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A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纸带问题分析 要点分析A(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纸带问题分析 要点分析A(附答案)

纸带问题分析【学习目标】1.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3.会用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瞬时速度4.能通过纸带上点的位置关系分析物体运动【要点梳理】要点一、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要点诠释:1.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分别如图甲、乙所示.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甲、乙来说明.当线圈中通入的交流电为正半周时,设电流方向如图甲所示,则线圈中被磁化的钢制簧片左端为N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当交流电转为负半周时,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簧片左端变为S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随着交变电流方向的周期性变化,簧片周期性地受到向下、向上的力就振动起来.位于簧片一端的振针随簧片的振动而在复写纸上打点.如果在复写纸下有运动的纸带,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2s.3.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同,不过在纸带上打点的不是振针和复写纸,而是电火花和墨粉,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4.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比较①两种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②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③无论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都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纸带是跟物体连接在一起的,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速度的大小和变化情况.④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验误差较小.5.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注意事项①会安装复写纸,并且会调节复写纸的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下穿过.将计时器接入50Hz交流电源,从交流4V开始,观察振片振动情况,若振片振幅较小,再升高电压至6V;对电火花计时器,应将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两条纸带要对齐穿过限位孔,墨粉纸盘夹在中间,使用220V交流电源.②开启打点计时器,待1~2s再拖动纸带打出点,观察点迹是否清晰,打完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③在纸带上打不出点或点迹颜色过淡情况下,纠正时大致从以下方面注意:电源电压较低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对电火花计时器这种情况较少);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或墨粉纸盘);调整打点计时器.④调整打点计时器.如果打不出点,首先要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阻碍了振片上的振针打不到纸带上,若是,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另外也可能是振片没有工作,在共振情况下,此时可松动固定振片的螺丝,适当调节振片位置,紧固后观察振幅,若达到或接近共振状态即可正常工作.如果振片振动较大仍打不出点,可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若振针向下调节过长,则打点的声音过大,且易出现双点,调节时要仔细.⑤如果将打点计时器错接在学生电源的直流电源上(非稳压电源),也能在纸带上打出点迹,这是因为直流输出单向脉冲电流,频率为100Hz,会导致数据处理时错误.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若用一条纸带要将纸带压在墨粉纸盘下,打完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纸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纸带,否则会只用纸盘的某一位置,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若使用双纸带,将墨粉纸盘夹在中间,拖动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纸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纸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点迹颜色较重,而上面的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但用两条纸带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都应立即关闭电源.要点二、实验原理和步骤、注意事项要点诠释:1.实验目的①进一步练习打点计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②利用打点纸带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实验器材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小钩的细线、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 3.实验原理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并穿过打点计时器,这样纸带上的点不但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时间,而且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这些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4.实验步骤①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台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②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衡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车的后面.③使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再按同样的方法(不改变钩码个数)打出两条纸带.从这三条纸带中选用一条最清晰的,记录为纸带Ⅰ.④增加一个钩码,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Ⅱ.⑤在打纸带I 时的基础上减少一个钩码,仍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Ⅲ.⑥整理器材. 5.注意事项(1) 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2) 一先一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后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 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 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5)弄清间隔: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 =0.02×5s =0.1s .(6)仔细描点: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 要点三、实验数据的处理 要点诠释:1. 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2.纸带的选取从三条纸带上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来确定计数点.为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间隔,即T =0.1s . 3.采集数据的方法如图所示,不直接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x 1、x 2、x 3、x 4…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11x x V =,221x x x -V =,332x x x -V =,445x x x -V =,554x x x -V =.4. 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平均速度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 ②根据xv t∆=∆,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x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 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某点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所示,DG F v v =或DF E v v =.【说明】在粗略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xv t∆=∆公式来求解,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 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来代替,即1212x x v t ∆+∆=∆,2322x x v t∆+∆=∆…(△t 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将各计数点对应的时刻及瞬时速度填入下表中:计数点位置编号n 0 1 2 3 4 5 6时间t/s 0 0.1 0.2 0.3 0.4 0.5 0.6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s/m对应计数点的速度v/(m ·s -1) ①如何由实验数据得出v-t 图象有了原始实验数据,如何更好地确定运动规律呢?最好的方法是作v-t 图象,具体的运动规律便能直接显现.根据表格中的v 、t 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②如何由实验得出的v-t 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直接分析图象(如图所示)的特点得到.小车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t ,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v .也就可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二是通过图象写出函数关系式进一步得到结论,既然小车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 随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 =kt+b ,显然v 与t 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 6.由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由图所示的纸带各计数点1、2、3、4、5…所对应的速度分别是v 1、v 2、v 3、v 4、v 5…T 为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11v v a T -=,322v v a T -=,433v v a T -=,…,1n n n v v a T +-=. 求加速度的平均值122132111()()()++++⋅⋅⋅+-+-+⋅⋅⋅+--===n n n n a a a v v v v v v v v a n nT T从结果看,真正参与运算的只有v 1和v n+1,中间各点的瞬时速度在运算中都未起作用. 方法二:逐差法求 41123∆-∆=x x a T ,52223∆-∆=x x a T ,63323∆-∆=x x a T ,则 1234561232()()39++∆+∆+∆-∆+∆+∆==a a a x x x x x x a T 这样可使各点的瞬时速度都参与了运算,可减小误差.比较两种方法,“方法二”比“方法一”好,一般不用方法一.方法三:由图象求加速度由多组数据描绘出v-t 图象,v-t 图象的直线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三种方法中,最准确,科学的是方法三,不过较繁一点. 要点四、一些利用现代技术测速度的方法除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外,还可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量: (1)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如图所示是一种运动传感器的原理图,这个系统由A 、B 两个小盒子组成.将红外线、超声波发射器A 盒固定在小车上,接收传感器B 盒固定在某一位置并调整其高度与传感器A 等高.小车上A 盒发射器对着接收器B ,并处在同一直线上.将接收传感器B 探测到的红外线、超声波到达的时间差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专门软件可以分析小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将这些位移和对应的时间差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就可以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小车的两个位置变化可求得△x ,两位置的时间差为△t ,则小车速度x v t∆=∆.(2)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一辆小车从一端垫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装有光电门,其中A 管发出光线,B 管接收光线.当固定在车上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阻挡,记录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光线被阻挡的时间.这段时问就是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根据遮光板的宽度△x 和测出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x v t ∆⎛⎫= ⎪∆⎝⎭.由于遮光板的宽度△x 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平均速度就是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3)利用频闪照相分析计算物体的速度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利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s 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如图中是采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小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就是0.1s ,这样便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而物体运动的位移则可以用尺子量出.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迹.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至于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者都是一样的.【典型例题】类型一、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例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 .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D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 .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G .根据公式()2141()/3a s s T =-,()2252()/3a s s T=-,()2363()/3a s s T =-及123()/3a a a a =++求出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实验的具体步骤,回顾自己做实验的过程和具体环节即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巩固作业: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巩固作业: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1.(5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无需测量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2.(5分)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大B.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C.点不均匀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相等D.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3.(5分)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与限位孔平行D.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很短时间,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4.(5分)如图所示,a、b两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线互相平行,则下列对两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速度大小不同B.在t=0以前它们一定都是静止的C.它们的出发点一定相同D.它们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不同5.(6分)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AC=______mm,AD=______mm.那么由此可以算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纸带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m/s.6.(6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为50 Hz时,振针每隔________s打一个点.现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z时,如果仍按50 Hz的时间间隔打一个点计算,则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真实数值________.7.(8分)某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A、B、C、D、E、F等一系列的点,测得距离AB=11.0 mm, AC=26.5 mm, AD=40.0 mm, AE=48.1 mm, AF=62.5 mm.通过计算说明在打A、F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是,则求速度;如果不是,则求平均速度.已知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8.(探究创新)(10分)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 5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表中.(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v B v C v D v E v F数值/(m·s-1)(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在图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答案解析1.【解析】选A.时间间隔可以通过数纸带上所打点的个数得出,故A正确.位移需通过测量纸带上所打点间的距离得出,故B错误.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是依据实验测量数据通过计算得出的,C、D错误.2.【解析】选B、C.纸带上每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都相等,所以点密集的地方,说明相同长度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长,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比较小,故A错、B对.点不均匀是由于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相等,故C对、D错.3.【解析】选B、C、D.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复写纸,电火花计时器不使用,故A错;实验时应当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故B正确;为减小摩擦,拉动纸带的方向应当与限位孔平行,故C正确;打点计时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故D正确.4.【解析】选A、D.由图线知,v a>v b,A对;不能从所给图线判断t=0之前a、b的运动状态,也不能确定a、b是否从同一点出发,B、C错;由物体的位移x=vt知,相同时间内a、b物体的位移不同,D对.5.【解析】AC=14.0 mm,AC间的平均速度为2ACx1.410m/s2T20.02-⨯=⨯=0.35 m/s;AD=25.0 mm,AD间的平均速度为2ADx 2.510m/s3T30.02-⨯=⨯=0.42 m/s.对描述B点的瞬时速度来说,AC段所取的位移间隔更小,更接近B点的真实速度,即B点速度更接近于0.35 m/s.答案:14.0 25.0 0.35 0.42 0.356.【解析】当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当交流电的频率低于50 Hz时,打点计时器打一次点的时间间隔t将大于0.02 s.t时间内的位移大于0.02 s内的位移,因此根据速度定义式xv t=可知测出的速度将比真实值大. 答案:0.02 大7.【解析】 AB=11.0 mm, BC=AC -AB=15.5 mm, CD=AD -AC=13.5 mm, DE=AE -AD=8.1 mm, EF=AF -AE=14.4 mm,各段距离不等,说明在打A 、F 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AF 6.2510v m /s t 0.025-⨯==⨯=0.625 m/s. 答案: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0.625 m/s 8.【解析】(1)据n n 1n x x v 2T++=知 B 点对应的速度2B 3.62 4.3810v m /s 0.400 m /s 20.10-+⨯==⨯()C 点对应的速度2C 4.38 5.2010v m /s 0.479 m /s 20.10-+⨯==⨯()D 点对应的速度2D 5.20 5.9910v m /s 0.560 m /s 20.10-+⨯==⨯()E 点对应的速度2E 5.99 6.8010v m /s 0.640 m /s 20.10-+⨯= =⨯()F 点对应的速度2F 6.807.6210v m /s 0.721 m /s 20.10-+⨯==⨯()如表所示(2)将计算出的各点速度描在坐标纸上,并将各点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答案:见解析。

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B.pdf

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B.pdf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 5 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学海无涯
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
9.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 DIS 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 光片的前端与车头平齐,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 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
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 Hz,
如图所示是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 0、1、2、3、4、
5、6 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 1、2、3、4、5、6 点到 0 点的距离分别为 1.40 cm、3.55 cm、6.45 cm、10.15 cm、
7.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的相对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 有益的( )
A.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 B.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 C.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 D.舍去纸带上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 8.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
6. (1)0.1 s (2)2.5 (3) a = (sD − 3sB + 2sA ) f 2 75
学海无涯
解析:(1)因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 4 个计时点,故 t=5T=0.1 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
vC=s2BtD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同步巩固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同步巩固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2021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同步巩固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是体积专门小的球体就能够视为质点B. 质点没有大小,因此和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C.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D. 质量专门大的物体不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看成质点2.如图所示,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4m/s朝正西方向运动,帆船以速度4m/s朝正南方向航行,以帆板为参照物()A. 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4m/sB. 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4m/sC. 帆船朝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4m/sD. 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4m/s3.关于时刻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4s时”确实是指物体在4s末时,指的是时刻B. “物体在4s时”确实是指物体在4s初时,指的是时刻C. “物体在4s内”确实是指物体在3s末到4s末的这1s时刻D. “物体在第5s内”确实是指在4s初到5s末这一段时刻4.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5.A. 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B. 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方向向东C. 物体的路程等于4RD. 物体的路程等于4πR6.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 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 位移-10 m比5 m小D. 位移、速度、加速度、时刻差不多上矢量7.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 10 m/sB. 5 m/sC. 4.8 m/sD. 08.关于加速度表达式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a=求得的加速度是△t时刻内的平均加速度B. △v表示在△t时刻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它的方向不一定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C. 表示速度的变化率,是标量D. 加速度a与△v成正比,与△t成反比9.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的速度不为零,加速度就不为零B. 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C. 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D. 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大,加速度就大10.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A. 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 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 以上说法都有可能二、多选题11.下列哪种情形是可能显现的()A.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反而减小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C.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均保持恒定12.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步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 速度逐步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逐步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步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还要增大D. 位移逐步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减少13.物体做匀加速(加速度恒定)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意1s内,说法错误的是()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 物体某一秒的末速度一定比这一秒初的速度大2 m/sC. 物体这一秒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D. 物体这一秒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14.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A. 重力势能B. 动能C. 功D. 加速度三、实验题探究题15.(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 (填“直流电源”、“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在6V以下,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______ s打一次点,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______ 待打点计时器稳固后,再______ ;16.(2)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标在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则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1= ______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7.四、运算题18.一个物体先向正东以3m/s的速度前进了4s,又以3m/s的速度回头走了4s,试求:19.(1)该物体在8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20.(2)假如后4s不是回头,而是向正北方向,这8s时刻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21.22.23.24.25.26.27.28.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行驶完其余的路程,假如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那么汽车在前路程上速度的大小是多少?29.30.31.32.33.34.35.36.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匀加速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刻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刻为Δt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刻为Δt=3.0 s.37.38.试估算:(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9.求下列物体的加速度40.(1)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始动身做匀加速运动,经10s速度达到30m/s.41.(2)高速列车过桥前沿平直铁路匀减速行驶,经3min速度从180km/h变为54km/h.42.(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m/s运动的小球,撞墙后等速反弹,与墙壁接触时刻为0.2s.43.44.45.47.48.答案和解析【答案】1. C2. C3. A4. A5. A6. D7. A8. D9. B10. ABD11. BC12. ACD13. ABC14. 交流电源;0.02;接通电源;拖动纸带;1.215. 解:(1)物体前4s内的位移为:x1=vt1=12m后4s内的位移为:x2=-vt2=-12m8s内的位移为:x=x1+x2=0,故平均速度为:(2)4s内位移为x=3×4=12m,方向向正东;后4s内的位移为:y=3×4=12m;方向向正北;则位移为;;平均速度,方向,东偏北45°答:(1)该物体在8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零;(2)假如后4s不是回头,而是向正北方向,这8s时刻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m/s,方向东偏北45°16. 解:设全程的路程为x,由平均速度公式能够运算出汽车行驶全程和后的路程所用时刻分别为t=,t2=则行驶前路程所用时刻为t1=t-t2=-=-=因此v1==35 km/h,答:在前路程上速度的速度为35 km/h.17. 解:(1)依照题意,遮光板通过单个光电门的短临时刻里视滑块为匀速运动,则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故滑块的加速度(2)因为滑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18. 解: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1)关于,v=30m/s,t=10s则由加速度公式有:(2)对列车v=54km/h=15m/st=3min=180s则由加速度公式有:(3)对小球,v=-10m/s,t=0.2s则由加速度公式有:答:(1)加速度为(2)加速度为(3)加速度为-100【解析】1. 解:A、物体能够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阻碍,与物体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B、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与几何中的点不一样,不是物体的中心,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故B 错误;C、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故C正确;D、当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没有阻碍时,物体就能够看成质点,如地球专门大,当研究地球的公转时能够把地球可知质点.故D错误.故选:C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物体能够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阻碍,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时候,有时能够看成质点,有时不行,要看研究的是什么问题.考查学生对质点那个概念的明白得,关键是明白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阻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2. 解:以帆板为参考系,即把帆板看作静止,则帆船相关于帆板有向东的速度v及向南的速度v′;由矢量合成可知,二者的合速度v合=v=4m/s;方向南偏东45度,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将帆板视为静止,则可得出船相关于板的速度,再由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可求得合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本题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及参考系的内容,矢量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要把握其合成与分解的方法.3. 解:AB、物体在4s时确实是指物体在4s末时,在时刻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是时刻.故A正确,B错误;C、物体在4s内,指从0时刻开始到4s末终止,是指4s时刻.故C错误;D、物体在第5s内确实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这1s时刻,是指时刻.故D错误.故选:A时刻是指时刻的长度,在时刻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刻点,在时刻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在难以区分是时刻依旧时刻时,能够通过时刻轴来进行区分.作息时刻表、列车时刻表等时刻表上面的数字均表示时刻.本题考查对时刻与时刻的明白得和判定能力.也可抓住在时刻轴上,时刻用一段线段表示,时刻用一个点表示来明白得.4. 解:A、B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初位置是A点,末位置是C点,则位移大小等于4R,方向向东.故A正确,B错误.C、D物体的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由图看出路程等于2πR,没有方向.故CD错误.故选:A.位移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本题考查对位移和路程的明白得和界别的能力.路程是标量,而位移是矢量.5. 解:AB、物理量按有无方向分为矢量和标量,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故A正确,B错误.C、矢量的大小是其绝对值,位移-10 m的大小为10m,比5m大,故C错误.D、位移、速度、加速度差不多上矢量,时刻是标量,故D错误.故选: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与标量的区别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矢量的大小是其绝对值.6. 解:人往返一次通过的位移为0,故平均速度为零故选:D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刻的比值本题要紧考查了平均速度的定义,即位移与时刻的比值7. 解:A、利用a=求得的加速度是△t时刻内的平均加速度.故A正确.B、依照a=知,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故B错误.C、表示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故C错误.D、a=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变化的时刻无关.故D错误.故选:A.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利用a=求得的加速度是△t时刻内的平均加速度,当△t趋向于零,加速度表示瞬时加速度.解决本题的关键明白得加速度的定义式,明白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8. 解;A、假如物体匀速运动,则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故A错误;B、物体速度变化量大,但假如时刻专门长,则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C、物体的速度大但假如没有变化专门慢,则加速度专门小,故C错误;D、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则加速度一定大,故D正确.故选:D.明确加速度的定义,明白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本题考查加速度的定义,要注意正确把握加速度、速度以及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明确加速度与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均无关.9. 解:A、B,由于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汽车在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大.故A错误,B正确.C、由于汽车一直在加速运动,当加速减小到零时,汽车速度最大,汽车可不能静止,故C错误;D、因AC说法错误,故D错误.故选:B.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依照加速度物理意义分析速度变化情形本题考查加速度的性质,要注意明确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截了当的关系,加速度增大,速度不一定增加,加速度减小,速度不一定减小.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10. 解: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反向时,速度反而减小,故A正确;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例如竖直上抛到最高点,故B正确;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一定变化,故C错误;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均保持恒定,例如匀速圆周运动,故D正确;故选:ABD.依照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同向时,速度增加,若反向时,则速度减小.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速度与加速度无关的特点和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来明白得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11. 解:A、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步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因此速度逐步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现在速度达到最大值。

高一上学期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课后巩固作业: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doc

高一上学期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课后巩固作业: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doc

课后巩固作业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已打出的纸带,不用公式计算就可以直接得出的物理量是()①时间间隔②位移③加速度④平均速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某同学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拉动纸带,但纸带上打出的点间距不相等,这可能是因为()A.电源频率太高B.错用了直流电源C.电源电压太低D.拉纸带时没有保持匀速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纸带上可以每隔任意相同数量的点选取一个计数点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进行估读C.作v-t图象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D.在数据处理时,常用公式法和图象法4.如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哪条纸带的加速度最大()5.在探究“小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表所示:A .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 =Δv Δt算出加速度 B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象,量出其倾角α,由公式a =tan α求出加速度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 =Δv Δt算出加速度 D .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二、多项选择题6.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A .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B .应先接电源,再拉动纸带C.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D.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应将计时器先固定在桌子上7.关于纸带上打点间隔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着点迹运动的方向看去,点间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纸带在做加速运动B.沿着点迹运动的方向看去,点间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纸带在做减速运动C.纸带上点间间隔相等,表示纸带是匀速运动的D.纸带上点间间隔相等,表示纸带是变速运动的8.采用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减小纸带受到的摩擦而产生的误差()A.改用直流6 V电源B.电源电压越低越好C.使用平整不卷曲的纸带D.使物体的运动方向与纸带在一条直线上答案1.A数出点数N,可知时间间隔为0.02 (N-1)s,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点间距即为位移大小,要通过计算才能知道平均速度和加速度,A项对.2.D打点计时器能打点说明它能正常工作,故其属正常使用.间距不相等,说明拉动时不是匀速的.3.C可以每隔任意相同数量的点选取一个计数点,但相隔四个点时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计算时更方便,A项对;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进行估读,B项对;作v-t图象时,应使尽量多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离线较远的点大胆舍弃,C项错;数据处理可选择公式法和图象法中的某一方法,D项对.4.A4条纸带的时间间隔相等,其中C、D两条纸带上的点间隔均匀,表明它们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看做加速度为0.A、B两条纸带上的点间隔在不断增大,且A条纸带上的点相邻两间距之差较大,故纸带A的加速度最大.5.C方法A、D偶然误差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t图象,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小偶然误差.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象,方法B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象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即方法C正确.6.BCD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是把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而电火花计时器,是把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并把墨粉纸盘放在纸带的上面,选项A错误;先接电源,再拉动纸带,这样可以保证让尽可能多的点打在纸带上,能较好地控制实验进行,选项B正确;拉动纸带的方向与限位孔平行,能减小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选项C正确;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计时器的移动,实验前都要先把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选项D正确.7.BC纸带上点间间隔相等,由v=ΔxΔt知纸带运动是匀速的,若沿点迹运动的方向看去,点间距离越来越小,即Δx变小而时间Δt 不变,说明纸带在做减速运动.8.CD纸带受到的摩擦主要指纸带与振针、限位孔之间的摩擦,打点计时器必须使用交流电,故A项错.电源电压低可减小摩擦,若过低打出的点会很不清晰,故B项亦错.使用平整不卷曲的纸带且使纸带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可减小纸带与限位孔等之间的摩擦,故C、D两项都对.———————————————————————————三、非选择题9.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从静止弹出,打点计时器在与小车连接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从纸带上的A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1)小车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在________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填表示计数点的字母).(2)小车做匀变速运动时的加速度的数值是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0.如图甲是某同学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1)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F点由于不清晰而未画出. 试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推算出对应F点的速度v F=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图乙是该同学根据纸带上的数据,作出的v-t图象.根据图象,t=0时的速度v0=____m/s,加速度a=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1.如图是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小球像的时间间隔是0.1 s,这样便记录了小球运动的时间.小球运动的位移可以用刻度尺测量.(1)试作出小球滚下过程的v-t图象;(2)求出小球滚下过程的加速度.12.做变速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 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如图所示,每一段纸带的一端与x轴相重合.左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贴在坐标系中.(1)本实验中运动的小车,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存在某种关系,请你仔细研究图象,找出这一关系;(2)设Δt=0.1 s,请画出小车的v-t图象;(3)根据图象求出其加速度.答案9.(1)先增大后减小EF(2)3.00解析:(1)由纸带间距先增大后减小可知,小车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间距最大的点之间出现小车的最大速度,故应该是EF之间.(2)A到F 受橡皮筋作用小车做变加速运动,F 到J 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由逐差法可得,a =(10.60+7.60-4.60-1.60)×10-24×(0.1)2m /s 2=3.00 m /s 2. 10.(1)0.70 (2)0.20 5.0解析:(1)v F =x EG 2T,其中T =0.02 s ,代入可解得v F =0.70 m /s . (2)v -t 图象与纵轴的交点为t =0时的速度v 0=0.20 m /s ,加速度a =Δv Δt =0.70-0.2010×10-2 m /s 2=5.0 m /s 2. 11.(1)见解析图 (2)3.5 m /s 2解析:(1)利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得各段的平均速度.设开始时的位置为0,依次为位置1、2、3……时间间隔为0.1 s ,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v 1=v 02=16.0×10-20.2m /s =0.80 m /s , v 2=v 13=(30.0-7.0)×10-20.2m /s =1.15 m /s ,v 3=v 24=(46.0-16.0)×10-20.2m /s =1.50 m /s ,v 4=v 35=(67.0-30.0)×10-20.2m /s =1.85 m /s ,由以上数据作出v -t 图象如图所示.(2)在v -t 图象上取相距较远的两点v 1=0.80 m /s ,t 1=0.1 s ,v 4=1.85 m /s ,t 4=0.4 s ,则a =Δv Δt =v 4-v 1t 4-t 1=1.85-0.800.4-0.1m /s 2=3.5 m /s 2,故小球的加速度为3.5 m /s 2.12.(1)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此车在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是相等的(2)如解析图所示 (3)0.80 m /s 2解析:(1)横坐标中的1、2、3、4、5、6分别表示连续相等时间T =0.1 s 内的6段纸带,而纵坐标表示这6段纸带的位移大小,分别设为x 1、x 2……x 6.仔细观察可得:x 2-x 1=8 mm ,x 3-x 2=7 mm ,x 4-x 3=8 mm ,x 5-x 4=8 mm ,x 6-x 5=8 mm .可见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此车在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是相等的.(2)设想将这6段纸带连接起来,并将每段纸带的上端作为计数点的位置,分别叫A 、B 、C 、D 、E 、F ,则:A 点的速度v A =22.5+30.52×0.1mm /s =265 mm /s =0.265 m /s .同理可求得v B=0.340 m/s,v C=0.415 m/s,v D=0.495 m/s,v E =0.575 m/s.在v-t图中描出B、C、D、E各点,拟合得到直线,如图所示.(3)由图可知,其加速度等于直线的斜率,为0.80 m/s2.。

新教材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巩固练习:第一章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含解析】

新教材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巩固练习:第一章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含解析】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双基巩固学考突破1.(多选)下列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使用交变电流B.两种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与交变电源的频率一样C.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D.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放电针和墨粉纸盘答案:AB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6V以下的交变电流,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的交变电流,A对;两种计时器的打点频率都由交变电源的频率决定,B对;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放电针和墨粉纸盘,C错;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D错。

2.一学生在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因为()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过低D.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答案:D解析: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使振针振动过程中与纸带接触时间过长。

3.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D.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答案:C解析: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的时间打下一个点,因而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也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而不能反映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4.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所用交变电流的周期是0.02 s)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36 c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06 m/sB.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C.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6 m/sD.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60 m/s答案:C解析: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v=Δx可以求得运动的平Δt均速度的大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 第1章 运动的描述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

分层作业4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时间图像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浙江杭州期中)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在1 s末运动方向改变B.物体在3 s末运动方向改变C.物体在1 s时离出发点最远D.物体在2 s时的速度与4 s时的速度相同2.(河北衡水高一月考)(1)如图所示,一个人右手拿一支彩色画笔,另一个人拉动一条宽约1 cm的长纸带,使纸带在笔下沿着直线向前移动。

每隔1 s用画笔在纸带上点一个点,这样,就做成了一台简单的“打点计时器”。

由实验可知,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越(选填“远”或“近”),纸带的速度对相邻两点所表示的时间(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2)小张用同一个打点计时器在固定频率下,测量小车拉动纸带甲、乙、丙、丁的运动速度,每次小车都是自右向左运动,四段纸带的长度都相同,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纸带甲打点均匀,表示小车是匀速运动的B.纸带乙显示的平均速度与纸带甲的相同C.纸带丙表示的小车的运动是先快后慢D.纸带丁表示的小车的运动是先慢后快3.(山西太原高一期中)在用手拖动纸带,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时,打出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所用打点计时器使用频率为50 Hz的电源。

(1)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带做加速运动B.纸带做匀速运动C.纸带做减速运动D.纸带在1点的速度小于在3点的速度(2)在计算A~F间的平均速度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AF间距除以0.1 sB.用BE间距除以0.06 sC.用AC间距除以0.04 sD.用CD间距除以0.02 s4.(海南高一月考)像打点计时器一样,数字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

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数字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

现有一放在气垫导轨上的滑块通过光电门,如图乙所示,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d,示数如图丙所示。

高一上学期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课后巩固作业: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4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课后巩固作业: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4含解析

课后巩固作业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根据打出点的纸带判断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时()A.应通过测量纸带表示的运动的全路程来判断B.必须通过计算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判断C.必须通过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来判断D.可以通过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是否都相等来判断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3.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 6 V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D.电源的电压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4.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5.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张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要求测出D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A.AGΔt1=v D,Δt1=0.14 sB.BEΔt2=v D,Δt2=0.06 sC.CEΔt3=v D,Δt3=0.1 sD.CEΔt4=v D,Δt4=0.04 s二、多项选择题6.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7.在使用打点计时器前应检查()A.所用电源是否符合要求B.纸带是否平整C.打点周期的等时性是否良好D.振针打点轻重是否合适8.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O为小车运动的起始点,O点到A点之间点迹密集且有部分点不清晰.A、B、C、D、E、F、G为所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 Hz,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可得()A.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为6×0.1 sB.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为6×0.02 sC.从A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v AF=x AF5×0.1 s=x AF0.5 sD.通过测量x OG的长度,可知小车从O到G的位移大小答案1.D判断是否为匀速直线运动,就是比较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是否相等(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相等则是匀速直线运动,若不相等则不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中,相邻两点间的时间相等,因此D正确;不必测量全路程,A错误;也没必要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或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B、C错误.2.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A对,B、C、D都错.3.C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A项错;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让物体运动,B项错;打点的时间间隔T=1 f ,f是电源频率,与电源的电压高低无关,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4.B在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打一个点,时间间隔相同,若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点与点之间的间距应相同,由此可知B正确.5.D求D点的瞬时速度,最准确的应是包含该点与该点相邻的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C错在时间间隔上,CE间的时间间隔应为0.04 s.6.ABD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都是每隔0.02 s在纸带上打一个点,因此,打在纸带上的点迹可直接反映物体运动的时间,A正确;因为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打点计时器固定,所以纸带上的点迹就相应地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各点迹间的间隔,可知道物体在不同时间的位移,B正确;分析在相等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就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但不能反映物体的形状,C错误,D正确.7.ABCD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都是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4~6 V,电火花计时器用220 V,A正确;纸带不平整,所受阻力大,不能保证打点测量的准确性,B正确;用计时器分析物体的运动,要求每打两点的时间间隔都相同,因此,要求打点周期的等时性,C正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高度要适中,打点轻重要合适,太重,阻力大,误差大;太轻,给测量造成困难,D正确.8.CD因OA之间所打点的情况未知,也就不能确定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选项A、B错误;由题意,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 s=0.1 s,则从A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v AF=x AF 5×0.1 s =x AF 0.5 s,选项C 正确;OG 之间的长度,等于小车从O 到G的位移大小,选项D 正确.———————————————————————————三、非选择题9.如图是一位同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纸带旁边是一支最小刻度为1 mm 的直尺,试计算拖着纸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AC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在B 点的瞬时速度.10.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是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5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在220 V 、50 Hz 的交流电源上.。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纸带问题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纸带问题分析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纸带问题分析授课内容:例题1、如图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

(1)如何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2)如何求运动物体各时刻的速度?(3)如何求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图一例题2、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点到A、B、C、D、E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5.65cm,OB=7.12cm,OC=8.78cm,OD=10.40cm,OE=11.91cm,。

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m/s。

图二例题3、如图所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点一次)打出一条纸带,A 、B 、C 、D 、E 是先后顺序打出的点中的几个。

在图中所画的点的中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

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做_____运动,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 _m/s 2。

图三例题4、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实验步骤如下:a .安装好实验器材。

b .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

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下图中0、1、2……6点所示。

c .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 1、S 2、S 3……S 6。

d .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e .分别计算出S 1、S 2、S 3……S 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36121236S S S S t t t t 、、……。

f .以S t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标出S t 与对应时间t 的坐标点,划出S t—t 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①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和 。

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A(3)

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A(3)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B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C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D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2.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3.有一身高为H 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m 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快门(曝光时间)是1s 60.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 ,胸前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L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 .100 m 成绩B .冲线速度C .100m 内的平均速度D .100m 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大小4.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一端高一端低 B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 .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5.在实验中,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B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C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D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0.10s 6、(2016 潮州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纸带的加速度最大,丁纸带的平均速度最大B .乙纸带的加速度最大,丙纸带的平均速度最大C .乙和丁纸带的加速度均为零D .丙和丁纸带的平均速度一样大7.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 .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二、填空题: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遗漏步骤可编上序G、H、…)________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取下纸带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_____________.2、(2015 山东潍坊一中期末考)下图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电火花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4个点迹,历时________s.3、(2016 梅州月考)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填写)(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s.(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________.(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___.4、(2015 重庆巫山中学期末考)某同学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 z。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后篇巩固提升1.图甲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平衡摩擦力的过程中,若所有的操作均正确,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根据纸带点迹可判断应适当 (选填“减小”或“增大”)木板的倾角,直至小车匀速运动;(2)平衡摩擦力后,当满足小车质量M 远大于钩码质量m 的条件时,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可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

实验中,当所挂钩码数量一定时,研究小车加速度a 与其质量M 的关系,由于未满足上述质量条件,实验结果得到的图像可能是 ;(3)图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有七个相邻的计数点,每个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标出,经测量:x AB =4.21 cm 、x BC =4.63 cm 、x CD =5.04 cm 、x DE =5.50 cm,x E F =5.92 cm,x FG =6.35 cm 。

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小车的加速度a= m/s 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丙根据纸带点迹可判断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应适当减小木板的倾角,直至小车匀速运动。

(2)当满足m ≪M 的条件时,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可近似等于钩码的受力,随着1M 逐渐增大,即M 逐渐减小,则不再满足m ≪M 的条件,实际测得的加速度a=mgm+M 小于近似后计算得到的加速度a'=mgM ,所以图像将向下弯曲。

故选B 。

(3)根据Δx=aT 2解得a=x DG -x AD 9T 2=(6.35+5.92+5.50-5.04-4.63-4.21)×10-29×0.12m/s 2=0.43 m/s 2。

减小 (2)B (3)0.43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 点,用不同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 由静止释放。

(1)若遮光条的宽度d=4.7 mm,实验时将小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则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v= (用字母表示)。

高中物理高三复习纸带问题处理专题

高中物理高三复习纸带问题处理专题

高中物理 纸带问题处理专题[基础知识]1 . 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学生电源,工作电压为4~6v 。

振片振动的频率50Hz 。

2 .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工作电压220v 交流电源。

交流电频率为50Hz 。

2.3 . 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比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优越处在于: 3. 1).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阻力小,更准确 2).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点迹清晰,成圆点状,更容易辨认。

4 . 纸带上可得出的物理量: 4.(一)可直接得出的物理量:位移和时间间隔(二)可间接得出的物理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匀变速运动)现象 原因调节方法打点不清晰,不打点1.振针过高2.电压太低,振幅小3.复写纸用得太久1.把振针适当调低2.调高电压3.换新的复写纸打出的是短线,不是点1.振针过低2.所加电压太高,使振幅过大 1.把振针适当调高一些2.适当调低电压 打双点振针松动把振针固定6.处理纸带数据时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

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

7、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 ,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 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题海无边 ,总结是岸打点计时器每隔时,打下一个点,因而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也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一般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所以给出的单位都是厘米或毫米,所以有关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中必须把间距单位转换为米。

5.常常采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或“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是相同的时间间隔,则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秒。

题海无边 ,总结是岸8.求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练习2 某次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A、B、C、D、E、F等一系列的点,测得距离AB=,AC=,AD=,AE=,AF=.通过计算说明在打A、F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是,则求出速度;如果不是,则求平均速度.(已知打点时间间隔为)8.求加速度△x = aT 2x=vt+at2/2a=(v-v0)/t V2-V2=2ax题海无边,总结是岸2.连接的电源必须是交流电题海无边,总结是岸题海无边,总结是岸典例1.(2010重庆理综)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1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 A=,s B=,s D=。

高一上学期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课后巩固作业:第三章相互作用3-4.doc

高一上学期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课后巩固作业:第三章相互作用3-4.doc

课后巩固作业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1>F2>F3B.F3>F1>F2C.F2>F3>F1D.F3>F2>F12.一根轻质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G,现把一重力为G的物体系在绳的中点,两手先并拢分别握住绳的两端提物体,然后缓慢并左右对称地分开,若想绳不断,两绳间的夹角不能超过() A.45°B.60°C.120°D.135°3.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F1=8 N,方向水平向左;F2=16 N,方向水平向右.当F2从16 N逐渐减小至0时,二力的合力大小变化是()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着一根竖直立柱,某人用绳子通过柱顶处的光滑定滑轮将100 N的货物拉住.已知人拉绳子的一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则柱顶所受作用力大小为()A.200 N B.100 3 NC.100 N D.50 3 N5.一物体受到三个共面共点力F1、F2、F3的作用,三力的矢量关系如图所示(小方格边长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力的合力有最大值F1+F2+F3,方向不确定B.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3F3,方向与F3同向C.三力的合力有唯一值2F3,方向与F3同向D.由题给条件无法求出合力大小二、多项选择题6. 如图所示,轻杆左端插在竖直墙内,右端安装有光滑轻滑轮.细绳的上端固定在竖直墙上,下端跨过滑轮与重力为G的物体相连.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杆处于水平位置,细绳的上段与杆的夹角α=30°.关于细绳对滑轮的作用力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的方向沿杆向左B.F的方向与杆成30°角斜向左下方C.F与G大小相等D.F一定比G大7.下列关于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几个力的合力就是这几个力的代数和B.几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这几个力中的任何一个力C.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这几个力中最小的力D.几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这几个力中最大的力8.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如图所示,已知两人手臂上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θ=120°时,F=GB.不管θ为何值,F=G 2C.当θ=0°时,F=G 2D.θ越大,则F越小答案1.B由连接点P在三个力作用下静止可知,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F1、F2二力的合力F3′与F3等大反向,三力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数学知识可知F3=F3′>F1>F2,B项正确.2.C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它共受三个力作用,其中两绳的拉力的合力必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重力G.由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可知,当细绳拉力为G时,两绳间的夹角最大,此时合力与两分力大小相等,则两绳间夹角为120°.故选项C正确.3.C F2减至8 N的过程中合力减小至0,当F2继续减小时,合力开始增大,但方向与合力原来的方向相反.故选项C正确.4.B如图所示,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所以绳的拉力F1=F2=100 N,柱顶所受作用力大小F=2F1cos30°=2×100×32N=100 3 N.故选项B正确.5.B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必沿F3方向,其大小F12=2F3,再与F3求合力,故F=3F3,与F3同向,选项B 正确.6.BC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因为是同一根绳子,故滑轮两边绳子的张力大小相等,都等于G.又两张力之间的夹角为120°,故两张力的合力大小也为G,方向与杆成30°角斜向左下方.故选项B、C 正确.7.CD合力和分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易知选项C、D正确.8.AC由力的合成可知,在两分力相等,θ=120°时,F合=F=G;θ=0°时,F=12F合=G2,故选项A、C正确,B错误.在合力一定时,分力间的夹角θ越大,则分力越大,故选项D错误.———————————————————————————三、非选择题9.“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2)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他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填“变”或“不变”)(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10.如图所示,两根相同的橡皮绳OA、OB,开始时夹角为0°,在O点处打结吊一重50 N的物体后,结点O刚好位于圆心.现将A、B分别沿圆周向两边缓慢移至A′、B′,使∠AOA′=∠BOB′=60°,欲使结点仍在圆心处,则此时结点处应挂多重的物体?11.如图所示,一名骑独轮车的杂技演员在空中钢索上表演,如果钢索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 000 N,演员和独轮车的总质量为80 kg,两侧的钢索最大成150°夹角,钢索能安全使用吗?(钢索自重不计,cos75°=0.259,取g=10 N/kg)1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一质量为1.0 kg的木块,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在水平方向上对木块同时施加相互垂直的两个拉力F1,F2,已知F1=3.0 N,F2=4.0 N,g取10 N/kg,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若将F2顺时针转90°,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的合力大小为多少?答案9.(1)F ′ (2)不变 (3)B解析:(1)图乙中F ′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的图示,其方向一定沿AO 方向.(2)因为研究对象是一端固定在A 点的橡皮筋,只要将其沿AO 方向把结点拉到O 点,产生的效果就相同.因此,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他步骤不变,实验结果不会发生变化.(3)F 与F ′都能将橡皮筋的结点拉到O 点,产生的效果相同.通过比较F 与F ′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正确与否,就实验的思想方法来看属于等效替代法.10.25 N解析:由于结点O 的位置不变,两根橡皮绳的另一端分别沿圆周移动,所以橡皮绳的长度不变,其拉力大小不变.设AO 、BO 并排吊起重物时,橡皮绳的弹力均为F ,其合力大小为2F ,该合力与重物的重力大小相等,所以F =G 2=502N =25 N .当橡皮绳移到A ′、B ′时,由于A ′O 、B ′O 的夹角为120°,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 ′=F =25 N ,所以此时结点处应挂重为25 N 的物体.11.钢索能安全使用解析:对钢索上与车轮接触的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其中F T1、F T2为两侧钢索对O 点的拉力,且F T1=F T2,F N 为O 点受到的独轮车的压力,F T1和F T2的合力F T 的大小与F N 的大小相等,F N 在数值上等于人和车的重力mg.由几何关系得2F T1cos 75°=mg ,所以F T1=mg 2cos 75°=80×102×0.259N =1 544 N ,即F T1<2 000 N ,故钢索能安全使用.12.5.0 N 1.0 N解析: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题图中F 1与F 2的合力F =F 21+F 22=5.0 N .若木块滑动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f =μF N =μmg =6.0 N .由于F<F f ,故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与F 相等,即为5.0 N .当F 2顺时针旋转90°时,F 1与F 2方向相同,它们的合力为F 1+F 2=7.0 N >6.0 N .此时木块运动,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木块受的合力为1.0 N .。

必修第1册 人教版A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教材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必修第1册 人教版A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教材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向东ꎮ
D.物体先以较大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ꎬ再以较小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ꎬ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相比ꎬ速度
大但加速度小ꎮ
3.答案 (1) 144 km / h = 40 m / sꎬ所以四个运动过程中ꎬ超音速
飞机速度最大ꎬ为 500 m / sꎮ 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超音
速飞机 500 m / s>动车 40 m / s>自行车 12 m / s>蜗牛 0.002 m / sꎮ
用来表示速度ꎮ
1.答案
教材习题答案
(1) 如表所示
时间 t / s
速度 v / ( kmh )
-1
速度 v / ( ms )
-1
(2) 如图所示

54
15

59
16.4
10
65
18.1
15
70
19.4
20
25
76
21.1
30
81
86
22.5
23.9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
程度最大ꎮ
2.5-0
对 A 物体:a A =
m / s2 = 0.625 m / s2 ꎬ方向与速度方向
6-2
相同ꎻ
2.5-2
对 B 物体:a B =
m / s2 = 0.083 m / s2 ꎬ方向与速度方向

相同ꎻ
0-2
m / s2 = - 0.25 m / s2 ꎬ方向与速度方向
对 C 物体:a C =
m/ s2 = 0.12 m/ s2 ꎮ

2.5
5.答案 电梯从 3 楼下降到 2 楼时ꎬ先加速下降再减速下降ꎬ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讲解与巩固练习: 纸带问题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讲解与巩固练习: 纸带问题分析

知识讲解:纸带问题分析【学习目标】1.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3.会用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瞬时速度4.能通过纸带上点的位置关系分析物体运动【要点梳理】要点一、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要点诠释:1.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分别如图甲、乙所示.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甲、乙来说明.当线圈中通入的交流电为正半周时,设电流方向如图甲所示,则线圈中被磁化的钢制簧片左端为N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当交流电转为负半周时,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簧片左端变为S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随着交变电流方向的周期性变化,簧片周期性地受到向下、向上的力就振动起来.位于簧片一端的振针随簧片的振动而在复写纸上打点.如果在复写纸下有运动的纸带,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2s.3.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同,不过在纸带上打点的不是振针和复写纸,而是电火花和墨粉,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4.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比较①两种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②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③无论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都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纸带是跟物体连接在一起的,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速度的大小和变化情况.④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验误差较小.5.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注意事项①会安装复写纸,并且会调节复写纸的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下穿过.将计时器接入50Hz交流电源,从交流4V开始,观察振片振动情况,若振片振幅较小,再升高电压至6V;对电火花计时器,应将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两条纸带要对齐穿过限位孔,墨粉纸盘夹在中间,使用220V交流电源.②开启打点计时器,待1~2s再拖动纸带打出点,观察点迹是否清晰,打完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③在纸带上打不出点或点迹颜色过淡情况下,纠正时大致从以下方面注意:电源电压较低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对电火花计时器这种情况较少);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或墨粉纸盘);调整打点计时器.④调整打点计时器.如果打不出点,首先要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阻碍了振片上的振针打不到纸带上,若是,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另外也可能是振片没有工作,在共振情况下,此时可松动固定振片的螺丝,适当调节振片位置,紧固后观察振幅,若达到或接近共振状态即可正常工作.如果振片振动较大仍打不出点,可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若振针向下调节过长,则打点的声音过大,且易出现双点,调节时要仔细.⑤如果将打点计时器错接在学生电源的直流电源上(非稳压电源),也能在纸带上打出点迹,这是因为直流输出单向脉冲电流,频率为100Hz,会导致数据处理时错误.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若用一条纸带要将纸带压在墨粉纸盘下,打完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纸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纸带,否则会只用纸盘的某一位置,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若使用双纸带,将墨粉纸盘夹在中间,拖动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纸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纸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点迹颜色较重,而上面的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但用两条纸带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都应立即关闭电源.要点二、实验原理和步骤、注意事项要点诠释:1.实验目的①进一步练习打点计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②利用打点纸带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实验器材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小钩的细线、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3.实验原理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并穿过打点计时器,这样纸带上的点不但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时间,而且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这些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4.实验步骤①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台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②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衡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车的后面.③使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再按同样的方法(不改变钩码个数)打出两条纸带.从这三条纸带中选用一条最清晰的,记录为纸带Ⅰ.④增加一个钩码,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Ⅱ.⑤在打纸带I时的基础上减少一个钩码,仍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Ⅲ.⑥整理器材.5.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2)一先一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后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5)弄清间隔: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s=0.1s.(6)仔细描点: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要点三、实验数据的处理要点诠释:1.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纸带的选取从三条纸带上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来确定计数点.为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间隔,即T=0.1s.3.采集数据的方法如图所示,不直接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x1、x2、x3、x4…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4.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平均速度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②根据,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x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某点E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所示,或.【说明】在粗略计算E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公式来求解,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来代替,即,…(△t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将各计数点对应的时刻及瞬时速度填入下表中:计数点位置编号n0123456时间t/s00.10.20.30.40.50.6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s/m对应计数点的速度v/(m·s-1)5.由实验数据得到v-t图象①如何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有了原始实验数据,如何更好地确定运动规律呢?最好的方法是作v-t图象,具体的运动规律便能直接显现.根据表格中的v、t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②如何由实验得出的v-t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直接分析图象(如图所示)的特点得到.小车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t,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v.也就可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二是通过图象写出函数关系式进一步得到结论,既然小车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随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kt+b,显然v与t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6.由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由图所示的纸带各计数点1、2、3、4、5…所对应的速度分别是v1、v2、v3、v4、v5…T为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加速度的平均值从结果看,真正参与运算的只有v1和v n+1,中间各点的瞬时速度在运算中都未起作用.方法二:逐差法求,,,则这样可使各点的瞬时速度都参与了运算,可减小误差.比较两种方法,“方法二”比“方法一”好,一般不用方法一.方法三:由图象求加速度由多组数据描绘出v-t图象,v-t图象的直线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种方法中,最准确,科学的是方法三,不过较繁一点.要点四、一些利用现代技术测速度的方法除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外,还可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量:(1)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如图所示是一种运动传感器的原理图,这个系统由A、B两个小盒子组成.将红外线、超声波发射器A盒固定在小车上,接收传感器B盒固定在某一位置并调整其高度与传感器A等高.小车上A盒发射器对着接收器B,并处在同一直线上.将接收传感器B探测到的红外线、超声波到达的时间差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专门软件可以分析小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将这些位移和对应的时间差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就可以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小车的两个位置变化可求得△x,两位置的时间差为△t,则小车速度.(2)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一辆小车从一端垫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装有光电门,其中A管发出光线,B管接收光线.当固定在车上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阻挡,记录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光线被阻挡的时间.这段时问就是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根据遮光板的宽度△x和测出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由于遮光板的宽度△x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平均速度就是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3)利用频闪照相分析计算物体的速度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利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s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如图中是采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小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就是0.1s,这样便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而物体运动的位移则可以用尺子量出.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迹.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至于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者都是一样的.【典型例题】类型一、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例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G.根据公式,,及求出【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实验的具体步骤,回顾自己做实验的过程和具体环节即可。

高中物理微专题一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处理纸带问题练习含解析第一册

高中物理微专题一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处理纸带问题练习含解析第一册

微专题一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处理纸带问题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逐差法计算加速度1。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记录了下列实验步骤.A.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绕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槽码.把纸带穿过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B.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把小车停在靠近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D.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1)合理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电火花计时器使用频率f=50 Hz的交流电.在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得到的纸带上,舍去前面较为密集的点,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测得相邻计数点间距离为x1=7。

05 cm、x2=7。

68 cm、x3=8。

33 cm、x4=8。

95 cm、x5=9.61 cm、x6=10.26 cm,如图所示.(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

(3)打下A点时小车瞬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m/s;小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左端与小车相连),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

1 s。

(1)根据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运动.(2)根据纸带计算B点瞬时速度v B=________,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A

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A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B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C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D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2.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3.有一身高为H 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m 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快门(曝光时间)是1s 60.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 ,胸前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L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 .100 m 成绩B .冲线速度C .100m 内的平均速度D .100m 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大小4.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一端高一端低B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 .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5.在实验中,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B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C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D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0.10s6.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的相对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A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B .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C .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D .舍去纸带上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7.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 .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 .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 .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二、填空题: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遗漏步骤可编上序G 、H 、…)________A .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取下纸带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_____________.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如图所示是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1.40 cm、3.55 cm、6.45 cm、10.15 cm、14.55 cm、19.70 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4=__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1)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________.(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4.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E点时物体的速度v=_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再选依次相邻的6个点作为测量点,分别标以A、B、C、D、E和F,如左图所示.(1)如果测得C、D两点相距2.70 cm,D、E两点相距2.90 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2)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v-t坐标系中描点(如右图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6.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 A=16.6 mm,s B=126.5 mm,s D=624.5 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s A、s B、s D和f表示).【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B解析:振针打点的周期相同,点迹越密说明在相同的打点周期内,纸带运动的距离越小,即纸带运动越慢,故选项B 正确.2.B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的点迹是均匀的,故只有选项B正确.3.B、D解析:码布上的模糊部分是闪光照片上人1s60时间内前进的位移,实际人前进的位移为HLh,因此可以知道1s60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由于时间比较短,可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运动员冲线的速度,故选项B正确;没有测量运动员跑完100 m的时间,故无法知道100 m成绩和100 m内的平均速度,所以选项A、C均错;100 m比赛是直线运动,其位移大小为100m,故D选项正确.4. B解析:实验过程中,一般长木板应平放,不能侧向倾斜,但适当一端高一端低,也是可以的,故A项正确.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不能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故B项不正确.应先通电后再放小车,故c项正确.不要让小车碰在滑轮上.故D项正确.5.A6.B、C、D解析:满足纸带长度要求的前提下,应使加速度适当大一点,可使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大一些,便于减小测量误差,所以A错.7. ACD解析:选取的计数点间隔较大,在用直尺测量这些计数点间的间隔时,在测量绝对误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相对误差较小,因此A项正确;在实验中,如果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过小,打出的点很密,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测量准确性降低,因此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而使小车加速度增大的常见方法是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以增大拉力,故B错,D对;为了减少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舍去纸带上过于密集,甚至分辨不清的点,因此C项正确.二、填空题:1. (1)A中应先通电,再放开纸带;(2)D中取下纸带前应先断开电源;(3)补充步骤G:换上新纸带,重复上述步骤三次步骤顺序为:BFECADG解析: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在取下纸带前要先断开电源;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要重复实验三次即打三条纸带,然后选择理想纸带进行处理.2. 0.405 0.7563. (1)C (2)0.6解析:因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打A 纸带时,加速度3221222(36.030.0)10m /s 0.1x x x a T T --∆-⨯====0.6 m/s 2. 又小车运动的加速度:5223x x a T-=, 则4、5两点间隔为: 232352336.010m 30.60.1m 5410m x x aT ⨯⨯⨯⨯--=+=+=所以从纸带A 上撕下的那段应是C.4. 0.25 m/s 0.30 m/s 2解析:T =5×0.02 s=0.1 s , 2.30 2.62cm /s 0.25 m /s 20.2E DF v T +===, 2222()()7.82 5.11cm /s 0.30 m /s 30.3DE EF FG AB BC CD a T ++-++-=== 5. (1)1.40 (2)5.00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D 点的速度等于CE 段的平均速度,即25.6010m /s 1.40 m /s 220.02D CE v T -⨯⨯=== (2)根据描点作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小车的加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求出加速度为5.00 m/s 2.6. (1)0.1 s (2)2.5 (3)2(32)75D B A s s s f a -+= 解析:(1)因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故50.1 s t T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3624.5126.510 2.5 m /s 220.1BD C s v t -⨯⨯-===. (3)设1B A s s s -=,2C B s s s -=,3D C s s s -=,则2312s s at -=,221s s at -=,即232123s s s at +-=,55t T f==,故27532D B A a s s s f-+=,所以2(32)75D B A s s s f a -+=.。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A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纸带问题分析 巩固练习A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B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C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D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2.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3.有一身高为H 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m 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快门(曝光时间)是1s 60.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 ,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L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 .100 m 成绩B .冲线速度C .100m 内的平均速度D .100m 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大小4.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一端高一端低 B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 .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5.在实验中,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B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C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D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0.10s 6、(2016 潮州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纸带的加速度最大,丁纸带的平均速度最大B .乙纸带的加速度最大,丙纸带的平均速度最大C .乙和丁纸带的加速度均为零D .丙和丁纸带的平均速度一样大7.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二、填空题: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H、…)________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取下纸带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_____________.2、(2015 山东潍坊一中期末考)下图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电火花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4个点迹,历时________s.3、(2016 梅州月考)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字母填写)(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s.(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________.(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___.4、(2015 重庆巫山中学期末考)某同学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 z。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纸带问题分析 重点题型巩固练习]A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纸带问题分析 重点题型巩固练习]A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B .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C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D .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2.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3.有一身高为H 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m 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快门(曝光时间)是1s 60.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 ,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L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 .100 m 成绩B .冲线速度C .100m 内的平均速度D .100m 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大小4.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一端高一端低 B .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 .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5.在实验中,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B .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C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 D .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0.10s6.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的相对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A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B .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C .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D .舍去纸带上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7.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二、填空题: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H、…)________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取下纸带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_____________.2、(2015 山东潍坊一中期末考)下图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电火花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4个点迹,历时________s.3、(2015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末考)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中,如果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前面的几个点不清只得到如图所示从A点至E点这一段点迹的纸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 B.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C.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 D.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2.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3.有一身高为H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m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快门(曝光时间)是1s60.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L,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100 m成绩 B.冲线速度 C.100m内的平均速度 D.100m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位移大小4.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一端高一端低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D.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5.在实验中,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B.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C.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D.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0.10s6.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的相对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A.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B.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C.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D.舍去纸带上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7.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二、填空题: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以下实验步骤,其中错误或遗漏的步骤有(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H、…)________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取下纸带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_____________.2.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如图所示是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1.40 cm、3.55 cm、6.45 cm、10.15 cm、14.55 cm、19.70 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4=__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1)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________.(2)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4.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E点时物体的速度v=_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再选依次相邻的6个点作为测量点,分别标以A、B、C、D、E和F,如左图所示.(1)如果测得C、D两点相距2.70 cm,D、E两点相距2.90 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2)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v-t坐标系中描点(如右图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6.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s A=16.6 mm,s B=126.5 mm,s D=624.5 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s A、s B、s D和f表示).【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B解析:振针打点的周期相同,点迹越密说明在相同的打点周期内,纸带运动的距离越小,即纸带运动越慢,故选项B 正确.2.B解析:匀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的点迹是均匀的,故只有选项B正确.3.B、D解析:号码布上的模糊部分是闪光照片上人1s60时间内前进的位移,实际人前进的位移为HLh,因此可以知道1s60时间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由于时间比较短,可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运动员冲线的速度,故选项B正确;没有测量运动员跑完100 m的时间,故无法知道100 m成绩和100 m内的平均速度,所以选项A、C均错;100 m比赛是直线运动,其位移大小为100m,故D选项正确.4. B解析:实验过程中,一般长木板应平放,不能侧向倾斜,但适当一端高一端低,也是可以的,故A项正确.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不能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故B项不正确.应先通电后再放小车,故c项正确.不要让小车碰在滑轮上.故D项正确.5.A6.B、C、D解析:满足纸带长度要求的前提下,应使加速度适当大一点,可使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大一些,便于减小测量误差,所以A 错. 7. ACD解析:选取的计数点间隔较大,在用直尺测量这些计数点间的间隔时,在测量绝对误差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相对误差较小,因此A 项正确;在实验中,如果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过小,打出的点很密,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测量准确性降低,因此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而使小车加速度增大的常见方法是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以增大拉力,故B 错,D 对;为了减少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舍去纸带上过于密集,甚至分辨不清的点,因此C 项正确. 二、填空题:1. (1)A 中应先通电,再放开纸带; (2)D 中取下纸带前应先断开电源;(3)补充步骤G :换上新纸带,重复上述步骤三次步骤顺序为:BFECADG解析: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要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在取下纸带前要先断开电源;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要重复实验三次即打三条纸带,然后选择理想纸带进行处理. 2. 0.405 0.7563. (1)C (2)0.6解析:因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打A 纸带时,加速度3221222(36.030.0)10m /s 0.1x x x a T T --∆-⨯====0.6 m/s 2. 又小车运动的加速度:5223x x a T -=, 则4、5两点间隔为:232352336.010m 30.60.1m 5410m x x aT ⨯⨯⨯⨯--=+=+=所以从纸带A 上撕下的那段应是C. 4. 0.25 m/s 0.30 m/s 2解析:T =5×0.02 s=0.1 s ,2.30 2.62cm /s 0.25 m /s 20.2E DF v T +===, 2222()()7.82 5.11cm /s 0.30 m /s 30.3DE EF FG AB BC CD a T ++-++-=== 5. (1)1.40 (2)5.00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D 点的速度等于CE 段的平均速度,即25.6010m /s 1.40 m /s 220.02D CE v T -⨯⨯===(2)根据描点作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小车的加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求出加速度为5.00 m/s 2.6. (1)0.1 s (2)2.5 (3)2(32)75D B A s s s f a -+=解析:(1)因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故50.1 s t T ==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3624.5126.510 2.5 m /s 220.1BD C s v t -⨯⨯-===.(3)设1B A s s s -=,2C B s s s -=,3D C s s s -=,则2312s s at -=,221s s at -=,即232123s s s at +-=,55t T f==,故27532D B A as s s f-+=,所以2(32)75D B A s s s f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