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规划工作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旱规划工作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8年8月

目录

一、编制规划的必要性 (1)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

三、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4)

四、编制依据和要求 (4)

(一)编制依据 (4)

(二)编制要求 (5)

五、规划目标和任务 (5)

(一)规划目标 (5)

(二)规划重点 (6)

(三)规划任务 (6)

六、规划主要内容 (6)

(一)基本情况调查分析与评价 (6)

1、抗旱基本情况调查 (6)

2、干旱规律及情势分析 (7)

3、抗旱能力评价 (8)

(二)旱情监测预警系统 (8)

1、旱情监测 (8)

2、旱情分析评估 (8)

3、旱情预警预报 (8)

(三)抗旱水源工程规划 (8)

1、已建抗旱水源工程配套设施挖潜和改造 (9)

2、新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 (9)

(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 (9)

(五)抗旱减灾保障体系 (10)

1、组织机构 (10)

2、抗旱预案制度 (10)

3、政策法规 (10)

4、抗旱投入机制 (10)

5、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10)

6、抗旱物资储备 (10)

7、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 (11)

8、抗旱宣传培训 (11)

(六)投资估算和规划实施意见 (11)

(七)规划实施效益分析评价 (11)

(八)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 (11)

(九)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2)

七、规划技术路线 (12)

八、规划预期成果 (13)

九、编制进度安排 (13)

十、规划组织工作 (14)

一、编制规划的必要性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给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干旱灾害表现出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据统计,从1950年~1990年的41年间,我国有11年发生了重特大干旱,发生频次为26.8%。而从1991年~2007年的17年间,我国就有7年发生了重特大干旱,发生频次提高到41.2%。干旱发生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过去旱灾高发区域主要是在干旱的北方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近些年来,我国南方和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旱情也在扩展和加重,目前旱灾发生的范围已经遍及全国。同时,旱灾影响范围已由农业为主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等领域,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和国民经济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地区还经常出现春夏连旱或夏秋连旱,有时是春夏秋三季连旱,严重的甚至出现全年干旱乃至连年干旱的趋势,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影响。如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发生全国性特大干旱,2003年南方地区发生严重夏伏旱,2006年四川、重庆发生百年一遇特大干旱。统计分析,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旱造成的粮食减产量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产总量的60%以上;平均每年因旱造成工业产值减少2300多亿元;年均有2880万人、2275万头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干旱灾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一般干旱年约占GDP的1.1%,遇严重干旱年约占GDP的2.5%~

3.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几率增加,干旱灾害的发生会越加频繁,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更加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工作,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抗旱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近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面对严峻的干旱情势,当前我国抗旱减灾工作仍存在着基础薄弱,城乡供水体系抵御旱灾能力较弱,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抗旱工作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加强抗旱管理,提高我国综合抗旱减灾能力,预防和减少干旱灾害损失,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68号),明确要求“各地区应结合经济发展和抗旱减灾工作实际,组织编制抗旱规划,并与其他相关规划做好衔接,以优化、整合各类抗旱资源,提升综合抗旱能力,避免重复建设。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指导”。编制抗旱规划,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精神,也是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粮食安全,保护生态与环境,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编制和实施抗旱规划,逐步提高我国抗旱减灾能力和管理水平,主动应对日益严重的干旱灾

害,最大可能地减轻旱灾损失,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我国制定了许多水利专业规划,如水资源综合规划、灌区节水改造规划、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等,这些规划的实施,对我国的抗旱减灾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次规划主要是针对当前抗旱工作的迫切需要,结合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抗旱减灾职能,着重就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抗旱指挥调度系统、抗旱减灾保障体系等方面内容进行规划。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防御重大干旱灾害的能力,完善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生态全面抗旱,最大程度减轻干旱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合理规划。把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放在首位,统筹协调工业、农业及生态用水。

(2)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建立和完善防抗结合的抗旱减灾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