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时个性及其倾向性文档ppt
合集下载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PPT课件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2b943be53a580216fcfef4.png)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表现为个人特有 潜能的极度发挥,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
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进一步解释
测测你的人格自我实现
对下面的陈述,按以下标准选择与你最符合的分数: 1=不同意 2=比较不同意 3=比较同意 4=同意 1、我不为自己的情绪特征感到丢脸。 2、我觉得我必须做别人期望我做的事情。 3、我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可信的。 4、我觉得可以对所爱的人发脾气。 5、别人应该赞赏我做的事情。 6、我不能接受自己的弱点。 7、我能够赞许、喜欢他人。 8、我害怕失败。 9、我不愿意分析那些复杂问题并把它们简化
实验:猴子的好奇心 在人类幼儿身上,好奇探究行为非常明显。
交往需要:人类是群集动物,无论种系发展还 是个体生存,都依存于群体生活。 斯坦利沙赫特假设:高度恐惧者比低度恐惧者 更愿意合群。 补充:合群动机是学习的结果。排行与合群倾 向有关。 阿尔诺夫和津巴德:合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 个体内部状态的反应,人们在感到害怕时在他 人那里寻求帮助,在焦虑时则避开人群,高度 焦虑者倾向于孤独。
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
任何需要都有明确的对象。
一般的需要有周期性,周而复始。
需要随社会历史的进步不断发展。
人的需要的特征:对象性、阶段性、社会制约性、
独特性。
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它在人的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中起重 要作用:
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
交际性
15.24
14.60
性格的概念 性格的结构
性格(character)一词,来源于希腊语 “charakter”, 原意是特征、标志、属 性。
心理学中,性格指由人对现实的稳定的 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进一步解释
测测你的人格自我实现
对下面的陈述,按以下标准选择与你最符合的分数: 1=不同意 2=比较不同意 3=比较同意 4=同意 1、我不为自己的情绪特征感到丢脸。 2、我觉得我必须做别人期望我做的事情。 3、我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可信的。 4、我觉得可以对所爱的人发脾气。 5、别人应该赞赏我做的事情。 6、我不能接受自己的弱点。 7、我能够赞许、喜欢他人。 8、我害怕失败。 9、我不愿意分析那些复杂问题并把它们简化
实验:猴子的好奇心 在人类幼儿身上,好奇探究行为非常明显。
交往需要:人类是群集动物,无论种系发展还 是个体生存,都依存于群体生活。 斯坦利沙赫特假设:高度恐惧者比低度恐惧者 更愿意合群。 补充:合群动机是学习的结果。排行与合群倾 向有关。 阿尔诺夫和津巴德:合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 个体内部状态的反应,人们在感到害怕时在他 人那里寻求帮助,在焦虑时则避开人群,高度 焦虑者倾向于孤独。
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
任何需要都有明确的对象。
一般的需要有周期性,周而复始。
需要随社会历史的进步不断发展。
人的需要的特征:对象性、阶段性、社会制约性、
独特性。
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它在人的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中起重 要作用:
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
交际性
15.24
14.60
性格的概念 性格的结构
性格(character)一词,来源于希腊语 “charakter”, 原意是特征、标志、属 性。
心理学中,性格指由人对现实的稳定的 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程正方《心理学》第9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程正方《心理学》第9章-个性及其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7aad7d831a37f111f1855bfe.png)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 精神需要:如爱的需要、交往需要、审美需要、求知
需要、娱乐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需要 物质需要:如住房要求干净、舒适,衣着要求漂亮、
时髦等。
我饿!!
想让人陪!!
一、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1.理论提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 学派的主要创始人。1943年他提出了 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类主要有五种 基本需要,这五种基本需要是由低层 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并彼此联系形成 一个系统。
•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 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 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 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 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西方心理学中关于个性结构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学说 (二)卢特卡尔的人格层次说(阅读) (三)艾森克的人格层次说(阅读)
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学说
本我是由一切与身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例如,我们有性欲的 冲动、有贪生怕死的冲动、有贪图享受的冲动等。本我的活动 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追求无条件、一时的满足。
需要
动机
行为
诱因
结论:人缺乏什么就会追求什么
一、需要
(二)需要的种类
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自然需要:与维持个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延续种族有 关的需要。如饮食需要、运动需要、休息需要、睡眠 需要、排泄需要、配偶需要、生育需要等
社会需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 成就需要、社会赞许需要、求知需要等
普通心理学第十四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
![普通心理学第十四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https://img.taocdn.com/s3/m/f88745c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3.png)
六、兴趣的发展水平
(一)有趣 有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一阶段和最初水平 (二)乐趣 乐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二阶段和中等水平 (三)志趣 志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三阶段和高级水平
第五节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一、理想 (一)什么是理想 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 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二)关于理想的几项研究
二、信念和世界观
第十四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第二节 需要 第三节 动机 第四节 兴趣 第五节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一、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个性
(一)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 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三、需要的种类
(一)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1.生理性需要
生理性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命和 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
2.社会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是人类在生活中形成,为维护 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二)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物质需要
物质需要是指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物 品的需要,对劳动工具、文化用品、科研仪器 等的需要
三、动机的分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1)饥饿动机 (2)干渴动机
2.社会性动机 (1)好奇、探索和操弄 (2)成就动机 (3)交往动机 (4)学习动机
(二)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 的动机
(三)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四)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五)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复习思考题
一、简释下列名词 个性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需要 生理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 动机 生理性动 机 社会性动机 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 学习 动机 兴趣 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理想 信 念 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
心理学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概述
![心理学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497a219c850ad02de80418c.png)
8
• (4)尊重的需要
• 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来自自身的对 于实力、成就、胜任感、自信、独立等的期望,这是自尊 的需要;第二是对于地位、声誉、名望、赞赏等的愿望, 这是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
• (5)自我实现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充分发挥自己
的潜能,成为所期望的人物的倾向。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形曲线关系。中
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
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 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1 6
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 生理性需要:指个体维持生存和繁衍种族的需要。 – 社会性需要: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 (二)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4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马斯洛的生平
亚伯拉罕·马斯洛(Maslow,1908—1970)是人本主义 心理学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父母是从俄国移居美国 的犹太人。 1951年马斯洛应邀担任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系 教授兼系主任。在此期间,他开始对健康人或自我实现者 的心理进行研究,出版了《动机与人格》(1954)和《存在 心理学探索》(1962)。这两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奠定了人 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967年,马斯洛被推选为美国 心理学协会主席。1970年,因心脏病去世。
2 5
(五)认知理论
• 1、期待价值理论
– 这是早期的一种动机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 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个性及其倾向性课件
![个性及其倾向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72083c76c66137ee0619b0.png)
(二)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
•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没有无学习动机的 学习目的,也没有无学习目的的学习动机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原因 和出发点,学习目的是学习活动所追求的 结果、归宿。也就是说,学习动机回答的 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而学习目的是 回答“为了什么”而学习的问题。比如,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学习动机。“为 争取全班总分第一名而得到父母的奖赏” 则是学习目的。
• 生物性需要是与维持个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和种族延续有关的需要。 • 社会性需要是起源于社会生活的、人所特 有的高级需要。 • 2、按照需要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需 要和精神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Abraham.H.Maslow , 1908—197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 人之一。
需要的层次理论
人类需要的层次关系
马斯洛所描绘的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
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马斯洛 )
1、有积极肯定自我的观念,有接纳一切人和全 世界的能力; 2、能和其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 3、能够有效的感知并客观的对待现实,保持与 现实和谐的关系; 4、对现实永保新鲜感,不断地从生活中寻找乐 趣;
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马斯洛 )
二、动机的种类
• 1、根据动机引起的原因: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
• 2、根据动机的起源:生理性动机来自社会性动机 ; • 3、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主导动机 与非主导动机 ; • 4、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三、 学习动机与学习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
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A· H· 马
斯洛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 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的。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 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
心理学理论(个性和个性倾向)
![心理学理论(个性和个性倾向)](https://img.taocdn.com/s3/m/3338b79a227916888586d760.png)
对象性、社会历史制约性、独特性、周期性 3.需要的种类
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二、个性倾向性
(二)动机 1.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 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 2.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二、个性倾向性
(三)兴趣 1.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力求探索某些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 意识倾向. 2.兴趣的种类 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3.兴趣的品质 指向性、广度、持久性、效能 4.兴趣的培养
2.体型说---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
根据自己对精神病人的观察和研究,提出按体型
划分人气质的理论。它认为,人的体型可以分为三 种类型:(1)肥胖型,这种人身材短胖,原肩阔 腰,易患躁狂抑郁症。它们的气质特点是:好社交, 通融,健谈,活泼,好动,表情丰富,情绪不定, 气质类型为躁郁性气质。(2)瘦长型,这种人高 瘦纤弱、细长、窄小,易患精神分裂症;其特点是 不善社交,内向,退缩,世事通融,害羞沉静,寡 言多思,气质类型是分裂型气质。(3)斗士型, 这种人骨肉均匀,体态与身高成比例,易患癫痫病; 其特点是正义感强,注意礼仪,节俭,遵守纪律和 秩序,气质类型为粘着性气质。美国心理学家谢尔 顿也是体型说的代表之一。
胆汁质:神经特点是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 反应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控制力弱;反应 快但不灵活。心理特点是坦率热情;精力旺盛, 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 情感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
粘液质:神经特点是感受性低;耐受性高; 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 性;反应速度不快但灵活。心理特点是稳重, 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 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 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二、个性倾向性
(二)动机 1.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 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 2.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二、个性倾向性
(三)兴趣 1.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力求探索某些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 意识倾向. 2.兴趣的种类 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3.兴趣的品质 指向性、广度、持久性、效能 4.兴趣的培养
2.体型说---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
根据自己对精神病人的观察和研究,提出按体型
划分人气质的理论。它认为,人的体型可以分为三 种类型:(1)肥胖型,这种人身材短胖,原肩阔 腰,易患躁狂抑郁症。它们的气质特点是:好社交, 通融,健谈,活泼,好动,表情丰富,情绪不定, 气质类型为躁郁性气质。(2)瘦长型,这种人高 瘦纤弱、细长、窄小,易患精神分裂症;其特点是 不善社交,内向,退缩,世事通融,害羞沉静,寡 言多思,气质类型是分裂型气质。(3)斗士型, 这种人骨肉均匀,体态与身高成比例,易患癫痫病; 其特点是正义感强,注意礼仪,节俭,遵守纪律和 秩序,气质类型为粘着性气质。美国心理学家谢尔 顿也是体型说的代表之一。
胆汁质:神经特点是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 反应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控制力弱;反应 快但不灵活。心理特点是坦率热情;精力旺盛, 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 情感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
粘液质:神经特点是感受性低;耐受性高; 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 性;反应速度不快但灵活。心理特点是稳重, 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 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 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第七章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PPT课件
![第七章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bf87503968011ca30091f4.png)
习方法,如向别人请教,或仔细思考自己哪
些方面做得不好,吸取教训等。
11
• (三)动机是怎么产生的呢? • 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当某种需要
每月得到满足时,它就推动人们去 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 动的动机。 • 人类的最重要的需要有哪些?
12
二、动机的理论
13
1、本能理论
• 詹姆斯: – 人的行为依赖于 本能的指引,人 有生物本能和社 会本能。如“爱、 同情”。
14
• 其他代表观点
– 1、人的大部分行为是由本能控制的。本能 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一 种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的原动 力。
– 2、麦独孤: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 基础的;本能是人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 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 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 由本能逐渐发展形成的。人有18种本能。 (逃避、拒绝、好奇心、自卑等)。
• 研究发现,幼小动物发生印刻的 对象,是她出生后第一个看见的 大的活动物,通常情况下是小动 物的母亲,但也可以是其他物体 甚致是人类。如劳伦兹在进行这 项实验时,让刚刚破壳而出的小 鸭子不先看到母鸭子,而首先看 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 情发生了。劳伦兹在小鸭子前面 走着,身后跟随着几只小鸭子。 小鸭子将劳伦兹当成了自己的母 亲,这就是为什么小鸭子追随劳 伦兹的原因。
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对印刻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发现,
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剌激或对象(母鸡、人或电
动玩具),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剌激
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
16
• 印刻的产生有时间性,一般说来, 小鸡、小鸭的“母亲印刻”的关 键期发现在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 而小狗的“母亲印刻”关键期发 现在出生后的3-7周。错过这个时 间就不会产生印刻现象,心理学 家把这个时间称为关键期。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倾向性PPT课件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倾向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a8940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4.png)
职业规划与招聘
1 2
职业匹配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个性倾向性,将员工安 排在与其个性相匹配的职位上,提高员工的工作 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招聘选拔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察应聘者的个性 倾向性,选拔出符合企业文化的优秀人才。
3
职业发展
企业可以针对员工的个性倾向性,为其制定个性 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弗洛伊德认为个性倾向性是在童年时期通过与环境和他人互 动而形成的,特别是那些与性有关的经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深 远的影响。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构成,其 中无意识又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 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心理经验,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心中的 原始意象。
03 个性倾向性的构成要素
价值观
价值观定义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对客 观事物(包括人、事、物) 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体评 价和看法。
价值观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价值观 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道德价值观、个人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等。
价值观的功能
价值观对个体的行为和决 策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 能影响个体的情感和态度。
决定心理健康
个性倾向性还与心理健康 密切相关,不良的个性倾 向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 焦虑、抑郁等。
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早期研究
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 希腊时期,当时哲学家们开始探
讨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现代研究
现代心理学对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始 于19世纪末,随着心理测验和人格 理论的不断发展,个性倾向性的研 究逐渐深入。
卡特尔认为个性倾向性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表面特质来推断根源特质,从而更深 入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之个性心理倾向性ppt课件
![心理学之个性心理倾向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cbbc79700abb68a882fb4a.png)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 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三)学习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学习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成倒U型曲线关系。
学 习 效 率
学习动机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动机强度和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四)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
(二) 个性心理特征
❖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 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 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气质、 性格和能力。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一) 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 理面貌。每个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并 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 个完整的个性。
利用外界诱因强化学习动机1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2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3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第一节个性的描述11什么是个性12个性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小学生的动机31动机概述32动机理论33小学生动机的发展与培养
第十章 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目录
第一节 个性概述 第三节 小学生的动机
第一节 个性概述
课堂小结
第一节 个性的描述 1.1 什么是个性 1.2 个性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小学生的动机 3.1 动机概述 3.2 动机理论 3.3 小学生动机的发展与培养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2.通过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认识兴趣
(1)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意义
09个性及其倾向性
![09个性及其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ddf82ef19e31433239689395.png)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有关个性发展的几个概念 • 内驱力 :生命的本能(性本能与攻击本
能)。
• 客体关系 :内驱力的指向导致了各种客 体关系,如儿童早期的内驱力是指向其 父母,故有了与父母的客体关系。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有关个性发展的几个概念
• 自我:客体关系的发展就是形成自我。自我 就是一种平衡感,失衡即失落感。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 3、学前期(3一6岁):主动--内疚。儿童可以在言语 和行动上更广泛地探索和扩充他的环境,主动性大大 增加。这时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他无法不问,开始 对外界事物做主动性、概念性探讨。但幼儿的好奇心 是填不饱的,他的好奇心在社会规范面前会遭到大大 小小的挫折,使他的社会心理危机产生。如果顺利解 决此危机,能成功的培养主动的好习惯,产生“惊喜、 渴望、紧张、刺激”等情绪经验,形成一种有目的方 向,能独立进取的个性品质。反之,就容易有“罪恶、 不应该、多嘴、无聊、不开心”等感觉,养成事事自 责,动辄就受罪疚感谴责的不良习惯,凡事不敢多问, 进而发展出过分依赖权威的被动性格。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 1、婴儿期(0一1· 岁):信任--不信任。婴儿出生 5 后就有种种生物性需求,要吃、要抱、要睡、要有 人逗他等。这时的客体关系对象主要指向父母亲, 尤其是母亲。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 2、儿童早期(1· 一3岁):活泼自主--怀疑与羞怯。 5 儿童开始喜欢独立探索周围世界,藐视外部世界的控 制,展示自已的力量。“我来”、“我不”成为孩子 的口头禅。如果发展顺利,就会活泼、自主,能自我 控制,行动有信心。发展障碍就会自我怀疑,行动畏 首畏脚。要使孩子获得自主感,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 自由,并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对儿童限制过多、 批评过多、惩罚过多,会使儿童产生对自身能力的怀 疑与羞怯感。
实用心理学_PP04个性倾向性
![实用心理学_PP04个性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e00da007e87101f69e31954d.png)
价值观的分类
◆奥尔波特(Allport)和斯普兰格(Spranger)的分类(6种类型): 理论型: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求越真理. 经济型:强调有效和实用. 审美型:重视外观美与和谐匀称. 社会型:强调对人的热爱. 政治型: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 宗教型:重视信仰的理解与体验. ◆三种职业者的价值观体系比较: 排序 1 2 3 4 5 6 牧师 宗教 社会 审美 政治 理论 经济 采购代理商 经济 理论 政治 宗教 审美 社会 工业工程师 理论 政治 经济 审美 宗教 社会
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个体(群体,种族等)对周围各种事 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 内容是指什么东西是重要的,包括个体的各种 行为和各种存在状态等. 强度是指内容的重要性程度如何. ◆个体价值观的重要性程度依主次排列,构成了 个体的价值系统.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遗传和环境.遗传说 明价值观相对稳定和持久;环境说明价值观可以 通过学习改变.
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1,实行时间管理法 恰当安排作息时间,使工作井然有序 2,增强体育锻炼 从事非竞技性体育活动 3,进行放松训练 一张一弛,自我解脱 4,扩大社会支持网络 多进行人际交往,聊天解闷
强化及其类型
事 件 是 否 出 现 出 现 不 出 现 行为之后事件的类型
令人愉快或期望的事件(好事) 令人不快或不希望的事件(坏事) 令人愉快或期望的事件(好事) 令人不快或不希望的事件(坏事)
公 平 理 论
◆员工对于不公平的处理方法: ◇改变自己的投入 ◇改变自己的产出 ◇改变自我认知 ◇改变对其他人的看法 ◇选择另一个参照对象 ◇离开工作场所 ◆公平理论的启发: ◇公平与否与个体的主观判断有关;一般人对自己的投入估计过 高,而对其他人的投入估计过低;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公平敏感, 不适合于雷锋式的人物. ◇公平与否取决于所用的公平标准,此理论用的是贡献率,也要 注意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 ◇公平与绩效的评定方法和由谁来评定有关,如何评定绩效非常 复杂,不同的评定者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和低报酬带来的不公平相比,人们更能容忍高报酬带来的不公 平,并使之合理化. ◇公平理论容易造成按酬付劳的恶性循环.
心理学第十章个性及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十章个性及个性倾向性](https://img.taocdn.com/s3/m/7ff7e701581b6bd97f19ea20.png)
2、个体的归因方式
个体的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 感的形成。如果个体将成功的经验归因 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任务 难度等,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如果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 力等,也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 德(F.Heider,1958)。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T.B.Rotter,1966) 根据“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把人划分为 “内控型”和“外控型”。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在吸收海德和 罗特理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 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 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 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根据对象性质,可分为物质性动机和 精神性动机。
3、根据动机的起因分,动机可分 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由外在条件(即诱因)诱 发出来的动机,如学生为获得表扬和奖 励而努力学习; 内在动机,指由内在条件(如好奇、兴 趣等)引发出来的动机,如学生因对某 门课有特殊兴趣而努力学习。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 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 1、个体成败的经验 个体成败的经验也有两类:一类是个体成败的 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 成的最主要因素。 另一类是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这类经验是 行为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 验,它对自我效能感也具有重要影响。
2、成就动机理论
默瑞认为,人格的中心由一系列需要构成,其 中之一即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追 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 别人。 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 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 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低 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 务或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 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个性。
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性。 所谓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人格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生理成熟和环境的改 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如:“环境造就人”
说明: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3、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结构中的各成分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 当个性的各成分之间协调一致时,人格是健康的, 否则,会出现“分裂人格”。
生理需要:人对食物、水、空气的需要等; 安全需要:人对稳定、受到保护、躲避危险、免
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等; 归属与爱的需要:人对集体地位、结交朋友、追
求爱情的需要等; 尊重的需要:人对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需
要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和潜
能的需要。
案例:侯老伯的怪病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精神需 要的满足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物质需要。在满足物 质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
(三)需要的结构 关于需要的结构, 在心理学界存在不同 的理论观点,其中影 响最大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
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2、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物质需要是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 产品而获得满足。
如: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日常生活必需 品的需要;对住房和交通条件的需要等。
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并以占 有某些精神产品而获得满足。
如对文艺作品的需要,欣赏美的需要,阅读报 刊、杂志和观看电影电视的需要等。
⒈遗传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要反对遗传决定论
⒉社会环境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反对环境决定论
⒊教育对个性的形成具有主导作用。 但要反对“教育万能论”
⒋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
侯老伯今年62岁,性格好强,原先在中国公 安大学在宣传部工作,后到校办工作,现已退休。 侯老伯退休以后,心情烦躁,象笼子里的鸟似的, 在家里待不住,成天在外面不愿意回家。家里人 让他买菜,他故意到十多里路的菜市场买菜,来 回消磨了大半天的时间。他还无代价的给别人种 菜、除草,给旧火车头上油等等。侯老伯的老伴 和子女们都抱怨,并带他到医院看病,结果侯老 伯无病。
三、幻想性:青春期是人生最富于幻想和憧憬的 时期。由于闭锁性,喜欢沉溺于自己内心世界里 做无尽的幻想。 —追求美的需要
四、性意识的发展: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 这就是一种性情感。情感丰富脆弱,好奇心特别 强烈。 —自尊的需要
案例:在外乖孩子,在家小暴君
周女士有个女儿叫明恩,今年5岁,小时侯经 常生病,身体脆弱,家人因担心而倍加疼爱她。 特别是从明恩几个月大时得了一次肺炎后,全家 人都以她为中心,只要她一哭(每次哭都超过半 个小时),妈妈怕她哭坏嗓子,尽量满足她的所 有要求。爸爸下班后高兴时逗她,但他缺乏耐心, 有时训斥她,甚至打她;妈妈虽然迁就她但却很少 抱她,爱抚她,情感比较淡漠。一年前,父母离 婚后明恩的哭闹更加变本加厉。明恩在家霸道, 但在幼儿园却是个乖孩子,记者在幼儿园观察到 明恩在和小朋友滑梯时,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踢到 她的头,明恩瞪了一下小朋友,没有发作。幼儿 园老师认为明恩是个乖孩子。明恩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行为?怎样矫正她的不良行为?
总体说来,人格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罗列式定义 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属性的组合,一般只是列 举出属于人格的东西;
整合式定义 强调人格的组织性和整合性;
层次型定义 认为人格不仅是有组织的,而且这种组织是有 层次的;
适应性定义 强调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认为人格是个体在社 会生活中形成的独特的适应方式;
映。 需要是可能来自个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
的外部。 如:人渴了需要喝水,饿了需要吃饭;父母
“望子成龙”使孩子努力学习;社会秩序不好, 使人产生安全的需要。
需要都指向一定的对象,还具有一定的 选择性。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越强 烈、越迫切,就越容易引起并推动人们的 活动。
(二)需要的种类
4、个性的社会性(本质特征)
人的行为活动是社会性的,个性是在人的实践中 形成的,并反映各种社会关系。
二、个性结构 个性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等
两大部分。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 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有遗传素质、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教育、个人的主观努力。
需要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 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理需要是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的需要。它包 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 的需要等等。
人和动物都有自然的需要,但需要的具体内容不 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也不同。
社会需要是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如: 劳动的需要、友谊的需要、道德的需要等
区别性定义 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即独特性。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个性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等基
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正如: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但由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之间有很多 相似的人格特征。 说明: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的稳定性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一、个性(人格)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人的整个精神风貌,即具有一定 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 映了个性的多种本质特征。
人格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复杂的统一体。
据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Allport )1937年统计,人格 定义已达50多种,人格的现代定义也有15种之多。人格定义 的不同,反映了心理学家们对人格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以及所 采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
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侯老伯的需要。
青少年心理需要
一、过渡性(童年期—少年期):生理上变化, 成为“小大人” ;心理上的“断乳期”。自我意 识增强,开始有独立的倾向。 —独立的需要
二、闭锁性:内心世界复杂起来,不轻易表露, 有了自己的“秘密”,宁愿与朋友交流而不愿告 诉父母和老师。 —友谊的需要
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变的特性。 所谓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人格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生理成熟和环境的改 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如:“环境造就人”
说明: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3、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结构中的各成分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 当个性的各成分之间协调一致时,人格是健康的, 否则,会出现“分裂人格”。
生理需要:人对食物、水、空气的需要等; 安全需要:人对稳定、受到保护、躲避危险、免
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等; 归属与爱的需要:人对集体地位、结交朋友、追
求爱情的需要等; 尊重的需要:人对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需
要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和潜
能的需要。
案例:侯老伯的怪病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精神需 要的满足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物质需要。在满足物 质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
(三)需要的结构 关于需要的结构, 在心理学界存在不同 的理论观点,其中影 响最大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
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
2、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
物质需要是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 产品而获得满足。
如:对工作和劳动条件的需要;对日常生活必需 品的需要;对住房和交通条件的需要等。
精神需要指向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并以占 有某些精神产品而获得满足。
如对文艺作品的需要,欣赏美的需要,阅读报 刊、杂志和观看电影电视的需要等。
⒈遗传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要反对遗传决定论
⒉社会环境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要反对环境决定论
⒊教育对个性的形成具有主导作用。 但要反对“教育万能论”
⒋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
一、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
侯老伯今年62岁,性格好强,原先在中国公 安大学在宣传部工作,后到校办工作,现已退休。 侯老伯退休以后,心情烦躁,象笼子里的鸟似的, 在家里待不住,成天在外面不愿意回家。家里人 让他买菜,他故意到十多里路的菜市场买菜,来 回消磨了大半天的时间。他还无代价的给别人种 菜、除草,给旧火车头上油等等。侯老伯的老伴 和子女们都抱怨,并带他到医院看病,结果侯老 伯无病。
三、幻想性:青春期是人生最富于幻想和憧憬的 时期。由于闭锁性,喜欢沉溺于自己内心世界里 做无尽的幻想。 —追求美的需要
四、性意识的发展:青春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 这就是一种性情感。情感丰富脆弱,好奇心特别 强烈。 —自尊的需要
案例:在外乖孩子,在家小暴君
周女士有个女儿叫明恩,今年5岁,小时侯经 常生病,身体脆弱,家人因担心而倍加疼爱她。 特别是从明恩几个月大时得了一次肺炎后,全家 人都以她为中心,只要她一哭(每次哭都超过半 个小时),妈妈怕她哭坏嗓子,尽量满足她的所 有要求。爸爸下班后高兴时逗她,但他缺乏耐心, 有时训斥她,甚至打她;妈妈虽然迁就她但却很少 抱她,爱抚她,情感比较淡漠。一年前,父母离 婚后明恩的哭闹更加变本加厉。明恩在家霸道, 但在幼儿园却是个乖孩子,记者在幼儿园观察到 明恩在和小朋友滑梯时,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踢到 她的头,明恩瞪了一下小朋友,没有发作。幼儿 园老师认为明恩是个乖孩子。明恩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行为?怎样矫正她的不良行为?
总体说来,人格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罗列式定义 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属性的组合,一般只是列 举出属于人格的东西;
整合式定义 强调人格的组织性和整合性;
层次型定义 认为人格不仅是有组织的,而且这种组织是有 层次的;
适应性定义 强调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认为人格是个体在社 会生活中形成的独特的适应方式;
映。 需要是可能来自个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
的外部。 如:人渴了需要喝水,饿了需要吃饭;父母
“望子成龙”使孩子努力学习;社会秩序不好, 使人产生安全的需要。
需要都指向一定的对象,还具有一定的 选择性。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越强 烈、越迫切,就越容易引起并推动人们的 活动。
(二)需要的种类
4、个性的社会性(本质特征)
人的行为活动是社会性的,个性是在人的实践中 形成的,并反映各种社会关系。
二、个性结构 个性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等
两大部分。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 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有遗传素质、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教育、个人的主观努力。
需要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 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理需要是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的需要。它包 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 的需要等等。
人和动物都有自然的需要,但需要的具体内容不 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也不同。
社会需要是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如: 劳动的需要、友谊的需要、道德的需要等
区别性定义 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即独特性。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个性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社会性等基
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正如: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但由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之间有很多 相似的人格特征。 说明: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的稳定性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一、个性(人格) (一)个性的概念
个性是指人的整个精神风貌,即具有一定 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 映了个性的多种本质特征。
人格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复杂的统一体。
据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Allport )1937年统计,人格 定义已达50多种,人格的现代定义也有15种之多。人格定义 的不同,反映了心理学家们对人格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以及所 采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
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侯老伯的需要。
青少年心理需要
一、过渡性(童年期—少年期):生理上变化, 成为“小大人” ;心理上的“断乳期”。自我意 识增强,开始有独立的倾向。 —独立的需要
二、闭锁性:内心世界复杂起来,不轻易表露, 有了自己的“秘密”,宁愿与朋友交流而不愿告 诉父母和老师。 —友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