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储能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电解液的选择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循环性能指的是锂离子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
一些常用的有机电解液,如碳酸酯类、醚类和腈类溶剂,虽然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但是其分解电压较低,易引起电解质的分解和锂的析出,从而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差。
相比之下,无机电解液,如聚合物电解质,由于其较高的分解电压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其次,电解液的选择也会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造成重要影响。
电解液中含有大量的溶剂和溶质,其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和气体,如果温度过高、压力过大,会引发电池的热失控和爆炸等危险情况。
因此,对于电解液来说,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指标。
近年来,一些新型电解液的研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固态电解质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因为其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耐高温性,可以有效防止因温度过高引发的安全问题。
另外,电解液的导电性也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导电性指的是电解液中离子的传递能力,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功率性能。
一般来说,电解液越导电,电池的性能越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电解液的离子传输速度,往往需要添加一些盐类溶质,如锂盐。
锂盐可以提高电池的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导通性。
但是,过高的盐浓度也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浓差极化增大,从而降低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因此,在电解液中添加适量的盐浓度,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
最后,电解液中的成分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电化学性能包括电压平台、比容量和倍率性能等指标。
电压平台指的是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压变化的范围,过高或过低的电压平台都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比容量指的是电池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存储电荷量,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
电解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电解质是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解质在电池中具有什么特别作用?它对电池性能有哪些影响呢?这是许多人在使用电池中关注的问题。
电池的电解质是连接电池正负两极之间的介质,它在电池内部承担着离子传输和能量转移等重要的功能。
在一般情况下,电解质指的是一种能导电的液体或固体,通过它来和电池中的正负极发生反应,形成电子和离子流动,从而产生电能。
不同电解质具有不同的物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能,将它们应用于电池中会对电池的性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般而言,电解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电解质对电池的开路电压以及放电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许多实际应用中,电池的电压是非常关键的,因此电解质的特性对电池输出电压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
例如,常用的铅酸蓄电池中的电解液是硫酸,通过改变电解液的浓度和组成可以调节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池容量。
同样,在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中,采用不同的电解质种类和电解液浓度对电池输出电压和容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电解质对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也有显著影响。
电解质中的一些化学成分或物质可以与电极或其他环境因素发生反应,从而损坏电池的状态和性能。
良好的电解质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电导率、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还应该具备防止电解质挥发、溢出或乳化的能力。
现在常用的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主要是有机溶剂和聚合物,其中有机溶剂能够提供高效的离子传输和能量转移,而聚合物则能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最后,电解质对电池的环保性也有重要影响。
随着环保投入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电池的环保性能。
在使用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产品中,电解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有一些电解质材料也被设计成生物降解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有些电动汽车中采用的电解液是水溶液,不会污染环境、安全性高且价格低廉。
总结来看,电解质是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非常重要。
锂电池电解液电导率
锂电池电解液电导率锂电池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电池,其存储能量的原理是通过正负极之间的电子转移来实现的。
在锂电池中,电解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正负极之间的电子导电,并且在正负极之间提供离子传输的通路。
在锂电池中,电解液的电导率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性能和电能输出能力。
锂电池的电解质锂电池的电解质有三种类型:有机液体,聚合物固体和无机液体。
在这三种类型的电解质中,电导率最高的是无机液体电解质。
无机液体作为电解液时,通常由一种或多种的溶剂(比如常用的碳酸酯、乙醇、甲醇等)和一种或多种的盐组成。
这种电解液的电导率与其溶剂种类和盐的种类及浓度有关。
电解液的电导率电解液的电导率通常用S/cm(西门子/厘米)表示,S/cm是指单位距离内的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的比率。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电导率越高,电池的功率输出越大,而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就会更快。
因此,研究和优化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电导率非常重要。
影响电解液电导率的因素电解液电导率与一系列因素有关,例如:1.溶剂的种类和性质:溶剂具有较大的影响,因为其影响电解液的粘度和流动性。
2.盐类浓度和种类:在一定的组成条件下,携带离子的盐类浓度和种类直接影响电解液的电导率。
3.温度:温度是影响电解液电导率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在室温之下,温度越低,电解液电导率越小。
4.电解液的酸碱性:通常情况下,电解液是酸性或碱性的。
当电解液越酸或碱性越弱时,电解液电导率越小。
提高电解液电导率的方法为了改善电解液的电导率和提高电池的性能,有以下几个方法:1.选择合适的溶剂和盐类:选用具有适当粘度和流动性的溶剂,以及含有高浓度、易溶性和高离子导电性的盐类,可以大大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
2.调整温度:温度是影响电解液电导率的重要因素。
通过调整温度,可以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从而提高锂电池的性能。
3.添加助溶剂:通常情况下,电解液中添加一定量的助溶剂,可以改变溶液的化学性质,从而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能源结构的逐步转型,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存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储能电站等多个领域。
然而,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扩大,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电池热失控、燃烧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对于保障其安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研究现状,分析影响电池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电池材料、制造工艺、使用条件等,并探讨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有效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结构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核心,其基本原理和结构是理解其安全性和性能的关键。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能量存储和释放的二次电池。
其结构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个部分组成。
正极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具有高嵌脱锂电位的材料,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
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负极材料则通常采用具有低嵌脱锂电位的碳材料,如石墨、硅碳复合材料等。
负极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释放锂离子,其结构和性能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隔膜位于正负极之间,是防止电池内部短路的关键组件。
隔膜通常由聚烯烃等多孔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离子通透性和机械强度。
电解液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传导锂离子,实现正负极之间的电荷转移。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穿过隔膜,嵌入负极;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穿过隔膜,嵌入正极。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郭米艳;李静【摘要】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电解液有着密切的关系.电解液的组成主要是:有机溶剂、锂盐、添加剂.本文综述了电解液组成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电解液量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对电解液量的需求.【期刊名称】《江西化工》【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添加剂【作者】郭米艳;李静【作者单位】盐光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湖北鄂州 436000;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鄂州 436000【正文语种】中文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循环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并将扩大到电动汽车领域,是当今国际公认的理想化学能源[1-3]。
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四大关键材料组成,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多为液态即电解液。
电解液在电池正负之间起到传到电子的作用。
电解液的性能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4-6]。
本文就电解液的组成、电解液量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初步探索。
一、电解液的组成由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电位高,且正极嵌有化学活性较大的锂,因此电解液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化学稳定性高,离子导电率高,温度范围较宽,安全无毒,对正负极呈惰性[7-9]。
电解液组成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必要的添加剂[10-15]。
1.有机溶剂(1)组成有机溶剂是电解液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提供锂离子迁移的媒介和条件。
有机溶剂分三大类:质子溶剂、非质子溶剂和惰性溶剂。
由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位与锂接近,非常活泼,必须使用非水、非质子性有机溶剂[16]。
为了保证锂离子电池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组成电解液的溶剂体系要求具有高介电常数、低粘度、高沸点、低熔点等特点[17]。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常用溶剂有EC(碳酸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DMC(碳酸二甲酯)、PC(碳酸丙烯酯)、EMC(碳酸甲乙酯)等。
液态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液态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电池之一,随着电动汽车、无人机、智能手机等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液态电解质作为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介绍液态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1. 电解液种类液态电解质的种类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主流的液态电解质种类有有机电解质和聚合物电解质两种。
1.1 有机电解质有机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最广的电解质,其具有导电性能好、工艺成熟、加工方便等特点。
但是,由于有机电解质本身的易燃性、挥发性等问题,使得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过温等情况下容易引起熔融、燃烧等危险事件。
1.2 聚合物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解质。
相比有机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温、高条件下较好的稳定性,不易燃、不挥发等优点。
但是,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性能相对较差,还存在使用寿命短、加工工艺复杂等问题。
2. 电解液浓度电解液浓度是指电解液中含有的盐类的浓度,是锂离子电池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性能参数。
过高或过低的电解液浓度都可能导致电池的安全性能下降。
过高的电解液浓度会增加电池的内阻、降低电池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导致电池的功率性能下降,安全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同时,过高的电解液浓度还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气体,从而增大了电池发生爆炸、火灾等危险事件的概率。
过低的电解液浓度也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过低的电解液浓度会使得电解液中锂离子浓度不足,从而降低了电池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同时会导致电池内部的过电势增大,从而增大了电池的发生过充或过放的危险。
因此,确定适当的电解液浓度是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3. 电解液添加剂添加剂是指向电解液中加入的一些辅助物质,可以改善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常见的电解液添加剂有以下几种:3.1 碳酸二甲基碳酸二甲基是有机碳酸酯化合物,常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中作为添加剂。
电解液组成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_张君才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收稿日期:2006-10-23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04XSYK109)。
作者简介:张君才(1963-),男,陕西岐山县人,咸阳师范学院化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和电分析化学的研究。
2006年12月咸阳师范学院学报Dec.2006第21卷第6期JournalofXianyangNormalUniversityVol.21No.6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较高的电位和高能量密度而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1-4]。
为了使电池在容量、电位、可逆性、安全性等诸方面进行改良[5-6],如今在以LiMn2O4为代表的一般电极材料构造基本骨格的基础上,新合成出了许多毒性较小,价格便宜的锂的复合氧化物[7-10],LiMn1.5Ni0.5O4就是其中的一种,其电位在5V附近。
为此,我们选用以LiMn1.5Ni0.5O4为5V电池备选的正极活性物质,研究有机电解质溶液组成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实验部分1.1试剂和药品1.1.1溶剂本研究所使用的有机溶剂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如表1所示。
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
这些物质按一定的体积比混合,作为电解质溶剂来使用,这些有机溶剂都直接使用岸田化学的电池用溶剂。
1.1.2电解质盐LiPF6(日本富山药品工业特级试剂),LiBF4(森田化学特级试剂)。
1.1.3活性物质(LiMn1.5Ni0.5O4)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和药品是由田中化学研究所提供的。
1.2电极的制作方法活性物质LiMn1.5Ni0.5O4[田中化学]、导电剂乙烯炭素材料(AB)和结着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质量比80:10:12混合,适量添加1-甲基-2-吡咯烷酮(NMP,ALDRICH),在直径为11mm的Al基板上(厚度0.20mm)上涂以上混合物,于80℃的温度下干燥1小时,120℃的温度下半减压干燥5个半小时,即为电极。
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
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电解质的种类、组成以及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电解质的种类和组成电解质主要分为有机电解质和无机电解质两大类。
有机电解质通常是由溶剂和盐类组成的,溶剂一般为有机溶剂,如碳酸酯、碳酸酯醚等,而盐类则是指锂盐,如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等。
无机电解质则是由固体盐类组成,如氧化锂、磷酸锂等。
二、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1. 电导率:电解质的电导率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放电性能。
电解质的电导率越高,电池的放电效率就越高。
有机电解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因此在锂离子电池中得到广泛应用。
2. 稳定性:电解质的稳定性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机电解质在高温下容易分解,产生气体,导致电池发生膨胀、短路等问题,因此需要在设计电解质时考虑其稳定性。
3. 锂离子传输:电解质对锂离子的传输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有机电解质通常具有较好的锂离子传输性能,能够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
4. 锂电池容量:电解质的种类和组成也会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产生影响。
有机电解质通常具有较高的溶解度,能够提供更多的锂离子,从而提高电池的容量。
三、电解质的改进与研究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研究人员一直在不断改进电解质的性能。
一方面,他们通过改变电解质的组成和结构,尝试寻找更好的电解质材料。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新型的无机电解质,如磷酸盐玻璃等,以提高电解质的稳定性和电导率。
另一方面,他们还在研究电解质的界面性质,以提高锂离子在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传输速率。
此外,电解质的固态化也是一个研究的热点。
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解决有机电解质在高温下易分解的问题。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型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并尝试解决其导电性能和界面问题。
总结起来,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解质的种类、组成、电导率、稳定性、锂离子传输和容量等方面都会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产生影响。
电解质性质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质性质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环境友好型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储存装置,正逐步成为人们的首选。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质是实现离子传递、增加电能密度、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电解质性质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电解质的离子传输性能电解质的离子传输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离子传输速率越快,电池的输出功率就越高。
同时,离子传输的速率也影响着电池的循环寿命。
因此,在选择电解质的时候,以提高电解质的离子传输速率为首选。
常用的电解质有有机电解质和无机电解质。
有机电解质具有溶解度大、导电性能好、化学稳定性高、电池性能优异等特点,然而由于电解质分子中大量的非极性碳-碳键,这使得有机电解质的稳定性低。
反之,无机电解质很难提供充分的溶解度和良好的离子传输。
因此,研究有机电解质和无机电解质的结合,既可以提高电解质的稳定性,又可以保证离子传输速率的快速。
最新研究表明,氟代有机离子液体也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电解质。
氟化合物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溶解锂盐的能力也很强。
这使得氟代有机离子液体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 电解质的氧化还原稳定性电解质的氧化还原稳定性也是决定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如果电解质在电极反应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就会发生电解质分解和易燃爆炸等各种危险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电极损坏、电池失效和损失等问题。
在有机电解液中,研究过的耐受正极材料经过一定时间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后,电解液有明显的分解,不仅会影响电池的输出性能,还会造成电池的容量下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究发现,在一定温度下加入少量的二元醇,能够提高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稳定性,有效避免了电池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同时,添加抗氧化剂也是一种提高电解质氧化还原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锂离子电池低温下容效低的原因
锂离子电池低温下容效低的原因
锂离子电池低温下容效低的原因有多个因素:
1. 电解质导电性下降:低温下,电解质的离子迁移速率减慢,导致电池内部电阻增加,影响电流的传输,降低容量。
特别是液态电解质,在低温下会出现冻结的情况,进一步限制了离子的迁移速度。
2. 锂金属负极活性减弱: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通常由锂金属材料构成,在低温下,锂金属的活性减弱,提供的可用锂离子数量减少,导致电池容量降低。
3. 锂离子传输受限:低温下,锂离子在电解质中的扩散速度减慢,尤其是在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传输受到限制,减少了正极材料中可存储的锂离子数量,导致容量降低。
4. 电极极化现象增加:低温下,电极表面可能会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增加电池内部反应的极化。
这种极化现象会降低电池的电化学效率,降低容量。
5. 电化学反应速率减慢:低温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包括电池的充放电速率。
这会导致充电放电过程中的电极反应速度减缓,降低电池容量。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低温下容效低的原因主要是电解质导电性下降、锂金属负极活性减弱、锂离子传输受限、电极极化现象增加以及电化学反应速率减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稳定性强的环境友好型液态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稳定性强的环境友好型液态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最为常见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电动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然而,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这方面,稳定性强的环境友好型液态电解质被认为是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将探讨稳定性强的环境友好型液态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液态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作用。
液态电解质是一种能够导电的溶液,通常由溶剂和溶质组成,其中溶质是电解质的核心成分。
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导电和离子传输的作用,使得正负极之间可以进行电荷传递,从而实现电池的充放电循环。
因此,电解质的质量和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稳定性强的环境友好型液态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环境友好。
传统的液态电解质中常使用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而稳定性强的环境友好型液态电解质可以采用可再生的溶剂和无害的溶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稳定性强。
稳定性是一个衡量电解质的重要指标,它涉及到电解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如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等。
强稳定性的电解质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稳定性强的环境友好型液态电解质可以在高温或极端环境下保持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此外,稳定性强的环境友好型液态电解质还具有较低的内阻和较高的离子导电率。
内阻是衡量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涉及到电池的功率输出和充电速度。
低内阻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充放电速率,从而实现更快的充电和更高的功率输出。
高离子导电率可以提高电解质中离子的迁移速率,促进电荷传递,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功率性能。
然而,稳定性强的环境友好型液态电解质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成本问题。
稳定性强的环境友好型液态电解质的制备过程可能相对复杂,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
锂离子电池LiBF4 基液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LiBF4基液体电解质研究进展张昕岳1, 2周园1*邓小宇1, 2 杜秀月1(1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西宁 810008;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摘要LiBF4基电解质的热稳定性较好,对环境水分不太敏感,有希望发展成为被民用、军事、三航领域微型、储能及动力锂离子电池广泛采用的优秀电解质体系。
本文综述了近期在改善LiBF4的电导率,拓宽应用温度范围,促进SEI膜的形成,提高其电解液电导率及与电极材料的相容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LiBF4液体电解质锂离子电池 LiBOB 离子液体Progresses in LiBF4-based Liquid Electrolytes for Li-ion BatteriesZhang Xinyue1, 2, Zhou Yuan1*, Deng Xiaoyu1, 2, Du Xiuyue1(1 Qinghai Institute of Salt Lak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ning 810008;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Abstract To avoid the drawbacks of LiPF6-based electrolytes such as its moisture sensitivity, thermal instability, narrow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and easiness to release PF5,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developing new type electrolytes. Attempts to develop LiBF4-based electrolytes are among one of them. Electrolytes based on LiBF4 are thermally more stable and insensitive to moisture, which would probably make it a promising electrolyte system for civilian, military, navigation, aviation and aeronautic use in miniature, energy storage and vehicle Li-ion batteries. Progresses in studies of LiBF4-based electrolytes recently such as attempts to improve its conductivity, to extend its temperature operation, to help form stable SEI film and its compatibility with electrodes are reviewed. Future prospect of LiBF4-based electrolytes is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LiBF4, Liquid electrolytes, Li-ion batteries, LiBOB, Ionic liquids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记忆效应小、自放电率低、轻捷方便等优点而作为便携式电源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影机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未来高比能、高功率的储能电池市场显示出明显竞争优势。
锂离子电池安全影响因素
锂离子电池安全影响因素随着信息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智能家居设备,都采用了锂离子电池作为其主要电源。
而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轻量化特性则让其成为全球电动汽车、无人机等电动设备的主要电源。
然而,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安全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本文将探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公众对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1. 过充或过放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解质中的锂离子会从正极向负极运动,电池就会储存电能。
在充电过程中,如果对电池进行过充,则容易造成正极泄露出锂离子,导致电解质热分解或甚至燃烧爆炸。
相反,如果电池过放,也会对电池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因为过度放电会导致电池的正极失去稳定性,从而产生膨胀或爆裂的现象。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合理的充放电控制,是确保电池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外力损伤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通常是液态或凝胶态,而且大部分电池都是由多个电芯组成的。
如果发生外界的碰撞、挤压、切割等损伤,就可能会对电芯、电解质和隔膜等部分造成损坏,这些损伤都可能会导致电解质泄漏,进一步导致电池过热、燃烧或爆炸。
因此,保护电池外壳、避免外力损伤,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3. 温度温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高温环境中,电池内部会因为过热而释放出气体,这些气体可能会引起外壳膨胀、内部压力增加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而在低温环境中,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会凝固,引起电池内部“金属锂枝晶”现象,进而可能短路或引发电池内的热不均匀现象。
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锂离子电池的温度特性,在充电、放电、储存等不同状态下,对电池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
4. 等电位环等电位环是指,当电池单体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达到一定值后,会形成一个“平台”或“台阶”,这个平台实际上是电极的化学反应过程的过程中间态。
如果电池的质量、制造工艺或使用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就可能产生等电位环劣化或失效的情况,进而会引发电池的老化、过放或过充,从而影响电池的安全性。
电解液不易燃是否代表电池安全
锂(Li)离子电池(LIBs)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能效高等优点,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件。
由于LIB无处不在,LIB在滥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差已成为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有机碳酸酯溶剂的可燃性,常规电解液表现出较高的可燃性,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安全隐患的罪魁祸首之一,含磷(P)阻燃剂(FRs)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提高LIBs安全性能的关键。
然而,将阻燃剂直接引入传统的LiPF6-有机碳酸酯电解液通常会导致LIBs的电化学性能明显下降,它会干扰石墨(Gr)负极上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
局部高浓度电解液(LHCEs)的出现为增加电解液中FRs的含量打开了一扇门,为了实现完全的不可燃性,通常采用的稀释剂必须用不易燃的稀释剂代替。
所制备的双阻燃(DFR)电解液不仅实现了LHCE的完全不燃性,而且实现了溶剂化结构。
人们普遍认为,液态电解质的可燃性是决定锂离子电池(LIBs)安全性的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
基于到这一点,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博士等人为石墨||LiFePO4(Gr||LFP)电池设计并采用了一种完全不易燃的电解液。
与传统的LiPF6-有机碳酸酯电解液相比,含磷溶剂的完全不易燃的电解质在商业化Gr||LFP电池中表现出较差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研究表明,电解液(尤其是盐LiFSI)和充电电极之间的放热反应是引发这种违反直觉现象背后的“罪魁祸首”,这一发现也强调了在设计安全电解液时降低电解液反应性的重要性,以及在电池水平上评估电解液安全性能的必要性。
这项工作传达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信息,即单方面降低电解液的可燃性远远不足以提高电池水平的安全性能,还应考虑降低电解液和充电电极之间的反应性。
【核心内容】1.DFR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本文制备了两种DFR电解液:1)无添加剂电解液(DFR-O),其成分为LiFSI:TMPa:TTFEPi=1.0:1.4:1.0;2)LiFSI:TMPa:EC:TTFEPi=1.0:1.2:0.2:1.0的电解液(DFR-E)。
锂离子电池对电解质要求
锂离子电池对电解质要求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效、轻便的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等领域。
然而,锂离子电池对电解质的要求非常高,因为电解质直接影响电池性能和安全性。
以下是锂离子电池对电解质的几点要求:
1. 高离子传导性能:电解液必须具有很高的离子传导性能,以确保电池能够高效地运转。
传导速度越快,电池发热就越少,寿命就越长。
2. 低电化学窗口:电解液必须具有低的电化学窗口,以确保电池不会过充或过放。
如果电池过充或过放,将会造成电池损坏,甚至爆炸。
3. 高稳定性:电解液必须具有高稳定性,以确保电池在高温、低温等极端环境下都能正常运转。
稳定性差的电解液容易分解,导致电池损坏。
4. 低毒性:电解液必须具有低毒性,以确保电池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等领域,如果电解液有毒,将会影响用户的安全。
以上是锂离子电池对电解质的要求。
为了确保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电解液的选择非常重要。
未来,人们将会继续深入研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 1 -。
六氟磷酸锂液体电解质离子导电率
六氟磷酸锂液体电解质离子导电率
六氟磷酸锂(LiPF6)是一种常用的锂离子电池液体电解质,它
在锂离子电池中起着传导离子的作用。
液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是
衡量其导电性能的重要指标,影响着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安全性。
首先,六氟磷酸锂液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受温度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离子导电率会增加,因为温度升高会
促进离子的运动,从而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能。
然而,过高的温度
也会导致电解质的挥发和分解,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其次,六氟磷酸锂液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还受浓度和溶剂选
择的影响。
一般来说,较高浓度的LiPF6电解质溶液会具有较高的
离子导电率,但过高的浓度也会导致电解质的粘度增加,影响离子
的迁移速率。
此外,不同的有机溶剂对离子导电率也有影响,一些
溶剂能够促进锂离子的溶解和传导,从而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能。
另外,电解质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和水分也会影响其离子导电率。
杂质和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电解质的离子浓度和运动性能,进而影响
其导电性能。
总的来说,六氟磷酸锂液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浓度、溶剂选择以及杂质和水分的存在。
因此,在设计和应用锂离子电池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优化电解质的导电性能,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锂离子电池作为可靠的能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型电源驱动设备,但由于热稳定性引起的安全问题,其使用在大型电池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受到限制。
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热稳定性;影响因素等[3]的研究证明:锂离子电池在滥用的条件下有可能达到使铝集流体熔化的高温(>700°C),从而导致电池出现冒烟、着火爆炸、乃至人员受伤等情况。
因此,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方面的研究,对扩大锂离子电池的商品化程度,保证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1电池材料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保护通常采用专门的充电电路来控制充电过程,防止电池过充放,并在电池上设置安全阀和热敏电阻[4]。
这些方法都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外部手段来达到对电池的安全保护,防止滥用造成的安全问题,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还要从电池材料本身的安全性能出发。
1.1负极材料的安全性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多采用碳材料为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锂在碳颗粒中嵌入和脱出,从而减少锂枝晶形成的可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但这并不表示碳负极没有安全性问题。
其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因素表现在下列儿个方面:(1)嵌锂负极与电解液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嵌锂状态下的碳负极将首先与电解液发生放热反应,且生成易燃气体。
因此,有机溶剂与碳负极不匹配可能使锂离子动力电池发生燃烧。
电解液与嵌入负极中的锂会发生如下反应[51:2Li+C3H403(EC)-*Li2C03+C3H6 (1)2Li+C4H603(PC)-*Li2C03+C3H6 (2)2Li+C3H4O3(DMC) -Li2C03+C3H6 (3)(2)负极中的粘结剂典型的负极包含质量分数为8%、12%的粘结剂,随着负极嵌锂程度的增加其与粘结剂反应的放热量也随之增加,通过XRD分析发现其反应的主要产物为LiF[3]。
电解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
电解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电池是储能的重要设备之一,而电解质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对电池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电解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
一、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及种类电解质是指能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导电的物质,根据其溶剂性质可分为水溶性电解质和有机溶剂电解质。
常见的水溶性电解质包括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等,而有机溶剂电解质中则包括聚合物电解质、离子液体电解质等。
二、电解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1. 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电解质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
良好的电解质质量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而劣质的电解质则会导致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下降。
2. 电池的输出功率:电解质的电导率和离子迁移率对电池的输出功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高电导率和快速离子迁移率的电解质可以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在应用中的表现也更加稳定。
3. 电池的使用环境: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电池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表现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电池需要具备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避免因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电池损坏。
三、电解质对不同类型电池的影响1.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电解质为有机溶剂电解质,它能够提供高离子迁移率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和较低的内阻。
同时,有机溶剂电解质还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较好的机械性能,可以较好地增强电池性能。
2. 铅酸电池:铅酸电池中的电解质主要是硫酸,它本身并没有导电性,因此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电离,形成可以导电的电解质。
因此,在同样容量下,铅酸电池的体积和重量较大。
此外,硫酸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不高,而且也较易引起腐蚀和污染,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铅酸电池的循环寿命。
3. 镍氢电池:镍氢电池中的电解质是钾氢氧化物水溶液,它的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并且能够实现低温快速充放电。
同时,镍氢电池的电解质采用水溶液,相比于有机溶剂电解质,可有效降低电池内阻,提升电池输出功率。
液态锂金属电池用的电解质
液态锂金属电池用的电解质液态锂金属电池(LMB)是一种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电动车等设备中的高能量密度电池。
液态锂金属电池的优点在于其高比能量、高工作电压和长循环寿命。
而电解质是液态锂金属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离子传导路径,使得锂金属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进行反应和迁移。
液态锂金属电池的电解质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高离子传导性、高电化学稳定性、低电导率、可实现高电解液浓度和低成本制备。
目前,液态锂金属电池中最常用的电解质是锂盐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电解质。
一、有机溶剂类电解液有机溶剂类电解液是液态锂金属电池中最常见的电解质类型。
这种电解液通常是由锂盐和一个或多个有机溶剂(如碳酸酯、碳酸酯等)混合而成。
其中,锂盐(如LiPF6、LiBF4等)是提供锂离子的来源,而有机溶剂则提供了离子传导的路径。
1.碳酸酯类有机溶剂碳酸酯类有机溶剂是液态锂金属电池中最常用的有机溶剂之一。
这类有机溶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具有较低的毒性和挥发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常见的碳酸酯类有机溶剂有丙二醇二甲醚(DME)、丙二醇二乙醚(DEE)、乙二醇二甲醚(DME)等。
2.丙酮类有机溶剂丙酮类有机溶剂也常用于液态锂金属电池中。
这类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电导率和溶解力,但是它们在电解液中往往能够增强电镜膜和电池材料的界面反应性,提高电池性能。
丙酮类有机溶剂包括丙酮、乙酮、二甲酮、丁酮等。
二、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是一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电解质。
相比于传统的有机溶剂类电解质,固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更低的燃烧性和更好的防泄漏性能。
此外,固态电解质还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更长的循环寿命,可以有效减少电解液的挥发性。
常见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包括磷酸盐类、硫化物类、氧化物类、聚合物电解质等。
1.磷酸盐固态电解质磷酸盐固态电解质是一种常用的固态电解质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离子传导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可以同时承受锂离子和电子的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态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影响因素
摘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安全问题成为近年来制约其迅速发展的瓶颈。
那么要如何才能解决其安全问题呢?本文从影响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出发,以液态电解质为例,从优化电解液的组成到使用特殊的添加剂等方面论述了液态电解质与电池安全问题的关系。
引言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输出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小型数码电子产品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近年来用于手机、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中的锂离子电池爆炸伤人事件已经屡见不鲜,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目前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锂离子电池向大型化、高能化方向发展的瓶颈。
一、引起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电池系统的安全问题。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个系统,其安全问题主要源于滥用情况下热失控的发生。
电池系统的热失控即为系统产生的热量大于释放的热量而导致热量积累,温度迅速升高的过程。
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主要是由电极和电解液间的化学反应引起的。
2、易燃的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在于其较高的输出电压。
在通常的正负极材料的工作电位下,水溶液难以稳定使用,所以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使用有机溶剂。
而有机溶剂通常极易燃烧,特别是电解液中的线型碳酸酯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和较低的闪点,使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上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3、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即是其热稳定性。
在一些滥用状态下,如高温、过充电、针刺穿透以及挤压等情况下,导致电极和有机电解液的强烈相互作用,如有机电解液的剧烈氧化、还原或正极分解产生的氧气进一步与有机电解液反应等,这些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失到周围环境中,必将导致热失控的产生,最终导致电池的燃烧、爆炸。
二、改善电池安全性能的途径
电池安全性能的改善主要途径有:
1、使电池系统更稳定,以避免热失控的发生;
2、使用更安全的电解液体系,即使热失控发生,也不会因为易燃电解质存在而导致电池燃烧或者爆炸。
三、液态锂离子电池电解质
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血液,是电池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电解液的性质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性能,在电池中起传递锂离子的作用。
对电池的容量、工作温度范围、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都有重要的作用。
3.1、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的影响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的影响分为多种方面,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电解液通常使用的溶剂为有机碳酸酯类化合物,它们具有高活性,极易燃烧。
处于充电态的电池正极材料为强氧化性化合物,同时处于充电态的负极材料为强还原性化合物。
在滥用情况下,如过充、过热和短路等,强氧化性正极材料稳定性通常较差,易释放出氧气,而碳酸酯极易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产生的热量会进一步加速正极的分解,产生更多的氧气,促进更多放热反应的进行;同时强还原性负极的活泼性接近金属锂,与氧接触会立即燃烧并引燃电解液、隔膜等,从而引起了电池的热失控,使电池产生燃烧和爆炸。
2、电极/有机电解液相互作用的热稳定性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首要因素。
就正极和负极与有机电解液相互作用的热稳定性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的影响而言,正极/电解液反应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的影响最为重要。
虽然,负极/电解液首先发生反应,但正极/电解液的反应动力学非常快,正极/电解液反应控制着整个电池耐热实验的结果。
通常正极材料在充电状态下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并放出氧气,放出的氧气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并产生热量,从而导致电池的温度升高,引起更多的反应发生导致热失控。
如果电池的环境温度足以引发正极/电解液反应,就会导致电池的热失控状态,而高活性的不稳定的电解液就像是在电池热失控这把火上浇了一桶油。
3、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安全问题上,电解液本身相当于可燃物,而且在一些滥用条件下,电池内部产生足够的热量常使正极释放出氧气,为电解液的燃烧提供了助燃物,但是由于生成的氧气量有限,通常导致电解液的不完全燃烧。
但是这样的燃烧仍然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导致电池系统的破坏,打开一个缺口,然后从电池内部喷出的气体或气溶胶,和空气充分反应,导致剧烈地燃烧,甚至爆炸。
3.2 电解液改善措施
既然电解液对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那么改善电解液对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就是重中之重。
对电解液的改善则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1、提高电解液中有机溶剂的纯度:微量杂质的存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非常大,提高电解液中有机溶剂的纯度,可以保证电解液中有机溶剂较高的氧化电位,降低LiPF6的分解,
减缓SEI膜的溶解,防止气胀。
溶剂的纯度直接影响到其氧化电位,从而进一步影响电解液的稳定性。
2、锂盐的选择:用的锂盐主要有LiPF6、LiClO4、LiBF4、LiAsF6等。
LiClO4是一种强氧化剂,使用LiClO4的电池高温性能不好,而且LiClO4本身受撞击容易爆炸;LiBF4 的热稳定性差,LiAsF6有毒且价格昂贵。
这3种锂盐在生产上都很少使用,仅在实验室有所使用。
LiPF6是目前锂离子电池中最常用的电解质盐,但其热稳定性也不理想,而且制备过程复杂,遇水易分解。
寻求能替代LiPF6的新型锂盐是提高电池安全性能的途径之一。
现几乎所有的锂盐都是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在室温下一般是固体,强大的离子键使阴、阳离子束缚在晶格上只能做振动而不能转动和平动。
如果把阴、阳离子做得很大且结构不对称,那么由于空间位阻的影响,强大的静电力也无法使阴、阳离子自微观上做密堆积,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小,晶格能降低。
这样,阴、阳离子在室温下不仅可以振动,甚至可以转动和平动,破坏晶体结构的有序性,降低离子化合物的熔点,离子化合物在室温下就有可能成为液体。
3、电解液主要有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溶剂和锂盐的配比决定了电解液的主要性能。
锂离子电池所用正极材料一般都是高电势的嵌锂化合物,如LiCoO2工作电压高达4.5V,因此,要求电解液具有足够的耐氧化稳定性。
由不同溶剂组成的电解液在乙炔黑表面的氧化电位也不同。
因此,液说明了溶剂的组成影响着电解液的氧化稳定性。
在电解液中使用熔点低、沸点高、分解电压高的有机溶剂,是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4、使用改善电解液性能的添加剂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测试主要包括:过充、过放、针刺等,而引起的原因又存在差异。
其中,锂离子电池过充时,电池电压迅速上升,引发正极活性物质结构的不可逆变化以及电解液的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使电池内压和温度急剧上升,进而导致燃烧、爆炸等安全问题。
而防过充电添加剂的种类:烷基苯及其衍生物、联苯及其衍生物、烷基联苯和环己基苯等;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在受热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氢氧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因此选择阻燃添加剂的出发点是如何干扰氢氧由基的链式反应。
自由基捕获机制是目前认可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的作用机制。
这种作用机制的中心思想是:阻燃添加剂受热时释放出具有阻燃性能的自由基,其可以捕获气相中的氢自由基或氢氧自由基,从而阻止氢氧自由基的链式反应,使有机电解液的燃烧难以进行。
四、锂离子电池受热燃烧的机理
锂离子电池在受热的条件下容易发生的反应为:
RH→R.+H.(1)
H.+O2→HO.+O.(2)
HO.+H2→H.+H2O (3)
O.+H2→HO.+H.(4)
反应(2)中的O2可能是阴极材料或电解液组分热分解生产,反应(3)、(4)中的H2可能是电解液组分或痕量水的还原分解生成。
针对锂离子电池产生燃烧爆炸的机理,阻燃添加剂则主要针对如何阻止链式反应,则延伸为现在的自由基捕获机制。
阻燃添加剂的主要思想是:阻燃添加剂受热时释放出具有阻燃性的自由基,该自由基可以捕获气相中的氢自由基,从而阻止氢氧自由基的链式反应,使有机电解液的燃烧无法进行或难以进行,进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以TMP(磷酸三甲酯)进一步解释阻燃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TMP liquid→TMP gas
TMP gas→[P].
[P].+H.→[P]H
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氢自由基的含量,有效的阻止了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和爆炸。
而常见的阻燃添加剂为:含磷的化合物,较早出现的有磷酸酯类化合物,如磷酸三甲酯(TMP)、磷酸三乙酯(TEP)、磷酸三丁酯(TBP)和磷酸三苯酯(TPP)等,随着磷酸酯上取代基越大,磷含量越低,相应地阻燃效率越低。
此外,磷氮、磷卤复合型的阻燃剂也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如六甲氧基磷腈(HMPN)和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三-(2,2,2-三氟乙基)磷酸酯(TFP)、二-(2,2,2-三氟代乙基)-甲基磷酸酯(BMP)、(2 ,2 ,2 -三氟代乙基)二乙基磷酸酯(TDP)和三-(2,2,2-三氟乙基)亚磷酸酯(TTFP)。
五、结论
(1)、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
包括:电池系统的设计问题、电解质的影响以及电极材料的问题。
在这些因素中,每种因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互牵连。
(2)、详细了介绍了液态电解质对锂离子电池的影响及改进方法。
影响方面包括: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电极与电解液的相互作用及电解液本身的原因引起电池的安全;而改善电解液对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则主要从影响因素出发,如:有机溶剂的纯度、寻找性能更好的锂盐,如室温熔盐等;改善电解液性能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加入各种功能添加剂。
(3)、从电池燃烧机理出发,讲述阻燃添加剂的阻燃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