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课时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

合集下载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一、教学内容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1章第1节《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内容: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2. 种子发芽的过程3. 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的精神。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他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够识别常见的植物,并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条件。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如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等,也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

他们具有基本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倾向于通过实践和互动来学习,喜欢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胚芽”、“胚根”等。

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描述发芽的过程和特点。

此外,学生可能对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缺乏足够的了解,如温度、水分、空气等。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可能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种子发芽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讨论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种子发芽过程的观察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种子发芽的过程以及影响种子发芽的环境因素,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如何孕育新生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深入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可能有过种植植物的经历,对种子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种子内部结构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的深入理解,种子如何孕育新生命。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外部特征。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解剖种子,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样本、解剖工具、投影仪、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颗种子,解剖工具一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颗美丽的种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什么吗?种子有哪些部分?”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种子知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种种子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外部特征。

教师通过讲解,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各部分的功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解剖工具解剖自己准备的种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孕育新生命?让学生结合已知的知识,尝试解释生命的孕育过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种子的内部结构,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组成。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3.实践教学法:设置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4.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菜籽、豆籽等。

2.准备放大镜、解剖针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培养皿、土壤、水等。

4.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种子,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详细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如种皮、胚乳、胚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种子,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解剖针剖开种子,观察种子内部的结构。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为后续的植物生长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让学生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

2.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

2.实验法:让学生参与种子萌发的实验,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3.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解剖刀等观察工具。

3.准备种子萌发实验的材料,如种子、土壤、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孕育新生命的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种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然后,教师用放大镜和解剖刀观察种子,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结构分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结构。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种子结构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然后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条件。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秀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种子的生命力和生长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他们可能还缺乏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种子的生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的生命力。

难点:种子的生长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解剖刀等观察工具。

3.准备种子生长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种子是怎么生长的吗?种子里面有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种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外形特征。

然后,教师使用放大镜和解剖刀,示范如何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并讲解种子的成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放大镜和解剖刀观察种子,并记录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种子结构和成分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拓展(5分钟)教师播放种子生长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的生命力。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并了解种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种皮、胚乳、胚等。

此外,还要让学生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为植物的生长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在种子结构的认识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种子,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内部变化。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种子。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特点和结构。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4.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种子样品: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如小麦、大豆、玉米等。

2.实验器材:放大镜、刀具、培养皿、水等。

3.教学课件:制作关于种子结构和萌发过程的课件。

4.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种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图,详细讲解种子的组成部分,如种皮、胚乳、胚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种子,加深对种子结构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让学生自行观察并描述种子的结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直接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础知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种子萌发的过程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萌发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物观察: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实物,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菜籽、豆籽等。

2.准备放大镜、镊子等观察工具。

3.准备实验用的培养皿、水、土壤等。

4.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类型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和成分,让学生了解种子主要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用镊子轻轻剥开花生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种子的内部结构有哪些部分?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1.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2.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不同。

3.探讨种子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教学重难点】1.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2.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师:向日葵小苗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植物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

【板书设计】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叶、种、种皮内部:胚根、胚芽、子 色外部:形状、大小、颜植物的种子 【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凤仙花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

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教科版(2024秋)四年级下册科学1.种子里孕育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2024秋)四年级下册科学1.种子里孕育新生命教案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完成了“种子里孕育新生命”这一章节的授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观察学生的反应和作业的批改,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方面存在困难。有些学生对种子的各部分功能和种子萌发的过程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用更多的实践活动和直观的教学资源,如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触摸种子,以及观看种子萌发的过程视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拓展阅读法: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种植活动、校园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专家讲座法: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基本特征,对植物的根、茎、叶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还学习了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能够进行观察和记录。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种子和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观察和经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四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学生们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愿意与同伴进行合作和交流,通过讨论和分享来提高自己的认识。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1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种子的特征,感知植物的生长是从种子开始的,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在“聚焦”中,通过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本节内容建立起联系,从而自然过渡到种子的研究活动中。

在“探索”中,主要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通过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了解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是各不相同的;第二个活动是通过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其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在“研讨”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相关问题的交流、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构建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知。

在“拓展”中,通过种子贴画的制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种子外部形态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观察植物的方法,但他们对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并不了解,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只是间接的、片面的。

本节课通过对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起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的认识,同时,学习并运用解剖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以上知识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知识,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植物种子是多种多样的,其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知道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由胚发育而来的;知道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了解种子内部结构的特征。

探究实践通过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能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

态度责任激发探究种子内部结构的兴趣;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认识到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重点难点重点能科学地观察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并准确地将其表达出来。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3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3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2023新版)教案: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 了解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具有孕育新生命的功能。

b. 掌握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c. 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a. 观察与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种子形态和结构,了解种子的特点。

b. 对比与分析:比较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分析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c. 思维与探究: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与新生命的关系,探索种子背后的奥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种子的结构和特点、种子萌发流程等内容。

2. 种子实物和图片:教师准备多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种子,如豌豆、向日葵、玉米等,并展示相应种子的图片。

3. 实验工具:玻璃容器、土壤、水、纸巾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植物的生长过程。

b. 提出新的问题:植物是如何繁殖的?新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2. 探究(10分钟):a. 展示不同种子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b. 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种子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种子具有什么功能?为什么说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c.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种子的概念和功能。

3. 观察实验(15分钟):a. 将豌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有水的容器和没有水的容器中,让学生记录并观察两组种子的变化。

b. 观察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为什么有水的种子能够发芽,而没有水的种子不能发芽?- 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c.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是种子萌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4. 总结归纳(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种子的结构、特点和萌发条件,并记录在黑板上。

b.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答提出的问题:种子是植物的什么部分?种子里包含什么? - 种子不仅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还是孕育新生命的保护层。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种子中蕴含着新生命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已经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但对于种子内部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内部的结构和生活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过程。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和生活力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物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

2.实验探究:通过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种子内部结构和生活力。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引导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实物准备: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菜豆、玉米、小麦等。

2.器材准备:放大镜、解剖针、培养皿、湿润的纸巾等。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种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种子里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呈现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种子内部结构和生活力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解剖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植物的生长奇迹》:这篇文章介绍了植物生长的奇妙过程,包括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和开花结果等。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对生命奥秘的认识。
《探索种子秘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种子的结构、成分和萌发过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进一步探索种子的奥秘,提高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理解。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孕育新生命的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种子里孕育新生命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种子的基本概念。种子是植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它包含了胚芽、营养组织和保护结构。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萌发,孕育出新的植物生命。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在家中找一个植物种子,观察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并记录下种子的萌发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更多关于种子的知识,如不同植物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的萌发条件等。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加深对植物生长发育的理解。
3.连线题:
(1)将下列种子与其对应的植物连起来。
A.稻种-水稻
B.花生-豆科植物
C.土豆-茄科植物
D.玉米-禾本科植物
答案:
A.稻种-水稻
B.花生-豆科植物
C.土豆-茄科植物
D.玉米-禾本科植物
4.简答题:
(1)请简述种子的主要结构和成分。
答案: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芽等部分。种皮是种子的外层保护结构,胚乳是种子内部的营养组织,胚芽是新植物的发育起点。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是,他们对种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种子萌发的过程可能存在一些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种子,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种子结构图、种子萌发过程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种子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并提出问题:“你们见过种子吗?种子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来说一说。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颗完整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并讲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同时,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成果,引导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的各部分功能,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材以探究种子结构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掌握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植物生长的知识,对于种子并不陌生。

但是,他们对种子内部的结构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种子结构的认识,并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了解种子的结构,知道种子的各部分功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种子的结构,培养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身边的植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及功能。

2.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物展示法:通过展示真实的种子,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种子的结构。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观察种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讨论法:在观察种子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种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准备放大镜,以便学生观察种子细节。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种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然后,教师拿出一个放大镜,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细节。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观察种子,每组选一个种子进行详细观察。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出示自己收集的各种植物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记录表眼(看):颜色、大小、形状;鼻(闻):气味手(摸):光滑程度学生活动32.取一粒干蚕豆和浸泡过的蚕豆,对比观察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

实验活动观察方法学生活动手册1.将准备好的白纸从中间对折,把干蚕豆和浸泡过的蚕豆分别放在白纸的左右两边进行对比观察。

2.用镊子剥去两个种子的种皮。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将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小结:通过活动,观察到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

教师活动21.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一些植物种子。

你们收集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

2.指导学生用看、闻、摸的方法观察种子的特征,并带领学生填写记录表一。

3.引导建立不同植物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的认知。

4.指导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方法,观察结果。

教师活动31.教师引领学生思考,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发育成植物,它们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进行猜想。

2.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

3.针对学生在浸泡后,发现种子外有“皮”包裹着,告诉学生观察到的“皮”叫做种皮。

4.引领学生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去掉种皮的蚕豆,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5.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蚕豆的特征,通过汇报交流帮助学生认识蚕豆的内部结构(胚、胚根、胚芽、子叶)。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植物种子观察与对比,指导学生使用多种感官观察和对比观察方法,观察出种子的特征,发现种子的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引领学生能够观察蚕豆的内部结构,并能与其它种子进行比较,以便抽象概括出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说说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2.说说不同植物种子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4.请你翻开科学书3页,掌握科学词汇“种子、种皮、胚、胚根、胚芽、子叶”并在下面画横线。

2021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2021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2021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种皮、胚乳、胚轴等,并能解释种子萌发的条件。

此外,本课还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背后的生命科学原理,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植物,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种子内部结构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种子萌发的具体过程和条件还需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的具体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种子样本、实验材料、课件等。

2.学生准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了解种子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引出种子这个主题。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种子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种子的结构,如种皮、胚乳、胚轴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种子萌发的条件,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并强调种子萌发的关键条件。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要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条件下才能萌发?学生通过讨论,了解种子萌发背后的生命科学原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节内容,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从而理解生命的孕育和生长。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种子萌发过程的直观认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同时也对生命科学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观察和描述种子结构时,学生可能还缺乏一定的细致观察和准确描述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对种子结构的描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并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理解生命的孕育和生长。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并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了解种子的组成。

2.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3.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种子结构的描述和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材料等。

2.学具:学生实验材料、记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进而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种子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并尝试描述种子的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准确描述。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种子的结构,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一课。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并认识到种子中蕴含的新生命。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种子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种子结构和成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种子萌发的条件及其中的科学原理还需通过实验和探究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生命的概念认识尚浅,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将逐步形成对生命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认识种子中孕育的新生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难点:种子中孕育的新生命,学生对生命现象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课件:种子结构图、种子萌发过程动画等。

3.教学场地:实验室、教室。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种子里面有什么吗?”让学生思考种子内部的构成。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种子的结构图,详细讲解种子的各部分组成,如种皮、胚乳、胚轴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种子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操练(15分钟)教师分发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进行种子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

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学目标】
1.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2.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不同。

3.探讨种子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2.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师:向日葵小苗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植物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
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

【板书设计】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叶、种、种皮内部:胚根、胚芽、子 色外部:形状、大小、颜植物的种子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
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凤仙花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

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和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认识进行预测的意识与能力。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6课时果实和种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观察花凋谢形成果实以及果实生长变化的过程,观察果实的结构。

2.比较不同植物的果实以及内含种子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果实的生长变化,果实的结构和种子。

【教学准备】
授粉后的凤仙花、凤仙花果实、更多植物的果实。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授粉后的凤仙花慢慢凋谢,逐渐形成了果实。

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果实对植物来说有什么用呢?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轻轻挑开一朵凋谢了的凤仙花,观察花里面有什么。

观察凤仙花植株上不同阶段的果实,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描述果实的生长变化过程。

(2)摘下一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观察果实的结构,并数数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

(3)观察更多植物的果实,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凤仙花果实的特点在生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2)凤仙花果实由什么组成,内含多少粒种子?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一个凤仙花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多少粒种子?结出这么多种子有什么意义呢?
3.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我们种下了一颗凤仙花种子,又收获了许多种子!这些种子传播出去,在适宜的环境下又会长出许多株凤仙花,每株凤仙花又会结出许多种子。

凤仙花的种族就是这样延续并壮大的!
【板书设计】
果实和种子
果实结构果皮种子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引领学生从果实的生长变化和收获的种子的现象两个层面体会丰收的喜悦。

在这两个活动中,一方面渗透科学讲求实证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用证据陈述观点的意识;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学习使用观察记录的结果,培养学生整理信息资料、分析学习资料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4课时电路出故障了教案
【教学目标】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2.明白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3.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3.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能使我们更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每组小灯泡2~3个、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组装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套、电路检测器的挂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

(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
出下面的探究活动。

(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电路的故障可能有哪些?如何进行检测?把我们的想法都记录下来。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把简易电路中的开关拆除后,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

提示:每次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

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3)每个小组检测一个有故障的电路,找出故障原因并排除。

同时,将“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补充完整。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2)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交流检测情况。

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排除的?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自主研究电路故障原因,并注意安全用电。

注意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板书设计】
电路出故障了
1.电路故障,电流中断。

2.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池没有电了。

3.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
检测前,先将两个检测头互相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能否亮起来;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电器的电路。

【教学反思】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此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教材为载体,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在执教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它的精神。

一、亲历过程,主动探究。

在这堂课中,我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间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的
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

二、有效指导,规范检测。

科学课堂的载体是一个个的活动,而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

比如在教学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个故障电路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把故障找出来。

学生提出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检测有故障的元件,逐一检测,逐渐排除。

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检测方案,如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方法检测,也能检测出来。

这种检测从表面上看似乎更加开放,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我们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这个角度看,这种方法只是让学生在检测中演绎自己现有的探究水平,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没有更多的收获。

如何引导学生规范科学地检测呢?我采用追问的方式,教会学生能够科学使用电路检测器。

学生按照这样的引导去体验了,他们也初步学会了一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来说无疑是有很大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