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 (4)
毛概考试题库(附答案)
毛概考试题(课本为2009年修订版)一、辨析题:(4道,每题10分,共40分)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此说法错误。
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毛泽东的部分正确思想,还包括了其它人的思想。
是第一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思想。
2.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
(×)此说法错误。
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1953年起,我国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计划的经济建设。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此说法正确。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
(2)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3)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的一般性变革,而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的变革。
(4)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5)改革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改革决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此命题错误。
从解放思想的涵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
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教资辨析题模板
以下是教资辨析题的模板,供参考:
辨析题:
(题目描述)
1. 首先,请判断以下说法的正确性:(说法一);(说法二);(说法三)。
2. 请分别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3. 请进一步分析这些说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4. 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这些说法的看法和建议。
5. 请总结你的观点和理由,并给出结论。
注意:
1. 在判断说法的正确性时,请不要出现模棱两可的回答。
如果判断有误,则接下来的解释全不得分。
2. 在说明判断依据时,请尽可能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分析、数据支持等。
3. 在分析说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时,请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比较。
4. 在给出看法和建议时,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5. 在总结观点和理由时,请简洁明了地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并给出结论。
辨析题综合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含义:(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含义:(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
“素质教育”的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5)课程与教学,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管理活动,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等都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新课改”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1)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在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在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在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学行为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一、辨析题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
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1)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1)一、单项选择题(20题)1、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
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3、下列教育形式中属于狭义的教育的是()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4、“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5、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杜威 B.夸美纽斯 C.布鲁纳 D.洛克6、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讨论法 B.谈论法 C.谈话法 D.讲授法8、张啸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老师找他谈话时,他分析原因是因为近期喜欢上班内的一名女同学,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不够努力。
这种归因属于()A.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外归因 B.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C.稳定、可控制的外归因 D.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9、小志很喜欢看武打片,经常将影片中的暴力镜头重现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可以用理论进行解释。
()A.试误说 B.强化原理 C.观察学习 D.普雷马克原理10、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特点是在教养方式下形成的人格特点。
()A.放纵型 B.权威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1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感觉的()A.对比 B.差别感受性 C.适应 D.后象12、教师提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否是‘1’?”许多同学肯定地回答是“1”,刘晓翔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0’。
2023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试题及答案
2023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I:下列每题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5分)1.党的二十大通过的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A.思想建设B.政治建设C.组织建设D.作风建设2.主体和客体之间价值关系是A.改造和被改造关系B.反映和被反映关系C.需要和满足需要关系D.评价和被评价关系3.“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所包含哲理是A.结识经历着从感性结识到理性结识发展B.结识主线任务是通过现象结识本质C.结识不能停滞,而应当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结识世界更关键4.信用货币关键形式是A.支票B.期票C.汇票D.银行券5.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直接因素是A.资本有机组成提高B.劳动力供应增长C.资本集中D.资本积累6.马克思所提出相关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一系列基础条件所表达中心思想是A.社会总产品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关键问题B.社会总产品必需在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同时得到实现C.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保持着比例关系平衡D.社会资本再生产规定比例关系协调平衡7.“资本主义肯定灭亡,社会主义肯定胜利”关键依据是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8.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矛盾不可调和C.部分公司生产有组织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锋利化8.总结我们党历史得出最基础经验是A.坚持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建设9.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C.坚持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路10在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提出建设规模大小必需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11.区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主线标志是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样B.革命前程不同样C.革命领导权不同样D.革命对象不同样12.中国对外政策宗旨是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C.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D.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和谐交往,平等相待13.实行依法治国关键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3.解决民族问题主线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A.平等B.团结C.共同繁荣D.融合14.贯彻“三个代表”规定,本质在于A.坚持和时俱进B.坚持执政为民C.保持党优异性D.代表人民群众主线利益15.第5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纳联合国第190个正式会员国是A.瑞士B.奥地利C.马耳她D.黑山共和国二、选择题I1:下列每题选项中,最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4)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4)一、单项选择题(20题)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才干、偏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培养成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者强盗。
”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教育决定论的观点2、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
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经验课程3、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里强调教学应该重视)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4、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反映的内容?()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5、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产生为标志。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尔》 D.《民本主义》6、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7、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
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9、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
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这种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A.冲动型 B.沉思型 C.案列型 D.同时型10、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是知觉的()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11、小菲学习英语“d”时,发出的总是汉语拼音字母“d”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晕轮效应 D.思维定势12、下列现象不属于迁移的是()A.触类旁通 B.闻一知十 C.照本宣科 D.温故知新13、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毛概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四)
毛概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 )A.企业B.政府C.市场D.法律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是(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D.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 )A.依法治国B.党的领导C.社会主义的自由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民主的本质是由( )A.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决定的B.经济基础决定的C.社会文化的进步程度决定的D.人民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的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B.共同理想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荣辱观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健全政策法规B.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C.体制机制创新D.政府职能转变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科学发展B.以人为本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8.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举行两岸和平统一谈判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实现和扩大“三通”D.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9.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改革与开放B.竞争与合作C.和平与发展D.多极化与全球化10.新安全观的核心是( )A.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D.不对抗不结盟1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 )A.阶层关系B.广泛性C.工作方式D.党的领导12.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 )A.壮大党员队伍B.开展党内整风C.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机构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13.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 )A.第二位B.第三位C.第四位D.第五位1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将港、澳、台2010年底人口数据计入在内的我国人口总数为( )A.13.1亿B.13.4亿C.13.7亿D.13.8亿15.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将被处( )A.拘留,并处罚款B.吊销驾驶证,并处罚款C.扣12分,并处罚款D.拘役,并处罚金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 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E.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A.推翻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E.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3.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是()A.发展生产B.繁荣经济C.公私兼顾D.劳资两利E.四马分肥4.国民革命时期,组成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政治联盟的阶级有()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E.大资产阶级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是()A.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B.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C.工农民主统一战线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E.人民民主统一战线6.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是()A.劳动者之间的联盟B.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D.工人与农民的联盟7.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提出和继续巩固和扩大的时期是()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E.国民革命时期8.集中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著作有()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D.《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E.《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9.毛泽东提出的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A.去粗取精B.全面继承C.兼容并包D.古为今用E.洋为中用10.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表现为()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B.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C.与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D.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E.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作风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辨析及材料练习4
辨析题1、“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正确。
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如18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内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2、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想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
该命题是错误的。
因为:(1)任何人的知识都由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两部分构成的。
人的知识就其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来自于实践。
但由于人的生命、精力、实践范围有限,决定了人们不能事事亲自实践,必须通过书本或向他人学习获得间接知识。
但间接知识归根到底也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
所以,每个人的知识都是由这两部分知识构成的。
(2)该命题的错误在于片面强调个体实践的重要性,否认了通过其他途径获得间接经验增长知识的重要性。
3、“全球问题”只能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解决。
错误。
(1)“全球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问题、一个科学技术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各种社会认识和整体社会实践的复杂问题。
(2)应变革和完善社会制度或社会体制,创造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
(3)无论是生态、资源问题,还是核战争问题,都需要依赖国内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共同作用才能得到合理解决。
4、建立和谐社会就意味着在社会生活中不能够有矛盾。
错误。
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
但和谐并非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谐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
5、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错误。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即资本价值增殖的规律。
毛概考试题库(附答案)
毛概考试题(课本为20XX年修订版)一、辨析题:(4道,每题10分,共40分)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2.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4.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5.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相联结,所以中国革命在推翻地主阶级的同时,也要推翻资产阶级。
(×)8.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因此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9.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
(×)11.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近代中国而言,具有“双重作用”。
(√)12.“民主”与“科学”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是相容的。
(×)二、简答题(3道,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基本内容。
P75(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济纲领之一。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重要内容。
3、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1、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是共产主义思想。
2、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强调文化的民族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马克思辨析题4
10、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B)
A.对 B.错
1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是直线上升的。(B)
A.对 B.错
A.对 B.错
6、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B)
A.对 B.错
7、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B)
A.对 B.错
8、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A)
A.对 B.错
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A)
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B)
A.对 B.错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A)
A.对 B.错
3、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A)
A.对 B.错
4、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B)
A.对 B.错
5、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B)
会计制度设计01-07全部答案
任务001一、辨析题(共 4 道试题,共 20 分。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企业可以根据其规模业务范围等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设计,因此企业具有财务报告自主设计权。
答:错误,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统一规定的财务报告格式和要求向报告使用者公开披露财务报告,因此企业没有财务报告自主设计权2.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以所有者权益构成项目的年度变化额来体现,报表使用者可以较清晰的了解企业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答:错误。
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原先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以所有者权益构成项目的年度变化额来体现,没有实现充分披露。
这就要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它设计的原则是充分披露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结果及其原因。
3. 判断正误关说明理由。
会计制度的核心职能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答:错误。
其核心职能是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4.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在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答:错误,企业应当披露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可以不披露二、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40 分。
)1.在我国财政部未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之前,曾经出现过一些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上信息均佳的企业,最后企业却因现金流停滞而导致破产,你认为原因何在?现金流量表的设计内容?现金流量表的设计和其他主表设计有何联系和区别?答:现金流是支持企业运转的重要基础。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企业经营、筹资和投资获取现金的情况,而通常情况是企业经营是企业主要获取现金的常规方式且属于可持续,筹资和投资获取现金受到更多制约,不属于常规方式。
现金流量不足会直接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无法偿还债务,从而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现金流量表主表部分反映企业通过经营、筹资和投资活动获取现金的情况,附表部分以利润表为基础,扣除非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以及不产生现金的项目后,得出企业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与主表部分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额相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辨析题大全
1.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2.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1、错:理由: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外部联系,事物的现象是纷繁复杂。
有些现象于本质是一致的,通常做真象,有些现象与本质很不一致,一般称为假象,假象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
2、错理由:因为亲眼所见的事物是属于感性认识,原因就在于客观事物是非常复杂的。
只有通过科学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达到对本质的认识。
3、错理由:伴随计算机网络建立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社会关系。
计算机网络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一种。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3.“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1、错误。
(2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是,社会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3分)2、错误。
(2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但是,任何真理总是客观的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3分)3、错误。
(2分)该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观点,其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分)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3.心外无物。
1、错误。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都是客观的。
2、正确。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着共性。
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错误。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2.“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3.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大全
一,辨析题(4*10分)自己整理的1.自从古希腊的原子论提出之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中是一个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
错.还原论是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1)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等。
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不同的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
分析就是研究,综合就是创造。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
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前进.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2)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马克思认为,科技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任何技术,最早起源于人类的需要.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
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技术实践的全过程。
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
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集锦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2.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的素质教育目标。
3.学校德育工作最大体、最常常、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4.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此刻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5.表率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表率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这部份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需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需正确处置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需正确处置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2.【考查妻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这部份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
升学教育以升学为唯一目标,以捐躯学生的发展为代价,违背素质教育的理念。
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部学生,增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贯穿教育的全进程并渗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
3.【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的途径”,这部份知识需要考生熟悉。
【参考答案1错误。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数工作q-占时间最多,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大体、最常常、最有效的途径。
4.【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这部份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错误。
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此刻教师对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成立和学生座位的分派方面,而并非是表此刻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5.【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这部份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
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证明,表率在观察学习进程起着超级重要的作用,表率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表率所示范的+i-奠s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马原辨析题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3题)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量就是指数量的多少。
3.假象是一种错觉4.按照牛顿力学原理F=ma的公式说明: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5.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6、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体。
7、真理就是客观事物。
8、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11、世界统一于存在。
1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1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14、人权高于主权。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16.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17.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18.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19.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20.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东西。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2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24.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部矛盾则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5.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26.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7.一切反映论的共同特点是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28.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29.必然性是实现自由的消极障碍。
30.个人的自我价值高于其社会价值。
31.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3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明,任何意识都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3. 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就是“扬弃”。
3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5. 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6. 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教育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4*8)1、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错误。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
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2、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错误。
直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
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或子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教学,而不能把直观教学作为教学目的。
3、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
正确。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4、负强化就是惩罚。
错误。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不良行为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时期。
错误。
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因此,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一定要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错误。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已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正确。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任务难度的不同,所需要的动机也不同。
近代史之辨析题
三、辨析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错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才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错误。
要在一个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资政新篇》是反映农民平均主义理想的反封建纲领。
答:《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所颁布的反封建的施政纲领,其目的是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因此,该施政纲领具有反封建的性质,但却是以西方的资本主义模式为模板,因而并不是农民平均主义理想的反映。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
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是大资产阶级,他们依附于帝国主义势力,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表,如买办资产阶级或官僚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受帝国主义压迫,但又对其有依赖的一面,因而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
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不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
1、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性质是相同的。
(P12)错。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烟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 在近代中国,要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社会改良。
(P18-19)错。
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3、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P28)错。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
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的附庸。
除了沿海,沿江少数城市的经济得到畸形繁荣以外,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都濒临破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题参考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
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
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
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
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
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也表现在意识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上,意识的能动性既是理论意义上的能动性也是实践意义上的能动性,既表现为对世界的反映,更集中地表现为度世界的改造和创造。
意识创造客观世界并非意识无中生有凭空创造,而是把新的创意付诸实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创造体现了不同于改造的更强的人的能动性,有其特殊的哲学意味。
6、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参考答案:这个命题是错误的,是没有搞懂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事物发展中的确定性,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还相互转化。
科学的任务在于通过偶然性发现其背后的必然性,揭示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
在科学发展史上,一些人由于受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影响,把偶然性与必然性绝对地割裂开来并对立起来,它们虽然也同意科学的任务在于发现规律和必然性,但却认为只有排除偶然性才能发现必然性,提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一错误的命题。
实际上,如果把偶然性完全排除在科学的视野之外,对偶然性置之不理,那就等于堵塞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就不可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了。
7、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参考答案:正确。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或者一个过程引起另一过程,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被引起的现象是结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和转化。
所谓的交换位置是指在因果联系的链条中,原因和结果是不确定的、相对的,任何原因都有其原因,是作为原因的结果而存在的,结果也同样如此。
而结果又可以反作用于原因,成为促使原因发展的原因。
原因与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反映了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8、假象就是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参考答案:错。
假象并非不表现本质,只不过以特殊的方式表现本质而已。
任何事物都具有本质和现象两个不同的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而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
现象有真象与假象,假象是由客观条件造成的虚假的现象,是对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任何现象都表现一定的本质,没有无本质之现象,也没有五现象之本质,假象也是本质决定的现象,也表现特定的本质。
9、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参考答案: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而质与量是事物的不同规定性。
质是指一事物同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在规定性,它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任何事物总是有一定的质,而质总是特定事物的质。
一事物如果失去自身的质,就会丧失其存在,改变事物的质就改变了事物的存在。
质与事物存在的关系较之量与事物存在的关系更紧密,尽管事物不能没有量,但事物的量有特定的存在范围和变化区间,在度的范围内发生变化并不改变事物的质,事物还是其本身,就像一个人可以胖点和瘦点,但还是他自己,而人质的改变就是质变,与事物的存在关联更密切,所以说质与事物是直接统一的,而量与事物存在是统一的。
10、“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参考答案:“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的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感觉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表面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
感觉是意识和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反映,是认识的起点。
唯心主义也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但认为感觉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主观自生的、第一性的,是感觉产生了感觉的对象即事物。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从物到感觉”,唯心主义则是“从感觉到物”。
所以,尽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点”,但在感觉的本质问题上却存在着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将“感觉是认识的起点”视为唯心主义的观点,其实质是否认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的存在,否认了感觉在感性认识以至整个认识过程中的起点和基础地位。
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参考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不由任何人的主观认识而定,而应由实践来检验。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12、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真理。
参考答案:“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由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既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因此是有用的。
真理有用是指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认为真理因人而异,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
“有用即真理”把符合主观需要当成真理的标准,必然导致真理多元论和主观真理论,甚至把小偷的偷术、骗子的谎言也纳入到真理的范围中。
13、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参考答案:社会规律是在人的自觉活动中形成和起作用的,这是社会规律的一个特点。
但不能因此就说社会规律具有主观性。
人的自觉活动不能否定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人们的目的和愿望能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人们的意识是否符合社会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符合的程度;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对历史发展发生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或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发展往往是许多相互冲突的个人意志构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与一些人的目的相违背。
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辨证统一的。
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
14、是否承认社会历史规律,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参考答案: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上。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则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生活存在。
它们的根本对立不在于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如黑格尔并不否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15、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惟一动力。
参考答案: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要素和矛盾,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些动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构成生活发展的动力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但生产力并没有把社会发展的一切动力都包括在内,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各方面的矛盾等。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各门和改革可以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动力。
16、自由就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自由不是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自由是在对必然的认识和掌握的基础上,自觉用它来为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自由是和必然相联系的,必然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人们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性并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获得自由。
没有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只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愿望行事,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只能遭到失败,是不会有自由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1.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答:此观点不正确,因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可变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根本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