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合集下载

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61号)

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0]6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2011-01-23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10〕6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关键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资本要素密集、资源要素集约等特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效益,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精神,进一步明确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趋势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省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和沿海临港的区位优势,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0%以上,是继广东、江苏和山东省之后的装备制造业大省,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支柱产业。

2009年全省2.4万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16.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2%;装备制造工业完成限额以上投资1666亿元,占制造业的45.6%。

(二)新产品研发能力逐步加强。

2009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579.9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的48.6%,新产品产值率达25.5%。

不少产品已成为大型发电设备和石化装备、集中控制系统、数控加工设备、特种远洋船舶制造、仪器仪表和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国家重大项目的配套产品,并具有国内领先优势。

(完整word版)企业3-5年发展规划

(完整word版)企业3-5年发展规划

企业3-5年内发展规划一、发展规划未来3—5年内公司将继续推进“引进高端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推动成果产业化+抢占国际市场”的战略,以实现跨越式的快速发展!1、创新公司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推动公司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的整合改造,缩短管理链条,实现扁平化管理,借鉴相关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的优秀管理办法和经验,深化公司内部管理改革,重点强化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加强公司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司管理效率,推动企业标准形成行业标准。

促进公司向战略决策中心、财务决算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技术研发中心的方向转变,完善公司内部决策和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建立起主体明确、权责到位、运转顺畅、机制健全的管理新体制,为调整优化公司结构,实现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公司经济提供体制保障.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缓解和消除公司发展的“瓶颈”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打造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求出发,选拔培育具有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具备战略眼光与经营管理水平管理人才队伍;适应企业自主创新的要求,选拔培养具有高端技术水准和行业技术前沿水平,善开发、精研究的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懂技术、善学习、精专业的高级技工人才队伍;适应企业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培养对市场需求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对市场动向和政策走向具有敏锐观察力、高度职业化的市场营销人才队伍。

3、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企业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

选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体现员工根本利益,健康向上、诚信和谐的企业文化;培养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好的企业精神、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共同的价值观念与和谐的文化氛围;积极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塑造企业形象;将企业文化融于企业内部管理之中,兴城体现经营理念和文化内涵的、制度化的业务流程规范和管理标准。

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规划与发展方案研究

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规划与发展方案研究

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规划与发展方案研究概述高端装备制造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为了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

本文将对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的规划与发展方案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分析高端装备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然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方面。

因此,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

二、规划目标1. 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提高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通过引导企业集聚,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

3. 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人才。

通过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培养,培养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专业人才。

4. 推动高端装备出口。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高我国高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三、发展路径1. 加强科研投入。

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科研投入,提升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攻关,推动科技创新。

2. 改善产业环境。

提供优惠政策和税收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3. 培育人才。

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培养,培养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专业人才。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拓展海外市场。

加强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高我国高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市场的开拓,提高我国高端装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政策支持1. 提供财政支持。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杭政〔2017〕66号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杭政〔2017〕66号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杭政〔2017〕6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未来产业是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谋求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方向,是优化完善产业体系、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的要求,为加强对未来产业的统筹规划和指导,进一步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充分认识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未来产业孕育发展新机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如火如荼,正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领域,量子科学、基因编辑、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力度前所未有,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动力正在加速更替、迭代、积聚,未来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二)未来产业成为竞争新焦点。

发达国家纷纷加强对未来产业领域的布局,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科技创新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全球互联网和制造业巨头企业紧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虚拟现实、区块链、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加快实施技术、产业、战略“三位一体”和“软硬”融合发展。

为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我国已经加快部署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和标准研制工作,国内众多省市高度重视,竞相规划布局,努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

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

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

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
一、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的领域
1、智能装备制造业:以精密机械设备、智能机器人、海洋智能装备、工业智能以及物联网装备制造等为主的智能装备制造业,是高端装备制造
业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其发展将大大丰富浙江省的经济结构、提升浙江
省的经济发展水平。

2、航空装备制造业:以航空器、飞行器以及其相关系统和设备的制
造业为主的航空装备制造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它
的发展不仅会不断推动浙江省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
浙江省的国际竞争力。

3、船舶装备制造业:以船舶主机、船舶设备、船舶推进器等相关产
品制造业为主的船舶装备制造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它的发展推动了浙江省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并大大提升了浙江省的经济
发展水平。

4、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以铁路旅客运输、铁路货物运输、机场货
物和客运运输为主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的发展
领域之一,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5、核电装备制造业:核电装备制造业以核反应堆设备、核电站辅助
设备、核技术相关设备等为主要产品,是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的发展领域
之一。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09年、2010年连续2年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10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

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百万吨乙烯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吨履带起重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气象卫星率先实现业务化运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202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战略

202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战略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创新战略A现状:进入历史上最好的进展时期中国装备制造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尤其是最近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大国。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进展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初见成效,呈现出持续、快速、全面增长的势头。

首先,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主体地位的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目前,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国有、民营、三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其中,民营和三资企业在行业中的经营比重不断加大,给装备工业的进展带来了更大的活力。

其次,产业战略布局有很大改善。

经过“十五”的努力,装备制造业中重大技术装备的生产布局得到改善:三大动力、一重、二重、上重、保变、西变、特变电工等企业,为适应当今世界水平的超大超重型装备加工、总装和试验、发运的要求,已经或正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建成新基地。

他们初步形成了既能适应国内重点工程运输要求,又便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北、中、南相对均衡的战略布局。

第三,产业集聚力量快速提高。

在各级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推动下,以高度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为特点的产业集聚正在快速进展,已经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第四,行业管理与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行业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十五”是装备制造业夯实基础、上台阶的进展阶段,主要表现在:行业基础性工作得到加强;技术进步成果丰硕;把握了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关键制造技术。

“十五”期间,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和电动汽车等专项攻关中取得重要创新成果。

第五,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

加入WTO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引进来”的同时,开头探究国际化进展的新路,探究解决企业技术来源、国际市场资源整合等战略性问题,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机床和汽车两大行业。

值得留意的一个动向是,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开头把研发中心设在海外,借助国际资源,加快提高自主创新的力量。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10.10•【字号】•【施行日期】2016.10.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十三五”规划编制目录的通知》(杭政办函〔2015〕95号)文件精神,《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编制完成,经审核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工程项目的实施要严格按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和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办理。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10月10日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前言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对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产业形态将产生深远影响,蕴含着巨大市场机遇。

杭州是国内领先的制造大市、信息经济强市、创新创业活力之城,形成了智能制造发展的良好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

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是发展信息经济促进智慧应用“一号工程”的主要抓手。

科学谋划智能制造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新机遇促进新发展、以新理念引领新跨越,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依据《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信息经济智慧应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杭州市工信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市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规划、政策文件编制。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5.12•【字号】杭政[2003]6号•【施行日期】2003.05.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杭政[2003]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充分发挥我市工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快杭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促进杭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我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意义(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行动。

党的十六大把实现工业化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完成工业化,必须以制造业为基石。

因此,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加快实现工业现代化。

(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顺应世界产业转移趋势,加快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举措。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新一轮的大规模重组,制造业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

我市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接受转移的平台,促进制造业发展,使“杭州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杭州的国际竞争力。

(三)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我市“工业兴市”的内在需要。

工业是我市GDP的主要创造者、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将大大促进产业层次的提升,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杭州工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我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步骤。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能够更好地接受上海的辐射,参与长三角的产业分工和重组,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我们要充分认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意义,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努力奋斗,乘势而上,沿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不断前进。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10.15•【字号】杭政函〔2024〕75号•【施行日期】2024.1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杭政函〔2024〕7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杭州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2024年10月15日杭州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为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力争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到2025年破万亿、占服务业比重达65%,到2027年突破1.2万亿、占服务业比重达三分之二以上,加快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现就促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举措。

一、聚焦科技服务,打造全球新兴产业科创中心(市科技局)(一)鼓励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加快推动规上企业高新化、高新企业规上化,建设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企业研究院和创新联合体。

鼓励开展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攻关,对承担国家、省重点科研任务的企业,按国家、省实际到账补助资金的25%,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

支持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等设立研发总部,对新引进的年研发投入额达1000万元的研发总部,按不超过当年研发投入额的5%给予一次性最高500万元奖励。

(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二)强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

加快建设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创新生态圈和成果转化基地。

3~5年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3~5年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3~5年战略规划目录第一章愿景、使命和目标. 11.1. 某集团愿景. 11.2. 某集团使命. 11.3. 各功能体系定位. 11.4. 某集团的总体目标. 21.5. 某集团的阶段目标. 3第二章科研定位与措施. 52.1.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 52.1.1.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 52.1.2.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定位. 62.2. 科研开发体系运作模式设计. 92.2.1. 宏观运作模式:构架三级科研体系. 102.2.1.1. 某/集团科研开发体系最终运作模式设计. 102.2.1.2. 某/集团科研体系运作模式建立与实施步骤. 172.2.1.3. 某/集团科研体系宏观运作模式小结. 232.2.2. 微观运作模式: 项目运作制. 232.2.2.1. 解析课题承包制. 242.2.2.2. 引入项目运作制. 272.2.2.3. 某/集团科研体系微观运作模式小结. 292.3. 科研开发人员考核激励模式设计. 292.3.1. 对科研开发人员的考核. 302.3.2. 对科研开发人员的激励. 31第三章产业化战略措施. 323.1. 措施总体概述. 323.2. 中短期具体措施. 333.2.1. 中短期措施之一:规范治理结构. 333.2.2. 中短期措施之二:健全管控体系. 343.2.3. 中短期措施之三:明晰科研定位. 363.2.4. 中短期措施之四:加强市场体系. 373.2.5. 中短期措施之五:规范提升外协. 393.2.6. 中短期措施之六:提高扫描效率. 413.2.7. 中短期措施之七:加强集成业务. 433.2.8. 中短期措施之八:发展工程公司. 463.2.9. 中短期措施之九:实现技术赶超. 493.2.10. 中短期措施之十:积极开展资本运营. 513.3. 中长期具体措施. 573.3.1. 中长期战略措施一:大力发展重点规模化业务. 57 3.3.2. 中长期战略措施二:做强资本运营. 603.3.3. 中长期战略措施三:逐步实施国际化战略. 63第四章行业定位与运作模式. 664.1 行业服务体系战略定位. 664.1.1 行业服务功能定位. 664.1.2 行业服务业务定位. 684.1.3 行业、产业与科研的定位. 694.1.4 行业服务战略定位总结. 704.2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设计. 724.3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实施步骤. 744.3.1 某/集团行业服务运作模式实施步骤概述. 744.3.2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第一阶段工作要点. 754.3.2.1 建立所级行业服务组织联席办公机制并辅以适当的利益挂钩机制. 754.3.2.2 各所按业务对所内行业服务资源进行清理. 764.3.3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第二阶段工作要点. 764.3.3.1 根据不同业务盈利性与非盈利性的差异来进行发展模式设计. 774.3.3.2 所级尚没能力开展而集团已经具有,应以适当的方式引入. 784.3.4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第三阶段工作要点. 804.3.4.1 构建以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平台的大行业服务体系. 804.3.4.2 在技术服务和咨询发展成熟时将其剥离,进行产业化运作. 814.3.4.3 打造集团其他产业的营销平台. 82第五章战略计划实施表. 83本章主要进行集团总体战略定位,明确集团愿景、使命和目标。

中国制造2025余杭行动计划

中国制造2025余杭行动计划

中国制造2025余杭行动计划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二0一六年九月为准确把握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动态,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精神,加快推动余杭制造业创新转型、提质增效,提升余杭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建成制造强区,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1 / 40(一)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抓住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以产业“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为导向,加快企业梯队升级,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把余杭区打造为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区、全省都市型制造强区的标杆、“中国制造2025”典范区。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二)基本原则创新发展。

将创新作为余杭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引擎,不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积极推进制度供给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发展动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从“工业强区”向“创新强区”转型。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融合发展。

坚持将融合作为制造业提升发展的重要路径,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渗透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融合、制造业与城市化的协同融合,重构制造业价值链环节,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把余杭区打造成为都市型工业发展的典范。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重点发展。

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加强制造业发展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坚持在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优先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市场容量的高端制造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型提升发展。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强省之基、兴省之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制造强省,是“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国制造2025、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精神,结合浙江发展实际,特制订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和制造强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一、发展背景一“十二五”以来的主要成就“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按照浙江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转型升级,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进发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和制造业投资分别达11991亿元、3325亿元、11707亿元和757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和%,制造业规模逐步扩张;201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十二五”期间累计实际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较快提升;创新能力显着增强;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产值率分别达%左右和%,比2010年分别提高个和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突破3万件,是2010年的倍左右;“十二五”期间新培育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72家,新增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40家和271家,累计分别达93家和896家;工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和%,比2010年分别提高个和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2012年提高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新培育省级“三名”试点企业69家;截至“十二五”末,国内外上市企业377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制造业领域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42个;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县市、区21个,比2010年增加8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加速深化;2015年,预计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95,从2012年的全国第七位跃居全国前三;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比2012年提高个百分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永久落户浙江;据测算,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达万台,约占全国的15%,居全国第一位;绿色发展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吨标准煤2010年价,用能效率居全国前列;全省共实现节能4500万吨标煤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主要行业及产品单位能耗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先进;工业治水成效明显;“十二五”我省制造业发展历经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调整和国内三期叠加的交织影响,形势跌宕,压力巨大,但仍负重前行,取得不俗进展和成就;回首“十二五”,历程曲折艰难,但经验也弥足珍贵,主要是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将制造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目前制造业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约占四成,制造业领域在全省专利成果中的比重约占七成,同时制造业在保就业、促增收、稳税源等方面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持之以恒地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并举,“十二五”以来陆续推进的“四换三名”、创新驱动、七大产业培育、浙商回归、有效投资、市场主体升级、特色小镇建设等“拳法招数”稳、准、狠、奇,目前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已找到跑道、见到曙光;三是坚持不懈地培养和造就一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以企业家为引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既有一批专注主业、引领发展的企业家,又有一批高起点、高素质、宽视野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还有大量高技能、善实践的产业基础人才,成为我省制造业创新创业活力源泉;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效能、强化制度供给、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目前我省已成为全国“管制最少、门槛最低、服务最好”的省份;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世界制造强国的发展水平和建设制造强省的新要求,我省制造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亟待增强、融合发展亟待深化、集群效应亟待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亟待加强、企业适应新常态步伐亟待加快等突出问题,新的发展动能依然不足,传统动力仍待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亟待提高;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二“十三五”面临的发展环境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酝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产业价值链不断深度重组,为我省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发达国家积极主导重塑全球贸易和投资新秩序,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国家大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面临重大变化,对我省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巨大压力;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作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四化”同步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部署,持续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动力、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制造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我省制造业发展逐渐步入新阶段;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省制造业发展速度、动力、结构和模式正发生积极转换,以信息经济、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代表的传统动力持续修复,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逐渐推行,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日益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找出了方向;但制造业转型升级仍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潜在风险隐患增多,产业竞争压力加大,迫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继续集中力量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抓住时间窗口加速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全面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竞争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把创新作为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创新要素合作、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扩大创新成果影响,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动力格局;坚持融合互动,促进结构优化;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和贯通作用,构建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新型经济模式,推动物质资源、资本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的紧密结合,加速“两化”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军民融合,促进制造业结构明显优化;坚持集群发展,优化产业生态;把现代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产业生态,推进智慧产业集群建设,引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推动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努力形成集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于一体、互动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坚持开放包容,推动合作共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大力引进外资项目共建国际产业合作园,支持企业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走出去”,加强产业区域合作与有序转移,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并有效集成高端要素,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提升;坚持绿色低碳,引领永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制造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推动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不断提高绿色精品制造能力,加快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动制造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内先进、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着提高的制造强省;具体目标包括:——创新能力:制造业领域研发投入和产出明显提高,力争到2020年,在规模以上制造业中,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的比重达%,每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80件,新产品产值率达37%;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形成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位于全国前列;——质量效益:“十三五”期间,力争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左右,增加值率稳步提高,“浙江制造”的质量、标准水平和品牌效应显着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99,装备数控化率、机器联网率分别达50%和40%,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智能制造模式广泛推行,“两化”融合水平全国领先;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制造业产城融合全面深化;——结构优化: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分别达41%和4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各类开发区数量达25个,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数量达110家,培育形成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现一批国际化现代产业集群,建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特色小镇,产业生态明显优化;——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力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下降16%,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0%,绿色制造模式广泛应用,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形成;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发展主要指标注:带号为预计数;带号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之和的下降幅度;三、重点产业瞄准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聚焦万亿产业大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强化技术改造着力修复传统动力,积极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加快形成新型产业体系;一新兴产业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着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水平,打造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000亿元,培育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骨干企业20家左右;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重点发展面向网络通信、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产业应用,扩大国产嵌入式CPU中央处理器市场份额;大力提升新型传感器件、光电子器件、存储器件、储能器件等高端电子元器件及新型材料的创新性研究和开发能力,加快行业应用,建成我国重要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生产等电子装备开发应用水平;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重点发展新一代光通信宽带、IPv6下一代互联网、5G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应急通信、量子通信、高端服务器及云存储等系统设备、终端及关键配套件;重点突破面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人机交互技术,推进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可穿戴产品、家居控制、车载终端、智能视听等各类智能硬件产品及应用系统;应用电子及物联网;重点突破物联网传感芯片、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应用平台等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建成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海洋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电子、能源电子及北斗导航等各类应用电子产品,大力发展数字安防产品,打造全球数字安防中心;加快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大力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及信息工程服务系统,巩固提升制造业智能控制水平;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加快发展工业软件和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嵌入式软件,巩固提升安防监控、纺织服装、工业控制、医疗卫生、智能交通、金融、通信、电力等行业应用软件优势;积极发展基础软件、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云计算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大数据处理、中间件;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和应用等信息技术增值服务;加快发展高端工业平台软件、高端领域应用软件和云计算、大数据等解决方案及行业应用;积极发展地理信息产业;2.高端装备产业引导高端装备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超常化、融合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推动高端装备进口替代,加快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产业链,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达12000亿元以上,培育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骨干企业50家;智能装备;加快开发系统集成、导航控制、自主控制、视觉定位、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加快发展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殊机器人等新一代机器人产业,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新一代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加快研制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部件,大力开发嵌入式软件芯片、无线传感器、工业控制、故障自动诊断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监测与装配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开发自动识别、信息快速处理、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智能物流机械、智能电梯、智能家电、智能包装机械、掘进装备、空气动力装备、食品加工装备等成套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重点突破绿色高技术船型、主力海工装备和核心配套装备的研制技术,加快提升船舶动力系统、甲板机械、舱室机械、通讯导航及自动化系统等的自主配套率,大力发展超大型干散货船和油船、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液化天然气船、化学品船、疏浚工程船等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船舶修造基地;积极发展大型海洋钻井平台、大型海洋生产生活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半潜运输船、海工辅助船等海洋工程装备;现代交通装备;加快开发自动泊靠关键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重点发展城市地铁轻轨车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装备及控制系统等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加快建设我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制造基地;加快波音客机组装基地建设,加快开发大飞机核心部件、小型载人飞行器、无人载货飞行器等通用航空新产品新装备,大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工程技术服务;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所需的方案诊断设计、工艺流程再造、装备智能化升级、售后监测维护、技术工人培训等专业服务;加快发展生产流程规划设计仿真和优化服务,推进开放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物流设计、装备设计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开发支撑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型;提升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等方面的技术服务能力,培育一批高端装备工程服务公司;3.新材料产业面向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新需求,引导新材料产业向高性能、高质量、高效能等方向发展,加快形成创新能力较强、特色鲜明、有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8000亿元,培育形成国内外知名新材料研发平台30家以上;先进基础材料;推进材料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突破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生产加工及应用等工艺技术,以提高质量稳定性和服役寿命为着力点,重点发展基础零部件用钢、新型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特种不锈钢、高端钴基合金等黑色金属材料,高强合金材料、特殊性能铜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特种涂料等先进化工材料,无机防火保温材料、节能玻璃、自修复水泥基材料等先进建筑材料,生物基合成纤维及无纺布、高端产业用纺织材料、功能性纤维、纸基功能性材料等先进轻纺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命健康等产业领域重大需求,突破材料及器件的技术关和市场关,以提高材料成品率和性能一致性为着力点,重点发展海洋环境用钢材料、稀贵金属钎焊材料、超级镍基合金、特殊性能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材料,软磁金属材料、新型永磁材料等先进磁性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正极材料、碳基和硅基负极材料、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国际知名的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前沿新材料;注重原始创新,做好知识产权布局,以逐步扩大前沿新材料应用领域为着力点,重点发展高质量石墨烯微片、大尺寸石墨烯薄膜等先进碳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纳米电子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等纳米材料,增材制造专用合金粉体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医用增材制造材料等增材制造材料,智能材料等;4.新能源汽车产业面向消费终端新需求,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向轻量化、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率先布局建设完善覆盖全省的充电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与应用基地;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整车产能规模达50万辆以上,培育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骨干企业20家以上;新能源汽车整车;突破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等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和优化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流程,重点发展城市家庭用车、出租车和公务车领域的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低速短途纯电动汽车;新一代高性能、大运量纯电动公交车;短途物流车,低速纯电动旅游观光车,环卫、电力用等纯电动市政工程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和核心基础材料等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与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力争开发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核心产品势;重点发展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的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高功率密度、高转矩密度和高性能车用电机,专用机电耦合装置及高效控制系统,具备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智能交通系统ITS相结合的整车控制器,用于车身、零部件和整车制造的非金属复合材料、高强度轻质合金、高强度钢等轻量化材料;5.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引导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向低碳、清洁、生态、互联等方向发展,加快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10000亿元,其中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值达900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节能环保;重点发展节能与清洁能源运输、节能降碳、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节能降碳和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领域环保技术装备,废弃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等领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打造国内先进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节能环保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新能源;突破大规模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新一代光伏、核电等产业核心技术,开发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系统设计和集成服务,发展海上风电发电机组及关键部件、核岛蒸发器等核电关键部件,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综合应用与产业基地;6.医药产业面向重大疾病、进口替代药物、优质医疗服务、家庭保健等新需求,引导生物医药向更加温和、反应效率高、环境友好、安全性高、产品可控性强等方向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向可控性强、替代进口等方向发展,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成为支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生物医药;大力发展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海洋药物及个性化治疗药物,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医药制剂出口基地;积极推进针对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和常见慢性病的诊断试剂研发和产业化;高性能医疗器械;大力发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装备、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等高值医用耗材,以及可穿戴、远程诊疗等智慧医疗技术和产品;积极推进生物增材制造、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互联网医疗;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开发面向慢病医疗服务及居家养老看护等的健康传感器和数字化健康产品,推进智慧医疗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攻关,完善在线即时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发展智慧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二特色优势产业1.时尚产业重点依托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时尚产业名城及六大特色时尚产业基地试点建设,推动时尚产业向引领时尚潮流、时尚消费、时尚体验等方向发展;力争到2020年,时尚产业销售收入达6500亿元,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1000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时尚品牌。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03]48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03]48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03]4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二00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前言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六市,2002年人口2304万人,陆域面积近4.5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51%和44%;国内生产总值5485亿元,占全省的64.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80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是浙江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区域。

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是浙江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速的趋势,着眼于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客观需要;对于我省主动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提高资源一体化配置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围绕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的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战略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若干意见》,在环杭州湾六市全面进行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与《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等相衔接。

3~5年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3~5年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3~5年战略规划目录第一章愿景、使命和目标. 11.1. 某集团愿景. 11.2. 某集团使命. 11.3. 各功能体系定位. 11.4. 某集团的总体目标. 21.5. 某集团的阶段目标. 3第二章科研定位与措施. 52.1.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 52.1.1.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 52.1.2.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定位. 62.2. 科研开发体系运作模式设计. 92.2.1. 宏观运作模式:构架三级科研体系. 102.2.1.1. 某/集团科研开发体系最终运作模式设计. 102.2.1.2. 某/集团科研体系运作模式建立与实施步骤. 172.2.1.3. 某/集团科研体系宏观运作模式小结. 232.2.2. 微观运作模式: 项目运作制. 232.2.2.1. 解析课题承包制. 242.2.2.2. 引入项目运作制. 272.2.2.3. 某/集团科研体系微观运作模式小结. 292.3. 科研开发人员考核激励模式设计. 292.3.1. 对科研开发人员的考核. 302.3.2. 对科研开发人员的激励. 31第三章产业化战略措施. 323.1. 措施总体概述. 323.2. 中短期具体措施. 333.2.1. 中短期措施之一:规范治理结构. 333.2.2. 中短期措施之二:健全管控体系. 343.2.3. 中短期措施之三:明晰科研定位. 363.2.4. 中短期措施之四:加强市场体系. 373.2.5. 中短期措施之五:规范提升外协. 393.2.6. 中短期措施之六:提高扫描效率. 413.2.7. 中短期措施之七:加强集成业务. 433.2.8. 中短期措施之八:发展工程公司. 463.2.9. 中短期措施之九:实现技术赶超. 493.2.10. 中短期措施之十:积极开展资本运营. 513.3. 中长期具体措施. 573.3.1. 中长期战略措施一:大力发展重点规模化业务. 57 3.3.2. 中长期战略措施二:做强资本运营. 603.3.3. 中长期战略措施三:逐步实施国际化战略. 63第四章行业定位与运作模式. 664.1 行业服务体系战略定位. 664.1.1 行业服务功能定位. 664.1.2 行业服务业务定位. 684.1.3 行业、产业与科研的定位. 694.1.4 行业服务战略定位总结. 704.2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设计. 724.3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实施步骤. 744.3.1 某/集团行业服务运作模式实施步骤概述. 744.3.2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第一阶段工作要点. 754.3.2.1 建立所级行业服务组织联席办公机制并辅以适当的利益挂钩机制. 754.3.2.2 各所按业务对所内行业服务资源进行清理. 764.3.3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第二阶段工作要点. 764.3.3.1 根据不同业务盈利性与非盈利性的差异来进行发展模式设计. 774.3.3.2 所级尚没能力开展而集团已经具有,应以适当的方式引入. 784.3.4 行业服务运作模式第三阶段工作要点. 804.3.4.1 构建以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平台的大行业服务体系. 804.3.4.2 在技术服务和咨询发展成熟时将其剥离,进行产业化运作. 814.3.4.3 打造集团其他产业的营销平台. 82第五章战略计划实施表. 83本章主要进行集团总体战略定位,明确集团愿景、使命和目标。

23950365_未来4年,杭州“未来工厂”这样建!

23950365_未来4年,杭州“未来工厂”这样建!
→ 高等级“样板园区”10 个 → 高能级“赋能工场”10 个 → 高标准“智造工场”30 个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HANGZHOU 2021.5
20 VIEW 视点
主要任务
01 推广“产业大脑”6 大“新场景”
→ 数字化设计 → 智能化生产 → 网络化协同 → 共享化制造 → 个性化定制 → 服务化延伸
→ →

高能级“赋能工场” 面向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园区
目标 到 2025 年,力争全市培育高能级 “赋能工场”10 个,“赋能工场” 亩均产出达 6000 万元以上
高标准“智造工场” 面向生产制造类小微企业园、 特色小镇和城镇工业功能区
目标 到 2025 年,力争全市培育高标准 “智造工场”30 个,“பைடு நூலகம்造工场” 亩均产出达 1200 万元以上
定义:实现装备和产线数字化管理和控制,集成计划、制造、品控、仓储等 应用系统,具有较高生产效率和柔性制造能力的车间形态 目标:到 2025 年,力争全市培育效率型“数字化车间”1000 个以上,其中 认定 200 个左右
定义:为实体工厂创造巨量订单流量的市场主体,包括电商平台店铺、工业 设计企业、专业实验室、网红营销组织、创新孵化器等 目标:到 2025 年,力争全市征集发布一批轻量化“云端工厂”
杭州 2021.5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9
主要目标
01 做优做强“产业大脑”
落实在数字经济“产业大脑”的总架构下,完善“未来工厂”新体系。到 2025 年:
→ 力争培育“聚能工厂”“链主工厂”和“智能工厂”150 家以上 → 培育“数字化车间”1000 个以上 → 探索发布一批“云端工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国物流产品网1.企业基本情况2.发展历程和现状: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萧山工程机械厂和萧山管道油泵厂。

1996年,经产权界定改制为“浙江萧山佳力管道油泵制造有限公司”。

2000年,变更名称为“浙江佳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0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整体变更设立为浙江佳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跨国经营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涵盖大型风机关键部件、石油石化能源储运设备、防爆工业车辆等多个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

2008年,公司总资产5.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8396万元,净利润4348万元,税金2021万元。

2009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480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实现净利润156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

1.企业内部基本情况:2.人力资源:截至2009年6月底,公司员工总数70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4人,占总人数的11.88%,销售人员36人,占总人数的5.09%;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28人,占总人数的3.96%;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20人,占总人数的31.12%。

公司已制定了五年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同时出台了以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管理制度为主干的区别化和层次性的绩效薪酬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岗位绩效、部门绩效、公司绩效三者的全面统筹挂钩,并通过定员定编、管理职责、岗位流程、工作分析,建立人力资源引进系统和开发系统,做到人员按规配置,配置按时到位,到位规划发展,发展严格考核,考核促进提升。

1.市场营销:公司建立了以国家传统能源领域和风能新能源领域为战略重点,建立了覆盖石油、化工、国防、航空、风能等国家重点领域的客户体系。

根据汉鼎咨询的统计,“佳力的石油化工离心泵产品在细分市场中排名第一位,占全国市场的11.41%;风电设备零部件方面,佳力占全球市场的4.5%,处全国前三位。

”目前,风电设备铸件产品通过子公司佳力风能进行销售。

目前产品的国内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海、四川、湖南、天津以及江浙地区,国外市场主要集中在德国、印度和西班牙等国家。

石油储运离心泵产品通过母公司进行销售。

根据客户的分布范围,销售部将全国市场划分为13个销售区,由专门的销售人员负责各区销售网络的维护和拓展。

1.质量管理:公司及子公司佳力风能均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于2009年通过了工业泵国际标准采标确认。

通过对采购、生产、销售等三个模块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使每一个环节均处于受控状态,每一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每一件产品均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公司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文件和操作规程,特别重视对质量采购控制流程、质量检验计划流程、试验操作规程、试验中心仪器操作规程等的提升完善,并于2009年1月1日出台了《质量诚信制度》体系。

公司生产的风电设备铸件、石油储运离心泵和防爆叉车质量状况良好,未发生过质量纠纷。

佳力风能的客户苏司兰和东汽分别于2008年11月6日和2008年11月5日出具了用户意见书,认定佳力风能生产的1.5MW风电设备铸件各项内在指标及外观均符合整机要求,在各种环境中使用产品性能质量稳定可靠。

2009年1月19日,浙江省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萧山分局出具了证明文件,证明本公司近三年生产经营活动均符合产品质量及技术监督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及技术监督方面的各项制度,未曾受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任何行政处罚。

1.企业生产:2.企业装备水平:佳力科技的装备水平一直走在国内前列。

生产制造装备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主要装备包括中频感应电炉等大型熔炼设备9台套、树脂砂再生成套设备等大型造型设备13台套、数控落地镗铣床等机加工设备29台套、抛丸清理机等清理设备5台套、其他设备68台套。

试验检测装备方面,不仅共拥有检测设备和系统6套,而且还拥有1套双高压、大功率(10000v/6000V? 2000kw )、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自动打印、绘图、测试精度达到B级的大型油泵试验台,该试验台最大试验口径可达DN600,最高试验压力可达10MPa,不仅代表了国内泵业的一流水平,并已成为浙江省测试功率最大、测试口径最全的工业泵试验室。

1.企业产能产值各项技改项目实施后,佳力风能风电设备铸件产能增加至3.5万吨。

公司2008年铸件产量为30,870.59吨,其中风电设备铸件24,259.22吨,产能利用率为88.20%,产能利用率较高,考虑到未来市场开拓的深入,客户需求将不断增加,产能限制可能成为佳力风能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2008年度,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38260万元;2009年1-6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4839万元。

1.企业技术水平情况分析:2.研发投入水平:2006年以来,公司研发投入以及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情况如下:1.科研机构:公司拥有浙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浙江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研发中心下设油泵和铸造研究所,主要承担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以及对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转化工作,同时为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提供技术服务。

研发中心目前有专职研发人员37名,其中包括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此外,公司还在德国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德国研发公司,专门从事对技术信息的搜集和产品的研发,为技术资源的国际化整合搭建了平台。

1.专利情况:截至2009年6月底,公司已有34项国家专利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外观专利1项。

正在申请的专利共有17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项,包括2项国际申请专利和2项德国申请专利。

1.新产品开发情况:目前,公司正在从事的新产品研发情况如下:1.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分析2.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①、全球和我国风电行业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风能是一种巨大的、无污染、永不枯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2006-2008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33%,我国风电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均增长率均超过了100%。

预计到2012年末,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75,800MW,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有望达到50,000MW。

②、风电设备铸件市场容量巨大根据汉鼎咨询的预测,受风电行业景气的影响,未来几年风电设备铸件的市场容量仍将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预计2009年市场容量将达到70.4万吨,至2012年进一步扩容至112.6万吨,年均增幅在15%以上。

2008年,我国风电设备铸件行业面临的国内需求为15.6万吨。

根据汉鼎咨询的预测,未来几年风电的投资热情将持续高涨,国内对风电设备铸件的需求也将稳定增长,2012年国内需求将达到24万吨。

同时,预计在未来国际厂商对我国风电设备铸件的采购数量还会增加,到2012年我国风电设备铸件的国外需求将达到35.2万吨。

③、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淘汰落后,培养真正有实力的风机及关键部件专业生产企业,目前浙江省人民政府也已出台了《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都将为我公司在大型风机零部件铸造领域的发展创造良好平台。

1.企业需面对的主要困难和威胁①、本集团在推进规模化经营和扩大产品生产能力、加大科研投入的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不足。

②、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对本集团的生产经营造成直接影响。

③、本集团未来几年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变得更为迫切,尤其是技术和销售人员。

④、预计未来几年,风电设备铸件和石油储运离心泵市场竞争将加剧,可能给本集团的市场开发带来一定困难。

⑤、本集团成为公众公司,将在战略规划、营销策略、组织设计、资源配置,特别是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都将面临新的挑战。

⑥、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结束。

因此,公司经济增长速度问题肯定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经济环境的不乐观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1.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①、技术优势:佳力科技及下属子公司佳力风能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设有专门的铸造研究所,拥有经验丰富的铸造工程师队伍,技术研发能力较强。

2009年1月,公司承担的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5-2.5MW风力发电设备关键部件轮毂等系列开发”成功通过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厅验收。

②、产品优势:公司在产品质量水平和产品结构方面存在一定优势,生产的风电设备铸件工艺水平高、性能质量好,内在质量方面均能达到欧洲标准,符合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的技术要求。

产品结构方面,在风电设备铸件制造项目规划初期佳力风能便将产品规格定位为兆瓦级以上,并始终以大型化、尖端化为发展目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③、先发优势:佳力风能早在2005年便已进入风电设备铸件制造领域,和国内同类企业相比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目前佳力风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风电整机制造商苏司兰和国内第三大风电整机制造商东汽的稳定供应商,同时还为安讯能、西门子、博世力士乐和湘电等国际国内知名风电整机制造企业配套生产风机轮毂、底座、齿轮箱箱体等重要部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④、与苏司兰的国际合作带来纵深发展机遇:我公司是苏司兰在中国主要的铸件供应商,双方签订了为期5年的供货框架协议,约定苏司兰未来5年对佳力风能采购的风电设备铸件总金额不低于45亿,不高于60亿。

2009年3月17日,双方又签订了备忘录,确认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佳力风能向苏司兰提供各类风电设备铸件10,000至25,000吨。

苏司兰是全球第五大风电整机制造企业,通过与之合作,佳力风能能顺利进入国际风电整机制造企业部件采购的视野,进一步挖掘国际市场。

⑤、竞争劣势:资本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单一。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公司净资产值为22,918.08万元,净资产规模相对较小,难以支持公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目前,公司对外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60.29%,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债务融资的空间较小,必须寻求以股权融资方式增强资本实力,支持公司进一步扩张。

1.企业发展战略2.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秉承“科技铸造永恒,创新成就未来”的核心经营理念,以风电设备铸件和石油储运离心泵细分市场作为切入点,以实施“培育核心竞争力”为战略方针,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制造水平,最终成为以尖端大型铸件和石油化工设备制造为核心业务、面向全球市场的装备制造企业。

1.产业选择:①、公司未来拟以先进的风电设备铸件技术为依托,根据市场形势的发展,进入其他具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的尖端大型铸件领域,最终成为国际一流的尖端大型铸件产品供应商。

②、公司未来拟依托在石油储运离心泵业务方面积累的技术,以及在石化行业建立的良好声誉和客户关系,进入其他石化设备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的石化设备供应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