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迹》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江有水千江月——类文合观之〈中秋〉〈月迹〉》课堂实录
上虞区城南中学章正春
这次上课的主题是类文合观,即把同一话题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欣赏品味。一篇散文和一首诗歌,要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把它们讲完,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如果面面俱到,一一分析,时间上来不及,课堂气氛也会沉闷。所以我选择了分析作品的视角作为教学重点,同时进行适当延伸,引出“美的探寻”这一宏大的文学主题。又考虑到两篇都是老师串讲,课堂气氛会很沉闷,所以《月迹》这一篇,我选择了小组合作讨论,收到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一.导入
课前播放徐小凤《明月千里寄相思》,时间为3分钟。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徐小凤的《明月千里寄相思》。月,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爱,被许多文人墨客写进了文学作品。有一句诗,就是写月的,叫“千江有水
千江月”。月,只有一个,但由于江水及赏月之人的不同,而呈现出了千种心
境,所谓“一人心一轮月”。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中秋》《月迹》,看看同
一轮中秋月,在不同作家笔下呈现的内涵有何不同。
课件显示:千江有水千江月类文合观之《中秋》《月迹》
二.欣赏品味余光中《中秋》
师: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象,有着十分丰富的意蕴,同学们回忆关于月的
诗句。
生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对,李白的这两句我们最熟悉了,从小就会背。其他还有吗?老师也来说几
句。我寄愁心与明月——
生(全体):随风直到夜郎西。
师:露从今夜白——
生(全体):月是故乡明。
师:春风又绿江南岸——
生(全体):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文化中,月很多时候是哪一种情感的
代名词?
生(全体):思乡
师: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友人、恋人,所以,在传统文化中,月是思念的
代名词。
板书:月:思念的代名词。
师:《月迹》和《中秋》哪一篇的中秋月和思念有关?
生(全体):《中秋》
师:对,那我们先一起来欣赏品味《中秋》。《中秋》从体裁上来说,属于——
生(全体):诗歌。
师:对,它属于现代诗。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诗歌情感的最重要方法是品读
意象和找情感词。接下来,老师想邀请周正阳同学给我们配乐朗读《中秋》,其他
同学在倾听的过程中做好这一件事,圈画意象和情感词。什么是意象?就是带有
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所以,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意象,必须带有诗人主观情感
的才是。第二是找情感词,老师的意思是直接体现或隐含情感的词。下面开始倾
听。
课件显示:欣赏品味:把握意象领悟情感
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思乡曲》,周正阳有感情地朗读。
师:谢谢周正阳精彩的朗读。刚才在倾听的过程中我让同学们找意象和情感词,下面先来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已经找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站起来说。管俊敏,你说一下。
生2:月饼、昼夜、残月、风浪
师:好的,请坐。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陈乐怡!
生3:姮娥、私镜。
师:其实你所说的姮娥、私镜都是指什么?私镜其实是比喻,姮娥是古人对于月亮的称呼,其实还有一个词也是月亮的别称,大家能不能找出来?
生(全体):婵娟。
师:千里共婵娟,对不对?好的,请坐。我们会发现这里的主要意象应该是月亮,这个月亮又分为两种。还有一种意象是月饼。中秋节要吃月饼,月饼象征着什么?
生(全体):团圆。
师:而圆晶晶的中秋月,既然是圆晶晶的,其实也象征着团聚、圆满。但是,现在,这一轮圆晶晶的中秋月被一刀挥成了残月,残月意味着不圆满,意味着分离。还有私镜和婵娟都是指月亮。所以我们会发现在本来应该团聚、圆满的日子里却不团聚不圆满。那么接下来,我们再请同学来找情感词。直接体现或隐含情感的那个词或者句子。好,已经找好的同学自己站起来说。高鑫宇!
生4:寂寞是我的白昼惊短,悠悠是苦你的夜长。
师:对,那么主要的情感词是?
生4:寂寞、苦。
师:对,我觉得还有悠悠也是,它写出了思念的绵长。还有吗?
生4:料我像昼会渐渐地消瘦。
师:哪个词?
生4:消瘦。
师:很好。好了,是吧,我们继续请同学来寻找补充。龚佳雯!
生5:从此夜长梦恐怕会加多,单枕是梦的起站和終站。单枕说明整个夜晚的孤单寂寞。
师:对。那么后面两句呢?该你凌波而偏偏东来呢,或是我乘风去西南?这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愿望?是你来呢还是我去?
生(全体):希望彼此能够团聚。
师:好的,请坐,希望团聚这一意思,后面还有一个句子也在表达这一层意思,哪一个?
生(全体):且将你的,用海云遮住,让我夜深后来翻寻。
师:前面的几个词我们也来分析一下。寂寞、苦是很直接的表达,悠悠是思念的绵长。关于消瘦这个词,在古诗中因为思念而引发消瘦的诗句很多,歌词中也有。比如周杰伦有一首歌叫《东风破》,其中有一句: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李清照《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包括像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的憔悴其实讲的也是因思念而引发的消瘦。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及情感词,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其实已经很明显了。首先是无限思念,因为思念而寂寞孤独,又因为寂寞孤独而渴望团聚。
课件显示:无限思念寂寞孤独期盼团聚
师:我们继续来思考,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我们来关注这首诗的题目及附记,是在中秋节,又是秋分。中秋节应该团圆,秋分却意味着分隔,是一个美丽的矛盾,所以,他产生了这样的情感。大家觉得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什么?或者是从谁的视角来写的?
生(全体):游子。
板书:游子。
师:所以,这首诗是从游子的视角来抒发情感。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一生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中度过。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所以特别思念故土、亲人。大家在初中里学过他的《乡愁》,也是从游子的视角抒发了对故乡、对祖国、对于亲人深深的怀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的《月迹》,看看从孩子的视角抒写的中秋月又有怎样特别的内涵?
板书:孩子。
三.合作探究贾平凹《月迹》
师:《中秋》是一首现代诗,《月迹》从文体上来说,是属于?
生(全体):散文。
师:月迹,顾名思义,就是月亮留下的轨迹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这一轮中秋月在孩子眼中和心里留下的轨迹。为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老师有点先入为主,自作主张,我把我认为跟月迹有关的所有内容整合成了四个问题。大家刚好分为四组,我们就进行分组讨论,现在每组同学挑选一个题目。
学生挑选。
师:题目挑选完了,老师还有一些要求,大家听清楚。每一组,前后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先各自阅读、寻找相关信息,再把答案汇总,看看自己的答案是否需要补充,然后选一位代表发言。还有一点老师想强调的是,这里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同学们把整篇文章都看完,才能找到所有的答案,希望同学们能找的全面,下面开始阅读。
学生阅读,讨论。
师:看来大家找的差不多了,下面大家把答案交流一下,看看你的答案是不是需要再补充?确定了就选一位代表发言(停顿片刻)。
师:大家准备得应该差不多了吧?那现在我们按照问题的顺序一起来探究一下,首先是第一个问题,这一组哪一位同学来发言?回答时就说在第几节哪些句子。
生6:第三节,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园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第五节,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淅淅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师:那你找了最后一行,其实第五节前面也有,比如说,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对不对?
生6:还有第35节,月亮白光光的,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师: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生(全体):比喻。
师:好的,刚才竹胤皝找了三处。分别是第三、五、三十五节。好的,请坐。这一组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好的,章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