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题教案

合集下载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 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显微镜、试管、烧杯、量筒等。

3.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佩戴防护用品、遵守实验规程、正确处理实验废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进行探究,学习相关知识,准备进行实验。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策略1. 任务驱动: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实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价。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量筒等。

2. 实验试剂:酸、碱、盐等常见化学试剂。

3. 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4. 参考资料: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七、教学环境1. 实验室:具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环境整洁、安全。

2. 课堂:教室环境舒适,教学设施齐全,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八、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探究实验的解题方法教案

探究实验的解题方法教案

探究性实验的解题方法(第一课时)武汉六中谢进【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2)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的思维切入点、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归纳【教学过程】【探究】一、寻找答题切入点例1、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1)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明显现象;(2)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3)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4)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

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A 镁粉只能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B 水是镁粉与溴发生反应的催化剂C (2)中产生的极少量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D 镁粉与溴水中的H+发生反应,导致平衡移动使溴水褪色【活动】学生回答——自主学习:分析寻找切入点:实验现象,量的变化例2、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请推测可能有哪些产物?并设计实验来验证。

(已知所得沉淀固体不带结晶水)甲:乙:丙:方案一:向洗涤干净并低温烘干的沉淀中加入盐酸,证明生成物中含CuCO3,另取沉淀加热灼烧,检验生成的水,证明生成物中含Cu(OH)2。

方案二:将洗涤干净并低温烘干的沉淀直接加热灼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水或二氧化碳,证明生成物中含Cu(OH)2或CuCO3或两者兼有。

事后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在溶液中不存在碳酸铜。

他思考后提出新推测,但需要补充的实验。

【活动】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教师引导)思考与讨论:结合这两题,从那些方面或途径找思维切入点?切入点:化学反应原理、物质性质、实验现象【探究】二、探究性实验题的解题方法思考与讨论:通过上述例题的学习,请你小结探究性实验题的一般解题方法(或步骤)有哪些?一般步骤和方法:1、细心审题—审目的、审原理、审现象、审装置2、认真分析—原理分析、材料分析、变量分析、结果分析3、实验验证—对比实验、平行实验、定量实验4、规范表达—正确书写化学用语,文字表述简洁明了方法选择据类型:1、化学成分探究—依反应原理合理猜想,对物质一一检验2、化学反应原理探究—依现象和性质,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原理。

数学实践探究性教学教案(3篇)

数学实践探究性教学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究,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教师展示一组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路程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践探究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

(三)展示与交流1. 各小组展示探究过程和结果,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3.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数学规律和方法。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如问题发现、分析、解决能力。

2. 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如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素养,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究,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小学综合实践桥之旅运用“实验法”探究问题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桥之旅运用“实验法”探究问题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桥之旅运用“实验法”探究问题教案【小学综合实践桥之旅运用“实验法”探究问题教案】一、引言本教案针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一次桥之旅探究问题活动,采用“实验法”作为探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该教案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其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桥的功能、结构和种类,培养学生对桥梁的兴趣和好奇心;2.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桥的建设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

三、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实践桥之旅的目的地和行程;组织学生参与桥梁相关知识的学习,包括桥的各种功能、结构和种类等。

2.实地观察与讨论安排学生实地观察一座桥,并提前准备一份观察表格,引导学生观察桥梁的外观、大小、形状、材料等,并在观察后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桥梁是如何建造的?支撑桥梁的原理是什么?不同材料的桥梁有什么特点?3.实验探究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讨论问题,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以探究桥梁建设的原理和不同材料的特点。

例如:实验一:用铁丝和纸板制作桥梁模型,测试其承重力;实验二: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桥梁,比较不同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实验三:通过调节桥墩的位置,观察对桥梁稳定性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解释。

4.实践应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和建造一座能够承受一定负荷的简易桥梁。

鼓励学生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注重团队合作和互相帮助。

每个小组完成后,进行桥梁负荷测试,并且进行桥梁性能评估和讨论。

最后,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评选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地观察、观测记录、实验数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桥梁建设原理和材料特性的理解程度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可将实验结果与实际的桥梁工程进行对比和分析,探究桥梁工程中的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教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教案

以下是一个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简要教案:
实验名称: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的:
1. 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探究加速度与施加的力和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1. 平滑水平桌面
2. 小推车或滑轮组
3. 牵引绳
4. 弹簧测力计
5. 不同质量的金属块
实验步骤:
1.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小推车或滑轮组。

2. 用牵引绳连接弹簧测力计和小推车,并确保绳子通过滑轮组。

3. 给小推车施加不同大小的拉力,记录每次施加的力值。

4. 将不同质量的金属块放在小推车上,保持拉力不变,记录金属块的质量和推车的加速度。

5.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可靠的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
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力与加速度的图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计算不同质量下的加速度,比较结果并总结规律。

实验注意事项:
1. 确保实验台面光滑水平,减少外界干扰。

2. 每次实验前都要校准弹簧测力计,确保准确性。

3.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受伤。

思考问题:
1. 根据实验结果,你觉得加速度与施加的力和物体质量之间有何关系?
2. 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符合你在本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3.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4.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教学重点: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例题讲解例1:如图下列装置为实验室用来制备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1)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②发生装置是(填序号);理由是③使用该装置的注意事项之一是④使用该装置还可完成的另一个实验,用化学方程式回答(2)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序号)②能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物理性质是③如何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简述操作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④假若二氧化碳气体始终不能收集满,除装置漏气外,还可能的一种原因是例2: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猜想一:全部是NaOH;猜想二:全部是Na2CO3;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1】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显红色。

请分析此实验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无气泡产生,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为了进一步验证你的结论,如何进行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4】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

初中实验探究专题教案

初中实验探究专题教案

初中实验探究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

2. 培养学生正确寻找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能够区别对照组和实验组。

3.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正确寻找变量、对照组与实验组,能描述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介绍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流程。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总结: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5.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题目,并进行实验探究。

四、教学内容1. 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 变量的寻找和对照实验的设计:介绍如何寻找实验中的变量,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的得出: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如何得出实验结论。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变量的寻找和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的得出。

2.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2.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与同学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根据具体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2. 教材:提供实验探究的相关知识点,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摆的研究科学实验探究教案

摆的研究科学实验探究教案

摆的研究-科学实验探究教案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学习物理知识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以摆的研究为主题,给学生们开拓思路,理解摆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摆的概念、种类和运动规律。

2.理解物理世界中运动物体的基本运动规律,如加速度等。

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方法的学习方式,理解和总结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摆的概念、种类和运动规律。

难点:理解基本运动规律,如加速度等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摆的研究。

三、教学步骤1.引入(1)教师提问:“摆是什么?”(2)学生回答:“摆是由质量小、长度长、可弯曲的细线和悬挂在一端的质点组成的一种物理现象。

”(3)教师发问:“摆的种类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4)学生回答:“摆的种类有单摆、复摆等。

单摆的周期只和摆长有关,而复摆的周期则和振幅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2.理论讲授(1)教师讲解:“单摆是指由一根细线和一质点组成的摆。

摆的周期只和摆长有关,但振幅不同,周期也会不同。

而复摆是由一根细线和两个不同质量的质点组成的摆。

复摆的周期与振幅、重力加速度等都有关系。

”(2)教师讲解:“不同的摆,在受到外力后会展现出不同效应。

”(3)教师讲解:“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产生运动,而运动的变化率称为加速度。

加速度的衡量单位为米每秒平方,通常用a表示。

”3.实验操作(1)教师组织学生做单摆实验,测出不同时长的单摆周期。

(2)教师组织学生做复摆的实验,通过改变质量、长度、振幅等条件,研究复摆的运动规律。

4.教学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如果将不同种类的摆组合着用,会有怎样的效应?”四、教学手段1.黑板、白板和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2.实验用具:单摆、复摆、计时器、卡尺等。

五、教学评价1.问答错题,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2.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总结。

六、教学安排单元:摆的研究学时:2课时第一课引导学生认识摆的概念与种类,理解摆的运动规律。

探究实验一_对蜡烛与燃烧的探究(视频、教案、例题、小结、作业、测试)

探究实验一_对蜡烛与燃烧的探究(视频、教案、例题、小结、作业、测试)

化学探究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活动目的:探究(1)石蜡的各种性质;(2)石蜡在点燃前后的变化;(3)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通过分析,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实验用品(主要仪器及药品):小刀、烧杯或水槽(盛水)、火柴、干燥(干冷)的烧杯、蜡烛、澄清石灰水。

实验结论:(1)石蜡具有如下性质:白色蜡状固体,质软(硬度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低---物理性质;石蜡燃烧能产生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 ---- 化学性质。

(2)石蜡受热时发生如下变化:先发生熔化----物理变化;然后发生燃烧,有火焰,发光,放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 ---- 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石蜡与助燃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燃烧,有火焰和放热现象,最终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点燃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问题和讨论:(不要记笔记,只要跟着老师一起来思考和讨论)1.蜡烛为何能燃烧?蜡烛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该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2.石蜡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化学性质?★用什么方法证明石蜡比木材软?★ 3.点燃蜡烛,观察其火焰可分为哪几层?其中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哪层温度最高?哪层温度最低?★4.如何用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进一步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可能含有哪些元素?★5.仔细观察,可看到烧杯底或白瓷板上有一层黑色的物质(炭黑C)。

这是石蜡不完全燃烧(有机物在不充足的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结果,进一步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6.熄灭蜡烛,有何现象?再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又有何现象?▲7.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蜡烛受热后产生的是石蜡蒸气或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8.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焰心物质是可燃性气体(CO)?▲ 9. 蜡烛在充足的空气或氧气中发生的是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气体?如何证明?若发生不完全燃烧,还可能会生成什么气体?如何证明?★10. 若实验中没有水珠出现,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若实验中没有变浑浊出现,分析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拓展:对木条(木片、纸张、酒精、沼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秸秆、塑料等有机物)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瞬时速度。

三、德育目标1 、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对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处理[教学难点]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

放眼所见,物体的运动规律各不相同。

在生活中,人们跳远助跑、水中嬉戏……在自然界了,雨滴下落,猎豹捕食,蚂蚁搬家……这些运动中多有速度的变化。

物体的速度变化存在规律吗?怎样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怎样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呢?要探究一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必须知道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直接测量瞬时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先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在通过对纸带的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二、新课教学(一)进行实验【实验】问题一:打点计时器结构如何?问题二: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步骤:1、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初中实验探究题教案

初中实验探究题教案

初中实验探究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实验探究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2. 常见实验仪器和操作:了解并熟悉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设备,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3. 实验安全常识: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掌握安全防护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常见实验仪器和操作,实验安全常识。

2.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进行论证。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 总结与评价: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实验原理和安全常识。

2. 演示法:进行实验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实验现象。

3. 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4. 讨论法: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和体会。

六、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设备。

2.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的药品和材料。

3.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现象。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准确。

初中化学真题探究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真题探究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真题探究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化学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探究真题中的知识点。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真题中的问题。

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道真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 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筛选出关键信息,确定解题思路。

3. 实验操作:进行相关实验,验证解题思路。

4. 讨论总结: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解题过程,得出结论。

5. 师生互动:师生交流,澄清疑惑,加深理解。

6. 提升拓展:引导学生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课堂讨论
1. 你认为化学知识在真题中的应用有何重要意义?
2. 在解决真题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3.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六、课后反思
1. 学生反思:完成活动后,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和改进之处。

2. 教师反思:教师总结本次探究活动的实施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探究活动做准备。

小学科学探究题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小学科学探究题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探究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探究题的基本概念、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探究题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探究题的基本概念。

(二)新课讲授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探究题的常见题型,如实验题、观察题、分析题等。

2. 讲解探究题的解题步骤:a. 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意义。

b. 收集证据: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数据。

c.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

d. 得出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 结合实例,讲解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道探究题。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探究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探究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探究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2. 学生对自身在探究题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巧。

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等。

2. 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

3.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图表制作、数据统计、概率计算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导:通过回顾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明确本次复习的目标。

2. 讲解:针对每个方法和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运用所学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践操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根据不同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2. 教学课件:制作详细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探究方法和步骤。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六、教学活动:1. 实验探究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实验探究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方法和步骤,加深对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

2. 实验设计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竞赛,鼓励创新和合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数据处理工作坊: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实践,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3. 反馈与激励: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八、教学拓展:1. 实验探究项目: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设计实验探究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初中化学探究性试题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性试题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性试题教案
主题: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目标:通过探究,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时间: 2课时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物质的性质是什么?物质的性质是如何变化的?”
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利用实验仪器展示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氯气的气味、氢气的燃烧等,引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探究实验(40分钟)
1. 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选择一种物质,通过实验探究该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2. 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使用放大镜、试管、试剂等实验仪器,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3.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该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第三步:讨论总结(15分钟)
1. 整合各组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探究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的一般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如何影响着物质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出现某些变化现象等
问题。

第四步: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出不同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要求
学生写出至少5个例子。

2. 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该教案以探究性为主线,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性质及
变化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讨论总结和作业布置,巩固了
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变化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考实验探究题教案

中考实验探究题教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多媒体呈现县中考模拟题,统计得分情况。预计得分率在40%以下,远低于总体的得分率。从解题技巧的重要性引入课题
【介绍】介绍实验探究的过程
一、提出问题
【活动一】课件呈现例题:夏天到了,贮存的食物很容易腐败,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和真菌以食物为培养基,在适宜的环境下大量繁殖所致。为了保持食物新鲜,人们用了很多办法保存食品,如低温、腌制、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干制等。请设计实验,探究以上某一项办法是抑制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的因素之一。
学生在明确了要求以后再让他们去设计实验。
回顾引入时呈现的中考模拟题,并引导学生分析是考察哪个环节的题目。怎么解题?
【小结】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的重点内容。并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
【作业】
练习三:题目见课件的讲义。
学生先行偿试设计,有困难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设计实验前要明白的一些问题:①根据相关科学原理确定能证实猜想的现象②对该现象有影响的因素有哪些③明确自变量和不变量④了解并确定实验器材。
课件呈现练习二:为了探究CO2的性质,小明制取并收集了一瓶干燥的CO2。小明将燃烧的金属钠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钠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呢?
[猜想]黑色颗粒可能是。小明认为白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你认为肯定不存在的是。
设计,反馈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全班同学解决
这是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明确自己在设计实验时存在着困难,他们才会有迫切的需要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这是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强动力。当学生明确几个注意点以后,实验设计又是比较简单了,这样又一次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兴趣。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3. 能够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结论。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等。

2. 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可重复原则等。

3. 实验结果的分析:数据处理、图表绘制、结论提出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3. 示范:以一个具体的实验为例,展示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数据,提出结论。

6. 总结:总结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3. 学生能够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合理的结论。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的试剂和样本。

3. 教学课件:用于讲解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4. 参考书籍:提供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详细指导。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实验:教师提出一个探究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实验步骤等。

2. 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 交流分享:学生将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交流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七、教学策略1. 问题导向: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

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速度探究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速度探究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质,因为它们都有很强的酸碱反应性质,对于清洁等方面非常实用。

虽然我们都知道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速度非常快,但是具体的反应速度是多少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速度。

一、实验目的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速度,并观察不同浓度下反应速度的差异。

二、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两个透明玻璃杯、水杯、计时器。

三、实验步骤1、在两个透明玻璃杯中分别加入约100毫升的白醋。

2、在其中一个玻璃杯中,加入少量小苏打。

3、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反应的过程。

4、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用计时器记录反应所需时间。

5、再次进行实验,每次加入的小苏打的浓度不同,观察不同浓度下反应速度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实验得出的结果表明,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速度是非常快的,添加小苏打之后不到几秒钟就开始起泡,并且泡沫不断地往上涌。

时我们还发现,小苏打的浓度不同,反应的速度也有所不同,小苏打浓度越高,反应速度就越快。

五、实验分析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速度之所以非常快,是因为两者之间发生了一种酸碱反应,也就是氢离子和羟离子的结合。

小苏打中含有碳酸氢钠,它与白醋中含有的乙酸反应,产生了乙酸氢钠和二氧化碳。

这个反应的速度非常快,并且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形成了泡沫,形成了非常可爱的泡泡。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小苏打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苏打的浓度越高,反应速度就越快。

这是因为小苏打中含有更多的碳酸氢钠,可以更快地与白醋中的乙酸反应,产生更多的乙酸氢钠和二氧化碳。

六、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是两种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发生酸碱反应,反应速度非常快,并且产生了可爱的泡泡。

实验结果还表明,小苏打的浓度越高,反应速度就越快。

这个实验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让我们对两种物质之间的反应速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七、注意事项1、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需要注意安全;2、实验过程中要佩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化学品弄到皮肤和眼睛;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用具,避免化学品残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个性化教学设计
年级:教师: 陈强科目:化学
班主任:日期: 时段:
课题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目标⑴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
⑵掌握探究题及实验题解题思路
重难点透视基础的化学知识点及探究型和实验型题型
考点探究题就实验题型
知识点剖析
序号知识点预估时间掌握情况
1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掌握60min
2 探究题和实验题解题思路60min
3
4
5
教学内容
1.常见物质的主要物理特性
(1)常见固体物质的颜色
①白色固体:CuSO4、MgO、P2O5、CaO、Ca(OH)2、CaCO3、KClO3、KCl、NaCl、Na2CO3、NaOH等。

②红色固体:Cu、Fe2O3等
③黑色固体:C(木炭)、CuO、MnO2、Fe2O4、Fe粉
④蓝色固体:CuSO4•5H2O
⑤淡黄色固体:S
(2)常见沉淀的颜色
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物是AgCl、BaSO4
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且能产生大量气泡,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物是CaCO3、BaCO3等。

③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没有气泡生成的白色沉淀是Mg(OH)2、Zn(OH)2、Al(OH)3。

④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是Cu(OH)2。

⑤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是Fe(OH)3。

(3)常见溶液的颜色
①常见的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碳酸、磷酸是无色的;其中浓盐酸、浓硝酸有刺激性气味。

②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带绝色)。

③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

④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

6、几种常见气体的检验
物质检验的方法、步骤现象化学反应原理备注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

木条复燃———
氢气A、点燃
B、火焰上方罩上一冷
而干燥的烧杯
A、产生蓝色火焰
B、烧杯壁上有水雾
或水珠生成
不纯时
有爆鸣

二氧化碳A、燃着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B、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A、木条熄灭
B、澄清石灰水变浑

———
一氧化碳A、点燃
B、火焰上方罩一干燥
的烧杯
C、烧杯中注入澄清的
石灰水
A、产生淡蓝色火焰
B、烧杯壁无水珠生

C、澄清石灰水变浑

不纯时
有爆鸣

甲烷A、点燃
B、火焰上方罩一干燥
的烧杯
C、烧杯中注入澄清的
石灰水
A、产生淡蓝色火焰
B、烧杯壁无水珠生

C、澄清石灰水变浑

不纯时
有爆鸣

氨气A、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B、利用湿润的红色石
蕊试纸检验
A、有氨臭味
B、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色
———
7、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所用试剂方法现象化学方程式
Cl-AgNO3溶液和稀
HNO3
AgNO3溶液滴入
待测液中,再加
稀HNO3
生成白色沉淀,
且不溶于稀HNO3
SO42-BaCl2溶液和稀
盐酸
将稀盐酸滴入待
测液中,再加
BaCl2溶液
滴加稀盐酸无现
象,滴加BaCl2
溶液生成白色沉
淀,且不溶于稀
盐酸
CO32-HCl(或HNO3),
和澄清石灰水中
向待测液中加入
HCl(或HNO3),
将产生的气体通
入澄清石灰水中
产生无色无味的
气体,此气体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酚酞试液、紫色
石蕊试液或红色
将酚酞度液滴入
待测液中
无色酚酞试液变
红色
OH-石蕊试纸将紫色石蕊试液
滴入待测液中
将待测液滴在红
色石蕊试纸上紫色石蕊试液变
蓝色
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色
——————
H+紫色石蕊试液
蓝色石蕊试纸
将石蕊试液滴入
待测液中
将待测液滴在蓝
色石蕊试纸上
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变
红色
——————
NH3+浓NaOH溶液将浓NaOH溶液
加入待测液中,
加热,将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置
于试管口(或用
玻璃棒蘸浓HCl
置于试管口)
放出有刺激性性
气味的氨气,该
气体能使湿润的
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色(遇到浓盐
酸产生大量白
烟)
Cu2+NaOH溶液将NaOH溶液加
入待测液中
产生蓝色沉淀
Fe3+ NaOH溶液将NaOH溶液加
入待测液中
产生红褐色沉淀
一、设计装置的依据
制取气体的装置分两部分: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的选取是根据反应条件和么应物的状态而设计;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性质(主要是物理性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则可用排水法收集.
1、气体发生装置
(1)固+固→(加热)的反应,如KMnO4或KClO3制O2装置为:A
(2)固+液→(不加热)的反应,如用H2O2和MnO2制O2或用锌粒、稀H2SO4制H2或用CaCO3与稀盐酸制CO25:装置为:B。

2、药品的选取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行性:所选取的药品能制得要制取的气体;
②药品廉价易得
③适宜的条件:要求反应条件易达到,便于控制;
④反应速率适中:反应速率不能太快或太慢以便于收集或进行实验;
⑤气体尽量纯净;
⑥注意安全性:操作简便易行,注意防污染。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操作程序
实验室制取气体在选择好药品、仪器后操作的一般程序是:①组装仪器:一般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药品:若是固体跟液体反应,一般是先装入固体再加入液体;④准备收集装置: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在制取气体之前将集气瓶盛满水;⑤制取气体;⑥收集气体并验满;⑦拆洗仪器。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下倾斜;
②用加热KMnO4或KClO3的方法制取O2,若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移走酒精灯;
③固体跟液体抽取气体时,要注意长颈漏斗末端要插入液面以下进行液封,以防漏气。

二、几种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CO2气体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利用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②O2的验证一般是用带炎星的木条,利用O2能够支持燃烧的特性。

③H2和CO等还原性气体的验证,一般是先将H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依次用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
水依次检验它们的氧化产物H2O和CO2。

也可用燃烧的方法,将H2、CO分加别转化为H2O和CO2,再检验燃烧产物。

课堂
反思
作业
课堂反馈:○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差学生签字:
主管签字:___________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