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与指导教案设计
观察孩子的参与度、手工制作能力以及保护动物的态度
1.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2. 引导孩子观察实验现象3.提供足够的操作机会
观察孩子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作品表现
002
植物的生长
3-6岁
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2. 观察植物的形态和特征3. 培养爱护植物的意识
小花盆、土壤、种子(如豆芽)、浇水壶、记录本
1. 准备花盆和土壤,种植种子2. 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3. 讨论植物需要哪些条件才能生长4. 展示和分享观察结果
1. 提供适合孩子观察的植物2. 鼓励孩子记录自己的发现3. 引导孩子思考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观察孩子的记录情况、对植物生长的理解以及爱护植物的行为
003
动物的多样性
4-6岁
1. 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2.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3. 培养尊重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动物图片、动物模型、动物叫声录音、手工材料
1. 展示动物图片和模型,引导孩子认识动物2. 播放动物叫声录音,猜测是哪种动物3. 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模型4. 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如何保护动物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与指导教案设计
教案编号
活动主题
年龄段
教学目标
活动材料
活动步骤
指导策略
评估与反馈
001
水的循环
3-5岁
1.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2. 观察水的不同状态3. 培养观察力和好奇心
水、冰块、热水壶、透明塑料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彩笔、纸张
1. 展示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2.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3. 用水彩笔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4. 讲述水循环的故事,加深理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案
教案2008 ~ 2009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幼儿科学教育授课教师:职称:副教授教学单位:教育学院教研室:2009 年 2 月 20 日注:表中()选项请打“√”。
每门课程只需填写一次本表。
授课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教学难点:教育的涵义课堂讨论与练习1.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你眼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是怎样的?2.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体现建构主义的学习思想?参考资料1、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3、余自强:科学课程论,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版备注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本表。
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课提纲【第一讲:】[第一学时]:一、组织教学:1.自我介绍2.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不要旷课、迟到、早退◆课堂上不要随便讲话◆在上课时,把手机关掉◆请假要交假条3.讲授方式◆基于教材,有详有略,有补充◆课堂上会注重交流(抽问、讨论)希望大家积极探讨问题;任何问题的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愿不愿意动脑筋之分,没有动错脑筋和动对脑筋之分。
◆欢迎同学们随时给我反馈意见4.成绩评定本门课程属于考查科目,主要看同学们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讨论等表现,还有完成作业的态度等。
二、讲授新课:绪论[第一学时]:[思考]: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你眼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是怎样的?(一)科学的界定“科学”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举例)人们都在传说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落在空中?1.石头从空中下落2.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3.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思考]石头比树叶下落得快吗?是否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落得快一些呢?[实验与探究]:1.将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现象)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轻重不同而下落快慢相同)3.将一枚硬币和一枚表面贴有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轻重不同而下落快慢不同)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探索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探索教案教案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探索教学目标:1. 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5. 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旨在引导学前儿童通过科学探索活动,积极参与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全面发展。
活动一:观察与描述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步骤:1.教师选择一种常见的物体,如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使用触摸、闻、听等多种感官进行体验。
3.学生在观察后,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例如苹果是圆形的,颜色是红色的等。
活动二:实验探究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步骤:1.教师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验课题,如浸泡鲜花。
2.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鲜花会在不同的液体中有什么变化?3.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结果,回答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活动三:团队合作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步骤: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5人。
2.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问题,如:如何建造一个稳定的纸塔?3.每个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进行实践操作。
4.小组展示并讨论各自的方案,并对其他小组的成果提出建议和评价。
活动四:创意设计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步骤: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意设计的题目,如:设计一个能够保护鸡蛋不破裂的装置。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头脑风暴,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实践。
3.学生展示并解释他们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成果。
4.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对其他设计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对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和观察结果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作品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学前教育教案科学实验设计
学前教育教案科学实验设计一、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幼儿亲自参与实验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难点理解实验中的科学原理,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分享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如气球、塑料瓶、白醋、小苏打、蜡烛、火柴、水盆、水等。
2、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电脑、教学视频等。
3、安全防护用品如护目镜、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气球在瓶子里自动膨胀、蜡烛在水中燃烧等,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渴望。
2、实验一:气球的魔法(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瓶、白醋、小苏打(2)实验步骤:①将小苏打倒入气球中。
②在塑料瓶中倒入适量白醋。
③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上,让气球中的小苏打倒入瓶中。
(3)观察与思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思考为什么气球会膨胀起来。
3、实验二:水中的蜡烛(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水盆、水(2)实验步骤:①点燃蜡烛。
②将蜡烛固定在水盆底部。
③往水盆中慢慢倒水,直到水面接近蜡烛的火焰。
(3)观察与思考:引导幼儿观察蜡烛在水中的燃烧情况,思考为什么蜡烛在水中还能燃烧。
4、小组讨论组织幼儿分组讨论两个实验中的现象和原理,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5、原理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解实验中的科学原理。
例如,在气球膨胀的实验中,是因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使气球膨胀;在水中蜡烛燃烧的实验中,是因为蜡烛燃烧形成的蜡液在周围形成了一层保护膜,阻止了水进入蜡烛内部,所以蜡烛能在水中燃烧一段时间。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教案【篇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辅导教案】第一章绪论本章提要:本章包括科学与技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等四方面的内容。
本章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难点:科学、技术的概念。
1、科学与技术(1)科学与技术的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与技术的功能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学前儿童与科学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若干个阶段,并将2——7岁阶段称为“前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
教师应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
“天真理论”是儿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概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幼稚理论”、“直觉概念”等。
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因此,他竭力倡导发现学习(发现法),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认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活动目的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认识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2 活动对象幼儿园中班幼儿。
1.3 活动时间40分钟。
1.4 活动地点幼儿园教室。
1.5 活动准备各种观察对象(如花草、动物等),观察记录表,画笔、彩色纸等。
第二章:活动导入2.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引起他们对观察活动的兴趣。
2.2 幼儿观察让幼儿自由观察周围的环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
2.3 幼儿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三章:观察对象介绍3.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观察对象,如花草、动物等,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对象的特征和特点。
3.2 幼儿观察让幼儿观察教师提供的观察对象,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对象的细节。
3.3 幼儿记录让幼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引导他们用画笔、彩色纸等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四章:观察技巧训练4.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些观察技巧,如观察角度的变化、观察细节的注意等。
4.2 幼儿实践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观察技巧进行观察活动。
4.3 幼儿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5.1 教师引导5.2 幼儿评价让幼儿对自己的观察成果进行评价,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六章:观察与表达活动6.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观察与表达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获取信息,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
6.2 幼儿观察让幼儿选择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详细的观察。
6.3 幼儿表达让幼儿用语言、绘画或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七章:观察与探究活动7.1 教师引导教师向幼儿介绍观察与探究活动的目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第一章:科学教育概述1.1 科学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讨论科学教育的概念探讨科学教育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1.2 科学教育目标与原则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分析实现这些目标所需遵循的原则1.3 科学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介绍常见的科学教育方法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第二章:科学环境创设2.1 科学环境的要素分析科学环境中必备的要素探讨如何创设一个适宜的科学探索环境2.2 科学教具的选择与制作提供选择和制作科学教具的建议强调安全性和教育性原则2.3 科学环境的管理与维护提供管理科学环境的方法和技巧讨论如何维护科学环境的持续性和发展性第三章: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3.1 探究活动的类型与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科学探究活动探讨每种类型的特点和适用情境3.2 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提供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的步骤和方法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理念3.3 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介绍有效的探究活动指导策略讨论如何激发儿童的探究兴趣和思考能力第四章:常见科学概念的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4.1 生物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探讨生物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提供设计和指导生物科学教育活动的实例和策略4.2 自然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分析自然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提供设计和指导自然科学教育活动的实例和策略4.3 科学实验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讨论科学实验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提供设计和指导科学实验教育活动的实例和策略第五章:科学教育评价与反思5.1 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分析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和重要性介绍常见的科学教育评价方法和工具5.2 儿童科学学习评价探讨如何评价儿童在科学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5.3 科学教育反思与持续发展强调反思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讨论如何进行科学教育的反思和持续发展第六章: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6.1 观察能力的培养讨论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提供观察活动设计和指导的策略6.2 探究技能的培养分析儿童探究技能的培养方法提供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指导实例6.3 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探讨如何培养儿童的科学表达与交流能力提供相应的活动设计和指导策略第七章:科学教育资源的使用7.1 教育资源类型与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科学教育资源讨论各类资源的特点和适用情境7.2 教育资源的搜集与整合提供搜集和整合科学教育资源的策略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7.3 教育技术的应用探讨教育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运用提供运用教育技术的实例和指导第八章: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8.1 特殊需求儿童的特点与适应策略分析特殊需求儿童的特点提供相应的科学教育适应策略8.2 融合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讨论融合教育在特殊需求儿童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提供融合教育的实践案例和指导8.3 特殊需求儿童的个体化教学强调特殊需求儿童个体化教学的重要性提供设计和实施个体化教学的策略第九章:家庭与社区合作开展科学教育9.1 家庭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讨论家庭在儿童科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提供与家庭合作的策略和方法9.2 社区资源的利用分析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提供社区资源利用的实例和指导9.3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模式探讨家庭与学校合作开展科学教育的模式提供有效的合作方法和实践案例第十章: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趋势10.1 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介绍科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各类研究方法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10.2 科学教育发展趋势探讨当前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提供应对发展趋势的策略和建议10.3 科学教育创新与实践强调科学教育创新的重要性讨论科学教育创新和实践的案例和启示重点解析本教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共十章,涵盖了科学教育的概述、环境创设、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探究技能的培养、教育资源的使用、特殊需求儿童的科学教育、家庭与社区合作开展科学教育以及科学教育的研究方法与趋势等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案
2. 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亦科学探究中.按照客观出实认识书物•拙除个人偏见及其他姿索的影札 同时,倾听并尊蕴他人总见,接受他人的∣∣∙M 点,并及时修ιEQYf 观点科学迅求真理、强训实i 正和科学推理。
同石世何力物不断地发展变化,人 们需嬰以怀疑、批判的眼光看•待科学科学活动足水无止境地迫求真理的活动。
科学的也础是创新,创新足科学 的生命和灵魂追求科学的道路充淌无数的闲难和挫折.每 项科学成果祁饱伶春科 学家的无限艰卒与不懈追求°因此,坚持足科学家的定贵耕神品质 和学探究离不开科学家Z 间的紧密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社会性 越来越突出3. 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 科学知识的表现形式如下图所示。
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爭实是•切科学槪念产6和发展的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半实的呈础卜.运川 基础,是•种客观“在虽观能动性在爭实与信息Z 间建工僦 义的联系,将木质概括成概念科学理论是对模梅和隐誠在能直接观察 科学模型是通过解释和整合佶息形成 到的现象外的现实的解释。
科学理论不会 的.适用「•解释•些特定的口然现彖。
成为科学爭实,始终保持其暂时性科学模羽有助丁•将理论特征概念化科学理论科学模型(1)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探索的过程(2) 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同时也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3. 科学是世界观(三)科学的内涵1. 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科学探究过程的四大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通过观察发现H 然界中各种未知的啦物和现 釦从而提出问题假设源于提出的问题•是对问题的•种简洁陈 述,试图解秤•种模式或侦测•种结呆实验求证实验足对假设的 种验证•通过实验,假设 有可能被证实,也冇可能被推翻得岀结论在对假设进行验证的宰础匕总结发 现并得出结论观察提问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与意义(-)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冇的意义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1) 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疗,有利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科学学习,并为科学素 质的早期培养奠宦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分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一、活动名称:认识形状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形状各异的水果,如圆形的水果、正方形的面包等。
2. 准备一些形状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形状和它的名称。
活动过程:3.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触摸这些水果和卡片,感受它们的形状和质地。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形状分类游戏,让学生将相同形状的水果或卡片放在一起。
5.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创造新的形状,比如用纸折、用泥塑等。
活动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分类游戏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区分和归类不同的形状。
2. 观察学生在创造新形状时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形状知识和创造力。
二、活动名称:探索物体的轻重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物体的轻重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石头、小木块等。
2. 准备一个天平和一个称重器。
活动过程:1. 教师向学生介绍天平和称重器的作用和用法。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不同重量的物体,并用天平和称重器来测量它们的轻重。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物体轻重分类游戏,让学生将相同轻重的物体放在一起。
5.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索和发现其他物体的轻重规律。
活动评价:1. 观察学生在测量物体轻重时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使用天平和称重器。
2. 观察学生在分类游戏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区分和归类不同轻重的物体。
三、活动名称:观察季节变化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季节的变化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与季节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水果、秋天的树叶、冬天的雪人等。
2. 准备一个季节分类的表格或卡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教案第一章:评价的目的和原则1.1 理解科学教育评价的目的1.2 掌握科学教育评价的原则1.3 分析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第二章:评价的内容与方法2.1 掌握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评价内容2.2 熟悉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法2.3 了解幼儿科学情感态度的评价策略第三章: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评价3.1 学习设计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评价方案3.2 分析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评价指标3.3 实践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评价过程第四章: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4.1 学习设计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方案4.2 分析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指标4.3 实践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过程第五章:幼儿科学情感态度的评价5.1 学习设计幼儿科学情感态度的评价方案5.2 分析幼儿科学情感态度的评价指标5.3 实践幼儿科学情感态度的评价过程第六章:观察评价法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6.1 理解观察评价法的概念与作用6.2 学习观察评价法的实施步骤6.3 掌握观察评价法的实际应用技巧第七章:谈话评价法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7.1 理解谈话评价法的概念与作用7.2 学习谈话评价法的实施步骤7.3 掌握谈话评价法的实际应用技巧第八章:作品评价法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8.1 理解作品评价法的概念与作用8.2 学习作品评价法的实施步骤8.3 掌握作品评价法的实际应用技巧第九章:同伴评价法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应用9.1 理解同伴评价法的概念与作用9.2 学习同伴评价法的实施步骤9.3 掌握同伴评价法的实际应用技巧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分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效果10.2 思考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改进方向10.3 探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在实践中的意义第十一章:评价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1.1 学习评价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11.2 掌握评价资料分析的关键步骤11.3 实践评价资料整理与分析的过程第十三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案例分析13.1 分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典型案例13.2 解读案例中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13.3 讨论案例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启示第十四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家长沟通14.1 理解家长沟通在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性14.2 学习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14.3 实践与家长就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进行沟通的案例第十五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持续改进15.1 分析评价结果对教育活动的指导作用15.2 思考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5.3 探索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持续改进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其中,难点内容包括:1. 评价的原则和目的:需要深入理解评价对于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评价过程中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
学前教育科学实验教案
学前教育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
2、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和思考,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亲身参与实验操作,感受科学的奇妙。
(2)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其中的科学原理。
2、难点(1)如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
(2)如何引导幼儿在实验中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幼儿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
2、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
3、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交流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1)透明杯子若干、水、食用油、色素。
(2)塑料瓶、气球、小苏打、白醋。
(3)磁铁、铁钉、回形针、纸片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出本次教学的主题——学前教育科学实验。
2、实验一:油水分离(15 分钟)(1)教师展示实验材料:透明杯子、水、食用油、色素。
(2)实验步骤:先在杯子中倒入适量的水。
再往水中滴入几滴色素,搅拌均匀,让水变色。
然后慢慢倒入食用油。
(3)引导幼儿观察:水和油是否混合在一起?色素在水中和油中的状态有什么不同?(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仔细观察。
3、实验二:气球变大(15 分钟)(1)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塑料瓶、气球、小苏打、白醋。
(2)实验步骤:将小苏打倒入气球中。
在塑料瓶中倒入适量的白醋。
将气球套在瓶口上,把气球中的小苏打倒入瓶中。
(3)引导幼儿观察: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操作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案
一、活动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之实验操作教育活动二、活动目标:1. 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儿童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儿童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4. 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儿童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2. 活动难点:让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四、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实验仪器等)、实验材料(如植物、动物、日常用品等)、实验指导书。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安全的实验操作环境。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现象,引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理论知识讲解:教师简要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儿童了解实验的基本流程。
3. 实验操作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让儿童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学会使用实验器材。
4. 儿童实验操作: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5. 观察与思考:儿童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6. 实验总结与交流:教师引导儿童总结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7. 活动拓展:教师提供相关的科学知识或实验项目,让儿童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
六、活动评价:1. 观察儿童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验技能掌握程度。
2. 评估儿童在观察与思考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考察儿童在实验总结与交流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分享态度。
4. 收集儿童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活动的效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建议:1. 在活动设计中,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吸引儿童的兴趣。
2. 实验操作步骤要清晰,确保儿童能够理解和跟随。
3. 鼓励儿童在实验中积极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4. 教师应随时关注儿童的安全,确保实验材料和器材的使用安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观察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浓厚兴趣,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能力,发现自然现象的兴趣和爱好。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知道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活动准备:1.提前选择好观察的地点,如:公园、动物园等。
2.观察工具:望远镜、放大镜、笔记本等。
3.幼儿科普读物《奇妙的大自然》等。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1.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2.教师引导幼儿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兴趣。
3.教师提出今天的观察任务:“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一个特别的地方,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发现它奇妙的地方。
”二、带领幼儿前往观察地点1.教师带领幼儿前往预先选好的观察地点。
2.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离开集体。
3.引导幼儿用望远镜、放大镜等工具进行初步的观察。
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
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四、阅读科普读物并讨论1.教师出示科普读物《奇妙的大自然》等。
2.阅读有关自然现象的科普知识。
3.讨论:“你们觉得大自然奇妙的地方在哪里?”4.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理解的科普知识。
五、活动总结与延伸1.教师总结活动内容,肯定幼儿的发现和努力。
2.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3.引导幼儿继续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模式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模式-教案第一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模式概述1.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意义理解科学领域教育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领域教育活动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1.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明确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基本目标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1.3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原则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第二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2.1 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法掌握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步骤2.2 科学观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科学观察活动的设计方法掌握科学观察活动的实施步骤2.3 科学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科学实验活动的设计方法掌握科学实验活动的实施步骤第三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3.1 生物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析分析生物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效果理解生物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意义3.2 自然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析分析自然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效果理解自然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意义3.3 环境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析分析环境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效果理解环境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意义第四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4.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学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方法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工具4.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指标明确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指标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4.3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实践进行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评价实践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第五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资源与支持5.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资源了解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资源类型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资源获取途径5.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支持理解家庭、社区在科学领域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方式第六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环境创设6.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特点理解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重要性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特点6.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创设方法学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创设方法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布置技巧6.3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评价与调整明确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评价的标准学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环境的调整策略第七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策略7.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方法学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方法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技巧7.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评价明确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评价方法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评价工具7.3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实践进行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教学实践分析教学效果,提出改进建议第八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家长合作8.1 家长在科学领域教育活动中的角色理解家长在科学领域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掌握家长在科学领域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定位8.2 家长合作的方式与方法学习家长合作的方式与方法掌握家长合作的实施策略8.3 家长合作的评价与反馈明确家长合作的评价方法学习家长合作的反馈技巧第九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科学研究9.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研究方法学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研究技巧9.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研究成果了解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研究成果分析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研究趋势9.3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科研实践进行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科研实践第十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未来发展10.1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挑战与机遇理解科学领域教育活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10.2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创新与改革学习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创新与改革掌握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改革策略10.3 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未来发展实践进行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未来发展实践总结经验,提出建议重点解析本教案全面覆盖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模式,从基本概念、活动设计、案例分析、活动评价、环境创设、教学策略、家长合作、科学研究到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学前教育科学实验教案
学前教育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2、帮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理解简单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让幼儿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2、难点(1)如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
(2)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幼儿的安全,并引导他们正确操作实验器材。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获取直观的经验。
2、操作法:鼓励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幼儿讨论实验结果,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1)透明杯子若干、水、颜料、勺子。
(2)气球、小苏打、白醋、塑料瓶。
(3)磁铁、铁钉、回形针、纸张等。
2、教学工具(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验步骤和相关图片。
(2)记录表格和笔,供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彩虹的形成、气球在空中飘浮等,然后提问幼儿是否想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科学实验。
2、实验一:颜色的混合(1)教师向幼儿展示透明杯子、水和不同颜色的颜料,提问幼儿如果将不同颜色的颜料倒入水中会发生什么。
(2)幼儿猜测后,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将红色和黄色颜料分别倒入两个杯子的水中,用勺子搅拌均匀,然后将两种颜色的水混合在一起,让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
(3)幼儿亲自操作,将其他颜色的颜料进行混合,观察并记录结果。
(4)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为什么颜色会发生变化。
3、实验二:气球的膨胀(1)教师拿出气球、小苏打、白醋和塑料瓶,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
(2)将小苏打倒入气球中,然后在塑料瓶中倒入适量的白醋,将气球套在瓶口上。
(3)幼儿观察当把气球中的小苏打倒入塑料瓶中时,气球发生的变化。
学前教育科学实验教案
学前教育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2、难点(1)如何让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专注和安全。
(2)对于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解决。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如气球、塑料瓶、白醋、小苏打、蜡烛、杯子、水、颜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记录表、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或者讲述一个与科学实验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
例如:“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神奇的故事。
有一天,小兔子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瓶子,里面好像藏着很多秘密。
当它轻轻晃动瓶子的时候,居然发生了奇妙的事情!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那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科学的奥秘吧!”2、实验演示(1)教师进行第一个实验的演示,比如“气球变大”实验。
实验步骤:①在塑料瓶中倒入适量的白醋。
②用漏斗将小苏打倒入气球中。
③将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上。
④把气球中的小苏打倒入塑料瓶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边操作边讲解,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如不要将白醋洒出,小心气球突然变大等。
(2)邀请个别幼儿上台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疑惑。
3、幼儿分组实验(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套实验材料。
(2)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幼儿正确操作,及时解决幼儿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观察与记录(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图画或者符号记录下来。
(2)提醒幼儿在记录时要专注,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实验现象。
5、讨论与分享(1)实验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案第一章:科学教育的目标1.1 理解科学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1.2 掌握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1.3 明确科学教育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章:科学教育的内容2.1 掌握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2.2 了解科学教育内容的选取原则2.3 熟悉科学教育内容的组织结构第三章: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3.1 掌握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3.2 学习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技巧3.3 探索科学教育的评价方式第四章:科学教育的教学资源4.1 了解科学教育的教学资源类型4.2 学会利用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教育4.3 掌握科学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方法第五章:科学教育的实践应用5.1 学习科学教育的实际应用案例5.2 掌握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步骤5.3 提升科学教育的实践能力第六章:科学教育中的观察与探索6.1 理解观察与探索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6.2 学习有效的观察技巧6.3 掌握引导儿童探索的方法和策略第七章:科学教育中的实验与操作7.1 理解实验与操作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7.2 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7.3 掌握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和指导方法第八章:科学教育中的思维与创新8.1 理解思维与创新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8.2 学习培养儿童科学思维的方法8.3 掌握激发儿童创新能力的策略第九章:科学教育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9.1 理解环境创设对科学教育的影响9.2 学习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9.3 掌握科学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第十章:科学教育中的家长沟通与合作10.1 理解家长沟通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0.2 学习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10.3 掌握科学教育家校合作的模式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科学教育的目标补充说明: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教育的内容补充说明: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界、物质世界、生命科学和科学探究方法。
学前教育教案科学实验设计
学前教育教案科学实验设计一、实验主题“神奇的溶解”二、实验目标1、让幼儿观察并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实验准备1、实验材料透明杯子若干白糖、盐、沙子、面粉、食用油、小石子、搅拌棒温水2、其他准备提前将实验材料分组摆放好,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方便地进行操作。
四、实验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杯清水,提问幼儿:“这是什么?水可以用来做什么?”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有些东西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
”2、操作与观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份实验材料。
幼儿先观察实验材料,然后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盐、沙子、面粉、食用油、小石子分别放入装有温水的杯子中,并用搅拌棒搅拌。
幼儿观察哪些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哪些不能溶解,并记录下来。
3、讨论与交流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的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的东西能溶解在水里,有的不能?”4、总结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像白糖、盐这样,放到水里不见了,水变得甜甜的、咸咸的,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而沙子、小石子、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里,我们还能看到它们。
”五、活动延伸1、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溶解实验。
2、在科学区投放更多的实验材料,供幼儿自主探索。
六、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操作,确保安全。
2、搅拌时,要提醒幼儿轻轻搅拌,避免水溅出。
3、对于幼儿的提问和发现,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以上的科学实验教案设计,通过简单有趣的实验操作,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和情况,对实验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实验中有所收获。
再来看另一个科学实验教案设计:一、实验主题“会跳舞的纸蛇”二、实验目标1、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2008 ~ 2009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幼儿科学教育授课教师:职称:副教授教学单位:教育学院教研室:2009 年 2 月 20 日注:表中()选项请打“√”。
每门课程只需填写一次本表。
授课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教学难点:教育的涵义课堂讨论与练习1.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你眼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是怎样的?2.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体现建构主义的学习思想?参考资料1、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2、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3、余自强:科学课程论,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版备注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本表。
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讲课提纲【第一讲:】[第一学时]:一、组织教学:1.自我介绍2.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不要旷课、迟到、早退◆课堂上不要随便讲话◆在上课时,把手机关掉◆请假要交假条3.讲授方式◆基于教材,有详有略,有补充◆课堂上会注重交流(抽问、讨论)希望大家积极探讨问题;任何问题的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愿不愿意动脑筋之分,没有动错脑筋和动对脑筋之分。
◆欢迎同学们随时给我反馈意见4.成绩评定本门课程属于考查科目,主要看同学们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讨论等表现,还有完成作业的态度等。
二、讲授新课:绪论[第一学时]:[思考]: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你眼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是怎样的?(一)科学的界定“科学”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举例)人们都在传说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落在空中?1.石头从空中下落2.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3.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思考]石头比树叶下落得快吗?是否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落得快一些呢?[实验与探究]:1.将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现象)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轻重不同而下落快慢相同)3.将一枚硬币和一枚表面贴有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轻重不同而下落快慢不同)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
它包括不同层面的内涵。
(三个基本要素)1.科学是知识广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哲学和数学)狭义:自然科学。
2.科学是过程(核心在于探究)3.科学是态度(探究精神)1.科学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体现在四个方面:(1)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进行主动探究。
(2)发展学前儿童好奇心,使学前儿童形成科学情感和科学态度这种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素质。
(3)使学前儿童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学习,使学前儿童逐渐学会科学的方法。
(4)使学前儿童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发展智力。
[第二学时]:二、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意义(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从理论上说,社会发展要求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为什么?请阅读P4—P5)(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个体发展1.有利于学前儿童科学素质的培养2.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三学时]:三、怎样学习本课程(一)本课程的学习目标第一,使学生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基本内容与要求,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原则及方法,具备组织和指导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读学前儿童科学行为的能力及生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第三,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能力。
(二)怎样学习本课程1.认真读书,勤于思考,深入钻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
2.注意相关学科之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交叉补充。
(学会利用各种信息传媒获得知识也很重要)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创造性地学习本课程。
思考与练习:1.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你眼中的学前儿童科学是怎样的?2.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广东X学院教案注: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本表。
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第二讲:】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第一学时]:第一节心理学基础一、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知识经验的获得举例:略结论:儿童自己具体和自我地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否定——形成新的认识结构。
[思考] 这一理论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就让学前儿童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在操作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2.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3.学习与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如果在发展尚未达到适当水平之前提早教他知识,将会对儿童自行探索主动求知的行为反倒产生不利影响。
(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社会文化理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不应该把眼睛看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就看着发展的明天。
”2.有关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构主义)维特罗克介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应强调三个方面:◆基于问题的学习◆沟通、交流、合作中学习◆自我调节中学习三、脑科学研究脑重量:初生时约350—400克2岁时为1000克6岁时已达1300克为成人脑重的9/10。
3——4岁时,脑细胞联系完成60%。
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幼儿存在着巨大学习潜能,增加早期经验能促进智能发展,而剥夺早期经验对个体发展有终身消极影响,早期教育能使脑组织改变。
[第二、三学时]:第二节教育学基础一、多元智力理论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
[思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充分根据受教育者的智力特点,因材施教?1.确认每个学前儿童的兴趣与才能2.发现和培养儿童的智力强项3.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评价儿童[思考]你打算如何评价儿童,试一试。
二、主体活动理论三、全面和谐发展观完整儿童:主张发展儿童的个性,发展儿童的自信、主动力、关心,实施“全人教育”实现儿童“完整学习”。
[讨论]小神童、小天才有多少?他们最终的命运如何?四、终身教育观1965年,法国教育理论家保罗·郎格朗在联合国第三次成人教育委员会首次提出终身教育观念。
“教育也是一种社会经历,儿童在这一经历中,可以了解自己,丰富自己同他人的关系,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经历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前,根据不同情况以不同的方式开始,自基础教育阶段起,教育内容应培养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与乐趣以及不久以后接受终身教育的愿望与能力。
”学前儿童重点放在“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合作性等个性品质培养,学会学习、学会关心、自我教育、自律自控,有责任感地生活。
思考与练习: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充分根据受教育者的智力特点,因材施教?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何启示?3.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体现建构主义的学习思想?【第三讲:】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第一学时]:第一节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一、学前儿童的认识特点(一)0——3岁儿童的认识特点感觉发展迅速视觉正确辨别基本颜色(红、黄、蓝、绿)知觉有“白天”、“晚上”的时间知觉记忆出现“认生”思维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动作进行思维数概念对大小、多少有笼统的感知。
(二)3——6岁学前儿童的认识特点自学P23二、依据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三)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三、依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一)教育内容的生成性(二)教育过程的探究性(三)教育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结果使学前儿童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第二学时]:第二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P30(一)科学情感和态度1.发展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前儿童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3.培养学前儿童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4.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分享与交流(二)科学方法和策略1.观察发现问题2.动脑思考3.动手操作4.表达交流(三)科学知识与能力[第三学时]: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一)0——3岁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1.保护好奇心,支持儿童的触摸、爬动、操作、摆弄玩具和物品的行为;2.提供丰富的感觉刺激,发展感觉能力、注意力;3.初步掌握与生活经验盯贴近的日常概念和科学常识;4.形成一各多的数概念;形成白天、晚上的时间概念。
(二)小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从情感、方法技能、知识方面入手(三)中班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1.情感方面:(1)激发学前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感知和摆弄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物和人造物;(2)萌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制作活动的兴趣;(3)使其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2.方法技能(1)帮助学前儿童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外部特征;(2)帮助学前儿童学会使用简单工具;(3)帮助学前儿童学会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形体大小和数量的差别;(4)引导学前儿童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3.知识方面(1) 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小猫、小狗、小草、石头等)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学前儿童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2) 引导学前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学前儿童生活的关系;(3) 引导学前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4) 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有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
(5) 学会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形成早、晚的时间概念。
(四)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略)[思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考与练习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哪些特性?2.阅读《纲要》中科学部分内容,讨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精神?并思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与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之间内在的联系。
3.思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各年龄阶段目标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4.请对小班科学教育活动“可爱的小猫”的目标进行评析并修改。
可爱的小猫(小班)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猫的外部形态;(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