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变电站勘察报告

变电站勘察报告

1 前言1.1 拟建工程概况由青岛市电力设计院委托我单位勘察的青岛创新工业园变电站位于青岛市创新工业园规划7号线以北、规划4号线以西。

拟建工程规划占地面积42.0m×30.0m。

拟建建筑物为2F变电站,设计室内坪±0.00=5.97m,基底标高为3.37m。

该变电站拟采用筏基,框架结构。

该工程由青岛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本次勘察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针对拟建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遵循有关规范规程,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任务是:1)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5)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6)评价场地地震效应;7)根据拟建建筑物特征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1.3勘察工作概述1.3.1 勘察方案按照甲方委托书要求,依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结合拟建工程特征,布置勘探及试验工作量如下:1 勘探点布置与终孔原则本次勘察,勘探点按拟建建筑物的周边、角点均匀布设,共布设勘探点9点,勘探点间距15.0~21.0米。

终孔原则:勘探孔深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且进入基础底板以下不小于5.0米。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遇基岩等稳定地层,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

2 原位测试1)标准贯入试验:对粘土层和强风化岩层进行,揭露主要土层每层不少于6次,评价岩土层的均匀性,并为承载力的确定提供依据。

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填土层进行,不少于3孔,确定填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均匀性,并为承载力的确定提供依据。

3)电阻率测试:不少于32点。

3样品采集在施工现场,对场地内粉质粘土取原状土,孔数不少于揭露孔数1/3,且数量不少于6件,钻孔内取水样不少于2件。

ijv某市西江镇变电站详勘报告

ijv某市西江镇变电站详勘报告
勘探孔平面图 1:100xx电力设计有制图人描图人设计图号比例日期2007,435kV xx变电站 工程#1电容器组事故油池4mx3.2m电容器组#2H=25mN9.地质勘探公司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对钻孔点数量、位置及深度作想应的调整,应能满足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建议施工方法等;以及场地道路、挡土墙等地基处理建议;本勘探布孔是根据建筑物特点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要求布置,7.本工程共布置勘探孔10个,其中一般性勘探孔5个,控制性勘探孔5个,控制性勘探孔要求钻入建议持力层岩以下8.00米,一般性勘探孔要求钻入1.详细查明场地附近地形地貌、地层分布、地层层序、地质年代、岩2.详细查明岩土特征、岩土分布、岩土界面,划分和描述工程地质层;饱和砂层、断裂、不均匀风化、风化深槽)的特征和分布范围,重点查明地下水补给;排泄及迳流条件、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及水化特征;评价6.提供基础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基础的类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详细查明勘察范围内及其附近特殊性土和各类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评价各类特征地质、不良地质的特征及对施工的影响,提出处理措施建议;4.详细查明地下水的性质、类型、埋藏情况;评价地层渗水性、地层富水性;5.判定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并计8.钻探前请根据建筑总图及与业主协商,确定钻控区域,确认建构筑物位置。勘探孔施工说明:勘探技术要求主要如下:算液化指数;10.图例说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的腐蚀性;建议持力层以下5.00米;一般性勘探孔, 共5个控制性性钻探孔,共5个。层产状、岩层接触关系构造特征;663080005000126009770240096001260090604000200040002000120005000500029903000400015004000勘探孔平面图 6990301040003000240015410围墙中心线4200038000附件1:勘探孔平面图及技术要求}

xx变电站勘察报告

xx变电站勘察报告

XXX变电站改造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XXXX勘察公司二○一九年三月目录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一)拟建工程概况 (1)(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1)(三)依据的勘察技术标准 (2)(四)工程勘察等级 (2)(五)勘察工作布置、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2)二、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一)自然地理、气象及水文情况 (3)(二)区域地质背景 (4)(三)不良地质作用 (4)(四)地层特征 (4)(五)地下埋藏物 (5)(六)地下水和地表水 (5)三、岩土参数统计 (5)四、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一)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6)(二)场地地震效应影响 (6)(三)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6)(四)地下水评价 (7)(五)土的腐蚀性评价 (7)(六)岩土工程参数分析 (8)(七)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8)五、结论与建议 (8)附图: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工程地质剖面图 (2)钻孔柱状图 (4)附表: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1)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1)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 (1)水分析报告 (1)附件:工程勘察任务书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一)拟建工程概况我院受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委托,对XXXX县66kv变电站改造工程项目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场地位于XXXX县市XXXX县变电所院内,拟建建筑物为两根钢管杆和一个配电室。

钢管杆设计高度约10m,直径约25cm,基础埋深8~10m;配电室(1F)尺寸为9m×28m。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根据建设单位布置的钻孔位置开展工程钻探工作,查明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范围、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4)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水位,判定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对拟建场地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出基础形式建议;(6)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及抗震设防烈度;(6)提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变电站勘察报告

变电站勘察报告

广西金桂二期中配110kV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阶段)广西基础勘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部甲级证书:201007-k j二0一一年四月广西金桂二期中配110kV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负责:梁宁克校对:周永炼审核:沈健审定:沈雁明总经理:夏志永广西基础勘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部甲级证书:201007-k j二0一一年四月目录1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自然地理及气候特征 (1)2勘察工作 (1)2.1遵循的技术标准 (1)2.2收集的地形、地质资料 (2)2.3勘察等级 (2)2.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量 (2)3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3)3.1区域地质构造 (3)3.2地震 (5)4拟建工程地质条件 (5)4.1地形地貌 (5)4.2地层岩性 (6)4.3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6)4.4水文地质特征及供水条件 (7)5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7)5.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 (7)5.2场地膨胀性评价 (7)5.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7)5.4地基土强度分析 (8)5.5地基均匀性评价 (8)5.6不良地质作用 (8)6基础型式分析 (8)6.1天然地基评价 (8)7地下矿产资源及文物状况 (8)8结论与建议 (8)附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2、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4、土工试验报告附图: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部分钻孔柱状图1概述1.1工程概况本工程新建广西金桂二期中配110kV变电站一座,位于钦州港口区大揽坪,占地面积约为63.36×22.00㎡,地上4层,主变3个及电缆层、竖井等配套设施,框架结构,基础型式及整平标高等未确定。

初步确定场地整平标高与目前地面相近,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1.2自然地理及气候特征拟建场地所处区域位于钦州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20kV城口输变电线路工程工程初步勘察报告

220kV城口输变电线路工程工程初步勘察报告

检索号:55-S436C-G0102220kV城口输变电工程初步勘察线路工程地质初勘报告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甲级二OO六年四月重庆220kV城口输变电工程初步勘察第一卷第一册线路工程地质初勘报告批准:审核:校核:编制: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甲级二OO六年四月重庆220kV 、110kV城口输电工程地质初勘报告一、概述城口输电工程包括220kV白城线接通、220kV城口变电站与110kV高坪坎变电站接通、220kV城口变电站与110kV高燕变电站接通。

该输电工程位于重庆市的东北城口县高燕至茅坪一带。

线路走廊区域在大地构造上属大巴山帚状构造带城口—高燕—修齐复式向斜中部和南部边缘,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见构造图)。

线路走廊区域主要为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多呈相对高差达百余米的喀斯特深沟1、220kV白城线路接通和220kV城口变电站与110kV高坪坎变电站接通线路220kV白城线路接通和220kV城口变电站与110kV高坪坎变电站接通线路,都由拟建城口220kV变电站出线后跨越任河,经棉沙窝和庙子垭口在缺地湾附近和夏家沟与已建成的220kV白城线和110kV高坪坎变电站线路接通,220kV接通段长1Km,110kV接通段长2Km,接通塔位高程在739—910米,塔位地形的最大相对高差达171米。

沿途主要地层为:寒武系下统水井沱组(∈1S)的鲕状结晶灰岩、炭质页岩、灰质页岩及薄层砂岩和砂质页岩,线路在跨越任河时将跨越两条羽状扭性断裂(见构造图)。

该接通段以石灰岩为主,砂岩和页岩次之,地质、地貌条件较好,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和深切割地貌不太发育(见下面照片),塔与塔之间的相对高差比较大,此段土、松砂石和岩石之比约为1∶0∶9。

照片1 白城线、高坪坎线接通塔与城口变的相关位置2、220kV城口变电站与110kV高燕变电站接通220kV城口变电站与110kV高燕变电站接通线路,南北二个方案的地质条件基本相同,北方案全长8.3Km,南方案全长9.6Km。

110kV变电站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0kV变电站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36-Q1450K-G01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可研设计阶段110kV变电站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单位:湖南送变电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一月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工程勘察证书批准:审核:校核:编写:专业乙级编号:182078-k y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目次1 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1)1.3勘察依据 (1)1.4遵循的规程、规范 (2)1.5岩土工程勘查等级 (2)1.6工作概述 (2)2 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 (3)2.1地质构造 (3)2.2地震地质 (4)3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5)3.1场地地形、地貌 (5)3.2场地岩土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5)3.3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的分析与选定 (6)4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7)4.1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水质评价 (7)4.2对变电所生活及施工用水开采的建议 (8)5 场地土壤视电阻率 (8)6 场地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9)6.1场地类别划分 (9)6.2场地地震效应 (9)6.3场地不良地质作用 (9)7 地基岩土层工程地质性能分析与评价 (10)8 主要建(构)筑物基础型式的建议 (10)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9 填方与挖方 (11)10 边坡稳定性分析 (11)11 结论与建议 (12)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附件目录钻探现场验证照片附图目录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1 前言1.1 工程概况辰溪110kV变电站拟建站址位于长城北路与县城远期规划道路(城东新区外围临界段规划路)交汇处以东,距离县城环线约500m,临近城东新区外围临界线,为城镇近郊。

110kV变电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0kV变电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0kV变电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杭州市余杭区110kV金渡变电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勾庄小洋坝村所属土地内,占地面积3763平方米。

拟建变电主变压器设备基础、变电楼等构筑物,构筑物单柱最大荷载为3500kNo受建设单位杭州市电力局设计所委托,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岩土工程详勘工作。

L2勘察目的查明场区地形地貌特征和各岩土层分布、变化规律及物理力学性质;查明有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查明地下水类型、埋深及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提供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有关岩土技术参数,为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提出经济合理的方案及建议。

1.3本工程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和依据•业主提供的有关图件•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省标《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L4勘探工作量本次勘察采用机钻孔取样、分层鉴定,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工作。

野外勘探工作为2004年12月17日至12月23日,完成勘探工作量见表lo勘探工作量表表1各勘探点位置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地面高程为黄海高程系。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冲海积平原地貌单元,场区现为农田,地势平坦,地面高程约2.71m-3.65m。

2.2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勘探查明,勘探深度内场区地基土可分为9个大层,细分为11个亚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层耕植土:灰色,稍湿,以粉质粘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全区分布,层厚0.50〜0.70m。

②层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可塑,可见云母、氧化铁,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滑,局部含粉土团块。

电力勘察报告

电力勘察报告

电力勘察报告报告编号:DLKC20190101勘察单位:XXX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勘察项目:XXX电站勘察时间:2018年12月1日-2019年1月1日报告时间:2019年1月10日报告目的本报告是为了对XXX电站的电力勘察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为后续的电力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勘察范围本次勘察的范围主要涉及XXX电站的电力设备和布局,输变电系统和配电系统以及用电厂房和线路等。

勘察内容1.电力设备和布局通过实地勘察和现场测量,我们发现XXX电站的电力设备和布局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电力设备分布不均匀,有的设备集中在同一区域,有的设备分布较分散,导致配电负荷不均衡。

(2)一些电力设备安装在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地方,容易影响电力的稳定供应。

(3)电力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比较滞后,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1)采用智能电力布局方法,对电力设备分布进行调整,并确保同类设备分散布局。

(2)将易受外界干扰的设备进行迁移或加以保护。

(3)对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或更换,并建立设备台账,保证日常维护和管理。

2.输变电系统和配电系统我们对XXX电站的输变电系统和配电系统进行了检测和测量,发现了以下问题:(1)部分变压器有过载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2)部分导线和电缆老旧,需要进行更新。

(3)配电柜温度过高,需要进行防火措施。

我们建议:(1)对有过载现象的变压器进行检修或更新。

(2)配电柜添加通风口和散热设备,确保温度不超过40℃。

(3)对老旧导线和电缆进行更换。

3.用电厂房和线路我们对用电厂房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了以下问题:(1)用电线路随意穿越,存在安全风险。

(2)用电厂房的防雷设备不完善,存在雷击风险。

我们建议:(1)重新对用电线路进行规划和布置。

(2)对用电厂房进行防雷处理,增强防雷能力。

结论本次电力勘察发现了XXX电站在电力设备和布局、输变电系统和配电系统以及用电厂房和线路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也为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10kV变电站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0kV变电站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36-Q1450K-G01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可研设计阶段110kV变电站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单位:湖南送变电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一月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工程勘察证书批准:审核:校核:编写:专业乙级编号:182078-k y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目次1 前言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1)1.3勘察依据 (1)1.4遵循的规程、规范 (2)1.5岩土工程勘查等级 (2)1.6工作概述 (2)2 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 (3)2.1地质构造 (3)2.2地震地质 (4)3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5)3.1场地地形、地貌 (5)3.2场地岩土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5)3.3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的分析与选定 (6)4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7)4.1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水质评价 (7)4.2对变电所生活及施工用水开采的建议 (8)5 场地土壤视电阻率 (8)6 场地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9)6.1场地类别划分 (9)6.2场地地震效应 (9)6.3场地不良地质作用 (9)7 地基岩土层工程地质性能分析与评价 (10)8 主要建(构)筑物基础型式的建议 (10)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9 填方与挖方 (11)10 边坡稳定性分析 (11)11 结论与建议 (12)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附件目录钻探现场验证照片附图目录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怀化辰溪城东110kV输变电工程(110kV变电站部分)可研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文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用1 前言1.1 工程概况辰溪110kV变电站拟建站址位于长城北路与县城远期规划道路(城东新区外围临界段规划路)交汇处以东,距离县城环线约500m,临近城东新区外围临界线,为城镇近郊。

变电站勘察报告范文模板

变电站勘察报告范文模板

变电站勘察报告范文模板一、引言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电能转换、传输和分配的重要功能。

本报告旨在对某变电站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评估,以确定其现状和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背景介绍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变电站的位置、规模和主要功能等基本信息,同时说明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依据。

三、勘察方法和过程我们采用了多种勘察方法,包括现场实地勘察、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具体勘察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列出具体的步骤)四、变电站设备情况本节将分别对变电站的主要设备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隔离开关和保护设备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评估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潜在问题,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

五、电力系统连接与运行状况本节主要对变电站与电力系统的连接关系和接线图进行详细描述,并评估其运行状况和潜在问题。

我们还需要对供电能力、负荷分布等进行分析。

六、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评估在本节中,我们将列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消防设备不完善等,并对其进行具体评估。

同时,我们还将评估变电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电磁辐射等。

七、问题分析和改进建议本节将综合以上的勘察结果,对变电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我们将重点关注设备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并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八、结论和建议在本节中,我们将总结勘察结果,指出变电站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并强调改进建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出对变电站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的展望。

九、通过对变电站的体勘察过程,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设备情况描述,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隔离开关和保护设备等的评估和分类。

同时,我们对电力系统的连接与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了供电能力和负荷分布等因素。

在安全隐患和环境影响评估中,我们列举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具体评估。

通过问题分析和改进建议,我们提出了设备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变电站线路地质报告

变电站线路地质报告

开江沙坝至牛山寺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详细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省建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2016年11月开江沙坝至牛山寺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详细勘察资质等级:证书编号:工程编号:项目负责:报告编制:审核:总工程师:院长:报告提交单位:四川省建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报告提交时间:二O一六年十一月目录1 工程概况 (1)2 勘察目的、任务 (2)2.1勘察目的 (2)2.2勘察任务 (2)3 勘察技术依据 (3)4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4) 4.1勘察方法 (4)4.2勘察工作量 (4)5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5.1地形地貌 (5)5.2地质构造 (5)5.3地层结构 (5)5.4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 (7)5.5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 (7)5.6不良地质现象和特殊岩土 (8)6 场地类别和地基地震效应 (9)7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评价 (10)7.1场地稳定性评价 (10)7.2场地地基岩土评价 (10)7.3拟建建(构)筑物基础方案和持力层建议 (10)8 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12)基坑开挖和支护 (12)9 结论及建议 (12)1 工程概况拟建的沙坝至牛山寺110kV变电站位于开江县普安镇杨柳湾村,场址距普安镇约1公里,在建设的达~开快速通道位于站址北东侧,距离约80m,交通较为方便。

根据设计提供,该变电站建设规模及建(构)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

(表1)2 勘察目的、任务2.1 勘察目的本次勘察的目的是在基本查明场地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供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为场地施工中的主要岩土问题提供建议、对策,为设计提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2 勘察任务根据《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170-2002)和我部下达的《变电工程勘测任务书》要求,本次勘测的主要任务是:1.查明站址及其附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质构造(含区域地质构造),确定站址的地震基本烈度,并对站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正确评价;2.查明站址范围内的地层成因、时代、岩土类别、层次、厚度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地层岩性详细表述(每一岩层设计参数);3.提供地基岩土承载力(fo),抗剪强度、压缩模量(Es)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天然抗剪强度指标等物理力学性指标及其它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并提出有关岩土工程的建议;4.站区50年最高洪水位,及周边供水水压值,查明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对基础的影响,水文气象要素值及风压详细表述;5.查明站址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别、范围、性质和发生发展趋势,判断其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措施的建议;6.查明站址及其附近因压矿和采矿对站址稳定性的影响;7.当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或7度以上时,应判别场地和地基效应,以及地震液化问题;8.提供工程地质勘测报告及其相应的图件和岩土、水、原位测试等试验资料;温馨推荐您可前往百度文库小程序享受更优阅读体验不去了立即体验3 勘察技术依据本次勘察的主要规范、标准如下:1、《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 5170-2002)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3、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4、《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4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4.1 勘察方法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

电力勘察报告总结

电力勘察报告总结

电力勘察报告总结1. 引言电力勘察报告是对电力工程进行勘察和评估的结果总结。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在电力勘察项目中所进行的工作和发现。

本次电力勘察项目的目标是对特定区域的电力供应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供电稳定性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问题。

2. 勘察范围本次电力勘察项目包括以下内容:•电力供应设备的调查和评估•电力线路的检测和勘察•变电站的评估•电力设施的安全性检查•变压器和发电机的性能测试3. 勘察结果3.1 电力供应设备调查和评估我们对电力供应设备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经过测试和测量,我们发现该区域的电力供应设备在工作正常,并满足供电要求。

然而,在一些设备使用年限较长的地区,我们建议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3.2 电力线路检测和勘察我们对电力线路进行了检测和勘察,发现线路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无异常。

同时,线路在运行时也没有出现过载或过热现象。

建议定期巡检线路,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3.3 变电站评估我们对变电站进行了评估,发现变电站设备状态良好,运行正常。

然而,由于变电站是电力供应的核心环节,我们建议加强对其定期巡检和维护的力度,以确保供电的稳定性。

3.4 电力设施安全性检查我们对电力设施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检查,包括接地系统、线缆绝缘、过载保护等。

经过检查,我们没有发现安全隐患。

然而,我们建议定期检查和测试设施的安全性,以确保供电过程中没有任何安全问题。

3.5 变压器和发电机性能测试我们对变压器和发电机进行了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和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满足供电需求。

我们建议定期对变压器和发电机进行性能测试,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4. 结论经过对电力供应设备、电力线路、变电站、电力设施以及变压器和发电机的调查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该区域的电力供应设备工作正常,供电稳定可靠。

•电力线路没有出现异常,工作正常。

•变电站设备状态良好,运行正常。

输变电勘察报告

输变电勘察报告

输变电勘察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输变电工程的勘察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的文档。

输变电是指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站点的过程,包括输电线路和变电站两个部分。

在该勘察报告中,我们将对输变电工程的勘察目的、勘察范围、勘察方法以及勘察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2. 勘察目的本次输变电工程的勘察目的如下:1.了解输变电工程的现状和相关设备的技术参数;2.分析输变电工程在承载能力、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3.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高输变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3. 勘察范围本次输变电工程的勘察范围包括以下内容:1.输电线路:–线路起点和终点;–线路长度和导线规格;–线路的输电能力和承载能力;–线路的绝缘状况和防雷措施。

2.变电站:–变电站的位置和规模;–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技术参数;–变电站的防灾设计和应急处置措施;–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和维护情况。

4. 勘察方法本次输变电工程的勘察采用以下方法:1.实地勘察:–我们将亲自前往输变电工程的现场,对线路和变电站进行实地勘察。

这包括检查线路的绝缘状况、杆塔的稳定性,以及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和设备运行情况。

2.技术资料收集:–我们将收集与输变电工程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件,包括工程设计图纸、设备运行记录、维护记录等。

这些资料将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工程的技术参数和运行情况。

3.专家访谈:–我们将与输变电工程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包括工程设计师、运维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工程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

5. 勘察结果根据我们的勘察工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输电线路的绝缘状况良好,没有发现明显的损坏和老化现象。

然而,部分杆塔的稳定性存在一定问题,建议加强杆塔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2.变电站的主要设备运行稳定,但存在一些老化和损坏的情况。

建议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更换,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在输变电工程的防灾设计和应急处置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建议对防灾设备进行更新和完善,并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

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DOC)

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DOC)

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DOC)变电站报告编写1. 2009年来新增规范a)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b)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区划图》(两图一表);c)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d)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基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e)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f)地方标准《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396-2007);g) 地方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T45-002-20112. 室内岩土实验参数分析2.1 统计变异性根据《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2002)表10.1.2 参数变异性表10.1.2 参数变异性(1)参数统计变异系数不能>0.5,>0.5要么分层不合理,要么异常值没剔除。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注意三轴压缩试验的统计。

(2)参数选用注意各种现场测试、室内试验成果得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要矛盾。

当矛盾的时候需进行数据处理,或者说明原因。

1)选用合适的经验公式,尽量减少不同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差异;2)而剔除异常值。

3)在《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中附录2.2 岩土压缩系数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4.2.5条当a1-2<0.1MPa-1时,为低压缩性土;当0.1MPa-1≤a1-2<0.5MPa-1时,为中压缩性土;当a1-2≥0.5MPa-1时,为高压缩性土。

3.水文地质条件注意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区别a) 气象水文中的水文是说的地表水系。

包括附近地表河流,注意建设工程是否受洪水位影响。

b) 水文地质条件专指地下水,①注意当地地下水排泄基准面;②注意场地沟谷地段,地表水汇集,填土后地下水有所抬升,与自然地面接触带附近填土将出现软化,从而对挡土墙或填土边坡稳定不利。

初勘报告1

初勘报告1

1.0概述1.1任务来源XXXX工程有限公司(乙方)受XXX勘测设计院(甲方)的委托,对XX220KV变电站进行初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2工程概况XX220KV变电站位于XXXXXX组北侧,场地形状为正方形(详见附图01)。

1.3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目的主要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岩土参数,为此应完成下列任务:⑴查明拟建场地土层的类型、分布,评价其均匀性,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评价地基土的压缩性。

⑵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查明其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并提出整治方案。

⑶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⑷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年变化幅度、渗透性以及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⑸对天然地基方案进行论证评价,提供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

1.4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勘察手段选择1.4.1勘察工作遵循的规范、规程a.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b.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c.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d.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e.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f.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g.《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h.《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4.2勘察方法选择为综合评价场地地基土的性状及提供各土层的岩土工程设计技术参数,采用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勘察方法。

1)钻探:现场钻探采用GX-50型钻机钻进,严格遵守《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钻孔孔径91~130mm。

2)标准贯入试验:采用63.5kg机械提引自动脱钩的标准贯入器试验。

读取贯入300mm锤击数,利用标贯击数评价砂土的密实度及土的强度。

筠连龙镇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筠连龙镇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筠连电力有限公司龙镇35kV输变电新建工程可研勘察报告二0一一年十月批准:审核:校核:编写:目录第一章概述 (1)一、工程概况 (1)二、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1)三、勘察技术方法及工作量 (2)第二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一、地形地貌及区域地质 (3)二、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情况 (4)三、不良地质作用 (4)四、地层结构 (4)五、水文地质条件 (4)第三章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5)一、场地稳定性、适应性评价 (5)二、场地地震效应 (5)第四章结论和建议 (6)第一章概述一、工程概况筠连龙镇35kV变电站位于筠连县龙镇乡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场地高程1003.53~1015.94米,地势较陡,高差较大,覆盖层薄,紧邻公路,无不良地质现象;无地下水出露,地下水位深,适宜建站。

本工程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三级,地基等级均为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后续勘察提供岩土工程地质资料。

其任务要求为:1、初步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初步提出整治方案及建议。

2、初步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的岩土层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均匀性乙级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3、初步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渗透性。

4、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并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提供场地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三、勘察技术方法及工作量(一)勘查工作依据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在充分收集该地区已有工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以下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地方标准及设计要求,按勘察阶段要求严格执行。

本次工作应依据的规程、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T5170-2002)。

变电站勘察报告范文

变电站勘察报告范文

变电站勘察报告范文一、项目概述本次变电站勘察项目是为了对地区新建的变电站进行勘察和评估。

该变电站属于110kV电网的一部分,主要负责输送电力至周边的购电用户。

本次勘察报告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该变电站的基本情况和可行性评估,为后续建设提供参考。

二、勘察内容1.变电站地理位置和环境根据勘察实地情况,该变电站位于城市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周边地势平坦,无明显地质隐患。

变电站周边环境整洁,无污染源。

2.供电情况该变电站为供电局所下达的供电任务,主要为周边购电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购电用户主要包括附近居民区和工业园区,总购电量为5000kW,峰值用电量约为3000kW。

3.设备情况根据勘察,该变电站主要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组合电器柜、遥控装置等。

变压器型号为S11-800/110,额定容量为800kVA。

断路器为SF6气体断路器,额定电流为1250A,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为25kA。

组合电器柜包括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表等。

遥控装置采用PLC控制方式,能远程控制变电站的运行状态。

4.安全与环保在勘察过程中,我们对变电站的安全和环保工作进行了评估。

变电站内部设有安全警示标识,并设置了灭火器和应急照明设备。

在变电站周边设置了围墙和门禁系统,实现了对未授权人员的限制管理。

变电站设有故障监测装置和漏电自动断电装置,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力故障。

同时,变电站的设备运行噪音和电磁辐射都已经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三、评估结果根据勘察情况,对该变电站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

结果显示,该变电站具备建设的条件,可以满足周边购电用户的用电需求。

变电站设备完整,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变电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均已经达到相关标准,能够确保供电工作的稳定和可靠。

四、建设建议1.建议对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进行负荷计算和隐患排查,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2.建议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建议建设单位做好变电站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变电站运维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丄、八1 前言拟建工程概况由青岛市电力设计院委托我单位勘察的青岛创新工业园变电站位于青岛市创新工业园规划7号线以北、规划4号线以西。

拟建工程规划占地面积42.0m X 30.0m。

拟建建筑物为2F变电站,设计室内坪土=5.97m,基底标高为3.37m。

该变电站拟采用筏基,框架结构。

该工程由青岛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本次勘察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三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针对拟建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遵循有关规范规程,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任务是:1)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5)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6)评价场地地震效应;7)根据拟建建筑物特征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勘察工作概述1.3.1 勘察方案按照甲方委托书要求,依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结合拟建工程特征,布置勘探及试验工作量如下:1勘探点布置与终孔原则本次勘察,勘探点按拟建建筑物的周边、角点均匀布设,共布设勘探点9 点,勘探点间距〜米。

终孔原则:勘探孔深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且进入基础底板以下不小于5.0 米。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遇基岩等稳定地层,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

2原位测试1)标准贯入试验:对粘土层和强风化岩层进行,揭露主要土层每层不少于6 次,评价岩土层的均匀性,并为承载力的确定提供依据。

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填土层进行,不少于3 孔,确定填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均匀性,并为承载力的确定提供依据。

3)电阻率测试:不少于32 点。

3样品采集在施工现场,对场地内粉质粘土取原状土,孔数不少于揭露孔数1/3, 且数量不少于6 件,钻孔内取水样不少于2 件。

4室内试验原状土样进行常规试验不少于6件, 水样进行水质腐蚀性分析不少于2件。

5工程测量包括钻孔定位、高程测量、水位测量,为岩土层定位及报告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共测放9 点1.3.2 勘察方法和主要设备、仪器、软件1 勘察方法1)工程钻探使用DPP-100型工程钻机,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工艺,目的是划分地层结构、进行孔内原位测试、取样和观测地下水位,终孔直径不宜小于89mm回次进尺不超过1m并满足鉴别岩土层厚度误差土5cm的要求。

2)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试验前认真检查设备,清除孔底残留浮土,保证探杆的垂直度在允许范围内,并预打15c(坚硬岩土除外),记录每10cm的锤击数,记录累计打入30cm的击数N,锤击速率小于30击/分。

重型动力触探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试验前认真检查设备,保证探杆的垂直度在允许范围内,记录每10cm的锤击数。

锤击速率为15〜30击/分。

每贯入1.0米,将探杆转动一圈。

3)样品采集原状土样采用敞口式取土器采取, 取土器放入之前清除孔底残留浮土,保证厚度不超过5cm原状土样及时封存、编号,采取防震等措施派专人送往土工试验室。

对取水样钻孔采取无水干钻工艺,避免了施工污染造成水质试验偏差。

干钻水位下一定深度后停止施工,待水质澄清后取样,并及时添加大理石粉送往试验室。

样品试验项目的委托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工程要求填写相应的试验委托单,并经审核人签发后,提交试验室遵照实施。

4)室内试验室内土工试验执行《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的相关规定,原状土样进行常规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密度p、含水率①、孔隙比e。

、液塑性指数、抗剪指标C ©、压缩模量曰-2、压缩系数a 1-2等)及定名。

地下水样进行腐蚀性分析。

5)工程测量根据青岛城市坐标系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GPS接收机对场区钻孔进行点位测放和高程测量,坐标基准点位于规划中7号线南侧,基准点坐标:X=,Y=,高程基准点位于规划中4号线西侧,高程H=,控制勘探孔定位误差应小于25cm孔口标高及钻进深度的测量误差不大于土5cm 2钻探及报告编写使用的主要设备、仪器、软件见表132-1 o表使用的主要设备、仪器、软件一览表1.3.3勘察质量评述及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野外作业时间2011年1月9日〜2011年1月10日,所有勘察工作都按照相应的规范、规程布置。

勘探点线距和点距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勘探孔深度满足规范要求,原位测试、资料整理均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及公司质量管理标准进行。

本次勘察采用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工程测量等手段,做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取得可靠、准确的勘察成果,满足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表133-1 岩土工程勘察实物工作量统计表1.3.4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J 2001 (2009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Q 2002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10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6)《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8)《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9)《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 版)10)《青岛市区第四系层序》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气象青岛市地处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因受海洋调节影响,表现出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具有春迟、夏凉、秋爽、冬长但不很严寒之特点。

青岛地区历年最高气温37.5 C,最低气温-16.4 C,历年平均气温12.2 C;历年相对湿度73%风向以ES WN向为最多,6级以上大风以N— NW向最多,出现频率N— NW 向为% WN向为%瞬间最大风速44.2m/s,累年平均风速5.5m/s , 11月至翌年2月风速最大,平均为6.2m/s , 7、8月最小,为4.7m/s ;年平均受台风侵袭或外围影响13 次;近五十年最大降水量1227.6mm最小降水量386.3mm,平均降水量679.44mm降水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76%)。

青岛地区季节性冻土标准冻结深度不大于0.50m。

地形、地貌2.2.1 地形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面标高 3.92m〜4.85m (根据孔口高程统计),最大高差为0.93m。

2.2.2地貌场区原地貌为滨海浅滩,后人工改造为盐田,近期对场区进行回填形成现地貌。

岩土层及其工程特性根据钻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地层结构简单,层序清晰,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和上白垩系青山群安山岩组成。

本工程共揭示了4个岩土层,现依据青岛市区第四系标准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第①层:素填土(Q 4ml),黄褐色〜灰褐色,稍湿,松散〜稍密,顶部以人工回填的强风化安山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含少量建筑垃圾、碎石,下部以回填流塑状态的淤泥质土和粘性土为主,切面较光滑,手感较细腻。

该层在拟建场地广泛分布,厚度:〜5.00米,平均4.09米,层底标高:〜1.04米,层底埋深:〜9.10米。

该层野外共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10.8米/3孑L,有关工程特性指标统计结果见表表第①层原位测试数据统计表第⑥层:粉质粘土(Q m),青灰色、灰黑色,软塑〜流塑,以软塑为主,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切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

该层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厚度〜2.80米,平均2.19米,层底标高:〜-0.83米,层底埋深:〜7.20 米。

该层现场共取原状土样6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6次,工程特性指标统计结果见表、。

表第⑥层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第⑥层粉质粘土原位测试数据统计表2基岩第?层:强风化安山岩(K lq),红褐色,结构构造大部分已破坏,节理裂隙密集发育, 矿物蚀变强烈,岩芯以砂土状为主,局部夹直径2〜5cm碎块状岩芯,矿物成分以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为主。

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广泛分布,厚度:〜3.60米,平均2.68米, 层底标高:〜—4.15米,层底埋深:〜9.30米。

该层野外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6次,统计结果见表:第?层:中风化安山岩(K q),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部分矿物蚀变,岩芯呈碎块〜块状,矿物成分以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为主。

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广泛分布,勘察过程中未揭穿,最大控制厚度 2.10米。

地质构造依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胶莱凹陷与即墨一沧口凹陷交界线附近,第四纪以来先后接受河流沉积和滨海淤积作用,形成厚度较大的覆盖层。

拟建场地及附近大的断裂构造为郭城〜即墨断裂,位于拟建场地东南侧,距离约 1公里。

郭城〜即墨断裂:该断裂自海阳县郭城至即墨市南部,全长约130千米,在青岛地区自城阳向南西伸入胶州湾,走向40°〜50°,倾向南东,倾角70°〜80°,断裂带下盘为青山群火山岩系,上盘为王氏群及青山群地层。

该断裂为燕山运动晚期产物,属正断层(张扭性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属全新非活动断裂,对本工程无影响。

勘察期间,拟建场地及其附近也未发现大的活动性断裂及新构造运动迹象,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基底地质构造背景稳定。

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及其附近,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活动性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地下水勘察期间,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测得稳定水位埋深〜2.80米,标高〜2.07米,地下水年变幅约1.5米。

场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侧向迳流补给,由侧向迳流及蒸发排泄。

本次勘察在拟建场地内共取水样2件,水质分析结果见表表水质分析结果表3场地岩土工程评价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定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主要依据GB 50021—2001规定的方法进行,并对异常数据进行了取舍。

1对野外采集的原位测试数据、室内土工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剔除异常值,范围值采用舍弃后的最大值、最小值。

2对野外采集的原位测试数据、室内土工试验数据按拟建场地的不同地质层进行统计。

3按如下公式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标准值:nii 1mnf, 1.704 4.678s 12-J n nr s —统计修正系数f —标准差n—参加统计数据个数—岩土参数的平均值k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各岩土层(体)工程分析评价3.2.1各岩土层(体)工程分析评价第①层素填土:该层在拟建场地内广泛分布,均是新近回填而成,均匀性差,工程特性变化较大,不经处理,不宜直接作为拟建工程的地基持力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