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默写练习附答案
桃花源记理解默写答案
![桃花源记理解默写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3cd4eda98271fe910ef9b9.png)
《桃花源记》理解默写填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11、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12、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3 .表明桃源人与外界相隔久远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6.“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描写出桃源入口的特点的句子初极狭,才通人 1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19、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理解默写填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11、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12、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3 .表明桃源人与外界相隔久远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全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全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80cee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4.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本资料已经排好版面,可以下载后直接打印使用,也可以重新编辑使用。
易错字词积累:6.《小石潭记》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核舟记》魏学洢1.《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期中之后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题(二)《北冥有鱼》<庄子>二则1.庄子在《北冥有鱼》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3.描写鹏之巨大的句子是:,;,。
《礼记》二则1.由品菜肴类比学习知识的句子是:,,;,,。
2.指出学与教之后才能明白不足的句子是:,。
3.知道了不足和困后,才能够反省和自强,从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4.整篇文章的结论是:。
5.大道的内涵是:,,。
6.表示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
5.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陋行径的句子:4.描写词人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的句子是:,。
5.表达了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诗句是:,。
《卜算子·咏梅》陆游2.《卜算子•咏梅》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
3.写梅花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寂寞地开放的诗句是:,。
4.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和不断遭受风雨蹂躏的愁苦的句子是:,。
(完整版)桃花源记_默写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桃花源记_默写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0e2e9001f69e31433294ee.png)
桃花源记默写练习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 》,本文是《》中的___________ 。
陶渊明,又名______ : 字 ________ , _________ 著名诗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私谥“________________ ” ‘自称“_______ ”,诗派代表杰出代表。
代表作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字词1 •缘溪行:2•忽逢桃花林:3. 渔人甚异之:4•欲穷其林:5•桑竹之属:6•鸡犬相闻:7. 悉如外人:8. 悉如外人:9. 并怡然自乐:10乃大惊:11便要还家:12. 具答之:13. 咸来问讯:14. 不复出焉:15. 皆叹惋:16. 延至其家:17. 此中人语云:18. 说如此:19. 欣然规往:20. 寻病终:三、古今异义(分别写出古义和今义)1. 交通:2. 妻子:3. 无论:4. 不足:5. 鲜美:6. 绝境:7・仿佛:四、一词多义1 •舍::①便舍船:②屋舍俨然:2•寻: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3•向:①寻向所志:②眈眈相向:4•之:①忘路之远近:②甚异之:③具答之:④闻之:五、翻译句子1武陵人捕鱼为业2、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7.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8.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9.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六、线索全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线索。
八・理解记忆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2.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3.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 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 表现桃花源中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7、村人都来尖心渔人的句子:6. 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7. 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8. 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参考答案: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忽逢桃花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cf0b2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2.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初极狭。
4.《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1da3a97ef01dc281e53af0ac.png)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2.“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诗人王维的诗句让人联想起《桃花源记》中渔人惊见的桃花林的美景:(),(),(),(),()。
3.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4.描写桃林美好的句子是:(),()。
5.《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
7.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8.《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为被战乱侵扰的人民描绘了一个美好社会,那里“(),(),()”,环境优美,令人向往。
9.总体上为我们描绘的世外桃源的图景(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是:(),(),()。
10.《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11.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12.《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13.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1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
15.《桃花源记》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16.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17.《桃花源诗》用“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句表现人们生活的幸福欢乐,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18.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19.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或描写桃源人幸福生活(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20.《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内的人们生活安乐、幸福景象的句子是:(),()2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中人无论老幼均能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八下古诗文默写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八下古诗文默写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828ece336c1eb91b375d78.png)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2.《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4.《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二、《小石潭记》柳宗元(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6)《小石潭记》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4、《关雎》中的男子由“。
”引起“。
”的美好联想;“。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四、《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五、《式微》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六、《子衿》1、“”,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66d91558fb770bf78a555c.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 《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 《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 《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 《马说》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八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期中复习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期中复习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20aa5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9.png)
八年级下册语文理解性默写期中复习(含答案)《桃花源记》(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运用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 ,。
”(3)《桃花源记》描绘了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其中体现老老少少生活安康、心情舒畅的语句是:“ ,。
”(4)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同学们来到农村,看到一片片农田和整齐的村舍,兴奋地用《桃花源记》中的“ ,。
”来形容所见之景。
(5)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美景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名句:“ ,。
”《小石潭记》(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描绘了缠绕的藤蔓随风摇曳的画面。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两句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静相宜、灵动活泼的句子是:“ ,。
(4)《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流逶迤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 ,。
(5)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借环境的清幽含蓄地表达自己内心悲凉凄苦的句子是,。
(6)小明同学在池塘边看到日光照耀下,鱼影倒映在石头上的可爱景象,联想到了《小石潭记》中的:,。
(7)《小石潭记》中点名作者离开小石潭的原因的句子是:,。
《关雎》(1)《关雎》中运用了比兴手法,借雎鸠和鸣引出君子对淑女的追求的句子是:“ ,。
”(2)《关雎》中统摄全篇,表达君子对淑女无限爱慕之情的句子是:“,。
”(3)《关雎》中表现主人公思绪万千,长夜难眠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
”《蒹葭》(1)《蒹葭》中描绘萧瑟冷清、露凝霜结的秋景的句子是:“,。
”(2)成语“秋水伊人"源于《蒹葭》中的“ ,。
”(3)《蒹葭》中写主人公逆流而上,沿着艰险长的道路寻找伊人的句子是:“ ,。
”《式微》(1)、描写“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的诗句是“ ,。
"(2),?,?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以及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带答案)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2b385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77.png)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1. “”和“”表明桃花源不易被发现。
2.“,”两句综合视觉和听觉,表现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祥和。
3. “,,”说明桃花源人与世隔绝已久。
4.“,”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的人来表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
5.“:”表明了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
6.渔人在“,”情况下,发现了桃林。
7. 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
8.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
9. 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
”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10. 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的第一反应是,。
《桃花源记》默写答案
1. “山有小口”和“初极狭”。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也。
6.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7.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见渔人,乃大惊。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0a8af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b.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XXX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2.《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4.《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二、《小石潭记》XXX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XXX却感到:。
6)《小石潭记》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施展阐发小伙子普通都喜爱美丽而贤慧的姑娘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全诗的肉体,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4、《关雎》中的夫君由“。
”引起“。
”的美好联想;“。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四、《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XXX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五、《式微》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蒙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田野干活,有家不克不及回,苦不胜言的怨言的句子是。
6、《子衿》1、“”,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桃花源记》情境默写训练
![《桃花源记》情境默写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1d3365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2.png)
《桃花源记》情境默写训练
1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2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桃源的宁静、百姓和平安逸的生活的句子是“,
3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两句,说明桃源人与世隔绝,对社会状况一无所知。
4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5 .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文中用“,”写出了生活于其中的老人和孩子的快乐。
6 .《桃花源记》中,村民用“”来表明他们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在渔人停留数日,即将离开之际,村民对他的嘱托是“
7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用“”几字即描绘出了江南桃花繁盛的美景,辛弃疾《破阵子》中也用了“”几字即烘托出了大漠广阔的气势,有异曲同工之妙。
8 .《桃花源记》中说,渔夫初入桃花源时,村民就邀请他到家中,
反映乡下人的好客和淳朴;当渔夫离开时,村民嘱咐他“",说明
他们的与世无争。
答案:1.黄发垂量并怡然自乐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5.黄发垂量并怡然自乐6.自云先世避秦时不足为外人道也7.落英缤纷沙场秋点兵8.设酒杀鸡作食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默写与阅读分析(含课外段)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默写与阅读分析(含课外段)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0ee3faad51f01dc281f189.png)
《桃花源记》默写与阅读分析(含课外段)专项练习一、默写填空1.《桃花源记》中“,”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 《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6.《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7.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他们“,”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9. 《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是:“,。
”10. 《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11.《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2。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分析(一)【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默写及理解
![《桃花源记》默写及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1deff3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f.png)
《桃花源记》默写及理解
一、默写
1、中无杂树,,。
2、复行数十步,。
土地平旷,____________……
3、,鸡犬相闻。
4、,并()然自乐。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叹惋。
7、,皆出酒食。
8、此中人语云:“。
”
二、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5.表现桃花源中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6. 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8. 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三、内容理解:
1、本文的作者是朝的大诗人。
这篇文章塑造了“桃花源”这个理想社会,后来将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者是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之为“”。
2、文章运用方式虚构来了一些情节,塑造了一个
,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和
,表现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之古诗文默写题精选及专题默写复习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之古诗文默写题精选及专题默写复习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9a0eff172ded630b1cb677.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题精选(含答案)(一)、《桃花源记》 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间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渔人甚异之。
5、文中描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二)《陋室铭》 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写居室环境的句子: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写作者交往对象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写室中生活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互文见义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8、表明作者对世俗生活鄙弃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爱莲说》1、作者描绘的莲花的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全文的纲领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鄙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核舟记》 1、全文围绕着“奇巧”一词选择材料。
2、文中引用《赤壁赋》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文中引用《后赤壁赋》的句子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文中直接描写鲁直的句子是: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过关训练含答案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过关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1bb12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b.png)
《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过关训练含答案XXX《桃花源记》名句默写过关训练检测板姓名:等次:1.《桃花源记》中“,”两句色彩绚丽,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4.《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表现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
6.《桃花源记》中,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
7.《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询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渔人才发现他们“,”于是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9.《桃花源记》中写桃花源中其他人热情款待渔人的句子是:“,”。
10.《桃花源记》中捕鱼人前走几十步,眼前变得开阔明亮,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的淳朴自然的乡村美景。
11.《桃花源记》中,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12.《桃花源记》中,点明桃源人祖先定居桃源原因的是:。
13.《桃花源记》中,展现桃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人和平相处、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14.《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
15.《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都来关心渔人的语句是:,。
1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17.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中,其原句是:。
XXX《桃花源记》名句默写过关训练谜底板1.《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两句色彩绚丽,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风景。
2.《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想给再进桃花源留下线索。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理解默写答案
![桃花源记理解默写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38a98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7.png)
桃花源记理解默写答案6.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XXX避XXX时乱,率妻子XXX来此绝境。
不再出去,因此与外界隔绝。
7.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8.表现村民关心渔民的句子:村中听说有渔民,都前来询问。
9、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他们的头发虽然白了或者还是黑发垂髫,但是都面带微笑,神情愉悦。
10、表明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的句子:他们的先祖因为要躲避秦朝的动乱。
带着妻子和邑里的人来到这里,便再也没有离开过。
11、表明渔民背信弃义的句子:他去找太守,向他告密。
12、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当我们要离开时,他们为我们准备了酒和鸡肉,还邀请我们到他们家中做客,其他人也都热情地邀请我们。
13、表明桃源人与外界相隔久远的句子是: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时代,他们却不知道有汉朝,也不知道魏晋时期。
14、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他们的先祖因为要躲避秦朝的动乱,带着妻子和邑里的人来到这里,便再也没有离开过。
1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已经与外界隔绝了很久,不再与外界有往来。
16.“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他们说:“这里已经足够好了,不需要外界的东西。
”17描写出桃源入口的特点的句子:入口很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
18、表现村民关心渔民的句子:村中听说有渔民,都前来询问。
19、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当我们要离开时,他们都感到非常惋惜和遗憾。
6.桃花源人与外界隔绝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先祖为了避免秦朝时期的混乱,带着妻子和XXX来到这个地方,然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与外界隔绝了。
7.成语“无人问津”源自本文中的一句话:“后遂无问津者。
”8.描述村人关心渔夫的句子是:“当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时,大家都过来问他的情况。
”9.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老人头发花白,小孩子还很年幼,但他们都很开心自得。
”10.描述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他们的先祖为了避免秦朝时期的混乱,来到这个地方。
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9c367e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3.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桃花源记》1.《桃花源记》中“,”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描写渔人是发现桃花林的句子是:,,。
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① ;②。
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4.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
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_ _,, _。
,。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与世隔绝的句子:,。
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8.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
9.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①,。
②,。
③,。
10.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写桃花源人与世隔绝时间长的句子):,,。
11.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12.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
”13.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小石潭记》1.文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直接写出潭水特征的语句是:。
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
2.文中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句子是:,,。
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
3.《小石潭记》中写潭中小鱼呆然不动的句子是:,。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文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6. 课文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df9da5dd3383c4bb4cd2cc.png)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精练及答案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0、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11、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2、《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4、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5、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6、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17、《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18、《归园田居》中透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人教版八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人教版八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356a2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3.png)
人教版八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一、《桃花源记》XXX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表明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自XXX避XXX 时乱,率妻子XXX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8.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两个:“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小石潭记》XXX1.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佁然不动。
”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XXX远逝,往来翕忽。
”3.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XXX上。
”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四、《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是:“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词语解释及翻译练习(附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词语解释及翻译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cffa86a45177232e60a2d1.png)
初二语文下册《桃花源记》词语解释及翻译练习(附答案)《桃花源记》句子翻译默写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字词解释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A为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A缘 B之 C远近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A逢 B夹岸 C鲜美 D落英E缤纷 F芳草鲜美 G落英缤纷 4.渔人甚异之.A渔 B甚 C异 E之5.复前行,欲穷其林.A复 B欲 C穷 D其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A尽 B便 C得 D仿佛E若7.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A舍 B极 C才 D豁E豁然 F开 G朗 H豁然开朗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A平 B旷 C俨然 D属E阡陌 F交通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A其中 B往来 C种作 D悉E外人 F黄发 G垂髫 H并I怡然 J自乐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A乃 B所 C具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A要 B咸 C问讯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先世 B率 C妻子 D邑人E绝境 F复 G遂 H间隔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A乃 B无论 C为 D具 E言F叹惋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A余人 B复 C延 D至E停 F辞 G去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A语 B云 C不足 D为 E道1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A既 B得 C扶 D志1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A及 B诣 C如 D此 E如此1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A即 B遣 C向 D志 E遂1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A欣然 B规 C未果 D寻 E遂F问 G津《桃花源记》句子翻译默写答案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译: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4.渔人甚异之.译: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5.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消失了,紧接着就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7.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译:渔人就离开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译:(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竟然大吃一惊,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自己知道的情况,他们听了都很惊叹.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译: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开.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译: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边的人说啊.〞1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标记.1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他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作了禀报.1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译: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1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桃花源记》字词解释答案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A为:作为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A缘:沿着 B之:的C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A逢:遇到 B夹岸:溪水的两岸C芳草:芳香的青草 D鲜美:鲜嫩美丽E落英:落花 F缤纷:繁多的样子G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 H落英缤纷:地上的落花繁多4.渔人甚异之.A渔:捕鱼 B甚:很,非常C异:对……感到惊异 E之:指见到的景象5.复前行,欲穷其林.A复:又,继续 B欲:想C穷:穷尽,走到尽头 D其:那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A尽:消失 B便:于是,就C得:看到,发现 D仿佛:隐隐约约E若:好像7.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A舍:离开 B极:很C才:只,仅 D豁:开阔E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F开:开阔G朗:明亮,敞亮 H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A平:平坦 B旷:空阔,开阔C俨然:整齐的样子 D属:类E阡陌:田间小路 F交通:交错相通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A其中:村子里,桃花源中 B往来 :指来来往往的行人C种作:耕种劳作的人 D悉:全,都E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人 F黄发:老人G垂髫:小孩 H并:都I怡然:高兴的样子 J自乐:自得其乐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A乃:竟然 B所 :处所,地方C具:同〝俱〞,完全,详尽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A要:同〝邀〞邀请 B咸:都C问讯:二字同义,打听,探问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先世:祖先 B率:带领C妻子:妻子儿女 D邑人:同乡E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F复:再G遂:于是,就 H间隔:隔绝,不通音信1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A乃:竟然 B无论:更不必说C为:介词,给 D具:同〝俱〞,详细E言:诉说 F叹惋:惊叹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A余人:其余的人 B复:又C延:邀请 D至:到E停:居住 F辞:告辞,告别G去:离开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A语:告诉 B 云:说C不足:不值得 D为 :对,向E道:说1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A既:已经,以后 B得:找到C扶:沿着 D 向 :原来的,先前的E志:做标记17.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A及:到 B诣:晋谒,拜见C如:像 D此:这样E如此:像这样,指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18.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A即:立即,马上B遣:派C向:原来的,先前的 D志:做标记E遂:结果1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A欣然:高兴的样子 B规:打算C未果:没有实现 D寻:不久E遂:于是,就 F问:探访,访求 G津:渡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向: ①寻向所志:
②眈眈相向:
4.之: ①忘路之远近:
②甚异之:
③具答之:
④闻之:
五、翻译句子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7.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
8. 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参考答案: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生活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桃花源中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7.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既
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9.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六、线索
全文以为线索。
8.理解记忆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5.表现桃花源中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7、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
6.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本文是《 》中的。陶渊明,又名,字,着名诗人。
2.陶渊明私谥“”,自称“”,诗派代表杰出代表。代表作有
二、重点字词
1.缘溪行:
2.忽逢桃花林:
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
5.桑竹之属:
6.鸡犬相闻:
7.悉如外人:
8. 悉如外人:
9.并怡然自乐:
10.乃大惊:
11.便要还家:
12.具答之:
13.咸来问讯:
14.不复出焉:
15.皆叹惋:
16.延至其家:
17.此中人语云:
18.说如此:
19.欣然规往:
20.寻病终:
三、古今异义(分别写出古义和今义)
1.交通:
2.妻子:
3.无论:
4.不足:
5.鲜美:
6.绝境:
7.仿佛:
四、一词多义
1.舍::①便舍船:
②屋舍俨然:
2.寻: ①寻向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