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中女性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中的性别与媒体形象

新闻传播中的性别与媒体形象

新闻传播中的性别与媒体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性别关系和媒体形象在新闻传播中变得日益重要。

性别与媒体形象相互关联,对新闻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性别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媒体如何呈现性别形象。

1. 性别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性别是一种社会构建的概念,它影响着个人、社会、文化等层面的行为和观念。

性别在新闻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角色定位:新闻报道往往对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角色定位。

男性通常被视为行动者和决策者,而女性则被定位为被动的对象和依赖者。

(2)话语权:在新闻传播中,男性通常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他们在发言和表达意见方面更容易被接受,而女性的声音往往被忽视或轻视。

(3)权力分配:性别在新闻传播中也影响着权力分配。

男性在新闻界的高层职位占据着绝大多数,而女性则在权力结构中处于较低的地位。

2. 媒体如何呈现性别形象媒体在呈现性别形象时,通常会采用一些常见的方式和策略,比如:(1)性别定型:媒体经常通过传统的性别定型将男性和女性塑造成特定的形象。

男性通常被描绘为阳刚、理智和聪明的代表,而女性则被描绘为温柔、柔弱和美丽的象征。

(2)物化:媒体常常将女性物化为性对象,将她们的价值和魅力与外貌相关联。

这种物化现象会导致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对待。

(3)角色限制:媒体对男性和女性在社会角色方面进行了刻板的限制。

比如,家庭的责任通常被视为女性的职责,而男性则被期望扮演经济提供者的角色。

3. 对性别和媒体形象的反思性别和媒体形象的相互关系是复杂而深远的。

虽然媒体在形塑性别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人们也应该对其进行深思熟虑,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改变现状。

(1)平等性别呈现:媒体应该更加重视性别平等,避免性别定型和物化的现象。

应该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呈现男性和女性的形象。

(2)提升女性声音:媒体应该提升女性的话语权,给予她们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要打破传统观念,推动女性在新闻领域的参与和平等地位。

社交媒体新闻中女性媒介形象的异化与重塑探究

社交媒体新闻中女性媒介形象的异化与重塑探究

2021年12月 December 2021社交媒体快速发展,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接收新闻、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

社交媒体成为发布新闻的重要平台。

社交媒体新闻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关系到社会和公众对女性群体的认知。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社交媒体时代,新闻不仅来自传统专业媒体,还来自普通用户,社交媒体上的女性媒介形象被赋予了更加多元化的色彩。

然而,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女性群体始终处于一个被歧视、被误解的地位,其媒介形象产生了异化现象。

异化指的是事物发生了变异,否定了原本属性或者是成为了原本属性的对立面,与原来的意义和准则相违背。

当受众接触到的都是异化后的女性媒介形象时,他们对女性就会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这对女性群体产生了不利的社会影响。

文章结合女性主义与大众传播学理论,对社交媒体新闻中的女性媒介形象的异化与重塑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社交媒体新闻构建女性形象的异化现象(一)女性媒介形象的标签化标签化是根据某种特征将某人或某物归纳为某一类别,而并不当作独立个体看待。

标签化无法客观、全面地呈现被贴标签者,仅仅一个标签亦无法构建完整的媒介形象。

女性媒介形象的标签化只能让女性媒介形象走向异化。

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类似于“女司机”“女大学生”“女博士”等有关女性群体的词,在职业和身份前通常只强调性别为女性的群体。

犯了错误的女司机、受到伤害的女大学生、特立独行的女博士等,诸多类似的女性媒介形象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以偏概全地让受众觉得女性群体就是这个样子的,导致女性群体被标签化,也让受众形成了刻板印象。

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都具有标签功能,运用标签,可以使作者发表的文章更容易被用户搜索到。

但在便于用户搜索相关信息的同时,标签也把他们桎梏在“信息茧房”中,“她”标签下的内容固化了用户对女性媒介形象的片面看法。

“女XX”之类的词出现频繁,而很少见“男XX”之类的词,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无论女性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工作,人们始终聚焦在她们的性别上。

试析新闻报道中“80后”女性形象塑造

试析新闻报道中“80后”女性形象塑造

报道 中 ,多数女 性的职位 都是低 于男性
的, 其角色是 为了男性服务 、 出 , 的 付 她们
事业 是爱情 、 婚姻 和家庭 , 而男人 则是 以 理想 、 金钱 和地位为追求 目标。
4 互 联 网新 闻报 道 中的 8 后 女性 形 、 0

1报 刊新 闻报道 中的 8 后女性形 象 、 0 从总体上看 ,我 国主流媒体对 8 0后 女性 的报道在数量上仍然少 于男性 。 而其
纳的。
心灵深处 ,探讨一些 特别 私人领 域 的问 题, 从而让女性读者在阅读杂志 的报道 的 同时获得一种情感 的交 流 , 并得到某种程 度上的认 同。随着 8 0后女性逐渐成长 为 社会 消费的主体 , 这类时 尚杂志 中的报道 更多地引用 8 0后女性作为他们宣传 的重
点。 由于 8 后 女性 具有 较强的独立意识 , O
打扮 , 如何 紧跟时 尚潮 流 , 如何保 持 良好 的身材 , 部分 内容更是逐步深入到女性 的

媒体 报 道 对 8 女 性 形 象 的 塑 0后

不可否认 ,人们对 8 0后男性和女性
的关注是有差别 的 ,而新 闻报道 中对 8 0 后女性 的呈现也是存 在一些 特点可 以归
象 出 现 的频 率 较 少 。
报道 中, 大多是 一些 与美 容护肤 、 家具厨 艺、 情感倾诉 、 婚嫁社 区等有 关的 内容 , 没
有 针 对 8 女性 所 做 的专 题 性质 的 报 0后
家庭版 中施行 了 “ 商业化 ”和 “ 尚化 ” 时
的策略 ,因此对 8 0后女性形象 的塑造呈
现 出一 种 芜 杂 的状 态 。
视新 闻报道 中的 8 后女性都具有 漂亮 时 0 尚的外形 ,人们 更加关 注女性 的外在形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问题。

本文从新闻报道中的女性角色定位、性别歧视、性别暴力、女性形象塑造以及女性言论刻板印象等方面展开批判。

通过分析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揭示了其中的性别偏见和歧视。

结论部分指出了对于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的重要性,呼吁社会更多关注女性权益和平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改进和进步。

通过本文的讨论和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提高对这一重要议题的关注和认识。

【关键词】新闻报道、女性主义批判、性别角色、性别歧视、性别暴力、女性形象、刻板印象、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在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女性主义批判的兴起,旨在揭露和挑战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现象,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递和社会舆论引导的重要渠道,其报道内容和角度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性别平等和女性地位的认知和态度。

针对新闻报道中的女性角色定位,女性主义批判表明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固有定位,呼吁媒体关注女性的多样性和个体性。

在性别歧视方面,新闻报道往往存在对女性的偏见和片面报道,忽视或歪曲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贡献。

性别暴力问题更是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存和发展,而新闻报道中对性别暴力的报道往往缺乏关注和深度,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揭露。

新闻报道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对女性言论的刻板印象也是女性主义批判的重点对象。

对于女性主义批判的重要性,可以从改变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和态度,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望未来,女性主义批判将继续推动媒体对性别平等问题的关注,促进社会对女性权利和地位的理解和尊重。

2. 正文2.1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角色定位批判新闻报道中的女性角色定位批判是女性主义批判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女性角色往往被定位为家庭主妇、美女、性对象等传统角色,忽略了她们的思想、能力和成就。

大众传媒下的女性形象

大众传媒下的女性形象

NEWS TRIBUNENO.772014.6Subject To Decode学科解码大众传媒下的女性形象□ 赵 弘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大众传媒逐渐成为人们的公共话语空间,并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民的衣食住行。

人们每天从媒体中获取大量信息,而媒体播出的作品、电视剧、电影、广告、新闻作品,无不包含这样一类人群,那就是女性。

然而,尽管女性地位在大众传媒中逐渐提高,她们在一定程度上仍属于被歧视的群体,这表现在广告、杂志、网络、影视等方方面面,并成为商家的卖点,男性的看点。

为此,女权主义的宣扬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与维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自古以来,在传统女性形象中,女性一直以其优美的身材曲线和姣好的容貌成为异性观赏的对象,是一种用来取悦男性的附属品,而不是作为一个与男性平起平坐的群体。

女性的身体,一直作为被审视和观看的对象,是承载男性欲望的对象。

尽管女性的完美形象不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遍布着我们的视觉,但是女性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却是被遮蔽的,并没有得到平等的待遇。

从大众媒介本身来看,女性形象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商业模型。

越来越多的女性代言各种广告,包括服装、化妆品、箱女性形象的塑造。

对女性外在形象的关注被强调,而女性的其他特质,如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则被忽略。

网络中曾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分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

这种神调侃也从侧面反映出女性在其他领域中被歧视的现象,这部分女人是男人觉得“可远观不可亵玩”从而敬而远之的。

从女性作为媒介受众角度来看,大众传媒给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平台并能满足不同群众的需求,但与男性相比,女性群体仍受到一定限制,据研究表明,大部分从事媒体工作的人员男性居多,处于媒介机构中上层管理的也多为男性。

这些现象都表明女性在当今大众传媒中的弱势地位。

Lady Gaga现象对女性刻板印象的反抗在这种形势下,当一位与传统女性温婉柔美形象完全相反的女性出现时,便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她利用自己这种被“关注”的身份,宣扬女权主义和对女性权益的看法,她就是Lady Gaga,惊骇世俗的美国时尚“雷母”。

反转新闻中女性形象的偏差分析

反转新闻中女性形象的偏差分析

反转新闻中女性形象的偏差分析近年来,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和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女性形象在新闻中的表现也逐渐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发现新闻中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些新闻报道对女性形象进行了明显的反转。

本文将从女性形象在新闻中的反转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思考。

我们需要认清的是,新闻中对女性形象的反转并非单一因素导致的结果,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和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是最为根本的原因之一。

在媒体报道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呈现为柔弱、依赖、情感化的形象。

在一些报道中,女性被描绘为“小鸟依人”般的形象,甚至是显得无助和需要他人保护的样子。

这种形象是对女性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严重抹杀,对女性形象进行了明显的反转,给人们留下了女性无能为力、缺乏独立性的印象。

一些新闻报道还对女性进行性别歧视,刻意强调女性的外貌和性感,忽略了她们的其他能力和特质,将女性形象过分幼稚化和性化,这种现象也是对女性形象的一种严重扭曲。

社会文化观念也是影响新闻中女性形象反转的重要原因。

传统社会观念中,对女性的期望往往是在家相夫教子、温良贤淑,忽略了女性的其他方面。

一些新闻报道往往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在报道女性时更倾向于突出其柔弱、依赖的一面,而忽视了她们的聪明能干和积极进取的一面。

这种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使得新闻中对女性形象的反转现象更加明显,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女性缺乏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印象。

除了媒体刻板印象和社会文化观念外,女性形象在新闻中的反转还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市场竞争和商业利益。

一些报道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点击率,不惜采用夸大、歪曲女性形象的手段,将女性形象过度渲染成一种“戏剧化”的模样,以吸引观众的注意。

这种商业利益的追求使得新闻报道对女性形象的反转现象更加明显,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女性缺乏真实和自然的错觉。

女性形象在新闻中的反转现象不仅仅是一种对女性形象的严重扭曲,更是对社会观念的一种误导和对文化价值的一种歪曲。

1.传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传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二、 电视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通过阅读和考察电视叙事中的 女性形象, 对近年来较有影响的电视 连续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 它使我 们接近于理解当代女性在新形势下 的权利要求以及这种要求所隐含的 矛盾和危机。 女 性 主 义 学 者 !"#$# %&&’#$ 指 出, “ 女性形象综合起来, 只是一个次 等地位。在这个世界上, 她们是无私 的、 忘我的、 完全奉献给男性的” 。在
所以电视剧在其叙事中对女性形象的新开拓所表达的仍然是一种女性重新拥有自身的性别神话甚至可以进一步推测这种性别神话的广泛流传有可能将分量厚重的题材变成了通俗言情的风月故事以温婉缠绵的所谓女人味掩盖或者忽略妇女的实际生存状况
传播学研究传播媒介中的Fra bibliotek性形象分析曾 尼 尹山鹰 一、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在铺天盖地的广告中, 很多都是 针对女性的, 女性还成了广告商的追 逐对象,但是有一种现象不可忽视, 那就是一些广告属于歧视女性的作 品。目前我国的商业广告中存在着许 多性别视角的盲点, 男性的审美标准 占据着主导地位, 现代科技手段不停 地述说着一个男性最古老的心愿: 既 要贤妻良母, 也要“ 花瓶” 美女。 正是基于这点, 广告中的妇女形 象常是轻松、 快乐、 满足的家庭主妇 形象,凡是与家务有关的商品广告, 几乎全为轻松的女性, 女性似乎惟一 的满足就是干家务。在洗涤剂、 厨房 用品、 烹饪辅料等产品中女性一般以 家庭主妇的形象出现。她们总在谈论 着洗涤产品的优点, 担心着丈夫衣领 上的污渍。她们为不能变得更美丽, 不能成为更好的妻子和母亲而内疚, 只能通过选择更好的商品来证明她 们的能干。只要丈夫、 儿子坐在桌边, 享受美味佳肴,热烈高呼 “ 谢谢妈 妈” , 你就“ 幸福” 地宣称: 家人就是我 的全部; 美女形象在广告中铺天盖地, 但 在文本中她们总是必须更美丽才能 更成功。 “ 美丽是她的唯一属性。 她没 有皱纹、 疤痕和瑕疵。的确, 她连毛孔 都没有。她苗条, 通常很高又有一双 长腿, 而且年轻。无论产品和观众是 谁, 所有广告中的美女都遵循这一标 天使” 般的女性 准” 。!大众美女则是“ 喝了什么 “ 美滋滋,做不生锈的女 人” 、 涂了什么“ 七天就变样, 你也能 创造奇迹” 。然后让男人痴痴地迷上, 失 魂 落 魄 地 撞 上 电 线 杆 …… 这 使 得 很多女性拼命摆弄和改变她们的脸 和身体, 绝望地想与完美的、 不可能 的标准保持一致。“ 家庭主妇” 、 “ 男主 外, 女主内” 、 “ 贤内助” 、 “ 郎才女貌” 、 “ 弱者” 成为女性理应的“ 性别定位” 。 “ 美女 ” 与“ 香车” 、 “ 豪宅” 一并构成美 景,供男人观赏和购买。“ 要有女人 味” 、 “ 让自己性感起来”成为到处宣 扬的女人 “ 行为规范” 。铺天盖地的 “ 减出好身材” 、 “ 我的瘦身专家” 、 “ 美 体修形一穿就变” 、 “ 作女人挺好” 等 广告语, 将苗条、 丰乳、 细腰的“ 形体 规范” 强加于人, 甚至危害女性的身 体健康。 " 在商业广告中, 女性经常被作为 对男性选择了正确商品后的性感、 美 丽的回馈物。女性常以性感客体、 奖 品和男性的支持性目标的形象出现。 媒介也喜欢用“ 女人味” 和“ 男人味” 来定义女人和男人。“ 女人味” 是指作 为一个女人, 尤其是一个“ 现代化” 的 女人, 一定要懂得世界名牌服装和化 妆品, 懂得保持迷人身材, 说到底就 是要懂得消费、 时尚、 性感、 温柔、 善 于照顾他人、 最好风情万种, 还要是 贤妻良母; “ 男人味” 则指, 男人一定 要懂得欣赏女人, 一定要能够在事业 上有成就( 主要以赚钱多少为标志) 、 能够养家, “ 象个真正的男人( 如同生 产线上下来的产品) ” 。这些所谓的 “ 女人味” 和“ 男人味” 其实是一种面 具, 在这种追求中, 女性会不知不觉 迷失个人本身的发展, 继续重复延续 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性别刻板印 象的文化框架; 而男人也面对非成就 事业不可的压力和焦虑感, 还会不断 丧失作为一个人同样也具备的情感 能力, 而成为工作机器。在自觉不自 觉中,不只是将女性拉回到传统的 “ 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方式 中, 而且还产生了对女性的歧视。这 是历史的倒退。 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传达 出了相似的话语意义: 大众传播通过 提供信息环境形成意见气候, 来制约 社会心理和影响舆论; 广告通过金钱 在相当程度上垄断了信息环境, 它们 和大众传媒中那些受到“ 严格” 把关 的、具有权威意义的信息内容同登 “ 大雅之堂” , 成为垄断信息环境的社 会权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的 结合不仅“ 推销物品” , 并且和大众传 媒中其它的信息一起“ 创造意义的结 构” 。 大部分电视剧中的女性角色正是如 此。因为这是社会所普遍认同的一种 女性形象。 电视产业按照社会习俗, 把电视 剧中的女性塑造为一个不够完全的 人物。在家庭中她是为其他家庭成员 服务的。创作人员常会习惯于将女性 当作电视剧的爱情戏元素加以运用, 她们不需要事业, 不在乎成败, 可以 只为爱情而活。但是电视剧中的男性 角色却要丰富得多,他们有事业、 有 爱情、 有跌宕起伏的命运。当然也有 很多事业成功的女性角色, 然而在电 视剧中, 这些成功女性的行为跟一个 成功男性没有多大区别; 并且, 电视 剧中事业成功的女性, 家庭生活总是 不够健全。 在肥皂剧中, 女性形象存在类型 化的问题。不是被塑造为带有落后性 别意识的温良恭俭让的不懂反抗的 旧式女性, 就是在美容、 逛商场、 买首 饰的所谓时尚另类女性。影视剧中大 肆渲染婚外情, 美丽可爱、 善解人意、 有修养有层次的女性往往都是插足 别人家庭的第三者, 而原配夫人要么 琐碎唠叨、 蛮不讲理、 俗不可耐, 要么 忍气吞声、 降低人格、 缺乏品位, 里外 都是女人的错,剧中男性理直气壮、 不被谴责。一个不够美丽的妻子通常 会被间接地形容为“ 控制型” 的、 “ 情 绪化” 的、 歇斯底里的, 美丽性感的女 性通常都不是妻子或母亲。两个截然 不同的女性形象为男性放弃家庭责 任提供着合理且令人同情的理由和 依据。 中国第一部电视肥皂剧 ())* 年, 《 渴望》 问世, 剧中的女主人公刘慧芳 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形象:忍辱负 重、 相夫教子、 逆来顺受的“ 传统美 德” 的现代版。而她却成为人们大加 尊崇的道德偶像和完美的女性人格 标本。与之相反, 该剧中的另一个知 识女性王亚茹则被塑造成自私、 傲 慢、 变态、 多疑的丑恶形象, 与刘慧芳 并处在道德谱系中的两极。这种二元 对立的模式一直影响到《 环珠格格》 , 紫薇俨然是真善美、观音菩萨的化 身, 而那位皇后则不可避免地具备了 一切坏女人所具有的一切品性。 不久前一部韩国电影《 我的野蛮 女友》 风靡一时, 激起无数男性观众 的热情回应, 漂亮的野蛮女友形象被

关于新闻媒体中女性形象建构问题的思考

关于新闻媒体中女性形象建构问题的思考

真 正 的关 心 和 同情 , 同 时也 忽视 了她 们 受
女平等就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 ,
但 是 从 当 前 的 现 实 情 况来 看 , 要 实 现 这 个
目标 , 还 需 要 一 个过 程 。
都是因为女人的唆使诱惑所致。
到的侵犯 , 而更多的将 注意力放在 了贞操
是 否 没 了 这 些庸 俗 的 问题 上 。
事 业 有 成 的男 性 多 条 标 准 , 即 对 自 己婚 姻 家 庭 履 行 责任 及 义 务 状 况 的 程 度 。 对 于 家
新闻媒体要求从业人员能真实 、客 观 、 公
正地反 映当前 的社会现 实 。 但是 , 在一些 新闻报道中 , 性别 的不平等及女性歧视现 象仍 然存 在 。 本 文拟对新闻媒体 中关于女 性形 象建构及其背后的问题进行探讨 。
又 怎 能 确 立 能 得 到群 众 认 可 的主 题 呢 ? 新 闻工 作 者在 一 个 个活 生 生 的新 闻现
炭、 物流 、 新能源全面发展之路 。

线 的亲 身 体 验 , 正 是 这 样 不 时激 发
新 闻工作者思想 的火花 , 让我们不 时有新
的发 现 , 收 获 在 办 公 室 或 书本 上无 法 学 到

现在大众 面前。 曾经轰 动一时的 电视连续 为 人津津 乐道 的女 主人 公刘 慧芳 ,集忍 让、 宽容 、 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 于一 身 , 到 目前一些 卫视播 放 的苦 情 系列 电视 剧等 等, 都将女性 塑造成 只知奉献牺牲 自身的 妻子 、 母亲 、 女儿 、 女朋友 , 而不是一 个具 有 一技 之长 , 并以专长服务社会造福他人
名词则 是 : 温柔贤 淑 、 娇小 。 可见 , 男 性 的

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分析

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分析

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分析摘要:本文聚焦“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和“媒介传播内容中的职业女性”,结合女性对媒介活动的参与程度、媒体社会性别意识呈现状态、媒体的女性形象表达方式等内容,对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讨。

此举关系到传播媒介中职业女性的精神成长和自由人格塑造,有助于她们在逼仄环境中,认清现实处境,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传播媒介职业女性形象分析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上,把“妇女与媒介”确定为推动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十二个重大关切领域之一。

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完善传媒监管机制,增加性别监测内容。

禁止在媒体中出现贬抑、否定妇女独立人格等性别歧视现象。

”十多年过去了,纲要的推行力度是否尽如人意?媒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否已经消除?在多元媒介的社会中,女性是否获得了足够的话语权?我们将聚焦“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和“媒介传播内容中的职业女性”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这是个多元媒体共存的崭新媒介时代,各类媒体为职业女性提供了比往昔更多的就业机会。

媒介从业领域中的职业女性,从数量上看,已经占据了媒介工作的半壁江山,但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地位得到了提升,女性对媒介活动介入的广度和深度始终不容乐观,媒介领域中的性别歧视和贬抑正以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产生着影响。

一)地位趋边缘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了“把关人”这个概念,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能否成为媒介行业的“把关人”,能否位列行业领域的决策层,这对保障女性从业者的行业地位、授予女性充足话语权和尊重女性视角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有统计数据显示:“媒体高级、中级决策层中的女性比例分别占4.4%和9.6%。

”[1]这个比例与已经“扛起半边天”的女性媒介从业者在数量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媒体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负面影响剖析

媒体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负面影响剖析

媒体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负面影响剖析随着新闻媒体和娱乐行业的迅猛发展,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媒体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媒体对女性的身材定势化现今媒体中对女性身材的定势化走向越来越明显。

无论是电视剧、电影、广告还是时尚杂志,女性形象被无尽地塑造为苗条而高挑的模样。

这种身材定势化的塑造给女性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让她们误以为拥有完美身材是成功和幸福的唯一途径。

然而,这种身材定势化的塑造并不符合现实。

女性的身体形态各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媒体的定势化塑造使得女性产生身体形象自卑感,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

二、媒体对女性的表面化定势化另一个媒体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负面影响在于对女性的表面化定势化。

媒体强调女性应该追求外貌的完美,而忽视了她们的内心世界和才华。

这种表面化定势化不仅让女性陷入对自身外貌的过度关注,也影响了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

女性的价值应该是多元化的。

她们不仅具备美丽,还有智慧、勇气和独立等优秀品质。

媒体应该多样化地呈现女性形象,让社会更加理性地认识女性的真实价值。

三、媒体对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媒体塑造了许多性别刻板印象,使女性形象变得单一和片面。

女性常被刻画为柔弱、依赖、无能和情感化的存在,而这与现实女性的多样性和真实生活经验不符。

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不仅损害了女性的自我认同,也限制了她们的自由发展空间。

女性的能力不应该被性别刻板印象所局限。

媒体有责任打破性别的固有印象,呈现女性的多样性和能力,让女性可以在各个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

四、媒体对女性的暴力和性别歧视的渲染媒体中存在的暴力和性别歧视的渲染也对女性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过多的性别暴力和性别歧视的呈现,对女性的生活和安全造成了直接威胁。

这种对暴力和歧视的渲染不仅强化了性别不平等,也加剧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正对待。

媒体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呼吁消除性别暴力和性别歧视,真实地反映女性的尊严和权益,为女性争取平等的社会环境。

新闻传媒报道中的女性歧视及其根源

新闻传媒报道中的女性歧视及其根源

新闻传媒报道中的女性歧视及其根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新闻传媒报道中的女性歧视现象及其根源。

通过对新闻传媒中女性形象的呈现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女性在新闻报道中往往被物化,其形象被强调和局限于外表美艳,性别标签的安插更是屡见不鲜。

这种对女性的歧视性报道不仅损害了女性的形象,也阻碍了社会对女性的全面认识和尊重。

本文首先梳理了新闻传媒报道中女性歧视的具体表现,包括强调女性外表、物化女性形象以及给女性安插性别标签等。

随后,文章深入探讨了这种现象的根源,指出性别差异导致的道德观和心理意识、社会和民众的通俗性、趋众性价值取向等都是导致新闻传媒报道中出现女性歧视的重要原因。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对新闻传媒报道中女性歧视问题的关注,促进新闻传媒更加公正、全面地报道女性,推动社会对女性的正确认识和尊重,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

二、新闻传媒报道中的女性歧视现象新闻传媒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本应承担起反映和塑造公正、平等的价值观的任务。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新闻传媒报道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女性歧视现象。

这种歧视表现在多个方面,不仅影响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形象,也限制了她们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新闻传媒报道中经常强调女性的外表,将她们的美艳形象作为吸引眼球的卖点。

这种报道方式不仅将女性物化为观赏对象,而且忽视了她们在其他方面的成就和价值。

它使得社会大众对女性的认知变得片面,认为女性的价值只在于外貌,而忽视了她们在职业、学术、艺术等领域的贡献。

新闻传媒报道中常常给女性安插性别标签,将她们固定在某种特定的角色或形象中。

例如,女性常常被描绘为柔弱、依赖、情绪化等,而男性则被赋予坚强、独立、理性的特质。

这种报道方式不仅限制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也使得她们在追求自我实现和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阻碍。

新闻传媒报道中还存在着对女性议题的忽视和偏见。

在一些重要的社会事件中,女性的声音和立场往往被忽视或淡化,而男性则成为主要的报道对象。

大众媒体中的女性形象

大众媒体中的女性形象

试析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人有性别之分,生理是的区别带来了社会上的地位区别。

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从古到今还未达到理想状态下的地位平等。

从母系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在不断的被削弱当中。

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仅是依附于男性的存在而存在,皇宫后院嫔妃三千,男人妻妾成群,足以说明在封建社会里,男女的地位是天差地别的,女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没有地位而言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女性的地位得以回升,人们开始讲求女权,讲求男女平等的思想。

现代社会中,虽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性别歧视,可总体上说女性的地位已经被社会认可,被社会需要,在大众传媒中女性也已经有了丰富多彩的形象。

1.影视作品从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或是第一部故事片《阎瑞生》,到20年代的《海誓》,30 年代的左翼电影,40年代的战后电影……乃至今天影视中的“新”女性,这一传统的、剧作家爱写、观众爱看的女性形象系列到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20年代,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社会出现了追求西方生活方式、沉迷于享乐的浮华奢靡的氛围。

这时候的女性形象都有欧化的倾向。

在《海誓》中,完全没有自觉的女性自我意识,一派洋味,女性形象妖娆妩媚。

到了30、40年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部分是描绘被侮辱,被压迫,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在《女性的呐喊》中,叶莲和她的姐妹,从农村到城市,从事过各自职业,包身工,丫头,小老婆......命运坎坷,没有生活的主动权。

或许你会问为什么这时期的女性没有自强不息,敢于与悲惨命运做斗争的形象。

其实是有的,但是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电影《女人》,梁玉芳,在上学的时候向往自由生活,追求自主,之后嫁给了一个有钱人,但是丈夫喜新厌旧,被抛弃,之后她走向社会,希望靠自己来改变命运,在一家公司当秘书,但结果是险遭侮辱。

最终,她家失火,孩子被烧死,她在绝望中服毒身亡。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是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改变悲惨的命运,这是社会的问题,当时的社会使得女性成为社会的变相商品,成为压迫,剥削的牺牲品。

浅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摘要:本文以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解释了女性主义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通过大量例证和理论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存在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女性形象被诋毁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事实与原因。

同时指出建立两性和谐的媒介世界的必要性。

关键词:女性主义、新闻传播、女性形象、话语权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性别压迫是不争的事实,在强大的男权话语的支配下,广大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剥削的地位,但从未停止过争取解放,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于是女性主义的思想在抗争中应运而生。

一、女性主义的兴起女性主义,又被译为“女子主义”、“女权主义”,是对英文“feminism”的意译。

西方的女性主义开始于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经历过两次高潮。

早在十八世纪,女权思想就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孕育并发展起来。

1792年,英国记者和翻译家玛丽.沃尔夫斯通完成了历史上第一部女性主义理论著作《为女权辩护》,这本著作更加促使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妇女追求两性平等,争取政治权利,呼吁与男性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在智力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

并使得这种思想很快传遍西方世界,从而爆发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

这场妇女运动持续到20世纪初形成高潮,即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到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再度形成第二次高潮。

第二次女性主义高潮源于美国,并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到北美和欧洲其他国家。

这次女性主义运动除了反对传统的男女不平等,反对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性别压迫以外,还开始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

于是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出现了各色各样的女性主义流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视野和批评方法已经日趋成熟,逐步进入到了与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时代。

随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女性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引入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性别与传播”话题进入研究者视野最早是在1977年,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在该刊当年年度索引中开始有了“少数群体”这一分类,女性与黑人、亚裔等都归入该类别。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文化分析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文化分析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文化分析古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酒香也怕巷子深”。

好的产品也需要一种媒介把商品的有关信息推介给消费者,于是广告作为最大、最快、最广泛的信息传递媒介走上了历史舞台。

在现代广告中,千百年来一直处于“第二性”的女性在现代商品广告世界中成了“第一性”。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由此折射出的女性文化?以下是我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文化的粗浅分析。

一、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广告女性形象异彩纷呈,多姿多彩,着实令人眼花缭乱。

但在传媒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多是男本位视觉文化的产物,广告将男性视为观看的主体,女性视为被看的客体。

(一)镜头一:贤妻良母这似乎成为一个定势,但凡和家务劳动有关的产品,广告的主角总会是女性,似乎女人天经地义是一个家庭家务劳动的惟一从事者,于是一个个好主妇、好太太、好妈妈在电视上市场出现。

难道厨房自然应该是女人的天下?女人天生是应该在家的?如十大歧视女性广告之一的“福临门天然谷物调和油”广告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其内容是这样的:爸爸与儿子为妈妈拍摄DV,妈妈使用该产品做饭,爸爸与儿子享用,儿子给妈妈颁发金牌。

广告强化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刻板印象,广告中女性满足家人即男性的需要,而男性作为不仅是家务服务的享受者,也是对女性的评论者。

而广告中儿子为妈妈颁发的金牌意味着男性对女性的肯定性评价,评价的标准恰恰是基于女性是否很好的履行了家务劳动,进一步强化了“女主内”性别角色定型。

这样的广告会对儿童产生更多的影响,因为男性儿童在广告中已经学会了和爸爸一起观赏妈妈做家务。

(二)镜头二:性感美女女人似乎只能从男人的眼睛里去重新发现自己的美丽。

因为女性仍然是男性的景观,需要讨得他们的欢心。

广告向女人们展示着女人应该有的优美形象———因为这个时代需要更多愉悦男性的美女!女性形象可以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增强了人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引起注意,是广告成功的前提。

浅析社会新闻报道中女性行为的媒介呈现——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为例

浅析社会新闻报道中女性行为的媒介呈现——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和《羊城晚报》为例

及较多 的有 7项 , 别是 : 分 工作及学 习 、 助或被救 、 求 意外事
故 、 爱热 心助人、 互 情感 、 暴力侵 害 、 律纠纷行 为。《 受 法 北京 晚报》 中的 6 命 1篇文 章当 中, 涉及最 多的行 为是法律 纠纷 ,
共有 1 , 0篇 其次 为受暴力 侵害和 意外 事故 , 数量都 是 7篇 , 再次是互爱 、 心助人 , 热 数量为 5篇 , 接下来是求 助或被助和
爱热心助人 、 求助 或被救 、 情感 、 受暴力 侵害 、 意外事 故 以及 法律纠纷行 为 , 数量分别是 6 、 篇 、 篇 5 5篇 、 、 、 篇 。 4篇 4篇 l
二 、 报 社 会 新 闻对 吸 引 眼 球 、 奇 式 女 性 行 为 报 道 的 晚 猎 热 衷
法对妇E 晚报 》《 民晚报》 羊城晚报》 京 、新 和《 社会新 闻中涉及
要人物 出现 , 就不被列入分析单位范围。
纠纷、 家庭纠纷为主 , 遭受暴力侵害包 括一般性 的暴 力侵 害 , 如家庭 暴力 、 治安案件 当 中的受侵 害 , 另一方 面为 遭到极 度 暴力侵害 , 即刑事案件中的被杀或受到重 度侵害 。遭 遇意外 事故主要以车祸或其它 意外 受伤 为主。在这 些报 道 中的女 性往往是以被人 同情 的姿态受到媒体关 注的 , 展现在读 号 ] 08 54 【 1 )3 04 —0 10 — 192 20 — 19 2 0
《 京 晚报》 《 民晚报 》 《 城 晚报》 为我 国京 、 北 、新 和 羊 作
沪、 粤三地 比较有代 表性 的晚报 , 当地乃 至全 国都具有 广 在
三报社会新 闻女性报道在涉及女性 深陷法律 纠纷、 受 遭 暴力侵 害和意外 事故这 几项 着墨较 多。这种 着力报 道 以女

从《人民日报》近十年女性新闻看中国女性媒介形象变化

从《人民日报》近十年女性新闻看中国女性媒介形象变化

声屏世界2023/2年份报道篇数百分比2012912.9%20133 4.3%20144 5.7%201568.6%2016710.0%2017912.9%2018710.0%2019811.4%20201115.7%202168.6%实践与创新采编经纬从《人民日报》近十年女性新闻看中国女性媒介形象变化阴吴楚摘要:长期以来,女性长期处于被建构、被传播的非主体性境况之中,并与国家主流精神及价值伦理取向保持一致。

媒介在不断塑造与更新女性形象的同时,其话语所暗含的有关性别的叙述与想象,也构成了受众认知自身和世界,并用以支配性别身份和社会关系的一种思维模式。

文章基于“女性与传播”的研究背景,探究主流媒体《人民日报》近十年女性新闻在女性整体概貌上的塑造及在男性霸权文化下体现出的社会性别意识,揭示中国女性在国家主流媒体中的话语地位,并就现在媒介对女性形象塑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人民日报》媒介形象女性形象主流话语女性历来被认为是“温柔的”“母性的”,是附属于男性的,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在今天,虽然女性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也已拥有进入各类职业领域工作的权利,但在现实社会面前,其处境依旧不容乐观。

比如一些权威学者和媒体鼓吹“让女性回归家庭,重拾母职角色”,恢复传统性别秩序,挤压女性在教育、就业和社会中谋求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更多空间,实质是女性仍被迫蜷存于父权社会的抽剥之中难以挣脱。

女性媒介形象在长期的男性主流文化中被建构并失落于历史视域之外,逐渐演变为一种“在场的缺席”,因而很有必要正视和深思“女性与传播”的问题。

《人民日报》(2012-2021)女性新闻报道的基本情况样本选择及基本特征。

根据学界对女性新闻的分类,本文选取的女性新闻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类:以女性为新闻主角的新闻、女性特定议题的新闻以及从女性主场身份出发的新闻,同时剔除与女性有关的比赛公告、图片新闻等不具备展现女性特质的报道篇目。

经整理发现,《人民日报》在近十年间3月8日当天女性新闻报道总量为70篇,且每年报道的文章量在均值上下有较大浮动。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综述及对女性主义中国化的
思考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引言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大众传播中的女性形象问题逐渐受到广 泛。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大众传播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并对女性主义中国化进 行思考,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四、结论
四、结论
女性视角下的大众传媒西方女性主义媒介批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不 仅揭示了大众传媒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现象,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工具以 改变这种现象。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西方女性主义媒介批判仍然面临 着许多挑战。例如,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媒体改变其性别偏见和不平等的现象;如 何在保持批判性的同时避免过度强调问题而忽视媒体的积极贡献等。这些问题需 要我们在未来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女性主义从两个方面影响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首先,女性主义强调性别平 等,主张消除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开 始变得更加独立、自信和有决策力。其次,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多元性,认为女 性不应当被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或刻板印象中。这种观点促使广告创作人员开 始女性的多元需求和兴趣爱好,从而呈现更加丰富的女性形象。
结论
结论
女性主义、后女性主义与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女性主义 和后女性主义理论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揭示了广告中存 在的问题。为了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的全面发展,应当在广告中消除歧视和刻板 印象,呈现女性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并赋予女性更多的决策权和表达权。
参考内容三
内容摘要
女性主义和第三类女性对大众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女性主义和第 三类女性的出现改变了大众传播的受众结构。传统上,大众传播的受众主要是男 性,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触和使用大众传播媒介。这使得大众传播更 加和尊重女性的需求和声音。其次,女性主义和第三类女性的出现也推动了大众 传播内容的改变。

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

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

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在当代社会,传媒无处不在,它既是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塑造社会形象和观念的强大平台。

然而,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传媒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往往带有刻板印象,这与现实中的女性形象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将探讨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希望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和思考。

在过去的传媒中,女性形象通常被塑造为贤良淑德、温柔顺从的传统形象。

这些形象无疑限制了女性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将她们束缚在家庭和传统的社会角色中。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当代传媒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发生变化。

我们要认识到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产生原因。

这其中既有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期待和观念。

在传统社会观念中,女性往往被认为应该主内,承担起家庭和育儿的主要责任;而男性则被认为应该主外,承担起养家糊口的主要责任。

这种二元对立的观念导致了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形成。

然而,在当代社会,女性的角色和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当代传媒也开始呈现出女性形象多样化的趋势。

比如,在电视剧《欢乐颂》中,五位女主角各具特色,她们的职业、性格和价值观念都各不相同。

这种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开始颠覆传统的女性刻板印象,反映出当代女性的真实面貌。

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是深远的。

这种变化有助于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呈现多样化的女性形象,传媒向社会传递了女性的多重身份和角色可能性,帮助人们认识到女性的价值和作用是多元的。

这种变化也有助于促进性别平等。

当女性在传媒中被呈现为拥有与男性同等的能力和价值时,将有助于推动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和实践。

对于未来,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的传媒作品能够呈现真实、多元的女性形象。

这不仅需要传媒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支持和推动。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虽然当代传媒已经开始呈现出女性刻板印象嬗变的趋势,但在整个社会环境中,传统的性别观念和刻板印象仍然存在。

《2024年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范文

《2024年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范文

《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社会认知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传媒的传播过程中,女性刻板印象问题依然存在,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嬗变。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演变过程、表现形式及其影响,以期为消除性别偏见、促进性别平等提供理论支持。

二、女性刻板印象的演变过程(一)传统女性刻板印象在传统媒体时代,女性形象往往被描绘为柔弱、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和领导力等特征。

这种刻板印象在影视作品、广告、新闻报道等传媒中广泛存在,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定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现代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媒的进步,现代女性刻板印象逐渐发生嬗变。

一方面,部分传媒开始关注女性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塑造出更加多元、立体的女性形象;另一方面,一些新的刻板印象如“女强人”、“女汉子”等也开始出现,这些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女性形象的多样性。

三、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表现形式(一)性别歧视的隐性传播在传媒中,性别歧视往往以隐性的方式传播。

例如,在某些广告中,女性形象被物化、性别刻板化,成为男性审美和消费的附属品。

这种隐性的性别歧视对女性的自尊和自信产生负面影响。

(二)过度美化的女性形象在媒体中,尤其是娱乐媒体中,女性形象往往被过度美化、瘦身化。

这种过度美化的女性形象不仅扭曲了人们对女性的认知,还可能对女性的自我认知产生负面影响。

(三)缺乏独立性的女性角色设定在影视作品和新闻报道中,许多女性角色被设定为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的形象。

这种角色设定不仅限制了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地位,还可能使人们产生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

四、消除女性刻板印象的对策建议(一)提高传媒从业者的性别意识传媒从业者应提高性别意识,关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避免在传播过程中传递性别偏见和歧视。

同时,他们应积极塑造多元、立体的女性形象,展示女性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

《2024年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范文

《2024年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范文

《论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社会认知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在传媒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存在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女性刻板印象的产生及原因女性刻板印象是指在社会文化背景下,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固定化、简单化和片面化的描绘,使人们形成对女性的片面认知。

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观念中,女性往往被定义为温柔、贤惠、依赖性强等形象,这种观念在传媒中得以延续并强化。

2. 媒体塑造的局限性:传媒在报道新闻、制作节目时,往往受到商业利益、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社会心理的投射:人们往往将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等投射到媒体中,使媒体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社会心理的反映。

三、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表现在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印象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性别角色的固化:传媒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固定在家庭、情感等角色中,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2. 美丽标准的片面化:媒体过度强调女性的外貌美,使女性陷入“以貌取人”的困境。

3. 职业领域的局限:传媒中女性职业形象往往局限于某些特定领域,如娱乐、时尚等,缺乏多元化。

四、女性刻板印象的嬗变及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传媒中的女性刻板印象也在发生嬗变。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女性形象开始突破传统束缚,展现出独立、自信、多元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一些媒体开始关注女性权益、性别平等等问题,为消除女性刻板印象做出了积极努力。

然而,这种嬗变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如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媒体商业利益的驱使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女性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的进步。

五、解决策略为了消除当代传媒中的女性刻板印象,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升媒体素养:提高传媒从业者的媒体素养,使其能够客观、全面地报道和塑造女性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媒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新浪新闻为例
摘要:新闻媒体作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工具,对新闻报道时是选择性的,需要向大众灌输主流价值观的思想,这时新闻内容必然和客观的社会现实不对等,片面的反映社会现实。

但是以新浪新闻为例的新闻媒体,在没有政府资金扶持的情况下,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媒体行业里生存,一方面要传到主流意识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还不能脱离大众全体,需要迎合大众的口味,因此女性形象出现在新闻中的频率愈发的高。

新闻对于女性事件报道的时,不仅兼顾主流意识和大众群体,还要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只能反映主流意识下的女性形象,与实际的女性形象不相符。

关键字:新闻媒体主流意识女性形象
我们从字面上了解的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者以前发生现在仍能产生社会效应的事实的报道。

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的事实。

①当今的的新闻已经越来越偏离“事实”的概念了,即便如此新闻媒体的确构建了一个社会现实,传达着统治阶级倡导的主流意识。

在这个媒体构建的社会现实中,媒体没有均衡女性对于整个社会做出的贡献,而是以一种弱势群体提现出来,表现为传统女性形象、家庭暴力、色情行为等等。

女性主义者认为,男权社会的通俗文化是一面歪曲的镜子,所反映的是主流意识形态想让你看到的东西,比如女性的刻板形象(性对象和家庭主妇等),而绝不会反映真实的社会状况,比如女性的真正状况与多元形象。

女性以什么形象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呢?下面通过五月份的几则新闻来分析一下主流价值观下,新闻媒体定位的
女性形象。

2012年05月16日新浪网社会新闻《儿子结婚前遇害身亡母亲为凶手求情称其还年轻》一文中母亲梁建红的儿子被工友杀害,但是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宋晓明刺死马刚案公开宣判时,梁建红赴京出庭为凶手求情,老伴拒绝与她同来,她告诉记者,老伴拗不过她,一直不肯原谅她。

法院认为,梁建红在未获任何利益补偿的情况下,请求对被告人从轻处罚的义举应予褒扬,法院据此对被告人宋晓明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正如一位法官所言,伟大母亲梁建红,以其博大的胸怀,为杀死儿子的凶手求情,使其免于一死,在庄严的法庭上写下了慈爱的一页。

这位母亲的悲悯情怀足以证明,人心底色是温暖,是善念,是爱如泉涌。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是这位善念满怀母亲,却为杀人凶手求情并挽救了凶手的生命。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做好做对就该赏,做坏做错就应罚。

母亲梁建红原谅了杀人犯,死刑变判处有期徒刑12年。

那么以后再有杀人的,只要被害者家属原谅是不是都不要判死刑了?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当我们的亲人去世之时,身心交瘁还要为凶手求情,99%的人会站在法律的角度,要求法律制裁犯人。

但是1%的人会出现在新闻上,这足够吸引人们的关注。

新闻媒体向大众传达传统的母亲善良的本性的的同时,亦是主流价值观想要构建的“要有爱,要和谐”的观念。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认为,时间中的任何一个特定点在一个社会里流行的文化,都可以解释为霸权的一种结果和体现,是从从属集团在舆论上接受统治集团的观念、价值标准和领导的结果与体现。

母亲作为传统的女性形象变成了新闻媒体的主要宣传对象,使得女性在新闻媒体变成了刻板形象,将女性特征归为“肉体的、非理性的、温柔的、母性的、依赖的、感情型的、主观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发展不会成为每天媒体新闻的主要目标。

新闻媒体在现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人民大众和主流意识的平衡木,维系着既有性别统治秩序,片面反映两性的不平等关系甚至掩盖这种不平等,将女性形象予以扭曲塑造符合主流价值关的女性形象。

2012年05月22日新浪网社会新闻,题为《广州离异富豪五星级酒店选妻指名要处女》报名人数竟然多达2800多女性。

广州11位富豪与一家5星级酒店选妻,其中一位离异的富豪选妻准则为年龄在20-26岁之间,女方为处女。

富豪们提出了“五项原则”。

“第一,门当户对原则。

这不是封建观念,也不单单是势利眼,而是因为,两个家庭出身以及受教育程度都有着相似经历的人更容易沟通,并且日后的婚姻生活也更容易相处。

第二,能力相当原则。

对于很多富豪精英们而言,贤妻的定义不仅仅是主内而已了。

如果能跟老公一起披靡商界,那真是锦上添花的般配了。

第三,安分守己原则。

在他们眼里,女人照顾好家里才是最大的责任。

一般这样的人的太太都是全职太太,不需要在外东奔西走便可享有不尽的财富,也是许多年轻女孩子梦寐以求的婚姻状态。

第四,名气相当原则。

大款娶女明星不是什么新鲜事。

当然女明星的名气也能够直接地为大款的生意带来宣传,对于大款而言,与女明星的婚姻是最好的广告。

但嫁人前,女明星还是得漕擦亮眼睛,省得嫁了个假大款,还得为人家充当免费的代言人。

第五,娶妻娶美原则。

当然,在富豪的婚姻中,这并非是主流的原则。

除非这个女人美到能够让这些富豪神魂颠倒想立马娶她们为妻不再允许其他男人占有她的一丝一毫。

”②大众传媒在对于新闻传播时,自然而然的站在男权社会的角度,对于女性进行排挤和压迫。

中国是男权社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对于完美女性的要求从古至今一直未中断过,虽然西方思想传入并影响中国百年之久天,在女性在家庭角色、职业平等、政治参与等各方面皆有很大进步,但是这种破坏女性形象甚至压迫女性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始终没有根除。

新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飞速发展,中国的女性受西方女权主义影响,在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等思想观念和法律政策,缩小了与女性和男性的差距,但是这种变化值是存在于表面现象,女性仍然不可能作为社会主体参与社会生活,处于一种被动局面。

仍然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男尊女卑、男主女从、贞洁大于生命”等思想的束缚,反映男权社会中女性被动的形象。

男性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女性则处于被动地位,女性成为男性的眼中的审美对象和观赏对象,甚至成为男女性欲望的对象。

男性主导的社会
中,男性会把自身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投射到女性形象的素质中。

符合男性审美标注的女性美,则会成为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并且不断改造女性的审美观和认识观。

“豪富选妻”即便是个例,但也透露出男权社会对于女性贞操的的要求,看不出新时期女性应该具有的多元性,看到的只能是被男权社会命名、解释的女性形象。

女权主义在中国方兴未艾,但是在中国社会现实中起到的作用远远不足,新闻媒体对于女性家庭暴力问题的的报道,反映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一直是压迫和暴力对象。

新闻媒体通过对于这类问题的报道,不是向大众反映女性在社会中的暴力问题,而是选择性的报道,从另一个方面强调现在的社会还是一个男权主导的社会。

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宣传的一种空话,备受压迫的仍然是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浪新闻国内新闻三则女性遭遇暴力的新闻:《56岁母亲不堪毒打雇凶勒死37岁吸毒儿子》(2012年05月18日03:05 亚心网)、《女子疑遭强吻咬断对方舌头被砍死》(2012年06月19日14:33 信息时报)、《一男子疑女友有外遇将其脱光暴打长达四十分钟》(2012年05月23日08:46 重庆商报)。

家庭暴力问题是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一种压迫,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女性是男权的附属品,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正如西方历史上许多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都曾有过贬低女性的言辞。

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女性之为女性是由于某种优良品质的缺乏。

”毕达哥拉斯则说:“世上善的法则创造了秩序、光明和男人,而恶的法则创造了混乱、黑暗和女人。

”③对于女性形象的贬低,实际就是对于男权社会的赞成,女性的确处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地位,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表现出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

当然,不发新闻媒体为了盈利,蓄意的制造和传播这种歪曲的女性形象,只有这样制造出符合男权社会处于弱势的女性形象,才能迎合大众的口味,使得处于尴尬位置的新闻媒体得以正常运作。

参考文献:
①百度百科《新闻定义》 /view/14325.htm
②新浪社会新闻《广州离异富豪五星级酒店选妻指名要处女》
/bschool/2012-05-22/1817339154.shtml
③江红《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