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水的组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运用PPT、视频、动画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后拓展,巩固知识:布置与水相关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判断题: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选择题: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A.氢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
3.填空题:水在____℃时结冰,在____℃时沸腾。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首先,强调水的组成,即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其次,回顾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再次,提及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水的三态变化:讲解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相关现象。
(4)硬水与软水:介绍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讲解硬水软化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分子组成、电解水实验等知识点。
4.课后作业:布置与水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活动:鼓励学生搜集与水相关的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类、化学用语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水的组成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水分子的微观结构及其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但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可能相对较弱。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探பைடு நூலகம்水的组成及与之相关的化学现象。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3.探究与发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合作与交流: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水资源: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培养学生关爱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5.搜集有关水污染的新闻或案例,分析污染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整理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1.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错误类型,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教学过程: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组成、性质和电解水实验等知识点。
(2)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
(3)强调水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重难点三:水的质量检测和环保意识
学生在水的质量检测方面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同时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是一项挑战。
教学设想:组织学生进行水的质量检测实验,指导他们正确使用仪器,掌握检测方法。并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污染的严重性,培养其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水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加入氢氧化钠:增强水的电解现象:接通直流电源,两支试管中都出现气泡;负极和正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即V (正):V (负)=1:2检验:①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②负极: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处,气体燃烧,说明该气体是氢气。
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氢气 + 氧气 H 2O −−→−通电H 2 + O 2 ↑ ↑ ↑氢、氧元素 氢元素 氧元素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注意:①纯净的水的导电性很弱,故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而硫酸或氢氧化钠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②若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是因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强。
2、水的物理性质A.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B.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为1000℃,水的凝固点为0℃C.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化学常用的溶剂D.在1大气压下,4℃时的水密度最大为1.0g/cm 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水的化学性质A.通电分解:水(H 2O )−−→−通电氧气(O 2) + 氢气(H 2) B.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水(H 2O ) + 二氧化碳(CO 2) → 碳酸(H 2CO 3) 水(H 2O ) + 二氧化硫(SO 2) → 亚硫酸(H 2SO 3) C.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水(H 2O ) + 氧化钙(CaO ) → 氢氧化钙[Ca(OH)2] 4、单质和化合物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任何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及其特点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点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就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②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课题3 水的组成
H
O
H
H
O
H
H
O
O
H
H
H
H H
O
H
O
H
H
O
H
H
O
H
H
H
O
H
O H
H
O
H
H
O
O
H
H
O
H
H
H
H
O H H O H O H H
H
O
H
5、实验推论
1.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每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 氧原子构成的 3.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 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 气体,难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 度最小的气体。
2、氢气的化Leabharlann 性质可燃性燃烧现象: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放出大量的热,有水雾生成。 点燃
H2 + O2
H2O
辽宁省辽源煤矿瓦斯爆炸现场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 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点 燃前,一定要验纯。
一、水的组成的测定
1、实验装置:
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 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
2、实验现象
两电极均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
试管2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气体的检验
a.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 b.试管2中的气体接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则说明是氢气。 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2.实践探究,突破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电解水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气体的收集等,并分析实验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操作错误进行纠正,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3.分层教学,设置不同难度的思考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水的组成”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水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水的微观组成及其化学性质的认识尚浅。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具备观察和操作实验的能力。然而,对于电解水等抽象的化学概念,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知识运用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水的组成”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后的习题,重点是对水的化学组成、电解水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撰写一篇关于“水的奇妙之旅”的科普小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涉及水的不同状态、化学组成、电解水实验等知识点。
2.实践作业: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存在形式,如液态、固态、气态,并理解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及其条件。
2.掌握水的化学组成,理解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并能书写水的化学式H2O。
3.掌握电解水实验的基本步骤,了解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解电解水的过程是水分解为氢和氧的过程。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水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其原理。
课题3水的组成
2:下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C )
3、请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用序号表示):
①空气 ②二氧化硫 ③ 氧气 ④海水 ⑤冰水共存物 ⑥高锰酸钾(KMnO4)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 ① 、④ 纯净物的是②、 ③、 ⑤、 ⑥ ;属于单质的 是 ③ ;属于化合物的是 ②、 ⑤、 ⑥ ; 属于氧化物的是 ②、 ⑤ 。
4 ℃时密度最 大为1 g
cm3
你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水的组成
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在 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水曾经 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 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 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 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不 是一种元素,而是由两种元 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 最轻的气体--H2
(最理想可再生能源)
讨论
微观: 1、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3、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 小的粒子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5、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 宏观: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3、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改变。
课本P80 讨论
你掌握了吗:
请填写: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因此,水是由 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的 。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 是 氧气 。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 是 氢气 。 2:1 •V(H2):V(O2)= 。
,
讨论分析动画和图片 获得的信息
根据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 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 出你获得的信息(3至4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课题。
2.组织小组汇报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如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等,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水的组成的小论文。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水的电解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的组成。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系列问题,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为什么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何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会使用化学式表示水的组成,能正确书写水的化学式H2O。
3.掌握水的电解实验原理,了解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比例,理解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水的组成,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讲解,引导学生探究水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
3.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知识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物理性质课题3 水的组成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
二、氢气1、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是密度最小的气体(约为相同状况下空气密度的2/29)。
2、化学性质(1)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2)还原性:工业上可用来冶炼金属(在第六单元介绍)二、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实验现象】①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2H2↑+O2↑;;③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①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物质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以后学习)1励志小故事觉得苦你不送外卖有人送、觉得累你不开滴滴有人开、觉得难你不干有人干、觉得贵你不买有人买、觉得工资低你可以滚出公司。
这种逻辑:表面上是对人的激励和鞭策。
本质上会造成底层工人之间无限恶性竞争、无限的降低底线、无限的向资本和垄断妥协、无限的向剥削和压榨妥协。
从而无限拉低底层人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消费水平、生活品质、生活环境、心理素质。
这种逻辑,表面上是正能量,本质上是洗脑和摧残。
让工人阶层的恶性竞争、工资水平无限下降;才能让贪婪的资本节约更多成本,获得更多利润。
课题3 水的组成
(1)可燃性:氢气 + 氧气
点燃 点燃
水
H2 + O2
3.氢气纯度的检验:
H2O
(产生淡蓝色火焰,杯壁有水珠,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使用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你知道吗
课题3 水的组成
谁发现了水的组成
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 1743~1794 法国化学家
水的电解实验
认 真 观 察, 记 录 实 验 现 象
课题3 水的组成
1 10
20
10
2
20 30
30
+
课题3 水的组成
水 的 电 解
1 1
0 2 0 3 0
1 0 2 0 3 0
2
+
☆你知道正、负极生成的是什么气 体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水的电解
课题3 水的组成
2.实验现象 (1)通电后,两个电极上有 气泡 产生,气泡产生的速 度,正极 慢 ,负极 快 ,两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 (2)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与 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2:1 ; (3)切断电源,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 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气体能燃烧,火焰呈 , 淡蓝色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氢 气; 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 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这 是 氧 气。
课题3 水的组成
(H ) 负极 : 氢气 2 水的分解 (实验) 正极:氧气 (O )
2
收集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
2:1
氧正氢负
氢二氧一
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课题3 水的组成
C
B
C
课题3 水的组成
板书设计
一、氢气(H2)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⑪ 可燃性 ⑫ 还原性 二、水的组成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三、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物质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
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
课题3 水的组成
H2 +
O2
结论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课题3 水的组成
某同学分别收集了几瓶氢气 氧气 二氧化 碳,但忘记了贴标签,请你帮他鉴别出来
猜想 氧气 氢气 二氧 化碳 操作 用火星木条 靠近气体 现象 木条复燃 结论 说明该气 体是氧气
用燃着的火 气体能燃烧, 说明该气 柴靠近气体 火焰呈蓝色 体是氢气 将气体通入澄 澄清的石灰 说明该气体 是二氧化碳 清的石灰水 水变浑浊
☆你知道正、负极生成的是什么气 体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二、水的组成
现 象
正极端玻璃管 可以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
课题3 水的组成
负极端玻璃管 气体燃烧,产 生淡蓝色火焰
解 可以氧气支持燃烧, 氢气具有可燃性,产 释 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生的气体是氢气
化学反应原理:
水
通电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生
物 水母 鱼类
70%~ 80%
番茄
90%
西瓜
79%
成年人
65%~ 70%
含水量
97%
资料: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有一
共同特点:体内水的质量与生物体总质量的比 一般都在 60 % 以上。
课题3 水的组成
成年人体含水达65%至70%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两倍,原因主要有:(1)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在水中,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大;(2)在电解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3.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假如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
1.单质和化合物都必须是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2.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1.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记为“正氧负氢”(谐音记为“正养父亲”)。
2. 从微观角度判断物质类别的方法(1)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若分子不同,属于混合物;若分子相同,则属于纯净物;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若原子不同,属于混合物,若原子相同,属于纯净物。
(2)单质与化合物对于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
知识点一氢气1.氢气是一种__________的气体,___ 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
氢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
知识点二水的组成2.水的组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此实验证明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说明水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
知识点三单质和化合物3.由_____________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的叫氧化物;由________________的纯净物叫单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题3 水的组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了解水的组成,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对分子、原子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2.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子、原子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水的组成,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4.巩固(15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介绍水的净化和软硬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绘制板书,总结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5分钟,操练20分钟,巩固1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知识点精讲(含解析)
第四单元自然接的水课题3 水的组成课标定位1、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知识梳理核心知识归纳1.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电解水的实验:①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1∶2。
②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③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知识点一、氢气的性质知识在线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故名“氢气”。
2.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水。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
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如图所示)。
3.验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下靠近酒精灯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净,若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考题再现【考题示例】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下列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产生淡蓝色火焰B.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C.接触烧杯感到发烫D.开始安静地燃烧,时间久了就会发生爆炸【答案】D【解析】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若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故选D。
知识点二、水的电解实验知识在线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原理:(1)水氢气+氧气。
(2)根据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实验用品: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实验步骤: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并向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一.知识教学点1.水的物理性质。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
2.难点:水的化学式的确定。
3.疑点:水的化学式为什么是H2O。
4.解决办法:由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氢气与氧气的密度计算出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再由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三.教学步骤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材。
通过电解水实验的事实,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并且通过实验和推导要给学生一个启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实验事实再通过严格的计算得出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含义,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引出氢气,为下一节内容打基础。
所以本节的关键是做好实验,一定要保证实验成功,否则必须重做。
以使学生对实验事实有正确的表象。
使他们可以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到正确结论。
三、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形成,危害以及防治办法。
知道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水、爱惜水,节约用水。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强调]:水是一种纯净物,而江水、河水以及我们日常所用的自来水都或多或少带有杂质,是混合物。
通常我们化学中所说的水或蒸馏水都是指纯净的水。
在前面我们学化学式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水的化学式是H2O。
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巩固反应原理的理解。
2.针对难点的突破:
-采用模型教具或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电子转移过程。
-在电解水实验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教育和操作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水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情感教育,通过讲解水的珍贵性和环保意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水的图片,如河流、湖泊、雨滴等,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存在形式及其重要性。
-提问:“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水是如何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等问题,激发学生对水的探究兴趣。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观念,巩固正确知识。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组成和电解水实验现象。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水的组成填空题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4.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
-定期进行检测,如小测验、单元测试,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5.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共38张ppt
(3)如果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
则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
为 4mL
。
3、如图所示,图(1)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2) 为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试回答下
列问题。
排水法
A气体燃烧,火 焰为淡蓝色
(1)若甲管生成气体A,则b应接电源正极
极。
(2)气体A用点燃的火柴检验,产生的现象是
点燃任何可燃气体都需要验纯
1、水的电解实验中,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D )
A.正极产生氢气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大 C.只有正极上有气泡产生 D.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
积比为l∶2
正氧负氢(父亲)
+
正极
负极 负极
正极
2 、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电解水的装置:用大塑 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 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
,说明气体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具有可燃性
。
(3)用什么方法收集氢气和氧气?这是根据气体的什么性质?
(4)0~3min甲、乙管内排除水的体积比为多少?
2:1
不溶于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第三课时
单质和化合物
【思考】水(H2O)、氢气(H2)、氧 气(O2)虽然都是纯净物,但它们的组 成却各不相同。你能说说区别吗?
3.请先阅读下列关于水的叙述,再回答:其中 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AC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 BD),描述用途的是( EF )
A.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分解 C.水能受热沸腾变成水蒸气 D.水蒸气通过赤热的碳层会产生一氧化碳和 氢气 E.工业上用水制氢气 F.生活中水是常见的灭火剂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6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6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教学工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上观察。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
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精品教学课件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2.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
合物的是( C )
A.食盐、食醋
B.铅笔芯、空气
C.氧气、二氧化碳
D.水、铜丝
课堂小结
电 解
电解现象 氢气
电解产物
氧气
单 质
实验结论
同种元素组 成的纯净物
水
化合物
不同元素组成 的纯净物
【回顾总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D)
A.产生黄色火焰 B.无需检验纯度,氢气可以直接点燃 C.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产物无污染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2. 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
➢ 特征: 不同种元素,纯净物。
➢ 举例: 二氧化碳(CO2)、 氧化铁(Fe2O3)
探究新知
氧化物 ➢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
是氧元素。 ➢特征:两种元素,一种是氧元素
的物质分类之间的关系。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非氧化物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组成三、电解水实验 Nhomakorabea1、现象:
电解水时,正负极玻璃管内均有气泡产生, 且正极产生的气泡速率比负极慢,一段时 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1:2.
2、气体检验
正极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是氧气; 负极产生的气体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时能燃 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是氢气。
四、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注意: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 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 组成的,但氧气和臭氧混合在一起就是混 合物。
2、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氢气、氧气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