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HLSSSAASSASASAAASASA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要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边边边(SSS)两直角边对应相等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斜边、直角边定理(HL)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其他对应元素也相等,如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备注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 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 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 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2015•西城区模拟)问题背景:(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探索延伸:(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E⊥AB,AD⊥AC,AB=AC,∠B=∠C,求证:BD=CE.类型二、巧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B,AB∥CD.求证:∠B=∠D.举一反三:【变式】在ΔABC中,AB=AC.求证:∠B=∠C(2)倍长中线法:3、己知:在ΔABC 中,AD 为中线.求证:AD <()12AB AC +举一反三: 【变式】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 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 的取值范围是( )A.1 <x < 6B.5 <x < 7C.2 <x < 12D.无法确定(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4、(2016秋•诸暨市期中)如图,已知∠1=∠2,P 为BN 上的一点,PF ⊥BC 于F ,PA=PC . 求证:∠PCB +∠BAP=180°.举一反三:【变式】(2015•开县二模)如图,已知,∠BAC=90°,AB=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且CE ⊥BD 交BD 延长线于点E .求证:BD=2CE .(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5、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M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MC<AB-AC.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动态型问题6、如图(1),AB⊥BD于点B,ED⊥BD于点D,点C是BD上一点.且BC=DE,CD=AB.(1)试判断AC与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把△CDE沿直线BD向左平移,使△CDE的顶点C与B重合,此时第(1)问中AC与BE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举一反三:【变式】如图(1),△ABC中,BC=AC,△CDE中,CE=CD,现把两个三角形的C点重合,且使∠BCA=∠ECD,连接BE,AD.求证:BE=AD.若将△DEC绕点C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与AD还相等吗?为什么?【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A.2B.3C.5D.2.52.(2015春•平顶山期末)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 SA C.A AS D.SSS3. (2016•新疆)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A=∠D B.BC=EF C.∠ACB=∠F D.AC=DF4. 在下列结论中, 正确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B.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 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5. 如图,点C、D分别在∠AOB的边OA、OB上,若在线段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A. 线段CD的中点B. 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C. 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D. 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6.在△ABC 与△DEF 中,给出下列四组条件:(1)AB =DE ,BC =EF ,AC =DF ;(2)AB =DE ,∠B=∠E,BC =EF ;(3)∠B=∠E,BC =EF ,∠C=∠F;(4)AB =DE ,AC =DF ,∠B=∠E.其中,能使△ABC≌△DEF 的条件共有( )组.A .1组B .2组C .3组D .4组7. 如果两个锐角三角形有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A. 相等B.不相等C.互补D.相等或互补8. △ABC 中,∠BAC =90° AD ⊥BC ,AE 平分∠BAC ,∠B =2∠C ,∠DAE 的度数是( )A.45°B.20°C.、30°D.15°二.填空题9. 已知'''ABC 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10 2cm ,则'''A B C △的面积为________2cm ,若'''A B C △的周长为16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cm .10. △ABC 和△ADC 中,下列三个论断:①AB =AD ;②∠BAC =∠DAC ;③BC =DC .将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写出一个真命题:__________.11.(2015春•成都校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C=90°,∠B=30°,AD 平分∠BAC ,CD=2cm ,则BD 的长是 .12. 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 ”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 ”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_____.13. 如右图,在△ABC 中,∠C =90°,BD 平分∠CBA 交AC 于点D .若AB =a ,CD =b ,则△ADB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14.(2016秋•扬中市月考)如图,AC ⊥AB ,AC ⊥CD ,要使得△ABC ≌△CDA .(1)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条件;(2)若以“HL”为依据,需添加条件.15. 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16. 在△ABC中,∠C=90°,AC=BC,AD平分∠BAC,DE⊥AB于E.若AB=20cm,则△DBE的周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17. 已知:如图,CB=DE,∠B=∠E,∠BAE=∠CAD.求证:∠ACD=∠ADC.18.已知:△ABC中,AC⊥BC,CE⊥AB于E,AF平分∠CAB交CE于F,过F作FD∥BC交AB 于D.求证: AC=AD19. 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BD=CD.求证:BE=CF.20.(2015•北京校级模拟)感受理解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则线段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自主学习事实上,在解决几何线段相等问题中,当条件中遇到角平分线时,经常采用下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解决思路如:在图②中,若C是∠MON的平分线OP上一点,点A在OM上,此时,在ON上截取OB=OA,连接BC,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SAS),容易构造出全等三角形△OBC和△OAC,从而得到线段CA与CB相等学以致用参考上述学到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如图③,△ABC不是等边三角形,但∠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求证:FE=FD.。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复习与巩固练习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复习与巩固练习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梳理(一)、基本概念1、“全等”的理解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对应相等。

(4)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二)灵活运用定理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注意: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中“边”是不可缺少的,边边角(SSA)和角角角(AAA)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全等三角形常见题型分类练习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应用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B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同的两个三角形C .两个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 如图1,ΔABD ≌ΔCDB ,且AB 、CD 是对应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ΔABD 和ΔCDB 的面积相等B.ΔABD 和ΔCDB 的周长相等C.∠A+∠ABD =∠C+∠CBDD.AD//BC ,且AD = BC 3.如图所示,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度数是( )A.72°B.60°C.58°D.50°第2题 第3题4.如图,ACB A C B '''△≌△,BCB ∠'=30°,则ACA '∠的度数为( )A .20°B .30°C .35°D .40°5.如图,△ABC ≌△AEF ,AB 和AE ,AC 和AF 是对应边,那么∠BAE 等于 ( )A .∠ACBB .∠BAFC .∠FD .∠CAF .6.已知△ABC ≌△EFG ,有∠B=70°,∠E=60°,则∠C=()A .60°B .70°C . 50°D . 65°7.如图,若111ABC A B C △≌△,且11040A B ∠=∠=°,°,则1C ∠=. 8.△ABC 中,∠A∶∠B∶∠C=4∶3∶2,且△ABC≌△DEF,则∠E=______.第4题 第5题 第7题A BC CABCBB 'A 'CA9.如图,将Rt △ABC(其中∠B =34,∠C =90)绕A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 1 C 1的位置,使得点C 、A 、B 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角最小等于( ) A.56 B.68 C.124 D.180第9题 第12题10.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 ,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 、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 +y =__________. 11.已知△ABC ≌△DEF ,△DEF 的周长为32 cm ,DE =9 cm ,EF =12 cm 则AB =________,BC =______,AC =_______. 1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ABC .⑴在网格中作一个与它全等的三角形;⑵如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BC 的面积是.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基础应用】1.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 DE BC EF AC DF ===,,; ②AB DE B E BC EF =∠=∠=,,; ③B E BC EF C F ∠=∠=∠=∠,,; ④AB DE AC DF B E ==∠=∠,,.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2.如图,在△ABC 与△DEF 中,已有条件AB=DE ,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 ≌△DEF ,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A.∠B=∠E,BC=EFB.BC=EF ,AC=DFC.∠A=∠D ,∠B=∠ED.∠A=∠D ,BC=EF 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C 、BD 交于点O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第1、2题 第3题00ADO4.如图:AB=DC,BE=CF,AF=DE。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

华东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A.150° B.210° C.105° D.75°2.(2016•济南校级一模)如图,在△ABC与△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E,BC=EF B.BC=EF,AC=DFC.∠A=∠D,∠B=∠E D.∠A=∠D,BC=EF3. 下列四个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A.互补的两角必有一条公共边B.同旁内角互补C.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D.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4.已知如图,AD∥BC,AB⊥BC,CD⊥DE,CD=ED,AD=2,BC=3,则△ADE的面积为(). A. 1 B. 2 C. 5 D. 无法确定5. 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的12AB的长为半径画孤,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A.7B.14C.17D.206. 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若AC=5,BC=3,则BD的长为().A.1 B.1.5 C.2 D.2.57.如图,在△ABC中,∠B=36°,∠C=72°,AD平分∠BAC交BC于点D.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图中共有三个等腰三角形 B.点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C.AC+CD=AB D.BD=2CD8. 用尺规作图“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线,作等腰三角形”,有下列作法:①作线段BC=a;②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交BC于点D;③在直线m上截取DA=h,连接AB、AC.这样作法的根据是().A.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B.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C.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D.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二.填空题9. 如图,△ABC中,AM平分∠CAB,CM=20cm,那么M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cm.10. 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11.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O是BC上任意一点,OE、OF分别与两边垂直,等边三角形的高为1,则OE+OF的值为.1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点O在△ABC内,•且∠OBC=∠OCA,∠BOC=110°,则∠A的度数为________.13.如图,Rt△ABC中,∠B=90°,若点O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则∠AOC=_________.1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是 .15.如图,六边形ABCDEF的六个内角都相等.若AB=1,BC=CD=3,DE=2,则这个六边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__.16. (2016•抚顺)如图,点B的坐标为(4,4),作BA⊥x轴,BC⊥y轴,垂足分别为A,C,点D为线段OA的中点,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B、BC上沿A→B→C运动,当OP=CD 时,点P的坐标为.三.解答题17.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求证:AE+CD=AC.18.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AC=30°.点D为△ABC内一点,且DB=DC,∠DCB=30°.点E为BD延长线上一点,且AE=AB.(1)求∠ADE的度数;(2)若点M在DE上,且DM=DA,求证:ME=DC.19.阅读下面材料: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小聪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小聪将命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小聪想:要想解决问题,应该对∠B进行分类研究.∠B可分为“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是直角时,如图1,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90°,根据“HL”定理,可以知道Rt△ABC≌Rt△DEF.第二种情况:当∠B是锐角时,如图2,BC=EF,∠B=∠E<90°,在射线EM上有点D,使DF=AC,画出符合条件的点D,则△ABC和△DEF的关系是;A.全等 B.不全等 C.不一定全等第三种情况:当∠B是钝角时,如图3,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90°,求证:△ABC≌△DEF.20.已知:△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且∠ADC=60°.问题1:如图1,若∠ACB=90°,AC=m AB,BD=n DC,则m的值为_________,n的值为__________.问题2:如图2,若∠ACB为钝角,且AB>AC,BD>DC.(1)求证:BD-DC<AB-AC;(2)若点E在AD上,且DE=DB,延长CE交AB于点F,求∠BFC的度数.【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A′DE是△ABC翻折变换而成,∴∠AED=∠A′ED,∠ADE=∠A′DE,∠A=∠A′=75°,∴∠AED+∠ADE=∠A′ED+∠A′DE=180°-75°=105°,∴∠1+∠2=360°-2×105°=150°.2. 【答案】D;【解析】(1)△ABC≌△DEF(SAS);故A正确;(2)△ABC≌△DEF(SSS);故B正确;(3)△ABC≌△DEF(ASA);故C正确;(4)无法证明△ABC≌△DEF,故D错误.3. 【答案】C;【解析】答案A是假命题,因为互补的两角不一定有一条公共边;答案B是假命题,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在两直线平行的前提下,同旁内角互补;答案C是真命题;答案B是假命题,一个角的补角不一定大于这个角,也可能小于或等于这个角.4. 【答案】A;【解析】因为知道AD的长,所以只要求出AD边上的高,就可以求出△ADE的面积.过D作BC的垂线交BC于G,过E作AD的垂线交AD的延长线于F,构造出Rt△EDF≌Rt△CDG,求出GC的长,即为EF的长,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5. 【答案】C;【解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得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AD=BD,又由△ADC的周长为10,求得AC+BC的长,则可求得△ABC的周长.6. 【答案】A;【解析】延长BD交AC于E,由题意,BC=CE=3,AE=BE=5-3=2,且BD=DE=12BE=1.7. 【答案】D;【解析】解:A、在△ABC中,∠B=36°,∠C=72°,∴∠BAC=180°﹣36°﹣72°=72°,∵AD平分∠BAC,∴∠DAC=∠DAB=36°,即∠DAB=∠B,∠BAC=∠C,∠ADC=36°+36°=72°=∠C,∴△ADB、△ADC、△ABC都是等腰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DAB=∠B,∴AD=BD,∴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故本选项错误;C、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在△EAD和△CAD中∴△EAD≌△CAD,∴DE=DC,∠C=∠AED=72°,∵∠B=36°,∴∠EDB=72°﹣36°=36°=∠B,∴DE=BE,即AB=AE+BE=AC+CD,故本选项错误;D、∵CD=DE=BE,DE+BE>BD,∴BD<2DC,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8. 【答案】A;解析】易证∴△EFA≌△ABG得AF=BG,AG=EF.同理证得△BGC≌△DHC得GC=DH,CH=BG.故FH=FA+AG+GC+CH=3+6+4+3=16,故S=12(6+4)×16-3×4-6×3=50.二.填空题9. 【答案】20;【解析】过M作MD⊥AB于D,可证△ACM≌△ADM,所以DM=CM=20cm.10.【答案】45°;【解析】Rt△BDH≌Rt△ADC,BD=AD.11.【答案】1;【解析】连接AO,△ABO的面积+△ACO的面积=△ABC的面积,所以OE+OF=等边三角形的高.12.【答案】40°;【解析】∵AB=AC,所以∠ABC=∠ACB,又∵∠OBC=∠OCA,∴∠ABC+∠ACB=2(∠OBC+∠OCB),∵∠BOC=110°,∴∠OBC+∠OCB=70°,∴∠ABC+∠ACB=140°,∴∠A=180°-(∠ABC+∠ACB)=40°.13.【答案】135°;【解析】点O 为角平分线的交点,∠AOC =180°-12(∠BAC +∠BCA )=135°. 14. 【答案】30°或75°或15°;【解析】根据不同边的高分类讨论.15.【答案】15;【解析】因为六边形ABCDEF 的六个内角都相等为120°,每个外角都为60°,向外作三个三角形,进而得到四个等边三角形,如图,设AF =x ,EF =y ,则有x +1+3=x +y +2=3+3+2=8所以x =4,y =2,六边形ABCDEF 的周长=1+3+3+2+2+4=15.16.【答案】(2,4)或(4,2);【解析】①当点P 在正方形的边AB 上时,Rt △OCD ≌Rt △OAP ,∴OD=AP ,∵点D 是OA 中点,∴OD=AD=OA ,∴AP=AB=2,∴P (4,2),②当点P 在正方形的边BC 上时,同①的方法,得出CP=BC=2,∴P (2,4).三.解答题17.【解析】证明:如图所示,在AC 上取点F ,使AF =AE ,连接OF ,在△AEO 和△AFO 中,,12,AE AF AO AO =⎧⎪∠=∠⎨⎪=⎩∴ △AEO ≌△AFO (SAS ).∴ ∠EOA =∠FOA .∵ ∠B =60°,∴ ∠AOC =180°-(∠OAC +∠OCA)=180°-12(∠BAC +∠BCA) =180°-12(180°-60°) =120°.∴ ∠AOE =∠AOF =∠COF =∠DOC =60°.在△COD 和△COF 中,,,,COD COF OC OC OCD OCF ∠=∠⎧⎪=⎨⎪∠=∠⎩∴ △COD ≌△COF (ASA ).∴ CD =CF .∴ AE +CD =AF +CF =AC .18.【解析】解:(1)如图.∵△ABC 中,AB =AC ,∠BAC =30°,∴∠ABC =∠ACB =(18030)2-÷=75°.∵DB =DC ,∠DCB =30°,∴∠DBC =∠DCB =30°.∴∠1=∠ABC -∠DBC =75°-30°=45°.∵AB =AC ,DB =DC ,∴AD 所在直线垂直平分BC .∴AD 平分∠BAC .∴∠2=21∠BAC = 3021⨯=15°. ∴∠ADE =∠1+∠2 =45°+15°=60°.(2)证明:连接AM ,取BE 的中点N ,连接AN .∵△ADM 中,DM =DA ,∠ADE =60°,∴△ADM 为等边三角形.∵△ABE 中,AB =AE ,N 为BE 的中点,∴BN =NE ,且AN ⊥BE .∴DN =NM .∴BN -DN =NE -NM ,即 BD =ME .∵DB =DC ,∴ME =DC .19.【解析】解:第二种情况:如图1所示:以F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EM 于D 、D′;则DF=D′F=AC,△DEF≌△ABC,△D′EF 和△ABC 不全等; 故选:C ;第三种情况:证明:如图2所示:过点C 作CG⊥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 ,过点F 作DH⊥DE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H ,∵∠B=∠E,∴180°﹣∠B=180°﹣∠E,即∠CBG=∠FEH,在△CBG 和△FEH 中,,∴△CBG≌△FEH(AAS ),∴CG=FH,在Rt△ACG 和Rt△DFH 中,,∴Rt△ACG≌Rt△DFH(HL ),∴∠A=∠D,在△ABC 和△DEF 中,,∴△ABC≌△DEF(AAS ).20.【解析】证明:问题1:21,2 ; 问题2:(1)在AB 上截取AG ,使AG =AC ,连接GD .(如图) ∵AD 平分∠BAC ,∴∠1=∠2.在△AGD 和△ACD 中,AG AC 12 A D AD⎧⎪∠∠⎨⎪⎩===∴△AGD ≌△ACD .∴DG =DC .∵△BGD 中,BD -DG <BG ,∴BD -DC <BG .∵BG = AB -AG = AB -AC ,∴BD -DC <AB -AC .(2)∵由(1)知△AGD ≌△ACD ,∴GD =CD ,∠4 =∠3=60°.∴∠5 =180°-∠3-∠4=180°-60°-60°=60°. ∴∠5 =∠3.在△BGD 和△ECD 中,53DB DE DG DC =⎧⎪∠∠⎨⎪=⎩=,∴△BGD ≌△ECD .∴∠B =∠6.∵△BFC 中,∠BFC =180°-∠B -∠7 =180°-∠6-∠7 =∠3, ∴∠BFC =60°.。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知识网络】【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知识要点】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 HL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 要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 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 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 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2015•西城区模拟)问题背景:(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探索延伸:(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即可证明△ABE≌△ADG,可得AE=AG,再证明△AEF≌△AGF,可得EF=FG,即可解题;(2)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即可证明△ABE≌△ADG,可得AE=AG,再证明△AEF≌△AGF,可得EF=FG,即可解题.【答案与解析】证明:(1)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故答案为 EF=BE+DF.(2)结论EF=BE+DF仍然成立;理由: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EF≌△AGF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E⊥AB,AD⊥AC,AB=AC,∠B=∠C,求证:BD=CE.【答案】证明:∵AE⊥AB,AD⊥AC,∴∠EAB=∠DAC=90°∴∠EAB+∠DAE=∠DAC+∠DAE ,即∠DAB=∠EAC.在△DAB与△EAC中,DAB EAC AB AC B C ∠=∠⎧⎪=⎨⎪∠=∠⎩∴△DAB ≌△EAC (ASA )∴BD =CE.类型二、巧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CB ,AB ∥CD.求证:∠B =∠D.【思路点拨】∠B 与∠D 不包含在任何两个三角形中,只有添加辅助线A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构造出全等三角形.【答案与解析】证明:连接AC ,∵AD ∥CB ,AB ∥CD.∴∠1=∠2,∠3=∠4在△ABC 与△CDA 中1243AC CA ∠=∠⎧⎪=⎨⎪∠=∠⎩∴△ABC ≌△CDA (ASA )∴∠B =∠D【总结升华】添加公共边作为辅助线的时候不能割裂所给的条件,如果证∠A =∠C ,则连接对角线BD.举一反三:【变式】在ΔABC 中,AB =AC.求证:∠B =∠C【答案】证明:过点A 作AD ⊥BC在Rt △ABD 与Rt △ACD 中AB AC AD AD=⎧⎨=⎩∴Rt △ABD ≌Rt △ACD (HL )∴∠B =∠C.(2).倍长中线法:【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例8】3、己知:在ΔABC 中,AD 为中线.求证:AD <()12AB AC +【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 =AD ,∵AD 为中线,∴BD =CD在△ADC 与△EDB 中DC DB ADC BDE AD ED =⎧⎪∠=∠⎨⎪=⎩∴△ADC ≌△EDB (SAS )∴AC =BE在△ABE 中,AB +BE >AE ,即AB +AC >2AD∴AD <()12AB AC +. 【总结升华】用倍长中线法可将线段AC ,2AD ,AB 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把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倍长中线法实际上是绕着中点D 旋转180°.举一反三:【变式】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 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 的取值范围是( )A.1 <x < 6B.5 <x < 7C.2 <x < 12D.无法确定【答案】A ;提示: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7-5<2x <7+5,所以选A 选项.(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4、在ΔABC 中,AB >AC.求证:∠B <∠C【答案与解析】证明:作∠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把△ADC 沿着AD 折叠,使C 点与E 点重合.在△ADC 与△ADE 中A C AE CAD EAD AD AD =⎧⎪∠=∠⎨⎪=⎩∴△ADC ≌△ADE (SAS )∴∠AED =∠C∵∠AED 是△BED 的外角,∴∠AED >∠B ,即∠B <∠C.【总结升华】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举一反三:【变式】(2015•开县二模)如图,已知,∠BAC=90°,AB=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且CE⊥BD 交BD 延长线于点E .(1)若AD=1,求DC ;(2)求证:BD=2CE .【答案】解:(1)如图1,过点D 作DH⊥BC 于H ,∵AB=AC,∠BAC=90°,∴∠BCA=45°,∴DH=CH,∵BD是∠ABC的平分线,∴DH=AD=1,∴CD=;(2)如图2,延长CE、BA相交于点F,∵∠EBF+∠F=90°,∠ACF+∠F=90°,∴∠EBF=∠ACF,在△ABD和△ACF中∴△ABD≌△ACF(ASA),∴BD=CF,在△BCE和△BFE中,∴△BCE≌△BFE(ASA),∴CE=EF,∴BD=2CE.(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5、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M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MC<AB-AC.【思路点拨】因为AB >AC ,所以可在AB 上截取线段AE =AC ,这时BE =AB -AC ,如果连接EM ,在△BME 中,显然有MB -ME <BE .这表明只要证明ME =MC ,则结论成立.【答案与解析】证明:∵AB >AC ,则在AB 上截取AE =AC ,连接ME .在△MBE 中,MB -ME <BE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AMC 和△AME 中,()()()AC AE CAM EAM AM AM =⎧⎪∠=∠⎨⎪=⎩所作,角平分线的定义,公共边, ∴ △AMC ≌△AME (SAS ).∴ MC =M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 BE =AB -AE ,∴ BE =AB -AC ,∴ MB -MC <AB -AC .【总结升华】充分利用角平分线的对称性,截长补短是关键.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动态型问题6、如图(1),AB ⊥BD 于点B ,ED ⊥BD 于点D ,点C 是BD 上一点.且BC =DE ,CD =AB .(1)试判断AC 与C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把△CDE 沿直线BD 向左平移,使△CDE 的顶点C 与B 重合,此时第(1)问中AC 与BE 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答案与解析】证明:(1)AC ⊥CE .理由如下:在△ABC 和△CDE 中,,90,,BC DE B D AB CD =⎧⎪∠=∠=︒⎨⎪=⎩∴ △ABC ≌△CDE (SAS ).∴ ∠ACB =∠E .又∵ ∠E +∠ECD =90°,∴ ∠ACB +∠ECD =90°.∴ AC ⊥CE .(2)∵ △ABC 各顶点的位置没动,在△CDE 平移过程中,一直还有AB C D '=,BC =DE ,∠ABC =∠EDC =90°,∴ 也一直有△ABC ≌△C DE '(SAS).∴ ∠ACB =∠E .而∠E +∠EC D '=90°,∴ ∠ACB +∠EC D '=90°.故有AC ⊥C E ',即AC 与BE 的位置关系仍成立.【总结升华】变还是不变,就看在运动的过程中,本质条件(本题中的两三角形全等)变还是没变.本质条件变了,结论就会变;本质条件不变,仅仅是图形的位置变了.结论仍然不变.举一反三:【变式】如图(1),△ABC 中,BC =AC ,△CDE 中,CE =CD ,现把两个三角形的C 点重合,且使∠BCA =∠ECD ,连接BE ,AD .求证:BE =AD .若将△DEC 绕点C 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 与AD 还相等吗?为什么?【答案】证明:∵∠BCA =∠ECD ,∴∠BCA -∠ECA =∠ECD -∠ECA ,即∠BCE =∠ACD在△ADC 与△BEC 中ACD=BCE AC BC CD CE =⎧⎪∠∠⎨⎪=⎩∴△ADC ≌△BEC(SAS)∴BE =AD .若将△DEC 绕点C 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 与AD 还相等,因为还是可以通过SAS 证明△ADC ≌△BEC.。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掌握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证明;● 能用三角形的全等和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 ,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 难点: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选用合适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策略:● 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在三角形全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通过练习加深本章知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二、学习与应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

知识网络 详细内容请参看网校资源ID :#tbjx2#211813知识点一:全等形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要点诠释:(1)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互相重合的边叫做,互相重合的角叫做.(2)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容易写出对应边、对应角.例如,△ABC与△DFE全等,点A与点,点B与点,点C与点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FE,而不写作△ABC≌△EFD等其他形式.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知识点四: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边角边: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注:运用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抓住角是两边的夹角,边是夹这个角的两边,不要错误认为:两个三角形只要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二)角边角: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三)边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四)角角边:两个和其中一个角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知识要点——预习和课堂学习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与△DEF中,给出以下六个条件:(1)AB=DE;(2)BC=EF;(3)AC=DF;(4)∠A=∠D;(5)∠B=∠E;(6)∠C=∠F.以其中三个作为已知条件,不能判断△ABC与△DEF全等的是()A.(1)(5)(2)B.(1)(2)(3)C.(2)(3)(4)D.(4)(6)(1)2.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BD≌△CBD;②AC⊥BD;③四边形ABCD的面积=A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0个B.1个C.2个D.3个3. 如图, AB∥CD, AC∥BD, AD与BC交于O, AE⊥BC于E, DF⊥BC于F,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A. 5对B. 6对C. 7对D. 8对4.如图,AB⊥BC于B,BE⊥AC于E,∠1=∠2,D为AC上一点,AD=AB,则().A.∠1=∠EF D B.FD∥BC C.BF=DF=CD D.BE=EC5. 如图,△ABC≌△FDE,∠C=40°,∠F=110°,则∠B等于()A.20°B.30°C.40°D.150°6. 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确定的△ABC的是()A.AB=3,BC=4,AC=8B.AB=4,BC=3,∠A=30°C.∠A=60°,∠B=45°,AB=4D.∠C=90°,AB=AC=67. 如图,已知AB=AC,PB=PC,且点A、P、D、E在同一条直线上.下面的结论:①EB=EC;②AD⊥BC;③EA平分∠BEC;④∠PBC=∠PCB.其中正确的有()A.1个B. 2个C.3个D. 4个8. 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A.50 B.62 C.65 D.68二.填空题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2),B(5,5),C(5,2),存在点E,使△ACE和△ACB全等,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E点的坐标.10. 如图,△ABC中,H是高AD、BE的交点,且BH=AC,则∠ABC=________.11. 在△ABC中,∠C=90°,AC=BC,AD平分∠BAC,DE⊥AB于E.若AB=20cm,则△DBE的周长为_________.12. 如图,△ABC中,∠C=90°,ED∥AB,∠1=∠2,若CD=1.3cm,则点D到AB边的距离是_______.13. 如图,Rt△ABC中,∠B=90°,若点O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则∠AOC=_________.14. 如图,BA⊥AC,CD∥AB,BC=DE,且BC⊥DE.若AB=2,CD=6,则AE=_______.15. 如图所示,已知P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PA=3,PB=4,则PC的最大值是.16. 如图,点B的坐标为(4,4),作BA⊥x轴,BC⊥y轴,垂足分别为A,C,点D为线段OA的中点,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B、BC上沿A→B→C运动,当OP=CD时,点P的坐标为.三.解答题17.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求证:AE+CD=AC.18. 在四边形ABCP中,BP平分∠ABC,PD⊥BC于D,且AB+BC=2BD.求证:∠BAP+∠BCP=180°.19. 如图: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20.如图1,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1)如果AB=AC,∠BAC=90°,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2,线段CF、B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线段CF、BD的数量关系为;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2)如果AB≠AC,∠BAC是锐角,点D在线段BC上,当∠ACB满足什么条件时,CF⊥BC(点C、F不重合),并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C;【解析】解:A、(1)(5)(2)符合“SAS”,能判断△ABC与△DEF全等,故本选项错误;B、(1)(2)(3)符合“SSS”,能判断△ABC与△DEF全等,故本选项错误;C、(2)(3)(4),是边边角,不能判断△ABC与△DEF全等,故本选项正确;D、(4)(6)(1)符合“AAS”,能判断△ABC与△DEF全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2. 【答案】D;【解析】△ABD≌△CBD(SSS),故①正确;△AOD≌△COD(SAS),∴∠AOD=∠COD=90°,AO=OC,∴AC⊥DB,故②正确;四边形ABCD的面积==AC•BD,故③正确;故选D.3. 【答案】C;4. 【答案】B ;【解析】证△ADF≌△ABF,则∠ABF=∠ADF=∠ACB,所以FD∥BC.5. 【答案】B;【解析】∠C=∠E,∠B=∠FDE=180°-110°-40°=30°.6. 【答案】C;【解析】A项构不成三角形,B项是SSA,D项斜边和直角边一样长,是不可能的.7. 【答案】D;8. 【答案】A;【解析】易证∴△EFA≌△ABG得AF=BG,AG=EF.同理证得△BGC≌△DHC得GC=DH,CH=BG.故FH=FA+AG+GC+CH=3+6+4+3=16,故S=12(6+4)×16-3×4-6×3=50.二.填空题9. 【答案】(1,5)或(1,-1)或(5,-1);10.【答案】45°;【解析】Rt△BDH≌Rt△ADC,BD=AD.11.【答案】20cm;【解析】BC=AC=AE,△DBE的周长等于AB.12.【答案】1.3cm;【解析】AD是∠BAC的平分线,点D到AB的距离等于DC.13.【答案】135°;【解析】点O为角平分线的交点,∠AOC=180°-12(∠BAC+∠BCA)=135°.14.【答案】4;【解析】证△ABC≌△CED.15.【答案】3+4;【解析】解:如图,过点B作BE⊥BP,且BE=PB,连接AE、PE、PC,则PE=PB=4,∵∠ABE=∠ABP+90°,∠CBP=∠ABP+90°,∴∠ABE=∠CBP,在△ABE和△CBP中,,∴△ABE≌△CBP(SAS),∴AE=PC,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点A、P、E三点共线时AE最大,此时AE=AP+PE=3+4,所以,PC的最大值是3+4.故答案为:3+4.16.【答案】(2,4)或(4,2);【解析】①当点P在正方形的边AB上时,Rt△OCD≌Rt△OAP,∴OD=AP,∵点D是OA中点,∴OD=AD=OA,∴AP=AB=2,∴P(4,2),②当点P在正方形的边BC上时,同①的方法,得出CP=BC=2,∴P(2,4).三.解答题17.【解析】证明:如图所示,在AC上取点F,使AF=AE,连接OF,在△AEO和△AFO中,,12, AE AF AO AO=⎧⎪∠=∠⎨⎪=⎩∴△AEO≌△AFO(SAS).∴∠EOA=∠FOA.∵∠B=60°,∴∠AOC=180°-(∠OAC+∠OCA)=180°-12(∠BAC+∠BCA)=180°-12(180°-60°)=120°.∴∠AOE=∠AOF=∠COF=∠DOC=60°.在△COD和△COF中,,,,COD COF OC OC OCD OCF ∠=∠⎧⎪=⎨⎪∠=∠⎩∴ △COD ≌△COF (ASA ).∴ CD =CF .∴ AE +CD =AF +CF =AC .18.【解析】证明:过点P 作PE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E ,∵ BP 平分∠ABC ,PD ⊥BC ,PE ⊥AB ,∴PE =PD在Rt △PBE 与Rt △PBD 中,BP =BP ,PE =PD∴Rt △PBE ≌Rt △PBD (HL )∴BE =BD又∵AB +BC =2BD.∴AB +BD +DC =2BD ,即AB +DC =BD∴AE =DC由(SAS )可证Rt △PEA ≌Rt △PDC ,∴∠PAE =∠PCD∵∠BAP +∠PAE =180°∴∠BAP +∠BCP =180°.19.【解析】证明:在DA 上截取DN =DB ,连接NE ,NF ,则DN =DC , 在△DBE 和△DNE 中:∴△DBE ≌△DNE (SAS )∴BE =N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同理可得:CF =NF在△EFN 中EN +FN >E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 +CF >EF.20.【解析】证明:(1)①正方形ADEF 中,AD=AF ,∵∠BAC=∠DAF=90°,∴∠BAD=∠CAF,又∵AB=AC,∴△DAB≌△FAC,∴CF=BD,∠B=∠ACF,∴∠ACB+∠ACF=90°,即CF⊥BD.故答案为:CF⊥BD,CF=BD.②当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①的结论仍成立.由正方形ADEF 得AD=AF ,∠DAF=90°.∵∠BAC=90°,∴∠DAF=∠BAC,∴∠DAB=∠FAC,又∵AB=AC,∴△DAB≌△FAC,∴CF=BD,∠ACF=∠ABD.∵∠BAC=90°,AB=AC,∴∠ABC=45°,∴∠ACF=45°,∴∠BCF=∠ACB+∠ACF=90°.即CF⊥BD.(2)当∠ACB=45°时,CF⊥BD(如图).理由:过点A作AG⊥AC交CB的延长线于点G,则∠GAC=90°,∵∠ACB=45°,∠AGC=90°﹣∠ACB,∴∠AGC=90°﹣45°=45°,∴∠ACB=∠AGC=45°,∴AC=AG,∵∠DAG=∠FAC(同角的余角相等),AD=AF,∴△GAD≌△C AF,∴∠ACF=∠AGC=45°,∠BCF=∠ACB+∠ACF=45°+45°=90°,即CF⊥BC.。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001]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001]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撰稿:常春芳 责编:康红梅【学习目标】1.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 理解并能熟练地用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即“HL ”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知识网络】【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知识要点】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 HL SSS AAS SAS ASAAAS ASA 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 要点三、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判定 边角边(SAS ) 角边角(ASA ) 角角边(AAS ) 边边边(SSS )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 性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其他对应元素也相等,如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备注 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4) 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 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 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全等三角形.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2)证明:DC⊥BE .【思路点拨】△ABE与△ACD中,已经有两边,夹角可以通过等量代换找到,从而证明△ABE ≌△ACD;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导角可证垂直.【答案与解析】解:(1)△ABE≌△ACD证明:∠BAC =∠EAD =90° ∠BAC +∠CAE =∠EAD +∠CAE即 ∠BAE =∠CAD又AB =AC ,AE =AD ,△ABE ≌△ACD (SAS )(2)由(1)得∠BEA =∠CDA,又∠COE =∠AOD∠BEA +∠COE =∠CDA +∠AOD =90°则有∠DCE =180°- 90°=90°,所以DC ⊥BE.【总结升华】我们可以试着从变换的角度看待△ABE 与△ACD ,后一个三角形是前一个三角形绕着A 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对应边的夹角等于旋转的角度90°,即DC ⊥BE.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E ⊥AB ,AD ⊥AC ,AB =AC ,∠B =∠C ,求证:BD =CE.【答案】证明:∵AE ⊥AB ,AD ⊥AC ,∴∠EAB =∠DAC =90°∴∠EAB +∠DAE =∠DAC +∠DAE ,即∠DAB =∠EAC.在△DAB 与△EAC 中,DAB EAC AB AC B C ∠=∠⎧⎪=⎨⎪∠=∠⎩∴△DAB ≌△EAC (ASA )∴BD =CE.2、在△ABC 中,∠ACB=90°,AC=BC ,CD ⊥AE 与F ,BD ⊥BC 与B ,AE 为BC 边上的中线,(1)试说明:AE=CD .(2)若AC=15cm ,求线段BD 的长.【思路点拨】要证线段相等,可借助全等三角形进行求解,即可证Rt△ ACE≌ Rt△ CBD ,所以BD=EC ,再利用线段之间的转化,代入数值求出其长度.【答案与解析】证明:(1)∵∠ACB=90°,CD⊥AE,∴∠CAE+∠AEC=90°,∠AEC+∠BCD=90°∴∠BCD=∠EAC,在Rt△ACE 和Rt△CBD 中90BCD EAC AC CBCBD ACE ∠=∠=∠=∠=︒⎧⎪⎨⎪⎩∴Rt△ACE≌Rt△CBD(ASA ),∴AE=CD;(2)∵AE 为BC 边上的中线, ∴EC=BE=BC ,又∵AC=BC,AC=15, ∴CE==7.5,由(1)知Rt△ACE≌Rt△CBD,∴BD=EC,∴BD=7.5cm.【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发现并利用全等三角形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AE ⊥AB ,BC ⊥AB ,AE =AB ,ED =AC .求证:ED ⊥AC .【答案】证明:∵AE ⊥AB ,BC ⊥AB ,∴∠DAE =∠CBA =90°在Rt △DAE 与Rt △CBA 中,ED AC AE AB ⎧⎨⎩==,∴Rt △DAE ≌Rt △CBA (HL )∴∠E =∠CAB∵∠CAB +∠EAF =90°,∴∠E +∠EAF =90°,即∠AFE =90°即ED ⊥AC .类型二、巧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CB ,AB ∥CD.求证:∠B =∠ D.【思路点拨】∠B 与∠D 不包含在任何两个三角形中,只有添加辅助线A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构造出全等三角形.【答案与解析】证明:连接AC ,∵AD ∥CB ,AB ∥CD.∴∠1=∠2,∠3=∠4在△ABC 与△CDA 中1243AC CA ∠=∠⎧⎪=⎨⎪∠=∠⎩∴△ABC ≌△CDA (ASA )∴∠B =∠D【总结升华】添加公共边作为辅助线的时候不能割裂所给的条件,如果证∠A =∠C ,则连接对角线BD.举一反三:【变式】在ΔABC 中,AB =AC.求证:∠B =∠ C【答案】证明:过点A 作AD ⊥BC在Rt △ABD 与Rt △ACD 中AB AC AD AD=⎧⎨=⎩∴Rt △ABD ≌Rt △ACD (HL )∴∠B =∠C.(2).倍长中线法:【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例8】4、己知:在ΔABC 中,AD 为中线.求证:AD <()12AB AC +【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 =AD ,∵AD 为中线,∴BD =CD在△ADC 与△EDB 中DC DB ADC BDE AD ED =⎧⎪∠=∠⎨⎪=⎩∴△ADC ≌△EDB (SAS )∴AC =BE在△ABE 中,AB +BE >AE ,即AB +AC >2AD∴AD <()12AB AC +. 【总结升华】用倍长中线法可将线段AC ,2AD ,AB 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把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倍长中线法实际上是绕着中点D 旋转180°.举一反三:【变式】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 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 的取值范围是( )A.1 <x < 6B.5 <x < 7C.2 <x < 12D.无法确定【答案】A ;提示: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7-5<2x <7+5,所以选A 选项.(3).利用截长(或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5、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M 是AD 上任意一点,求证:MB -MC <AB -AC .【思路点拨】因为AB >AC ,所以可在AB 上截取线段AE =AC ,这时BE =AB -AC ,如果连接EM ,在△BME 中,显然有MB -ME <BE .这表明只要证明ME =MC ,则结论成立.【答案与解析】证明:∵AB >AC ,则在AB 上截取AE =AC ,连接ME .在△MBE 中,MB -ME <BE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AMC 和△AME 中,()()()AC AE CAM EAM AM AM =⎧⎪∠=∠⎨⎪=⎩所作,角平分线的定义,公共边, ∴ △AMC ≌△AME (SAS ).∴ MC =M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 BE =AB -AE ,∴ BE =AB -AC ,∴ MB -MC <AB -AC .【总结升华】充分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截长补短是关键.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动态型问题6、如图(1),AB ⊥BD 于点B ,ED ⊥BD 于点D ,点C 是BD 上一点.且BC =DE ,CD =AB .(1)试判断AC 与C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把△CDE 沿直线BD 向左平移,使△CDE 的顶点C 与B 重合,此时第(1)问中AC 与BE 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答案与解析】证明:(1)AC ⊥CE .理由如下:在△ABC 和△CDE 中,,90,,BC DE B D AB CD =⎧⎪∠=∠=︒⎨⎪=⎩∴ △ABC ≌△CDE (SAS ).∴ ∠ACB =∠E .又∵ ∠E +∠ECD =90°,∴ ∠ACB +∠ECD =90°.∴ AC ⊥CE .(2)∵ △ABC 各顶点的位置没动,在△CDE 平移过程中,一直还有AB C D '=,BC =DE ,∠ABC =∠EDC =90°,∴ 也一直有△ABC ≌△C DE '(SAS).∴ ∠ACB =∠E .而∠E +∠EC D '=90°,∴ ∠ACB +∠EC D '=90°.故有AC ⊥C E ',即AC 与BE 的位置关系仍成立.【总结升华】变还是不变,就看在运动的过程中,本质条件(本题中的两三角形全等)变还是没变.本质条件变了,结论就会变;本质条件不变,仅仅是图形的位置变了。

全等三角形复习巩固

全等三角形复习巩固

全等三角形复习巩固全等三角形复习巩固1复习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2、掌握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

4、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一、有关概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观察:把△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把△ABC 沿直线BC 翻折180º,得到△DBD 把△ABC 旋转180º,得到△AED.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1) 全等变换:平移、翻折、旋转变换(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P3)A BCA BC DAB CD E(3) 符号表示:△ABC≌△AED注: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4)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面积、周长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一种常用方法。

二、准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1. 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是对应边,一对最短的边是对应边. (1)2. 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大的角是对应角,一对最小的角是对应角. (1)3.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 (1)4. 全等三角形中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1)5. 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1)6. 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2)7.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3)(1) 已知:△ACO≌△BDO (2) 已知:△ABC ≌△DBC (3) 已知:△ABE≌△ACD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HL )注: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一. 选择题:1. 下列各图中,一定全等的是( ) A. 各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 两个等边三角形C. 各有一个角是︒45,腰长都是3cm 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 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2. 在ABC ∆和C B A '''∆中,B A AB ''=,A A '∠=∠,若证C B A ABC '''∆≅∆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A. B B '∠=∠B. C C '∠=∠C. C B BC ''=D. C A AC ''=3. 如图,∠1=∠2,∠C=∠D ,AC 、BD 交于E 点,D第2题第3题三. 解答题:1. 如图,已知∠1=∠2,∠3=∠4,EC=AD,求证:答案一. 1. D 2. C 3. C二. 1. ︒84 2. ︒125 3. 59三. 1. 证明:∵∠1=∠2 ……(1)准备条件∴ EBD EBD ∠+∠=∠+∠21 ∴ EBC ABD ∠=∠在ABD ∆与EBC ∆中, …… (2)指明范围 ……(3)列齐条件∴EBC ABD ∆≅∆(AAS ) …… (4)得出结论∴ AB=BE ,BC=DB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 证明:∵ AB ∥CD ∴ ∠1=∠2 ∴ O 为AC 中点 ∴ AO=CO 在ACD ∆与CAB ∆中,⎪⎩⎪⎨⎧==∠=∠CD AB AC AC 12 ∴CABACD ∆≅∆(SAS ) ∴ 43∠=∠(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D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F⎪⎩⎪⎨⎧=∠=∠∠=∠ECAD EBC ABD 43在AEO ∆与CFO ∆中,⎪⎩⎪⎨⎧∠=∠=∠=∠COF AOE COAO F E∴ CFO AEO ∆≅∆(AAS )3. 证明:(1)∵ DCB=180° ∵∠ ∵ ∴ AF=ED 在ABF ∆与DCE ∆中,⎪⎩⎨==DC AB ED AF∴ DCE ABF ∆≅∆(SAS ) ∴ BF=C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课后作业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梯形,AD∥BC,∠A=90°,BC=BD,CE⊥BD,垂足为E.(1)求证:△ABD≌△ECB;(2)若∠DBC=50°,求∠DCE的度数.分析:(2)因为∠DBC=50°,BC=BD,可求出∠BDC的度数,进而求出∠DCE的度数.解答:(1)证明:∵AD∥BC,∴∠ADB=∠EBC.在△ABD和△ECB中,∠A=∠CEB (已知)∠ADB=∠EBC(已证)BC=BD (已知)∴△ABD≌△ECB;(2)解:∵∠DBC=50°,BC=BD,∴∠EDC=(180°-50°)/2 = 65°,∴∠DCE= 90°-65°=25°.2、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E是AD上一点,F是AB上的一点,EF⊥EC,且EF=EC.(1)求证:△AEF≌△DCE.(2)若DE=4cm,矩形ABCD的周长为32cm,求AE 的长.证明(1)略(2)2(AE+AE+4)=32.得,AE=6(cm).全等三角形复习巩固2复习目标1、角平分线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doc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doc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责编:杜少波【学习目标】1.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知识网络】【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知识要点】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 HL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 要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一般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判定 边角边(SAS ) 角边角(ASA ) 角角边(AAS ) 边边边(SSS )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 性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其他对应元素也相等,如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备注 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 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 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 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典型例题】类型一、巧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倍长中线法1、已知,如图,△ABC中,D是BC中点,DE⊥DF,试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F EB A【思路点拨】因为D 是BC 的中点,按倍长中线法,倍长过中点的线段DF ,使DG =DF,证明△EDG ≌△EDF ,△FDC≌△GDB,这样就把BE 、CF 与EF 线段转化到了△BEG 中,利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证.【答案与解析】BE +CF >EF ;证明:延长FD 到G ,使DG =DF,连接BG 、EG∵D 是BC 中点∴BD=CD又∵DE⊥DF在△EDG 和△EDF 中ED ED EDG EDF DG DF =⎧⎪∠=∠⎨⎪=⎩∴△EDG ≌△EDF (SAS )∴EG=EF在△FDC 与△GDB 中⎪⎩⎪⎨⎧=∠=∠=DG DF BD CD 21∴△FDC≌△GDB(SAS)∴CF=BG∵BG+BE >EG∴BE+CF >EF【总结升华】有中点的时候作辅助线可考虑倍长中线法(或倍长过中点的线段).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所示,CE 、CB 分别是△ABC 与△ADC 的中线,且∠ACB =∠ABC .求证:CD =2CE .【答案】证明: 延长CE 至F 使EF =CE ,连接BF .∵ EC 为中线,∴ AE=BE.在△AEC与△BEF中,,,,AE BEAEC BEF CE EF=⎧⎪∠=∠⎨⎪=⎩∴△AEC≌△BEF(SAS).∴ AC=BF,∠A=∠FB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角相等)又∵∠ACB=∠ABC,∠DBC=∠ACB+∠A,∠FBC=∠ABC+∠A.∴ AC=AB,∠DBC=∠FBC.∴ AB=BF.又∵ BC为△ADC的中线,∴ AB=BD.即BF=BD.在△FCB与△DCB中,,,,BF BDFBC DBC BC BC=⎧⎪∠=∠⎨⎪=⎩∴△FCB≌△DCB(SAS).∴ CF=CD.即CD=2CE.(2).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2、(2016•海淀区校级模拟)如图,已知∠BAC=90°,AD⊥BC于点D,∠1=∠2,EF ∥BC交AC于点F.试说明AE=CF.【思路点拨】作EH⊥AB于H,作FG⊥BC于G,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H=ED,再证ED=FG,则EH=FG,通过证明△AEH≌△CFG即可.【答案与解析】解:作EH⊥AB于H,作FG⊥BC于G,∵∠1=∠2,AD⊥BC,∴EH=ED(角平分线的性质)∵EF∥BC,AD⊥BC,FG⊥BC,∴四边形EFGD是矩形,∴ED=FG,∴EH=FG,∵∠BAD+∠CAD=90°,∠C+∠CAD=90°,∴∠BAD=∠C,又∵∠AHE=∠FGC=90°,∴△AEH≌△CFG(AAS)∴AE=CF.【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由角平分线构造全等,综合利用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H ,G 分别在AC ,AB 上,且HD =BD.(1)求证:∠B 与∠AHD 互补;(2)若∠B +2∠DGA =180°,请探究线段AG 与线段AH 、HD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答案】证明:(1)在AB 上取一点M, 使得AM =AH, 连接DM.∵ ∠CAD=∠BAD, AD=AD,∴ △AHD≌△AMD.∴ HD=MD, ∠AHD=∠AMD.∵ HD=DB,∴ DB= MD.∴ ∠DMB=∠B.∵ ∠AMD+∠DMB =180︒,∴ ∠AHD+∠B=180︒.即 ∠B 与∠AHD 互补.(2)由(1)∠AHD=∠AMD, HD=MD, ∠AHD+∠B=180︒.∵ ∠B+2∠DGA =180︒,∴ ∠AHD=2∠DGA.∴ ∠AMD=2∠DGM.∵ ∠AMD=∠DGM+∠GDM.∴ 2∠DGM=∠DGM+∠GDM.∴ ∠DGM=∠GDM.∴ MD=MG.∴ HD= MG.∵ AG= AM +MG,∴ AG= AH +HD.(3).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构造全等三角形 3、(2015•新宾县模拟)如图,△ABC 中,AB=AC ,点P 是三角形右外一点,且∠APB=∠ABC .(1)如图1,若∠BAC=60°,点P 恰巧在∠ABC 的平分线上,PA=2,求PB 的长;(2)如图2,若∠BAC=60°,探究PA ,PB ,PC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若∠BAC=120°,请直接写出PA ,PB ,PC 的数量关系.M G H D C A【思路点拨】(1)AB=AC,∠BAC=60°,证得△ABC是等边三角形,∠APB=∠ABC,得到∠APB=60°,又点P恰巧在∠ABC的平分线上,得到∠ABP=30°,得到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出结果.(2)在BP上截取PD,使PD=PA,连结AD,得到△ADP是等边三角形,再通过三角形全等证得结论.(3)以A为圆心,以AP的长为半径画弧交BP于D,连接AD,过点A作AF⊥BP交BP 于F,得到等腰三角形,然后通过三角形全等证得结论.【答案与解析】解:(1)∵AB=AC,∠BAC=60°,∴△ABC是等边三角形,∠APB=∠ABC,∴∠APB=60°,又∵点P恰巧在∠ABC的平分线上,∴∠ABP=30°,∴∠PAB=90°,∴BP=2AP,∵AP=2,∴BP=4;(2)结论:PA+PC=PB.证明:如图1,在BP上截取PD,使PD=PA,连结AD,∵∠APB=60°,∴△ADP是等边三角形,∴∠DAP=60°,∴∠1=∠2,PA=PD,在△ABD与△ACP中,,∴△ABD≌△ACP,∴PC=BD,∴PA+PC=PB;(3)结论:PA+PC=PB.证明:如图2,以A 为圆心,以AP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BP 于D ,连接AD ,过点A 作AF ⊥BP 交BP 于F ,∴AP=AD ,∵∠BAC=120°,∴∠ABC=30°,∴∠APB=30°,∴∠DAP=120°,∴∠1=∠2,在△ABD 与△ACP 中,,∴△ABD ≌△ACP ,∴BD=PC ,∵AF ⊥PD ,∴PF=AP ,∴PD=AP , ∴PA+PC=PB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截长补短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 >AC,求证:AB -AC >BD -DC【答案】证明:在AB 上截取AE =AC,连结DE∵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D=∠CAD在△AED 与△ACD 中 ⎪⎩⎪⎨⎧=∠=∠=AD AD CAD BAD AC AEE D CB A∴△AED≌△ADC(SAS)∴DE=DC在△BED中,BE>BD-DC即AB-AE>BD-DC∴AB-AC>BD-DC(4).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4、(2016•海淀区校级模拟)如图,已知∠BAC=90°,AD⊥BC于点D,∠1=∠2,EF ∥BC交AC于点F.试说明AE=CF.【思路点拨】作EH⊥AB于H,作FG⊥BC于G,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H=ED,再证ED=FG,则EH=FG,通过证明△AEH≌△CFG即可.【答案与解析】解:作EH⊥AB于H,作FG⊥BC于G,∵∠1=∠2,AD⊥BC,∴EH=ED(角平分线的性质)∵EF∥BC,AD⊥BC,FG⊥BC,∴四边形EFGD是矩形,∴ED=FG,∴EH=FG,∵∠BAD+∠CAD=90°,∠C+∠CAD=90°,∴∠BAD=∠C,又∵∠AHE=∠FGC=90°,∴△AEH≌△CFG(AAS)∴AE=CF.【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已知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综合利用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5、如图所示,在△ABC中,AC=BC,∠ACB=90°,D是AC上一点,且AE垂直BD的延长线于E,12AE BD,求证:BD是∠ABC的平分线.【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AE和BC,交于点F,∵AC⊥BC,BE⊥AE,∠ADE=∠BDC(对顶角相等),∴∠EAD+∠ADE=∠CBD+∠BDC.即∠EAD=∠CBD.在Rt△ACF和Rt△BCD中.所以Rt△ACF≌Rt△BCD(ASA).则AF=B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AE=BD,∴AE=AF,即AE=EF.在Rt△BEA和Rt△BEF中,则Rt△BEA≌Rt△BEF(SAS).所以∠ABE=∠FB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BD是∠ABC的平分线.【总结升华】如果由题目已知无法直接得到三角形全等,不妨试着添加辅助线构造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使问题得以解决.平时练习中多积累一些辅助线的添加方法.类型二、全等三角形动态型问题【高清课堂:379111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巩固练习5】6、在△ABC中,∠ACB=90°,AC=BC,直线l经过顶点C,过A,B两点分别作l的垂线AE,BF,垂足分别为E,F.(1)如图1当直线l不与底边AB相交时,求证:EF=AE+BF.(2)将直线l绕点C顺时针旋转,使l与底边AB相交于点D,请你探究直线l在如下位置时,EF、AE、BF之间的关系,①AD>BD;②AD=BD;③AD<BD.【答案与解析】证明:(1)∵AE ⊥l ,BF ⊥l ,∴∠AEC =∠CFB =90°,∠1+∠2=90°∵∠ACB =90°,∴∠2+∠3=90°∴∠1=∠3。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知识网络】【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知识要点】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HLSSSAASSASASAAASASA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要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边边边(SSS)两直角边对应相等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斜边、直角边定理(HL)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其他对应元素也相等,如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备注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 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 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 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2015•西城区模拟)问题背景:(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探索延伸:(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即可证明△ABE≌△ADG,可得AE=AG,再证明△AEF≌△AGF,可得EF=FG,即可解题;(2)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即可证明△ABE≌△ADG,可得AE=AG,再证明△AEF≌△AGF,可得EF=FG,即可解题.【答案与解析】证明:(1)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故答案为 EF=BE+DF.(2)结论EF=BE+DF仍然成立;理由: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EF≌△AGF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AE⊥AB,AD⊥AC,AB=AC,∠B=∠C,求证:BD=CE.【答案】证明:∵AE⊥AB,AD⊥AC,∴∠EAB=∠DAC=90°∴∠EAB+∠DAE=∠DAC+∠DAE ,即∠DAB=∠EAC.在△DAB与△EAC中,DAB EAC AB AC B C ∠=∠⎧⎪=⎨⎪∠=∠⎩∴△DAB ≌△EAC (ASA )∴BD =CE.类型二、巧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CB ,AB ∥CD.求证:∠B =∠D.【思路点拨】∠B 与∠D 不包含在任何两个三角形中,只有添加辅助线A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构造出全等三角形.【答案与解析】证明:连接AC ,∵AD ∥CB ,AB ∥CD.∴∠1=∠2,∠3=∠4在△ABC 与△CDA 中1243AC CA ∠=∠⎧⎪=⎨⎪∠=∠⎩∴△ABC ≌△CDA (ASA )∴∠B =∠D【总结升华】添加公共边作为辅助线的时候不能割裂所给的条件,如果证∠A =∠C ,则连接对角线BD.举一反三:【变式】在ΔABC 中,AB =AC.求证:∠B =∠C【答案】证明:过点A作AD⊥BC在Rt△ABD与Rt△ACD中AB ACAD AD=⎧⎨=⎩∴Rt△ABD≌Rt△ACD(HL)∴∠B=∠C.(2).倍长中线法:【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例8】3、己知:在ΔABC中,AD为中线.求证:AD<()12AB AC+【答案与解析】证明:延长AD至E,使DE=AD,∵AD为中线,∴BD=CD在△ADC与△EDB中DC DBADC BDEAD ED=⎧⎪∠=∠⎨⎪=⎩∴△ADC≌△EDB(SAS)∴AC=BE在△ABE中,AB+BE>AE,即AB+AC>2AD∴AD<()12AB AC+.【总结升华】用倍长中线法可将线段AC,2AD,AB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把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倍长中线法实际上是绕着中点D旋转180°.举一反三:【变式】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 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 的取值范围是( ) <x < 6 <x < 7 <x < 12 D.无法确定【答案】A ;提示: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7-5<2x <7+5,所以选A 选项.(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4、在ΔABC 中,AB >AC.求证:∠B <∠C【答案与解析】证明:作∠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把△ADC 沿着AD 折叠,使C 点与E 点重合.在△ADC 与△ADE 中A C AE CAD EAD AD AD =⎧⎪∠=∠⎨⎪=⎩∴△ADC ≌△ADE (SAS )∴∠AED =∠C∵∠AED 是△BED 的外角,∴∠AED >∠B ,即∠B <∠C.【总结升华】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举一反三:【变式】(2015•开县二模)如图,已知,∠BAC=90°,AB=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且CE⊥BD 交BD 延长线于点E .(1)若AD=1,求DC ;(2)求证:BD=2CE .【答案】解:(1)如图1,过点D 作DH⊥BC 于H ,∵AB=AC,∠BAC=90°,∴∠BCA=45°,∴DH=CH,∵BD是∠ABC的平分线,∴DH=AD=1,∴CD=;(2)如图2,延长CE、BA相交于点F,∵∠EBF+∠F=90°,∠ACF+∠F=90°,∴∠EBF=∠ACF,在△ABD和△ACF中∴△ABD≌△ACF(ASA),∴BD=CF,在△BCE和△BFE中,∴△BCE≌△BFE(ASA),∴CE=EF,∴BD=2CE.(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5、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M是AD上任意一点,求证:MB-MC<AB-AC.【思路点拨】因为AB >AC ,所以可在AB 上截取线段AE =AC ,这时BE =AB -AC ,如果连接EM ,在△BME 中,显然有MB -ME <BE .这表明只要证明ME =MC ,则结论成立.【答案与解析】证明:∵AB >AC ,则在AB 上截取AE =AC ,连接ME .在△MBE 中,MB -ME <BE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AMC 和△AME 中,()()()AC AE CAM EAM AM AM =⎧⎪∠=∠⎨⎪=⎩所作,角平分线的定义,公共边, ∴ △AMC ≌△AME (SAS ).∴ MC =M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 BE =AB -AE ,∴ BE =AB -AC ,∴ MB -MC <AB -AC .【总结升华】充分利用角平分线的对称性,截长补短是关键.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动态型问题6、如图(1),AB ⊥BD 于点B ,ED ⊥BD 于点D ,点C 是BD 上一点.且BC =DE ,CD =AB .(1)试判断AC 与C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把△CDE 沿直线BD 向左平移,使△CDE 的顶点C 与B 重合,此时第(1)问中AC 与BE 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答案与解析】证明:(1)AC ⊥CE .理由如下:在△ABC 和△CDE 中,,90,,BC DE B D AB CD =⎧⎪∠=∠=︒⎨⎪=⎩∴ △ABC ≌△CDE (SAS ).∴ ∠ACB =∠E .又∵ ∠E +∠ECD =90°,∴ ∠ACB +∠ECD =90°.∴ AC ⊥CE .(2)∵ △ABC 各顶点的位置没动,在△CDE 平移过程中,一直还有AB C D '=,BC =DE ,∠ABC =∠EDC =90°,∴ 也一直有△ABC ≌△C DE '(SAS).∴ ∠ACB =∠E .而∠E +∠EC D '=90°,∴ ∠ACB +∠EC D '=90°.故有AC ⊥C E ',即AC 与BE 的位置关系仍成立.【总结升华】变还是不变,就看在运动的过程中,本质条件(本题中的两三角形全等)变还是没变.本质条件变了,结论就会变;本质条件不变,仅仅是图形的位置变了.结论仍然不变.举一反三:【变式】如图(1),△ABC 中,BC =AC ,△CDE 中,CE =CD ,现把两个三角形的C 点重合,且使∠BCA =∠ECD ,连接BE ,AD .求证:BE =AD .若将△DEC 绕点C 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 与AD 还相等吗?为什么?【答案】证明:∵∠BCA =∠ECD ,∴∠BCA -∠ECA =∠ECD -∠ECA ,即∠BCE =∠ACD在△ADC 与△BEC 中 ACD=BCE AC BC CD CE =⎧⎪∠∠⎨⎪=⎩∴△ADC ≌△BEC(SAS)∴BE =AD .若将△DEC 绕点C 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 与AD 还相等,因为还是可以通过SAS 证明△ADC ≌△BEC.。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本文介绍了八年级上册数学中的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

要点一介绍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其中包括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斜边、直角边定理(HL)、边边边(SSS)等判定方法,并说明了对应元素相等的性质。

要点二介绍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包括找夹角、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等方法。

要点三介绍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以及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

要点四介绍了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包括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证明角相等的方法等。

XXX∠FAE。

又∠EAG+∠XXX∠BAG=180°。

AEF≌△AGF(AAS)。

XXX.结论:BE=FD,EF=FD/2.2、(2014•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且AD=AC.连接CD,交AB于E点.证明:AE=DE.思路点拨】1)延长AD交CE于点F;2)证明△AFE≌△CFD,得到∠AFE=∠CFD,再证明△AED≌△CED,得到AE=DE.答案与解析】证明:(1)连接AF,CF,DF,因为AB=AC,AD=AC,∴∠BAD=∠CAD,∠AFD=∠CFD。

又∠AFE=∠XXX,∴△AFE≌△CFD(AAS)。

AE=DE.证明:作角平分线AD,连接BD,CD.AB=AC。

BAD=∠CAD。

又∠ABD=∠ACD。

ABD≌△ACD(AAS)。

BD=CD。

又∠BDA=∠CDA。

BDA≌△CDA(SAS)。

B=∠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AAS和SAS定理。

证明:过点A作AD⊥BC,则在Rt△ABD与Rt△ACD 中,由于AB=AC,AD=AD,根据HL(斜边-直角边-斜边)可得Rt△ABD≌Rt△ACD,因此∠B=∠C。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

全等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知识网络】【要点梳理】【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知识要点】要点一、全等三角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要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与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 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 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 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 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 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与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典型例题】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2015•西城区模拟)问题背景:(1)如图1:在四边形中,,∠120°,∠∠90°.E,F分别是,上的点.且∠60°.探究图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到点G.使.连结,先证明△≌△,再证明△≌△,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探索延伸:(2)如图2,若在四边形中,,∠∠180°.E,F分别是,上的点,且∠∠,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延长到点G.使.连结,即可证明△≌△,可得,再证明△≌△,可得,即可解题;(2)延长到点G.使.连结,即可证明△≌△,可得,再证明△≌△,可得,即可解题.【答案与解析】证明:(1)在△与△中,在△与△中,故答案为.(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延长到点G.使.连结,在△与△中,在△与△中,【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B=∠C,求证:=.【答案】证明:∵⊥,⊥,∴∠=∠=90°∴∠+∠=∠+∠,即∠=∠.在△与△中,类型二、巧引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如图:在四边形中,∥,∥.求证:∠B=∠D.【思路点拨】∠B与∠D不包含在任何两个三角形中,只有添加辅助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构造出全等三角形.【答案与解析】证明:连接,∴∠1=∠2,∠3=∠4在△与△中∴∠B=∠D【总结升华】添加公共边作为辅助线的时候不能割裂所给的条件,如果证∠A=∠C,则连接对角线.举一反三:【变式】在Δ中,=.求证:∠B=∠C【答案】 证明:过点A 作⊥ 在△与△中 ∴∠B =∠C. (2).倍长中线法:【高清课堂:388614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例8】3、己知:在Δ中,为中线.求证:<()12AB AC +【答案与解析】 证明:延长至E ,使=, ∵为中线, 在△与△中在△中,+>,即+>2【总结升华】用倍长中线法可将线段,2,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把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倍长中线法实际上是绕着中点D 旋转180°. 举一反三:【变式】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与7, 则第三边的中线长x 的取值范围是( )A.1 <x < 6B.5 <x < 7C.2 <x < 12D.无法确定【答案】A ;提示: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7-5<2x<7+5,所以选A选项.(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4、在Δ中,>.求证:∠B<∠C【答案与解析】证明:作∠A的平分线,交于D,把△沿着折叠,使C点与E点重合.在△与△中∴∠=∠C∵∠是△的外角,∴∠>∠B,即∠B<∠C.【总结升华】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举一反三:【变式】(2015•开县二模)如图,已知,∠90°,,是∠的平分线,且⊥交延长线于点E.(1)若1,求;(2)求证:2.【答案】解:(1)如图1,过点D作⊥于H,∵,∠90°,∴∠45°,∵是∠的平分线,∴1,(2)如图2,延长、相交于点F,∵∠∠90°,∠∠90°,在△与△中在△与△中∴2.(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5、如图所示,已知△中>,是∠的平分线,M是上任意一点,求证:-<-.【思路点拨】因为>,所以可在上截取线段=,这时=-,如果连接,在△中,显然有-<.这表明只要证明=,则结论成立.【答案与解析】证明:∵>,则在上截取=,连接.在△中,-<(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与△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总结升华】充分利用角平分线的对称性,截长补短是关键.类型三、全等三角形动态型问题6、如图(1),⊥于点B,⊥于点D,点C是上一点.且=,=.(1)试判断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把△沿直线向左平移,使△的顶点C与B 重合,此时第(1)问中与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答案与解析】证明:(1)⊥.理由如下:在△与△中,,90,,BC DEB DAB CD=⎧⎪∠=∠=︒⎨⎪=⎩∴∠=∠E.又∵∠E+∠=90°,∴∠+∠=90°.(2)∵△各顶点的位置没动,在△平移过程中,一直还有AB C D'=,=,∠=∠=90°,∴也一直有△≌△C DE'().∴∠=∠E.而∠E+∠EC D'=90°,∴∠+∠EC D'=90°.故有⊥C E',即与的位置关系仍成立.【总结升华】变还是不变,就看在运动的过程中,本质条件(本题中的两三角形全等)变还是没变.本质条件变了,结论就会变;本质条件不变,仅仅是图形的位置变了.结论仍然不变.举一反三:【变式】如图(1),△中,=,△中,=,现把两个三角形的C点重合,且使∠=∠,连接,.求证:=.若将△绕点C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与还相等吗?为什么?【答案】证明:∵∠=∠,∴∠-∠=∠-∠,即∠=∠在△与△中若将△绕点C旋转至图(2),(3)所示的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与还相等,因为还是可以通过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掌握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证明;●能用三角形的全等和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选用合适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策略:●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在三角形全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通过练习加深本章知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二、学习与应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知识点一:全等形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要点诠释:(1)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互相重合的边叫做,互相重合的角叫做.(2)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容易写出对应边、对应角.例如,△ABC与△DFE全等,点A与点,点B与点,点C与点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FE,而不写作△ABC≌△EFD等其他形式.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知识点四: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边角边: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注:运用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抓住角是两边的夹角,边是夹这个角的两边,不要错误认为:两个三角形只要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二)角边角: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三)边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四)角角边:两个和其中一个角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五)斜边、直角边(HL):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和一条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注:(1)HL定理是三角形所独有的,对于一般三角形不成立.(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已经有一对直角相等的条件,只需找另个条件即可,而这两个条件中必须有对应相等,与一般三角形全等一样,只有三个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知识点五:如何选定判定方法(一)条件是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时,可选用SAS、AAS、.(二)条件是两角对应相等时,可选用 、 .(三)条件是两边对应相等时,可选用 、 .(四)条件是直角三角形时,可选用 ,也可选用SAS 、AAS 、ASA 、SSS 。

知识点六:角平分线(一)角平分线的两种定义(1)把一个角分成两个 的角的 叫做角的平分线.(2)角的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角的两边 的点的集合.(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 .(三)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 上.类型一: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例1.如图:BE 、CF 相交于点D ,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且DE=DF 。

求证:AB=AC 。

思路点拨:挖掘并合理运用隐含条件:(1)隐含相等的线段:公共边、线段的和(或差);(2)隐含相等的角: 公共角、对顶角、角的和或差。

解析:经典例题-—自主学习认真分析、解答下列例题,尝试总结提升各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技巧,然后完成举一反三。

若有其它补充可填在右栏空白处。

更多精彩请参看网校资源ID :#jdlt0#211813B C A F ED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BE⊥AC,CF⊥AB,BM=AC,CN=AB。

求证:(1)AM=AN;(2)AM⊥AN。

答案:【变式2】如图:∠BAC=90°,CE⊥BE,AB=AC ,∠ABE=∠CBE,求证:BD=2EC。

答案:类型二:构造全等三角形例2.如图,△ABC与△ABD中,AD与BC相交于O点,∠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不再添加其它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使AC=BD,并给出证明。

你添加的条件是:。

思路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型题目,此类题目一般包括: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FBMNE1234BED合开放型。

此类题目的答案一般不唯一。

本题答案就不唯一,若按照以下方式之一来添加条件:①,②,③,④,都可得,从而有AC=BD。

答案: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AB=AD,BC=CD,AC、BD相交于E。

由这些条件可以得到若干结论,请你写出其中三个正确的结论。

(不要添加字母和辅助线,不要求证明)结论1:结论2:结论3:答案:【变式2】如图,点E在AB上,AC=A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图中存在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

所添条件。

你得到的一对全等三角形是△≌△解析:类型三: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例3.已知:如图所示,CD ⊥AB 于点D ,BE ⊥AC 于点E ,BE 、CD 交于点O ,且AO 平分∠BAC ,求证:OB=OC .思路点拨:由CD ⊥AB ,BE ⊥AC ,可知∠ADC=∠AEB= °,又由OA 平分∠BAC 可知, ,再利用“ ”证明出△OBD ≌△OCE ,从而得到OB=OC . 证明:总结升华: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ABC △中,90C ∠=o ,AD 平分CAB ∠,8cm 5cm BC BD ==,,那么D 点到直线AB 的距离是 cm .ABC答案:类型四:三角形全等和角平分线的综合应用(常见辅助线的添法)☆例4.如图所示,在△ABC中,AC=BC,∠ACB=90°,D是AC上一点,且AE垂直BD的延长线于E,AE=12BD,求证:BD是∠ABC的平分线.思路点拨:如果B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应有= ,根据已知条件,很难找到这两个角相等的直接条件,但可以延长和,令其交于一点,先证出全等三角形,再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解题.证明: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如图所示,PA=PB,∠1+∠2=180°,求证:OP平分∠AOB.解:☆☆【变式2】如图所示,△ABC中,AB>AC,∠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DM相交于D,过D作DE⊥AB于E,作DF⊥AC于F,求证:BE=CF.证明:☆【变式3】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1=∠2,求证:AB=AC.证明:类型五:探究型题例5.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1)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已知:△ABC、△A1B1C1均为锐角三角形,AB=A1B1,BC=B1C1,∠C=∠C1。

求证:△ABC≌△A1B1C1。

(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2)归纳与叙述: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

思路点拨:虽然已有三个条件,然而它们构不成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但至少提供了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另一条件只能通过作来得到。

解析: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1】两个全等的含30°,60°角的三角板ADE和三角板ABC如图所示放置,E,A,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取BD的中点M,连结ME,MC。

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变式2】已知Rt△ABC中,∠C=90°(1)根据要求作图(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画法)①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②作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交AC于F,垂足为H;③连接ED。

(2)在(1)的基础上写出一对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并加以证明。

答案:类型六:利用三角形全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6.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ABC,•得到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如图),判定△EDC≌△ABC的理由是()A.边角边公理 B.角边角公理; C.边边边公理 D.斜边直角边公理思路点拨: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语言或数学符号,然后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答案:总结升华: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有一湖的湖岸在A、B之间呈一段圆弧状,A、B间的距离不能直接测得.•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或方法设计测量方案,求出A、B间的距离吗?答案:三、总结与测评要想学习成绩好,总结测评少不了!课后复习是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学习效果,弥补知识缺漏,提高学习能力。

(一)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步骤及注意的问题(1)先指明在哪两个三角形中研究问题.(2)按边、角的顺序列出全等的 个条件,并用大括号括起来.(3)写出结论,让两个全等三角形中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顺序对齐.(4)在证明中要步步有根据.(二)三角形全等的一个应用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 来解决。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 成果测评 现在来检测一下学习的成果吧!请到网校测评系统和模拟考试系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测试。

总结规律和方法——强化所学认真回顾总结本部分内容的规律和方法,熟练掌握技能技巧。

相关内容请参看网校资源ID :#tbjx14#211813测评系统分数:模拟考试系统分数:如果你的分数在80分以下,请进入网校资源ID:#cgcp0#211813做基础达标部分的练习,如果你的分数在80分以上,你可以进行能力提升题目的测试。

自我反馈学完本节知识,你有哪些新收获?总结本节的有关习题,将其中的好题及错题分类整理。

如有问题,请到北京四中网校的“名师答疑”或“互帮互学”交流。

我的收获习题整理题目或题目出处所属类型或知识点分析及注意问题好题错题注:本表格为建议样式,请同学们单独建立错题本,或者使用四中网校错题本进行记录。

○网○校○重○要○资○源知识导学: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211813)视听课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15991);三角形综合应用(二)(#26749);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212737)若想知道北京四中的同学们在学什么,请去“四中同步”看看吧!和四中的学生同步学习,同步提高!更多资源,请使用我们网校的学习引领或搜索功能来查看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