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幼儿攻击性行为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
![幼儿攻击性行为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47c875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6.png)
攻击性行为也叫侵犯行为,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权益等,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
峰峰是个活泼开朗的男孩,自理能力强,来自单亲家庭,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
在家中,他是个“小霸王”,暴躁、任性,一不顺心就会打人,具有典型的攻击性行为。
我决定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峰峰攻击性行为的主要案例搭积木时,峰峰这组在玩花片积木,旁边一组在玩管状积木。
突然,峰峰跑过去,抢了一大把积木跑回自己的座位旁。
他把管状积木拼接成一把“冲锋枪”,到处炫耀。
如果别的幼儿不理他,他就拿“枪”戳他们,还打他们的头。
早操排队时,峰峰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东看看、西看看。
在教师的提醒下,他才跑到排头站好。
但是,这并不是他的位置,他总是抢着排在排头。
饭后看书时,峰峰在看《大头爸爸小头儿子》,坐在他旁边的幼儿带了一本新书。
峰峰看见后,从这名幼儿手里抢过新书。
于是,这名幼儿哭着找老师。
此时,峰峰把新书撕成了两半。
午睡时,教师要求两名幼儿盖一条被子,峰峰和小豪睡在一起。
峰峰就是不愿意把被子给小豪,不停地用力扯过被子,还用脚踢小豪。
二、峰峰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一)个人因素当峰峰没有很好地做完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会产生挫败感,找其他幼儿发泄,引发攻击性行为。
峰峰精力充沛,表现欲强。
但是,他采取的方法不妥当,经常以自我为中心。
他总是用抢的方式来获得想要玩的玩具。
如果抢不到,他就会用“武力”去解决。
例如,峰峰在“建筑工地”玩耍,想要搭建一座“城堡”,但是拱形积木都用完了。
他就从其他幼儿的作品上拆下自己想要的积木,还对其他幼儿拳打脚踢。
(二)环境因素游戏材料的缺乏会引发峰峰的攻击性行为。
他每次在玩积木时,总要抢别人的积木。
但是,其他幼儿也要玩相同的积木,不肯给峰峰。
这时,峰峰就会用“武力”来解决。
在角色游戏表演时,道具的缺乏也经常引发峰峰的攻击性行为。
峰峰在排队等候这种拥挤的环境中,常常缺乏耐心,喜欢争先,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bffe5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0.png)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XXX是一个3岁的男孩,他在班级中是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孩子。
然而,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包括拍打肚子、拧耳朵、模仿武打片中的动作并打伤其他小朋友的眼睛和鼻子。
这种行为被称为攻击性行为,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行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表现不同。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和大众传媒。
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放任,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此外,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也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针对这种行为,教师可以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师可以告诉幼儿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并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
这种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感到羞愧,促进幼儿自觉地减少攻击行为。
因此,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干预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通常会让体型较大、力气较强的幼儿扮演强势角色,如“大灰狼”,而让文弱的幼儿扮演弱势群体,如“小羊”。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换位的方式,让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扮演弱小者,让他们体验被攻击的痛苦和无助;同时让弱小的幼儿扮演“大灰狼”,让他们感受到力量的魅力。
这种角色换位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减少攻击性行为。
家长可以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培养孩子的爱怜之心,以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同时,家长也要转变教育观念,摆脱“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辱”的心态,不要以牙还牙,而是通过夸大后果的方式讲明攻击性行为的危害,并表达对这种行为的反对态度。
XXX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一种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家长应该尽量减少孩子接触暴力电视的机会,消除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观看有意义的影碟、录像、电影等,以培养他们的可爱、善良、勇敢向上、助人为乐等正面品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1b649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d.png)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观察、分析一名大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案例背景小宇(化名),男,6岁,大班学生。
父母均为上班族,家庭环境和谐,父母关系融洽。
小宇自小聪明好动,但在幼儿园内经常发生攻击性行为,如推搡、打人、咬人等,给其他幼儿及老师带来了困扰。
二、攻击性行为表现1.语言攻击:小宇在与同学交流时,喜欢使用侮辱性语言,如“你真笨”、“我不喜欢你”等。
2.身体攻击:在游戏中,小宇常常因为争夺玩具而与同学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动手打人。
3.情绪失控:当小宇遇到挫折时,容易情绪失控,哭闹不止,甚至咬人。
三、攻击性行为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宇的父母工作繁忙,较少陪伴小宇,可能导致小宇缺乏安全感,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个性因素:小宇性格好动,好奇心强,但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3.教育因素:幼儿园教育方式可能过于严厉,导致小宇在受到批评时产生逆反心理。
4.社会因素:小宇所处的环境可能存在暴力现象,如动画片中的暴力镜头,使小宇模仿并认为攻击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四、干预措施1.家庭干预:(1)家长要多陪伴小宇,关注他的情感需求,给予充分的关爱。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
(3)家长要积极引导小宇,帮助他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幼儿园干预:(1)老师要关注小宇的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问题。
(2)老师要采用温和的教育方式,避免刺激小宇的情绪。
(3)老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小宇积极参与,提高他的自我控制能力。
3.社会干预:(1)加强家庭教育宣传,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2)严格控制影视作品中的暴力镜头,避免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
(3)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通过对小宇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与家庭、个性、教育、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攻击性行为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攻击性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4e1457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7.png)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攻击性行为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问题孩子畅畅的攻击性行为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的托班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展示出一些问题行为。
其中,畅畅是个引人注目的个案,他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给班级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畅畅行为的观察分析,探讨其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畅畅的攻击性行为观察1. 攻击行为表现畅畅经常主动或被动地对其他小朋友采取攻击性行为,具体表现为推搡、双手拳打、咬人等,严重影响了班级的秩序和孩子们的安全感。
2. 攻击行为对象畅畅攻击行为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社交互动中与他发生冲突的对象,无论男女都有可能成为他的攻击对象。
特别是在共享资源时,畅畅的攻击行为尤为明显。
三、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分析1. 情绪管理困难畅畅在处理情绪方面存在困难,容易产生愤怒、失望等负面情绪。
当这些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就会通过攻击行为来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
2. 学习环境的压力托班阶段是幼儿的学习启蒙期,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学习压力可能会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
畅畅很可能因为学习方面的挑战而产生沮丧和不满,这会加剧他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四、解决方案和建议1. 情绪管理培养针对畅畅的情绪管理困难,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和游戏来帮助他学会控制情绪。
例如,利用艺术活动帮助他表达情感,鼓励他用语言而不是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2. 理解和正向教育班级教师和家长可以加强对畅畅的理解和正向教育。
鼓励孩子们用友善和关爱的态度对待畅畅,同时教育畅畅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 情感支持和亲子教育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建议与畅畅的家长密切合作,提供情感支持和有针对性的亲子教育。
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家庭情感关系,为畅畅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4. 监测和记录学校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和记录畅畅的攻击性行为,包括行为的频率、对象和背后可能存在的触发因素等。
通过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发现行为变化的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完整版)
![关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a6cbc40b4c2e3f562763ae.png)
关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文/李明月男孩辉辉今年5岁。
不论谁刚刚接触辉辉,都会忍不住喜欢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一旦熟识后,就会感受到他的任性和急躁。
经过两个星期的观察,我发现辉辉在要求未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表现出破坏物品(以摔东西、踢桌椅为主)等形式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主要发生在家中,一般每天一到两次,每次以其需要得到满足为止。
为什么辉辉会在家中表现出如此严重的攻击性行为呢?我们不妨从内因(幼儿自身原因)和外因(家庭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幼儿自身的原因。
辉辉属于难养型气质——精力过剩,活动量大,情绪强度高。
其次是家庭原因。
辉辉父母的性格都比较急躁,家长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攻击性行为模式。
三代同堂的复杂家庭结构、不同年龄阶段和性格特征的教养人,都对辉辉的社会化发展造成了不稳定和不均衡的影响。
最后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一致。
妈妈的严厉粗暴、外婆的连哄带骗导致了辉辉情绪的不稳定、价值判断能力的模糊和认知方面的片面狭隘。
另外,家长与幼儿之间缺乏充分的情感交流。
家长很少,主动与其交流沟通,这样导致幼儿的心理感受和压力无处表达和发泄,只能通过攻击这种扭曲的方式来获得关注。
通过持续两个星期的观察、交谈及对家长的调查,针对辉辉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笔者以强化法、惩罚法为主,辅以贝克认知疗法和迈克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法对其攻击性行为进行综合矫正。
矫治前,笔者将矫治计划和方案告诉家长,使家长明确并积极参与到矫治过程中来。
由于辉辉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我们决定先从其摔东西的行为入手,再扩展到对踢桌椅等行为的矫正。
3个月为整个矫正周期,每个月为一个阶段。
具体矫正方案如下。
第一阶段:间歇强化法和惩罚法矫正前,笔者先了解和确定对孩子有效的间歇强化物,并按刺激量由弱到强的顺序进行排列,比如辉辉喜欢看奥特曼动画片,喜欢画画,喜欢帮妈妈做菜,尤其是炸馒头片,最喜欢的是打乒乓球。
然后,以矫正摔东西行为作为开端,选择不相容行为进行强化。
关于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关于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a8c38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8.png)
关于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关于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摘要: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影响幼儿性格和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小的幼儿身上出现的几率更大些。
因此, 分析和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 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是当今幼儿教育问题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本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因素和教育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希望能对有所需要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幼儿攻击性行为;行为分析;教育措施学校有反抄袭系统,所以抄袭的内容必须控制在20%以内;论文涉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一、研究目的及意义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诸多问题行为中十分普遍的一种,作为不良适应行为的一种形式,攻击性行为是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慢慢形成的。
发展心理学表明: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童年期个体攻击水平及强弱对其成年的攻击性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一般得不到同伴的接纳和认可,也成为教师眼中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消极的环境中,其身心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儿童攻击性行为不仅对个体的健康发展不利,而且阻碍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也影响教师教育工作的正常实施。
如果攻击性行为升级,并延续到青少年时期,就容易产生攻击性人格障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因此,矫治和预防儿童攻击性行为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极其必要的。
本研究为实证研究,因此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价值上,研究者对两位攻击性儿童采取绘画投射技术进行美术治疗,探讨采取绘画投射技术对攻击性儿童进行美术治疗的影响效果,归纳研究结果,做成结论,有助于引导幼儿教师和家长通过儿童绘画了解攻击性儿童内心的焦虑和困扰,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有助于解决幼儿教师和家长因不理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而产生的困惑和问题,从而更好的防治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同时对于幼教工作者对攻击性治疗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3b09a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7.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引言: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采取言语或行动对他人进行攻击,包括推搡、咬人、打人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对别人造成伤害,也会对幼儿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控制攻击性行为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个案分析,进一步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有效策略。
个案背景:个案为女孩小红,4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小红攻击性行为严重,经常推搡、打人,并存在咬人的行为。
家长希望通过心理辅导解决这一问题。
个案分析:1.家庭环境分析:小红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双方忙于工作,缺乏陪伴和关爱。
据了解,小红的父母很少与她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她的情感需求缺乏重视。
这种家庭环境缺乏稳定性和爱的渗透,可能对小红的攻击性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2.幼儿园环境分析:小红所在的幼儿园环境相对混乱,师生比例较大,老师在管理幼儿时较为严厉,课堂活动设置不够丰富多样。
同时,对于小红的攻击性行为,老师通常使用惩罚性的方法,忽视了对其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和引导,可能导致了小红攻击性行为的加剧。
3.个案分析:小红的攻击性行为可能源于其内心的不满和焦虑。
在幼儿园这种相对陌生的环境里,小红感到无所适从,无法通过成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攻击性行为成为她发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
同时,小红也可能学习到了攻击的行为模式,她可能发现通过攻击可以获得她所需的关注和回应。
心理辅导策略:1.建立信任关系: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是与幼儿建立信任关系,让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支持。
通过与小红进行日常交流,询问她的感受和需求,耐心倾听她的故事和烦恼,以此增强她对你的信任感。
2.增强情绪表达能力:针对小红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帮助她学习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如语言表达、绘画和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她主动分享自己的心情和需求,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3.理解她的需要并提供支持:关注小红在幼儿园中的需要和焦虑,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例如,安排友善的伙伴,鼓励她与其他幼儿进行友好互动,增强她的归属感。
家教案例: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家教案例: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e6a0e7a1c7aa00b52acbc7.png)
家教案例: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家教案例: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攻击性行为是指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有意损害他人的行为。
在幼儿园攻击性行为会时常发生,对于小朋友说,产生攻击性行为主要是因为他们遭受到了困难自己却解决不了时,就变得焦虑起;或者是因为小朋友们本身所有的性格,比如:有的小朋友比较任性、有的小朋友还处于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等。
这时候幼儿就会采取打人、咬人、踢人、抢夺其他小朋友的东西、把东西扔在地上等攻击性行为,这不是一种亲社会行为,而是一种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是儿童问题行为极其严重的表现之一。
二、案例描述轩轩小朋友,男孩,年龄班中班。
轩轩生性活泼好动,比较任性,容易生气。
他从小受爷爷奶奶的溺爱,在家就是一个“小少爷”,以自我为中心,爱表现自己。
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
在区角活动时,老师是按组请小朋友去选区角游戏的,坐的好的小朋友就先被请到去玩,每次等其他小组都选好之后,轩轩所在的那组才会被请去选区角活动,因为每次都是最后被请到,轩轩想玩的下棋区总是已经客满了,老师规定的人数满了就不能再进去玩,他就拿着自己的小椅子到下棋区对一个比较弱小的男孩说到:“我要玩下棋,你让开,你去玩别的。
”说着,他又把棋都弄乱了。
他见那个男孩还坐在椅子上不动,他就用手推了那个男孩,把他推倒在地上,于是小男孩就哭了。
而轩轩就好像不关他的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跟其他小朋友下起棋。
在排队洗手时,洗手池边已经有很多小朋友,轩轩就是硬挤进去,用力把两边的小朋友拉出,嘴里说着:“我先,我先。
”其他小朋友也不服气说:“是我们先到的你干吗插队,到后面去,不然我们告老师去。
”接下他们就开始争吵起,你推我,我拉你。
做早操时间,轩轩就乱站,做操时踢到了前面小朋友的脚,对不起也不说一声,还偷偷的笑。
排队回教室时和其他小朋友推推去,把一个小朋友推在了台阶上,结果那个小朋友的腰肿起了,几天不能幼儿园只能躺在床上。
轩轩喜欢在教室里跑跑去,一不小心就撞到其他小朋友,有时他是故意去碰碰小朋友,一天下会招惹很多小朋友,教室里就听见小朋友:“老师,轩轩他打我;老师,轩轩抢我的玩具。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1f96d9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0.png)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一、个案背景姓名:小明(化名)年龄:4岁性别:男所在班级:小班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平时在幼儿园里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融洽。
但近期,我发现小明在幼儿园内出现了攻击性行为,引起了我的关注。
二、攻击性行为表现1.语言攻击:小明在与小朋友交流时,经常使用侮辱性语言,如“你是个笨蛋”、“我不喜欢你”等。
2.行为攻击:小明在与小朋友玩耍时,会突然推搡、拍打其他小朋友,甚至咬人。
3.情绪失控:小明在受到挫折或不满时,容易情绪失控,哭闹不止,难以安抚。
三、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明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经常吵架,导致小明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压力,学会了攻击性行为。
2.教育方式:家长在教育小明时,过于严厉,动辄打骂,使小明认为攻击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3.生理因素:小明可能存在一些生理问题,如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四、干预措施1.家庭干预:(1)改善家庭氛围,父母尽量减少争吵,为小明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2)家长改变教育方式,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代替打骂,让小明学会正确处理问题。
2.幼儿园干预:(1)加强教师对小明攻击性行为的关注,及时制止并引导其正确行为。
(2)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小朋友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
(3)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小明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和控制。
3.社会干预:(1)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
(2)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家庭和谐。
五、干预效果1.语言攻击减少,学会用礼貌语言与小朋友交流。
2.行为攻击减少,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情绪波动减小,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应对。
小班攻击性行为个案一、个案背景姓名:小明(化名)年龄:4岁性别:男所在班级:小班小明是个特别活泼的孩子,每次在操场上总能看到他蹦蹦跳跳的身影。
但最近,他在幼儿园里的一些行为让我有些担忧。
小明有时会突然情绪失控,对其他小朋友发起攻击,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c8ca3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2.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个案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概述: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有着负面影响。
心理辅导是一种帮助幼儿管理并改变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
本个案将重点分析一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心理辅导的方法。
个案背景:Jenny,女,5岁,就读于一所幼儿园。
Jenny在幼儿园中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包括打人、踢人、咬人和推人等。
据家长反映,Jenny在家中也有类似的攻击行为,对弟弟经常施以暴力。
Jenny的家庭环境温馨和睦,父母对她关心有加。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 物质不满的原因:Jenny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感到不满和不满足,无法有效地表达情绪,进而通过攻击来释放内心的不安。
2. 学习环境的不适应:Jenny可能在家庭和学校的学习环境中遇到了困难,感到压力和挫折,从而通过攻击行为来寻求帮助或引起关注。
3. 自我认同的困惑:Jenny可能存在自我认同上的问题,对于自己的价值和地位存在疑虑,通过攻击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力量。
心理辅导的方法:1.观察和记录:辅导师需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触发因素和表现形式等。
2.情绪管理:通过教授幼儿情绪管理技巧和策略,帮助其学会自我控制和表达情绪的方法,例如深呼吸、正面讲话和寻求帮助等。
3. 行为替代:辅导师可以引导Jenny找到其他替代性行为,以取代攻击行为。
例如鼓励她用言语表达不满,或者寻找其他方式来排解压力和消耗能量,如画画或参加体育活动等。
4. 合作解决问题:通过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教导Jenny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以解决冲突和问题。
这有助于提高她的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家庭支持:辅导师需要与Jenny的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并提供家庭辅导和交流技巧,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Jenny的攻击性行为。
家庭应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
心理辅导实施过程:1. 与Jenny建立关系:辅导师与Jenny建立信任关系,与她进行亲密交流,并了解她的感受和想法。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论文】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34f6bc4b73f242336c5fdb.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攻击性行为是指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有意损害他人的行为。
在幼儿园攻击性行为会时常发生,对于小朋友来说,产生攻击性行为主要是因为他们遭受到了困难自己却解决不了时,就变得焦虑起来;或者是因为小朋友们本身所有的性格,比如:有的小朋友比较任性、有的小朋友还处于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等。
这时候幼儿就会采取打人、咬人、踢人、抢夺其他小朋友的东西、把东西扔在地上等攻击性行为,这不是一种亲社会行为,而是一种反社会行为,这种行为是儿童问题行为极其严重的表现之一。
二、案例描述轩轩小朋友,男孩,年龄班中班。
轩轩生性活泼好动,比较任性,容易生气。
他从小受爷爷奶奶的溺爱,在家就是一个“小少爷”,以自我为中心,爱表现自己。
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
在区角活动时,老师是按组来请小朋友去选区角游戏的,坐的好的小朋友就先被请到去玩,每次等其他小组都选好之后,轩轩所在的那组才会被请去选区角活动,因为每次都是最后被请到,轩轩想玩的下棋区总是已经客满了,老师规定的人数满了就不能再进去玩,他就拿着自己的小椅子到下棋区对一个比较弱小的男孩说到:“我要玩下棋,你让开,你去玩别的。
”说着,他又把棋都弄乱了。
他见那个男孩还坐在椅子上不动,他就用手推了那个男孩,把他推倒在地上,于是小男孩就哭了。
而轩轩就好像不关他的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跟其他小朋友下起棋来。
在排队洗手时,洗手池边已经有很多小朋友,轩轩就是硬挤进去,用力把两边的小朋友拉出来,嘴里说着:“我先,我先。
”其他小朋友也不服气说:“是我们先到的你干吗插队,到后面去,不然我们告老师去。
”接下来他们就开始争吵起来,你推我,我拉你。
做早操时间,轩轩就乱站,做操时踢到了前面小朋友的脚,对不起也不说一声,还偷偷的笑。
排队回教室时和其他小朋友推来推去,把一个小朋友推在了台阶上,结果那个小朋友的腰肿起来了,几天不能来幼儿园只能躺在床上。
轩轩喜欢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一不小心就撞到其他小朋友,有时他是故意去碰碰小朋友,一天下来会招惹很多小朋友,教室里就听见小朋友:“老师,轩轩他打我;老师,轩轩抢我的玩具。
幼儿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
![幼儿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023963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8.png)
幼儿个案分析攻击性行为在幼儿教育中,攻击性行为是教师和家长最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攻击性行为包括身体攻击行为(比如打人、踢人等),言语攻击行为(比如咒骂、恶言恶语等)以及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等。
本文将对一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个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名幼儿名叫小明,他是一名四岁半的男孩,目前就读于一所幼儿园。
在幼儿园中,小明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即时有时出现打人、咬人、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等行为。
这些行为对其他幼儿造成了伤害,并且也受到了教师和其他家长的指责和抱怨。
首先,需要了解这些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
通过观察和与小明进行交流,发现了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1.没有学会适当表达情绪:小明很可能无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而通过攻击性行为来发泄。
2.模仿行为:小明可能在家庭和社交环境中接触到了一些攻击性行为的模板,因此模仿这些行为。
为了解决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建立积极的情绪管理机制: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小明学会适当表达情绪,比如使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或通过绘画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表达情绪。
2.引导适当的行为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来教育小明,帮助他理解攻击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并教会他适当的行为方式,比如通过分享、合作和友善来表达情感。
3.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家长可以提供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环境,鼓励和赞赏积极的行为。
4.沟通和合作:教师和家长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并共同合作解决小明的问题。
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自己对于小明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并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5.提供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对于小明的积极行为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比如赞美和奖励物品等。
而对于攻击性行为,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比如限制一些活动的参与,让小明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不可取性。
在实施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和持续关注,因为解决攻击性行为需要时间和努力。
攻击性行为幼儿的个案研究
![攻击性行为幼儿的个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52d702844769eae009ed95.png)
攻击性行为幼儿的个案研究一、研究前个案情况分析我班陈司韬小朋友今年5岁,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很强,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与变化,反应快,能自信的对自己的发现做出肯定的判断,懂得关心比他小的小朋友,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司韬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习惯指挥他人,比较任性,脾气暴躁,容易生气。
二、个案观察记录(一)饭后折纸、看书。
司韬拿着纸折一折,看一看。
没人理会他。
过一会,他把纸张放回,去拿书(自带)走到几个小朋友前面:“你们看,我的书是奥特曼,谁要和我一起看。
”几个男孩围过来。
司韬:“这个叫超级威力脚,这个叫超变身。
”其他幼儿:“这有什么,要太阳射灵炮才厉害。
”司韬:“要不然我们比一比。
”说完,站起来,对着他人玩攻击性游戏。
(二)、集中活动。
幼儿自由坐在地上,司韬坐在最后一排。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司韬则伸手抓前面小朋友的衣领,摸一摸前面小朋友的头,老师发现,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三)、表演游戏活动。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
司韬在第三组,他拿了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
”这时候他发现两位小朋友为了争小熊角色互不干相让。
司韬:“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来当小熊。
”其中一位幼儿(胡晨)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剪一次,司韬一步上前从胡晨手中抢回头饰,胡晨不给他,他用力一推,胡晨摔倒在地上,司韬把头饰给另外一个小朋友。
(四)、分组活动。
老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司韬站起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与其中一位小朋友在开玩笑,老师发现了,瞪他一下,他又回去看图片,等到老师又不注意,他又到另一名幼儿后面,用肘绕住他的脖子,把那位小朋友绊倒在地上,他却很开心。
三、原因分析(一)家园交流在园在家表现园:老师把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1)司韬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请小朋友到我们家与他一起玩。
(2)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很牢。
做事情动作很慢。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精编版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7d28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9.png)
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精编版标题: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摘要:本个案研究旨在探讨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干预策略。
通过观察和采访,发现一个5岁的男孩(杰克)在幼儿园中表现出频繁的攻击同伴行为。
研究发现杰克的攻击行为主要受家庭环境、情绪问题和缺乏社交技巧的影响。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幼儿的干预策略,包括教育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以帮助杰克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和社交技巧。
关键词: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干预策略、幼儿园、社交技巧1.引言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幼儿的发展和同伴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个案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详细观察和采访,分析一个5岁男孩(杰克)的攻击行为,探讨其原因和干预策略。
2.方法2.1参与者本研究的参与者是杰克和他在幼儿园中的同伴。
2.2数据收集通过观察和采访收集数据。
观察期间,记录杰克的攻击行为、触发因素以及他与同伴之间的互动情况。
采访幼儿园老师和杰克的父母,了解杰克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情绪问题。
3.结果3.1攻击行为表现形式杰克的攻击行为表现为推搡、打人、咬人等。
这些行为对同伴造成身体上和情感上的伤害。
3.2攻击行为的触发因素触发杰克攻击行为的因素包括同伴争抢玩具、被指责和挤压在拥挤环境中。
这些情境会引发杰克的不适和情绪冲动,导致攻击行为的出现。
3.3家庭环境和情绪问题杰克的父母在采访中透露,杰克在家庭中经常受到严厉的纪律,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
他们还提到杰克情绪波动频繁,容易发脾气和焦虑。
3.4缺乏社交技巧杰克在社交技巧方面有困难,缺乏解决冲突的能力和情绪调节机制,导致他无法适应幼儿园环境。
4.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杰克的攻击行为受到家庭环境、情绪问题和缺乏社交技巧的共同影响。
家庭环境中的严厉纪律可能导致杰克的情绪问题,而缺乏社交技巧使他无法适应同伴之间的互动。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了他的攻击行为。
5.干预策略5.1教育家长家长应接受教育,并了解杰克的特殊需求。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2200字》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2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9a1109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b.png)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目录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1)一、案主基本情况 (1)二、案主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2)三、个案分析 (2)(一)行为分析与判断 (2)(二)问题形成原因 (2)四、辅导过程 (3)(一)第一阶段:加强认识教育,创设集体教育氛围 (3)(二)第二阶段:强化不相容行为,发挥幼儿的长项 (3)(三)第三阶段:巩固教育成果,消除不良行为习惯 (3)五、结论 (4)参考文献 (4)目前,针对攻击性行为的小学生,许多学校都会采取严肃批评、请家长等教导方式,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是也只能暂时的缓解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我的观察和研究中,我发现规则约束下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小学生不肯接受这一行为,整体呈现出一种消沉情绪,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因此,为此类孩子推出一套适合他们的心理辅导个案在当代社会非常重要。
一、案主基本情况(一)个人情况:小光(化名),男,9岁,独生子女中。
他是班上个子最高,最强壮,热爱阅读,识字能力强。
见识相比于其他同龄孩子多,但言语不多。
在班上爱欺负其他小学生,经常与别的小学生发生争执,甚至直接粗暴攻击他人,但其本人却没能认知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不仅仅影响了班上的秩序,其自身也为此受到排斥、导致情绪异常。
(二)家庭情况: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兴趣爱好广泛,工作繁忙,但尽可能陪他,常带他外出旅游,还特别注意他的饮食规律。
妈妈对他要求很严,对其犯错有体罚的举动,家庭关系和睦。
二、案主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小光在班上霸气十足,常动手打人、抓人、踢人,骂人。
经常将别的小学生的玩具扔掉,当其他人和他理论解释的时候,他看你气急了就不吱声。
小学生生气地推了推他,一挺身便动手打了起来。
当阅读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也会探讨自己读过的好玩的书,他便抢过来说:“让我看一下。
”如果别人不给,他会抓着人家手臂抢。
在画画时,他常常独自占据一张大桌子,绝不允许他人前来,也偶尔会拿着画笔到他人纸张上作画,并说自己“为他作画”。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27e1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7.png)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引言:攻击性行为是幼儿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于幼儿园的教育者来说,如何有效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围绕一位小班幼儿进行个案研究,通过观察、与家长交流和专业评估,探讨其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一、背景信息幼儿:小杰(化名)性别:男年龄:4岁幼儿园班级:小班研究时间:XXX年X月-XXX年X月二、问题描述小杰被教师反复反馈存在攻击性行为,包括推、打、咬等行为。
他的攻击行为频繁出现,并且造成了其他幼儿的不适。
三、问题分析通过观察和与小杰的家长交流,我得到了一些关于小杰攻击性行为的信息。
小杰是家中独生子,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很少对他有严厉的要求或限制。
父母相对宽容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了小杰的攻击性行为。
此外,小杰在幼儿园中也经历了一些挫折与困惑,他可能通过攻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获得注意。
四、干预措施1.提供积极的引导与支持:针对小杰的攻击性行为,教师应给予他积极的引导与支持。
通过与小杰配对玩耍,鼓励他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与分享,同时制定行为规则,帮助他逐渐了解攻击性行为的不可取之处。
2.引导情绪表达与沟通技巧:小杰缺乏合理的情绪表达与沟通技巧,导致他以攻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或困惑。
教师可以逐步教导小杰有效的情绪表达方式,例如通过语言表达感受、使用绘画或玩具来表达情绪。
3.严格限制攻击行为:针对小杰的攻击行为,教师应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实施严格的限制措施。
当小杰出现攻击行为时,教师应立即制止,并告知他攻击行为的不正确性。
4.家园合作:与家长密切合作对小杰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和改善。
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小杰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和进展,并协商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5.培养社交技能:因为小杰的攻击行为可能与社交技能不足有关,教师应重点培养他的社交技能。
通过组织游戏和活动,教导他与他人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等社交技能。
六、干预效果评估针对小杰的攻击性行为,通过与小杰一对一的引导与支持,观察到小杰的攻击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13fff0312b3169a551a470.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研究对象:汪简班级:大四班个案情况简述:汪简优点在于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得能力。
缺点就是习惯指挥她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得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1、饭后瞧书。
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得区域进行活动。
今天丫丫带来了新图书,正当她瞧得开心时,汪简走过去抢丫丫得图书。
因丫丫抓住图书不放,汪简就在丫丫得脸上咬了一口,她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幼儿自由坐在地上。
汪简坐在最后一排。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
让幼儿自由讨论。
汪简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得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得衣领,还故意把别得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她起来回答问题。
她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时.汪简跑到娃娃家:“我今天要当爸爸。
"这时,汪简发现妞妞与小美为了争做妈妈得这个角色互不相让,于就是她说:“您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妞妞输了,但她不认输,要再剪一次。
汪简一步上前去抢妞妞手巾得头饰,妞妞不给她。
她就用力一推,将妞妞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小美。
一、家园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把汪简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1、由于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汪简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
2、汪简对老师布置得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得兴趣。
3、汪简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得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
4、汪简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1、为了引起她人得注意。
汪简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她人得注意。
但她选择得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她人。
这表明她得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得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2、自我控制能力差.汪简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与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她人得习惯。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fca2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2.png)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使用身体或语言等方式对他人进行攻击或伤害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幼儿阶段是相对正常的,但如果经常出现或者伤害程度较大,则需要进行观察与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本次观察的个案是一个3岁男孩,名叫小明。
小明通常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或者玩具分享过程中出现攻击性行为,例如推、打、咬等。
观察期为两周,每天记录小明的攻击行为次数、对象、触发因素以及干预方法。
观察结果显示小明的攻击行为主要集中在抢夺玩具或者争夺食物时,他通常会对抢夺对象进行打击或者咬人。
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高达每天超过5次,对象主要为同年龄的男孩,特别是那些与他争夺玩具或食物的对象。
分析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他可能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无法正确理解和应对他人的需求或者权益;二是他可能有积聚的情绪无法适当地表达;三是可能缺乏良好的行为控制能力。
针对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一是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了解并认识到他人的需求和权益,培养他的合作和分享意识;二是引导他适当地表达情绪,可以通过绘画、说故事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他表达情感;三是提供适当的行为控制训练,例如进行一些专门的游戏和活动,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密切观察和记录小明的攻击行为,并及时进行干预。
当发生攻击行为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小明进行短暂的远离,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二是与小明进行正面沟通,告诉他伤害他人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帮助他找到其他更合适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三是鼓励和表扬他积极的行为和合作,以增强他的积极性。
除了幼儿园老师的干预外,家长也需要参与到小明的行为管理中来。
家长可以与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和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并共同制定干预计划。
家长还可以在家中为小明提供积极引导,例如鼓励他与兄弟姐妹或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教育他要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感受。
小班幼儿浩浩攻击性行为的个案分析研究
![小班幼儿浩浩攻击性行为的个案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d028ed55270722182ef7d5.png)
小班幼儿浩浩攻击性行为的个案分析研究幼儿“攻击性”行为,一般是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进行身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其实质是自我中心。
小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不完全,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攻击性行为若不及时加以矫正,不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并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
本文试图通过个案分析研究来探究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原因,揭示其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的矫正方法,以期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标签: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自我中心;自我意识一、问题的提出开学后的第一学期,是小班幼儿发生打人、推人、咬人等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
在与研究对象的相处过程中,我发现这种现象尤其突出,便决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何表现特点?影响因素是什么?对个体攻击性行为如何矫正……。
鉴于此种情况,我尝试通过对小班一个幼儿在初入园的半年中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发展和纠正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引起同行和家长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二、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及成因(一)研究对象简介幼儿姓名:浩浩(化名)性别:男出生年月:2006年12月家庭状况:父亲高中毕业个体经营母亲初中毕业工厂职工家庭管教方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比较任性,脾气暴躁,容易生气。
(二)浩浩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以及家长的反应1.第一阶段的表现:小浩浩是个小男孩,留着小辫子,很可爱,不太爱讲话。
刚开学没几天,我就发现这个小家伙有点问题:教学活动时,他坐在小椅子上咬衣服、脱鞋子、晃动椅子,一刻也不能停下来;户外游戏时,他总喜欢拖着“摇马”去撞别的小朋友;餐前准备时,他在地上爬来爬去,家长的反应: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是刚来幼儿园,过一段时间也许会好点,因此没有对孩子在园表现给予太多的注意。
2.第二阶段的表现:小浩浩开始和小朋友玩了,他经常用沾满水的小手拍打同伴,或是抢夺别人的玩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摘要:幼儿时期,1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到2岁左右的幼儿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推、咬等。
幼儿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上看,4岁之前,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到四岁最多,之后数量就逐渐减少。
从具体表现上看,多数幼儿采用身体动作的方式,如推、拉、踢等,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幼儿随着言语的发展,幼儿从4-5岁开始逐渐增加言语的攻击。
言语攻击在人际冲突中便显得越来越多,而身体动作的攻击反应则逐渐减少。
从攻击性质上看,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但慢慢出现敌意性的攻击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身上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我们我加以关注和重视。
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矫正策略。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攻击性行为一、研究背景与现状攻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行为,它与亲社会相反。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
攻击性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性攻击性行为,指幼儿为了或者某个物品所作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指向于一个主要的目标或某一物品的获取。
另一种是敌意的攻击性行为,则是以人为指向目标,其目的在于打击、伤害他人,如嘲笑、讽刺、殴打等。
在幼儿的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侵犯”别人的侵向。
在互相“侵犯”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更对自己、家庭、社会造成危害。
所以家长,老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一定要加以认真对待。
1.国内研究现状李清和王晓辰认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受到生理因素、个体认知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虽然有其生理层面的因素,但攻击性行为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它具有可改变性,主要的矫正方法有移情训练、榜样示范、适时奖惩和创设良好的环境。
2.国外研究现状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心理失调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包括一类儿童与青少年期出现的主要涉及攻击的心理失调症状——行为失调。
行为失调包括对人和动物的攻击、财物破坏、欺骗或盗窃、严重违反规则等行为。
按照开始年龄的不同,行为失调可分为儿童期开始的和青少年期开始的两种类型。
儿童期开始的行为失调是在10岁前就表现出的行为失调,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这种行为失调会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
青少年期开始的行为失调是在 10 岁前未表现出行为失调,但随着青春期的开始而表现出来的。
对攻击性行为的研究现状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和引导幼儿的身心健康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避免在成长过程中给孩子的性格和生活造成潜在的危险或不良习性,我们的研究是希望能及早遏制这种行为的产生,读书从娃娃抓起,人格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
二、原因分析1、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某些生理特征有关。
比如,那种天生爱哭闹、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长大后较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但生理特征并不是完全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关键,它与外界环境因素联合才会起作用,会体现出来。
2、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成长环境有关。
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生活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因为幼儿虽小但已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如果长期被约束和舒服,就会出现厌倦和逆反,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会具有攻击性。
而且家长的行为对幼儿行为的影响有很关键和重要的影响。
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教育方式有关。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冷漠的家长反复的惩罚孩子,用规则和要求来控制孩子,使得该类型婴儿形成急躁、易怒、易反抗等特征,从而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倾向。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得到家长的夸奖或是达到幼儿所需的目的,就会变本加厉,行为就会“定型”或加剧。
5、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大众传播媒介有关。
大众传播媒介里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幼儿会从这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
幼儿不仅能从暴力节目中学习到攻击性行为,更为重要的是,电视、电影人物的会使许多幼儿将武力视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手段,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依靠攻击性行为来解决与他人的矛盾。
6、幼儿攻击性行为还与幼儿的挫折有关,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研究认为,一个受挫折的幼儿很可能比一个心满意足的幼儿更具有攻击性。
对幼儿来说,家长或者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策与建议1.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生活在一个有良好家庭气氛、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多种多样玩具环境中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明显减少。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的情绪。
比如,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
与其讨论这一儿童的表现及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人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的榜样学习的愿望,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耍时间和玩具,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万有攻击性行为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性色彩的言语。
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
2.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情感,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
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愤怒。
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孩子的爱怜之心。
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3、给予榜样示范使幼儿能从中潜移默化得到教育,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或恶意攻击。
将有攻击行为的幼儿置身于无攻击性行为的楷模之中,可减少其攻击行为,或者让他们观察其他幼儿的攻击行为如何受到禁止和惩罚,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4.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对一些比较容易冲动的孩子,在一段时间里不予理睬,用这种方法来“惩罚”他的攻击行为。
如让孩子一个人在房间里反省,或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等,直到他平静下来为止。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孩子提供呵斥、打骂的攻击原型。
有时候,父母有必要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故意忽略,而特别关注被攻击的对象。
如果孩子想以攻击性行为来引起他人注意的话,父母的做法也许会使他“有所悟”,这样反而又有所帮助。
最关键的是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家长要更多地以平静、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将“冷处理”与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5.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儿童之所以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所能得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少于一般儿童。
对于这一类孩子,父母要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会孩子懂得正确宣泄自己的感情,通过正当渠道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尽可能将攻击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重点不仅在于不要训斥、批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更在于使孩子掌握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和方法。
因为呵斥和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有可能强化孩子的不良模仿总上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往往受心理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难免使孩子出现不适应,造成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
学前儿童是实行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如果这一阶段对孩子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早幼儿期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孩子,将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作为教育者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正面引导和教育,切忌用粗暴的方式惩罚儿童,平时,教育者要善于培养他们的爱心和以人为善的品格,这才能铲除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土壤,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结论通过观察研究分析到最后得出结论,我们明确幼儿攻击性行为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其行为。
幼儿时期是个人习惯养成和性格特征变化最重要的时期,正确的引导对幼儿今后成长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从开始的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到最后的记录分析,从幼儿个案入手,观察现实生活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征和表现,并且结合理论分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从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幼儿个人因素分析问题的具体发源。
并且也提出了大众传媒这一特殊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在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要加强对少儿不宜接触的元素的管控,尽量让孩子远离打斗,暴力题材的影视作品,或者动画作品。
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性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了解他人和集体,促进孩子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为今后孩子的发展做准备,避免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必要的弯路和潜在危险。
参考文献:[1] 蒋俊梅.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J]. 教育探索,2002(8):33-35.[2] 孙云晓.改变学校、家庭教育的28个观念(上)[J]. 中小学管理,1998(5): 6-11.[3] 黄小莲. 攻击与被攻击幼儿教育策略浅释[J]. 学前教育研究,2006(6): 21-24.[4] 钱雪娟.“攻击”后的反思———幼儿攻击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04(10):66-68.[5] 纪林芹.幼儿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其家庭相关因素[J].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5(11):93-101.[6]黄小莲. 攻击与被攻击幼儿教育策略浅释[J]. 学前教育研究,2006(6): 44-47.[7] 胥兴春. 应对幼儿冲突的策略与技术[J]. 儿童发展与教育,2006(6):7-12.[8] 王练. 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的角色分析与思考[J]. 幼儿教育,2006(5):13-15.[9] 陈兴玲. 攻击性初中学生的执行性功能初步研究[J]. 心理科学,2003(5)31-32 .[10] 孙晓玲,吴明证,李晓文. 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研究刍议[J]. 宁波大学学报,2003(2)45-46.[11] 佘翠花. 幼儿同伴冲突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D]. 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2007:123-131.[12] 蒋秋芳.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07:25-45.6玲 2002:7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