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2章
参观 法
实践 法
演示 法
运学用前调儿查童参法到观时超消的市防注合站意作事购项物 参观消防站
调查 法
Contents 目录
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 4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
0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构成 要素
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 3 区域活动
一 区域活动材料
二
区域活动 环境创设
1 物质环境创设
2 精神环境创设
三 具体区域设置
1 话吧 2 故事角 3 手工角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 4 家园合作
“消防安全”主题活动
一 加强与家长的日常沟通 二 建立家园联系册 三 亲子活动 四 视家长为教育资源 五 网络平台上的家园合作
Contents 目录
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 4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
01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0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 1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量表 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量表
三、论述题
1.论述运用讲解法的注意事项。 2.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Contents 目录
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 4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
01
专门性活动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考试复习题汇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填空1.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2.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
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
3.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__观察_______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
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___社会技能___的方法。
4.代币疗法可能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问题更实用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5.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_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___合宜性_。
6.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了童年__早期经验__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7.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_情感_三个维度。
8.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9.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10.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
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11.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12.讨论法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13.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5、认识理解与人们生活、安全等密切相关的常用标志及其含义,知道
遵守生活中各种规则与要求,关注周围环境状况。
6、热爱家乡,并知道会简单地描述家乡的主要特点,如:苹果 之乡、足球城、海滨城、旅游城、服装节、槐花节等。
7 、知道“七一”、“八一”、“端午节”、“重阳节”、“植树节” 等节日。(应该让幼儿了解一些西方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 并了解相应的风俗习惯) 8、知道祖国的全称、首都,尊敬和爱护国旗、国徽,学唱国歌。知道我
4、喜欢幼儿园。爱护玩具、图书和用具并愿意参与整理。
5、爱护班级、幼儿园及周围的环境, 不乱采摘花草、不践踏草坪。
6、熟悉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如:幼儿园、社区、商 场超市、医院等,知道 其中的成人劳动与自己的关系,尊重他 们及他们的劳动。 7、知道“三八”、“六一”、“春节”的节日名称及相关的 庆 祝活动。(了解一些民俗节日和国际通用节日,指导相关的风俗 文化,体验节日带来的快乐) 8、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 9、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好哭、不怕生。(能高高兴兴
遵守规则。)
6、知道“元旦”、“五一”、“十一”、“教师节”、“中秋节” 等节日。 7、知道自己家乡的名称及较著名的风景、建筑和主要特产。(指导 一年中的各个节日,以及节日的风俗文化。) 8、认识并尊敬国旗,知道五星红旗是国旗,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9、知道自己的情绪(高兴、生气等),并初步理解自己的言 语、行为会给他人带来愉悦、生气等不同的情绪体验。
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 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
d 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保持一致,密
切配合。
在此基础上,《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部分进一步提出了促进 幼儿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具体方法、策略,并突出了以下指导要点。
学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一)一、名词解释1.测量2.不适当行为3. 移情训练法二、简答题1.简答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2.简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分类是什么?3.简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内容取向分析有哪些?三、论述题1.论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内容有哪些?2.论述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试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方法中的核心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一)答案一、名词解释1.测量:是指根据一定的法则,将事件或物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数量化的过程。
2.不适当行为:是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中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
3.移情训练法:又叫感情移入,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个体对他人情感体验的理解和分享,也就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
二、简答题1.简答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2)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中期)(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今)2.简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分类是什么?(1)自我意识(2)人际交往(3)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4)多元文化3.简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内容取向分析有哪些?(1)以儿童为本的价值取向。
(2)以儿童情感性发展为基础的目标取向。
(3)以社会关系建构为维度的内容取向。
三、论述题1.论述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内容有哪些?(1)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发展。
(2)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3)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
(4)学前儿童安慰行为的发展。
(5)学前儿童同情心的发展。
2.论述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气质对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影响。
(2)气质对学前儿童利他行为的影响。
(3)气质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调节作用。
(4)气质与道德品质的关系。
(5)气质的其他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指导【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一、各章的重点掌握内容提示第一章重点把握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产生与发展几个阶段的特点或各阶段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及内容。
如,萌芽阶段幼儿社会教育以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为主,辅以社会生活常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从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到独立设置幼儿德育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的过程;等等。
重点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研究任务(三大任务),尤其是其核心任务,即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重点理解学前儿童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如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尤其要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所处的地位。
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第二章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理论的了解,重点是: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早期经验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弗洛姆提出的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观察学习的概念、观察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皮亚杰、柯尔伯格的主要理论观点;等等。
本章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大家学习的重点,因为只有较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幼儿的特点,才能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教育、引导孩子,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要内容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时间;影响儿童自我控制的主要因素;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的主要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时间及其发展的内容;等等。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掌握:幼儿园精神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幼儿园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大众传媒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1、自我认识 • 2、人际交往 • 3、社会环境 • 4、社会规范 • 5、多元文化
第四节 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 教育原则是指指导教育活动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
和行为准则,它对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手段和
形式等的选择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
• 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交往。
• 指南提出,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
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及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内容
• (二)幼儿社会教育的阶段目标
• (1)小班社会教育目标
• (2)中班社会教育目标 • (3)大班社会教育目标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 【讨论】同样是智力中等或智商水平较高的人,为 什么有的人与他人的关系和谐,懂得乐群合作、礼 貌谦让,受人欢迎;可有的人却与他人的关系紧张, 攻击性强、孤僻易怒,受人排斥呢?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 (一)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一、简朴、生态化的环境能给幼儿社会化营 造良好的氛围 • 二、真实的、与社会要求接轨的活动设计能 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化
•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三、教师们自觉的、率先垂范的自我意识及 行为有利于幼儿内化社会性要求 • 四、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是社会性教育的必 修课
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的选择、计
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9章
Contents 目录
1 学前儿童社会适应 2 学前儿童的入园适应教育 3 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教育 4 学前儿童社会变化适应教育
家庭 学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学前儿童的心理准备状态
1 家庭对待学前儿童入园的态度 2 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和行为
1 教师的教育方式与行为 2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
二、学前儿童入园适应教育 5 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园适应工作
学前儿童入园适应四阶段
1 开展专题讲座
一、学前儿童社会适应 2 社会适应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1
社会适应是使学前儿童成“人”的重要标志
2
社会适应是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3 社会适应是学前儿童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Contents 目录
1 学前儿童社会适应 2 学前儿童的入园适应教育 3 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教育 4 学前儿童社会变化适应教育
CHAPTER NINE
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 教育
学习目标
➢ 理解社会适应对学前儿童的意义。 ➢ 掌握学前儿童入园适应的准备工作。 ➢ 了解学前儿童入园适应的影响因素。 ➢ 掌握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策略。 ➢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变化适应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 社会适应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子领域之一,是
1 教育儿童懂得量入为出 2 教育儿童学会怎样用钱 3 引导儿童用储蓄的钱多做善事
3
犹太人倡导延后享受
4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五章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一、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1、社会性生理性需要是指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一些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成就需要等。
社会需要也是个人生活所必需的。
2、社会性的内容我国学者认为,社会性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2)友好相处的能力;(3)自律的能力;(4)表现与理解的能力;(5)对环境的适应能力;(6)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等。
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涅尔。
戈尔曼研究表明:孩子的慰劳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所学的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却占85%。
智商高的人一般来说都是专家,情商高的人却具备一种综合与平衡的才能。
而情商的核心就是与别人进行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
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
儿童很早就表现出对社会事物或现象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认知的需要。
但是。
儿童的社会性认知不等同与一般客体的认知,它是儿童主观观念(是非观念、价值观念等)形成的过程:不是简单地接受成人的理念,或记住现行社会的规则、规范,而是在了解它们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抉择,形成自己的认识。
换言之,社会性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塑造”儿童,而在于为儿童形成自己的观念提供相应的材料,促使儿童自我塑造。
如果能成功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中的某一些能力,其他能力也会随之像得到滚雪球一样的提高。
据研究表明,越早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越有助于孩子在同伴关系中处于领导地位,形成孩子的领导气质,也有利于孩子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培养良好过硬的素质。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材料【YANG】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参考资料名词解释复习要点学前儿童社会性、亲社会行为、同伴关系、依恋、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自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幼师互动、家庭教育方式、自我控制简答题复习要点简述学前儿童自尊发展的基本特点。
简述亲子关系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方面。
简述社会环境与规范教育活动的一般设计模式。
简述区域活动社会教育随机指导的方式。
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简述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依据。
简述适于发展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方法。
简述社会教育的环境渗透的要求。
简述家庭中实施社会教育的方式。
论述题复习要点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有哪些?论述学前儿童自我发展的基本特点。
试结合实际论述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资料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导论1、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之前(0-6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
一般将正式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理论价值:充实和丰富人类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2)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依据,为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涉及儿童的其他工作领域提供知识指导和智力支持。
3、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物性(先天遗传)与社会性(后天教养);主动(积极参与者)与被动(被动接受者);连续性和阶段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4、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重点)(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5、通常认为,2-3岁是儿童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快的关键期。
2023年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
《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复习要点分析第一章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概述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旳学科性质与内涵1.“学科性质”,对有关旳表述规定可以再认;2.“研究任务”有三个方面,规定可以作完整旳表述。
3.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旳内涵,重要是定义,规定可以表述。
4.与有关教育概念旳辨析,规定对有关旳表述可以再认。
5.学前小朋友社会教育与有关课程领域旳关系,对有关旳表述要可以再认。
第二章学前小朋友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原因一、学前小朋友社会性发展旳重要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理解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和埃里克森旳基本观点,对与其基本观点有关旳表述能再认。
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旳重要理论假设;强化旳概念和作用;有关直接学习旳基本观点;有关观测学习旳基本观点。
规定在理解旳基础上对有关表述进行再认。
3.认知发展理论(1)理解皮亚杰有关小朋友社会性发展旳重要观点,对有关表述能再认。
(2)柯尔伯格旳道德发展旳阶段理论:对三水平六阶段旳内容要能简要表述,并在理解旳基础上应用;对与其基本观点有关旳表述能再认。
二、学前小朋友社会性发展旳特点1.学前小朋友社会认知旳一般特点:其四个方面旳要点要能完整表述。
2.学前小朋友社会认知发展旳内容:对这些内容要有基本旳理解和熟悉,对有关旳表述能再认。
3.学前小朋友社会情感发展旳一般特点:理解其三个方面旳要点,规定能对有关旳表述进行再认。
4.学前小朋友社会情感发展旳内容。
(1)学前小朋友情绪旳社会化。
情绪社会化旳几种阶段;情绪社会化发展旳内容:社会性微笑、母婴依恋、陌生人焦急、分离焦急。
这部分知识旳要点要可以完整表述。
(2)小朋友依恋旳发展。
依恋旳发展过程:理解几种阶段,对有关知识点旳内容可以再认。
幼儿依恋旳类型与特点:重要掌握安斯沃斯旳分类,即安全型小朋友与不安全型(焦急型)小朋友,不安全型小朋友又分为回避型和拒绝型两类。
应理解多种类型依恋旳重要体现,能对有关表述再认。
(3)道德情感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组织与实施
教育评价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健康
《纲要》将幼儿 园课程相对划分 为五大领域 语言 社会 科学
艺术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社会领域 部分的社 会教育目 标有以下 几个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知 目 标
识
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方法;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初步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方法
② 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实施的,对被观察者不产生作用与 影响,即无外来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会产生反应性副作用,能获
得生动朴素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③ 对被观察对象可以做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跟踪观察,对被 观察对象的行为动态演变可以进行分析。
④ 适用范围较为普遍,不但在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中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
2. 社会化
社会化也称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形
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
第1单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
3. 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
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 既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也包括兴趣、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等环境中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化教育的过程。
学前儿童时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家庭和学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对于培养孩子积极、阳光、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在学前阶段,孩子正处于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期,他们开始融入社会集体生活,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因此,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于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解决冲突能力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也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主性、合作性和责任感,为其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家庭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也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会化教育主体之一。
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家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亲子互动、家庭活动等方式,教导孩子尊重他人、谦虚礼貌、团结合作等社会行为准则,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学习分享和承担责任。
此外,家庭也是孩子性格、价值观养成的重要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情感和认知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庭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支持的家庭环境。
幼儿园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幼儿园是学前儿童最早接触的集体化社会环境,也是孩子对外界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中,孩子可以与同龄伙伴互动、参与各类集体活动,学习分享、合作、竞争等社会技能。
幼儿园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二代育人者,承担着对孩子进行社会化教育的使命。
在幼儿园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手工等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社会交往技能和自理能力。
同时,幼儿园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实践尝试,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复习要点分析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1.“学科性质”,对相关的表述要求能够再认;2.“研究任务”有三个方面,要求能够作完整的表述。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主要是定义,要求能够表述。
4.与相关教育概念的辨析,要求对相关的表述能够再认。
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对相关的表述要能够再认。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了解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和埃里克森的基本观点,对与其基本观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强化的概念和作用;关于直接学习的基本观点;关于观察学习的基本观点。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表述进行再认。
3.认知发展理论(1)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对相关表述能再认。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对三水平六阶段的内容要能简要表述,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对与其基本观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1.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其四个方面的要点要能完整表述。
2.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要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对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3.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了解其三个方面的要点,要求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4.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
(1)学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情绪社会化的几个阶段;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内容:社会性微笑、母婴依恋、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
这部分知识的要点要能够完整表述。
(2)儿童依恋的发展。
依恋的发展过程:了解几个阶段,对相关知识点的内容能够再认。
幼儿依恋的类型与特点:主要掌握安斯沃斯的分类,即安全型儿童与不安全型(焦虑型)儿童,不安全型儿童又分为回避型和拒绝型两类。
应了解各种类型依恋的主要表现,能对相关表述再认。
(3)道德情感发展。
①共情:基本概念、儿童共情发展遵循的阶段。
②羞愧感:基本概念、羞愧感出现的时间。
③内疚感:基本概念、内疚感与羞愧感的差别。
对这部分内容的要点要能作基本的表述。
5.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1)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2)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时间。
(3)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内容。
①助人与分享:出现的基本时间。
②合作:出现的基本时间;合作行为是儿童最常见的亲社会行为。
③安慰与保护。
儿童亲社会行为并非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多。
对这部分内容的要点要能作基本的表述。
三、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儿童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生理成熟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认知发展水平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
对与以上知识点相关的表述要能再认。
2.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活动的影响。
(2)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
(3)教师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教师良好的行为示范、积极的期望与恰当的强化方式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4)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三个方面的要点。
以上四方面影响的要点要能完整表述,其具体内容,要求对与其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3.家庭、社区与大众媒体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要求能进行简要阐述。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功能:从不同视角对社会教育目标的功能进行的分类。
对与这些功能分类相关的表述要能再认。
2.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1)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内在依据;外在依据;操作性依据。
要求能准确表述上述三方面的依据的内容要点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社会教育的领域目标的明确规定(即社会领域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①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②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③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
对这三方面原则的要点要能准确表述,对与原则的内涵、作用等相关的表述能再认。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容分析(1)总目标:①总目标的特点;②总目标的内容取向分析。
上述知识点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认。
(2)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
①年龄阶段目标;②分类目标,目标分类的两个基本视角,学前儿童社会性学习的五大方面内容;③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分类目标的关系。
对这部分知识点要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能就相关表述进行再认。
(3)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
①主题教学目标的含义;②课时教学目标的含义,行为目标、生成目标与表现性目标。
要求理解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四种依据。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三条原则。
对“依据”和“原则”的要点部分应能准确再现,对其内涵和应用要求部分应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表述再认。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范围。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纲领性描述:八个方面,主要应了解其涉及的几个空间范围的生活。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范围的分类描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对内容范围的四个方面应能进行基本的阐述。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三条基本原则。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策略:①基于活动的渗透式组织;②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③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
上述知识点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的阐述,对相关的表述能加以再认。
第四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原则1.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1)随机性和无意性;(2)长期性和反复性;(3)情感驱动性;(4)实践性。
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这四个特点。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1)情感支持性原则;(2)生活教育原则;(3)正面教育原则,良好环境的基本特征;(4)实践性原则;(5)一致性原则。
这一知识应全面牢固地掌握,并能够对每一条原则的内涵及贯彻的基本要求进行准确地阐述。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1.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对于这三种方法,既要掌握它们的内涵,又要掌握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即如何运用)。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的阐述。
2.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三种。
理解其内涵,了解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相关的表述能进行再认。
3.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四种。
理解其内涵,了解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对相关的表述能进行再认。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1.幼儿园的专门教育活动。
(1)教学活动:了解其基本特点。
(2)游戏与区域活动:游戏的重要性;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教师如何更好地利用区域与游戏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这一知识点内容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的阐述。
2.幼儿园的随机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和其他领域活动中随机教育,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又分为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中主动的随机教育和偶发事件的随机教育。
要求对相关的表述能进行再认。
3.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1)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基本地阐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2)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要求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第五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概述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
要求清晰地把握这三条原则,并对其内涵有所认识。
2.设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应掌握的基本信息: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了解,要求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概述:了解社会性主题活动的基本特点,能对相关的表述进行再认。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1)主题的确立: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从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从儿童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2)主题目标的设计。
(3)主题内容的选择。
(4)活动方式的确定。
这些知识要点要能清楚表述。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架构(1)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要素: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经验积累;情感迁移(行为建立)。
这些要素要能准确表述。
(2)主题方案架构的几种思路(样式):主要是了解每一种样式的基本特点,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尝试。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区域与教学活动设计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设计(1)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2)社会教育区域活动设计方法:四个方面。
这些知识要点要求能完整地表述。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主要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具体运用,即能够按照要求设计完整的社会教育教学活动教案。
3.教学活动设计原理与实例分析。
要求能在实践运用这些设计原理,并以这些原理为依据对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评析。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概述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教师工作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了解有关“评价”的内涵,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包括两个领域。
2.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
3.明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对各原则的内涵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要求能够进行基本的阐述。
(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内容:要求对《幼儿品德和社会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好的了解,对相关表述能够进行再认。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和落实的评价,主要是了解。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方法使用评价,主要是了解。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与结果分析的评价: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价,从5个方面测评。
要能进行基本的阐述。
(4)社会教育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的评价:四个方面的要点。
要能进行基本的阐述。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中收集信息的常用方法:四种方法。
对每种方法的基本操作和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要求对相关表述能再认。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结果评价的主要方法:①指标体系法,主要是了解;②教育行动反思法:五个方面的反思内容要求能进行表述。
第七章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及其指导一、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概述1.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界定(1)掌握“正常行为的一般标准”,六个方面的要点应能够较为准确地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