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

合集下载

第8章 金属高温下的变形与断裂

第8章 金属高温下的变形与断裂

8
9
典型的蠕变曲线
金属蠕变过程用蠕变曲线来描述。 金属蠕变过程用蠕变曲线来描述。典型的蠕变曲线如图。 (1)Oa线段:是试样在t 温度下承受恒定拉应力σ时所产 线段: 线段 生的起始伸长率δq。 若应力超过金属在该温度下的屈服强度,则δq包括弹性伸长 弹性伸长 塑性伸长率两部分。 率和塑性伸长率 塑性伸长率 此应变还不算蠕变 应变还不算蠕变,而是由外载荷引起的一般变形过程。 应变还不算蠕变
20
(二)扩散蠕变
(二)扩散蠕变 扩散蠕变: 扩散蠕变:是在较高温度(约比温度(T/Tm)远超过0.5)下的 ( 一种蠕变变形机理。 它是在高温下大量原子和空位定向移动造成的 高温下大量原子和空位定向移动造成的。 高温下大量原子和空位定向移动造成的 在不受外力情况下,原子和空位的移动无方向性,因而宏观 上不显示塑性变形。 但当受拉应力σ作用时,在多晶体内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场 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场。 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场
17
刃位错攀移克服障碍的几种模型: 刃位错攀移克服障碍的几种模型: 可见,塞积在某种障碍前的位错通过热激活可以在新的滑移 面上运动(a),或与异号位错相遇而对消(b),或形成亚 晶界(c),或被晶界所吸收(d)。
18
当塞积群中某一个位错被激活而发生攀移时,位错源便可能 再次开动而放出一个位错,从而形成动态回复过程 动态回复过程。 动态回复过程 这一过程不断进行,蠕变得以不断发展。
7
本章介绍内容: 本章介绍内容: 阐述金属材料在高温长时载荷作用下的蠕变现象 蠕变现象。 蠕变现象 讨论蠕变变形和断裂的机理 蠕变变形和断裂的机理。 蠕变变形和断裂的机理 介绍高温力学性能指标及影响因素。 为正确选用高温金属材料和合理制定其热处理工艺提供基础 知识。

焊接材料的塑性变形与断裂机理

焊接材料的塑性变形与断裂机理

焊接材料的塑性变形与断裂机理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通过高温加热和冷却过程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连接在一起。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断裂机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焊接接头的质量和性能。

首先,我们来探讨焊接材料的塑性变形机理。

塑性变形是指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可逆形变过程。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材料会受到焊接电弧或热源的加热,从而达到熔化温度。

一旦焊接材料熔化,它就会变得可塑性,可以通过外力进行塑性变形。

焊接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热塑性变形和冷塑性变形来实现的。

热塑性变形是指焊接材料在高温下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的塑性变形。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材料受到焊接电弧或热源的加热,使其达到熔化温度,然后通过焊接工具施加的外力进行塑性变形。

热塑性变形的优点是能够使焊接接头的形状更加精确,缺点是容易产生热裂纹和变形。

冷塑性变形是指焊接材料在冷却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的塑性变形。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材料在熔化后会迅速冷却,形成焊缝。

在冷却过程中,焊接材料会受到外力的作用,使其发生塑性变形。

冷塑性变形的优点是能够增加焊接接头的强度和硬度,缺点是容易产生冷裂纹和变形。

除了塑性变形,焊接材料的断裂机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断裂机理是指焊接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的过程。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材料会受到焊接电弧或热源的加热和冷却过程的影响,从而产生内部应力。

如果这些内部应力超过了焊接材料的强度极限,就会导致焊接接头的断裂。

焊接材料的断裂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脆性断裂,另一种是韧性断裂。

脆性断裂是指焊接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迅速破裂的过程。

脆性断裂的特点是断口平整,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脆性断裂主要是由于焊接材料中存在的缺陷或内部应力引起的。

韧性断裂是指焊接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延展性破裂的过程。

韧性断裂的特点是断口不平整,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韧性断裂主要是由于焊接材料中的晶粒细化和断口韧化等因素引起的。

综上所述,焊接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断裂机理是影响焊接接头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谈塑性变形与断裂的关系

谈塑性变形与断裂的关系

谈塑性变形与断裂的关系----------------------塑性变形是断裂的基础,断裂是塑性变形的最终结果。

0 引言塑性变形指的是永不可恢复的变形,其具体的机制包括位错滑移、孪生、晶界滑动、扩散性蠕变。

其中一般情况下位错滑移起主要作用,孪生多发生在低温、高应变速率时滑移系少的材料中,而晶界滑动与扩散性蠕变一般在高温下发生。

断裂指材料在应力的作用下分离两个或多个部分的现象。

如若有上文四种机制的作用,我们便可认为材料发生了塑性变形,因此,讨论塑性变形与断裂的关系就可转化为讨论各种不同断裂的机理与塑性变形机制的关系,以明确塑性变形在断裂中的作用,阐明他们之间的必然联系。

本文核心论点为:塑性变形是断裂的基础,断裂是塑性变形的必然结果。

接下来讨论以下从八个具有不同断裂机理的断裂,以阐明塑性变形与断裂的关系,论证塑性变形是断裂的基础,断裂是塑性变形的最终结果。

1延性断裂延性断裂是指在断裂过程中,塑性变形起主导作用的断裂形式,包括切离和微孔聚集型断裂。

首先来看切离断裂,单晶体在拉伸塑性变形中只有一个滑移系统开动(如hcp中只沿基面滑移的情况),试样将沿着滑移面分离,对于多晶体,多滑移系统同时动作,协调变形,试样将经过均匀变形和颈缩等阶段,变形至颈部截面积为零时断裂,形成尖锥状的断口。

切离断裂是位错无限发展的结果,位错运动贯穿切离断裂的始终,没有位错不断滑移,就不可能发生切离断裂。

由微孔的形核、长大聚合而导致的断裂叫做微孔聚集型断裂,微孔形成的机制共有三种,分别为空位扩散机制、强化相脱粘机制与强化相碎裂机制。

空位的形成是由于位错割阶的非保守运动而产生的,空位的扩散聚集成为微孔,其过程是通过位错的运动。

而强化相脱粘机制与强化相碎裂机制是由于强化相在材料中阻碍滑移,使得强化相前方位错塞积,应力集中,当应力大于强化相强度或者强化相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时,就导致了强化相本身的折断或者脱离,也即在此处产生了微孔。

而微孔的长大与连接也是塑性变形的结果:微孔间的材料形成“内颈缩”并随位错运动越来越细,内颈缩断裂,使得微孔与最近微孔相连,微孔不断聚合导致裂纹扩展,最终断裂。

金属的塑性变形

金属的塑性变形
孪生机制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金属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轴进 行镜像对称的移动,形成孪晶。
扩散机制
金属在高温下,原子扩散能力增强,通过原子间的相互移动实现塑 性变形。
应力-应变关系与曲线分析
应力-应变关系
描述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所受应力 与产生的应变之间的关系。应力是单 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变是物体形状或 体积的改变程度。
热处理工艺改进
退火处理
通过退火处理可以消除金属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改善其组织结 构和力学性能,从而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
正火处理
正火处理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细化的晶粒和均匀的组织,提高其 强度和塑性。
回火处理
回火处理可以消除淬火应力,稳定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一 步提高其塑性变形能力。
微观组织调控手段
热处理工艺对塑性影响
01
退火处理
退火处理可以消除金属内部的残余应力,改善组织结构,提高其塑性。
例如,冷加工后的金属经过退火处理,可以恢复其塑性和韧性。
02
正火处理
正火处理可以使金属获得细化的晶粒和均匀的组织,从而提高其塑性和
韧性。正火处理常用于改善中碳钢的切削性能和力学性能。
03
淬火处理
淬火处理可以使金属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其硬度和强度,但会降低其
金属的塑性变形
目 录
• 塑性变形基本概念与原理 • 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的组织结构演变 • 影响金属塑性变形能力因素探讨 • 金属塑性变形实验方法及技术应用 • 提高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能力策略探讨 • 总结:金属塑性变形研究意义与未来发展趋势
塑性变形基本概念与
01
原理
塑性变形定义及特点
塑性变形定义
利用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率和 高放大倍数,观察金属的微观 组织和结构缺陷,如位错、层 错、孪晶等。这些信息有助于 深入了解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 和强化机制。

第六章 金属和合金的塑性变形

第六章  金属和合金的塑性变形

第六章 金属和合金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在外力的作用下引起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称为变形。

去除外力,能够消失的变形,称弹性变形;永远残留的变形,称塑性变形。

工业生产上正是利用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成型的,如锻造、轧制、拉拔、挤压、冲压等。

塑性变形不仅能改变工件的形状和尺寸,还会引起材料内部组织和结构的变化,从而使其性能发生变化。

以再结晶温度为界,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大致可分为两类:冷塑性变形和热塑性变形,在生产上,通常称为冷加工和热加工。

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材料有储存能,自由能高,组织不稳定。

若升高温度,使原子获得足够的扩散能力,则变形组织会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个恢复过程包括: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

从金属材料的生产流程来看,一般是先进行热加工,然后才进行冷加工和再结晶退火。

但为了学习的方便,本章先讨论冷加工,再讨论再结晶和热加工。

§6.1 金属材料的变形特性一、 应力—应变曲线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一般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三个阶段。

图6.1是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这里的应力和应变可表示为:000,L L L L L A F ∆=-==εσ 公式中F 是拉力,00,L A 分别是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和原始长度。

从图中可以得到三个强度指标:弹性极限e σ,屈服强度s σ,抗拉强度b σ。

当拉应力小于弹性极限e σ时,金属只发生弹性变形,当拉应力大于弹性极限e σ,而小于屈服强度s σ时,金属除发生弹性变形外,还发生塑性变形,当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b σ时,金属断裂。

理论上,弹性变形的终结就是塑性变形的开始,弹性极限和屈服强度应重合为一点,但由于它们不容易精确测定,所以在工程上规定:将残余应变量为0.005%时的应力值作为弹性极限,记为005.0σ,而将残余应变量为0.2%时的应力值作为条件屈服极限,记为2.0σ。

s σ和2.0σ都表示金属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
➢再结晶温度指的是最低再结晶温度(T再):用经过严
重冷塑性变形的金属,经1小时加热后能完全再结晶的 最低温度来表示。
最低再结晶温度:
T再=0.4T熔点 式中温度单位为绝对温度(K)。
8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2
(3)再结晶温度影响因素:
1)变形程度 ➢2)金金属属再纯结度晶前:塑纯性度变越形高的, 最相低对再变结形晶量温称度为也预就先越变低形 度➢。3)预;加先热变速形度越大, 金属的晶体缺陷就越多, 组织越不 稳➢➢杂再定质结, 最和晶低合是再金一结元扩晶素散温(过度高程也熔, 需就点一越元定低素时;)间阻才碍能原完子成扩;散和晶 ➢界➢当提迁预高移先加, 可变热显形速著度度提达会高一使最定再低大结再小晶结后在晶,较最温高低度温再;度结下晶发温生度;趋于某 一➢高原稳纯始定度晶值铝粒。(越99粗.9大9,9再%结)最晶低温再度结越晶高温。度为80 ℃; ➢工业纯铝(99.0%)最低再结晶温度提高到290 ℃。
3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2
3、热加工晶粒大小控制措施
(1).控制较低的加工终了温度 (2).控制较大的变形程度 (3).控制较快的冷却速度
0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2
3、产生残余内应力 ➢定义:外力去除后,金属内部残留下来的应力。
产生原因: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内部变形不均匀, 位错、空位等晶体缺陷增多,会产生残余内应力。
➢1)宏观内应力 ➢2)微观残余应力 ➢3)晶格畸变应力
1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2
3
学习情境三:金属的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3.1
第一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

金属材料受力后会弯曲或断裂

金属材料受力后会弯曲或断裂

金属材料受力后会弯曲或断裂金属材料是一类常见的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汽车制造等领域。

在使用过程中,金属材料会承受各种外部力的作用,如拉力、压力、弯曲力等。

然而,这些力的作用会导致金属材料发生变形,甚至出现弯曲或断裂的情况。

本文将针对金属材料在受力后发生弯曲或断裂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首先,金属材料在受力后发生弯曲的原因有多种。

主要原因之一是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造成的。

金属材料的内部由晶粒组成,晶粒与晶粒之间通过晶界连接着。

当外力作用到金属材料上时,晶粒之间的晶界可能发生滑移或移位,导致材料整体发生塑性变形。

这种滑移和移位会导致材料内部产生应力集中区域,从而造成金属材料整体弯曲。

此外,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和材料的纯度也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进而影响材料在受力后的弯曲情况。

其次,金属材料在受力后出现断裂的原因也有多方面。

一方面,金属材料的强度不足可能导致断裂。

当外力作用到金属材料上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时,金属材料就会发生破裂。

此外,金属材料的内部存在缺陷也可能导致断裂。

缺陷包括气孔、夹杂物、裂纹等,这些缺陷会导致材料内部应力集中,从而引起断裂。

此外,金属材料的应力集中也可能导致断裂。

当外力作用到金属材料上时,如果材料表面存在缺口或切口等形状不良的部分,外力就会在这些部分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引发断裂。

对于金属材料在受力后弯曲或断裂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正确选择金属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不同场合的应用,需要选择适合强度和塑性的金属材料,以免在受力下出现过度弯曲或断裂。

其次,合理设计金属结构也是关键。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金属结构出现应力集中的部位,适当增加支撑或加强结构刚度等方式来预防弯曲或断裂。

此外,采用适当的材料处理方法也能有效预防金属材料受力后弯曲或断裂。

比如,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进而提高金属材料的抗弯曲和抗断裂能力。

此外,加强金属材料的监测和检测也是重要的一环。

第六章材料科学基础

第六章材料科学基础
弹性模量: 原子间结合 力的反映和 度量。
§6.1.1 普弹性
图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普弹性:应力与应变间符合线性关系,即满足虎克定律;
加上或去除应力时应变都能瞬时达到平衡
弹性的实质是原子作用势 的不对称性。
可以用双原子模型来解释。
图 双原子模型
弹性变形的主要特点是: (1)可逆性 去掉外力,变
s k s cos cos
τk称为临界分切应力,与金属 的晶体结构、纯度、加工状 态、试验温度与加载速度有 关,而与外力的大小、方向 及作用方式无关。
图 镁单晶屈服应力与晶体取向的关系
k取决于金属的本性,不受,的影响; 或=90时,s ;
k=scoscos s的取值 ,=45时,s最小,晶体易滑移;
形就消失。 (2)线性 应力和应变间满
足直线关系。 (3)弹性变形量小 一般说
来,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 的弹性变形很小,高聚物 材料的弹性变形可以比较 大。
E G
G E
2(1 )
弹性模量是材料结合强度的标志之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1)结构 弹性模量与原子序数呈周期性变化趋势。 (2)温度的影响 T升高,热振动加剧,晶格势能发生变
螺位错的双交滑移:交滑移后的螺位错再转回到原滑移面的过程。
9. 滑移的表面痕迹 单滑移:
单一方向的滑移带; 多滑移:
相互交叉的滑移带; 交滑移:
波纹状的滑移带。
滑移的位错机制
① 位错的运动是晶体的滑移 滑移是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滑移面逐步移动形成的。
② 位错的增殖——弗兰克-瑞德位错源 ③ 位错的交割与塞积
图 工业纯铜中的滑移线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 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滑移面) 和晶向(滑移方向)产生相对位移,且不 破坏晶体内部原子排列规律性的塑变方式。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六章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六章

⾦属学及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六章第六章⾦属及合⾦的塑性变形和断裂2)求出屈服载荷下的取向因⼦,作出取向因⼦和屈服应⼒的关系曲线,说明取向因⼦对屈服应⼒的影响。

答:1)需临界临界分切应⼒的计算公式:τk=σs cosφcosλ,σs为屈服强度=屈服载荷/截⾯积需要注意的是:在拉伸试验时,滑移⾯受⼤⼩相等,⽅向相反的⼀对轴向⼒的作⽤。

当载荷与法线夹⾓φ为钝⾓时,则按φ的补⾓做余弦计算。

2)c osφcosλ称作取向因⼦,由表中σs和cosφcosλ的数值可以看出,随着取向因⼦的增⼤,屈服应⼒逐渐减⼩。

cosφcosλ的最⼤值是φ、λ均为45度时,数值为0.5,此时σs为最⼩值,⾦属最易发⽣滑移,这种取向称为软取向。

当外⼒与滑移⾯平⾏(φ=90°)或垂直(λ=90°)时,cosφcosλ为0,则⽆论τk数值如何,σs均为⽆穷⼤,表⽰晶体在此情况下根本⽆法滑移,这种取向称为硬取向。

6-2 画出铜晶体的⼀个晶胞,在晶胞上指出:1)发⽣滑移的⼀个滑移⾯2)在这⼀晶⾯上发⽣滑移的⼀个⽅向3)滑移⾯上的原⼦密度与{001}等其他晶⾯相⽐有何差别4)沿滑移⽅向的原⼦间距与其他⽅向有何差别。

答:解答此题⾸先要知道铜在室温时的晶体结构是⾯⼼⽴⽅。

1)发⽣滑移的滑移⾯通常是晶体的密排⾯,也就是原⼦密度最⼤的晶⾯。

在⾯⼼⽴⽅晶格中的密排⾯是{111}晶⾯。

2)发⽣滑移的滑移⽅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向,也就是原⼦密度最⼤的晶向,在{111}晶⾯中的密排⽅向<110>晶向。

3){111}晶⾯的原⼦密度为原⼦密度最⼤的晶⾯,其值为2.3/a2,{001}晶⾯的原⼦密度为1.5/a24)滑移⽅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向,也就是原⼦密度⾼于其他晶向,原⼦排列紧密,原⼦间距⼩于其他晶向,其值为1.414/a。

6-3 假定有⼀铜单晶体,其表⾯恰好平⾏于晶体的(001)晶⾯,若在[001]晶向施加应⼒,使该晶体在所有可能的滑移⾯上滑移,并在上述晶⾯上产⽣相应的滑移线,试预计在表⾯上可能看到的滑移线形貌。

金属材料的断裂和断裂韧性课件

金属材料的断裂和断裂韧性课件

4.4.3 裂纹扩展的能量释放率GI和断裂韧性GIc
➢分析原理:能量法
应变能释放率
扩展 临界
裂纹扩展需要吸 收的能量率
稳定
dU GI dA
裂纹临界条件:G准则
G Ic
dS dA
40
金属材料的断裂和断裂韧性课件
K与G的关系
G
Gc Ic
1K E
1 2
E
2 c
K
2 Ic
41
金属材料的断裂和断裂韧性课件
断裂力学和断裂韧性
➢ 为防止裂纹体的低应力脆断,不得不对其强度——断裂抗
力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断裂力学这样一个新学科。
➢ 断裂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裂纹尖端的应力和应变分析;建
立新的断裂判据;断裂力学参量的计算与实验测定,其中 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新指标——断裂韧性及其测定,断裂 机制和提高材料断裂韧性的途径等。
随第二相体积分数的增加,钢的韧性都下降,硫化物比碳化物 的影响要明显得多。
➢ 2 基体的形变强化
基体的形变强化指数越大,则塑性变形后的强化越强烈,其结
* Kepn
果是各处均匀的变形。微孔长大后的聚合,将按正常模式进行, 韧性好;相反地,如果基体的形变强化指数小,则变形容易局
部化,较易出现快速剪切裂开。这种聚合模式韧性低。
断裂前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吸收的能量很少,而裂纹的 扩展速度往往很快,几近音速,故脆性断裂前无明显的 征兆可寻,且断裂是突然发生的,因而往往引起严重的 后果 。
➢ 在工程应用中,一般把Ψk <5%定为脆性断裂, Ψk =5%定
为准脆性断裂, Ψ k >5%定为韧性断裂。
➢ 材料处于脆性状态还是韧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因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PPT课件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PPT课件

03
02
延性断裂的断口呈纤维状,色泽灰暗,表面 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04Biblioteka 脆性断裂:材料在断裂前几乎没有塑性变 形,断裂突然发生。
脆性断裂的断口呈结晶状,色泽光亮,没 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05
06
脆性断裂多发生在脆性材料中,如玻璃、 陶瓷等。
疲劳断裂与环境断裂
疲劳断裂: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发 生的断裂现象。
THANKS.
塑性变形机制
滑移
金属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 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 一定的晶向相对移动的现象。
孪生
金属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沿一定的 晶面和一定的晶向发生切变的现象。
晶界滑移
在多晶体金属中,晶界在切应力作用 下发生相对移动的现象。
晶界滑移与位错交互作用
晶界滑移与位错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影响金属的塑性变形行为。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 涉及到材料科学、物理学、力 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跨学 科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内在 机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通过实验与计算模拟相结合的 方法,可以更全面地揭示金属 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行为 ,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准确的指 导。
将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应用于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 研究中,可以提高研究效率, 降低实验成本,为实际生产提 供有力支持。
屈服准则
描述材料开始进入塑性变形的应力条件 。例如,Tresca和Von Mises屈服准则。
VS
应力-应变关系
描述金属或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力与 应变之间的关系,通常呈现非线性特征。
加工硬化与软化现象
加工硬化
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金属或合金的强度和 硬度提高,但延展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下)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提纲(下)

材料科学基础(下)复习提纲第六章 金属与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1、常温和低温下金属塑性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为( )和 ( )。

2、体心、面心、密排六方晶格金属的主要滑移系,详见表6-2。

解释体心立方的金属的塑性为什么比面心立方金属差?3、了解施密特定律,并会做相应的计算(见第六章作业)4、晶体的滑移的实质(是位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沿着滑移面逐步移动的结果)。

了解位错的交割和塞积对金属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5、掌握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第七章 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1、了解回复过程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2、了解再结晶过程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3、从金属学角度,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是如何划分的? 第八章 扩散1、固态下原子扩散的机制主要有哪两种?扩散的本质原因是什么?2、掌握扩散第二定律的误差函数解,并会做相应计算。

(见作业题型)3、了解影响扩散的因素。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1、钢的奥氏体化过程? 2、钢在冷却过程中的转变。

高温转变⎪⎩⎪⎨⎧︒︒︒,托氏体,索氏体,珠光体C C C A 550~600600~650650~1 解释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的力学性能与片间距的关系。

(详见P246)中温转变⎩⎨⎧︒,下贝氏体,上贝氏体S M C ~350350~600 了解下贝氏体的力学性能及生产方式(详见P261)低温转变 {下,马氏体转变、,快冷至f S C M M V V ≥(1) 什么是马氏体?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组织形态、性能特点? (2)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3、淬火钢的回火转变过程?(一)~(五)P268~272,淬火钢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4、了解第一类和第二类回火脆性及解决办法? 第十章 钢的热处理工艺1、了解退火和正火的目的?各种退火工艺的目的和适用对象。

正火工艺适用的四个主要方面。

2、淬火的加热温度的选择?原因?淬火常用的介质有哪几种?淬火常用方法?3、什么是淬透性、淬硬性?它们的差别?(详见P289)4、低温、中温、高温回火各获得什么组织?其性能有何特征?5、了解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作原理?淬硬层深度与电流频率的关系?5、渗碳的适用材料、主要方法、渗碳温度及渗碳介质?渗氮的适用材料、主要方法、渗氮温度及渗氮介质?第十一章 工业用钢1、 合金元素在钢里的存在方式?合金元素对铁-渗碳体相图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过程的影响?2、 什么时回火稳定性和二次硬化?3、 造成金属腐蚀的原因?耐磨钢耐磨的原因?耐热钢的抗氧化型和热强性? 第十二章 铸铁1、 铸铁石墨化过程?铸铁的组织?影响铸铁石墨化的因素? 第十三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1、 铝合金的分类及铝合金的强化方法?(重点掌握铝合金的沉淀强化P384)2、 铜合金的分类?黄铜的力学性能与含锌量的关系?锡青铜的力学性能与含锡量的关系。

第六章 金属材料性能与塑性变形

第六章 金属材料性能与塑性变形
储能
???
减震
恒力碟簧支吊架
第二节 弹性变形
1.2.5 滞弹性
(1)突然加载OA,产生瞬时应 变Oa ,而后产生附加应变Ah (2)快速卸载Be,产生瞬时应 变He 而后产生附加应变eO
滞弹性
在弹性范围内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延长产生附 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产生原因:可能与金属中点缺陷的移动有关。 在仪表和精密机械中,选用重要传感元件的材料时,需要考虑滞弹性问题。
P 载 荷 (N)
b
e p Pp s
(MPa) k
Pk
0
lk b (低碳钢的拉伸力-伸长曲线)
l
lu
l伸长 0 (mm)
p
b
k
u
(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k
(%)
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M Pa) b k
a
a′
0a段 aa ′段 a ′b段
弹性变形 阶段 塑性变形 阶段
但是,通常拉开n分之一个原子间距就发生了塑性变形——塑性变 形机理取代弹性变形
第二节 弹性变形
1.2.2 胡克定律
(一) 简单应力状态的胡克定律 1.单向拉伸
y

y
2.剪切和扭转
x z y
E
y
E
(1-1)
G
E G 3.E、G的关系 2(1 )
断口特征
第一节 应力-应变曲线
1.1.1 脆性材料的拉伸性能

在拉伸时只产生弹性变形,不产生或产生微量的塑性变形 强度高、塑性差的材料:玻璃、陶瓷、高强钢、铸铁

材料完全脆性的- 曲线
弹性变形阶段 应力-应变成正比
E G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断裂分析课件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断裂分析课件

腐蚀速率
金属腐蚀的速度,通常以单位 时间内腐蚀的深度或质量损失
表示。
腐蚀防护采用涂层、电镀、缓来自剂等措 施来减缓金属的腐蚀速率。
提高金属抗疲劳和抗腐蚀的方法
材料选择
选择具有优异抗疲劳和抗腐蚀 性能的材料,如不锈钢、钛合
金等。
表面处理
采用喷涂、电镀、化学镀等表 面处理技术,提高金属表面的 耐腐蚀性能。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断 裂分析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金属的塑性变形 • 金属的断裂分析 • 金属的塑性和韧性 • 金属的强度和硬度 • 金属的疲劳和腐蚀
01 金属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的定义
塑性变形:金属在受到外力作用 时,发生的不可逆的形状变化。
塑性变形是一种不可逆的永久变 形,即使外力撤去,也无法恢复
温度
温度对金属的塑性变形有显著影响,温度升高, 金属的塑性增加,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应变速率
应变速率越快,金属的塑性越差;应变速率越慢 ,金属的塑性越好。这是因为应变速率快时,金 属内部的应变硬化速度跟不上应变速率,导致金 属容易发生断裂。
02 金属的断裂分析
断裂的定义和分类
总结词
断裂是金属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发生的永久性结构变化,通常表现为突然的开裂或分离。
强度和硬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换,但转换公式因材料和测试方法 而异。
强度和硬度的关系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 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中,需要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要求合理选择材 料的强度和硬度。
05 金属的疲劳和腐蚀
金属的疲劳
疲劳定义
金属在循环应力作用下 ,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
提高金属塑性和韧性的方法
合金化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

晶粒。
工业纯铁在塑性变形前后的组织变化
(a) 正火态
(b) 变形40%
(c) 变形80%
5%冷变形纯铝中的位错网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的影响
晶粒拉长,纤维组织 → 各向异性 (沿纤维方向的强度、塑性最大)
变形10% 100×
变形80% 纤维组织
100×
变形40% 100×
工业纯铁 不同变形度 的显微组织
2.位错的增殖

位错增值模型.swf 螺位错双交滑移增殖模型.swf
3.位错的交割与塞积
位错在障碍物前的塞积
位错:AB 、CD (固定不动)
mn⊥b2
位错

当两条位错线交割时,每条位错线上都可能出 现长度相当于另一条位错线b的割阶,这就增加
了位错长度,是位错能量升高,是变形所需的
总能量升高; 另外,当割阶垂直于滑移面时, 此割阶有阻止位错运动的作用,会使晶体进一 步滑移的抗力增加,这是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
量和分布有关。第二相
可以是纯金属、固溶体
或化合物,工业合金中
第二相多数是化合物。
+钛合金(固溶体第二相)

当在晶内呈颗粒状弥散分布时,第二相颗粒越细, 分布越均匀,合金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 略有下降,这种强化方法称弥散强化或沉淀强化。 弥散强化的原因是由于硬的颗粒不易被切变,因而 阻碍了位错的运动,提高了变形抗力。

固溶强化的实质是溶质原子与位错的弹性交互作用阻碍了位错 的运动。即溶质原子与位错弹性交互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使 溶质原子趋于聚集在位错的周围,以减小畸变,使系统更加稳定, 此即称为柯氏(cotrell)气团。显然,柯氏气团对位错有“钉扎”作用。 为了使位错挣脱气团而运动,必须施加更大的外力。因此,固溶体 合金的塑性变形抗力要高于纯金属。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

§4-5 多晶体与合金的塑性变形
晶界
一 多晶体塑性变形特点
⑴ 单个晶粒与单晶体一致; ⑵ 各晶粒的变形具不同时性: 分批、逐次。 原因:取向不同 ⑶ 变形具不均匀性 晶粒内部与边界、 晶粒之间(取向)。
⑷ 多晶体变形抗(阻)力> 单晶体
原因: ① 晶界阻碍位错运动;
② 位向差→晶粒之间须协调
意义: 晶界强化——金属材料强化机制之一 霍耳—配奇公式: ζs = ζ0+Kd-1/2
〔111 〕 (110)
面心立方 (f.c.c) 滑移面:{111} (111), (111), (111), (111); 滑移方向:〈110〉 滑移系数: 4×3=12
(111) 〔110〕
密排六方:
滑移面{0001}
滑移方向〈1120 〉 滑移系数目: 1×3=3
Hale Waihona Puke (3)滑移系数目的实际意义 —判断塑性变形能力 ① 滑移系数目愈多,塑性愈好; ② 滑移系数相同时,滑移方向多者塑性较好 塑性排序:f.c.c>b.c.c>h.c.p
§4-2 弹性变形
一、弹性形变的宏观定律
E G 21
二、弹性变形能
三、影响弹性变形的因素
§4-3 塑性形变的表象
一、塑性形变的宏观特征
二、塑性形变在纤维组织中的反映
1. 晶粒外形的变化
2. 晶粒内部的变化
§4-4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F
塑性变形研究思路: ① 基本单元——单晶体变形特性 ② 晶界影响——多晶体变形特性 ③ 相界——合金变形特性 塑性变形方式:滑移;孪生
孪生与滑移变形比较
1.孪生:均匀切变。滑移:塑性变形是不均勺的。
2.孪生:各晶面移动量与其离孪晶面距离成正比,相邻晶团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 断裂
塑性变形及随后的加热对金 属材料组织和性能有显著的 影响. 了解塑性变形的本质, 塑性变形及加热时组织的变 化,有助于发挥金属的性能 潜力,正确确定加工工艺.
5万吨水压机
第一节 金属的变形特性
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可分为弹 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连续阶 段。
一、 滑移 (一)滑移及滑移带 滑移是指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
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位移的现象。
滑移时,晶体两部分的相对位 移量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滑移的结果在晶体表面形成台 阶,称滑移线,若干条滑移线 组成一个滑移带。
铜拉伸试样表面滑移带
1、滑移变形的特点 : 正应力作
用.swf
上,在滑移面上产生的分切应力
F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为
只有τ值大于和等于某一个 临界值,柱体的上下两部 分才会相对的滑移,产生 宏观的塑性变形。这个分 切应力就称为临界分切应 力τc。
(四)切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滑移面向外力方向的转动
滑移的同时伴随着晶体的转动 转动有两种:滑移面向外力轴方向转动和滑移面上
二、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三、金属的弹性变形
1).弹性:金属材料受外力作用时产生 变形,当外力去掉后能恢复到原来形状 及尺寸的性能。
弹性变形: 随载荷撤除而消失的变形。 2).弹性极限:
Fe 弹性极限载荷( N )
σe =
( M pa )
(mm2 )
S0 试样原始横截面
E=σ / ε
2)刚度:将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
( M Pa )
S0
试样原始横截面( mm2)
σ0.2:试样产生残余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
试样产生0.2%残余塑性变形
屈服点 σs 、屈服强度σ0.2是零件设计的主要依据; 也是评定金属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塑性指标
塑性:指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评定塑性的指标:
• (1)断面收缩率: 指试样拉断处横截面积的收缩量Δ
S与原始横截面积S0之比。 S0 - S 1
ψ = ——-—× 100% S0
•(2)伸长率:是指试样拉断后的标距伸长量Δ L 与原
始标距L 0之比。 l 1 - l0
δ = ——-—× 100%
l0
塑性指标不直接用于计算,但 任何零件都需要一定塑性,
防止过载断裂;塑性变形可以 缓解应力集中、削减应力峰值。
滑移方向向最大切应力方向转动。
自由滑移 变形.swf
转动的原因:晶体滑移后使正应
力分量和切应力分量组成了力偶.
A0
当滑移面、滑移方向与外力方向都呈45°角时,滑
移方向上切应力 最大,因而最
F A0
容易发生滑移.
A1
滑移后, 滑移
面两侧晶体的
位向关系未发
生变化。
F
自由滑移变形.swf 受夹具限制时代变形.swf 压缩时的晶面转动.swf
弹性模量:弹性下应力与应变的比值,表示材料 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即: E=σ / ε 切变模量:G=τ/γ
材料的E越大,刚度越大; E对组织不敏感; 零件的刚度主要决定于E,也与形状、截面等有
关ε 、 γ分别是正应变和切应变 E、 G是表征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和衡量材
料“刚度”的指标。
第二节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在图示的晶体上施加一切应力,当应力足够大时,有 使晶体的左右部分发生上下移动的趋势。假如晶体中 有一螺型位错,显然位错在晶体中向后发生移动,移 动过的区间右边晶体向下移动一柏氏矢量。
(二)滑移系
一个滑移面 和其上的一
个滑移方向
构成一个滑
移系。
三种典型金属晶格的滑移系单晶
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
体滑面移心系立方.s晶w格f
密排六方晶格
滑移面 {110}
滑移 方向
{111} {110}
{111}
滑移系
滑移系越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塑性也 越好,其中滑移方向对塑性的贡献比滑移面更大。
刃位错的运动
(五)多滑移系
在两个或更多的滑移系上进行的滑移系 称为多滑移系,简称多滑移。
(六)交滑移
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 交替地滑移,称为交滑移。两个或多个滑移 面沿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地滑移,称 为交滑移。

1.位错的运动与晶体的滑移 刃型位错的滑移
螺型位错的滑移:
一、应力应变曲线
屈服点(强度)
(1) 屈服点 试样屈服时的应力为材料的屈服点 产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最低应力值.
σs
Fs
σs =
S0
试样屈服时的载荷( N ) ( M Pa )
试样原始横截面积( mm2)
(2)屈服强度( 塑性变形量为0.2%,微量塑性变形)
F0.2
= σ0.2
试样产生0.2%残余塑性变 形时的载荷(N)
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受力后,外力在
任何晶面上都可分解为 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 力只能引起弹性变形及 解理断裂。只有在切应 力的作用下金属晶体才 能产生塑性变形。


























韧性断口
脆性解理断口
塑性变形的形式:滑移和孪生。 金属常以滑移方式发生塑性变形。
因而金属的塑性,面心立方晶格好于体心立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好于密排六方晶格。
(三)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在剪切应力作用下位错线滑移,并在表面 形成台阶,这就是塑性变形后在表面形成滑移 带的本质。那麽在拉伸外力作用下,如何能导 致位错线滑移?
图给出了拉伸外力P与任一晶面上的剪切应
力大小的关系。外力P作用在面积为A的圆柱体
⑴ 滑移只能在切应力的作
用下发生。产生滑移的最
小切应力称临界切应力.
⑵ 滑移常沿晶体中原 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 晶向发生。因原子密 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 之间原子间距最大, 结合力最弱,产生滑 移所需切应力最小。
沿其发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分别叫做滑移面和滑移 方向。通常是晶体中的密排面和密排方向。
几何软化
几何硬化
压缩时的 晶面转 动.swf
韧性断口
2、滑移的机理 把滑移设想为刚性整体滑动所需的
理论临界切应力值比实际测量临界 切应力值大3-4个数量级。滑移是 通过滑移面上位错的运动来实现的。
多脚 虫 的 爬 行
晶体通过位错运动产生滑移 时,只在位错中心的少数原 子发生移动,它们移动的距 离远小于一个原子间距,因 而所需临界切应力小,这种 现象称作位错的易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