹泻,并对肾脏功能造成压力。

5.2012年2月10日,网友爆料在超市花了5块8买了一袋“三全奶香馒头”,生产日期是2011年12月5日,保质期是12个月,外包装虽然很严实,看不到里面的馒头。

拆开后发现整盒12只馒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霉。

6.2012年2月9日,哈尔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红牛饮料存在标注成分与国家批文严重不符、执行标准和产品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

这一重磅消息拉开了红牛“添加门”事件的帷幕。

7.2011年12月25日,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某批次的牛奶黄曲霉毒素M1超标。

国标限值0.5微克/千克,而蒙牛实测值1.2微克/千克,超标140%。

随后,蒙牛声明,牛奶中出现黄曲霉毒素M1的原因是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过高。

黄曲霉毒素虽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强致癌物,但2001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对黄曲霉毒素的危险性进行的研究表明,饮用含黄曲霉毒素M10.5微克/千克的奶,比起饮用含黄曲霉毒素M10.05微克/千克的奶,可使每年每10亿人口肝癌发病率增加29例,如此致癌增加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8.2011年10月,北京市工商局公布,思念水饺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安全检查中为不得检出物质。

随后三全、海霸王、湾仔码头等速冻食品也相继被验出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

9.2011年9月,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6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此次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同时扣押食用地沟油100余吨。

据嫌犯交代,购买的地沟油主要销往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粮油批发市场。

中国人一年消耗食用油3000万吨,而“地沟油”就占300万吨,也就是说每10顿饭里,就可能有一顿是“地沟油”做的。

据了解,“地沟油”经过几番处理,再依据现有食用油国标检测,指标上却是“合格品”,连检测都测不了。

卫生部2011年多次征集地沟油检测办法,均无功而返。

10.2011年8月,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爆出:市面上的山西老陈醋95%都是勾兑醋。

醋精本身不含营养成分,勾兑比例掌握不好的话,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国家目前虽有所谓配制食醋的标准,但尚无手段检测出勾兑的是不是工业级冰醋酸,以及勾兑比例是否合乎标准。

11.2011年8月,浙江全省工商机关集中开展了燕窝市场血燕产品专项清查行动,抽检涉及全省各零售店问题血燕达20万克,约3万多盏,平均亚硝酸盐含量达4400毫克/千克,亚硝酸盐含量最高达11000毫克/千克。

染色血燕是经过人工染色而成的燕窝产品,大部分都是用白燕窝染色而成,而且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不良商家所用的白燕窝都是质量差、外观不好看的低价白燕窝,所含的亚硝酸盐含量都很高,有的甚至达到了几千毫克/公斤,对人体危害很大。

12.2011年5月23日,一名普通的女质检员将在台湾隐藏了30年的塑化剂污染事件彻底揭开。

益生菌、饮料、药品、保健品等先后被查出含有大量塑化剂,罪魁祸首是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昱伸香料公司”。

事件曝光两周后,塑化剂之风吹到大陆。

6月11日,广东、浙江4家企业生产的8种食品添加剂也被查出含有塑化剂。

本次事件共有282家台湾企业受到牵连,受污染产品有945种。

塑化剂常用于塑料制品生产,禁止添加进任何食物、药品和保健品中,如果在体内长期累积,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长期食用会引发激素失调,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最重要的是影响男性生殖能力,造成孩子性别错乱,诱发儿童性早熟。

长期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

13.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

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

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

(沈阳“毒豆芽”)14.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

(毒生姜)15.2011年4月13日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

(雀巢“砷含量”超标)16.2011年4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

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

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

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牛肉膏” 事件)17.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

(染色馒头)1、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

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此外,在该黑加工点内,警方还发现尿素、恩诺沙星、6-苄氨基腺嘌呤、无根剂等违法添加剂。

权威部门对豆芽菜进行检验证实,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尿素超标27倍。

(沈阳“毒豆芽”)2、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

(毒生姜)3、2011年4月13日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最新报道称,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其含量虽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规范的上限,但婴儿长期食用,仍会导致智力受损,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少量砷亦会增加患癌风险,镉则可导致神经及肾脏受损。

(雀巢“砷含量”超标)4、2011年4月初,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

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随后记者发现,福州、广州、南京等多地“牛肉膏”疯卖。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

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

专家指出,过量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牛肉膏” 事件)5、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

(染色馒头)6、2011年3月17日,重庆市工商局执法局突击检查了市内几家血旺加工厂,在九龙坡区白市驿一家没有任何手续的加工厂内,查获2.5吨用福尔马林浸泡的血旺。

由于福尔马林被世卫组织定性为让人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质。

因此,这种方式制作的血旺也被称为“毒血旺”。

据悉,这些“毒血旺”主要销往重庆主城区各大农贸市场。

(“毒血旺”事件)7、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报道《每周质量报告》的3•15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部分流向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随处可见,但却不包括“瘦肉精”检测。

“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瘦肉精”肉可致人患瘤。

(“瘦肉精”事件)8、2011年2月23日,来自河南媒体的一条消息称:记者调查时发现,郑州有一些经营者在使用化工添加剂,一些粮油店也销售这些添加剂。

不法商贩在面条中添加化工产品如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以增强面条的筋度和弹性,有的加入明矾使面条白亮光洁。

买回的湿面条能点着燃烧!面条里掺进食用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且据业内人士说,卖面条的都加有这种东西,米线里也掺有食用胶,煮过火了也不会烂,吃起来很筋道——商家在面条米线里面加上这些东西,其目的一目了然,就是为了好卖。

(“胶面条”、可燃面条)9、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则“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迅速登上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首页,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

该报道称,疑有不良商人将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

随后,农业部称尚未发现含有该物质的生鲜乳制品,媒体报道的“皮革奶”死灰复燃是失实报道。

(“皮革奶死灰复燃”)10、2010年12月底,一位读者爆料称,现在的火锅多是“化学锅”。

“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

”化学锅,又称化学火锅。

主要由火锅飘香剂、辣椒精和火锅红等化学添加剂勾兑而成火锅底料。

(化学火锅)11、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