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通用)新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3单元第6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291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急繁减,咸克互济,可为尽善。

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材料主要反

映明朝废丞相后( )

A.权力过于分散B.行政效率提高

C.中央集权加强D.君权空前强化

A[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出现那种“事难画一,缓急不辨”局面,究其原因就是“独是罢

丞相而尊尚书”导致的权力过于分散,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明太祖罢丞相所导致的是行政效率的低下而非提高,故B项错误;明朝罢丞相之后出现的是专制皇权而非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项错误;明朝废丞相后确实出现君权空前强化的局面,但这在材料中却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2.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

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

( )

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

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

B[材料并没有涉及历史发展的区域差异,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

素,故A项错误,B项正确;从题干信息中可以看出,虽然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但具体的管辖归属是有差异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故D项错误。]

3.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

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

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

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

A[材料中特别提到了“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因此,宋朝采取的

包括殿试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笼络士人,巩固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殿试防止营私舞弊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奖拔寒俊,故C项错误;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是正确的,但是与本题无关,故D项错误。]

4.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 )

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

C[材料并未反映官僚的腐败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管理,不能体现出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地方的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

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说明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故D项错误。]

5.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

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C.“廷寄”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C[军机处不是内阁的上级机构,故A项错误;军机处没有政务决策的权力,故B项错误;

根据题干材料“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

加急传递”可以看出,“廷寄”具有保密性,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故C项正确;

“廷寄”加强了专制皇权,不能减少中央决策的失误,故D项错误。]

6.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 【导学号:61600028】

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C[清朝政府编纂《四库全书》,收录历代书籍典章和重大历史事件,是对文化的传承,故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儒学创新的信息,故B项错误;“修书以遏邪说”表明在编撰过程中对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邪说”都要加以摒弃,故C项正确;材

料信息没有提及与闭关锁国有关的内容,更看不出阻碍西学传播的意图,故D项错误。] 7.史载:明代江南地区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据此可知,明代江南地区( ) A.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

B.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

C.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

D.农作物的品种显著增加

C[根据材料可知,松江、苏州二府与嘉兴、湖州二府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但不能说明

江南地区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故A项错误;“棉作”“蚕桑”都属于农业生产范畴,

不能说明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

作”可知,明代江南地区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故C项正确;棉、蚕桑并不是新引进的物种,故D项错误。]

8.据明朝万历《华州志》记载:陕西华州“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这表明华州柳子镇( )

A.铁业全行业资本主义萌芽

B.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

C.冶铁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

D.铁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D[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以家庭使用为主,从“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

者”可知是民营手工业,故B项错误;机械化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从“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可知冶铁业繁荣,故D项正确。]

9.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

A.古代官营手工业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B[根据题干材料“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反映了手工业领域存在的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说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这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B 项正确。]

10.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

等。此史料印证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