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

合集下载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练习之唐诗鉴赏试题及答案50例(三)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练习之唐诗鉴赏试题及答案50例(三)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练习之唐诗鉴赏试题及答案50例(三)唐诗鉴赏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诗人简介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

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

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

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

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1.诗的前两句化用了那首诗中名句?这样写有何作用?2.诗的第三句中的“谁言”两字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化用了《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以此写出别时水边晚景,渲染气氛,突出一种冷意,衬托人物因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

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更为深厚(或内容更为丰富)。

2.“谁言”即“谁说”,也即“不要说”,句意为不要说从今晚起你我就要离别千里。

用“谁言”一反遗憾之意,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劝慰和对友情的执著(或情意之长、思念之深)。

_________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诗人简介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

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

萧颖士以女妻之。

与弟中行并有文名。

与卢纶、李端为诗友。

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

《全唐诗》存诗仅13首。

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016年高考真题训练之诗歌鉴赏

2016年高考真题训练之诗歌鉴赏

2016年高考真题训练之诗歌鉴赏一.(2015全国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二. (2015全国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三.(2015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四.(2014全国卷1)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2016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16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18.“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
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
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6分)
相同点:①都描写到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 然风光,村庄的地理位置都较偏远,或是“山重水复” 或者“乱山深处”;②村庄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 清幽和恬静,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
2016高考
诗歌鉴赏
真题汇编
新课标卷1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 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 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 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 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 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 一条巨大的鱼。
江苏卷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 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 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 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 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 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 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 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 有什么用意?

高考语文热点-鉴赏诗歌形象-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热点-鉴赏诗歌形象-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鉴赏诗歌形象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2.【2016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3.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触类旁通】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12分)少年行令狐楚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①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年行施肩吾醉骑白马走空衢②,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凤街头新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③。

【注】①飞鞚(kòng):纵马飞驰。

鞚,有嚼口的马络头。

②衢:道路③金吾:古官名。

4.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5分)鉴赏诗歌形象答案1.(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3分)2.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2016年全国各地语文高考古代诗歌试题及赏析

2016年全国各地语文高考古代诗歌试题及赏析

2016年语文高考古代诗歌试题及赏析2016年新课标Ⅰ卷《金陵望汉江》赏析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金陵望汉江》为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主要描绘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全诗用典自然、文辞大气、气势磅礴,最后诗中反用“任公子东海钓巨鱼”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喻言江汉宁静,地无巨寇,则王者之征伐可除也”的理想。

词语注释⑴派:河的支流。

长江从庐江、浔阳开始分作九支。

盘:盘踞。

⑵横溃:泛滥。

豁:打开。

中国:中南地区。

⑶崔嵬:山峦高耸的样子,这里用长,J-i皮涛的汹涌来比喻六朝动荡的政局。

迅湍:飞奔而下的激流。

⑷六帝:即六朝,指以金陵为都的六个朝代的君主,吴、东晋、宋、齐、梁、陈。

⑸三吴:史称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这两句合起来是说自从六朝之后,长江以东的吴地就日渐分裂,远不如从前那么兴盛了。

⑹我君:指当朝皇帝唐玄宗。

混:混合,统一。

区宇:全国的范围。

⑺垂拱:垂衣拱手,无为而治。

指天下太平的景象。

众流安:各条江河均平安,借指国泰民安,政治稳定。

⑻任公子:《庄子·外物篇》中一个传说人物。

他在长江中下游广大的地区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钧起一只巨大的鱼,可供许多人一起享用。

这里用任公子比喻有大作为和才能的人。

⑼沧浪:据《孟子》,有隐者唱《沧浪歌》以表明隐居之志,后人用沧浪指代隐居垂钓之地。

这句是说江流平静,天下安宁,用不着有所作为,暗中抒发壮志未酬的遗憾。

白话译文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

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

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

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创作背景此诗作年未详,或谓作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或谓作于天宝十五载至至德二载(756—757)之间。

2016全国高考古诗鉴赏汇编及答案

2016全国高考古诗鉴赏汇编及答案

201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诗歌鉴赏题一、【2016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二、【2016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三、【2016年·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11分)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2016年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诃,完成15-18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口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乂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 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村》。结合具体诗句,比 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注]①将军霸:即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懿: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chi: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为了突出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耍分析。(6分)
(2016年高考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卷
8参考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
1“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口己己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 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 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016年高考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題出古典诗歇阅读1. 【2016年高考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D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3)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 《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答案】(1) A(2) B(3 )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 A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 B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 C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C .[W1(1)试题分析*此题考査理解诗歌內容的能力・可丰鵬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往岁史“记今夕阳可判斷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乩【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语文】【高三】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考点10 诗歌鉴赏

【语文】【高三】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考点10 诗歌鉴赏

考点10 诗歌鉴赏[2016 新课标全国卷乙卷(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 新课标全国卷甲卷(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答案1.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汇编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汇编

2016高考诗歌鉴赏题(全国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答: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9.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8.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9.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人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敢,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题练习及答案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题练习及答案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题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文森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

(2)沈德潜评价此诗曰:“语不必深,自然蕴藉。

”结合首尾两联,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岳阳楼戴复古①袖剑飞吟②。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注①戴复古:字式之,南宋诗人。

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

②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1)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简析。

(2)简析“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

②初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居遣怀十首姚合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1)诗中的“闲”体现在哪些地方?(2)姚合的诗追求“静趣”,请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张渊懿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

午睡觉来愁似织。

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

鸿雁自南人自北。

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试题及答案2016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试题及答案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

“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2、(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型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型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型2、(2013年)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答:(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答:【参考答案】①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的哀怨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黯淡;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倍感孤独无依。

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漂泊孤寂、思念故乡的愁苦的情怀。

或:诗人借助忧伤的玉笛声,辽阔的山水,低垂的暝云,觅食安家的燕子,雨打梨花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暮春图(2分),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愁苦,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2分)。

(评分标准:“景”的概括2分,“情”的表达2分。

只列出景,没点明“情”或分析错情,不给分。

景与情分析部对应,但情感答对了,只给情感1分。

)或:(1)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的哀怨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黯淡;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

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漂泊孤寂、思念故乡的愁苦之情。

②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2)清明来临,自己飘泊他乡陡增愁绪;夜不成眠,漫步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倍添思乡的愁苦,因而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2016届高考20道诗歌鉴赏题答案

2016届高考20道诗歌鉴赏题答案

古诗歌鉴赏答案1答案8.第二句借以典故抒发对男子的思念之深切,含蓄而恰到好处地表达女子内心深处欲迸发出来的情感。

(3分)“燕足留红线”取自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的典故感人至深,作者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之,增添无奈、凄楚之感(4分);类比见出女主人公抑郁难耐的心情。

(5分)9.首句先描景渲染萧条凄楚的气氛,统领全曲的主色调。

(2分)“芙蓉面”用得贴切形象,极言女子娇好的容颜,含蓄而准确。

(3分)把女子的容颜喻为芙蓉,更添西施般娇柔之态,极需人之呵护。

(4分)侧面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

(5分)解析:这是一首描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的散曲,全曲含蓄但切情真意切。

首句先描景渲染萧条凄楚的气氛,统领全曲的主色调。

“芙蓉面”用得贴切形象,极言女子娇好的容颜,含蓄而准确。

把女子的容颜喻为芙蓉,更添西施般娇柔之态,极需人之呵护。

第二句借以典故抒发对男子的思念之深切,含蓄而恰到好处地表达女子内心深处欲迸发出来的情感。

“燕足留红线”取自宋曾慥类说引《丽情集·燕女坟》的典故感人至深,作者匠心独运,反其意而用之,增添无奈、凄楚之感。

“恼人鸾影闲闭扇”出自《异苑》中的罽宾国王与鸾的故事,类比见出女主人公抑郁难耐的心情,比平铺直叙的哭诉更显深刻而有力。

后两句寄纷繁的花瓣及沉香之烟以相思,草草结束相思之曲,却很好地把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意推向最高处。

全曲每句均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真切动人,含蓄深远,是元曲中体现女子对男子之思的典范。

2答案8.(4分)【①玉骨仙风,不染尘俗,品格高洁(冰清玉洁、品性高洁);②不施粉黛而姿容俏丽,丽质天然。

(意思对即可。

不结合诗歌内容谈,减半给分。

)】9.(7分)【“高情已逐晓云空”句。

(2分)全词咏赞了梅的形和神,寄托了作者哀悼朝云之情。

(1分)该句即集中表露了赞美哀悼之情,(1分)“高情”指对梅的喜爱之情,实指对朝云的怀念之情;(1分)“晓云”与“朝云”语义双关;(1分)“空”写尽了作者的悲哀、失落之情。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一松柏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写真寄外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

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

(5分)2.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

(6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

2.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

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诗人简介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文饶。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宰相李吉甫之子。

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

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执政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

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

(4分)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4分)3.(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

2016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6诗歌鉴赏高考题附带解析

2016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2016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2016年高考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xx望xxxxxx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xx,xxxx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xx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xx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冦,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年高考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xx引赠xx霸①(节选)xx先帝xxxx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xx九重xx出⑤,一洗xxxx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奇,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

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练习之唐诗鉴赏试题及答案50例(一)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练习之唐诗鉴赏试题及答案50例(一)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练习之唐诗鉴赏试题及答案50例(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参考答案】:1.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

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

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

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

2.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1)幽静。

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

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4分)2.(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

“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4分)_________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写真寄外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

“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

(5分)2.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

(6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

2.“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

在矛盾对比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诗人简介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字文饶。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宰相李吉甫之子。

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

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执政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

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

(4分)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4分)3.(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

(2分),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环境的恶劣,表明小人当道,志者难行的现实(2分)。

(语意相近即可)2.(4分)①化用典故。

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故园之恩(2分)。

②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分)。

(答出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3.①诗人面对贬谪途中的恶劣环境,内心对前途充满愁苦和畏惧之情;②诗人被贬谪岭南,见到异地风物,引发内心深切的思乡之情;③朝政昏暗,诗人遭受排斥贬谪,对此有着愤懑之情。

(答对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参考译文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

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

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

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

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怀(其二)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①秋怀: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

②老客:指诗人自己。

③印病文:喻卧病已久。

转愁盘:谓愁思不断。

参考译文秋月脸色冰冷寒气森森,老客壮志已经消磨殆尽。

秋夜寒气侵人,冷露滴落,梦被惊醒,劲峭的秋风像一把梳子侵袭着人体,使人从头到脚彻骨寒冷。

卧病床上已经很久了,心中愁思怎么也剪不断。

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想,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说吧。

梧桐叶已凋落,冷风吹着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

1.简述首联中“冰”、“单”两个词的妙处。

2.第三句中的“露”,既指____,又指____,用双关的手法,表现自己__________。

3.第五句的关键词是“_____”,写自己_____;第六句的关键词是“____”,写自己____。

4.诗末诗人以“____”比喻自己,“声响如哀弹”比喻________。

5.诗歌前四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2分)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①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2分)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

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

(2分)2.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

(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5分)参考答案1.①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

(2分)②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3分)2.①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

(2分)②“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

(2分)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1分)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钱起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注】蜂,一本作“峰”。

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还说“五、六(句)最佳”。

请完成下面小题。

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

(4分)参考答案1.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1分),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1分)。

(意思对即可)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1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1分);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1分)。

(意思对即可)2.此诗刻画山梅,着力传其神,开于冷僻之处,但并非全然沉寂(1分);借山梅抒发自己的感慨,关照了人的思想感情(1分),实际上是“兴”的手法的运用(1分);咏山梅,旨在写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此“特有情韵”(1分)。

(意思对即可)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5分)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①首联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②颔联和颈联写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

③尾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2.(1)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移情,③拟人,④虚实结合。

(2)①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

②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手法4分,分析2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闲居姚合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①,依止古先生?【注】禅观:即禅理、禅道。

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

(2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

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

(3分)2.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

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

(2分)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