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思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辨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为学生成才提供服务。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学科教学;成才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本身就是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在教材的辅助和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及社会性发展。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从知识到思维的转变,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化教育,实现教学效能的成倍增长。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明确了教学目标,提升了教学效率,本文主要探究思维可视化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简要概述

所谓的思维可视化技术主要指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路径和思考方法通过模型图、概念图、流程图、图示和图像生成软件技术,最后再通过传播、交互、存储和呈现等信息技术一一呈现出来,这种可视化的思维更加便于理解记忆,最重要的是这种可见的知识加工过程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们的思维。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提

高课堂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1)运用思维可视化,明确教师教学目标。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标准当中,针对课程目标设置了态度、情感、能力、知识、价值观这几大部分,这几方面的目标可以说是互为影响、有机结合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握好课程目标,让教学回归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这一学科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社会知识,教师一定要合理地运用思维可视化,兼顾社会知识性及品德科学性。①运用思维导图,把握目标体系。此处以苏教版的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为例,这一册主要由四个单元构成教学内容,主要的内容就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近年来地球开始生病了,世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个单元都是生活的侧面映照,围绕生活这一主题展开了3~5课时的学习。本册主要是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智力及心理发展特点,旨在引导学生们把握少年生活,探索成长家园。在教师完全掌握了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为了让学生们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制作思维导视图的形式制定出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们能够对所学的内容一目了然。②勾勒单元目标,实现省时提效。以小学六年级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为例,在整合单元内容以及目标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这一个单元都是并列的编排体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打破原来的顺序,

在整合了单元的教学目标之后,利用单元教学的方法,将本单元的总体目标设定为:简要地了解人类文明遗产,进而激发学生们对于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世界公民意识。然后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为学生们制定自学提纲。学生们可以结合提纲自主选择预习的方向,教师在课堂上则主要是组织学生们进行交流,互相探究问题,分享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们对教材融会贯通。

(2)运用思维可视化,开放学生学习方法。①在预习中运用,提升学生自主性。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积极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来培养学生们的预习能力,让学生们在品德与社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地主动,感受到更多的乐趣。例如,小学六年级第三单元中有四篇课文,分别是“金字塔下留个影”“我做志愿者”“跟着唐僧去西游”“奥林匹克的故乡”,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预习题,一方面让学生们通过网络等途径搜索埃及、印度、澳大利亚、希腊、中国和朝鲜等国家的地理位置,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绘制出位置图。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自行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风俗人情、气候特征,可以将授课的地点安排在电教室,让学生们能够当堂交流自己获取的信息。②在探究中运用,推动课堂生动化。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已经在思品和社会科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探究性的

课堂并不仅仅局限于辩论、讨论和表演,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通过图示方法帮助学生们整理信息,加工素材,形成真正的探究。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科学技术的喜与忧”这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题作为话题,通过图示整理的教材内容,选择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手机、电视、轻轨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喜与忧。

(3)运用思维可视化,彰显课堂实际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思辨过程中运用思维可视化。例如,在“网络连接你我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引导学生们关注生活中的网络,辨析生活中网络存在的利弊,让学生们能够灵活思考,实际运用。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可以让评价更加生动而且具体,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劲头。

品德与社会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充分运用了教学技术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思维可视化技术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辨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最终促进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为学生成才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苏秋.小学高年级课堂发言心理透视[J].教学与管理,2002(2).

[2]张海峰.让学生当一回老师[J].河北教育,1997

(Z1).

(江苏省兴化市西鲍中心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