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3线性、行车视距
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
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道路交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视距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驾驶员的视野和反应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
各级道路对视距有着不同的要求,本文将分别介绍不同道路级别对视距的要求。
首先,高速公路作为车辆通行速度较快的道路,对视距的要求也相应较高。
根据相关规定,在高速公路直线段的视距要求中,视线高度不低于1.2米,水平距离不短于150米。
这是为了确保驾驶员在高速行驶中能够早一步发现前方车辆和障碍物,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
此外,高速公路的超车道视距要求更高,视距应达到200-300米以上,这是为了保证超车安全和过程的流畅。
其次,一般公路,也就是我们日常驾车经常行驶的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对视距的要求相对较低。
一般来说,一般公路直线段的视距要求视线高度不低于1.0米,水平距离不低于100米。
这主要考虑到一般公路车速相对较低,车辆密度较大,路面交通流量也较大,因此对驾驶员的预见性和反应时间要求相对较低。
另外,山区道路对视距的要求相对较高。
山区地形复杂,道路曲线较多,因此对驾驶员的视距要求比较严格。
根据规定,山区道路的水平视距要求水平距离不低于60米,并根据实际路况和视线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在山区道路的上下坡道路段,视距要求更高,一般要求水平距离不低于100米。
这是因为在山区道路的上下坡区域,车辆行驶速度会发生较大变化,如果视距不足,驾驶员难以及时发现擦肩而过的车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最后,建筑工地周围的道路对视距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建筑工地周围常常有临时围挡和机械设备等,这些都会对驾驶员的视线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筑工地附近的道路上,对视距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视距不低于80米。
这是为了确保驾驶员能够提前发现工地附近的障碍物,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各级道路对视距都有相应的要求,这是为了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
不同道路级别的要求主要考虑到了车速、交通流量、路面条件等因素,以保证驾驶员能够早一步发现前方的障碍物和车辆,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
指在道路上进行超车时,为了确保 安全,被超车驾驶员能够看到超车 车辆的距离。
行车视距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车辆类型
不同车型的驾驶员视线高 度和范围不同,对行车视 距产生影响。
道路状况
道路的宽度、坡度、路面 质量、能见度等因素都会 影响行车视距。
交通环境
交通流量、车速、其他车 辆的行驶状态等都会对行 车视距产生影响。
道路线形设计
采用平缓的线形设计,减 少急弯和陡坡,以增加行 车视距。
交叉口设计
优化交叉口设计,合理设 置交叉口的位置和形状, 以确保良好的行车视距。
交通标志和标线
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 ,提高道路的可见度和清 晰度,有助于驾驶员判断 行车视距。
交通设施完善
照明设施
01
完善道路照明设施,提高夜间和低能见度条件下的行车视距。
05
行车视距与交通安全
行车视距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降低事故风险
良好的行车视距能够使驾驶员更好地观察道路情况,提前发现障 碍物或危险,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提高行车效率
行车视距良好可以减少驾驶员的紧张感和不确定性,使他们更加自 信地驾驶,从而提高行车效率。
保障行车安全
行车视距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行车视距能够为驾驶 员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反应时间,保障行,实时监测道路状况和车辆行驶情况,以便
及时调整交通流和采取措施保障行车视距。
紧急救援设施
03
合理布局紧急救援设施,如救援站、救援车辆等,以便在发生
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迅速响应,保障行车视距。
安全驾驶培训
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驾驶员对行车视距重要性的认 识。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
汇报人:日期:•行车视距的概念•行车视距的标准•行车视距的措施•行车视距的注意事项•行车视距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行车视距的概念行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正常驾驶状态下,能够感知和判断前方路况及交通情况的最远距离。
根据驾驶行为和交通状况,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
会车视距是指在双向行驶的道路上,两车相向而行时,能够相互安全避让的最远距离,用于保证会车安全。
超车视距是指在道路上,一辆车超过另一辆车时,能够保持安全距离的最远距离,用于保证超车安全。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正常驾驶状态下,能够感知和判断前方路况及交通情况的最远距离,用于判断是否能够安全停车。
定义与分类行车视距也是交通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道路设计和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不同车型的行车视距,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驾驶员的视认距离01驾驶员的视认距离是指驾驶员在正常驾驶状态下,能够清晰地观察和判断前方交通情况的最远距离。
视认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驾驶员的视力、天气条件、道路状况等。
车辆速度02车辆速度越快,驾驶员需要反应的时间就越短,因此需要更远的行车视距来保证安全。
在道路设计和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不同车型在不同速度下的行车视距要求。
道路宽度03道路宽度越窄,驾驶员需要更加注意两侧的交通情况,因此需要更远的行车视距来保证安全。
在道路设计和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不同车型在不同道路宽度下的行车视距要求。
行车视距的标准定义停车视距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车辆制动性能、路面状况等。
影响因素标准在一般道路上,停车视距通常取40米以上;在高速公路上,停车视距通常取100米以上。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正常行驶过程中,从看到前方障碍物到汽车完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跟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跟车行驶过程中,从看到前方车辆尾部到本车完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定义影响因素标准跟车视距受本车制动性能、前方车辆速度和距离、路面状况等因素影响。
在一般道路上,跟车视距通常取30米以上;在高速公路上,跟车视距通常取100米以上。
三级公路直线标准
三级公路直线标准
一、长度与距离
三级公路直线的长度原则上不应小于500米,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300米。
直线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地形、地物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确保行车安全。
二、宽度与车道数
三级公路直线的宽度应不小于7.5米,并应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车道数应根据交通流量和地形条件进行设置,一般不应超过双向两车道。
三、纵坡与横坡
三级公路直线的纵坡应符合以下规定:长直线段不宜过大,短直线段不宜过小。
一般情况下的最大纵坡不应超过10%,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5%。
横坡一般采用双向倾斜,横坡度宜采用1.5~2.5%。
四、视距与净空
三级公路直线的视距主要考虑行车视距和路侧净空。
行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一定距离内能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以确保行车安全。
路侧净空是指路面边缘与障碍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以确保车辆安全通过。
五、交叉口
三级公路直线上的交叉口应根据交通流量和地形条件进行设置。
交叉口应设置交通信号灯或标志,以确保行车安全。
同时,交叉口的设计应考虑视距和净空的要求。
六、路肩与边坡
三级公路直线的路肩宽度应不小于0.75米,边坡应稳定、平顺。
路肩和边坡的设计应考虑排水和防护的要求。
七、安全设施
三级公路直线应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如标志、标线、护栏、隔离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应考虑行车安全和地形条件的要求。
同时,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行车视距(城市道路中)~
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如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提高行车视距和道 路安全。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道路的行车视距问题
问题描述
01
某城市道路由于两侧建筑物的遮挡,导致部分路段行车视距不
足,存在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
02
通过调整建筑物的布局,增加视距,同时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
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如何通过改善行车视距提高交通安全
优化道路设计
合理规划车道宽度、道路线形和交通标志等 ,提高驾驶员的视距和感知能力。
改善照明条件
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和防护栏,减少驾驶 员视线遮挡,提高行车视距。
增加绿化带和防护栏
合理布置路灯和加强照明,提高夜间和低能 见度条件下的行车视距。
强化交通管理
加强交通执法和交通疏导,规范驾驶员行为 ,降低因超速、违规变道等行为导致的事故 风险。
诱导视距
01
定义
诱导视距是指通过道路设计、交通工程措施等手段,诱导驾驶员形成良
好的行车视距,提高行车安全性的距离。
02
影响因素
诱导视距受到道路线形、路面状况、交通工程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03
安全距离
在城市道路中,应合理设置诱导视距,通过优化道路设计、改善路面状
况、完善交通工程设施等措施,引导驾驶员形成良好的行车视距,降低
行车视距(城市道路中)
目录
• 引言 • 行车视距的分类 • 影响行车视距的因素 • 行车视距与交通安全 • 行车视距的检测与评估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行车视距的定义
01
行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在行驶过程 中,从眼睛到道路上最近障碍物 的视线距离。
02
浅谈道路视距三角形区域事故多发原因及解决措施
浅谈道路视距三角形区域事故多发原因及解决措施道路视距是指在驾驶过程中,车辆驾驶员能够看到前方道路的可见距离。
而道路视距三角形区域事故多发,是因为这一区域的视距较短,驾驶员容易发生视觉盲区,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从驾驶员、道路环境以及车辆装备等方面,浅谈道路视距三角形区域事故多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驾驶员是事故发生的主体,其驾驶技术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事故的发生率。
在道路视距三角形区域,驾驶员往往面临着不良天气条件(如雾、雨等)以及夜间驾驶等不利因素,这加大了驾驶员的驾驶难度。
此外,一些驾驶员可能存在驾驶习惯不良、缺乏安全意识以及疲劳驾驶等问题,这些都是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以及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次,道路环境的因素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些道路视距三角形区域可能存在设计不合理、道路标识不完善以及交通设施缺乏等问题,这都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为此,应加强对道路视距三角形区域的规划与设计,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引导牌等,并加强对道路条件的维护与保养,确保道路视距的畅通。
另外,车辆装备的问题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一些车辆可能存在制动距离过长、灯光照明不良以及防抱死制动系统功能不全等问题,这都会增加事故的发生风险。
因此,在车辆装备上,应加强对车辆制动系统、灯光系统等的检查与维护,并提倡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等安全装备,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道路视距三角形区域事故多发的原因主要包括驾驶员、道路环境以及车辆装备等因素。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如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和安全意识、改善道路环境的设计与维护、加强车辆装备的检测与改善等措施。
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有效降低道路视距三角形区域事故的发生率,保障行车安全。
行车视距
二、行车视距标准
我国《标准》将各级公路的行车视距进行了计算和取值,并列表如下,设计中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停车视距
二、三、四级公路的停车视距、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均设置了中间带,没有对向行车,也就不存在同一车道上会车问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均有4个以上的行车道,而且划有分车道线,设有专门的超车道,也不存在到对向车道超车的问题。
2.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
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的地段,可以采用停车视距。
行车视距的使用要求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三级公路的下坡路段,应采用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进行检验。
4.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宜在3min 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得的超车路段。
5.平曲线内侧设置的人工构造物,或平曲线内侧的挖方边坡妨碍视线,或中间带设置防眩设施时,应对视距予以检查与验算,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
视距计算
• •
• •
C、进程设置3 (生成满足视距要求的横断面线) 我们目点和看到的物点连接的视线是空间的直线,在每个横断面(立 面)视线穿过的是一个交点,但临近桩号处的视线也从该横断面穿过就得到 了多个点,将这些点连接得到一条新的横断面线。按上下行和超停分为4种类 型的横断面线。 新产生的横断面线用户按要求给与编号1~999,不要和CARD/1内部已经 使用的或已有的横断面线号重复。 横断面线如下图:
120 210
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停车视距
i — 道路纵坡,上坡为“+”下坡为“—” V —计算行车速度,km /h K-制动系数,一般在1.2~1.4之间 S0—安全距离5~10m VT—T时刻的速度
设计速(km/h) 停车视距(m)
100 160
80 110
60 75
•
二、三、四级公路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 设计速(km/h) 停车视距(m) 会车视距(m) 超车视距(m) 80 110 220 550 60 75 150 350 40 40 80 200 30 30 60 150 20 20 40 100
•
3、横断面视线图 如果在上诉轴线桩号处切取一横断面线,由于它是立体的每条视 线都能和面相交得到一个空间点,将临近点直接相连得到了我们的视 距的横断面线,如下图的折线。用于指导我们视距平台的开挖。 横断面线的显示是在横断面线窗口下 显示(F2) 标记 所要显示 的横断面线。
视距三角形
原因分析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别对有视距障碍的交叉口和没有视距障碍的交叉口的冲突数及冲突严重度进行 分析,得到视距三角形对冲突总数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严重冲突数有显著影响。说明视距三角形对冲突发生的总 频率没影响,但影响严重冲突的发生频率。以下从冲突产生过程的角度分析有视距障碍交叉口的严重冲突频率高 于无视距障碍交叉口的原因。
视距三角形的边长是根据停车等视距确定的,一般来说,路的等级越高,设计时速越大,那么需要的停车视 距就越长,三角形的边长就越长,如果两条路的设计时速相同,视距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由此不难搞定视距的边长的问题了,其实视距包络线也是由视距推出来。
应用
平面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节点,承担着疏通各个方向交通流的责任,是交通冲突的集中点。交通冲突 不仅影响平面交叉口的运行效率,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为提高平面交叉口的安全性有必要对导致交通冲突 发生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导致交通冲突发生的因素很多,交叉口视距三角形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从驾驶行 为上来看,驾驶员有80%以上的信息来源于视觉,驾驶员只有保证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无障碍看到交叉口的全貌, 才能有足够长的距离去预测和避免潜在冲突,达到安全通过交叉口的目的。
有视距障碍的交叉口
有视距障碍的交叉口车辆间的速度差大于无视距障碍的交叉口。
谢谢观看
视线好的交叉口
视线好的交叉口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判断和采取避险措施。在视线良好的交叉口,由于主路行驶的车辆通行 权高于次路行驶的车辆,主路大部分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无明显减速的迹象,而次路车辆会在驶入交叉口前根据 主路车辆的通行情况提前采取减速措施,这样使得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判断并采取措施,从而了使得严重冲 突的发生频率较低。
视距三角形
交通领域术语
第四章行车视距分析
各级公路平曲线最小长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100 80
60
80
60
40
30
平曲线最 小长度(m)
200
170 140 170 140 100 140 100
70
50
四级 公路 20
40
二、平面线形组合类型
1、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 路线的行车平顺性要求 直线与曲线彼此协调而有 比例地交替 ,路线直曲的变化应缓和匀顺。平面 曲线的半径、长度与相邻的直线长度应相适应。
特别困难时:
S超
?
2 3
S2
?
S3
?
S '4
超车视距的计算
设计速度V(km∕h)
80
60
(50)
40
30
20
被超汽车速度V(0 km∕h) 60
45
(37.5)
30
20
15
α(m∕s2) 0.65
0.63 (0.62) 0.61
0.60
0.60
s1
t1(s)
4.2
3.7
(3.4)
3.1
2.9
2.8
S超 ? S1 ? S2 ? S3 ? S4
(1)加速行驶距离
S1
?
V0 3.6
?t1
?
1 2
a ?t1
(2)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
S2
?
V 3 .6
?t 2
(3)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S3=15~100m
(4)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视距三角形
视距三角形-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为了保证驾驶人员行车安全,能随时看到前方的道路和道路上出现的障碍,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能采取安全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时距,简称视距。
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交叉视距、弯道视距和纵坡视距。
其中与道路交叉处行车直接相关的包括停车视距和交叉视距。
停车视距:由驾驶员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汽车的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部分组成。
停车视距(St)=驾驶人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车辆制动距离+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
(表1)一般城市道路计算行车速度20-60KM/h,停车视距在20-75米之间,可以理解为驾驶人员反应越快、车辆制动性能越好、行车速度越慢停车视距越小,但确/+V2/254φ2+L安,安全一般可以取定行车视距有统一标准,其计算公式:St=V*T反5米。
——驾驶员反应时间,取;式中:T反φ2——路面与轮胎之间的纵向摩阻系数,因轮胎、路面、制动等条件不同而异,计算停车视距一般按路面潮湿状态考虑;V——行驶速度。
当设计速度为120~80km/h时为其85%;当设计速度为60~40km/h时为其90%;设计速度为30~20km/h时为其100%。
(表2)L安——安全距离, 5~10m表1 城市道路停车视距表2 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分别对应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在实际中,由于我国城市中机动车拥有水平飞速发展,交通问题远远不同于1990年标准发布时的情况,车辆运行速度一般达不到上述水平。
交叉视距:在保证两条相交道路上直行车辆都有安全的停车距离的情况下,还必须保证驾驶人员的视线不受遮挡,由两相交叉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了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又称为视距三角形(图1)。
视距三角形是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的,它是最靠道路右侧第一条直行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轴线,以停车视距为边长所构成的三角形。
3级公路设计参数
3级公路设计参数
3级公路设计参数
设计车速40km/h 车道数2 单车道宽3.5m 路基宽度8.5m 停车视距40m 最大纵坡7% 车辆荷载公路2级
平面同向曲线夹直线长度(一般240m 最小120m)
反向曲线夹直线长度2V=80m
横向力系数0.15
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60m 一般最小半径10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路拱≤2%=600m 路拱>2%=80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50m 最小值40m
停车视距40m
超车视距(一般值200m 最小值150m)
平坡段货车停车视距和下坡段一样50m。
纵坡面:最大纵坡7% 最大坡长500m
最小坡长:一般值160m最小值120m
合成坡度10%=i y2+i x2开平方。
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4%=1100 5%=900 6%=700 7%=500m
设计洪水频率1/25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450m 一般最小半径700m
极限长度35m 一般最小长度90m 横断面行车道宽度7.0 车道宽度3.5
土路肩宽度0.75 上坡最低速度25km/h
道路横坡2% 土路肩横坡3%。
视距三角形
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sight triangle】指的是平面交叉路口处,由一条道路进入路口行驶方向的最外侧的车道中线与相交道路最内侧的车道中线的交点为顶点,两条车道中线各按其规定车速停车视距的长度为两边,所组成的三角形。
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允许有阻碍司机视线的物体和道路设施存在。
保证两条相交道路上直行车辆都有安全的停车视距的前提是必须保证驾驶员视线不受遮挡,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了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又称视距三角形。
要求在视距三角形限界内清除高度超过1.2m的障碍物。
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
行车视距对交通安全十分重要,在交叉口必须充分考虑这一要素,特别是无交通控制的平面交叉路口,应使驾驶员在足够长度的距离内看清路口,以及相交道路上的交通情况,以保证行车安全。
但是由于道路等级的不同,交叉路口的大小及道路宽度的不同,在低级道路或支路上的交叉口,往往因路口旁边建筑物和树木等影响到驾驶员的视线,形成一定的视线盲区。
同样,迎面横路上车辆的视线也会受到阻碍。
当两个方向行驶的车辆开始看到对方时,如图1-10所示,将两车所处的位置A、B两点与两车相交点K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两车相距K点不等,而且相差较大,又行驶速度相同,则两车会以先后次序安全通过相交点K;如果两车相距K点相等,且距K点较近、车速相同又较快,就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如果两车相距K点不等,车速也不相同,距K点远的速度快,距K点近的速度慢,这样也可能同时到达K点而发生危险。
因此,在影响视距的交叉路口,驾驶员应提前减速,做好应急推备,以保证安全通过路口。
在交通流量不大的路口,通常不设让路和停车标志,也没有采用交通信号控制。
车辆进入交叉路口的时机和行车速度由驾驶员自行掌握。
一般情况下,主干路车辆有优先权,次于路车辆应等待并寻找主干路上车流的间隙通过。
对采用停车控制方式的主于路和次干路,交叉路口主干路是优先道路。
第二章 第七节 行车视距
S1
V0t1 3.6
at12 2
式中: V0 —— 超车的初速度(Km/h); t 1 —— 超车加速时间 (s); a —— 超车平均加速度(m/s2)。
第七节 行车视距
● 超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距离 S 2
s2
V t2 3.6
式中: V — 超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速度 ( Km/h);
t 2 — 超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时间(s)。
第二章 第七节 行车视距
基线1
切点曲率 半径R1
回旋线 基线
图2-31 复合型
公切线 回旋线
第二章 第七节 行车视距
回旋线
回旋线
R1
图2-32 C型
谢谢大家
第四节 平曲线超高
缓和段
圆曲线
缓和段
图2-11 超高及超高缓和段
hcx hc
hcx'' hcx''
第四节 平曲线超高
h'c h'cx
B/2 Bj
i0
a
i1 i1
i1
i1
i1
b
i0
a
图2-14 绕内边轴旋转的超高缓和段图示
i1
Lx L1
L0
L2 Lc
hcx hc
hcx'' hcx''
第四节 平曲线超高
圆曲线
R=∞
R
回旋线A
β
图2-27 基本型
回 旋 线 R1 回 旋 线 R2
圆 曲 线 R1
∞
第二章 第七节 行车视距
图 2-28
型
圆 曲 线 R2
第二章 第七节 行车视距
圆曲线R1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课件
全超车视距为:
S超
=S1+S2+S3+S4
n
对向汽车行驶时间大致为t2的2/3
,
S4'
2 3
t2
V 3.6
n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为:
2 S超3S2
S3S4'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2
3 S2
SS’S’44'4
加速 S1
超车(逆向行驶) S2
全超车视距
S3 安全距离
对向行驶 S4
PPT学习交流
10
3.6.2 行车视距标准
S2
V 3.6
t2
t1=2.9~4.5s t2=9.3~10.4s
n ③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S3:
n
S3=15~60m
n ④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S4:
S4
V 3.6(t1
t2)
➢ 全超车视距为: S超=S1+S2+S3+S4
PPT学习交流
9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为:
PPT学习交流
1
3.6 行车视距
n 1.定义:行车视距是指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 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须的最小距离。
n 2.存在视距问题的情况: n 夜间行车:设计不考虑 n 平面上:平曲线(暗弯)
n
平面交叉处
n 纵断面:凸竖曲线
n
凹竖曲线:
n
(下穿式立体交叉)
n 3.行车视距分类:
6RS LS' LS'
1 l 2(Ls'S)
Ls '
Rs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缓和曲线 )
当选用的半径小于规范规定的不设超高的半 径时,为了适应汽车行车轨迹需要, 径时,为了适应汽车行车轨迹需要,应在圆曲线 与直线间, 与直线间,或圆曲线与圆曲线间设置曲率半径连 续变化的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续变化的曲线,称为缓和曲线。其作用是使离心 力从零逐渐变化到定值,这样有利于行车稳定和 力从零逐渐变化到定值, 易于驾驶转向操作,并构成路线顺畅、 易于驾驶转向操作,并构成路线顺畅、美观和视 觉协调的最佳线形。 觉协调的最佳线形。 缓和曲线的种类很多,有抛物线、 缓和曲线的种类很多,有抛物线、双扭线和 回旋线等。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回旋线。 回旋线等。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回旋线。下图为直 线与圆曲线之间用缓和曲线的连接,其曲线要素 线与圆曲线之间用缓和曲线的连接, 可按下列各式计算。 可按下列各式计算。
切线长 α T = Rtg 2 外距 α
E = R(sec 2
1)
曲线长
L=
π
180
Rα
图 圆曲线几何要素计算
2)平曲线半径的选择 平曲线半径的选择
为了保证在曲线上的行车安全、舒适, 为了保证在曲线上的行车安全、舒适, 对离心力必须加以限制, 对离心力必须加以限制,其途径之一是降低 车速,另一途径是对平曲线半径的限制。 车速,另一途径是对平曲线半径的限制。如 果条件允许,选择的半径愈大愈好; 果条件允许,选择的半径愈大愈好;如受地 形或其他条件限制, 形或其他条件限制,其最小半径也不能小于 某极限值。 某极限值。
(二)最大纵坡与最小纵坡的确定
1、最大纵坡 、 最大纵坡是指在设计纵坡时, 最大纵坡是指在设计纵坡时,各级公路允许采用的最大纵 它是公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纵坡的大小, 坡。它是公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纵坡的大小, 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品质的好坏、工程量的大小及 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品质的好坏、 运输成本的高低,因此,公路的纵坡不宜过陡。坡度过陡, 运输成本的高低,因此,公路的纵坡不宜过陡。坡度过陡, 上坡时车速会降低,下坡时制动次数增多, 上坡时车速会降低,下坡时制动次数增多,导致制动器发 失效,易引起车祸。 热、失效,易引起车祸。 2、最小纵坡 、 为了迅速排除地面水,各级公路的长路堑地段,以及其他 为了迅速排除地面水,各级公路的长路堑地段, 横向排水不畅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以利 横向排水不畅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 的纵坡, 的纵坡 纵向排水。 纵向排水。
纵断面图的比例为:竖向 纵断面图的比例为:竖向1:200或 或 1:100;横向为,1:2000,1:1000。 ;横向为, , 。 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坡度线) 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坡度线) 和曲线(竖曲线)组成,因此, 和曲线(竖曲线)组成,因此,纵断面 设计也要解决坡度线和竖曲线的问题。 设计也要解决坡度线和竖曲线的问题。
在同一车道上对向行驶的汽车能及时刹车所必须的最 短安全距离,称为会车视距。 短安全距离,称为会车视距。回车视距通常是停车视距的 两倍。 两倍。
3、超车视距 、
汽车在双车道以上道路行驶时, 汽车在双车道以上道路行驶时,当后面的快速车要超 越前面的慢速车时,从开始加速驶离原车道起, 越前面的慢速车时,从开始加速驶离原车道起,至可见对 向来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安全距离, 向来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安全距离, 称为超车视距。 称为超车视距。
1、停车视距 、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驾驶员发现路面前方有障碍物,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驾驶员发现路面前方有障碍物, 经判断后,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止, 经判断后,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止,这一 必须保证的最短安全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必须保证的最短安全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2、会车视距 、
缓和曲线各要素: 缓和曲线各要素:
切线总长 T
T S= R + P)tg
α
2
+q
曲线总长
ES = (R + P) sec
α
2
R
外距
L = (α 2β0 )
π
180
R + 2LS
图
缓和曲线几何要素计算
3、直线与曲线组合 、 其形式有: 其形式有:
1)同向曲线: )同向曲线: 2)反向曲线 ) 3)复曲线 ) 4)回头曲线 )
(一)纵坡设计的基本要求
1、纵坡应满足汽车动力性能要求 、 汽车在公路上能够行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汽车在公路上能够行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汽车的 牵引力必须大于所有行驶阻力(如空气阻力、升坡阻力、 牵引力必须大于所有行驶阻力(如空气阻力、升坡阻力、 滚动阻力和惯性阻力); );二是汽车的牵引力有小于或等于 滚动阻力和惯性阻力);二是汽车的牵引力有小于或等于 车轮与路面间的附着力。 车轮与路面间的附着力。 2、汽车应满足汽车的使用性能要求 、 3、纵坡应与地形相适应,与环境相配合 、纵坡应与地形相适应, 4、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于频繁, 、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于频繁, 也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度,而应争取较均匀的纵坡, 也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度,而应争取较均匀的纵坡, 以保证汽车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行驶。 以保证汽车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行驶。纵坡还应尽量做 到纵向填挖平衡,以节省工程造价。 到纵向填挖平衡,以节省工程造价。 5、纵坡还应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 、纵坡还应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 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a)同向曲线;b)反向曲线;c)复曲线 a)同向曲线 b)反向曲线 c)复曲线 同向曲线; 反向曲线;
回头曲线
二、视距的保证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 到路面前方一定距离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 到路面前方一定距离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 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 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沿 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安全距离,称为行车视 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安全距离, 距。行车视距按行车状态不同可分为停车视 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 距、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
二、纵坡设计
纵断面的纵坡有上坡和下坡, 纵断面的纵坡有上坡和下坡,其大小是 以坡度线两端高差与其水平长度比值的百分 数表示,称为坡度i。沿路线前进方向,坡度 数表示,称为坡度 。沿路线前进方向, 起点比终点低则为上坡,否则为下坡。 起点比终点低则为上坡,否则为下坡。 坡度的大小及其长度会影响汽车的行驶 速度、工程造价与营运经济及行车安全, 速度、工程造价与营运经济及行车安全,因 此,坡度临界值(最大纵坡、坡长)必须加 坡度临界值(最大纵坡、坡长) 以限制。
三、路线平面图
路线平面图是公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文件之 因此要求路线平面图应示出路中线两侧50~ 一,因此要求路线平面图应示出路中线两侧 ~ 150m范围内的带状地形、现状地物,路中线位置、 范围内的带状地形、 范围内的带状地形 现状地物,路中线位置、 里程及百米桩,断点、水准点和大中桥位, 里程及百米桩,断点、水准点和大中桥位,隧道 和相交道路的位置,以及省、 自治区、 和相交道路的位置,以及省、市、自治区、县分 界线等,并示出平曲线要素。 界线等,并示出平曲线要素。 平面图的比例尺为: 平面图的比例尺为:1:2000,1:5000,1:10000 , , 视设计阶段而定。 等,视设计阶段而定。
停车视距
超车视距
汽车在路上行驶,除保证直线段上的行车视距外, 汽车在路上行驶,除保证直线段上的行车视距外,还 应保证曲线上的行车视距,以确保行车安全。 应保证曲线上的行车视距,以确保行车安全。 1)平面弯道上视距的保证:为了保证车辆在弯道上 )平面弯道上视距的保证: 行驶安全,弯道内侧视距曲线( 行驶安全,弯道内侧视距曲线(驾驶员在弯道上行驶视距 线的公切线)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 线的公切线)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以保证弯道内侧 通视。 通视。 2) 2)竖曲线上视距的保证 夜间汽车在小半径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 夜间汽车在小半径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车头灯灯光高出 路面,很难照到高度较低的路面障碍物; 路面,很难照到高度较低的路面障碍物;白天行车亦可能 会被变坡处阻挡,故要采用大半径的竖曲线。 会被变坡处阻挡,故要采用大半径的竖曲线。在小半径的 凹形竖曲线上行车时,车头灯照到路面上的照距甚短,也 凹形竖曲线上行车时,车头灯照到路面上的照距甚短, 影响视距。故夜间交通密度较大的公路, 影响视距。故夜间交通密度较大的公路,应采用大竖曲线 半径。 半径。
2、汽车应满足汽车的使用性能要求 、
汽车的使用性能, 汽车的使用性能,是指汽车在具体的使用条件下所能 适应的程度。主要使用性能有: 适应的程度。主要使用性能有: 1)速度性能:它是指汽车的最大车速,在不同条件 )速度性能:它是指汽车的最大车速, 下可能的加速度及最大爬坡度等性能。 下可能的加速度及最大爬坡度等性能。最大车速是指汽车 在平直良好路面上可以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在平直良好路面上可以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最大爬坡度 是指汽车在额定荷载上, 是指汽车在额定荷载上,其最大驱动力在正常的道路与自 然条件下,在坡道上保持一定车速所能爬越的最大坡度。 然条件下,在坡道上保持一定车速所能爬越的最大坡度。 2)通过性能:汽车在道路与自然条件下,汽车在道 )通过性能:汽车在道路与自然条件下, 路上行驶时,顺利通过的能力。有时也称越野性能。 路上行驶时,顺利通过的能力。有时也称越野性能。
纵面线形(vertical alignment) 第二节 纵面线形
一、路线纵断面图
通过公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图称为路线纵断面图。 通过公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图称为路线纵断面图。它反 映了路中线地面起伏和设计路线的坡度情况。 映了路中线地面起伏和设计路线的坡度情况。它是公路设 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计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纵断面图由两部分组成: 纵断面图由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主要是把平面设计 的有关内容填列出来,如平面的直线与曲线, 的有关内容填列出来,如平面的直线与曲线,里程桩号以 及各桩号的地面标高及纵断面设计的坡度、 及各桩号的地面标高及纵断面设计的坡度、标高和沿线地 质土壤情况;上半部分则有两条主要线:一是地面线, 质土壤情况;上半部分则有两条主要线:一是地面线,它 是根据中线各桩号的地面高程绘出的一条不规则折线; 是根据中线各桩号的地面高程绘出的一条不规则折线;另 一条是路基边缘各点标高的连线,称为设计线(坡度线), 一条是路基边缘各点标高的连线,称为设计线(坡度线), 它是经过技术、经济以及美学上许多比选而定出来的。 它是经过技术、经济以及美学上许多比选而定出来的。在 路中线上表示地面各点高程称为地面标高; 路中线上表示地面各点高程称为地面标高;在设计线上表 示路基边缘各点的标高称为设计标高。 示路基边缘各点的标高称为设计标高。在任一桩号上设计 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称为施工高度。 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称为施工高度。