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齐桓公求管仲》

合集下载

《史记管晏列传》和《国语齐桓公求管仲》对比阅读

《史记管晏列传》和《国语齐桓公求管仲》对比阅读

《史记·管晏列传》和《国语·齐桓公求管仲》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公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伐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庄公②以问施伯③,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

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

”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

”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节选自《国语·齐桓公求管仲》)[注]①桓公:即齐桓公,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②庄公:春秋时鲁国国君。

③施伯:鲁国大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遇:遇见B.尝与鲍叔贾.贾:经商C.管仲因而信.之信:使……建立信义D.请生.之生:让……活着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B.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

断句练习题

断句练习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

(5分)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取材于刘向《说苑》)【答案】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画对两处得1分,共5分)【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当君王的应尊重什么?”管仲说:“应尊重天。

”桓公抬头望天。

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

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反对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答案】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忠臣并不忠,贤臣并不贤。

怀王因为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3.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取材于《墨子·贵义》)【答案】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参考译文】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他的学说和道理传给后代的子孙,因此他们把这些学说和道理写在竹帛上,刻画在金石上,用这种方法传留给后代子孙,让后代子孙能效法它。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管子》(含解析)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管子》(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管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欲吞宋、郑而畏齐,思人众兵强能害己者,必齐也。

于是乎楚王号令于国中曰:“寡人之所明于人君者,莫如桓公;所贤于人臣者,莫如管仲。

明其君而贤其臣,寡人愿事之。

谁能为我交齐者,寡人不爱封候之君焉。

”于是楚国之贤士皆抱其重宝币帛以事齐。

桓公之左右,无不受重宝币帛者。

于是桓公召管仲曰:“寡人闻之,善人者人亦善之。

今楚王之善寡人一甚矣,寡人不善,将拂于道。

仲父何不遂交楚哉?”管子对曰:“不可。

楚人攻宋、郑,烧焫熯焚郑地,使城坏者不得复筑也,屋之烧者不得复葺也,令人有丧雌雄,居室如鸟鼠处穴。

要宋田,夹塞两川,使水不得东流,东山之西,水深灭垝,四百里而后可田也。

楚欲吞宋、郑,思人众兵强而能害己者,必齐也。

是欲以文克齐,而以武取宋、郑也,楚取宋、郑而不知禁,是失宋、郑也;禁之,则是又不信于楚也。

知失于内,兵困于外,非善举也。

”桓公曰:“善。

然则若何?”管子对曰:“请兴兵而南存宋、郑,而令曰:‘无攻楚,言与楚王遇。

’至于遇上,而以郑城与宋水为请,楚若许,则是我以文令也;楚若不许,则遂以武令焉。

”桓公曰:“善。

”于是遂兴兵而南存宋、郑,与楚王遇于召陵之上,而令于遇上曰:“毋贮粟,毋曲堤,无擅废嫡子,无置妾以为妻。

”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曰:“自此而北至于河者,郑自城之,而楚不敢隳也。

东发宋田,夹两川,使水复东流,而楚不敢塞也。

”遂南伐,及逾方城,济于汝水,望汶山,南致楚越之君,而西伐秦,北伐狄。

兵车之会六,乘车之会三,九合诸侯,反位已霸。

修钟磬而复乐。

管子曰:“此臣之所谓乐也。

”(选自《管子·霸形》)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B.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C.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D.因以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人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害,伤害,与司马迁《屈原列传》“争宠而心害其能”中的“害”意思不相同。

《韩非子 十过》苏洵《管仲论》(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韩非子 十过》苏洵《管仲论》(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

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

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君其试以心决之。

”公曰:“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

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

公妒而好内,竖刁自㺙以为治内。

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

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

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管仲曰:“不可。

夫易牙为君主味。

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

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用竖刁。

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

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

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材料二: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韩非子—难二》“齐桓公之时,晋客至,有司请礼”阅读理解

《韩非子—难二》“齐桓公之时,晋客至,有司请礼”阅读理解

《韩非子—难二》“齐桓公之时,晋客至,有司请礼”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齐桓公之时,晋客至,有司请礼。

桓公曰:“告仲父”者三。

而优笑曰:“易哉,为君!一曰仲父,二曰仲父。

”桓公曰:“吾闻君人者劳于.索人,佚.于使人。

吾得仲父已难矣,得仲父之后,何为不易乎哉?”或曰:桓公之所应优,非君人者之言也。

桓公以.君人为劳于索人,何索人为劳哉?伊尹自以为宰①于.汤,百里奚自以为虏于穆公。

虏,所辱也;宰,所羞也。

蒙羞辱而接君上,贤者之忧世急也。

然则君人者无逆贤而已矣,索贤不为人主难。

且官职,所以任贤也;爵禄,所以赏功也。

设官职,陈爵禄,而士自至,君人者奚其劳哉?使.人又非所佚也。

人主虽使人,必以度量准之,以刑名参之;以事遇.于法则行,不遇于法则止;功当其言则赏,不当则诛。

以刑名收臣,以度量准下,此不可释.也,君人者焉佚哉?索人不劳,使人不佚,而桓公曰:“劳于索人,佚于使人”者,不然。

且桓公得管仲又不难。

管仲不死其君而归桓公,鲍叔轻官让能而任之,桓公得管仲又不难,明矣。

已得管仲之后,奚遽易哉?管仲非周公旦。

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成王壮,授之以.政,非为天下计也,为其职也。

夫不夺子而行天下者,必不背死君而事其仇;背死君而事其仇者,必不难夺子而行天下;不难夺子而行天下者,必不难夺其君国矣。

管仲,公子纠之臣也,谋杀桓公而不能,其君死而臣桓公,管仲之取舍非周公旦,未可知也。

若使.管仲大贤也,且为汤武,桀、纣之臣也;桀、纣作乱,汤、武夺之。

今桓公以易居其上,是以桀、纣之行居汤、武之上,桓公危矣。

若使管仲不肖人也,且为田常。

田常,简公之臣也,而弑其君。

今桓公以易居其上,是以简公之.易居田常之上也,桓公又危矣。

管仲非周公旦以明矣,然为汤、武与田常,未可知也。

为汤、武,有桀、纣之危;为田常,有简公之乱也。

已得仲父之后,桓公奚遽易哉?若使桓公之.任管仲,必知不欺己也,是知不欺主之臣也。

然虽知不欺主之臣,今桓公以任管仲之专借竖刁、易牙,虫流出尸而不葬,桓公不知臣欺主与不欺主已明矣,而任臣如彼其专也,故曰:桓公暗主。

《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理解

《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理解

《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

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

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

夷吾事君无二心。

”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

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管仲,仇也,请受而甘心焉。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

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

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有加惠于其臣加:施加B.治国不失秉秉:同“柄”,权柄C.君若宥而反之宥:拘束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比:并列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乃.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其.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彼知其将反于.齐李氏子蟠,不拘于.时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①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①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①夷吾事君无二心①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①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卜.面的文言文,完成1『14小题.材料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管伸日:'•臣有宠矣,然而臣卑。

”公日:“使子立高、国之上。

“管仲日:“臣贵矣,然而臣贫。

”公日:“使子有三万之家。

”管仲日:“臣富矣,然而臣疏。

”于是立以为仲父。

霄略日:“管仲以贱为不可以单国,故请高、国之上:以贫为不可以治富,故请三归:以疏为不可以治亲.故处仲父。

管仲非贪,以便治也。

”或日:今使破获①奉君令谓卿相,笑敢不听,非的相卑而威,获尊也.主令所加,英敢不从也。

今使管仲之治不缘桓公,是无君也。

国无君不可以为治。

若贪桓公之成,下桓公之令,是或茯之所以信也.美待高、国、仲父之尊而后行栽?当世之行事、都丞之下征令者,不辟尊贵,不就卑贱。

故行之而法者,虽巷伯③信乎卿相;行之而非法者,虽大吏讼乎民的。

今皆仲不务单主明法而事地宏益爵是非管仲宜欲宫贵必暗而不知末也。

故日:管件有失行,甯略有过咨。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极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日:“包•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反,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孜而为功。

贵轻重,悚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兼蔡,首仲因而伐■足,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残,而管件因而令燕修3公之政。

于村之会.检公欲背曾沐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

故日:“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口、反站①,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逍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日:“语日'将顺其关,区救其悉,故上下能限亲也‘。

岂管仲之谓平?”(节选自《史记•管委列传》)【注】①臧获,是古代对奴婢的贱称。

②巷伯:宦官名。

西周设置、皆华宫内之事。

③反站,厅.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土筑的平台上,是周代诸侯宴会时的•种礼节。

《韩非子—十过》“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阅读理解

《韩非子—十过》“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阅读理解

《韩非子—十过》“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

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

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

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君其试以心决.之。

”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

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

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

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

”公曰:“然则竖刁何如?” 管仲曰:“不可。

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①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

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

其父母之不亲也,又安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

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

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

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

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

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

”君曰:“诺。

”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

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②及大臣为乱。

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③,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

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

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注]①獖[fén]:阉割。

①公子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得到桓公信任,于是留在齐国做官。

①公守之室:临时守卫的地方。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匡.天下匡:扶正B.君其试以心决.之决:决定C.少欲则能临.其众临:面对D.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与:给予,指任用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为.五伯长何为.其然也B.刚则犯民以.暴余始循以.入C.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纵一苇之.所如D.卒见弑于其.臣其.贤不及孔子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向重病的管仲咨询佐政接班人,管仲在问答中表达了个人看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王充《论衡-知实篇-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王充《论衡-知实篇-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王充《论衡·知实篇·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之,问管仲曰:“与仲甫谋伐莒,未发,闻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曰:“国必有圣人也。

”少顷,当东郭牙至。

管仲曰:“此必是已。

”乃令宾延.而上之,分级而立。

管仲曰:“子邪,言伐莒?”对曰:“然。

”管仲曰:“我不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

臣窃意.之。

”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臣闻君子有三色.:欢然喜乐者,钟鼓之色;愁然清净者,衰绖之色;怫然充满手足者,兵革之色。

君口垂不吟所言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又莒也臣窃虞国小诸侯不服者其唯莒乎臣故言之”夫管仲,上智之人也,其别物审事矣。

云“国必有圣人”者,至诚谓国必有也。

东郭牙至,云“此必是已”,谓东郭牙圣也。

如贤与圣绝辈,管仲知时无十二圣之党,当云“国必有贤者”,无为言圣也。

谋未发而闻于国,管仲谓“国必有圣人”,是谓圣人先知也。

及见东郭牙,云“此必是已”,谓贤者圣也。

东郭牙知之审,是与圣人同也。

客有见浮于髡①于梁惠王者,再见之,终无言也。

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生,言菅、晏不及。

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

寡人未足为言邪?”客谓髡。

髡曰:“固也!吾前见王志在远,后见王志在音,吾是以默然。

”客具报,王大骇曰:“嗟乎!淳于生诚圣人也?前淳于生之来,人有献龙马者,寡人未及视,会生至。

后来,人有献讴②者,未及试,亦会生至。

寡人虽屏左右,私心在彼。

”夫髡之见惠王在远与音也,虽汤.、禹.之察,不能过也。

志在胸臆之中,藏匿不见,髡能知之。

以髡等为圣,则髡圣人也。

如以髡等非圣,则圣人之知、何以过髡之知惠王也?观色以窥心,皆有因缘以准的之。

(选自王充《论衡·知实篇》,有删改)[注]①淳于髡,人名,姓淳于,名髡,战国时齐国人。

②讴,唱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君口垂/不吟所言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又莒也/臣窃虞国/小诸侯不服者/其唯莒乎/臣故言之/B. 君口垂不吟/所言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又莒也/臣窃虞国小诸侯不服者/其唯莒乎/臣故言之/C. 君口垂不吟/所言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又莒也/臣窃虞国/小诸侯不服者/其唯莒乎/臣故言之/D. 君口垂/不吟所言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又莒也/臣窃虞国小诸侯不服者/其唯莒乎/臣故言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乃令宾延而上之”与“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两句中的“延”字含义不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管子-桓公问管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管子-桓公问管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管子·桓公问管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材料一: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

”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

”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

”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

”公曰:“攻取之数.何如?”管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

”公曰:“然则取之若何?”管子对曰:“假而礼之,厚而无欺,则天下之士至矣。

”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

”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

”桓公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

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对曰:“用货,察图。

”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为其寡也?”管仲对曰:“夫寡,非有国者之患也。

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诈,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

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

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

”(节选自《管子·小问》)材料二: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选自《论语·为政》)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韩婴《韩诗外传 卷六》刘向《说苑 尊贤》(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韩婴《韩诗外传 卷六》刘向《说苑 尊贤》(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齐桓公见小臣,三往不得见。

左右曰:“夫小臣,国之贱臣也,君三往而不得见,其可已矣!”桓公曰:“恶!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万乘之君不好仁义,不轻身于布衣之士纵夫子不欲富贵,可也;吾不好仁义,不可也。

”五往而得见也。

天下诸侯闻之,谓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卷六》) 材料二:国家悟乱而良臣见。

鲁国大乱,季友之贤见。

僖公即位而任季友,鲁国安宁,外内无忧,行政二十一年。

季友之卒后,郝击其南,齐伐其北,鲁不胜其患,乞师于楚以取全耳。

倍公之性,非前二十一年常贤,而后乃渐变为不肖也,此季友存之所益,亡之所损也、夫得贤失贤,其损益之验如此,而人主忽于所用,甚可疾痛也。

夫智不足以见贤,无可奈何矣;若智能见之,而犹豫不用,而大者死亡,小者乱倾,此甚可悲哀也。

宋殇公、鲁庄公知能见贤而皆不能用,故宋殇公以杀死,鲁庄公以贼嗣。

使宋殇蚤任孔父①,鲁庄素用季友,乃将靖邻国,而况自存乎!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伸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

”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任而不信,害霸。

”桓公:“善。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

”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

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

”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

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

”桓公立以为仲父。

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

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尊贤》) 【注】①孔父:人名,宋国贤才。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孔子曰A管仲之贤B不得C此D三权者E亦不能使F其君G南面H而霸矣。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乙)齐桓公问管仲 文言文阅读答案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乙)齐桓公问管仲 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12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又何间焉间:____________(2)小惠未徧徧:____________(3)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__(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____________小题2:下列句中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百姓与之则安D.辍耕之垄上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小题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2分)参考答案:小题1:(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赐福(4)不是评分:共4分。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B小题3:(1)略(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评分:共4分。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桓公问管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参考翻译

《桓公问管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参考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公问管仲:“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弛,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

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擅禁,诸臣百吏以为富。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

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左右为社鼠而瞯主之情,人主不觉。

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晋文公问于.狐偃曰:“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壶酒不清,生肉不布,杀一牛遍于国中,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其.足以战民乎?”狐子曰:“不足。

”文公曰:“吾弛关市之征而缓刑罚,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

”文公曰:“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

此皆所以慎产也;而战之者,杀之也。

民之从公也,为慎产(顺其求生的欲望)也,公因而迎杀之,失所以为从公矣”曰:“然则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令无得不战。

”公曰:“无得不战奈何?”狐子对曰:“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公曰:“刑罚之极安至?”对曰:“不辟.亲贵,法及所爱。

”文公曰:“善。

”明日,令畋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

于是公有所爱者日颠颉后期,吏请其罪,文公陨涕而忧。

吏曰:“请用事焉。

”遂斩颠颉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

而后百姓皆惧曰:“君于颠颉之贵重如彼甚也。

而君犹行法焉,况于我则何有矣。

”文公见民之可战也,于是遂兴兵伐原,克之;伐卫,东其亩,取五鹿;攻阳;胜虢;伐曹;南围郑,反之陴;罢宋围。

还与荆人战城濮,大败荆人;返为践土之盟,遂成衡雍之义。

一举而八有功。

所以然者,无他故异物,从狐偃之谋,假.颠颉之脊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国最奚患.患:担心,忧虑B.人则比.周而蔽恶于君比:比较C.不辟.亲贵,法及所爱辟:通“避”,回避D.假.颠颉之脊也假:借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熏之则.恐焚木位卑则.足羞B.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C.晋文公问于.狐偃曰不能喻之于.怀D.其.足以战民乎其.可怪也欤3、以下各组语句中,能分别体现权臣“擅禁乱法”和人主“信赏必罚”的一组是A.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B.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擅禁遂斩颠颉之脊,以商百姓,以明法之信也C.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D.此亦国之社鼠也不辟亲贵,法及所爱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之所以将人君左右的一些权臣比作“社鼠”,是因为这些人执掌大权,操纵法律,违法乱纪,妨主误国;要除去他们还是有投鼠忌器之难的。

《陈涉世家》《齐桓公问管仲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涉世家》《齐桓公问管仲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①,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注】①上:君王10.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4分)(1)度.已失期(▲) (2)为天下唱.(▲ )(3)仰而.视天(▲)(4)不遂.亡者(▲)11.翻译下列句子(6分)(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12.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扶苏以数谏故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3.【甲】文中陈胜以“天下苦秦久矣”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

【甲】【乙】选文都是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选文中陈胜、管仲共同的性格特征是▲。

(3分)(二)(15分)10. (4分)(估计)(同“倡” 倡导)(连词表修饰)(最终,终于)11.(6分)(1)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2)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12.(C)(2分)13.民怨其上语言敏锐的洞察力(3分:一个一分)。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管鲍之交(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己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戏B.及小白立及:等到C.管仲既用既:既然D.齐桓公以霸霸:霸主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和鲍叔牙是很好的朋友,彼此十分了解。

B.鲍叔牙虽然对管仲很欣赏,但是对他的一些小毛病却也很苛责。

C.管仲原本辅佐公子纠,后来能受到齐桓公重用,是因为鲍叔牙的推荐。

D.管仲为齐桓公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由此可见鲍叔牙识人的眼光很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共有两处)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二、阅读下面一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

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注] ①侪(chái):同辈。

②赍:携带。

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欲( ) (2)悦( ) (3)以( )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桓公求管仲 习题

齐桓公求管仲  习题

《齐桓公求管仲》练习题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

”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

”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节选自《齐桓公求管仲》)1.比较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选出说法正确的项若.必治国家者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弗若.也束缚以予齐使.A.两个“若”字意思不同两个“使”字意思相同。

B.两个“若”字意思不同两个“使”字意思也不同。

C.两个“若”字意思相同两个“使”字意思不同。

D.两个“若”字意思相同两个“使”字意思也相同。

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或用法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A.忠信可结于.百姓 B.执枹鼓立于.军门C.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 D.制礼义可法于.四方3.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或用法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A.夫为其.君动也 B.欲用其.政也C.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D.治国家不失其.柄4.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君之庸臣也②欲以戮之于群臣③忠信可结于百姓④施伯,鲁君之谋臣也⑤桓公自莒反于齐⑥夫管子,天下之才也⑦宽惠柔民,弗若也⑧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A.①④⑥⑦/②③⑤⑧ B.①④⑦/②③⑧C.①④⑥/②③⑧ D.①④⑥⑦/②③⑧选出下列各句的翻译准确的一项5.夫为其君动也请诸鲁A.他为他的国君而行动请让我到鲁国去B.他是他的国君的动力往鲁国去请求(管仲)C.他为他的国君而行动往鲁国去请求(管仲)D.他是他的国君的动力请让我到鲁国去6.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A.您有不好的臣子在我们国家B.我们国君有不好的臣子在您的国家C.我们国君有不听命令的臣子在您的国家D.您有不听命令的臣子在我们国家7.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A.如果他不是活着在群臣面前被杀掉,那还是没有达到请求的目的呀B.如果你不是活着在群臣面前杀掉他,那还是没有达到请求的目的呀C.如果你不是活着在群臣面前杀掉他,那还是没有拿到请示呀D.如果他不是活着在群臣面前被杀掉,那还是没有拿到请示呀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鲍叔牙竭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计向鲁国要管仲,从侧面表现了管仲之才。

文言文阅读训练《齐桓公求管仲》

文言文阅读训练《齐桓公求管仲》

文言文阅读训练阅读文言文段,完成文后各题齐桓公求管仲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

”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

”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选自《国语》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释不正确的是A.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宥:宽恕)B.是以滨死(“滨”通“濒”,接近)C.治国家不失其柄(柄:把柄)D.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令:善、好)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D.邻之厚,君之薄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项是:A.请诸鲁投诸渤海之尾B.若君宥而返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C.君加惠于臣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则其管夷吾乎吾其还也4.下面句子中省略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杀(之)而以其尸授之B.若(鲁国不与)何C.是以(君)滨于死D.于是庄公使束缚(管仲)以予齐使5.下面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表现出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

桓公问于管子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桓公问于管子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桓公问于管子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文言文完成9--14题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

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与之矣。

”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楚生鹿当一而八万。

管子即令桓公与民通轻重,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田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

什至而金干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修谷。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而卖之。

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什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买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漕粟千赵。

赵籴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粜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赵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文言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齐桓公求管仲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

”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

”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选自《国语》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释不正确的是
A.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宥:宽恕)
B.是以滨死(“滨”通“濒”,接近)
C.治国家不失其柄(柄:把柄)
D.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令:善、好)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D.邻之厚,君之薄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项是:
A.请诸鲁投诸渤海之尾
B.若君宥而返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C.君加惠于臣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则其管夷吾乎吾其还也
4.下面句子中省略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之)而以其尸授之
B.若(鲁国不与)何
C.是以(君)滨于死
D.于是庄公使束缚(管仲)以予齐使
5.下面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齐桓公想让鲍叔做太宰,但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表现出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但是齐桓公襟怀广阔,求贤若渴,不计前嫌,没有追究他的过错。

C.施伯是鲁庄公的重要谋臣,他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坚决反对将管仲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

D.鲁庄公虽有谋臣施伯为其出谋划策,但因为其自身目光短浅,最终还是将管夷吾给了齐桓公。

管夷吾即历史上有名的管仲,他最终辅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6.将下面个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A.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B.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
参考答案:
1.C(柄:根本)
2.B(生:使动用法。

A意动C名词用作动词D形容词用作动词)
3.A(诸:之于。

B前一个而表承接,后一个表并列;C前一个作介词,引出动
作行为的对象,后一个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D前一个其加强肯定语气,后一个表商量语气)
4.C(使寡人滨于死)
5.B(双方交战之中,不是暗杀)
6.A.您对我施以恩惠,让我不至于挨冻受饿,这是您的恩赐
B.我比不上他的地方有五个方面(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