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案关雎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关于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篇1[教材分析]:《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
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
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五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诗经六艺:风、颂、赋、比、兴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关雎》教案公开课
《关雎》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关雎》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解读《关雎》中的象征和隐喻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高文本理解和解读能力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评价《关雎》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关雎》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情感理解《关雎》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介绍《关雎》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概述《关雎》的主题和情节2.2 文本分析: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如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解读《关雎》中的象征和隐喻,如雎鸠、河洲等2.3 文化背景:探讨《关雎》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了解古代婚姻观念和社会风俗在《关雎》中的体现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雎鸠的图片或音频,激发学生对《关雎》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鸟类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关雎》,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如填空、选择题等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关雎》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互动交流3.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深入解读《关雎》的主题和情感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答案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讨论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4.2 学习任务:评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如填空、选择题等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问题解决等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材料:提供《关雎》的原文和注释版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提供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学术文章,供学生参考5.2 图像和音频资源:提供雎鸠的图片或音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提供相关的音乐或诗歌朗诵,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5.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如古代文学网站、学术论坛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扩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关雎》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6.2 创意表达: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或戏剧,来表达对《关雎》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可以通过展示他们的作品来分享他们的创意第七章:拓展学习7.1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雎》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诗经》中的其他诗歌鼓励学生探索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主题7.2 研究项目: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关雎》相关的研究主题,如古代婚姻习俗、雎鸠的文化意义等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估:评估学生对《关雎》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效果8.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关雎》教案的看法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第九章:教学计划调整9.1 教学内容调整: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如增加或减少相关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活动和拓展学习的内容9.2 教学方法调整: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或减少小组讨论、创意表达等活动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如使用多媒体资源、网络论坛等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教学总结:总结《关雎》教案公开课的教学成果和学生们的表现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考虑如何改进未来的教学计划和活动10.2 学生评价: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他们对《关雎》的理解、分析和创意表达等方面鼓励学生们继续保持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继续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来深入理解《关雎》的主题和象征意义,这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关雎》教案公开课
《关雎》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关雎》的出处、创作背景及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含义,把握诗歌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2、难点(1)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2)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古代的爱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课题《关雎》。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解读诗歌(1)介绍《关雎》的出处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
(2)结合注释,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讲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等诗句。
(3)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发展。
4、赏析诗歌(1)分析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出男女之间的爱情。
(2)探讨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词语的生动形象。
(3)让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如爱慕、思念、追求等。
5、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古代爱情故事或诗歌,与《关雎》进行对比。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全文。
(2)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诗歌主题及表达技巧。
(3)分析《关雎》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关雎》的诗意及表达技巧。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关雎》中的生僻字词解释。
2. 古典诗歌的韵律特点及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关雎》的创作背景、诗意、作者简介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辅段,营造有利于诗歌鉴赏的氛围。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关雎》中的典型意象、修辞手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教学氛围。
(2)简要介绍《关雎》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生僻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关雎》的诗意和表达技巧。
(2)分析《关雎》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韵律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诗歌默写练习。
(2)选取其他古典诗歌,进行鉴赏练习。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课下多阅读古典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7. 课后作业:(1)背诵《关雎》。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反馈意见等方面进行总结。
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节奏等进行调整,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这首古诗;(2)理解《关雎》的内容,把握其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关雎》的文学特色,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美好时光,追求真爱的人生观;(3)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关雎》的诗意理解和情感体会;2. 《关雎》的文学特色分析;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关雎》中古代文化背景和词语含义的理解;2. 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关雎》的背景知识、诗歌内容和文学特色;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关雎》的理解和感悟;3. 实践法:培养学生朗读、背诵和创作诗歌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关雎》全文;2. 参考资料:关于《关雎》的背景知识、文学评论和解读文章;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关雎》,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鼓励学生背诵《关雎》,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 内容理解:(1)分析《关雎》的主题思想,探讨诗歌所表达的爱情观念;(2)解读《关雎》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4. 文学特色分析:(1)探讨《关雎》的文学特色,如韵律、节奏、意象等;(2)了解《关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1课《关雎》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优质课教案+导学案第12.1课《关雎》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
2.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3.背诵诗歌。
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难点:诗歌的赏析(说)和用白话写出本诗的主要情节。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探索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诵读,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安排预习。
老师指导:搜集整理与《诗经》有关的资料。
了解诗歌的“六义”说。
这一内容通过课前预习解决。
二课堂教学①导入:老师启发学生联想与爱情有关的诗句,由此导入课文。
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通过播放录音,老师领读,分声部朗读等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诗歌,让学生在优美的诗情画意中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③寓诗于画。
在朗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用手中的笔画出《关雎》一诗的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画面。
在这样一种更为形象的画面中,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意境。
④感知内容。
在老师的启发下,小组内交流诗歌表现的故事及其传达出的感情,然后全班交流。
⑤演绎诗情,鉴赏诗歌。
通过古今联想去解读《关雎》一诗的内容与情感:在从古到今的时间流程中去追寻诗句中所演绎的故事──即读到诗句时在脑海中浮想出与之相近的情节或故事。
⑥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席慕容的爱情诗《一棵开花的树》,将它与课文进行对比,看它们的写法和情感有何异同。
一导入师:爱情是上帝赐予我们人类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有了爱,我们的心会变得充实而喜悦;因为爱,我们的生命也揉进了悲伤。
于是,人世间上演了一幕幕爱的悲喜乐章。
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有关爱情的诗句呢?生1:我知道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生2: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两句我很喜欢:“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师:多美的誓言!有补充的吗?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师: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
《关雎》教案公开课
《关雎》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2)理解《关雎》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基本内容;(3)分析《关雎》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诗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3)学会关爱他人,弘扬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关雎》;(2)理解《关雎》的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诗歌特点;(3)掌握《关雎》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分析《关雎》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2)深入解读《关雎》所蕴含的古代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作者及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关雎》,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关雎》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诗歌的修辞特点。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文化、历史角度解读《关雎》;(2)探讨《关雎》所蕴含的古代价值观;(3)教师点评,总结诗歌的内涵意义。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关雎》的文学价值及审美特点;(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关雎》;3. 收集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案
-鉴赏能力: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举例解释:
-针对诗歌意境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图解、情景再现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句子所描绘的画面。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关雎》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对《诗经》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这影响了他们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次,学生在分析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时,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也暴露出对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不够扎实。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关雎》的基本概念。《关雎》是一首描绘男女恋爱的诗歌,它通过起兴、对仗等手法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关雎》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雎》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关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好事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关雎》的诗意理解和诗歌形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起兴、对仗等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关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关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关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关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关雎》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能够从字面和形象层面理解词句的内涵。
2. 能够分析《关雎》的诗歌艺术和文学价值,感受文学之美。
3. 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作能力等方面获得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关雎》诗意和意义。
2. 分析《关雎》的艺术手法及文学价值等。
三、教学方法:1. 授课解析,注重全课堂的讲解,深入学员心灵。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课文会话交流,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3. 听力训练及互动答题等形式。
四、教学资源: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关雎》课文2. 幻灯及图片展示等教具五、教学过程:1. 课前预热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关雎》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课文解读先感性理解,《关雎》是古代爱情诗歌,主要描述的是爱情的挣扎与矛盾,可以看出作者内心被矛盾困扰。
注意要根据篇章结构分析《关雎》中的意境、意象、语言特点等。
例如第一篇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传达出一种美好的爱情典范,它表达的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以及美好爱情带来的欣喜与美满。
3. 艺术欣赏讲解《关雎》的艺术手法、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
如《关雎》体现着古代爱情诗歌的特点,即凝练,朴素,鲜明。
通过调用《关雎》的形式、内容、言语、结构等方面来欣赏与分析《关雎》,感受文学之美。
例如,第三、四篇中“维叶有所属,彼美孟姜;言告师氏,言告父兄。
”表现出对美丽孟姜之痛的控诉,并通过美丽陵墓的描述,向读者展示父母兄弟对孟姜的伤心和思念。
4. 课堂练习听力训练及互动答题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关雎》。
例如,针对课堂中学生常见问题,教师在讲解中适时地进行解答,加强学生对《关雎》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六、作业习题1. 给出指定语句,由学生自己分析其意境、意象和语言特点,并结合篇章结构分析其叙事方式。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3篇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篇3一、写作背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注音雎(jū)鸠(jiū)窈(yǎo)窕(tiǎo)好(hǎo)逑(qiú)荇(xìng)寤(wù)寐(mèi)芼(mào)三、注释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
雎(jū)鸠(jīu):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
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
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ci):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ù)::睡醒。
寐(mè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
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⑾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四、词类活用左右流之名词做状语,在左右两边。
钟鼓乐之名词用作动词,敲钟打鼓。
钟鼓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琴瑟友之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友好、亲近。
琴瑟友之名词做状语,像琴瑟一样和谐。
五、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手法;通过学习《蒹葭》、《关雎》、《硕鼠》、《相鼠》体会《诗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知道《诗经》的基本常识;四首诗中情感的体会与艺术手法的运用;把握诵读要领,掌握背诵技巧。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
它是选自《史记》的。
我们知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了解《诗经》概况:1、请同学们自读文化常识,然后同桌讨论,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诗经。
明确:(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成书于春秋。
本名为《诗》,又因其篇目为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汉朝被奉为儒家经典《诗经》(3)六艺:风、雅、颂、赋、比、兴(4)句式上:四言为主,重章叠句(5)反映内容(6)《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三、关于《蒹葭》和《关雎》的理解1、在早读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朗读《蒹葭》时最为整齐,那今天我们就学习《蒹葭》,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注意一下它的结构2、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这三章的结构是否一样?明确:重章;诗中句子是不是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只有几个词不同?明确:叠句;这首诗是几言?明确:四言。
小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3、学生自己默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4、听《在水一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来描绘一下这首诗。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2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12课《关雎》教案
5.文化背景:了解《诗经》的背景和《关雎》的历史地位,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6.主题探讨:深入挖掘《关雎》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核心素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关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掌握诗经语言特点,增强语文学科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关雎》中的美好情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关雎》这一课后,我深感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首先,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对《关雎》这首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创作练习,这无疑体现了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理论介绍环节,可能因为我对某些概念讲解得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特别是在讲解比兴手法时,我应该用更生动的例子和更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4.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更多有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歌朗读与理解:《关雎》的朗读节奏、语气、情感把握,以及对诗句的整体理解。
-通过示范朗读、分组朗读、个人展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诗经九年级教案一等奖关雎
诗经九年级教案一等奖关雎《诗经九年级教案一等奖关雎》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诗经九年级教案一等奖关雎【设计简说】:一、教材分析:《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文章描写一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追求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在艺术表现上,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的手法,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尽管诗歌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
再者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创新,敢于展现自我,有朦胧的情感体验。
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读诗歌要“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依据本单元教学重点,要求通过“品味,感悟,欣赏”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想:因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首先让学生对我国最早的这部诗歌总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诗经》“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而后进入文本的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歌内容,这次课堂教学我结合一些充满方言趣味和乡土情趣的本地歌谣,和课文作一个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分为“读通、读懂大意、读出情味”等几大步,为达到每一步的要求,分别设计相关小问题。
重点放在诗的“诗情画意”上,完成“诗中有画”,培养学生学诗在遵循原文大意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联想与想像以丰富形象的良好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以及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表达能力。
在给学生一定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3篇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篇8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窈窕”“淑女”“君子”等词语含义,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语言特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3、理解诗意,分析主人公形象,领悟诗情。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品、写等方式学习诗歌。
2、音乐烘托,资料辅助。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淑女风范、君子风度,做文明敦厚之人。
2、正确看待君子对待爱情的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在水一方》,营造氛围)一、走近《关雎》--仰视1、有一条河,缓缓流淌了三千年,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缕清风,每一丝香甜,都被完整的珍藏。
岁月的风尘无法将之淹灭,时光的足音无法将之覆盖,所有的细节汇聚成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文字,轻轻跳跃……这条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诗经》!2、《诗经》简介(屏显)(生自读积累)。
3、《诗经》是我国诗歌文学的鼻祖,孔子论诗,必从《诗经》开始,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能让人“温柔敦厚”。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让我们带着仰慕之情去聆听那经历了三千年之久却依然鲜活美好的吟唱!二、走进《关雎》--透视聆听先民吟唱:1、自由读,回顾诗歌朗诵常识。
(生先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一遍,然后据诗歌常识探讨如何读好这首诗,再据总结的经验试读。
)2、配乐读,体会诗歌音韵美感。
(推荐同学示范朗读,用声音传递出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3、同桌互读,探寻人物内心世界。
(读给同桌听,并与同桌探讨:这首诗讲了个什么故事,读出了诗中男子怎样的心路历程。
)探究人物形象:1、分析“淑女”形象。
(1)想象“窈窕淑女”模样。
那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让他慕之求之,求之思之的呢?闭上眼,我们来想象一下她的样子:微风轻拂,河水微漾,金色的阳光铺洒在河面上,油油的荇菜在水中摇曳,一位挎着篮筐的姑娘不时弯下腰,轻快的采摘着荇菜……也许这个姑娘在我们脑海里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但我们相信,她一定有--(生随老师设置的情景想象。
关雎教案(通用5篇)
•••••••••••••••••关雎教案关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雎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雎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
(2)学习起兴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3)背诵诗歌。
2、能力目标:(1)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2)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3)提高想象力。
3、德育目标:(1)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听)和背诵(读)。
【教学难点】诗歌的赏析(说)和用白话写出本诗的主要情节(写)。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问题探索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古诗?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吸取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的首篇--《关雎》。
二、学习《关雎》(一)简介《诗经》(提问讲解、课件显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五百年内流传的305篇诗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有描写劳动生活的;有反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有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还有描写爱情婚姻生活的。
《诗经》以四言为主,间有杂言。
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直陈其事,直截了当,明快淋漓;比--以彼物比次物;兴--寄托,即托事于物,先言它物以引所咏之辞。
)(二)课文说明《关雎》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的民间情歌,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
诗中写一个男子爱慕思念一位美丽贤淑、勤劳善良的少女,以至于夜不能寝,梦中遐想,希望有朝一日与少女结为夫妇,和谐美满地生活。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关雎》。
理解《关雎》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
分析《关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关雎》。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关雎》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人文精神。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关雎》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结构分析。
2. 《关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关雎》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关雎》原文及其注释。
3. 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关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关雎》,理解字词含义。
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关雎》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
分析《关雎》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鉴赏训练学生欣赏《关雎》,感受其美好情感和人文精神。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强调《关雎》的重要性和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6.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背诵《关雎》。
选择一篇相关的古典诗歌进行鉴赏。
7. 板书设计《关雎》作者:未知主题:爱情与婚姻艺术特色:赋、比、兴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关雎》在古代文学中的独特性。
3. 利用多媒体展示《关雎》的古代绘画和音乐,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七、课堂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关雎》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关雎》的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八、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背诵《关雎》和鉴赏古典诗歌的作业。
《关雎》精品教案
《关雎》精品教案1.初读《关雎》,把握其节奏和韵律。
2.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诗歌的情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白居易诗中爱的誓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笔下爱的表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心里对爱的描画。
古往今来,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是不变的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那通过诗歌,跨越千年的古人的爱。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描摹爱情的诗句导入,内容关联主题,形式紧扣文体,让学生快速迈入古诗大观园,感受诗歌之美。
二、初读《关雎》,感受韵律和节奏1.预学展示,了解作品(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品简介”和“背景链接”栏目)2.初读诗歌,把握字音字形雎鸠..(hǎo qiú)荇.菜(x..(yǎo tiǎo)好逑..(jū jiū)窈窕ìnɡ)寤寐..(wù mèi)钟鼓乐.之(lè)芼.(mào)3.自由朗读,读出节奏师:上古诗歌多出于街头巷尾,吟之,诵之,歌之。
《关雎》为四言诗,采取两字一顿的读法。
同时,我们用符号区分平仄,体会其长短分明、强弱分明、高低分明的特点。
原则:一二声平,三四声仄。
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注意:波浪号为平声,短横线为仄声。
(教师示范朗读后,学生标记出整首诗的平仄,然后自由朗读,读出节奏。
)4.再读课文,读出韵律师:《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或叠句,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生朗读体会,师引导)师小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出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双声/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动作。
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读来韵味十足。
“参差荇菜”“窈窕淑女”等句子的重复吟咏则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
语文《关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关雎》这首古诗。
分析并掌握《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了解《关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关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古诗表达情感和想象力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关雎》的诗意和意境。
《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关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关雎》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分析《关雎》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关雎》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关雎》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关雎》,理解诗意。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每组选取一个修辞手法或意境,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2. 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对《关雎》的诗意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学生通过学习《关雎》,是否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关雎》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关雎》的短文,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3. 请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关雎》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学习环境。
3. 案例分析:选取《关雎》中的典型诗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关雎-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关雎【教材分析】这首诗是我国古老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一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直率,清新动人。
全诗分三章。
首章以滩头水畔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
一个青年小伙儿,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他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会引起自己的无限柔情。
第一句“关关雎鸠”,是写传来的鸟鸣,是听;第二句“在河之洲”,是寻声而望,是所见;第三句“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之所思,是想;末句“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福。
虽短短四句,却极有层次,而语约义丰。
第二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这个青年男子所恋的乃是河边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正是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极写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写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这里两个“悠”字,双双以感叹语气出之,着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情到极处必生幻。
紧接着第三章,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
“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幻想当然并非现实,但幻由情生,也是极自然的。
这其实是对生活中所习见的爱情心理的深微的捕捉和真实的刻画。
《关雎》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
它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
它感情率直、淳朴、真挚、健康,难怪孔子评价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教案关雎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优质课教案《诗经》
主讲杨盛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
2、了解比兴手法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对每句诗的理解
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及音频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资料共享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
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
《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
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1、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
2、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
(老师板书课题)
3、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
6、一生说说内容。
(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
7、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
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
和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8、学生边读边想,然后抽三名学生说说,请全班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首诗。
三、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
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
(教师板书“美” 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 2、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形成板书(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师小结(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远远不止这些。
这首诗既写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
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1、男生配乐读,女生配乐读。
2、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
师轻声朗读前四句。
)
4、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
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
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
(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
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