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

合集下载

数字随机信号功率谱密度分析-基带1

数字随机信号功率谱密度分析-基带1

数字随机信号功率谱密度分析-基带1数字随机信号功率谱密度分析-基带1数字随机信号功率谱密度(PSD )分析-基带1、形如∑a n g (t -nT 0)的基带数字信号的PSD设有随机数字信号x (t )=∑a g (t -nT )= ∑a n δ(t -nT 0)⎪*g (t )⎪n =-∞⎪其中g(t)为基带成型脉冲,其持续时间为t ∈(0,T0) 。

a n 为取值离散的平稳随机随机序列,可以为复值。

(1-1)式可以表示一般的基带随机过程。

至于(窄带)带通过程,则可用等效基带法表示为:s (t )=Re x (t )e j ωc t之后使用窄带随机过程理论来分析。

容易知道,(1-1)式所表示的随机过程是以T 0为周期的周期平稳随机过程。

要求其功率谱密度,一种方法是先求得其周期的自相关函数,然后在一个码元周期内求其平均自相关函数,再对后者求傅里叶变换。

我们这里不使用这种方法,而是直接由功率谱密度的定义来求。

下面使用定义来分析(1-1)式表示的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理论上,随机过程都是功率信号,故其功率谱密度的一般定义为:E ⎪X T (f )⎪⎪ P x (f )=lim ⎪其中X T (f)是对过程截断之后取其傅里叶变换。

E[·]表示取集平均。

按照傅里叶变换的定义:X T (f )=⎪x T (t )e -j 2πft dtx T (t)是对应的截断时间信号。

取T =(2N+1)T0,则(1-3)式变为P x (f )=limE ⎪X (2N +1) T 0(f )⎪ ⎪⎪N →+∞2N +1T ⎪⎪0因为(1-3)表示的极限存在,所以T 无论怎么趋向+∞,得到的极限都应该相等。

这里取特殊的按照T 0的倍数增长的方式, 即x T (t)的时间跨度限制为[-NT0,(N+1)T0],当N →∞时,x T (t)就是x (t)。

于是(1-5)式可以进一步写成P x (f )=limE ⎪X (2N +1) T 0(f )⎪⎪⎪N →+∞2N +1T ⎪⎪0N →+∞2N +1T ⎪0x T (t 1)e -j 2πft 1dt 1x T (t 2)e -j 2πft 2dt 2⎪2⎪⎪E X (2N +1) T 0(f )⎪=E ⎪x T (t )= ∑a n δ(t -nT 0)⎪*g (t )⎪n =-N ⎪x T (t 1)e-j 2πft 1x T (t 2)e -j 2πft 2dt 2⎪∑a g (tT 0+nT 0nT 0T 0-nT 0)ej 2πft 1∑a g (t-mT 0)e -j 2πft 2dt 2]g (t 2-mT 0)e -j 2πft 2dt 2]=E [∑a *n =-N Ng (t 1-nT 0)e j 2πft 1dt 1j 2πf (t 1+nT 0)T 0+mT 0=E [∑a n ⎪g (t 1)ea m ⎪g (t 2)e -j 2πf (t 2+mT 0) dt 2]把求和跟积分分离开,得E ⎪X (2N +1) T 0(f )⎪⎪N N T 0T 0⎪-j 2π(m -n ) fT 0⎪-j 2πf (t 2-t 1) *⎪=E a a e g t g t e dt 1dt 2 (1-8) ()()∑∑n m 12⎪⎪⎪0⎪0⎪⎪⎪m =-N n =-N ⎪在上式后项的积分中令变量替换t 2=t1+τ,得⎪⎪g (t )g (t )e-j 2πf (t 2-t 1)dt 1dt 2=⎪g (t 1)g (t 1+τ)dt 1e -j 2πf τd τR g (τ)e -j 2πf τd τ=ψg (f )正是g(t)的自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通信原理第四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习题及其答案

通信原理第四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习题及其答案

第四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习题及其答案【题4-1】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110010001110,试以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码型,双极性码波形,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双极性归零码波形,二进制差分码波形。

【答案4-1】【题4-2】设随机二机制序列中的0和1分别由g(t)和g(t)组成,其出现概率分别为p和(1p):1)求其功率谱密度及功率;2)若g(t)为图(a)所示的波形,T为码元宽度,问该序列存在离散分量s1f Ts否?3)若g(t)改为图(b)所示的波形,问该序列存在离散分量1f Ts否?【答案4-2】1)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双边功率谱密度为2 2P ( ) f P(1 P) G ( f ) G ( f ) f [PG (mf ) (1 P)G (mf )] ( f mf ) s s 1 2 s 1 s 2 s sm由于g1(t) g2 (t) g(t )可得:22 2 2P ( ) 4 f P(1 P)G ( f ) f (1 2P) G(mf ) ( f mf )s s s s sm式中:G( f )是g(t )的频谱函数。

在功率谱密度P() 中,第一部分是其连续谱成s分,第二部分是其离散谱成分。

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功率为1S P ( )ds2--22[4 f P(1 P)G ( f ) f (1 2P)G (mf ) ( f mf )] dfs s s sm224 f P(1 P) G ( f )df f (1 2P)G( mf ) ( f mf )dfs s s s--m2 2 24 f P(1 P) G ( f )df f (1 2P) G( m f )s s s-m22)当基带脉冲波形g(t ) 为Ts1 tg(t) { 20 elset g(t )的付式变换G( f )为G( f ) T Sa( T f )s s因此sinG( f s ) T s Sa( T s f s) T s 0式中:fs1T 。

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一、通信原理Matlab仿真实验实验八一、实验内容假设基带信号为m(t)=sin(2000*pi*t)+2cos(1000*pi*t),载波频率为20kHz,请仿真出AM、DSB-SC、SSB信号,观察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二、实验原理1、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幅度调制信号AM该幅度调制是由DSB-SC AM信号加上离散的大载波分量得到,其表达式及时间波形图为:应当注意的是,m(t)的绝对值必须小于等于1,否则会出现下图的过调制:AM信号的频谱特性如下图所示:由图可以发现,AM信号的频谱是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的频谱加上离散的大载波分量。

2、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信号的产生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s(t)是利用均值为0的模拟基带信号m(t)和正弦载波c(t)相乘得到,如图所示:m(t)和正弦载波s(t)的信号波形如图所示:若调制信号m(t)是确定的,其相应的傅立叶频谱为M(f),载波信号c(t)的傅立叶频谱是C(f),调制信号s(t)的傅立叶频谱S(f)由M(f)和C(f)相卷积得到,因此经过调制之后,基带信号的频谱被搬移到了载频fc处,若模拟基带信号带宽为W,则调制信号带宽为2W,并且频谱中不含有离散的载频分量,只是由于模拟基带信号的频谱成分中不含离散的直流分量。

3、单边带条幅SSB信号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要求信道带宽B=2W, 其中W是模拟基带信号带宽。

从信息论关点开看,此双边带是有剩余度的,因而只要利用双边带中的任一边带来传输,仍能在接收机解调出原基带信号,这样可减少传送已调信号的信道带宽。

单边带条幅SSB AM信号的其表达式:或其频谱图为:三、仿真设计1、流程图:Array2、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仿真结果从上至下依次是AM信号、DSB信号、SSB信号。

从仿真结果看,AM调制信号包络清晰,可利用包络检波恢复原信号,接收设备较为简单。

通信原理答案5

通信原理答案5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第六章设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0和1分别由g ( t )和-g ( t )组成,它们的出现概率分别为P 及(1-P ):求其功率谱密度及功率;解:(1)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双边功率谱密度为PS 妒fsP(1-P)|G i(f)-G2(f)l 2+ 刀 f s[PG*mfS + (1-P)G 2(mfJ]| 2 f mfj由 gl (t)=-g2(t)=g(t)得PS 妒 4fsP(1-P)G 2(f) + f s(1-2PF 刀 |G(mf 訓 2 f mf S式中,G(f)是g (t )的频谱函数,在功率谱密度 P s (3中,第一部分是其连续谱部分,第二部分是其离散成分。

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功率为S=1/2 Ji/P s (q )d 3=4f s P(1-P)/ G 2(f)df + 刀 |f s (1-2P) G(mf s )| 2/S(f- mf s )df=4f s P(1-P)/ G 2(f)df + f gP(1-P)2E |G(mf g)| 2 (2)当基带脉冲波形g(t)为0,其他tg(t)的傅立叶变换G(f)为sin f s T s因为G(f) T s 01,|t| 号40,其他tg(t)1,|t| IG(f)sin fT sfT s由题(1)中的结果知,此时的离散分量为0。

(3) g(t)g (t)的傅立叶变换G ( f)为T s sin f s T s / 2 T s G(f) s s s s 02 f s T s / 2所以该二进制序列存在离散分量f s1.设某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基本脉冲为三角形脉冲,如图所示。

图中信号“ 1”和“ 0”分别用g(t)的有无表示,且“ 1”和“ 0”出现的概率相等: 当p=1/2代入功率谱密度函数式,得T s为码元间隔,数字(1) 求该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并画出功率谱密度图;⑵能否从该数字基带信中提取码元同步所需的频率的功率。

通信原理习题课(2)

通信原理习题课(2)

解: AMI码:+1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AMI码如图6-18所示。 HDB3码 :+1 0 -1 +1 0 0 0 +V –B 0 0 –V 0 +1 0 -1 HDB 3 码如图6-19所示
+E
0
-E 图6-18
+E
0
-E 图6-19
6-8 已知信息代码为101100101,试确定相应的双相码和 CIM码,并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图。
fsP(1 P)
G1( f
)G2(
2 f)
m
fs PG1(mfs)(1P)G2(mfs)
2 (f
mfs)
计算整理得:
Ps ()
fs
G( f
)2
1T6s 1 cos
fTs 2
0
f 1 Ts
其他
功率谱密度如下图所示。
Ps(ω)
Ts/4
Ts/16
-1/Ts
-1/2Ts
0 1/2Ts
ω 1/Ts
(2)不可以直接提取频率 fs 1/ Ts的位定时分量。
k(与t无关) 且
0 k 1 ,则脉冲序列将无
g2 (t)
离散谱。
解答: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为稳态波功率谱和交变波功率谱 两部分。其中只有稳态波功率谱有离散谱分量。由稳态波功 率谱密度公式:
P ()
v
m
fs PG1(mfs)(1P)G2(mfs) 2g ( f
mf ) s
其中:
G1(mf s )
g(t)
A
t
-Ts/2
0
Ts/2
图P6-3

通信技术概论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通信技术概论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2013-5-5 11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及码间干扰
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
d (t )
发送滤波器 信道 接收滤波器
y (t )
HT ( f )
Hc ( f ) n(t )
HR( f )
H( f )
图5.4.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
d (t ) 为经过了码型变换的单位冲激序列,码元间隔为 Tb ,有:
2013-5-5 2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an
(a) 单极性不归零码
1 0 1 1 0 0 1
t
Tb
(b) 双极性不归零码
t

(c) 单极性归零码
t
(d) 双极性归零码
t
参考 信号 0
(e) 差分码
t
(f)极性交替码(AMI)
图5.2.1
几种典型的二进制码型
2013-5-5
3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6.差分码 用相邻脉冲的极性变与不变来表示 “1”和“0”。如相邻码元极性变 化 表示“1”,相邻码元极性不变表示“0”。又称相对码 。 bn an bn 1
2013-5-5
B 1 / Tb 1000Hz
8
二元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例 分析0、1等概的单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已知单个“1”码 的波形是幅度为A的半占空矩形脉冲 。 g1 (t )
1 ATb S a (fTb / 2) G2 ( f ) 0 2 A2Tb 2 Tb A2 A2 2 n P( f ) S a (f ) ( f ) S a ( ) ( f nfb ) 8 2 16 2 n 1 8 G1 ( f )
fb
G1 ( f ) 、 2 ( f ) G

第五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五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五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基带传输系统频带传输系统(调制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信号:没有经过调制的原始数字信号。

(如各种二进制码PCM 码,M ∆码等)数字调制信号: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形成的带通信号。

5.1、基带信号的码型一、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1. 对传输频带低端受限的信道,线路传输的码型的频谱中应该不含有直流分量;2.信号的抗噪声能力强;3.便于从信号中提取位定时信息;4.尽量减少基带信号频谱中的高频分量,节省传输频带、减小串扰; 5.编译码设备应尽量简单。

二、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

1、单极性不归零码NRZ (Non Return Zero )脉冲宽度τ等于码元宽度T特点:(1)有直流,零频附近的低频分量一般信道难传输。

(2)收端判决门限与信号功率有关,不方便。

(3)要求传输线一端接地。

(4)不能用滤波法直接提取位定时信号。

2、双极性非归零码(BNRZ )T =τ,有正负电平特点:不能用滤波直接提取位定时信号。

⎩⎨⎧数字通信系统3、单极性归零码(RZ)τ<T特点:(1)可用滤波法提取位同步信号(2)NRZ的缺点都存在4、双极性归零码(BRZ)特点:(1)整流后可用滤波提取位同步信号(2)NRZ的缺点都不存在5、差分码电平跳变表1,电平不变表0 称传号差分码电平跳变表0,电平不变表1 称空号差分码特点:反映相邻代码的码元变化。

6、传号交替反转码(AMI)τ)归零码表0用零电平表示,1交替地用+1和-1半占空(T5.0=示。

优点:(1)“0”、“1”不等概时也无直流(2)零频附近低频分量小(3)整流后即为RZ码。

缺点:连0码多时,AMI整流后的RZ码连零也多,不利于提取高质量的位同步信号(位同频道抖动大)应用:μ律一、二、三次群接口码型:AMI加随机化。

7、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3HDBHDB3码编码步骤如下。

①取代变换:将信码中4个连0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的V码中间有奇数个1码时用000V代替4个连0码,有偶数个1码时用B00V代替4个连0码。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通信原理仿真作业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一、实验题目用matlab 画出如下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及其功率谱密度。

● 单极性不归零(NRZ )波形,设0、1等概,1,0()0,t Tg t else ≤≤⎧=⎨⎩● 单级性归零(RZ )波形,设0、1等概,1,0()0,t Tg t else τ≤<<⎧=⎨⎩● 若sin(/)()/s st T g t t T ππ=,输入为+1/-1序列,且等概出现。

二、实验原理1. 单极性不归零(NRZ )波形:该波形的特点是电脉冲之间无间隔,极性单一。

示意图:2. 单级性归零(RZ )波形:信号电压在一个码元终止时刻前总要回到零电平。

示意图:三、实验过程依据实验原理中波形特点进行matlab 编程仿真,调试程序,观察现象。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单极性不归零(NRZ )波形及其功率谱图分析:该波形的特点是电脉冲之间无间隔,极性单一,易于用TTL 、CMOS 电路产生;缺点是有直流分量,要求传输线路具有直流传输能力,因而不适应有交流耦合的远距离传输,只适用于计算机内部或极近距离的传输。

不归零码在传输中难以确定一位的结束和另一位的开始,即位定时较难,对同步要求较高。

2、单级性归零(RZ )波形及其功率谱图024681012141618200.51单极性NRZ 波形-5-4-3-2-112345-40-30-20-10010单极性NRZ 功率谱密度(dB/Hz)分析:信号电压在一个码元终止时刻前总要回到零电平。

通常,归零波形使用半占空码,即占空比为50%。

从单极性RZ 波形可以直接提取定时信息。

与归零波形相对应,上面的单极性波形和双极性波形属于非归零(NRZ)波形,其占空比等于100%。

对于单极性归零波形,由于其脉冲窄,有利于减小码元间波形的干扰。

并且码元间隔明显,较不归零波形,有利于同步适中的提取。

但是由于脉冲窄,码元的能量小,归零波形的功率谱比不归零波形的较低,因此在接收端的输出信噪比和归零波形相比低。

(完整word版)AMI与HDB3码波形与功率谱密度实验

(完整word版)AMI与HDB3码波形与功率谱密度实验

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与功率谱密度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数字基带码型有关概念及设计原则;2、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和不归零码的波形特点;3、掌握AMI和HDB3码的编码规则;4、掌握各种基带码功率谱特性。

二、实验预习要求1、复习《数字通信原理》第七章7.1节和7.2节——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与功率谱、AMI与HDB3码波形与功率谱密度;2、学习MATLAB软件的使用;3、认真阅读本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

三、实验原理通信的根本任务是远距离传递信息,因而如何准确地传输数字信息是数字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字传输系统中,其传输对象通常是二进制数字信息,它可能来自计算机、电传打字机或其它数字设备的各种数字代码,也可能来自数字电话终端的脉冲编码信号。

设计数字传输系统的基本考虑是选择一组有限的离散的波形来表示数字信息。

这些离散波形可以是未经调制的不同电平信号,也可以是调制后的信号形式。

由于未经调制的电脉冲信号所占据的频率带宽通常从直流和低频开始,因此称为数字基带信号。

而某些有线信道中,特别是传输距离不太远的情况下,数字基带信号可以直接传送,我们称之为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数字基带信号是数字信息的电脉冲表示,不同形式的数字基带信号(又称码型)具有不同的频谱结构,合理地设计数字基带信号以使数字信息变换为适合于给定信道传输特性的频谱结构,是基带传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通常又把数字信息的电脉冲表示过程称为码型变换,在有线信道中传输的数字基带信号又称为线路传输码型。

事实上,在数字设备内部用导线连接起来的各器件之间就是用一些最简单的数字基带信号来传送定时和信息的。

这些最简单的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中含有丰富的低频分量乃到直流分量。

由于传输距离很近,高频分量衰减也不大。

但是数字设备之间长距离有线传输时,高频分量衰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同时信道中往往还存在隔直流电容或耦合变压器,因而传输频带的高频和低频部分均受限。

此时必须考虑码型选择问题。

基带信号波形及功率谱密度

基带信号波形及功率谱密度

第六章数字基带系统1 引言数字基带系统的组成:2 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及功率谱密度2.1 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1、单极性不归零码特点:发送能量大、接收信噪比较高,占用频带较窄;具有较高的直流和低频成分,不利于信道传输,受到信道传输特性和噪声的影响,接收端抽样判决器难以稳定在最佳判决门限,在出现长连“0”或者长连“1”时不利于接收端位同步定时提取。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特点:发送能量大、接收信噪比较高,占用频带较窄,直流和低频成分较少,接收端抽样判决器始终保持最佳判决门限;在出现长连“0”或者长连“1”时不利于接收端位同步定时提取。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单极性归零码特点:发送能量较小、接收信噪比较低,占用频带较宽,具有较高的直流和低频成分,不利于信道传输,受到信道传输特性和噪声的影响,接收端抽样判决器难以稳定在最佳判决门限;在出现长连“0”时不利于接收端位同步定时提取,但长连“1”时可以实现接收端位同步定时提取。

特点:发送能量较小、接收信噪比较低,占用频带较宽;直流和低频成分较少,接收端抽样判决器始终保持最佳判决门限,具有良好的自同步特性,即使在出现长连“0”或者长连“1”时也可以实现接收端位同步定时提取。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小结**单极性码具有较高的直流和低频成分,不利于信道传输,受到信道传输特性和噪声的影响,接收端抽样判决器难以稳定在最佳判决门限。

双极性码的直流和低频成分较少,易于信道传输,接收端抽样判决器始终保持最佳判决门限,抗干扰能力强。

不归零码发送能量大、接收信噪比较高,占用频带较窄;在出现长连“0”或者长连“1”时不利于接收端位同步定时提取。

归零码发送能量较小、接收信噪比较低,占用频带较宽;在出现长连“0”或长连“1”时易于接收端位同步定时提取。

双极性归零码具有自同步特性。

1、数字基带信号的数学表达式n ns ts t其中:12,P ,PB n B g t nT s tg tnT 以概率以概率1-符号“0”——1g t ,符号“1”——2g t2121s B P f f P P G f G f22121BB BBmfPG mf P G mf fmf **注意**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密度包含连续谱和离散谱。

通信技术概论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通信技术概论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am h(t 0 )
2013-5-5 13
码间干扰
Tb

Tb

Tb

Tb

码间 干扰 取样点 取样点 取样点
码间 干扰
码间 干扰 取样点
t
图5.4.2
码间干扰示意图
由于码间干扰和噪声的存在,使取样判决电路在判决时可能发生错 判,导致误码。
2013-5-5
14
基带系统的无码间干扰传输特性
无码间干扰的条件与奈奎斯特准则


H( f
k ) Tb (或其它常数) Tb
f
1 2Tb
满足上式的 H ( f ) 为无码间干扰传输特性。上式条件称为奈奎斯特 准则。 k 1 通常令 H eq ( f ) H ( f ) f
k
Tb
2Tb
称 H eq ( f ) 为等效低通特性。所以,当 H eq ( f ) 为常数时,系统是无码间干
1 2Tb
1 2Tb
(e)
1 2Tb
1 2Tb
f
17
2013-5-5
无码间干扰传输特性实例介绍
1.理想低通传输特性
A
H( f )
A H( f ) 0
f B f 为其它值
B
0
h(t )
B
f
h(t ) H ( f )e


j 2ft
df Ae
B
B
j 2ft
H ( f ) HT ( f )H C ( f )H R ( f )
d (t )
k
a (t kT )
k b

y(t )

16-3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16-3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二、功率谱密度的推导过程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讨论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1 1 0 1 0 1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例3】求双极性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

%信噪比为30dB
%误码率初始值设为0 %时域横坐标,-T/2+dt的目的是对开分母为0的那个点 %频域横坐标 %用于存储结果数据


EP_in=zeros(1,N);
EP_out=zeros(1,N);
34

%+-+-+-+-升余弦滤波器-+-+-+-+% g1=sin(pi*t/TS)./(pi*t/TS);
2 2

2
sin (fTS ) 2 4 P(1 P)[ ] A TS 2 (fTS )
4
如果P=1/2,则离散线谱消失,
sin (fTS ) 2 ( f ) [ ] A TS 2 (fTS )
4
33

BaseBandSystem.m %+-+-+-+-输入信号及其功率谱密度-+-+-+-% %global dt df t f T N L clear;close all ; clc; k=16; N=2^k; L=64; M=N/L; Rb=2; Ts=1/Rb; TS=1/3; dt=Ts/L; %码元数 %码速率是2Mb/s %码元间隔 %系统带宽为(1+alpha)/(2*TS)MHz=2.99MHz %时域采样间隔 %全局变量 %清理数据空间 %取样点幂次 %采样点数 %每码元的采样点数
周期性确知信号具有离散的线状频谱。
非周期确知信号没有离散线谱,只有用功率 谱密度描述的连续谱。
随机信号一般既有离散线谱,又有连续谱。
7
*9.2.1 相同波形随机序列的功率谱
对于随机序列
S (t ) an g (t nTS )

第五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计算题

第五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计算题

(1)写出匹配滤波器的冲激响应 h t ,指出最佳的取样时刻 t0 ;
(2)设 y 是发“1”条件下的最佳抽样值,请给出 y 的均值及方差,写出其概率密度函数;
(3)请求出最佳判决门限Vth ;
(4)请推导出平均误比特率。
答:(1)
h
t
2 0
0 t 1 其它t ,最佳取样时刻是 t0
1。 h t 的高度也可以是
(2)已知发送端采用的线路码型是 AMI、HDB3 或双相码三者中的某一个,已知编码 结果是+1-100-1+1000+1-1000-1,问它是什么码型,并写出编码输入的信息序列。
解:(1)(本小题有多解)AMI:+1-10000,HDB3:+1-1000-V,分相码是 101001010101
(2)HDB3 码,100001000010000
(5)求出平均的判决错误概率。
解.
(1) s1 t s0 t ,所以 01 1 (2) h t s0 t0 t ,因为抽样时间是 t0 Tb ,根据 s0 t 的对称性正好有 h t s0 t 。
(3)
r
t
s0
t
nw
t

y
t
Tb 0
r
t
h
d

y y Tb
Tb 0
s0
1 2

P 1|
0
P
0 |1
Pe
1 erfc 2
A 2
10.某二进制信源输出速率为 1bit/s 的独立序列,其中传号“1”出现的概率为 P 且满足
ln 1 P 8 ,今以幅度为 2V 的单极性不归零矩形信号传输,经过信道时受到单边功率谱密 P

《数字通信基础》第6答案

《数字通信基础》第6答案
Ts 2
A
0
Ts 2
t
f s = 1/ Ts ,若能,试计算该分量的功率。
[解](1) Ps ( f ) = f s P (1 − P ) G ( f ) + Σ
2 2 ∞ m =−∞
f s (1 − P)G (mf s ) δ ( f − mf s )
2
2
∞ f ATs f AT ⎛ fT ⎞ ⎛m⎞ = s⋅ sinc 2 ⎜ s ⎟ + Σ s ⋅ s sinc 2 ⎜ ⎟ δ ( f − mf s ) 4 2 ⎝2⎠ ⎝ 2 ⎠ m =−∞ 2 2 2 A2Ts ⎛ fT ⎞ A ∞ ⎛m⎞ = Σ sinc 4 ⎜ ⎟ δ ( f − mf s ) sinc 4 ⎜ s ⎟ + 16 ⎝2⎠ ⎝ 2 ⎠ 16 m =−∞
m =−∞
∞ 3 1 1 1 ⎛ fT ⎞ ⎛m⎞ = f s ⋅ ⋅ Ts ⋅ sinc ⎜ s ⎟ + Σ f s ⋅ ⋅ Ts sinc ⎜ ⎟ δ ( f − mf s ) =−∞ m 4 3 2 3 ⎝3⎠ ⎝ 3 ⎠
2

2
2
2
=
Ts ⎛ fT ⎞ 1 ∞ ⎛m⎞ Σ sinc 2 ⎜ ⎟ δ ( f − mf s ) sinc 2 ⎜ s ⎟ + =−∞ m 12 ⎝3⎠ ⎝ 3 ⎠ 36
(3)当 Ts = 10 ( s ) 时,基带信号的码率为
−3
R=
1 = 1000 波特 Ts
基带信号带宽为
B = f s = 1000 Hz
6-5 设某双极性数字基带信号的基本脉冲波形如图 P6-5 所示。它是一个高度为 1,宽度
τ = Ts 的矩形脉冲。且已知数字信息“1”的出现概率为 3/4, “0”的出现概率为 1/4:

通信原理第四章2

通信原理第四章2
《通信原理课件》
对比图4.3.2可以看出,传 输过程中第4个码元发生 了误码。产生该误码的原 因之一是信道加性噪声, 之二是传输总特性(包括 收、发滤波器和信道的特 性)不理想引起的波形畸 变,使码元之间相互串扰, 从而产生码间干扰。
图43.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各点波形 《通信原理课件》
4.3.2 基带传输系统的数学分析 传输过程中第4个码元发生了误码,产生 该误码的原因就是信道加性噪声和频率特性。 基带传输系统的数学模型如图所示:
(2)尾部衰减要快。
经整理后无码间串扰的条件为:
1(或常数) h(kT ) 0 k 0 k 0
可以找到很多能满足此条件的系统,例如
h(t) 1
-4T
-3T -2T
-T
0
T
2T
3T
4T
t
《通信原理课件》
能满足码间无串扰的传递函数H(ω)不止一个,如: ① 门传递函数的冲击响应: h(t ) Sa( t ) Ts h(t ) Sa 2 ( t ) ② 三角传递函数的冲击响应: Ts m ③ 宽门传递函数的冲击响应: h(t ) Sa( t ) Ts
0 k
j
0
k
0
R
0
k j
讨 论:
① r(t)的采样值有三项: (a) ak h(t0 ):有用信息项 (b) 码间串扰值 : 除第k个码元波形之外的所有其它码元 在采样时刻的代数和,由于 a n 是随机变量,码间串扰也 是一个随机变量。 (c) 加性噪声干扰值:随机干扰 ② 由于存在码间串扰和加性噪声,判别 r kTs t0 值是“0” 还是“1”,可能错判。 ③ 理想情况:是在无干扰下,r (kTs + t0 ) = ak h(t0 )> Vd Vd:判别门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 (+A)(-A) (+A*A)(+A*A)
0(0)
19
AMI码中出现an an+2组合的概率
|an| |an+1| |an+2| |an*an+2| p(anan+2)
00
0
0
0.125
00
A
0
0.125
0A
0
0
0.125
0A
A
0
0.125
A0
0
0
0.125
A0
A (-A*A) 0.125
• Na=4;
%示波器扫描宽度为4个码元
• SNR=30;
%信噪比为30dB
• ratio=0;
%误码率初始值设为0
• t=[-T/2+dt/2:dt:T/2];
%时域横坐标,-T/2+dt的目的是对开分母为0的那个点
• f=[-Bs+df/2:df:Bs];
%频域横坐标
• EP=zeros(1,N);
S( k TS
)
2E2 (a) TS2| G(ຫໍສະໝຸດ k TS) |2(f
n TS
)
k是从负无穷到正无穷的整数。
当k=0,得到信号的直流成分。
10
例9-1 单极性二元码的功率谱计算。
假设单极性二元码中对应于输入信码0,1的 幅度取值为0,+A,输入信码为各态历经随机序列, 0,1的出现统计独立,则概率为1/2,即
C e j 2mfst m
m
其中Cm
1 TS
Ts
2 Ts
v(t )e
dt j 2mfst
2
27
其中Cm
1 TS
Ts
2 Ts
v(t )e
j
2mfst
dt
2
1
TS
Ts
2 Ts
2
e
j 2mfst
[
n
pg1 (t
nTS
)
(1
P)g2
(t
nTS
)]dt
fs
nTs Ts / 2
[
nTs Ts / 2
( f ) | G( f ) |2 A2[ 1 2( 1 ) cos(2f Ts)
TS
2
4
| G( f ) |2 A2 sin2 (f Ts) / Ts
22
*9.2.2 一般情况下的随机信号功率谱
一个二元序列,指数字“1”“0” 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波形表示,如 2ASK,2FSK,2PSK,数字双相码 等。
(
f
)
1 TS 2
|
PG1(0)
(1
P)G2 (0)
|2
(
f
)
2 TS 2
m1
|
P
G1
(
m TS
)
(1
P)G2
(
m TS
)
|2
(f
m) TS
P(1 P) | G1() G2 () |2 (3)
TS
30
例9-3 双极性非归零二元码的功率谱计算。 假设双极性非归零码的幅度取值为+A,-A。 出现概率为1/2,即g1(t)=-g2(t),P=1/2。
R(k )
E(anank )
A2 4
(查表)
13
*连续谱的功率谱密度函数为:(代入公式(1))
s (
f
)
1 TS
| G( f
) |2
{R(0)
E2[a] 2 (R(k)
k 1
E 2[a]cos(2fTS )}
1 TS
| G( f
) |2
{ A2 2
A2 4
2 ( A2 G1 4
A2 4
0 an
A
p1 2
Q1 2
11
解:先做出下表
二元码中an an+1组合的出现概率
an an+k an*an+k P(an an+k)
00
0
0.25
0A
0
0.25
A0
0
0.25
A A A*A
0.25
查表得:
11
A
E(a)
E(an )
*0 2
*A 2
2
12
R(0)
E(anan )
A2 2
,R(0)是交流功率。
2
TS 2
t TS
g2 (t) g1 (t)
32
代入公式(3)得
( f )
A2
(1
2P)2
n ,n0
2
n
2
(
f
n) TS
4
P(1
P)[
s
in 4 (f TS (f TS )2
)
]
A2TS
如果P=1/2,则离散线谱消失,
(
f
)
[
sin4 (fTS (fTS )2
)
]A2TS
33
• BaseBandSystem.m
%码速率是2Mb/s
• Ts=1/Rb;
%码元间隔
• TS=1/3;
%系统带宽为(1+alpha)/(2*TS)MHz=2.99MHz
• dt=Ts/L;
%时域采样间隔
• df=1/(N*dt);
%频域采样间隔
• T=N*dt;
%截短时间
• Bs=N*df/2;
%系统带宽
• alpha=0.33;
%升余弦滤波器滚降系数0.5
pg1
(t )
(1
P)g
2
(t ) ]e
j 2mfs
(t nTs ) dt
n
fs
[
pg1
(t )
(1
P)g2
(t ) ]e
j 2mfst
dt
f s [ pG1 (mfs ) (1 p)G2 (mfs )]
28
*傅氏级数的系数就是离散线谱的幅度,对于功 率谱有:
( f )
| Cm |2 ( f mfs )
m
| f s [ pG1 (mfs ) (1 p)G2 (mfs )] |2 ( f mfs )
m
1 TS 2
|
PG1 (0) (1 P)G2 (0) |2
(f
)
2 TS 2
m 1
|
P
G1
(
m TS
)
(1
P)G2
(
m TS
)
|2
(
f
m) TS
最后简化为:
(2)
29
纯随机二元序列的功率谱包括直流分量、 离散线谱和连续功率谱三项
k 1
E2[a]cos(2fTS )}
平均功率谱密度计算式(1)
*功率谱的连续部分与单个脉冲功率谱的平方成正比。 式中:G(f)是单个波形g(t)的频域特性。 E(a)是系数的均值。
E[a] E[an] an
R(k)是相关值。
R(k) E{an, ank} anank
9
*它的线谱部分计算式如:

%+-+-+-+-输入信号及其功率谱密度-+-+-+-%
• %global dt df t f T N L
%全局变量
• clear;close all ; clc;
%清理数据空间
• k=16;
%取样点幂次
• N=2^k;
%采样点数
• L=64;
%每码元的采样点数
• M=N/L;
%码元数
• Rb=2;
2、对于占空比50%的归零信号,脉冲时宽为 非归零信号的一半,带宽就为非归零信号的一倍。
16
归零信号的离散线谱中,除直流分量外,还有 奇次线谱,没有偶次线谱,由于有基频分量fs,可以 提取位定时信号。
17
例9-2 AMI码的功率谱计算。 假设AMI码的三种幅度取值为-A,0,+A。
输入信码为各态历经随机过程,0,1的出现概率 统计独立,概率各为1/2,由AMI编码规律可知:
现代通信原理
第九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1
§9.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计算
数字基带信号是随机信号,只能计算功率 谱密度。
计算功率谱密度不是件容易的事,下面列 举几种方法。
2
首先补充单个脉冲波形的频谱。 1.矩形脉冲
3
2.半余弦形脉冲
4
3.升余弦脉冲
5
4. 三角形脉冲
6
9.2.1 相同波形随机序列的功率谱
• s(ii+[0:M-1]*L)=a;
• end
35
• %传输信道中加入高斯白噪声 • s_noise = awgn(s_in,SNR,'measured'); % Add white Gaussian noise. • Noise=T2F(s_noise,N,dt); • S_out=Noise.*S_RCos; • s_out=real(F2T(S_out,N,dt)); • temp=round(s_out); • Temp=T2F(temp,N,dt); • P=Temp.*conj(Temp)/T; • EP_out=(EP_out*(jj-1)+P)/jj; • [error_number,ratio]=biterr(s,round(s_out)); • ratio=(ratio*(jj-1)+ratio)/jj; • end • • %显示单极性不归零码序列 • disp('按任意键显示输入信号的相关信息');pause; • figure(1) • set(1,'position',[10,50,300,200]); %设定窗口位置及大小 • figure(2) • set(2,'position',[350,50,300,200]);%设定窗口位置及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