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第八章 教学
教育学原理 第八章 教学
![教育学原理 第八章 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9fc707bcaaedd3383c4d391.png)
认知教学理论
• 认知心理学:
–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 思潮,它研究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主要 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 维和语言等。
• 认为行为主义是“空洞的有机体”
3• 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 教学过程要遵循动机-结构-序列-强化的教 学原则 • 主张结构化课程 • 倡导发现教学法
• 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 又称知情统一教学观 –强调“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
5
• 意义学习和非指导性学习
– 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 – 非指导性学习
•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教师应发挥作为“促进者”的作用
5
休
息
一 会
儿
吧
看一段 视频 吧!
4
情感教学理论
• 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 –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强调人的成长和发 展,并非研究人的问题行为。
• 罗杰斯:
– 个体总是在得到无条件的积极肯定和积 极自我肯定的基础上发展自我意识的。
• “完人”目标
– “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 的人,即 whole person。
• “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
• 斯金纳认为,所谓教育,就是要“塑造” 在不久的将来对个人自己和他人有利的行 为。消除将来对自己和他人不利的行为。
4
程序教学法
• 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 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程序教学是一种 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
– 积极反应原则 – 小步子原则 – 及时强化原则 – 自定步调原则 – 低错误率原则
4
教育理论流派
• • • •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认知教学理论 情感教学理论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 教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 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ca8d3b3a5f0e7cd1842536cc.png)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和联系 •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 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是智育的主要 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 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 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 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 教学包括上课,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 但不是唯一途径,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现场教学的概念和历史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将 学生带领到生产或生活相关场所进行教学 的一种辅助性教学组织形式。 2.现场教学的特征 现场教学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时间灵活; 教学内容生动直观;授课人员范围广。
(三)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1.复式教学的概念和历史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 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 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的组织形式。 2.复式教学的特征 教师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抓住重点、难点 问题着重介绍最基本的知识;学生有很多的 自学、作业、复习等时间;班级常设有小助 手帮助教师组织学生自学。
(六)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即非操纵教学,这种教 学模式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
三、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 (一)系统传授式:也称传递接受式模式,主要
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
• (二)引导发现式:又称问题探究式,是指教学活
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通过自己的行动找 到问题答案的一种教学模式。
第八章 教学
教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教学概述 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 教学原则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八章-教学(一)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八章-教学(一)](https://img.taocdn.com/s3/m/4bd827c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e.png)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章-教学(⼀)第⼋章教学(⼀)⼀、教学的概述1.定义:教学是在⼀定教育⽬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的学共同组成⼀个教育活动。
2.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和联系(1)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但⼜有区别,两者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全⾯教育的⼀个基本途径。
(2)教学与智育智育指的是⽂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
教学是进⾏智育的主要途径,是⼿段,⽽智育是⼀个教学的内容。
(3)教学与上课从教与学两个⽅⾯来说,教学不限于上课期间,教学包括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途径。
3.教学的主要特点1)以培养全⾯发展的⼈为根本⽬的2)由教与学两⽅⾯组成,教学是师⽣双⽅的共同活动3)学⽣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教学理论(⼀)教学理论的形成中国乃⾄世界最早的⼀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学记》;西⽅教育⽂献中,最早使⽤“教学论”⼀词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核⼼是教育性教学,把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统⼀在同⼀个教学过程中,并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合、系统、⽅法)。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1.认识发展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的有计划地引导学⽣掌握⽂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
2.双边活动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3.多重本质说这种观点认为,由于教学过程本⾝就是很繁杂的,多层次的,多类型的,所以教学过程的本质也应该是多级别的,多类型的。
从⽽提出教学过程有认识论、⼼理学、⽣理学、伦理学和经济学五个⽅⾯的本质。
4.交往本质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都是主体存在,师⽣之间只有通过交往,⼈的主体性才能发展。
定义: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有⽬的有计划地引导学⽣掌握⽂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的智⼒和体⼒,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
教育学 第八章教学基本原理PPT课件
![教育学 第八章教学基本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2492bba58da0116c174969.png)
13.11.2020
11
(五)教学是一种限制性的 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1.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 备课是一种同质异构的艺术创造活动 • 上课是一种异陈异现的艺术表现活动 • 评课是一种“空筐”艺术
2.教学活动是一种有限制性的艺术创 造活动
13.11.2020
12
二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
13.11.2020
9
(二)教学是一种情知交融的认识活动
(三)教学是一种有规可循的科学认识活动
教学内容本身及其设计有规律 教师和学生的生理活动有规律 学习本身有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
13.11.2020
10
(四)教学是一种面向人的 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
由于实践是指向人的生活世界的, 作为实践活动的教学便成为人的一种 生活,一种存在方式,成为人的生命 成长过程本身和整个生命发展过程的 重要阶段。
•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
一步解决。
•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 • •
13.11.2020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 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 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 问题。
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总是在一定 的思想体系指导下,受一定的哲学观和 一定的阶级立场、及其价值观的支配。
• 科学知识本身具有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 的价值。
• 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从知识中受到教育, 而且还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思想感情中 获得教育。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 教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 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d89718f3169a4517623a37f.png)
(五)范例教学模式
范例学习是通过典型的内容和方式,使 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的知识和方法 ,发展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 种教学策略。
(六)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非指导性”教学即非操纵教学,这种 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
三、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 (一)系统传授式:也称传递接受式模式,主
•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的
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 •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为代表。 •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 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该流派的代表思想 。
第八章 教学
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认识发展说 ➢双边活动说 ➢多重本质说 ➢交往本质说
这种教学模式是一套有效地因材施教的 教学实践尝试。但它造成教师的负担大大 增加、优等生很难适应教学步骤、使得深 化学习和扩展学习不易实现。
(四)暗示教学模式
暗示教学模式是指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 人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模 式。
暗示教学模式能够诱发学生学习需要和 兴趣,形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充 分发挥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这一模式的设计步骤是非直线型的,根 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设计者可以以整个设 计过程的任何一个步骤为起点。
第八章 教学
第四节 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 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 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
1.简明性 3.操作性 5.完整性
第八章 教学
教学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八章 教学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八章 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eaa7532852458fb770b56fe.png)
第八章 教学
校
♣校,教学之宫。——《集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 也。——《孟子·滕文公上》 ♣郑人游于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 为校。”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汉书·平帝纪》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孟子》
赞可夫教育思想
1、“一般发展”的含义 赞科夫教学理论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
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所谓一般发展,就是不仅发展学生 的智力,而且发展感情、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 2、赞科夫明确指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他说:“教 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进程是‘果’。”“发展的过程的 特点,除外部的决定性的影响外,还有内部的制约性。”因此,学 生的“一般发展”是教学这个外因与学生自我运动的内因相互作用 的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是关键,是重点。要形成学生学习的 内部诱因,必须从培养他们的精神需要入手。为此,他提出了著名 的五大教学原则。
(2)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赞科夫主张应加快教学进度,尽量以新的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 旺盛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他认为学习在原材料上踏步不前, 必然浪费学生许多宝贵时间,大大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指 出,新旧教材在内容上是互相包含的,学习新教材也就同时复习了 旧教材。其实,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并不需要当时记得很熟,尔后可 以在“无意记忆”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但是,“高速度”并非单纯 为了节约时间,其实质在于扩大知识的广度。
(二)现代教学论三大流派
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
赞科夫(1901-1977)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教育科学院院士、教 育科学院博士。赞科夫一生从事教育工作,1927年开始教育研 究。从1950年起侧重研究普通教育学,1956年曾与凯洛夫一起 主篇《教育学》。在1957年至1977年间,组织领导以“教育与 发展的关系”为课题的大规模的实验。先后发表文章和出版著 作150余种,《其中和教师的谈》话、《小学教学新体系的实 验》、《教学与发展》等书,对前苏联及世界其他许多国家都 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八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d3ea288c9b6648d7c0c74627.png)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八章课程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改革第三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现行课程标准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一)课程即学科1.在古代历史上,便有将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的传统。
2.对科目的价值进行了论述3.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被视为学科的内容或教材。
4.优缺点:(1)学科课程有其逻辑性及系统性强的优势,有利于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2)然而,只注重学科课程势必会造成和加深学科的分离,忽视了学生的心智发展状况,不利于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利于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
(二)课程即经验1.所谓课程,就是学生的学习经验,它取决于学习者个体亲身的经历,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2.经验说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
3.优缺点:课程经验说注重个体的能力,关注个体经验的不断获得,往往忽略了系统学科的学习,操作起来较为困难。
(三)课程即活动1.课程是指有计划的学科或其他活动。
2.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有其他内容如劳动和其它各种活动,也不只是内容本身,还有对内容的安排,以及内容安排实现的进程和期限等含义。
(四)课程即文化再生产1.鲍尔斯和金迪斯为此主张的代表人物。
2.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该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的职责就是要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
(五)课程即社会改造1.代表人物是巴西的费雷尔。
2.这种观点认为,课程不是要让学生适应社会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去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他们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课程引导,年轻人就能准备好并有能力改造世界。
二、课程的种类(一)根据学生在课程中学习方式的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可谓最早的学科课程。
2.学科课程的设计以学科为中心,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学科具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和学习期限。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 教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 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baaa52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d.png)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教学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教学在教学这个重要的教育领域中,涉及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都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理解和掌握的。
这一章我们将深入探讨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定义、目标、方法以及评估。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以知识、技能、态度或价值观为对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个性、提升素养的过程。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们通常会依据课程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教学评估的依据。
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维度,分别对应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以及情感的熏陶。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学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教学评估的方法包括观察、测试、作品评价、问卷调查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重要的角色。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的引导者,他的教学方法和态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也会影响到教学成效。
总结一下,教学是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教学评估来了解教学成效。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互动和协作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育学原理——教学选择题及答案
![教育学原理——教学选择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0e575410a6f524cdbf8535.png)
教育学原理——教学选择题及答案(第8章)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2、于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A.布鲁纳B.罗杰斯C.瓦•根舍因D.布卢姆3、从本质上讲教学是( )A.一种特殊认识活动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D.发展学生体力、智力和品德的活动4、下列主张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 温故而知新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 上施下效5、“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主要说明了教学中()的意义。
A. 传授科学知识B. 反复联系巩固C. 发展智力,提高能力D.提升思想品德6、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 练习法B. 演示法C. 实验法D.实习作业法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 上课 C. 个别辅导 D.布置作业8、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卢姆提出了(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掌握学习模式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D.暗示教学法9、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组织的认识过程。
”这是教学过程本质的()A.发展说B.交往说C.特殊认识说D.双边活动说1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11、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原则C.教学模式D.教学方式12、在教育史上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A.康德 B.赫尔巴特 C.拉特克 D.杜威13、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演示法B.讲授法C.谈话法D.陶冶法1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A.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15、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助产婆法”是( )A.讲授法B.练习法C.参观法D.讨论法16、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A、自学法B、读书指导法C、练习法D、参观法17、“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暗示教学模式18、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而系统的信息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实践法 B.谈话法 C.参观法 D.讲授法19、诸如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实际上是指学生的()A.智力因素 B.理性因素 C.非智力因素D.感知因素20、以倡导暗示教学模式而闻名于教育界的学者是()A.谢夫特B.洛扎诺夫C.布卢姆D.罗杰斯21、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实践法22、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制B.道尔顿制C.班级授课制D.特朗普制23、在教学中允许同班的学生存在不同方面和水平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获得适宜的个性发展,这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8章 课程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8章 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f02c4ef94431b90d6d85c71a.png)
师上课固定教室,学生上课找教室。在美国校园里,经
常看到学生拖着大大箱子一路小跑去上课。应该说,美
国学生上学不象我们想像的那样轻松,也是非常辛苦的,
但是,他们的辛苦和我们的辛苦是不一样的,他们是主
动的、自主的、有选择的,而我们则是被动的、无奈的、 没有选择余地的。美国学生累是“累并快乐者”,而我们 则是“累并痛苦者”。我们现在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减 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想,“减负”不是目的,有兴趣的 “负担”不是负担,我们的目的是减轻没有兴趣的负担。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生物
体育 音乐
课改前课程 八
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生物 物理
体育 音乐
九 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物理 化学 体育 音乐
七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外语
历史 与
社会
历史 地理
生物
科学
体育与健康 音乐
新课程
八
思想品德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教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八章-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818209d01f69e3142329409.png)
一、教学的基本内涵
2.有关“教学”的不同界定
➢国外:美国教育学者斯密斯对教学的定义归纳为5类情
形。
传授知识 或技能的 活动
成功学会 了所教的 东西
有意向 的活动
遵循一定 的道德原 则
符合科学 的基本要 求
一、教学的基本内涵
2.有关“教学”的不同界定
国内:➢教学即学习。
➢教学即教授。 ➢教学即教学生学。 ➢教学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三、教学的基本任务
➢ 系统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 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智能和体能 ➢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品
质
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既 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
观需要。
第二节 教学理论与规律
一、教学理论
1、传统教学的三大里程碑
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
凯洛夫
一、教学理论
2、现代教学的三大流派
➢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教学原则:
1.高难度教学
2.高速度教学
3.理论知识起 指导作用
4.使学生理解学 习过程
5.使所有学生包 括差生都得到发
展
注 重:
观察力
操作力
思维力
一、教学理论
2、现代教学的三大流派
➢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
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被称为“有史以来教育方法最重要而 且最有影响的一本书”。他的主要观点是:
第八章 教学
目录
一 二 三 四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一节 教学概述
教学的基本内 涵
教学的主要作 用
教学的基本任 务
Basic connotation
Main role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八章)
![333教育综合-教育原理(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4db45df6910ef12d2af9e73a.png)
8/13/2013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性质 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三、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8/13/2013
一、教学过程的性质
(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 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进行交往,以促进 学生的身心发展,并追寻与实现价值增殖目标的过程。其中,引导学 生通过掌握知识、进行认识及交往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与基础的活动; 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价值目标实现则是在这个认识及交往活动 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系
(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1 .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 2 .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 3 ,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智力发展的片面性
8/13/2013
8/13/2013
三、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1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以间接经验学习的活动就是教学。 2 .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现成的书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原理、定律与公式所组成的系 统,是一种偏于理性的知识。 3 ,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8/13/2013
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 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 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1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 .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4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教学理论
• 认知心理学:
–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 思潮,它研究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主要 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 维和语言等。
• 认为行为主义是“空洞的有机体”
3
4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 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 教学过程要遵循动机-结构-序列-强化的教 学原则 • 主张结构化课程 • 倡导又称知情统一教学观 –强调“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
5
• 意义学习和非指导性学习
– 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 – 非指导性学习
•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教师应发挥作为“促进者”的作用
5
休
息
一 会
儿
吧
看一段 视频 吧!
• “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
• 斯金纳认为,所谓教育,就是要“塑造” 在不久的将来对个人自己和他人有利的行 为。消除将来对自己和他人不利的行为。
4
程序教学法
• 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 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程序教学是一种 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
– 积极反应原则 – 小步子原则 – 及时强化原则 – 自定步调原则 – 低错误率原则
4
情感教学理论
• 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 –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强调人的成长和发 展,并非研究人的问题行为。
• 罗杰斯:
– 个体总是在得到无条件的积极肯定和积 极自我肯定的基础上发展自我意识的。
• “完人”目标
– “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 的人,即 whole person。
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中应处理的5对关系 教学的8对原则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教学工作5环节
6
• 教学 • 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 活动。
2
教学的地位、目的和意义
•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 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使学校教育的目的 和意义具体化:
2
• • • •
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促进身心发展
• 既然知识是一种对人的理性的自我本质的 道德意识,那么有这种意识为善,没有这 种意识也就为恶。
• 德性可教:
• 知识即德性,则德性即知识 • 知识可教,那么德性可教
3
•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
– 注重道德养成 – 强调知识传授 – 教学内容以学科课程为主 –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4
教育理论流派
• • • •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 认知教学理论 情感教学理论
• 这一流派的理论根基源自古代希腊哲学传 统。
– 自然派和智者派
2
苏格拉底
• “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
• 知识是人对自我本质的理性认识,自我的 知识既是真理又是德性,知识和德性就在 这个意义上统一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